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本研修;内需性;主题性;整体性;课程性

师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提升师资专业素养整体水平的基本途径是校本研修。目前,面广量大的农村小学尽管在管理上大多提出了“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等要求,却依然普遍存在着形式上有保证、举措上欠落实、成效上不明显的现象。为了找到有效改变农村小学校本研修困境的对策,我们就“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现状”对4所学校242名教师开展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并通过统计分析,着力找出造成校本研修实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进行了相关的思考。

一、动力:校本研修的主体缺乏内需性驱动

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作是劳心的,一方面,社会需求、自我要求、家长期求、学生偏求等因素的特殊性使教师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农村教师在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学习习惯欠佳等因素的制约下,工作是忙碌的,广大教师普遍感觉时间不够、心力交瘁(占90.5%),久而久之,逐渐滋生职业倦怠,从而把校本研修这样一种团队协作、同伴互助式的业务研讨看成了“要我学”“逼我改”的“形式主义”,一定的抵触情绪油然而生(占17.8%)。特别要看到的是,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属于埋头苦干型,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课外辅导上,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占40.1%),因此,把“自己尽力”看成了教学的最佳状态,通过校本研修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严重缺失。

我认为,教师作为校本研修的主体,如果对校本研修没有内在的强烈要求,仅靠外在的制度约束是很难产生实质性改变的。所以,第一要务是从理念入手,让广大教师主动做到自我审视,寻找差距;转换观念,积极进取;践行研修,着力提升。

二、目标:校本研修的内容缺乏主题性引领

调查显示,不少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缺乏明确的方向,研修主题经常变换(占38%)。我认为,正是这种状态,使得教师往往因无所适从产生随波逐流或者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弱化了对校本研修原有的期待,也降低了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热情。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的研修。因此,校本研修在内容选择上首先应该从学校实际出发,凸显本土性,这是校本研修的根基和土壤。同时,应该正确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时代性,这是校本研修的生命力所在。只有在两者的有机结合中寻找切入点,才能找到符合校本实际的研修主题和内容。主题一旦确定,就应该在校本研修中持之以恒,紧扣主题,抓住主线,深入展开,不断提档,让教师真正有收获,有发展,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以生为本,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必然方向,也是校本研修的核心主题之一。但是,这样的研修主题必须在校本研修本土性基础上找到最佳切入点。通过集体研讨,我校教师普遍认为,要实践“以生为本,学会学习”的课堂,首先要在备课中把握教学目标,其次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不管是教学目标的把握,还是自主学习机会的创设,关键的载体就是要有“好的问题”。只有把目标分解到具体的问题中,才会有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只有把机会留在问题的探究讨论中,才会有真正的自主合作学习。因此,我们选择了以“‘教学内容问题化’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为载体,凸显主题,形成“聚焦”,确保校本研修的持续性和发展性,从而实现“点”的有效突破,累积研修成效。

三、机制:校本研修的过程缺乏整体性统筹

校本研修的常规阵地有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此外还有学科共同体、师徒结对等等,为什么这么多的组织形式却不仅未能取得预想的效果,而且从集约角度看,还产生了抵冲性的负面效应?调查显示,校本研修形式越多,研究点就越多,深入研究就越少,研究精力就越分散,研究成果就越难显现。这样的现状在农村小学尤为突出(占85.5%)。

笔者的管理实践经验证明,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加强这些组织形式之间的整体性统筹。(1)要明确学校的阶段性研修主题,并以“课题”为统领;(2)教研组、备课组要紧扣学校的主打课题开展活动。例如,我校围绕“教学内容问题化”这个一级课题,通过备课组活动,重在研讨如何创设、选择“好问题”,以落实教学目标;通过教研组活动,着力从策略层面探究如何落实、拓展“好问题”;(3)共同体、师徒结对等活动,应该是对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内容作更深层次的研讨和细化。教师普遍反映,这样的校本研修形式再多,也能做到思路清晰,重心明确,有条不紊。

总之,只有明确主题,贯彻主线,并寻求多种形式的有机整合,才能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才能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相应的“聚焦点”上;只有通过“聚焦点”的深入研究和有效突破,才能使教师体会到团队研修的价值,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只有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真正有所收获,才能使多种形式的研修走向深入,走向本质。因此,在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的过程性管理上,特别需要通过整体性统筹,构建更加合理的新的“校本研修”网络平台链,从而克服弱势,产生1+1>2的效应。

四、载体:校本研修的成果缺乏课程性构建

从校本研修的对象来看,直接成果是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但从校本研修的直接目标来讲,终端成果是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因此,校本研修的成果,应该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完善,而优化课堂教学资源的过程性研究,其本质就是课程的开发、实施、调整和再开发、再实施、再调整。因此,校本研修要取得丰硕成果,就必须在课程性构建上下功夫。

但就目前农村小学的校本研修来看,恰恰忽略了研修成果的课程性(占55.4%)。所以,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在校本研修的规划中,必须落实研修成果的积累以及呈现方式。为此,我校基于最有价值的校本研修成果呈现方式之一是课程性资源库建设的理念。通过“教学内容问题化”的备课研究,实现对课程的第二次开发,有效构建起优质高效、动态发展的“教学内容问题化”备课资源库;通过“教学内容问题化”的课堂教学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互动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比较科学的自主学习形态,建立“教学内容问题化”课堂教学资源库;通过“阳光银行”实践平台,创设、开展校本化的特色教育活动,并逐步积累、形成我校“阳光教育”校本特色课程。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四位一体”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此,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深入思考,将有关研究成果与各位学仁共享。

本文为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摸底调查的部分研究成果,为了使本调查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代表性,对样本选择做了精心的设计,既考虑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兼顾少数民族区域、城乡差异、学校差异和学段均衡,选择9个市(州),14个县(市、区)及其21个乡(镇)与15个村,共121所中小学校(其中农村中小学53所),于2010 年5 月至2012 年1 月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326套,收回有效问卷4263套,问卷有效率为98.54%。其中,农村有效问卷1266套,占有效问卷总数的29.70%。同时,也进行了相关的深度访谈。有关农村教师专业培训方面的调研情况如下:

一、农村教师专业培训概况

总的看,农村教师专业培训机会较少,培训质量尚未达到预期效果(请见表1)。从培训机会上看,教师参加切实有效教学培训的机会少且不均等,培训对象相对集中,而且5年内没有培训机会的达20.34%,说明有效培训没有惠及到每一位教师,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的目标并未得到真正落实。其中参加3~5次的仅为35.71%,若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岗位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的要求,暂且估算能达到要求,那么还有六成多的教师不能达到要求,况且还有两成是0次;若按《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提出的,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要求相差就更远了。从培训内容上看,培训需求参差不齐,有的相差比较悬殊。从表1可知,目前农村教师最需培训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专业技能、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及信息技术,说明教师对这些方面的内容很重视,同时也急需补充与提高;而排在末位的是师德师风,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身在这方面还够用,不需培训。这与《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中提出的“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难以契合,也反应了现实中师德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此不是很重视,这说明师德教育的艰巨性,师德教育尚需大力加强。从培训途径上看,教师认为能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排在前3位的是各级集中培训、在岗自主研修、外出学习,说明教师对这些培训方式还是很认可的,尤其是集中培训超过了五成,大部分教师还是很重视集中培训的;而排在后3位的是学历提高培训、专家引领、校本研修,说明这几种方式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收效不是很大,不是很认可;但这些却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培训方式,反映了当前培训方式与质量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是访谈中反映较强烈的一个问题,的确需要反思。在调查和访谈中的焦点问题是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而且这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基本的手段,下面重点谈一下。

表1 农村教师培训总况(单位:%)

二、农村教师专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集中培训的渴望与无奈并存

集中培训主要指国家、省级、县市区组织的面对面培训。其中,教师对国培赞不绝口,认为质量高、收效大,并希望多组织这样的培训,但对其他级别组织的培训看法颇多。这与上面谈到的大多数教师对集中培训很认可并不矛盾,反倒说明农村教师对集中培训的高度重视及从中多多受益的渴望。表2可反映出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来自一线教师的主要呼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达7成以上;其次是培训组织的强制性与形式化问题;再次是形式单一、费用较高等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早已有之,只是现在变得更加严重,而且成为了难题,当务之急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破解这些难题。尤其培训形式化问题相当普遍、相当严重,只有以此为突破口,才能有效解决培训问题,才能消除农村教师既渴望集中培训又不愿参训的矛盾心理。

表2 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单位:%)

(二)校本研修的经常化、形式化与有效性差并存

针对农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校本研修应是其专业发展最切合实际的有效培训方式,而且“校本研修是农村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唯一出路”,这是访谈中某中心校校长的肺腑之言,从实践经验角度验证了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据调查和访谈,目前只有部分乡镇学校开展得还不错,大部分学校实质上处于停滞状态。从表3看,大多数学校都能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科研活动,从表面看农村学校很重视校本研修的开展,但从表1看,绝大多数教师却不认可这种方式,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并未从中受益,说明校本研修存在形式化、效益不高等问题。这可从表3找到一些答案,开展校本研修存在主要困难排在前3位的是缺少专业引领、培训经费与课程资源,这是开展校本研修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源,尤其是缺少专业引领,不知道校本研修如何开展,但上面又有规定必须做,没办法,只好摆个花架子应付检查,这样校本研修的有效性、教师的认可度便无从谈起。

表3 农村开展校本研修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单位:%)

三、农村教师专业培训基本对策

(一)树立务实的发展理念

务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都落到实处,这是的一个基本经验。针对当前形式主义泛化严重的问题,务实无疑是一剂良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假、大、空的社会风气占有很大市场,由于受大环境影响,教育领域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伴有形式化的影子,如集中培训、学历培训、校本研修等等,都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的严重问题,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这种现象若不能及时得到制止,真正有效的教育培训就会成为泡影。为此,在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关注农村教师发展的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树立务实的发展理念,抓住历史性机遇,认真落实国家倾斜农村教师培训的各项政策,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使农村教师对有效培训的渴望成为现实。基于此,应层层落实严格的监督制度和问责制度,尽快使务实的工作作风成为主流。这应成为开展农村教师各项培训工作的主导思想。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培训模式

“四位一体”培训模式:以集中培训为导引、以校本研修为核心、远程培训为平台、以自主研修为主体四者有机结合的阶梯式、立体化的综合型培训模式,即集中培训+校本研修+远程培训+自主研修,其中自主研修是主线,是旨归,每一个小模式始终都是为其提供服务的。

1. 集中培训——实施“1托2”层级托管式集中培训模式。信息时代组织开展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培训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少而精,且慎重;二是以专业培训、引领培训为主,充分发挥其在本综合模式中的导引功能。根据目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却承担着全省教师全员培训70~80%[1]的重任的状况,可以县级优质校为依托来开展相应的集中培训,这样既可以减轻进修学校负担,还可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县级培训部门要制定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的整体规划,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沟通,避免培训出现撞车现象。第二,制定培训评价标准,可分基本和优秀标准,有近、中、长期培训目标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并与职称、工资挂钩。第三,县级培训部门承担综合性培训任务,专业性培训可委托给县级优质校进行分层次培训。即委托每所县级优质校承担2所或多所相应学段的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培训任务,使广大农村教师都能接受优秀教师的直接指导,促进其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提高。第四,加强培训管理,对施培学校要实行奖惩机制,并成为一个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此培训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培养农村校本研修专业引领人。二是发挥集中培训的导引功能和示范功能,为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三是夯实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包括知识结构的重构与深度提升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是开阔教师视野,使乡村教师亲身感受到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增强危机意识、信息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

2. 校本研修——构建“三位一体”的阶梯式、立体化校本研修模式。

(1)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因为校本研修能够缓解农村教师工学矛盾、减少培训成本、提高培训针对性,还能促进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为此使其置于本综合模式的核心位置。①引导校长和教师对校本研修有一个科学的定位。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第一,培养自己的专业引领人。一方面,要提高校长对校本研修的引领力和指导力。作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校本研修却有近七成(见表1)的教师对其不认可,原因是学校没有开展过、也没有参加过高质量的校本研修,自身对校本研修的体验性很差。归根到底,校长对校本研修的引领力和指导力较差。为此,校长既要重视和制定规章制度,还要提高自身的引领力和指导力,不但要知道怎样开展,还要亲自主持高质量的校本研修,成为本校的第一专业引领人。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培养自己的学科带头人和教研组长,逐步建设一支专业引领梯队。第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从学校的角度,制定长、中、短期发展规划,主要涉及培训目标、责任人、内容设计、培训对象、培训经费、评价机制等。从个人角度,结合本校的整体规划来设计个人长、中、短期专业发展规划。

(2)构建阶梯式、立体化校本研修模式,即校本科研(业务学习或新课程培训等)+现代远程教育+教师自主研修模式。其中,校本科研是活动的模块,可随时更换。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开展以读书学习为主的校本研修,重点解决学习方法与能力问题。第二阶段,开展以教研为主的校本研修,重点解决教研方法与能力问题。第三阶段,开展以教育科研为主的校本研修,以学校主打课题、个人小课题即大课题、小课题研究为主来开展校本研修,培养教师独自承担课题、研究课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引导教师走上科研之路。这是校本研修着力破解的核心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1]第四阶段,开展综合性校本研修,包括理论培训、技能培训、研究培训、听课与评课等评比活动、专题培训等,根据教师需要可交替、循环进行。其中,远程教育适时为校本研修的各种培训提供服务,自主研修贯穿校本研修活动的始终,这三种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推动校本研修的有序开展和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另外,要给教师一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空间,否则自主研修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增加校本培训专项经费

目前,各级政府都在关注农村教育,加大投资力度,使各级培训经费有了着落。不过,农村教师全员培训经费缺口仍然很大,尤其是校本研修经费捉襟见肘,直接影响到校本研修工作的有效开展。在问卷调查中,有41.79%(见表3)的人认为影响校本研修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缺少培训经费,且位居第2,尽管经费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已严重影响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展校本研修工作,需要开发和整合资源,需要“请进来,走出去”,缺少相应资金难以运转,很难有跨跃式的发展,这与当前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途径的共识是极不相称的,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2006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这只是农村教师出去培训的开支,但校内开展的经常性培训也需要开支。为此,在关注集中培训经费的同时,更应关注每所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经费问题,将校本研修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每年按教师人均培训经费标准划拨到每所学校而不是培训基地,并做到专款专用,这是农村中小学校本研修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注释:

[1]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85-86.

参考文献:

[1]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落实吉林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2013)[D].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本研修;问题;对策

一、校本研修所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与教师未能给校本研修足够重视

课程改革后,教师的培训方法主要就是校本研修,并在此过程中达成同一目标,形成课题,最后开发成课程。校本研修过程中开发的过程是教师集中课程的成果,具有针对性及实效性。但实际上,在培训的过程中却有很多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开展校本

研修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虽开展了各项活动但只有形式,并没有

实效。

2.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部分学校的教师在工作中确实有不少工作,而且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众所周知,教师专业发展及成长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学反映,其可以帮助教师从日常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所以,许多学校把教学反映当成教学管理的重要。但是,校本研修推行至今,学生管理的很多办法与原来的初衷不相符,比如,为反思而反思、盲目追求等都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二、校本研修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构建校本研修的意识

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的首要责任人,直接策划并指导教师的继续教育。所以,校长要提高对校本研修重要性的认知,要为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专业发展多花时间与精力。只有校长重视了校本研修的工作才能建设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学校要拟定出发展规划,并为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

2.构建校本研修的网络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假如没有保障的方法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所以,网络建设是省时省钱的工程,利用网络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专业以及研训教师的各种

指导。

3.丰富研修活动,提高教师水平

基层教师经验丰富,通过交流的研训可以获得多种信息,让创造与思想更加多样。学校可以采用读书交流、视屏案例等方式建立起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信息与支持的共进关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项新工作中存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校本研修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只要采用了相应的对策,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07-0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优秀教师群体,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一经引入就因其贴近教学实验场,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节省培训经费,而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的欢迎。在校本研修中学校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特色,以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主要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农村学校校本研修因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能力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获取信息资源通道不畅、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研修范围狭窄,过程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亟需结合农村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推进机制,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一座桥梁。

一、校长引领策略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校长起着核心作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在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校本研修中,农村校长作为组织倡导者、学科领军者、思想引领者、成功激励者,势必发挥着核心作用。校长依靠其人格魅力、办学思路、管理艺术带领教师构建研修组织,制定共同愿景,选择研修内容,优化研修活动的组织过程,在思想上引领教师,在行动中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最好发展为目的,引导教师努力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让教师理解教学、研究教学、爱上教学,提升研修的针对性,让研修落地生花。因此,校长要敏于学习,勤于思考,积极获取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管理能力,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深刻把握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创新活力,增强服务意识,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引领教师开展校本研修。

二、外界干预策略

农村教师专业视野比较狭窄,专业理论基础不够厚实,往往导致研修活动在低水平层次上不断重复,缺乏专业提升的动力。因此需要专家给予外部干预,充分挖掘培训资源,提供专业发展咨询、答疑解惑、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专业发展水平,了解自身不足;对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教师因为遇到疑难而出现激情丧失、热情退却的现象;对教学案例进行专业分析和指导,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成熟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艺术;对研修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层次,进一步指导研修活动开展。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聘请外部专家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研修指导,也可以将本地教研员、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织起来,构建一支校本培训巡回指导队伍,指导本地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发挥整体功能。

三、内部激励策略

针对教师发展、资源建设和教学质量,学校应该逐步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加强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调动、激励、促进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个教师都能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提升校本研修的执行力。激励机制可以是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也可以是物质激励,目的是激发教师内心积极向上的动力,提升教师的学习、研究积极性,鼓励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个性培育,不断去探索、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的引导者,防止教师因为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与动力而出现“职业倦怠”,导致对校本研修忙于应付,疲于对付,通过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研修文化。

四、个人自修策略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更需要有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发展,自主学习是一种最有效的策略。教师就要把自己置于主人的地位上来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判反思,全面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新课程的理念及教育的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对教育的认识。教育工作周期长,可塑性大,个人自修还需要学习和研究别人教育的成功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取长补短,与文本对话,与专家对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同伴互助策略

新课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合作学习,同样,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会合作,形成合力。通过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开展课例研究,让教师在专业上切磋,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以团队形式进行研究,改变教师固化的心理模式,达到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目的。培养教师进行随堂反思、总结经验得失的良好习惯,提倡多写教学随笔。在研修活动中,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与同组教师分享、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并将这种瞬间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再尝试、再提高,实现自我超越。同伴互助不要仅限于学校内部,学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地域的学校之间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的连结,构建宽泛的学习共同体,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校本研修,进一步拓宽参与范围,使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相结合,引导教师同伴互助,防止同一学校,同一地区,教师能力发展水平的同质化导致校本研修的局限性。

总之,农村学校校本培训要取得实效,必须结合校情实际,探索有助于推进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为校本研修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要激发教师潜能,双管齐下,推进校本研修有序开展,保证校本研修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玛丽莲(Tallerico·m),著.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参考用书[M].卢立涛,安传达,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校本研修主要形式范文第5篇

基于此,为了解贵州省部分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效果,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或改进策略,课题组选取全省7个市(州、地)的14个区县,分别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师,以及部分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人员和县级进修学校的培训人员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度访谈和调查。共访谈61人,其中校长15人、教导主任10人、教研室主任10人、一线教师26人。问卷调查557人,其中校长102人,教导主任208人,教师207人,县级培训者或教研员40人。区域分布上包括了县城、乡镇及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

一、中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校本研修的内涵不了解

对校本研修的内涵或者本质的了解,是有效实施校本研修的前提。在对实施校本研修的相关关系者进行调查发现:90%的教师、82%的教育局教研员或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学校教导主任和75%的校长对校本研修的内涵也不了解或熟悉程度不够。

2.开展次数少且满意度低

研究发现,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频率比较低,且总体满意度不高。在开展次数上,一半以上的学校每月只开展一次研修活动,仅有20%的学校每月开展两次以上,另有20%左右的学校甚至一个学期都很少开展校本研修活动,这类学校基本集中在村小和教学点。在实施效果上,教研员、县级培训I机构的培训者、校长以及教师等对实施校本研修的效果整体认同度不高。其中,教研员和培训者对效果认同度最低,校长认同度最高,具体见下图。

3.校本研修脱离学校实践

当实施校本研修的不同群体对校本研修的内涵不明确时,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他们往往把学校开展的任何活动都可能归为校本研修活动。比如常见的案例研讨、观摩名师或教学能手的课堂教学、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甚至连教师的自学都是校本研修。上述的很多活动很多是为活动而活动,研修的内容往往并不是老师教育教学中期待解决的问题,对他们的专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4.有关部门指导不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校期待在开展校本研修过程中得到有关教研或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但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安排了校本研修的任务,往往是向学校或教师要结果,很少去关注开展过程,这导致基层学校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没有得到解决。这使校本研修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促进教师专发展的目的。

二、校本研修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1.校本研修的推动者和实施者缺乏对此相关领域理论上的系统学习

开展校本研修需要实施者或参与者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实践支撑。例如,对于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作为校本研修的“问题”,那么,这样的“问题”应当有谁来界定?为什么这是我们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解决而不是那样解决?依据是什么?等等。但作为基层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来说,很多老师,甚至是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还是存在不足的。调研中发现的86%以上的教师、80%的校长和82%的教导主任是没有阅读习惯的,这个数据也说明了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理论学习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育行政部门在推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经验积累

根据调查,34%的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的动力来源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但在实际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更多是积极倡导基层学校开展此类活动,甚至有些地方对研修的次数做了硬性的规定,但究竟怎样开展、是否有值得借鉴的样本,这些学校管理层和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有关部门并没有提供比较好的范例。这样就导致致使学校或者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使活动流于形式。同时没有可参照并被普遍认同的试点学校作为参照标准,校本研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应付检查工具。

3.了解途径单一。支持力度不够

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是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或学校领导开会传达中知道校本研修的,还有相当部分的被调查者只是听说过。到基层学校得到的仅仅是“校本研修”的名词。访谈中大部分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反应都是做了什么课题和发了几篇文章。由此可见,基层学校对校本研修知之甚少,开展校本研修没有立足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4.缺乏专的专家支持

基于调查,学校管理者甚至教研员都认为指导校本研修开展的专家较少,且能力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外,895%以上的被调查者都非常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导且认为专家指导对开展校本研修意义重大。但现实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得到过专家的偶尔点拨,其主要原因是真正有能力指导基层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特别既具备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专家更是很少。

三、有效实施校本研修的建议

1.加强专理论学习,真正了解校本教研内涵

从学校层面来讲,校长要带动全体教师学习和深化校本研修知识,让校本研修内化为教师发展的驱动力,真正成为学校教师专发展的有力武器。其中,校长是学校校本研修的第一负责人和推动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校长的思想将决定校本研修的成败。所以,校长必须成为树立正确校本教研观的“领头羊”。

2.加强制度建设,将校本研修纳入常规工作和考核评估范围,建立健全校本研修长效机制

首先,教育局要加强和规范相关制度建设,包括校本研修指导思想、监督制度、评价制度等,从宏观上把握方向,将校本研修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检查和校长评优、升迁等考核范围。其次,学校在教育局相关精神的指导下,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相关制度和评价机制,使校本研修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校本研修成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学校要成立“校本研修”指导小组(小组的成员应包括学校的领导层的人员,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及时帮助和督促教师诊断问题,解决问题,且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围,用制度来保障校本研修的开展。

3.结合实际制定培训方案,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校本研修相关政策和培训方案时,首先要调查全县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然后结合本县资源,对方案的有效性进行预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培训前要了解当地学校在开展校本研修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和策略:培训中要对原先设置的内容进行重新评估,了解之前的预设与参训的学校管理者或教师的需求在一致程度的差异性,并适当做出调整:培训后要能够有持续的跟进措施,保障学校在实施校本研修工作中遇到困难能有支持力量。学校制定校本研修方案时,一定要以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主,重点放在教师教学实践上。

4.集中优势资源,精心造专家团队,为校本研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