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第1篇

今天组织召开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议,刚才三位处长分别就各自分管的任务、目标和举措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对出席省、市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质工程进行了表彰,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相关规定和办法,效果很好,下面我就20__年我市农村公路建、养、管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十五”期间农村公路任务完成情况和20__年计划安排。

“十五”期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可喜可贺的建设成果,先后建设农村公路5975公里。其中:完成通乡油路1500公里,村通油路3184公里,其它农村公路建设1291公里。使全市206个乡镇全部了乡乡通油路的建设目标,全市2571个行政村已通油路的行政村达1574个,通达率为61.2,这与在座各位的努力及付出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代表交通局党委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20__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刚才姜处长已经把各县区20__年的计划与任务情况逐县分解并发给大家,在这些计划任务中,省厅计划安排县级公路改造项目11条段,建设规模95.1公里(含扩权县),总投资3554.0万元;县级公路危桥及隧道改造项目1771.16延米/6座,总投资1741.99万元;乡级公路通达工程项目11条段,建设规模92.9公里,总投资4923万元;重点乡级公路改造工程项目10条段,建设规模88.306公里,总投资3326万元;20__年发改委上报村级建设公里1134.6公里,新增212个行政村通油路;省厅已原则上同意该工可计划,由于资金计划有限,20__计划安排我市村级公路改造项目875.5公里,新增162行政村通油路,计划投资15219.4万元;剩下的259.1公里,60个行政村的建设计划20__年优先安排。各县区要根据计划情况,理顺好工作思路,拿出具体实施方案,确保20__年的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的圆满完成。

二、“十一五”主要任务目标和20__年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形势分析。

1、“十一五”任务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计划建设农村公路近7000公里,现有的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和投资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就规模来讲:“十一五”末,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7000公里左右,其中:县级公路油路里程达到4035公里左右,路面的黑色化将达到87;乡级公路油路里程达到1994公里以上,路面的黑色化率达到50左右;通油(水泥)路行政村达到2404个,通达率达到93.5。

2、20__年农村公路建设形势分析

20__年省厅下达我市县级公路补助标准为:三级公路每公里只补助20万元(含路基、路面工程),而县级公路建设造价在每公里45—70万元左右,不足部分需政府配套解决,拆迁占自行解决;省厅对乡级公路改造工程(四级公路标准),每公里只补助10万元(含路基、路面工程),而县级公路建设造价在每公里30—50万元左右,不足部分需政府配套解决,拆迁占自行解决;省厅对县乡村的大桥建设每平方米补助1500元,承德境内大桥建设每平方米需20__元左右,每平方米差资金500元,桥梁建设也需政府配套资金。这无疑为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处,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同志们,创新工作思路,转换工作方法,采用超常规的工作措施,力争完成任务。一是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取得政府的支持。二是为政府出主意、想办法,拓宽筹资渠道。三是在设计中尽量优化方案。四是精打细算,加强工程管理,科学施工工艺。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支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五是借用村通工程筹措资金的十六点办法,广泛筹措资金。

3、确保县乡公路改造工程质量。

20__年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关键是县乡公路建设质量,虽然建设里程不多,但由于省厅补助资金少,如何确保县乡公路建设质量,使我们必须解决好的课题。这就要求把质量工作放在中心位置来抓,加大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严把“三关”,即:严把原材料关、施工工艺关、试验检测关。在20__年农村公路建设中,坚持设计图纸不审批不开工,不进行招投标不开工,监理不到位不开工,不建立工地实验室不开工,不签订施工、安全、监理、廉政合同不开工,上一道工序经检测不合格,下一道工序不开工,资金筹措不到位不开工。坚持路基、路面基层、路面面层三阶段检测鉴定制度,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的工序工艺质量。

三、建养并重,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我市农村公路的黑色化里程不断增加,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已成为重中之重。根据《公路法》规定,本着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各县区站要根据地道处下达的好路率指标,对县级公路进行合理的养护,争取在省厅下达的好路率指标基础上提高一个百分点;加强对三、四类桥梁的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维护,确保桥梁的使用安全。乡级公路养护由沿线当地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统一管养。到20__年底,全市206个乡镇已有158个乡镇成立了乡村公路管理所,占总数76.7,落实乡村公路养护人员2331名。各县区局要尽快与剩余乡镇联系,成立乡级公路养护管理所,对所辖的乡级公路进行及时的养护,确保乡级公路畅通,充分发挥乡级人民政府在乡级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村级公路养护要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修路爱路的积极性,建议采取“短以线承包、长以段承包”的方式,通过测算提出了建议分段里程,让老百姓利用“一事一议”村民组织原则确定适合本村的道路养护方式。筹措养护资金,明确专人养护,制定村民护路公约,培养村民爱路、护路意识。对各级公路宜林路段有计划的逐年进行行道树的栽植,使农村公路达到畅、洁、绿、美的效果。

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必

须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属国债资金,首先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用。所有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只能用于支付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从中提取管理费。二为封闭运行原则。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必须实行专户到专户封闭运行,单独建帐,单独核算。三是配套到位原则。要求各县区各部门深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四是加强监管原则。各县区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县财政、交通、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全程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督与检查。五是节约节俭原则。要求各镇精打细算,勤俭修路,不得浪费。

五、结合村村通油路工程,全力抓好文明生态村建设。

按照市委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总体部署,结合全市农村公路村通油路工程建设实际,充分发挥交通部门的职能优势,下大力量帮扶和指导创建文明生态村道路建设,认真履行交通部门在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中的职责,为创建文明生态村倾斜政策,对已经列入到20__年村通计划的文明生态村,各县区要积极做好今年的技术服务准备工作,原来未通又被列入20__年市级文明生态村的行政村,在填报20__年村通计划时,要优先安排。各县区交通局要强化领导责任,树立全局观念,把文明生态村列入重要日程,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同时要加大技术扶持力度,要求各县区交通局选派一些技术过硬,有责任心的技术人员,对本辖区的市级文明生态村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帮扶,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科学合理优化设计方案。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待遇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上升,给社会居民提供的优质的服务。虽然中国的整体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显著上升,但是,中国的公共服务质量任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还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急需改善。本文就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中国社会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就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中国是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尤其是加快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实现公共基本卫生均等化,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在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促进工作人员的优化配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以及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建立职责明确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可以明确机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加强了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互助的能力,提高了机构整体服务水平,加快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步伐。

2、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广大社会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提高基层卫生服务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例如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卫生监督的能力,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快速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3、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才

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了早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该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机构通过举办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班,对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机构还可以招聘一些高素质和专业性强的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有利于提高机构组成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加强对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了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增强了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居民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于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要保障

中国是人口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但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国家首先应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基层社区和广大农村,尤其是农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发达,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比较低以及农村居民对于计划生育的意识观念较弱导致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为了顺利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人口合理统筹,稳定计划生育低水平就必须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只有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才能保障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2、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看中国有2.3亿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分割体制的阻碍使很多农民工徘徊于城市和农村中,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发展机会而且危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所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够使农民工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之中,有助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3、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健康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城乡人口与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建立,提高社会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社会居民的身体健康,进而完善了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健康保障。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深刻的认识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有助于快速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了解到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第3篇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一)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积极协调统筹全市基本公共卫生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资金保障、技术指导、监督检查以及信息统计、监测等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信息报送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切实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在进一步完善现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逐步合理地开展新项目,积极推进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建立健全社区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提高居民健康档案质量及电子化运用能力,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关人员的培训,推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三)加强项目绩效考核和监督指导。

进一步修订完善《市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包》及《年市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包考评标准》,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全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专项督导检查,保障项目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成和群众受益。

二、社区卫生工作

(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省卫生厅专项培训经费,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专项业务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以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为抓手,从机构管理、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中医药服务和居民满意度5个方面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提升机构服务水平及形象。

(二)探索社区卫生管理新模式。

创新体制,积极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和中心/站一体化管理,努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三个转变,即工作重点由重医疗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重转变,服务方式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工作目标由以经济效益为重向两个效益并重转变,以“规范化、优质化、人性化”的服务促进社区卫生工作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监管。

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的准入监管,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将日常群众诉求纳入到绩效考核工作中来,引入动态管理机制,在年终校验时视情节进行优胜劣汰。

三、妇幼保健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母婴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学习《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0年)》,加大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监督力度,按照责任目标对项目进展进行督导,确保圆满完成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

(二)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财政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绩效考核,进一步提升妇幼卫生服务综合能力和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服务水平。保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呈持续下降态势。

(三)加大婚前保健宣传,提高婚检率。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普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水平,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四)进一步规范助产技术、产前诊断、婚前保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质量的督导检查,加强妇幼卫生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要切实加强对《出生医学证明》的监督管理,加大督查惩诫力度,严禁违规办理《出生医学证明》。

四、基本药物制度工作

(一)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巩固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果,完善健全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体系,加大市、县(区)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督导力度,深入调研指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切实降低群众用药负担。

(二)逐步拓展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范围。

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及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配合全市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各级公立医院中国家基本药物配备比例,逐步增加省市两级基本药物种类,降低患者治疗费用的药占比。

(三)强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严格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方案,适当拉大医务人员收入分配差距,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建立讲评制度,加强监管。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分析讲评制度,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月报表》进行月分析、季讲评。各县(市、区)卫生局每月要重点针对门诊人次、出院人次、次均门诊费用、次均门诊药品费用、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住院药品费用、日均住院药品费用等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发现与去年同期相比波动较大的数据时要及时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为上级部门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决策提供依据。

五、健康教育工作

(一)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

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借助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利用图册、标语、显示屏、公益广告等各种载体,以戒烟限酒、平衡膳食、合理运动、心理健康、传染病防治为重点,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引导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加强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

认真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统一规范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改善健康教育基础设施,提高设施有效使用率,确保健康教育宣传内容通俗易懂、科学正确。定期对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并积极探索健康教育新模式。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第4篇

1 对象和方法

1. 1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部六省中,随机抽取两个省份: 安徽省和江西省,在两省内各随机选择两个经济欠发达县,每个县各随机抽取3 个乡镇,调查对象为所选乡镇中随机选择的在本地居住时间五年以上的常住居民和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

1.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对农村常住居民和医务人员均进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情况和满意度情况的调查,知晓度分为三个程度: 非常了解、了解一些和完全不了解; 满意度分为三个程度: 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采用统一设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利用情况问卷对农村居民进行调查,问卷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 年版) 》统一设计,内容涉及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服务、0-6 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已婚妇女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7 类32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导出。采用SPSS 17. 0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 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农村常住居民624 人,其中安徽省307 人,江西省317 人; 调查医务工作者38 人,其中安徽省24 人,江西省14人。在所调查的农村常住居民家庭中, 337 人家中有0-10 岁儿童,其中安徽省75 人,江西省262 人; 388 人家中有60 岁以上老人,其中安徽省127 人,江西省261 人; 218 人家中近5 年内有孕产妇,其中安徽省34 人,江西省184 人; 171 人家中有慢性病患者,其中136 人家中有高血压患者,49 人家中有糖尿病患者, 27 人家中有重性精神病患者,32 人家中有残疾人,家中有脑卒中患者和结核病患者的均25 人。

2. 2 农村居民和医务人员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情况和满意情况农村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较高,但均低于医务人员,见表1。农村居民中,仅3. 7%表示非常了解,7. 6% 非常满意; 医务人员中,63. 1% 对此非常了解,57. 9%非常满意。

2. 3 农村居民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接受利用情况

在本次调查涉及的7 类32 项服务项目中,总体利用率高于60%的有4 项,占总项目的12. 5%,分别是儿童6 岁以前按计划预防接种接受率、高血压患者登记率、糖尿病患者登记率和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率; 其余项目的总体利用率均低于60%。江西各项服务项目利用率高于60% 的仅前述四项中的后三项,占总项目的9. 4%; 安徽各项服务项目利用率高于60%的除上述四项中前三项以外,还有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和体格检查接受率、产前随访服务接受率以及妊娠糖尿病筛查率,占总项目的18. 8%。已婚妇女开始妇科检查的平均年龄为25 岁。

3 讨论及建议

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村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了解较少,仍有约四分之一的居民对此不了解和不满意; 此外,各服务项目开展利用不均衡较为严重,安徽和江西虽各有优势,但总体很多服务项目利用率较低。整体来说中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不甚理想,农村居民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知晓率与满意度的差距也表明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利用存在一定问题,这可能与中部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居民预防保健意识薄弱、公共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分布不均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不深入有一定关系。

为了实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农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首先,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通过大众媒体、公益广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加强疾病预防重要性的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一些疾病的可预防性,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改变健康观念,树立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认识到防未病才能真正减轻家庭医疗经济负担,从而提高疾病预防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向农村居民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背景、意义和内容,加深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与重要性的认知,增强信任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参与度,真正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第5篇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总战略,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开展县乡镇(街道)村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改革,农村基层卫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建成比较完善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驻村医生巡回医疗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

——基本建立“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所有建制乡镇(街道)都有一所达到国家标准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基本建立“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级”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机制。通过改革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提高配置效率,促进均衡发展,从制度上提高城乡医疗资源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基本建立“稳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每万名农村居民根据省定标准配备医生,其中全科医师不少于3名,公共卫生医生不少于2名,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生机活力明显增强,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的卫生人才支撑要求。

——基本建立“数字化卫生”。构建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重点的集合作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双向转诊等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以为城乡居民健康服务为宗旨,以保障城乡居民健康权益为中心,遵循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集中社会各方力量,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县居民提供。

坚持“统筹发展、突出‘三基’”原则。以区域卫生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配置卫生资源,把握基层基础基本重点,向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倾斜,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倾斜。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创优”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调动和激发城乡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全县人民病有所医。

坚持“机制创新、资源共享”原则。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功能整合和柔性流动,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整体运行效率。

坚持“立足县情、协调发展”原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基本医疗制度。

三、主要任务

(一)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通过“做强龙头医院、做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做细驻村医生制度”,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做强龙头医院。县人民医院加强肿瘤省级龙头学科建设,并力创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县中医院力创三级乙等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优先使用国家基本医疗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医学检测结果互认制度,减轻患者负担。开展与上级医院多种形式的对口合作,全面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承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

2.做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120急救中心和储血点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3.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加快我县“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三年计划”的推进和落实,三年内新建(改扩建)南岩、镜岭镇、新林乡、巧英乡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计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施的配置和更新,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率达90%以上。加快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明确其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定位,积极推广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中医药治疗,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承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服务。

4.做细驻村医生制度。实行驻村包片制,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点,实行“定时、定人、定点”的驻村医生巡回医疗制度,提高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方便农村居民看病就医,实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新机制

1.明确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按照省编办《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明确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的性质为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费按上级规定列入财政预算。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原则上按每万服务人口13-15名为标准核定,按规划设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床0.7人的标准相应增加编制,对人口少、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可适当增加编制。

2.开展县乡托管试点。沙溪镇卫生院和东茗乡卫生院分别由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托管,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服务区域、服务对象不变,财政补助政策不变。实行人、财、物和各项医疗卫生工作的统一管理,并从技术支持、人才培养、设备利用等方面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提高被托管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合理整合医疗资源。根据功能定位,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的外科、产科等医疗资源逐步纵向整合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特色专科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全而不强。充分发挥县级综合性医院检验、影像资源优势,探索建立临床检验中心,实现优质资源的柔性流动。

4.推进乡镇村一体化管理。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逐步实行一体化管理。健全门诊有登记、用药有处方、收费有凭据、转诊有记录、随访有档案的“五有”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业务、药品、财务和考核“六统一”管理,推进乡镇村一体化管理进程。

5.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及时将急、危、重病人送到县级医院,治疗后进行康复时再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县、乡镇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6.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统一采购价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加强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使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县得到可持续发展。

(三)深入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1.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员培训,委托定向培养临床大专社区医生10名以上。开展基层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对乡镇(街道)卫生院在岗卫生人员每3年进行全员岗位培训1次,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岗人员每年培训1次。建立农村卫技人员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县级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乡镇卫生院每年要有10%的技术骨干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修半年以上。

2.探索建立卫生人才管理新机制。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对乡镇新招聘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原则上分专业安排在县级医院规范化轮训一年,再输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对城乡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未取得相应执业资格的要转岗分流,解除聘用关系。建立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医护技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乡镇卫生院至少服务半年以上和乡镇卫生院管理及技术骨干到县级医院培训制度。同时,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稳定农村卫生队伍。

3.进一步健全对口支援制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公立医院牵手社区行动”。县级医院要在与上级医院建立协作基础上,充分利用上级医院各方面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同时每家县级医院与2至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

四、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分准备部署、组织实施和总结评估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部署阶段(3-5月):根据省医改精神和省卫生厅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发改、财政、卫生等相关部门要相互沟通与衔接,确定具体操作方案。

2.组织实施阶段(5-11月):按照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试点各项工作。

3.总结评估阶段(12月):全面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并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形成书面总结向省政府汇报。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层层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任务,发改、财政、人事(编办)、劳动、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卫生部门要切实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备专门力量,制定符合本部门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群众。

(二)建立财政投入机制

1.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补助。卫生监督、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收支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按规定配置标准所需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足额安排,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业务工作完成及考核情况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规定取得的收入全额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政府主要负责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建设发展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经费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列入预算足额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其中: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常性支出,由业务收入和财政安排的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等经常性收入补偿;建设发展支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支出由政府专项补助。

3.村卫生室补助。政府对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根据省定标准在建设初期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所需支出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按规定标准安排。

4.县级医院补助。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政府合理安排对县级医院的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补助、政策性亏损补贴和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补助等方面。对中医、妇幼保健事业予以倾斜。

5.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逐步增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不低于20元。对非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补助。对开展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国家免疫规划等十三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

(三)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和主要任务,建立起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一是核定工作任务,依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能力、服务人口以及上级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地核定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二是实行绩效考核,对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任务完成情况、居民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全面综合的绩效考核。三是补助与绩效挂钩,对于绩效好的机构,预算补助全额发放;对于绩效较差的机构,预算补助按比例核减,形成“干好者多得、干差者少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与管理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