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轨道交通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本收入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理念

轨道交通运营应根据各个城市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在我国,进入到轨道交通运营阶段的城市因为种种客观的原因尚未形成统一的运营策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若长期依靠政府的补贴拨款,势必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借鉴国外官方使用的收入成本比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运行效益指标,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提供指导性依据。

一、收入成本比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收入成本比的概念是指,乘客总的票务费用和运营成本之间的比值,在收入成本比(R)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平均票价(f)、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n)、轨道交通运营时间(t)、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成本(c)之间的关系有如下两式表示。

由以上两个式子即可推导出收入从成本比的表达式 (1)

根据(1)式进行讨论,当收入成本比R的值小于1时就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无法靠自己的票务收入来独立生存,也就是说此时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生存以及发展都必须依靠政府的补贴性拨款;当收入成本比R的值大于1时,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以依靠自己的票务收入来独立生存,即并不需要政府的补贴性拨款来维持本身的生存发展。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根据自己本身R的取值来选择适合自身的运营策略,根据国外使用收入成本比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理念指标时所得出的经验,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收入成本比长期小于0.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就需要对自身的运营成本进行优化,例如采取调整票价以及票务政策的手段,否则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不能满足运营需求;当成本收入比3年到5年维持在0.3到0.7之间时,城市轨道交通需要进行策略的调整优化,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来提高票务总量或对运营组织进行改善以降低运营成本,一般来说,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达到3年到5年这一运营中期的时候,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做出调整是比较合理的,短于3年调整会因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不准确,如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超过5年而未做出相应的调整,则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非盈利机构其公共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但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本身来说维持正常的运营需要成本,不能长期以来政府补贴,这样会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速度以及效率,所以,利用收入成本比来调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策略,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影响收入成本比的因素

运营成本比R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票务政策和客流量以及运营成本,文章现针对这三个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说明。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票务政策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票务收入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服务设施正常运行的根本性保障,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得票务政策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票价一般较低,这种福利性票价的所造成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亏损一般由政府进行补贴,不过政府补贴存在局限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能将政府的补贴作为生存以及发展的来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要取得更好的发展以及更长远的生存,就需要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一步市场化,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探索如何保障客流量的前提之下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益。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票务政策可以从票价的提高以及优惠票价提高客流量两个方面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收入成本比。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量

当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尚处于初期阶段,缺乏相关的运营管理经验以及相关的资料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以及运营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量,随着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出行的距离、时间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在安全性和方便性以及快捷性的基础上往往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舒适性提出了要求,基于这一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提高服务水平来吸引客流从而增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量,来提高收入成本比R的值。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成本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项目投入之初到终期所投入经营性费用(工作人员的福利以及工资、车辆和设备的修缮之初、税收记忆运营费用等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成本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当前,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成本的控制引起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重点关注。

以上分析的票务政策和客流量以及运营成本三个影响收入成本的因素,可以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研究和分析进行控制来影响收入成本比。

三、提高收入成本比R的措施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实施灵活的票务策略

1.1 城市轨道交通的收费标准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容量远远超过实际的客流量,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应将收费标准定的过高以造成客流量的进一步损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便捷性舒适性以及安全性,在保障客流量的基础上调整收费,通过客流量、服务水平、收费标准三者的制约关系来合理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1.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收费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般采用的收费方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第一种收费方式为按照区间进行收费,即以区间或站位收费基准计算收费;第二种收费方式为分时段收费,意思是说在客流量达到高峰时的收费费率高于其他时段;第三种收费方式为按时间收费,对乘客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做一限制,超出部分进行一定的收费;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还有换乘优惠,通过一定时间范围换乘的优惠来吸引客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收费时需要本着公益机构的本质,对老年乘客、儿童以及学生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

2、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量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如果想要从众多的交通出行方式中吸引住乘客的眼球,需要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来提高R值。

3、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成本

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的运营陈本优化可以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离车运行总量,在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实际客流量情况系,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的发车频次以及次数进行调整,以满足客流需求,可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列车的牵引电消耗,据有关统计,电力消耗一般占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费用的20%左右,而其中40%是由列车的牵引电消耗所造成的,可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维修模式来进行运行成本的优化;此外可以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运营成本和设备维修保护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成本进行优化,通过员工素质的提高,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从而提高R值。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范文第2篇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方式,能够较好的解决传统交通工具运量小、速度慢、不准时以及环境污染较大的特点,因此广泛运用于城市公共交通中。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良好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对策。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大量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善,以最大程度的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1965年才开始在北京建设第一期的城市轨道工程,目前,城市轨道建设已经渗透全国各大城市。城市轨道的建设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大量实践证明,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所到之处的交通压力,使通过之处楼宇兴旺,从而实现土地增值,人口增加,这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改善城市发展布局,实现城市环境治理等起到极大的作用。

2.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总体建设强度较大

首先,由于城市轨道工程的总体建设强度较大,导致修建时建设储备以及运营资金不足,同时人员素质难以满足要求,这将增加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风险。同时,一些地方的城市轨道建设与政绩挂钩,从而导致规划时只注重建设速度和建设规模,使得前期工程准备时间以及施工周期较短,从而为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威胁。更有甚者出现边建设边设计的状况,使得施工难度加大,施工工程的安全系数难以得到保障。

2.2科学规划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由于我国大多数成城市的总体规划仍未成熟,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路线的规划依据不足,衔接不畅。同时,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建设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衔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交通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的交通一体化规划概念仍然比较薄弱,太过片面的强调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难以平衡和谐发展。

2.3不合理调整规划现象较为普遍

城市轨道的建设应当像其他工程建设一样,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建设法律,以保证规划科学合理,建设井然有序,运行安全可靠。但是,由于一些城市轨道交通是由地方所投资建设的项目,而且城市轨道建设会提升当地的房产价值,因此轨道布局及建设都受到行政方面的制约,导致最终规划及建设路线不合理。

2.4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由于城市轨道建设资金多为政府资金,因此使得地方政府所承受的财政压力较大。目前,轨道交通投资大多靠出让土地收益以及基于政府信誉进行融资贷款,导致轨道交通在建设资金方面存在较大的债务风险。同时,地铁+业主应用模式的障碍较多,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收益分配以及土地规划受到制约。而且没有发展提出合适的规章制度,特许经营制度难以得到行政许可,不受法律保护。目前,由于我国轨道建设大多属于政府项目,因此其融资方式并不成熟,相应的保障措施与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因此难以有效融资。同时轨道运营方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其运行及维护较为吃力,难以创造有利收益。

3.新时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效的策略

3.1量力而行、稳步发展

城市轨道发展对于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时,应当遵循量力而行、稳步发展政策,因地制宜,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在规划城市轨道规模时,应当按照当地经济发展合理制定,确定城市轨道的建设发展速度,提升城市轨道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城市轨道是一个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主体,因此在建设及运行中应当注重安全维护,尽量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

3.2加大对于轨道周边的开发

大量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有效促进周边经济发展,因此在规划城市轨道建设的同时,也要同步规划周边的建设,确保周边经济与城市轨道相辅相成。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对于城市轨道的周边开发并不充分,从而导致这方面的法律法以及市场机制都不完善。因此若要保障城市轨道周边繁荣发展,也需要尽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阙波周边开发不会伤害轨道安全,从而使轨道发展与经济发展一体化,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最大赢利。

3.3加强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融资模式

城市轨道建设规模大,投资高,因此在建设时需要确保其投资资金来源。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属于具有公益特性的交通工具,因此其融资主体应当为政府,以占得轨道修建时绝对的控制权,小部分资金可以依托其他融资渠道进行筹集。但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内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因此现在主要使用的融资模式为PPP融资模式、BOT融资模式和BT融资模式。其中PPP模式就是公私合伙制模式,它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融资方式,只是在项目运作的组织结构方面进行了优化。BOT模式为建设--经营--移交模式。通过将城市轨道等公共项目授权签约给某一资本,该资本承担融资、建设和维护等事宜,在签约期限内,该签约方可以从中获得回报。BT模式即为建设--移交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由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进行融资和建设等事宜,项目完成后经检验业主按约定价格回购。

3.4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建设规模一般较大,建设周期长,且城市轨道交通为百年大计,项目建设或设计过程中的任何不足都将留下永久的缺憾,项目建设完成后的后期维护也将严重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由于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成长,因此需要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系统,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梯队化建设。

结语:城市轨道交通将是今后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其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提升城市实力,推动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减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今后发展所面临的阻碍,推动城市轨道建设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承载力;影响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已经在国内许多城市开通运营。由不同线路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成网络化运行,相比于其他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将会更具有竞争优势,因而其客流量也会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的实际运载能力与设计承载力存在偏差,二者之间存在匹配关系,但尚无相应的评价体系。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组成复杂,结构多样,系统的承载力受多面因素影响,没有较为准确的计算模型,有必要对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较为全面的认识限制承载力大小的原因,结合具体情况能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日常运营工作提供改进措施。

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

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承载列车运行和导向,以信号系统为控制手段,集中、快速输送旅客的轮轨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以及大都市圈范围内)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种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从其系统结构来看,主要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包括:轨道交通线路、隧道、桥梁、车站、停车场和车辆检修基地等固定设施;车辆和车辆运载工具;牵引供电系统;信号、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及通信设施;环境控制及安全系统;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换乘设施及相关公共设施等。

软件系统包括:决策及咨询机构;运营管理系统;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售票系统;市场开发机制及一体化运输协调系统;应急预防和安全保护系统等。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目标是安全、快速、经济、大运量、准时输送旅客,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形成安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公共交通体系。而其基本功能是实现旅客的位移,提供安全、快捷、准时、经济和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结构。因此,若把系统的物理框架与其功能框架相结合,则轨道交通系统可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城市轨道交通由众多子系统组成,随着轨道交通系统所承担的客运周转量的比例不断增大,要实现这一目标,保证系统畅通无阻,稳定运行,则需要各个子系统密切配合、有效衔接、协调发展,才能发挥整体效能。

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承载力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承载力是指轨道交通网络在一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影响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具有的最大输送乘客的能力。

从上述定义可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承载力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通常小于系统的原有最大设计能力;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系统的承载力也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承载力是一个随着内部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承载力,具有以下的意义和作用:

2.1 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承载力路线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和结构形态规划,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对城市土地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刺激作用。

2.2 为轨道交通设计和建设提供基本依据

在确定线网结构、换乘车站和换乘形式的同时,也为确定轨道交通建设规模、修建顺序以及编制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提供了依据。

2.3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提高其在公共交通中的地位

在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承载力下进行线网规划,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可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提高轨道交通的分担率。

由于承载力具有可变性,所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进而使轨道交通系统的承载力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3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承载力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轨道交通系统承载力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本身的组成成分及特点,我们将影响该系统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分为九个部分,分别是环境条件、服务要求、系统结构、设施设备、运行模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客流情况。

3.1 环境因素

一个特定的系统总是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的,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来说,虽然其设计承载力中已经包含了环境的因素,但它的现实承载力和具体实现的承载力,即实现承载力,都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因素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服务要求

列车定员、列车速度、线路条件以及其它相关技术标准的确定都与服务水平相关,服务要求能直接影响站台宽度等硬件设施,从而改变网络系统的整体承载力,因此系统的服务要求也是确定系统承载力的必要条件。

3.3 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主要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路网结构,同样的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不同的方式接入路网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承载力,这是因为不同的换乘会导致局部客流的不同,致使该线路的运输能力表现出不同的参数。

3.4 设施设备

从理论上讲,我们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承载力是以一个固定的系统(包括设施设备、管理体系等)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的,但是即便是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这必然导致承载力的变化。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的质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致使某些可靠性参数发生变化;另外,在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会投入不同数量的设备(例如列车的数量),因而使得系统的能力发生波动。

3.5 运行模式

同样的物理系统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下,其承载力也会发生变化,如高峰运行模式与常规运行模式、正常模式与节能运行模式的系统承载力是不同的。

3.6 客流情况

客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必然使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不同线路、区段的实现承载力有所不同,这样也就导致了整个系统承载力会有所不同。

3.7 管理制度

不同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运营和维修模式等,影响客流走行速度、路线选择或是列车开行数量及时间等,也必然对系统承载力产生影响。

3.8 人员素质

同样的系统由不同的人来管理和维护,必然导致整个系统发挥不同的能力。因此,人员素质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承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9 经济因素

一个物理系统的能力必然与经济因素相关,能力要求越高,经济付出就越高(当然也可能会导致大的经济收入),所以,在实际运营中,系统运营方必然会考虑能力和经济性的关系,因此,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承载力时,也应该考虑经济因素。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建立提供思路,完善模型内指标的选取。相关的影响因素还可以作为改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承载能力的措施,如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方式等,不同的影响因素会限制承载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的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相应的措施调整。

参考文献

[1]周庆灏,李素莹. 城市轨道交通若干运营指标统计问题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7:1-3.

[2]杨维.城市轨道交通路网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城市轨道交通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全寿命周期  集成化管理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等)是属于集多工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从单一的线路布置,发展到采用先进技术组成的复杂而通畅的轨道交通网络,为城市交通建设引入了立体布局的概念,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有了迅速发展,很多大城市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的困境,都纷纷在策划并修建大、中运量的地铁或轻轨交通项目。我国大陆现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共计约250余km。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深圳、大连、武汉、重庆、长春等,共计约300余km。沈阳、成都、杭州、苏州、西安、哈尔滨等也在积极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全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达数千km。

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1.1.1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1.1.2  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①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 至数百千米;②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所用高新技术领域;③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④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⑤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⑥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1.1.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难度大

      对项目业主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的管理单元(要素)繁杂,包括项目组成的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包括项目的各种组织形态(单元、部门、单位),包括各种技术(设计、施工、制造、运营)等。

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

      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是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考虑集成化管理。我们将集成化管理的内涵描述为: 集成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单元(要素)集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集成体)的行为和过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集成体)不是管理单元(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的再构造和再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从本质上讲,集成化管理强调集成体形成后的整体优化性、功能倍增性、共同进化性、相互协同性、结构层次性等。集成化管理的效应最终体现在管理活动的经济效果上,主要包括聚集经济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速度经济性、网络经济性等。同样,基于复杂系统的管理必须面向全寿命周期。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工程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作为一个完整过程,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和制约成为一体,必须加以全面考虑。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的特点就是必须考虑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应该面向项目涉及到的各种管理单元(要素),包括项目资源、组织、技术等,按照一定的集成模式进行整合,考虑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功能和管理效应。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涉及到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根据各参与方在整个工程中管理内容和重点的不同,一般分为两个管理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主方项目管理,它是业主对项目建设、运营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贯穿项目始终,涵盖项目全部,管理的内容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终结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建设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项目投产运营,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系统中,业主方项目管理始终处在核心位置。第二层次是实施方项目管理,它是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运营单位实施项目中标签约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所以,他们属于对工程项目的局部管理。本文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特指业主方项目管理。

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及其集成化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将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作为整体来考虑,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它可定义为对整个线网系统的考虑,也可定义为对一条线路的考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包括:项目策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等),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运营管理阶段(运营准备、运营使用)。建设项目的价值是通过建成后的运营实现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的思想是要求项目策划、建设面向运营,要求项目策划、建设和运营的资源、组织、技术、过程一体化,即在项目的策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运营的情况,通过工程项目的策划、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充分结合,使工程项目面向运营最终功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