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震演练计划

地震演练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震演练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震演练计划

地震演练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铁;火灾;防排烟;联动控制;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ctual circumstances of Shenzhen Metro Line two Engineering Longhua Depot, focusing on the interface form of FAS and DMS, and linkage control processes and methods of DMS system to provide technical guarantee for depot normal security operations.

Key words: Metro; Fire; Fume-Prevention Extraction; Linkage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系统概述

深圳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从少年宫站(为4号线一期终点站)向北伸延,线路穿越莲花山、沿中康路向北穿越大脑壳山后,在现梅林检查站设发乐站后沿上塘路一直向北,而后右转向东沿和平路至清湖站,二期工程线路全长约16公里。

二期工程共设10个车站,除车站外,在上塘路与和平路的交汇处设车辆段,作为4号线车辆的维修及存车基地,车辆段亦将作为整条线路机电设备的维修支授中心。

4号线一期的控制指挥中心设于1号线竹子林控制中心内,与1号线共享。当二期限工程竣工后,4号线全线的控制指挥将集中于龙华车辆段内的控制中心,而将脱离1号线控制指挥中心。

根据国家消防规范和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车辆段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系统及相关设备。根据统计在火灾事故中,造成人员伤亡多是由有毒烟气造成的,因此火灾前期的防烟与排烟至关重要,如何实现车辆段各单体防排烟系统设备的联动控制一直是业界争论的问题.在新版《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中就此明确说明,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①FAS系统直接联动控制;

②通过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DMS)进行联动控制.这里暂且不讨论两种方式的利弊。

龙华车辆段正是采用第一种方式,即通过FAS系统实现对防排烟系统设备进行联动控制的。

2重点与难点

采用该种方式,将面临和解决以下重点及难点问题。

2.1FAS与DMS的接口问题

车辆段办公楼设置专门防排烟系统设备,火灾情况下采用FAS系统直接发送控制指令至DDC实现直接控制,其他单体和通风系统共用设备作为防排烟系统设备,它们在正常工况下实现通风换气的功能,由DMS系统实现控制。火灾情况下则用于防排烟,此时,对于第一种联动方式,将由FAS系统实现对它们的控制,而采用第二种方式时,则还是由DMS系统实施控制,这里只讨论第二种方式。采用第二种方式时,DMS则需要解决何时进行联动控制问题,由于火灾工况的探测是由FAS系统实现的,因此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两系统间的接口。提到接口,其实现一般有三种方式:I/O硬线接口、低速率异步通信接口和网络接口。I/O硬线接口的特点是接口简单、稳定可靠、容易实现。而另两种方式的特点是物理连接简单、信息量大,但需要进行协议转换和解释,有一定技术难度。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参见19.2.7和20.2.3条款),两系统间采用通信接口,DMS系统将通过通信接口获得FAS产生的报警信息及模式联动控制命令信息。一般而言,FAS报警主机均带有通信接口,但不是为实现系统间接口设置的,而是多用于报警主机之间联网或连接其监控设备(如图形终端、打印机等),且协议一般是基于ASC码的不公开的专用协议。龙华车辆段FAS系统采用的是美国NOTIFIES公司原装进口NFS-3030系统设备构建FAS系统。

该系统主机带有两个异步串口(RS-232),一个设置为图形终端接口,用于连接FAS工作站,另一个设置为打印机接口,其协议是主机固有的打印机协议。DMS系统正是要利用这一接口实现和FAS连接,接收FAS信息从而实现联动控制,如何在协议层能准确接收并解释其信息是实现联动控制的关键。另外,防排烟系统设备联动控制的重要性决定了系统设计时须充分考虑DMS与FAS接口的可靠性。由于NFS-3030主机协议是无应答协议,存在丢数据的风险,因此只通过报警主机单路径和DMS接口是不够的,有必要考虑和开辟系统间的第二信息路径。

2.2接收信息的实时性及可靠性

由上可知,NFS-3030系统打印机协议是一种基于事件的无应答的协议,该协议是固有协议,应用中无法改变,协议中无握手机制,无法建立通信过程,更没有系统信息重发机制,因此如何确保DMS能可靠接收信息,是系统结构设计及信息处理方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2.3实现联动控制的实时性及可靠性

当DMS系统能正确接收FAS信息后,DMS将迅速整理、分析、分拣信息,判断并生成控制命令,协调系统内相关控制器动作,从而实现联动控制,这些属于信息处理流程,同样DMS系统需要提供可靠机制和硬件平台来支持该流程的实现。

3系统整体设计

根据上面的分析,为提高两系统互连的可靠性,考虑到系统间的网络接口,利用车辆段内部局域网,作为两系统互连的另一条信息路径。如图所示,DMS和FAS有两条链路实现连接。

3.1底层路径

利用NFS-3030主机的一个RS-232异步串口和DMS系统的IQ智能控制器直接连接,该接口事先由NFS-3030系统将其配置为打印接口。

龙华车辆段项目中,DMS系统IQ智能控制器采用的是英国卓灵公司的非扩展型的16点控制器IQ3XACT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RS232端口可连接至本地PC或显示单元。该控制器提供了丰富的扩展模板接口,龙华车辆段DMS利用该模板提供的资源,编写了NFS-3030主机打印机协议的接口驱动程序,该驱动用于NFS-3030协议应用层的解释工作,并将相关数据映射到IQ的共享内存中用于IQ程序处理。

3.2上层路径

NFS-3030主机提供另一个RS-232异步串口用于和FAS监控工作站连接,FAS监控工作站同时和DMS监控工作站接入车辆段局域网,DMS监控工作站通过局域网从FAS监控工作站获取数据,并传送至DMS的IQ控制器中,从而实现两系统通信数据路径的冗余。通过这样的系统设计,从逻辑结构上保证了DMS和FAS之间的通信可靠性,使得DMS的IQ控制器能分别通过两条路径获取数据,从而提高接收FAS数据的可靠性。

4接口协议

接口协议的转换及解释是采用这种方式实现联动控制的关键。系统在结构上实现了通信路径的冗余,接下来将面对如何可靠接收并解释FAS的专用协议,并传送至DMS的IQ智能可编程控制器中。在这两条通信路径中,涉及了2种协议,FAS专业提供了这2种通信协议:

①用于底层的无应答的NFS-3030协议;

②用于上层的有应答的基于TCP/IP协议,基于TCP/IP的控制与信息协议这里不作详细介绍,只针对NFS-3030系统的两种协议做论述。

4.1 NFS-3030协议

如前所述,NFS-3030提供的是一种基于事件的无应答的打印机协议,这就要求作为接收方的驱动必须做到接收迅速、解析准确、传送及时。首先,驱动的接收方式为中断接收,由于是通过硬件来触发的,与常规的轮询方式比,其最大的优势是延迟时间极短,延迟在纳秒(10-9秒)级;其次,解析采用了“滑动窗口”机制,对数据的解析是基于单个字节的,这样可以确保在解析时不会丢数据;最后,在解析出一帧完整的信息后,立即把数据放入IQ控制器共享内存,通知IQ有新的事件,同时,与IQ控制器的数据交换引入握手机制,可以确保数据被IQ接收。

5联动控制过程

实现联动控制有3个过程:①接收有效的报警信息;②模式优先级及冲突判断;③模式命令,实现火灾模式控制.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5.1接收有效的报文信息

在由驱动层有效可靠的接收数据并传送至DMS系统后,DMS系统控制器的应用程序须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及时的、可靠的读取和处理,以避免数据被新的事件数据所覆盖,造成事件丢失,为此应用程序中采取以FAS事件最小更新周期的1/4时间为周期做定时查询,以可靠获取接口驱动层传递来的数据。具体是这样实现的:在IQ智能应用中,专门建立一个周期性的(定时中断)接口数据处理任务,用于读取并处理共享内存数据。由前面分析可知,由于底层链路的数据传递较快,则IQ周期任务的时间以底层链路数据更新周期为基准。底层物理接口为异步串口,波特率9600BPS,接收l帧数据所需时间大于60ms,故将该接口处理任务的周期设定为15ms(即15ms的定时中断),这样确保DMS能及时可靠地读取FAS信息。接口数据处理任务的功能是读取并处理接口数据。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根据设计,DMS系统只响应FAS的模式控制命令,而FAS系统不能直接传递模式命令,DMS必须要对FAS数据进行整理和过滤,分拣出代表模式命令的信息(FAS输出的信息是其所有的事件,如火警、手报、温感、故障、状态等,而DMS关心的只是有效的逻辑与组编号,FAS事先针对不同防火/烟分区的烟感或温感探头,设置不同的逻辑与组,当该组内相邻2个探头报警时,FAS将输出该与组的编号,作为该防火/烟分区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与组编号代表特定防火/烟分区的模式命令,因此DMS将在FAS传递的众多信息中分拣与组号信息,查表确定对应的防排烟模式命令编号)。同样DMS将根据该信息查表产生对应的防排烟模式命令编号。由于火灾事件是有先后顺序的,因此在接口数据处理任务中设计了一个长度为20的数组文件作为事件队列用于缓存防排烟模式号,为DMS后续处理做准备。此时事件队列程序模块将比较两条路径传递来的信息,如果数据相同,则视为同一火灾事件,如果不同,则作为两个不同的事件,这些事件以模式号的方式进入事件队列。至此,联动控制的第一个步骤完成,这一步是DMS实现联动控制的基础。

5.2模式优先级及冲突判断

根据工艺设计,通风系统设备在不同的运营工况时动作是不一样的,不同工况下多设备不同的运行状态组合即所谓的模式,DMS将根据情况对这些设备进行群组控制即模式控制。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工况一般有火灾工况、正常工况等,对应有防排烟模式、正常模式等,其中防排烟模式具备最高的执行优先级。另外,当同一通风系统对应的不同防火(防烟)分区同时出现火灾时,根据要求要启动不同的防排烟模式,如果不同的模式对同一设备的动作要求不一样的情况,这种情况定义为模式冲突,此时DMS系统在响应并执行第一个模式的时候就不能执行第二个模式,以上工作全部由DMS可智能编程控制器来进行判断和处理。当出现火灾时,DMS系统首先根据事件队列里的模式号来判断工况,以决定能否优先执行该模式(火灾工况是具有最高优先级),接着DMS要根据模式号进行模式冲突判断,看是否和当前同级别的模式冲突。以上判断的结果就意味着联动控制的第二步完成。

5.3模式命令

实现火灾模式控制经过上述2个步骤,事件队列里的某个模式经判断能够执行时,DMS系统将根据该模式号查表,取出对应的设备命令分解传输到各个IQ控制器中,由就地级控制器实现对防排烟设备的控制,至此完成联动控制。

6联动的响应性及实时性

根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16806-19987)中对联动控制的有关控制方式、响应性、反馈显示等技术指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要求联动控制系统在接收FAS报警信息后需在3秒内发出联动控制命令(参见4.2.4条款),这里分析一下DMS系统联动控制的响应性和实时性。

在做系统设计时,对DMS联动控制的响应性和实时性采取了下列措施:

(l)接口驱动采用中断方式接收FAS的报警信息,并实时更新到IQ智能控制器的共享内存中;

(2)DMS系统采用工业级控制器,其运算速度<0.lms/K基本指令,应用程序扫描周期一般为毫秒级;

(3)DMS控制器之间的网络采用确定性、高速控制网络,使得联动命令的传递同样在几十毫秒内完成。

另外从DMS输出设备级命令到该防排烟模式设备均达到模式要求的状态最长历时近两分钟,这主要和有些多叶风阀动作到位的行程时间过长有关,一般风机的启动时间为几秒钟,电动防火阀则一般在1秒内完成动作。由上可知,联动的整个过程中,DMS系统的时间延迟相对设备动作和模式执行所用的时间是很小的,使得DMS在接收到确认的报警信息后能在第一时间内响应并控制防排烟设备动作,以确保防排烟效果。

7结语

深圳地铁四号线二期工程龙华车辆段已于2009年4完成深化设计,完成了以为FAS系统为主的多个专业设计集成,集成设计的重点问题是各系统之间接口、共享平台和应用流程,深圳地铁四号线二期工程龙华车辆段正是在接口技术上采取了多种有效、可靠的方式使得各个专业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能发挥各个专业自身的特点,同时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共享数据,很好的实现系统间的联动控制,从而今后为用户提高运营的自动化水平及工作效率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M],2003,8

[2]消防联动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0B16806-199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M],1997,5

[3]魏晓东,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1

[4]曲立东,城市轨道交通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3

[5]深圳地铁四号线二期工程专用技术规范

[6]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50116-98),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M],2008,1

地震演练计划范文第2篇

一、何为学校事故应急演练?

学校事故应急演练指以事先制定的学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依据,通过演练来检验应急救援预案的整体或局部是否能有效地付诸实施,验证预案在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方面所具备的适应性,使预案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同时提高学校各应急救援组织之间、应急指挥人员之间的协同应急作战能力和水平,以达到提升学校事故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的目的。

我国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42条规定:“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学校开展应急演练可采用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等多种演练方式。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由学校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按照应急预案及标准运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发生时应采取行动的方案。桌面演练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一般在会议室内举行,其成本较低。桌面演练一般仅限于有限的应急响应和内部协调活动,事后一般采取口头评论的形式收集参演人员的建议,并提交一份简短的书面报告。

2,功能演练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学校事故应急预案中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活动举行的演练。功能演练一般在学校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并可同时开展现场演练。功能演练的规模比桌面演练大,需动员更多的人,因而协调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功能演练结束后,除采取口头评论外,还应向学校主管部门提交有关演练活动的书面汇报,提出改进建议。

3,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是指针对学校事故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作战能力的演练活动。全面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充分调用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进行实战性的演练。与功能演练相比,全面演练参与人员更多。全面演练结束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

以上3种演练方式的最大差别在于演练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大小不同。在确定应急演练方式时,应考虑学校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执行程序制定工作的进展情况,学校面临风险的性质和大小,学校目前的应急响应能力,应急演练成本及资金筹措等因素。在组织实施演练的过程中,必须满足“科学计划、突出重点、周密组织、统一指挥、讲求实效”等基本要求。

二、学校事故应急演练的基本任务

学校开展事故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3个阶段。应急演练是由学校内多个组织、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的一系列活动,按照应急演练的阶段划分,可将演练过程应予完成的活动分解并整理成16项单独的基本任务。

三、学校事故应急演练的实施流程

1,编写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的编写以演练情景设计为基础。演练方案主要包括:(1)演练计划。演练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的适用范围、总体思想和原则,演练的假设条件、人为事项和模拟行动,演练的目标、评价准则及评价方法,演练的程序,控制人员、评价人员的任务及职责,演练所需的必要支撑条件和工作步骤。(2)情景说明书。情景说明书的主要作用是描述事故情景,告知演练人员演练活动的初始条件和初始事件。(3)评价计划。主要是对演练的目标、评价准则、评价工具、评价程序、评价策略,以及评价人员在演练准备、实施与总结阶段的职责和任务的详细说明。(4)演练控制指南。即有关演练控制、模拟和保障等活动的工作程序和职责的说明,主要供控制人员和模拟人员使用。(5)演练现场规则。演练现场规则是指为确保演练安全而制定的,对有关演练控制、参与人员职责、演练程序等事项的规定或要求。

当前,我国中小学编写的事故应急演练方案普遍存在过于简略和笼统的问题,通常只对演练的指导思想、目的、参加人员和步骤等最为基础的部分作出提纲挈领式的说明,而缺乏对演练控制指南、演练现场规则等的系统性和规范化描述,尤其是缺乏对演练评价的计划与安排。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者检索到的中小学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方案中,也有少数学校编写了相对较为规范的演练方案,如湖北麻城市松鹤希望小学的《火灾事故应急演练预案》、浙江平湖市东湖小学的《消防安全应急演练预案》、江苏高邮市南海中学的《地震应急演练方案》、山东莘县一中的《消防安全应急演练预案》等。以松鹤希望小学的《火灾事故应急演练预案》为例,该演练预案分为“指导思想”、“演练目的”、“灾害预设”、“组织机构”、“前期准备阶段”、“应急实战演练”、“总结反思”等7个部分,基本涵盖了学校事故演练方案应当包括的内容。

2,实施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阶段是学校事故应急演练过程的核心环节,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演练活动始于学校的警报消息。在演练阶段,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应尽可能按实际紧急事件发生时的响应要求进行演示,即“自由演示”,由参演应急组织和人员根据自己对最佳解决办法的理解作出响应。策划小组负责人的作用主要是宣布演练开始、结束和解决演练过程中的矛盾。控制人员的作用主要是向参演师生传递控制消息,提醒演练人员终止对演练具有负面影响或超出演练范围的行动,提醒演练人员采取必要行动以正确展示所有演练目标,终止演练人员不安全的行为,延迟或终止演练。

应急演练阶段因突发事故性质的不同,演练程序的运行及演练过程的要点也有所不同。以地震事故为例:(1)地震警报发出后,上课教师应立即停止授课,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蹲下或坐下、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紧抓桌腿等牢固的物体,注意保护头部。(2)地震警报解除后,教师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带领学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事先指定的安全地带。(3)撤离到安全地带后,迅速清点师生人数。对受伤师生,要立即组织救治。发现有被废墟埋压的,要尽快联系救助。一时无法救助脱险时,受困师生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4)策划小组负责人宣布所有师生安全脱险,地震演练结束。

为保证学校突发事故应急演练的顺利进行,学校应特别注意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1)演练前对疏散路线必经之处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路线畅通和安全。(2)在应急演练阶段,教师的身体力行非常关键,教师要自始至终跟队,密切关注演练现场,防止意外发生。(3)教师指导学生疏散到操场等空旷地带后,要尽量集中在场地中间,不要在篮球架、围墙及教学楼易塌的地方避险。

3,应急演练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1)演练评价。演练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学校事故应急演练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检验各应急组织指挥人员及应急响应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为了全面、正确地评价演练效果,必须在演练覆盖区域的关键地点和各参演应急组织的关键岗位上,派驻公正的评价人员。

地震演练计划范文第3篇

2011年,XX县科技局地震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地震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防震减灾有关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对防震减灾实行预防为主、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建立健全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使我县的防震减灾综合防御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监测工作

1、宏观观测员发挥作用好

(1)加强学习,搞好日常观测和知识宣传。一是认真学习宏观观测的动物异常基础知识,熟记动物异常预报谚语和地震“三字经”,熟练掌握动物异常的观测要领。二是积极参加县地震办组织的宏观观测员培训学习,明确观测职责和任务。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天坚持定时、定点、定量地认真记录与分析,发现异常慎重处理,及时上报。四是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地震知识及防震减灾自救知识,在全社会构筑一道群测群防的坚固体系。

(2)保证信息沟通,做好地震信息员。一是要收集地震宏观前兆信息,做好前兆跟踪观测和宏观前兆异常鉴别。二是采取走访调查的形式收集宏观前兆信息,并及时汇报。三是保证通讯畅通,除固定电话畅通外,还自配了手机,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

2、各观测点观测资料连续、完整、可靠

各观测点人员能够按要求认真记录观测点的情况,科技局工作人员不定期会通过走访、电话跟踪等方式掌握观测数据和记录情况。能够保证发现情况及时反馈迅速落实并排查情况。

3、为观测人员工作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1)利用以会代训的形式,每季度开展一次地震会商,每季度开展一次地震科普培训;

(2)改善地震观测基础设备条件,建立上下联动的县级地震信息网络。

4、配合省、市地震部门落实调查异常情况

积极配合省、市地震部门落实调查异常情况,定期开展地震观测点的检查工作,确保宏观观测工作经常化、制度化。2011年11月11日上午,市地震局反馈***城关镇陈庄村村民陈彦君向市局报告该地区出现房屋震动情况,疑似地震发生。地震办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后发现,确有携带地震勘探标志的工程车在该村附近野外作业,经核实,该工程隶属于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规划的《河南省通许隆起开封凹陷区地震概查工程》项目。由于在其作业过程中需在地表下15米左右装置炸药,通过提取人为制造的地震波参数进行后续研究分析,因此在作业区附近的村镇居民会有震感。及时落实了一起地震误传误报事件。

5、重视群测群防,每年组织一次评比

重视群测群防工作,宏观观测员兼任各乡镇群测群防工作宣传员,县地震部门年底开展评比,对于工作突出或作出成绩的给予适当奖励,工作不力或落后的经过上级同意给予撤换。

6、宏观观测点补助措施和发放情况

制定《***地震宏观观测员管理办法》,明确地震观测员的岗位目标、工作职责、奖惩办法等。充分调动观测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更好地发挥地震宏观观测员的作用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经县政府主管领导同意,为每位宏观观测员每年发放600元电话和交通补助。

7、三网一员建设情况

***科技局高度重视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继续加强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助理员作用,通过全县24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形成了贯穿全县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网,使“三网一员”建设继续推进。

一是在全县建立地震宏观观测点12个,每个观测点落实一名观测员,负责当地的地震观测、速报和宣传工作,形成全县地震宏观观测和灾情速报网络。

二是全县12个乡镇各设一名防震减灾助理员,具体负责乡镇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

三是根据近年来“三网一员”建设情况和工作实际,抽调业务骨干,分别深入各乡镇对全县防震减灾助理员轮流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了全县防震减灾助理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城关镇还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助理员作用,在村镇建筑民宅时通过助理员向建房村民宣传抗震防灾知识,使村民正确认识房屋抗震防灾的重要性,对在建房屋从选择施工队伍、地基处理、抗震性能等引起了高度重视,并且通过建房村民扩大影响,对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的顺利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县科技局与各乡镇的“三网一员”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当地异常情况和群众反映,及时平息谣传、稳定民心。其他乡镇也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地震灾害预防

1、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健全,队伍稳定

县科技局设立防震减灾股,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重新调整了***防震减灾指挥部部分成员。

2、地震安全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前置条件,已经入窗口办公

通过积极向县主要领导汇报,并专门召开了相关部门会议,出台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办法》,我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工作已经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3、地震农居工程开展情况

通过示范推广,我县已经推行地震安全农居工程。通过兰考—封丘地区的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启示,加上我们不断进行宣传,农民建房非常重视抗震要求,新建农居全部按照防震要求和标准建造,达到抗6级以上地震标准。今年我局配合新农村建设项目,将朱砂镇徐屯新村定为安全农居示范工程项目。

三、法制工作

1、防震减灾工作年度有计划,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财政本年度加大投入增拨专项经费,有文件依据

年初,制定了防震减灾工作计划,县政府将我县的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科技局对工作进行进一步细化,并形成文件下发到各乡镇。县财政加大了对防震减灾的经费投入,拨入专项经费开展地震宣传,科普学校创建及地震宏观观测和应急设备的配备。

2、执法人员到位、机构健全

明确执法人员三名,在县地震办设立地震执法办公室,专门负责全县地震执法工作。

3、及时调整了防震减灾指挥部,召开了指挥部会议,每年召开一次防震减灾成员单位联席会议

2011年4月20日,在县政府西会议室召开防震减灾指挥部和防震减灾主要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了我县所处地震带的形势,要求各单位根据实际负责工作建好各自的队伍,做好自己所承担的工作。

4、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计划

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县科技部门的主要职能之一,被纳入科技局年度工作计划,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纳入年底综合目标评比。

5、抗震设防要求执法工作较好,已完成安评工作,有通知,有处罚

2011年,我县加大了安评工作的开展力度,截止12月下旬,***中医院、***移动公司、县委党校等项目已经完成地震安评和地震动参数复核烈度报告。***一中新校区安评项目合同已签,并对***豫通职业技术培训学校、金达商贸城、第二水厂下发安评通知书。这些项目的实施,为以后地震安评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宣传工作

1、重视宣传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方案,编有防震减灾宣传资料和专题讲座

局领导非常重视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年初制定宣传计划和宣传方案,为做好地震科普宣传工作,我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主要开展了“地震知识进企业”、“地震知识进校园”和“地震知识进乡村”活动,并对农居工程进行了专题培训。编有地震科普宣传小册子,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使防震减灾宣传知识性与娱乐性相结合,增强地震科普的趣味性。

2、建立科普教育基地

我们以县实验中学为重点,在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成立地震科普教育基地,主动与各中小学联系,加强地震科普教育建设,督促其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作为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3、开展了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有两所学校已顺利通过市局检查验收

加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督促其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2011年,创建市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两所(县实验中学、通许一高),将《防震减灾法》、地震科普知识已初步列入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展2期以上地震科普示范课,结合安全教育,开展两次地震应急演练。今年县一高和县实验中学分别通过市地震部门验收,成功创建市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4、重大节日有宣传活动,资料完整

采取不同形式宣传造势,结合科普活动周、防震减灾日、法制宣传日、科技“三下乡”等机会,深入持久开展宣传。同时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工作。组织专家深入到基层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以加深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对地震科学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应对突发地震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中坚作用。

今年来,我局共召开科普宣传贯彻实施座谈会4次,发放各种资料26000余份,组织街头宣传6场次,拉宣传横幅12副,挂图26副,接受群众咨询420余人次。 

5、及时上报工作信息

针对县区开展的各项地震宣传活动和科普演练活动,上报工作信息,截止到11月份,共上报地震信息14条,被采用11条,圆满完成了市局的地震信息上报任务。

五、地震应急

1、及时修订地震应急预案,有关部门应急预案备案完整

为确保临震不乱,进一步健全地震应急反应机制,我局协助县政府完成了对地震应急预案的修改,重新更新了县防震减灾指挥部成员,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实施细则》。并立足我县的特点,组建了由武警中队和地震、建设、通信、卫生等相关部门组成,“军地联合,一专多用”的专业紧急救援队,较大地提高了我县应急反应和紧急救援能力。县直各单位、各乡镇都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了自己的应急预案,组建了自己的地震应急队伍。

2、开展了地震应急演练,资料完整

举办地震应急演练是我县加强地震应急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内容。我县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把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和应急避震、自救互救的常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宣传、地震应急演练进校园、进社区,并把宣传和演练写进《***地震应急预案》中,作为地震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县地震主管部门结合汶川地震的经验和教训,联合教育体育局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县地震办和县教育体育局领导亲自到现场指导学校做好地震应急演练工作,县一中、实验中学、下洼学校、育英小学、实验小学、丽星中学等生源多的学校都开展了地震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升了全县师生防震减灾意识。

3、对地震谣传能及时查清和平息,并及时上报市局,维护社会稳定

对于今年11月11日城关镇陈庄村报告该地区出现房屋震动情况,在当地一度出现地震谣传和恐慌,县地震部门及时到现场了解情况,经核实,原来是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规划的《河南省通许隆起开封凹陷区地震概查工程》项目。由于在其作业过程中需在地表下15米左右装置炸药,通过提取人为制造的地震波参数进行后续研究分析,因此在作业区附近的村镇居民会有震感。科技局通过现身说法,及时开展宣传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讲解有关地震知识,及时平息了地震谣传,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4、按照市局要求对应急物品进行了充实,储备较好

为改进观测手段,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我局多方争取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了GPS、摄像机、传真一体机、应急灯、应急包、电脑、发电机、帐篷等设备。这些设备的增添,使我局的监测及办公设备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现代化,基本满足了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各单位和乡镇都根据预案上的职责进行了相应的物质储备,保证了应急期间的物质储备。

5、应急避难场所创建情况,有管理,有规章,已挂牌,设有明显标志

经过考察,确定***人民广场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制订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并树立明显地理标志。

6、成立应急救援队伍,有组织,有内容,有制度

组建了由武警中队和地震、建设、通信、卫生等相关部门组成,“军地联合,一专多用”的专业紧急救援队,较大地提高了我县应急反应和紧急救援能力。县直各单位、各乡镇都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了自己的应急预案,组建了自己的地震应急队伍。定期开展演练,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7、按要求积极开展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有组织,有人员

根据市地震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联合印发的《关于转发<河南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汴震[2010]32号)文件的要求,县科技局、团县委、县红十字会成立了***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依托县科技局、团县委、红十字会共招募64名志愿者,按每单位为一队,编成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设队长一名,副队长一名,共组建四支县级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归属县地震救援志愿服务总队管理。依托各乡镇招募的144名志愿者按每个乡镇独立为一队,编成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设队长一名,副队长一名,共组建12支乡镇级地震救援志愿服务队,归属县地震救援志愿服务总队管理。

地震演练计划范文第4篇

一、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紧紧围绕全县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有效提高全县的地震监测和应急反应能力,服务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大地震安全宣传教育,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法制、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全力做好地震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台网维护管理,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强化措施,规范管理,提高观测资料质量。依托现有监测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向市地震局报送监测资料,定期向上级提出震情趋势会商意见。报送电磁波资料300份,报送会商意见42份。及时掌握震情,对省市提出的震情预测意见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加强台网监测管理,实行24小时震情值班,确保工作人员在岗、仪器设备正常、数据处理准确,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及时、准确、连续、可靠的观测数据。

(二)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全民减灾意识

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统筹宣传资源,5月12日在县城东大街、文化广场举行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摆放地震科普知识版面20块,悬挂防震减灾宣传横幅3个,发放地震知识读本5000本、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材料10000份。通过赠送《防震减灾图册》、分发地震知识宣传材料,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全面提高全民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和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三)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抗震自救能力

联合县消防中队在实验中学、东关小学等城区学校进行应急演练,制订了较为科学的演练方案。演练前,对老师学生进行了培训,进一步明确了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师生一切行动听指挥;演练中,各配合单位各司其职,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演练后,组织开展讨论,总结成绩,寻找差距,不断丰富地震灾害的“实战”经验。演练活动是对我局《地震应急预案》的又一次检验,不仅落实了应付自然灾害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四)赴震区开展调查工作

6月3日18时11分,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北纬37.99度,东经103.56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5公里,我县震感强烈,距我县最近的居民点为南湖镇南井村,直线距离约26公里。地震发生后,我局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震情、第一时间派出现场工作队赴震区开展调查工作,没有发现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和财产损失情况。

(五)开展“百村万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

县委、县政府“百村万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动员会后,县地震局根据动员会议精神,结合本部门实际,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迅速成立“三同”活动领导小组,成立工作组,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并迅速进驻重兴镇扎子沟村,正式拉开以“送政策、访民惰、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活动序幕。饱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等方式,积极宣传政策,按户走访、联户座谈,将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有关文件精神送到村干部手中,将强农惠农政策进到农户家中。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驻点村309户的走访民情工作。召开驻点联系村党员干部和村民大会、座谈会3次,填写调查表309份,送出《惠农政策汇编》手册309份,撰写民情日志近35篇,掌握了民情民意100余条,走访调查入户率达到100%。

(六)提升机关办事效率,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认真执行依法行政各项制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无行政执法错案发生。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积极协调处理案件,党务、政务及时公开,内部财务管理规范,工作作风扎实,办事效率显著提高,无工作作风方面的违纪违规问题发生。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三、工作成效

(一)严格依法行政,履职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地震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推进当地防震减灾法制建设,进一步规范全县地震行政许可工作,严格依法行政,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好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关。逐步健全执法队伍,有计划的开展执法人员培训,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法规大众教育机制。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县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县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操作手册》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地震应急工作流程,完善了地震应急管理制度,落实了地震应急工作职责,加速推进了地震应急工作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县镇村三级干部和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地震工作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同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县和镇都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民政、卫生、消防等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基本建立应急组室,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有专人负责。全县18个镇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部分村社配备地震安全员。

三是地震规划管理逐步完善。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与省市地震工作对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组织力量,全面科学地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工作。加快探索县级防震减灾工作管理新机制,稳步推进县镇地震预测、减灾等基础性工作,督促协调发改、规划、建设、土地等部门切实把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四是地震灾害应急基础与灾情速报体系基本形成。对全县中小学校舍地震安全排查鉴定工作进行了排查,并组织多部门协同开展了地质灾害检查、消防安全检查等活动,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重大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进行险情排查。加大“三网一员”建设力度,健全县、镇、村三级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建设,加强各种应急通讯设备、设施、通讯网络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进一步完善地震灾情速报制度,规范灾情速报程序,确保及时快速上报震情与灾情、应急与救援等动态信息。目前,全县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和村社地震安全员达60余人,专兼职地震灾情速报人员28人。

(二)把握震情趋势,监测预防救援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地震监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严谨的作风,严密监视震情的发展变化,及时捕捉和研判前兆异常信息,积极开展地震趋势判定工作。积极推进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职责明确、联系紧密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

二是地震灾害预防能力不断增强。县抗震减灾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单位紧紧围绕全县重大建设项目,强化防御措施,做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一体化,认真贯彻落实《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和《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依法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关,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加强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加强对各类重大建筑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易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以及交通、水利、电网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抗震设防整体水平。全面推进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建设,结合新农村小康农宅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加强在场地选址、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等环节的抗震技术指导,提高农村整体防震减灾能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学得会、受教育、得实惠。

三是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加大。高度重视地震应急工作,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按照《县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全面落实和监督检查地震应急预案要求的各项工作。加强和推进“三网一员”建设,落实人员和经费。切实加强震情监测、短临跟踪和震情研判工作,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管理,进一步完善使用功能,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应急启用正常。

(三)坚持群测群防,社会防震减灾力量逐步形成

一是群测群防措施更加科学。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对地震的监测和预防,因地制宜的开展地震宏观异常观测,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在现有7个观测点的基础上,计划新增4个观测点。每个镇确立了1名灾情速报联络员,筛选培训了10个宏观监测员,大范围收集地震宏观前兆异常信息,使防震减灾知识逐步深入人心,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增强。

二是地震科普宣传深入人心。坚持以“科技三下乡”、“防灾减灾”活动周等大型活动为契机,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基地、示范社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地震应急科普宣传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认真开展科普周、7.28地震纪念日、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和12.4法制宣传日等科普活动,鼓励地震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创作,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进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救援技能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风险防范和灾害应对能力。

三是地震应急队伍发展壮大。结合实际,不断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队伍建设。建立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依托县消防紧急救援队,组建了县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督促民政、建设、卫生、电力等成员单位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队,各镇组建了以基干民兵为主的突发事件工作队,基本形成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抢险救灾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四)及早安排部署,地震突发事件处置科学合理

坚持“超前谋划,及早安排”的原则,修订下发了《县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操作手册》,出台了《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科学合理的安排部署地震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工作。以精准扶贫工作为契机,与县扶贫办一道对全县农村住房进行摸排,建立了农村住房情况工作台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居纳入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有计划地分步整改。二是抓好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制定了地震灾害应急演练方案,组织消防、公共卫生、学校等方面的应急演练3场次。通过预案演练增强了各应急救援队伍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处置能力,检验了应急联动和协调配合能力,熟悉了响应程序,为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积累了“实战”经验。三是加强地震应急保障能力。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不备”的原则,购置了发电机、GPS定位仪等设备,确定了以广场、公园、学校操场、体育场等开阔场地为主的应急避险场所6个15万平方米,不断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2018年工作打算

我局在防震减灾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广大群众的地震忧患意识比较淡薄,群测群防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二是专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工作人员少,而且来自不同的岗位,需要进一步培训提高。三是工作经费十分紧张,地震应急装备的配置、保障物资的储备、监测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日常的业务培训、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的地震工作,要认真贯彻省市地震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服务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科学的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抓好防震减灾法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和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应对地震灾害的意识和指挥调度能力,提高全县防震减灾法规大众教育的普及率。

二是抓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做好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运行、地震观测数据的处理与汇交共享,做好地震群测群防的建设和运行,抓好地震异常及时落实、上报,进一步完善会商机制。

地震演练计划范文第5篇

一、2012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注重加强制度建设,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

认真筹划“十二五”防震减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规定,编制了《市“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

建议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对做好“十二五”时期我市防震减灾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对《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后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报市政府重新印发。

组织市、县(区)地震部门对《省防震减灾条例》修改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并和市法制办共同研究提出21条修改意见,配合省法制办、省地震局完成防震减灾立法调研工作。

加大对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全市防震减灾目标管理工作,逐级签订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考核细则,加大定期督查力度,增强了全市各级政府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严格落实震情跟踪监视制度,做好分析研究工作

今年以来,市地震局不断加强对地震台网软件和设备的维护,确保全市地震监测台网的不间断运行。制定了《2012年全市震情跟踪方案》,坚持做好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完成2012年全国地震目录及前兆、测震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了地震预报月会商和半年会商,做好震情跟踪和分析研究工作,完成《2013年度市地震趋势研究报告》;注重加强地震宏观测报工作,按我市地震带分布情况,对全市地震宏观测报点进行合理调整,建成30个骨干宏观测报点,并对宏观测报员进行业务培训。

(三)强化抗震设防管理,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力度

注重加强地震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为进一步规范地震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11月3日,市地震局在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会议室举办地震行政执法培训班,市及各县区地震局共31人参加了培训。

不断创新行政执法管理模式。一是加强督查检查,定期到四个城区巡查是否有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工程。先后对江淮盐化有限公司开发的同科-汇丰高层建筑、海滨疗养院3万平方米扩建工程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问题,上门对当事人进行深入的法律法规的宣讲、教育,消除当事人的抵触情绪,督促建设单位按规定做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二是省市联合执法检查。11月17日,省地震局与市地震局联合检查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使用情况,对苏宁置业有限公司、蓝天置业有限公司、金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及其工程设计单位进行了检查。

推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和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小区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市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市、县地震局加大督查推进力度,参与选址,提供图纸,举办农村工匠培训班,提供技术指导等,在四县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区建设。指导各县区积极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经过评审9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部达到市级验收标准。

扎实做好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以“5.12防灾减灾日”和市第二十三届科普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共投资10余万元制作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图板130块、地震知识宣传材料12万份、地震科普光碟200套、科普书籍2000套、挂图160套分发各县区,推动科普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相继开展送地震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和进家庭活动。

突出抓好学校地震科普工作。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分别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我市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13所省、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全面向社会各界开放,举办了全市青少年地震知识作文竞赛,全市共有230多所学校参加,收到竞赛作文5.7万多份,指导相关学校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

市地震局主要领导亲自带头深入到县区政府、党校干部培训班、中小学及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防震抗震科普知识讲座。在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举办全县中小学校园地震应急演练及安全工作培训会,邀请省地震局专家邓民宪为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长、中心幼儿园园长,县公安局、县安监局、县人防办、县消防大队、县红十字会领导进行培训,组织与会人员观摩了学校地震疏散和自救互救演练。

通过新闻媒介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在广播电台开设了“地震科普知识之声”栏目,在市电视台播放中小学生地震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在苍梧晚报开设了“防震减灾,避险自救”专栏,借助手机短信平台,向广大手机用户发送地震科普知识,每月定期向全市防震减灾助理员和联络员发送地震信息和地震知识短信,利用庙会开展广场宣传活动。

(四)扎实推进地震应急准备工作,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地震应急预案建设。市地震局制定了《2012年度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规范了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地震应急预案,为基层应急疏散演练有序进行具体指导。

强化学校演练。在“5.12”前后,市、县(区)地震局会同教育、民防部门指导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集中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并对部份中小学校进行现场指导和检查。

组建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市地震局联合团市委,在大中院校学生中招募防震减灾青年志愿者近100人,市政府董春科副市长为志愿者队伍授了队旗,市地震局为青年志愿者配发了服装,组织了培训等。市地震局与市体育局共同努力,以市无线电体育运动爱好者为骨干,组建了1支市无线电地震应急通讯志愿者队伍,并参加了全国、全省无线电演练和比赛,分别获得全国第三名和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

加强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市地震局指导各县区积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组织新浦区、海州区所辖的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防震减灾领导、防震减灾助理员以及新浦区浦南镇、新海办事处和海州区锦屏镇、洪门办事处所辖的44个村、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约100余人开展地震应急桌面演练活动。11月15日,市地震局组织开展全市地震应急实战演练,以赣榆县罗阳镇、东海县白塔镇,新浦区新海街道办事处、浦南镇,海州区洪门街道办事处、锦屏镇以及所属学校、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等和市县区地震局作为参演单位6800余人,重点演练了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市地震局及各县、区地震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市地震局应急指挥系统收集灾情信息;各县区灾情速报员进行地震灾情速报;无线电志愿者队伍利用无线电台进行灾情速报、图片传输;各县区有关中小学校、村(社区)开展避震和应急疏散演练;各县区所属有关志愿者队伍、应急救援队、抢险救灾队、医疗救护队开展应急救援和应急抢险演练。通过本次地震应急演练,检验了全市地震系统工作人员的应急反应和指挥能力,检验了基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地震应急反应能力,检验了各级地震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检验了灾情速报员队伍和无线电通讯队伍的通联能力。

二、2013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推进市级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和危险性评价及县级地震小区划工作,为城市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推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和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小区建设。

(三)继续做好震情监视和分析研究工作,确保地震监测台网安全运行。

(四)加大工作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县、乡做好防震减灾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