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常规管理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误区一:政治思想教育被淡化。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政治思想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实施常规管理过程中,政治思想工作被简单化了,工作中往往重惩戒,轻教育。在有关管理的配套措施中,教育手段很少使用,而经济手段却常被滥用。这样使教职工的心理受到压抑,有的教职工甚至采取破坏性的行为加以反抗,使常规制度难以内化为行为习惯。
误区二:常规管理形式化。有的学校在建立制度时,往往只注重行文的新颖、上口,不重视其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常看到,一些制度定得十分完善,而执行起来却十分困难,甚至没有可行性。不少学校墙上挂的和实际执行的之间有很大差距,制度成了对外的宣传品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这必然大大削弱管理的权威性。
误区三:目标不明确,缺乏协调性、一致性。在常规管理中,有的学校领导对学校目标不明确,没能使常规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目标协调运转,没有始终突出教学管理的中心地位,常常发生工作的漂移。有些学校,当工作中心漂移到某个方面时,便会动员所有力量来突击这方面的工作,其他方面的工作则被束之高阁。等到某个方面出现重大问题时,又将工作中心漂移过去。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是常规管理缺乏计划性、系统性、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必然结果。常规管理变成了解决学校存在问题的“滞后管理”。
误区四:忽视了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常规管理的绩效体现在学校育人环境的优化上,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些学校在常规管理中却混淆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区别,不考虑本校实际,机械地实施常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由于缺少对学校的科学评估标准,也人为地促使学校“重形式,轻实效”的不良风气滋长,致使学校在工作中避实就虚,摆花架子。例如通过检查教案来评定教师的备课质量,通过检查教师的各种笔记来评价教师的业务、政治学习,这种机械的评价自上而下,助长了形式主义,而务实工作的人吃亏。一些教师的教案写得十分工整、规范,而课堂教学却马虎过关,教案与课堂教学形成了“两张皮”。学校领导为了给上级领导留下较好的印象,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治表不治里,把学校管理只当作“副业”来抓。
二、怎样走出常规管理误区,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重视常规管理的民主激励性。常规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学校必须注重民主激励性。为此,应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教代会,树立群众观点,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让师生员工了解学校重大问题的实际情况,并鼓励他们发表意见,采纳群众的正确意见,防止迁就错误、极端民主化的不良影响,把有关规章制度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集体意志。校规的建立,奖惩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打破由领导者个人专断的局面,通过“自下而上”的步骤,由教代会把教职工的意见集中起来,上报学校领导,再通过由学校各方参加的联席会议确定。
在贯彻中,领导者要一沉到底,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学校还应定期召开校务会议,研究常规管理中出现的情况,做到随时反馈信息,及时决策,及时解决问题。这样,使每个教职工始终处于管理者的位置,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自己的意见受到了重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能动性,强化了执行常规制度的内驱动力。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教师。
(2)重视常规管理的教育性。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悦而诚服也。”可见,在常规管理中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把学校管理常规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在建立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它的教育性,体现教育优先的原则;在制度确定以后,必须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自我对照,力争使每个教职工都能明确制订制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在贯彻制度中,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要求,对事不对人,一碗水端平,体现管理育人的原则,用榜样的力量去教育、激励教职工自觉养成遵规守纪、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反对那种重处罚、轻教育的做法,使处罚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并服务于教育。
(3)重视常规管理的可行性。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常规管理切实可行,学校在执行教育法规的前提下,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先由部分骨干教师酝酿,再拟好初稿后再经全体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制定出本校的常规、制度来。常规,制度定得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了,经过努力仍然做不到,势必会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同样也不能发挥常规、制度的作用。同时,制度本身要简明扼要,责任明确,便于考核,切忌过细、过严、繁琐和含糊其辞。要辅之以情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概而言之,尽力追求教学常规管理的不断优化,在不变中求变,在常规中出新。
(4)重视常规管理的协调性。常规管理的头绪多,内容杂,应抓住中心环节,并协调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常规管理必须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在工作中要突出其中心地位。为此,学校领导应经常不断地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研究教学。与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引导教师建立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观念,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围绕一些教育教学课题进行广泛的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帮助教师提高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经常分析制约教学工作不能取得实效的有关因素,协调好各项管理工作,为教学管理这项中心工作服务。
(5)重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绩效评价不仅能保证反馈信息的正确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常规管理。学校绩效评价可分为三种形式,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价时,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力求评价工作呈动态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是进行评价的前提,必须尽力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为了使常规管理工作取得成效,也要做好本身的诊断性评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各项子目标的评价,还要注重各项子目标的整合一致。只有这样,评价才能对教职工的工作起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总结
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区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会事半功倍。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一种宏观上的要求,一种客观的、理性的教学常规的制度。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的教育应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为目标的。目标虽然明确,如果没有必要的手段,也是很难保证目标的达成的。因此我认为落实《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应该是一种管理手段,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学校教学管理最基本的规范来加以认真落实,以期能有效地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从三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二是对教师教学常规提出了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三是对学生学习常规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十分详尽,作为学校我们应该严格遵照常规进行教学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推进校长引导工程,加大管理、指导力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教学常规,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师劳动前移,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抓好备课、上课环节。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每一个环节,形成课后反思习惯,做好教学札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作为学生应该彻底改变以往被动的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法,形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落实区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应该同校本教研形成合力。常规作为学校教学的一种管理手段,不仅对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校本教研也有促进作用。教学常规落实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校本教研进行的质量,最终也是决定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反过来校本教研活动也是教学常规的一部分。校本教研的出发点就是本着解决学校里一线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研究方案。这是在广大一线教师进行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后积极进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围绕学校教学改革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校本教研抓的实,课题研究进行得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所以我们学校把校本教研与科研课题一起进行,利用每周四的教研活动日,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活动,不流于形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教育局制定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积极吸收其他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先进经验,补充完善自己学校常规管理办法,努力缩小与先进学校的差距,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为落实市推进课程改革和加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强化管理监督和引领指导,加强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常规中各个教学环节,提升我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经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我区教学质量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使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高,力争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二、工作范畴
视导的主要范畴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情况,教学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经验和突出亮点,以及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三、主要职责
1、完成对被视导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形成教学管理工作诊断意见。
2、通过对被视导学校的主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调查分析,对学科教学及教师工作提出分析建议。
3、综合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分析,形成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视导报告,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向学校反馈视导意见,并向区教育局报告。
4、对被视导学校进行跟踪调研,推动学校落实教学工作的改进措施,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
5、定期向区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作综合情况分析汇报。
四、工作方式
以先集中、后巡回的方式开展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查阅备课笔记、作业批改、补缺补差措施,参与教研活动个别访谈、开座谈会等,了解教师的学科教学情况;通过了解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及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情况,对学校教学工作管理情况作出分析与判断,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视导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写出视导报告。
视导工作先在初中学校(含一贯制学校)试行,视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方案后逐步在小学和高中推开。
五、其他事项
1、组织机构:建立区中小学教学视导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视导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教师素质
一、抓制度、促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实基础
教学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我们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上、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制定了《常规教学管理条例》《教学质量检测考试管理条例》《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教科研奖励条例》《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教师职员聘任方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定》《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各种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以及教务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以及30余种部室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抓常规、促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常规教学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主要环节,常规教学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学校兴衰的大问题。我们认为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必须抓严、抓实、抓细、抓精,坚持始终。为此,我们建设立了“四大教学管理体系”。
1.教学常规管理体系
教学常规主要有“教”的常规,“学”的常规和“管”的常规三大部分组成。我们依据“教”与“学”两者的主要过程环节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据《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和《学生学习常规》明确提出了教师教学常规的“九认真”和学生学习常规的“八认真”。为了保证“教”与“学”这两个“九认真”“八认真”落在实处,收到实效,我们又提出了常规督导评估,即“管”的“五认真”,把三者结合起来,我们称之为“985认真”。教师教学的“九认真”中的“八认真”大致对应学生学习的八认真,一方面教师直接对学生施教,学生直接受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又通过“管”这一中介对学生的学施加影响。而学生学习的结果乃至过程同样要反馈给教师。作为“管”,一方面是既教又管学,另一方面又在教与学两者之间增加了一个新的反馈调节的环节和渠道,能保证教与学的良好实施,更能保证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良性循环。
教学常规管理我们注重了一个“实”字,“实”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落实”,这是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另一方面就是“实效”。制度再多、再全,不落实等于零,只有把健全的规章制度,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个环节中,通过抓严、抓细、抓精、抓实,坚持始终,才能收到最后的实效。终结管理是目标,过程管理是保证。我们在注重终结管理是目标首先强调的是过程管理,在制度的具体落实和抓教师计划的制定、备课环节、自习辅导、作业布置收缴与评阅、复习检测以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环节上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
2.课堂教学评估体系
建立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学校成立评估小组,对全校所有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进行不打招呼的评估量化,对于哪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反映问题较多,满意率不高的教师,评估小组多次进入课堂进行评估,评估量化的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和年度教师职务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评模和教师聘用、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每学期还召开两次各班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参加的评教调查,将评教情况通报给全体教师,并将学生评教满意率与绩效工资、年度考核挂钩,促进教师积极改进教学。
3.教学评价体系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我们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制定了《石泉中学高考奖励方案》、《石泉中学非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办法》。全校营造出这样一种氛围:在学校最辛苦的是教师,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是最光荣的,地位最高的是教师,收入高的是教师(相对于行管人员),职称高的是教师,荣誉高的是教师。
4.教师全员聘任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强化我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行了校内教师全员聘任制。聘任程序为:领导小组聘任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在政教处的指导下提出班主任选聘建议;班主任在教务处指导下选聘任课教师;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处室主任提出所负责部门的教学辅导人员和行政人员选聘方案,报聘任领导小组决定。制定了严格的教师的聘任办法和落聘人员安置办法。
通过近几年内部全员聘任制的实施,教师敬业精神、工作责任心、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各班形成了班主任为中心,全体科任教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抓活动、促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兴校、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根本措施。为此我们制定了《关于强化科研管理的有关措施》,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
1.坚持求实、求新原则
立足校本研究。所谓“实”,一是研究课题务实;二是研究过程务实。所谓“新”,一是课题应有时代感;二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因素,研究总结,反映出新时期的经验;三是研究的角度新,思路有新意,能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研究课题。
2.大力开展高中新课改革专题的研究。各教研组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广泛开展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了起来。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不定期邀请一些省、市专家和我校教有所长的教师作高考复习、课程改革、课改与教师成长、《论语》解读等方面的讲座。每学期都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骨干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高考复习研讨会,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参观考察学习。
4.开展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研教改论文,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教育科研论文评比活动,将优秀论文续集出版《石泉中学教师教研教改经验论文集》,并将优秀论文推荐给省市报刊杂志发表。目前已有100余篇优秀论文在省、市、县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
四、抓素质,促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们围绕优化教师管理,着重抓了教师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1.实施内功锤炼工程。教师专业素质,专业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着重从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学科专业素质,综合文化修养等方面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基本功的训练,抓好五项校本培训,即:教师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培训。实现“教师与课改同发展,教师与学生同成才”的目标。
2.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实施了“四抓工作”。即抓老教师优势和潜能的发挥;抓中年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抓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抓优秀教师的招聘培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教师素质不断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被授予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安康市实验电教先进学校;安康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学校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先进单位”。
根据国家教育部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将以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为主线,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常规管理为重点,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来开展,逐步达到学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学生德育发展方向。
一、重点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德育队伍包括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任课教师。德育队伍建设的内容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落实德育导师制。德育队伍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性格气质多元、素质全面的班主任队伍。
(1)校德育工作会议:11月份召开,传达落实常州市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由中层以上干部、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全体班主任、副班主任、教研组长等参加。通过学习,德育工作者应该对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实效性从思想上形成统一认识。
(2)校德育沙龙:研究学校德育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开拓思路、创新内容、寻找手段,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3)校德育科研:本学期学校将继续抓好《重点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能力自我发展的研究》课题,作为德育科研的突破口。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和外出参观学习,扭转以往重点不突出、实践不深入等问题。各试验班,各学科实验组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必须进一步明确任务,加强学习,围绕课题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以期取得显著成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力。
(4)年级组建议:充分发挥年级组长协调作用,健全年级组例会制度。各年级要定期情况通报,着重反映班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
(5)班主任队伍的指导:我校的班主任主要由长期在我校工作的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外地引进的优秀班主任、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的新班主任组成。客观存在着管理思想、管理经验的差异,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指导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学校将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计划另附)
(6)副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我校的副班主任主要由新教师、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曾担任过班主任现不担任但经验较丰富的教师三部分人构成。这三部分教师各有特点,新教师有冲劲有热情更易与学生沟通但缺乏经验;未做过班主任的教师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形成了一些管理方法只是对班级管理事务不够熟悉。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既要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又要从现任班主任处学习;加强副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是要不断完善副班主任制度,加强对副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并考虑相应的副班主任津贴和期末考核奖。
2.强化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培养人的文明素质的前提。学校将过去时一步从制度、手段等方面强化常规管理。
(1)校德育工作研讨会:适当时间召开,研讨《校文明班级考核细则》以及《德育学分制实施办法》的修改完善,由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部分班主任参加。
(2)《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贯彻执行:本学期学校将通过严格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评价体系来加强常规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由教导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指导值周班级来完成,值周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及值周执行情况由学生会直接考核,教导处抽查,学校校长助理组织部分学生成立监督会,对学生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并对学生会的检查结果予以审核、汇总,每天向班主任通报。原“校团徽佩戴”一项检查内容修改为“校牌佩戴”。
(3)推进优良班集体建设:各班应在开学初填报《文明班级争创计划》,从德智体美劳(特别是德)方面确立本学期的治班思想、奋斗目标、行动计划;期中后召开年级组会议、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了解文明班级的争创情况;期末各班根据争创情况填报《文明班级申报表》,由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团委进行考核,校德育领导小组审核批准。
二、常规工作
1.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
由班主任将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等整合到平时教育的过程中。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将邀请校外心理辅导的专家作1—2次心理健康讲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指导和疏导,新高一及高三毕业班尤其要注意学生心理变化,着重辅导学生如何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稳定的自我控制、良好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健康的自我发展,达到开发学生心智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高效学习的目的。形势法制教育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法律法规、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省常中学生应备的素质。
2.各类学生会议
8月30日晚6:00召开高二、高三寄宿生会议、晚7:00召开高一寄宿生会议、9月上旬召开新学期的学生大会、9月中旬召开新学期学生表彰大会、10月中旬进行期中质量动员会、11月中下旬开展期中部分学生座谈会、期中质量分析会、2月份召开期末休业式、期中表彰大会。
3.各类家长会议:
9月上旬召开新学期学生家长会、11月中下旬召开期中后家长会、期中后部分家长座谈会、12月上旬召开第二十届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
4.各类校际传统活动:
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好“教师节庆祝活动”、“国庆系列活动”、“校庆系列活动”、“元旦文艺演出”。
5.各类社团活动:
进一步完善各类社团的组织机构,修改和设立社团章程,定人员、定计划、定课时、定内容、定地点。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出勤考核,教导处将加强组织检查和活动质量考评。
6.各类表彰奖励和补助:
9月份做好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发放工作;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精神,做好优秀学生表彰奖励的申报工作和贫困学生助学金的申请工作。
7.充分发挥图书馆在高中课改中的功能:
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了解各门学科的课改动向,主动为师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