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规管理的核心

常规管理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规管理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常规管理的核心

常规管理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规范 德性 德行 动态体系

心理体认和代价补偿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但是在整个规范、德性、德行动态体系中,二者都担负了重要的责任。前者可以有效促进主体向善的德性建构,后者为主体优良德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和精神激励。我们有必要在这里对二者进行深入的分析。

1.规范-德性-德行动态逻辑关系中的“心理体认”

一位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长者在告诉我做人道理时,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做人要懂得打颠倒”。“打颠倒”是当地的一句土话,意思是说什么时候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问题,就是我们在心理学上说得移情或换位思考,其实这里的“打颠倒”就是心理体认的一种表现形式。

所谓心理体认,即个体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一种以体验为核心的认知、认同、情感体验、实践体悟的知情合一的心理上多种水平的有机整合;是个体心理在德育中进行的、动态的逐步完成的动态体验,真切感悟的能动过程;是一种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与情感的一致、思想与行为的趋同、动机与行为的统一的复杂的心理现象。

通过上述对心理体认的科学界定,我们认为心理体认包含了道德认知、规范认同、情感体验和实践体悟四个环节。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这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第一,道德认知是先导,道德认知是主体向善德性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作用,只有深刻的道德认知,才能激起强烈的道德情感;明确了行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才会自觉地产生相应地道德行为。没有认知这一基础,情感、行为便失去了根基和存在的意义。第二,规范认同是中介,规范认同源于主体,对榜样的仰慕或崇拜,源于对规范本身意义的认知,使社会规范的一系列要求或作用具体化为内在的认知与情感体验,也是主体道德规范实践的前提和启动开关。规范认同赋予了个体采取行动的必要能量,只要认同了,即便是常人做不到的事也做的到,也唯有认同才能让主体做出应该做的事,该事才更具价值意义。第三,情感体验是核心,情感体验对主体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形成具有强大的催化,激发作用和巨大的调节、支持、推动力量,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和接纳。当主体对某一事物怀着强烈的情感体验时,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驱使他对这一实践采取赞成或反对、追求或抛弃、适应或改造的态度,进而还会成为一种坚定的行为,情感体验的意义是主体从有机体同环境相适应过程中的生存需要满足与否感受状态中发展而来。因而,体验的发生需要主体整个身心的投入。不仅仅是某个指定的心理要素,而是全部人格因素。第四,实践体悟是关键,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就在于道德实践,它能够给主体新的经历、新的感悟、新的心理体验,从而引起内部矛盾冲突、知行结合获得自我教育与发展,道德价值理解和道德能力等方面也不断建构和提升。主体在特定的道德情景中有了情感体验的基础,对获得的相关知识加以事实和价值的分析之后的内化,最终升华为体悟这种价值理念。

2.规范——德性——德行动态逻辑关系中的“德行代价补偿”

在生活实践中,常常会有让我们处于道德两难的思考的事件发生。上海有一位女大学生乘坐公共汽车给一位孕妇让座时,由于紧急刹车使她撞到了车内的前护栏上,造成了颈椎骨折,最终经抢救大学生虽然痊愈出院,但却花去了1.5万元的医药费并且一个多月不能上课,在这期间包括公交公司和那位孕妇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给予帮助,让人心寒。我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报道,甚至我们的亲戚朋友或者自己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我们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大学生是一位有着高尚德性并且行为优秀的社会个体。因为她的道德行为给她造成的种种伤害和带来的各方面的损失就是她德行的一种代价,我们称之为德行代价。

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德行代价是必然存在的。任何道德主体履行义务、表现优良德行、塑造健康德行人格,往往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牺牲一定的合法利益和现实幸福。这正如康德所言:“德行的崇高往往以牺牲德行主体的现实幸福为代价。”

既然我们要追求德性的崇高,是否我们就应该放任由高尚德性而表现出德行的主体的合法利益被作为德行代价而牺牲呢?显然不是。主体的合法利益绝不是在被作为道德追求的代价而牺牲后,只是被人们被动地、麻木地接受、认可,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自觉地予以这种代价补偿,否则,这等于在追求道德的代价这个法则的压迫下,用道德义务的神圣否定、剥夺德行主体合法利益的完整性、正当性,就等于用道德行为创造着一种社会正义的同时,又在创造一种社会不公正。

全面履行道德义务,自觉完善道德人格是人们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同时拥有完整的合法利益也是德行主体神圣不可剥夺的权利,两方面不可偏废,必需把他们统一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结合是困难的,德行代价的不可避免性使这两方面不可能直接地无条件地兼顾和两全。如何才能让德行主体的代价尽可能的减少或者尽可能获得多的补偿呢?我们从努力提高民众素质,创建全民化的德行社会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之所以强调要对德行主体的代价予以补偿,之所以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广泛的补偿机制和网络,是因为这样做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第一,它是一个正义文明的理性社会的重要标志,当德行主体的合法利益因德行而遭到损失时,社会如果不能以制度化形式予以补偿的话,无疑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一种缺憾。第二,它是主体德性得以形成的前提。主体向善德性除包括道德品性自身之外,还包括经济品性、日常品性等更加广泛的内容。若德行代价得不到补偿,那么德行主体除了有突出的道德品性之外,其德性的其他内容必然是不健全的。第三,它是激励人们履行道德义务的动力机制。求利和求义永远是主体无法逾越的两种内在力量。但德行的代价性总是在阻碍着德行主体合法利益的实现,这就把德行推到义、利不可兼得的矛盾中。舍利取义则必然陷入现实的困顿中,必然要消耗甚至抵消德行主体的内在动力,这意味着在德行代价补偿问题解决之前,德行主体不可能获得充分的德行动力。第四,它对于社会关于人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具有启蒙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形成了一种强调人的整体性而忽视人的个性的道德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呼吁完善关于人的观念,既要重视人的集体性,同时要重视人的个体性。因此。强调以维护人的合法利益的完整性为根本宗旨的德行代价补偿的问题无疑对社会关于人的观念完成上述转变具有促进作用。爱因斯坦也曾经指出:“我们这一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科研成果在技术应用中取得巨大成功,大家都为此感到欢欣鼓舞。但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参考文献

[1]杨国荣.道德系统中的德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0(3).

[2] 卢风.“诚”与“真”——论儒家之“诚”对当代真理论研究的启示[J].伦理学研究.2005(9).

[3] 胡绪阳.德性的概念与内涵[J].伦理学.2006(8).

常规管理的核心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实训中心是中职学校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关健因素之一,规范和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是保证实训教学有效开展、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基础工作。本文结合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具体实践,探索中职学校如何加强和规范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训中心管理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规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中职学校要发挥实训中心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就要在规范实训管理、提升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保证学生实训有序、有效和深入开展,而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是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策略

(1)强化实训中心管理,需要从学校管理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实训中心管理涉及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实训安排、实训指导教师、实训管理人员、学生、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其管理制度与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行为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各种管理制度相互联系,综合平衡各种管理制度的管理措施,是确保实训中心管理制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

(2)强化实训中心管理,需要针对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核心因素制定管理制度和措施。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就要抓住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核心因素。我校在强化实训中心的常规管理上,抓住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学生、实训管理人员和管理材料这几个核心因素,制定了强化管理的制度、规范管理的工作流程、实施处理方法、绩效考核标准等一整套制度措施。

(3)强化实训中心管理,还要紧紧抓住实施强化管理的关键因素。实施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关键因素在于统一认识,共同管理。实训中心能否通过努力,统一学校各个方面的认识,特别是获得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协调各个中层管理部门的意见,统一各个基层部门甚至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认识,是实施强化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我校强化实训中心常规管理的做法及成效

(1)修改规范强化实训中心管理的制度。我校实训中心在实施规范和强化管理之前,由学校实训中心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各个专业的实训室现状和课程实训要求,对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修改,重新制定了实训管理实施流程,明确了实训管理制度细则,同时制定了实训教师职责和操作流程,修改了学生实训行为规范,并重新规定实训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形成了一整套强化管理的实训中心管理制度。

在修改制订新的管理规定过程中,实训中心与学生处充分沟通,对其中涉及学生行为规范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如在学生佩戴校卡的问题上,协调规定了学生在校内必须全天候佩戴,从而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共识;在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上,通过与校长办公室充分沟通,达成了教师绩效评估与实训课管理效果挂钩的共识,并初步形成了实训效果评估与被评估双向考核的原则。

常规管理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 精细化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244-01

1 幼儿园“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幼儿园班级属于基础教育的最基层组织,毫无疑问,它肩负着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任务。幼儿园班级管理比中小学班级管理而言有其特殊性,既平凡琐碎、服务性强,又具有十分严密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导向性和生活性。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应是以尊重引导为主,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而不是管顺幼儿和要求顺从而已。

幼儿、家长、学校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三大主体,只有平衡了三者的关系,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现代的幼儿园想跟随时展脚步和办有独具特色的精品幼儿园,实施“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十分有必要,即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 以教师的成长为本 、 以服务家长和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为本,实现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共同成长。

2 幼儿园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

基于幼儿园班级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自律与合作,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三位一体”新型管理模式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2.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同样也应该被实践在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三位一体”管理追求的是幼儿、家长、学校之间的和谐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下,“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诊,尊重幼儿的差异性,以学生为本位,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

2.2整体协调的原则

“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始终需要把握整体协调原则,保证班级的平衡发展。这里的整体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班级整体的管理,既要保证班级集体整体水平的达标,保证班级体内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而不是某一些学生的快速发展,某一些学生身心发展有所落后。另一个方面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的发展。

2.3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指的是对幼儿的健康保护,这里的健康不仅包含有身体健康,同时也包含了幼儿的心理发展健康。“教”指的是对幼儿的知识传输,对于幼儿的学习任务来讲,主要学习内容涵盖很广,并不单纯指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指一些生活自律、性格培养的内容。保教结合是幼儿园开展新型“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必须要遵从的原则之一,这也是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3 “三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探讨

3.1常规管理为基本

“三位一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追求的是家长、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成长,常规管理主要注重的是幼儿的成长。

常规管理对于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来说在熟悉不过了,从幼儿进入园区的第一天起,教师无时无刻不对幼儿采取常规教育。常规教育的“常”体现在频率的经常上,幼儿年纪较小,甚至有些幼儿连自理能力都不太强,更别提自律。因此,教师只能通过加强教育的频率去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思维,并获取到学习的信息,继而逐步成为能基本自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律的学生。除此之外,常规管理还体现在“规”上,离开了家庭,幼儿在园区学习生活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在某些行为上受到约束和激励,例如在家里,家长会帮助幼儿自理、喂饭、穿衣穿袜、随意走动、随意破坏等,这些在幼儿园都是不被允许的,并且需要严格规定的。

3.2精细化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精细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融入“精心的准备、精细的过程、精品的结果”这一核心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班级管理的各个不同层次管理目标的精细化制定上,幼儿园教育管理过程中,事无巨细,只要事关于幼儿成长的,都是大事。精细化管理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上产生的。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用心感受学生的需求,用爱和知识感化和教育学生,真诚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要对学生采取精细化管理,需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行为习惯,不仅要从生活习惯上去塑造学生,还需要从学生的坏习惯出发,制定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让学生在极其精细的教育目标、极为精准的教育方式中改善自身的坏毛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倘若说“常规管理”是基础,那么“精细化管理”则是核心,它主要代表教师的成长,在实现“精细化班级管理”过程,教师必须保证秉持着一颗“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更习惯从细节上去实施教育,以自身做榜样,让学生逐渐养成对待每一件小事都认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3.3家庭教育是班级管理的有效辅助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港湾,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起点站,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三位一体”新型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于班级管理的辅助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学生在学校一切行为都是比较文明的,能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但回到了家庭,由于父母长辈的溺爱,许多学生在家庭生活里仍旧不能够做到生活中自理,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要想实现家园相互结合与互补,从家庭教育所处在的相对被动状态的改变开始着手, 家庭教育应为幼儿园教育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对幼儿园教育进行延伸和补充,确保在家里与学校的行为差异不大。二是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建立亲子感情,多组织亲子游戏,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配合幼儿园教育才能更好的形成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大环境。

4 结语

“三位一体”的新型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平衡幼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联系,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一所幼儿园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秀,李红梅.以爱为源 春风化雨-小学班级管理初探[J].班主任工作,2012.

常规管理的核心范文第4篇

一、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

教学常规管理就是处理好学校大量的日常教学工作。做好教学常规管理,首先就要明确“管理”的内涵。“管理”是一个并列式合成词,“管”与“理”是词中的两个语素,二者既有相同含义,又有一定的区别,组成一个词包含着很丰富的内容。因此,管理工作必须从“管”和“理”两方面下工夫,才能真正发挥管理的职能和作用。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经常看到,一方面,一味强调“管”,严格的管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另一方面,管理制度在制定时没有征求教师的意见,没有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其结果是导致干群关系的紧张,干群之间缺少理解和信任,直接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当教师只把它作为一种存在而不信服的时候,各种规章制度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号召力。为此,学校管理者的首要职责不是管,即不是管制、命令和控制,而是理,即理顺规律、理顺层序、理顺制度、理顺关系,理清职责,理和气氛,理畅情绪,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引领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教学常规管理应该抓住“人”的核心,精于管,重在理。管而有度,以科学性、可行性为原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之中,在管中理,在理中管,让人更高效、更愉快、更明确、正确地做事,使每一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使工作环境既有规章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馨。总之,对教学常规管理一定要“理”在前,“管”在后,“管”中带“理”,一旦“理”顺了,“管”也就在其中了。

二、处理好“规范与灵活”的关系

教学常规管理需要用规范性的要求进行约束,这与人性化管理之间并不矛盾。规范管理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所必需的。管理就是引领,好的制度就是要引领教师在遵循一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共同向着目标努力。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充满着艺术性与创造性的工作,充满着个性与灵性,过分追求整齐划一的要求,不利于创新和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学校实际,适应教育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更新。如,以前我们要求教师编写教案非写具体完整不可。那种纯粹为了应付检查而编写的教案,不论其内容多么充实、形式多么完整、书写多么认真,其价值也是非常有限的。同样,那些僵化机械的备课管理制度,不论其多么具体明确、多么健全完备,只要有碍于教师扎扎实实地备课,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备课的实际功能,不仅没有实际的促进作用,反而会阻碍教师的成长与教学的进步。为此,学校管理者对于教案检查与评价也应适应改革,引领教师编写切实有效的教案,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其实,教案的撰写不仅是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服务,而且也是教师个人的财富。同时,检查教案时因人而异:对于新教师我们提倡要写详案,因为他们在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学过程的设计操作,课堂的调控,教学的应变和驾驭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需要较详细的教案作参照,以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而对于骨干教师可以写轮廓式的简案,详简得当,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进而写出个性化的教案;对于老教师的教案要求可以更灵活些,流程设计方面可以更简略,但练习题设计要求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与拓展性,以便对所学新知巩固与应用。

三、处理好“创新与规范”的关系

教学常规管理创新并不是凭空进行的活动,而是对原有管理的扬弃和对卓越管理的不断追求。这一过程必然涉及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应该看到,创新作为对原有管理的扬弃,是辩证的而非简单的否定,其抛弃的是不合理的部分,保留的是合理的内容;以创新为名而否定一切是不正确的。同时要明确创新与规范的关系,创新与规范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创新必须以原有规范为基础,而创新活动总是体现为对现有规范的批判。如,以往对教师教案的检查,只数节数、查页数、评等级、计分数的简单做法,不考虑教师的个性、教学经验与能力、学科的差异、内容的侧重,不顾教师班级的实际情况,追求统一的检查与评定,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导致了教案形式上的“八股”,使本来很严肃、很有创意的编写变成抄写,丧失了预设教案的意义。而现在我们推行不定期随堂检查,具体办法是“一推四看”:“一推”即不定期推门进教室听课并检查该课的教案;“四看”即一看当堂教学内容是否与教案相一致,二看教案的导学和训练部分是否突出重点、注意层次与拓展,三看教案是否在“母案”基础上修改与补充从而设计出更合理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四看教案中教学反思的质量。

另外,还可以从校园网上查阅:在数量检查方面,教导处只要打开中心校网站备课栏目,看教师上传的教学方案数量以及是否及时等情况;在质量检查方面,突出检查三点:一看上传的教学方案是否经过主备人的修改与整合,是否符合要求;二看同年段同学科教师在“评论栏”中的评论研讨情况;三看主备教师贴上的“母案”能否操作,流程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等。同时,教案还将进行如下尝试。语文科可以尝试把教案写在课本上,只需用符号标出来就行了,这样就能节省好多时间;把教案写在课本上,教学时不用既想着课本又想着教案本,只需拿着课本就行了,避免了分心。教师不拿教案本上课层次更高,学生会更加佩服。当然,学校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变检查教案本为检查课本。数学科可以尝试采取“下载网络优秀教案+自我修改”的办法,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案。预设数学教案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置流程、环节清晰,设计练习、扎实有效,从而达到巩固新知、激发兴趣与培养能力的目的。随着班级多媒体逐渐普及,应把自制课件作为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

四、处理好“静态与动态”的关系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常规管理的条例、规章、制度和规划、检查、反馈、总结,前者是管理制度,后者是管理过程,二者都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管理制度具有稳定性、确定性等特征,我们把它叫作静态管理。管理过程则具有适应性、创造性、变动性等特征,我们把它叫作动态管理。

常规管理的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问题建议

一、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的含义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近20年的发展,证券公司对内部法律合规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的合规风险,证券公司内部纷纷建立了法律合规部门专门负责合规风险,合规管理也因此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部门,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的第二条对合规管理的定义为:“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是确保证券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并对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监管的制度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8月1日自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是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管理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法律合规的职能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法律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必需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可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合规的前提条件,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都存在合规管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上,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中明确了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规定,但是由于合规管理部门甚至合规总监其自身就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间接约束,特别在薪酬福利和绩效考评上都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因此法律合规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

2.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职责主次不分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一般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组织体系下的各部门都要负责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管,而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各部门的合规情况进行复核,但法律合规部门更重要的职责是识别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合规风险,保证证券公司规避可能因此出现合规风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介于目前证券公司的高管层是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爆发的重要诱因,因此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必须将重点放在合规经营管理层的各项行为上。但实践中法律合规部门却极少合规经营管理层的业务,更多的是审核业务部门的业务是否合规,而业务部门也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将审核法律合规的任务完全交给法律合规部门来审核,就出现法律合规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常规性合规业务上,忽略了最重要的对管理层的合规工作。

3.法律合规部门沦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专职机构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不是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对法律合规部门的建设相比较经济业务部门比较滞后,存在人员配备少、管理层也不太重视等情况。甚至个别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对内流于形式,把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的目的定性为应付对外部监管机构的监察上,把所有的工作职责放在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公关”上,只要做到外部监管能应对自如,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就算完成了。

4.法律合规专业性人才不足,缺乏合规人才的培养机制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近几年才刚有所起步,对合规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往往证券公司里的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不超过五人,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也大多由稽核和风险管理部门里的具备法律背景的员工抽调过来,但这与法律合规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近些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对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行要求也更为严格,最好是具有复合型人才除了自身要具备法律背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金融、财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其他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可见法律合规的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目前证券公司内部对合规人才的培养却非常不重视,缺乏像经纪业务部门那样的培训机制,导致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法律合规人才高素质队伍亟待加强。

三、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的建议

1.完善法律合规管理的内部机制,确保合规管理的内部独立性

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存在已久,这就要理顺法律合规部门和经营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因此

笔者建议法律合规部门特别是合规总监的任免、薪酬、绩效考勤必须独立于经营管理层,合规总监的直属上司应该为董事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合规总监的下属部门的考核也应有合规总监独立考核,由监事会或者董事会监督。另外,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主动合规,主动合规其他业务部门的履行职责的情况,保证证券公司的合规运营。

2.明确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推进证券公司全员合规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的第三条规定:“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应当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合规的管理不是单靠合规部门就行的,也不是法律合规部门的一家责任,在现实中证券公司的各业务部门将部门内的各类合同或者投资项目、产品业务方案等要求法律合规部门“会签”,法律合规部门承担了业务部门合规职责,这样违背了全员合规的理念。因此笔者建议,证券公司内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合规审查的主体和职责,合规审查的责任明确到各部门,而法律合规部门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公司的各项制度上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上,这样既保证了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推动了证券公司的全员合规的良好氛围。

3.加强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

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员工的合规理念与日常业务工作相联系,在工作中自觉合规约束自己,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的合规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建设公司的合规文化,首先要做到法律合规部门自身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其次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合规培训,并且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让员工在培训中培养合规意识。第三,要让经营管理层来支持倡导合规文化的建设,建议经营管理层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担任合规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合规总监担任副手,有利于合规文化建设在政策执行上的保障。

4.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合规人才

目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的现状是合规人员需求量小,但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经常出现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这对证券公司的内部合规管理的发展是不利的,人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严重影响合规管理的质量。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人才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工作,可以从每年公司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中选有潜质的,这些大学生应当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背景,然后通过一到两年的各个岗位的轮岗,再安排的法律合规的岗位上,这样做既有利于法律合规人才对各业务部门的流程熟悉便于开展合规工作,而且对合规部门在公司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