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教育重要性

音乐教育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教育重要性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

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二)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先前是没有正规的学校音乐教育的,这种传承主要是靠音乐职业人师徒之间的传宗接代。随着正规的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之后,虽然还依然存在社会音乐环境、家庭音乐教育等多种传承途径,但不得不承认,学校的正规音乐教育和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已经成为了传承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可以了解到祖国的音乐文化,借助着华夏民族音乐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世界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由此看来,学校音乐课程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是巨大的,其他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这种传承方式远远超过了音乐文化本身。

2.发展个体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三)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可以这样说,音乐课程最直接的价值莫过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从人类诞生之时起,音乐无时无刻不在身边,是音乐装点了人类的生活,是个体真正体现了自身的本质。

我们需要音乐,因为它唤醒了人心灵最深处最隐秘的东西,本来沉睡着的情绪、欲望和愿望都瞬间活跃起来,让我们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

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单调,导致这样后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因此要“减负”。音乐教育必须在这场“减负”战争中能够有所作为。

2.开发潜能,培养创造性

①在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我们尤其要着重提到音乐对于特殊群体(如智障、残疾人)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给予他们全新的生命。

武汉的舟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特殊“指挥家”了,在他身上充分证明了音乐节奏智能的开发。正是音乐,开启了舟舟的音乐潜能,使他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还有着独特的社会贡献。

假如没有音乐开发他们这类人的潜能,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我们不难想象。

②音乐课程的价值也体现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它本身以及创作、表演、欣赏活动中。

音乐因其有着强烈且清晰的个性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冲动,让他们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尽显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3.完善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对学习其他课程的激励和被借鉴作用。

在中小学教育中,过分偏重科学教育,忽视或轻视音乐教育是不对的。音乐教育应该加强,但牺牲科学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只偏重科学教育不行,只注重艺术教育也不行。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说过,“最好的中小学教育应该是那种能使学生受到最好的科学教育和最好的艺术教育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山区普遍音乐教育情况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音乐课摆出一副轻视的态度,音乐课程在学校的教育体制里显得可有可无。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因此有的学校安排的一两节所谓的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有。

山区县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有的专职教师因为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转行,有的即使没转行,因为受到年龄、经验、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影响,在教育观念上和城市的老师有所差距。

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很多农村人由于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也根本不让自己的子女向音乐的方向发展。种种因素,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了。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

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学设施的配置可以帮助学校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随着“普九”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全社会正打理捐资助学,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音乐的教育工作经费还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学校即使购置了部分乐器,但常年的闲置,破损的乐器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4.教材的不合理配置

音乐的学习很系统化,必须采取递进式。结合现有的农村音乐教育状况,很难落实每册教材的学习任务,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学校即使订了教材也是闲置一边,自己制定学习任务,还有的学校干脆不订教材。现有的教材有简谱和五线谱两种,山区县中小学采用的是简谱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基本的乐理知识,学生也无法欣赏各个不同的音乐作品。

上述几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学习音乐时,没有感受到这门课程的系统性和丰富多样性,影响了整个音乐教学。

三、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设想

面对在山区县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课本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积极办法,尽量改变当地中小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一)强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健康地发展,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当地的教育部门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为各个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各级领导以及各校长应该尽量带头加强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俗话说“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和体制的同步改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一个先进的理念”,利用领导强有力的号召力,在学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质教育狂潮。

(二)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师资是教育的根本,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直接影响到该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那音乐教育师资必定是很好地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很好的认识到音乐的价值之后,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也就不要专门避开艺术,根据孩子的兴趣给予很好的支持与引导,从根本上解决了音乐从事者的稀缺。其次,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持,鼓励毕业生回到乡村发展,改变现有的较为片面的就业观念。再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在前面提到的问题中,比如教师转行、素质较低和技能较差,我们完全可以抽少部分经费,利用假期时间为教师们开设培训班,系统地学习,提高现有的专业水平。各个学校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探讨关于音乐教学的经验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可以采取的办法,比如广泛招聘,这样也可以给农村输送大量的音乐专业的人才。

(三)改进音乐教材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中职生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素质教育基本内容之一,音乐教育对于促进中职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增强中职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有重要意义。

目前,非艺术类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育没能真正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改变这一状态,使音乐教育回归本位,是值得音乐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中职教育的实施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出合格的中职生,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始终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当务之急。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它总是以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存在,使人易于接受。同时,它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也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

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载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往往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所以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其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广泛的爱好、健全的情绪和较强的自制力。而音乐教育作为有效的载体,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舞台表演以及社团活动等方式,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尽情地释放,尽情地彰显个人的魅力,使他们青春期的身心发展需要得到最大满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正确面对就业,适应社会

职业教育与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区别,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需要学生不仅具备较强的岗位技能,更要正确面对自己的职业,更好地适应社会。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山区音乐教育;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266-01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1.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2.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2)发展个体。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3.音乐课程的价值

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2)开发潜能,培养创造性

①在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我们尤其要着重提到音乐对于特殊群体(如智障、残疾人)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给予他们全新的生命;②音乐课程的价值也体现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它本身以及创作、表演、欣赏活动中。音乐因其有着强烈且清晰的个性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冲动,让他们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尽显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山区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

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学设施的配置可以帮助学校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随着“普九”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全社会正打理捐资助学,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音乐的教育工作经费还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学校即使购置了部分乐器,但常年的闲置,破损的乐器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三、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设想

面对在山区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课本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积极办法,尽量改变当地中小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1.强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首先,当地的教育部门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为各个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各级领导以及各校长应该尽量带头加强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俗话说“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和体制的同步改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一个先进的理念”,利用领导强有力的号召力,在学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质教育狂潮。

2.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音乐艺术与幼儿教育的交融。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他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接受音乐教育时的一些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做好教育工作。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损伤。例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的又快又好;反之,幼儿学的就比较吃力。在教授知识时就要掌握孩子的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行不同教育。

(二)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幼儿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例如,教幼儿学唱《春天来了》时,歌曲的意思是要孩子们知道春天来了是什么样的景象,让幼儿理解春天的意义,让孩子们听着音乐感受春天。这是对幼儿美感的培养,也是幼儿对美的理解。

(三)音乐教育中的寓教于乐

快乐的学习能让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利用音乐的娱乐性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表现之中。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教育中学东西,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

(四)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幼儿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幼儿的内心,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音乐需要潜移默化,在不断的教育过程中,使幼儿的心灵受到很好的影响。

二、音乐教育在实践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激励幼儿自主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老师要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活动。一部分幼儿经常参与活动,而有一部分幼儿经常是观众,这样会使一些幼儿对自己失去自信心。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比如,我在教幼儿《大象打喷嚏》这首歌时,先让幼儿欣赏,然后教唱歌曲时让幼儿自己根据音乐来用动作表现歌曲,给做得好的给予鼓励,让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己特点。

(二)注重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为的是培养节奏感。因此,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中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等。

(三)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包括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记忆力的发展。音乐能培养孩子的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式的思维,要求孩子快速反应。而想象在幼儿的学习中同样的重要意义。在音乐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除了在音乐活动中的模仿,还要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里学习,发挥想象,是他们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比如:我在教《十个小矮人》这首歌曲时,首先,让幼儿听到的是节奏的欢觉,幼儿在听的时候就能自己做动作。然后,再让幼儿亲自体会音乐中的快乐感觉,让幼儿随音乐自己做动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对幼儿自身的创造意识,作为老师要给予一定的空间。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音乐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集体舞、歌曲的角色表演唱、音乐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体合作紧密的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的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我的小鼓响了》这首歌,它是分开唱的,前两句是领唱,后两句是合唱。让幼儿学会歌曲之后,老师可以和幼儿配合互换角色完成这首歌,幼儿熟悉后,老师可以请每个幼儿分别上前来做领唱完成这首歌曲。这样反复地练习,既让幼儿知道了角色互换,也激发了他们对歌曲表演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合作在音乐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宁静. 浅谈音乐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 价值工程. 2011(06) .

音乐教育重要性范文第5篇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歌曲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欣赏等四大类型。我们可以意识到,学唱一首歌曲或学一个韵律表演,对幼儿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听听。唱唱、跳跳,而是在多方面接受熏陶和教育,幼儿正是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成长着。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用音响的魔力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来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众所周知,音乐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听辩,试唱和试奏的过程。从单个音到和弦,从单个声部到多个声部,从浅显的旋律到复杂的织体。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视觉,听觉以及口、手、脚、脑等器官都同时启动,并且依靠大脑的紧张活动来进行调节和平衡。有人称这个过程为多种器官同步发展训练,它通过听觉神经传导使大脑产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记忆,形成一个音乐表象,从而产生音乐想象和联想。例如,幼儿在谈奏乐器的过程中,两眼不但要同时看准高低音谱表中的旋律,还要兼顾键盘上的音的位置。乐谱中很多符号是不断变化的,幼儿必须在瞬间通过视觉、听觉和两手的协调动作来完成,而且还要认真领会和表现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感觉、知觉、联想等心理活动同理解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和锻炼。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听觉的敏锐性,促进了幼儿的感知能力的发展。

二、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时期注意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但还很不稳定,极易转移,周围那些新颖强烈的刺激和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即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音乐教育也促进了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音乐具有直观性,它能刺激人的感官并引起记忆等心理反应。整齐的节奏、和谐的旋律使人的记忆有一定的根源基础,优美的旋律不仅容易上口并储存脑海中,使记忆进一步加深巩固。学龄前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表象,而幼儿音乐课的形式活泼多样,既有唱歌又有律动和音乐游戏,有时也边歌边舞或进行节奏练习,使幼儿各种器官都活动起来;同时教师教唱歌曲时采用恰当的教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各种形式向幼儿讲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例如: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以把歌曲内容编成幼儿爱听的故事或结合图画。这样幼儿兴趣很高,很快记住了歌词,增强了记忆力。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正是促进幼儿注意力,记忆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是一种广泛的对音乐意境的生动想象,而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形象,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测验过程中,他们听到轻快悦耳的乐曲,就把它跟小鸟的叫声和跳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出小鸟在翠绿的树林里跳跃欢唱的情景,乐曲中多种声音的不同表现力,都可以引起幼儿的多种遐想。同时幼儿也可以借助歌词来发展想象。因为当乐曲同歌词结合起来时,听者是沿着歌词展示的内容,随着旋律激起的感情去进行感受的。例如:学唱《春天来了》这首歌,在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下,幼儿会从歌词“红花开,白花开”联想到大自然中千姿百态的花。有的说“我看到了红色的桃花”有的说“我还看到美丽的蝴蝶呢!”“还有蜜蜂在花丛中采蜜”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在他们脑海中所想象到的美丽的春天的图画。学唱歌曲,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而幼儿的言语越发达,想象的有意性、自觉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就越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四、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性为特征的,但到学前晚期已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出现了逻辑思维的萌芽,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具有独特的积极作用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于对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进行思维的。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旋律、和声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音乐课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幼儿,教唱新歌时,有经验的老师总是用真挚的感情和优美的动作表演以感染幼儿,启发他们去感受和理解音乐形象,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2、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人的思维是用语言进行的,思维的发展是用语言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音乐教育能够丰富和发展幼儿的语言,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教师在教唱歌曲时总要配合语言训练。幼儿在音乐课中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中的艺术性语言,正确理解歌词的内容,必然会丰富幼儿的知识,增加他们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见音乐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动力,而语言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幼儿思维中逻辑抽象成分的增长。

3、音乐课培养了幼儿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幼儿的分类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在音乐课中往往要启发幼儿对各种音乐进行比较,而要比较就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在比较的基础上,幼儿逐渐能辨别不同的音乐性质,能初步概括同类音乐的共同点,找出不同类音乐的差别,在音乐欣赏课中,借助语言的作用,启发幼儿谈感受,会提高幼儿的推理判断能力,例如幼儿能判断哪首歌曲适合跳舞,哪首歌曲适合睡觉……,幼儿能够根据歌曲节奏的欢快程度做出相应的动作,能够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出歌曲的内容,例如幼儿听到歌曲《小动物》,就会根据不同动物的声音来做动作,有的做小鸟飞,有的做青蛙跳,有的做大象甩着长鼻子。幼儿还会用语言或体态将音乐进行类比,例如把慢的音乐类比成:“妈妈的摇篮”、“白云在天上飘”、“风儿在轻轻唱歌”;而把快的音乐类比成“军队在行走”、“小动物在跳舞”等。

总之在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促进了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促进他们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综上所述,音乐艺术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对幼儿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其他科目所不能代替的。音乐教育对智力诸因素,即感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孤立进行的,不是这堂课只促进这种能力的发展,那堂课只促进那种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智力诸因素的发展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幼儿的认识过程的发展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知能力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使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等认识过程开始带有随意性。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教育,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实施音乐教育。

五、有效的实施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正表明: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

六、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的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愉快,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