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债券风险防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1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特点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利用企业债券筹资所要承担的风险。
1.1 债券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大
由于债券必须偿还本息的义务性、固定性和难以展期性,决定了债券融资必须充分依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相对于股本的无偿性、股息红利支付的非义务性、非固定性,债券融资的风险要大得多。
1.2 债券融资的风险具有主观性
债券的各种发行条件如偿还期、利率等因素均是发行者主观确定的。
2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种类
2.1 发行风险
企业债券筹资在发行债券阶段,由于发行单位信誉、债券发行总量以及债券发行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债券发行不成功而形成风险。由于债券发行时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偏好、其他的债券发行数量、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个人收入调节税税率、企业形象、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等的影响因素,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发行的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各种手续费用等,却没有筹集到需要的资金。
2.2 经济环境风险
企业对所处的经营环境总是无法把握或确定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政治、文化、金融、税收、政府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2.3 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债券到期或出售时所获得的现金购买力减少的风险,它是形成债券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企业可以通过筹集债券来实现资金保值,从而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因受到债券本身利率及市场利率的制约,这种上涨是有限的。如果过度的通货膨胀,任何市场都不会起到保值的作用,从而导致债券市场价格的下跌。
2.4 经营风险
(1)企业销售和盈余是否稳定;
(2)企业是否面临原材料、能源、电力等的短缺;
(3)员工是否有不安定情况或存在罢工的潜在因素;
(4)债券期限安排是否合理。
如果利用债券筹资的目的是新建项目,应考虑债券期限的长短,如果过短,债券期限到时新项目可能刚刚建成,还未投产,或刚刚投产,还未见效益,则还本付息出现困难;如果债券期限过长,则要付出相当多的利息,给企业还本付息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出现危机。
(1)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2)主要顾客是否稳定;
(3)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稳定。
2.5 可转换债券的转换风险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发行时标明发行价格、利率、偿还或转换期限,持有人有权到期赎回或按规定的期限和价格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债券性证券。其风险特征:
(1)转股失败。如果发债企业的股价表现不好或股市低迷,正好股价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就会宁愿承受利息的损失,要求还本付息而不转股,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资本结构变差,从而增大筹资风险。因此转换价格的设计十分重要,尤其是企业分红配股的情况应灵活调整转换价格。
(2) 收益削减。因为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后,需在更多的股权人中分配收益,使每股利润稀释,减少企业收益。
2.6 派生性风险
派生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外部的其他因素的变异而引发出来的市场风险。它们通常是无法预期或无法预防的。
3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计量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进行。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分析常用概率分析法。由于风险与概率有直接的联系,筹资风险程度可以用概率论的方法即引用期望值、均方差和变异系数来计算。
4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分析
4.1 债券利率不稳定会造成筹资风险
(1)没有恰当地估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经营的长远趋势估计不足。如果按现在的情况确定的债券利率是正常的,但发行债券后,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景气,资金利润率下降,但企业仍须按照债券固定的利率支付债息,将给企业财务上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濒临破产时,债权人则有权优先索偿本息,这样就会加重企业财务危机和加速企业破产。
(2)确定债券利率时没有与企业的销售、利润指标衔接。一般地讲,当企业的销售、利润等指标比较稳定,预计未来的销售和利润将会有所增长且增资的收益率大于债券利率时,企业没有筹资风险。如果未来销售和利润收益率增长低于债券利率时,筹资将会面临风险。
4.2 债券发行时机欠佳造成筹资风险
债券发行时恰逢经济不景气时期,会降低投资人的收入水平,削弱投资人的购买欲望,对债券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难于筹到资金,面临筹资风险;债券发行时,债券的利率应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如果债券发行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以及贷款利率下调,就会使企业发行债券筹资成本相对偏大,带来筹资风险。
4.3 债券筹资顺序安排欠妥造成筹资风险
这主要针对股份有限企业。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普通股票融资之后,即必须先行筹措一定数额比例的股本,然后才可以利用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并且要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不当或筹资顺序超前,那么必将带来筹资上的困难,为后面的筹资带来不利影响。
4.4 债券发行条件考虑欠周造成筹资风险
(1)债券发行额,应考虑发行者的资格、信用、知名度以及债券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发行额定得过高,则不仅会造成销售困难,而且对该债券发行后的流通市场的价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带来筹资困难。
(2)发行人对综合市场形势缺乏判断会造成筹资风险。
(3)债券发行价格与票面利率相配合,来调整认购者的实际收益率,以与当时的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如果债券票面利率相对较低,而发行价格没有作到相对较低,则会造成债券难以出售,造成筹资风险。
(4)债券期限的确定与债券销售情况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期限较长,销售较困难,也会有筹资风险。
5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
第二条中央企业公开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等中长期债券(以下统称债券)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本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
中央企业发行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债券,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中央企业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议决定。
第三条中央企业应当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有关债券发行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制度。
中央企业发行债券或为其他企业发行债券提供担保,应当符合国资委有关风险控制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中央企业应当按照突出主业发展的原则,做好债券发行事项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环境、债券市场环境、企业所处行业状况、同行业企业近期债券发行情况;
(二)企业产权结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发展规划,本企业已发行债券情况;
(三)筹集资金的规模、用途和效益预测,发行债券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风险控制机制和流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方案。
第五条中央企业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制订债券发行方案。国有独资企业的债券发行方案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并形成书面意见;公司制企业的债券发行方案由董事会负责制订。
第六条中央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发行债券,由国资委依照法定程序作出决定。
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向国资委报送下列文件资料:
(一)债券发行申请;
(二)债券发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债券发行方案(国有独资企业同时附送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意见);
(四)企业章程及产权登记证;
(五)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近三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
(六)国资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中央企业中的国有控股或参股公司的发行债券,由其股东会(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公司在召开股东会(股东大会)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将债券发行方案及相关材料报送包括国资委在内的全体股东,国资委出具意见后,由其股东代表在股东会(股东大会)上行使表决权,并及时将审议情况报告国资委。
国有控股或参股公司向国资委报送的文件资料比照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国资委根据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主要从企业主业发展资金需求、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资产负债水平、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对中央企业债券发行事项进行审核,并作出决定或出具意见。
第九条国资委作出同意发行债券的决定、股东会(股东大会)作出同意发行债券的决议后,中央企业按规定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报送发行债券的申请。
第十条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企业债券发行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5日内,中央企业应将有关情况报告国资委。
中央企业应当在债券发行工作结束15日内及兑付工作结束15日内,将发行情况、兑付情况书面报告国资委。
债券存续期内,发生可能影响债券持有人实现其债权的重大事项时,中央企业应当及时向国资委报告。
第十一条中央企业发行债券未按本办法规定履行相关决策程序的,国资委将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企业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关键词: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特点
企业债券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利用企业债券筹资所要承担的风险。
1.1债券融资的风险相对较大
由于债券必须偿还本息的义务性、固定性和难以展期性,决定了债券融资必须充分依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因此,相对于股本的无偿性、股息红利支付的非义务性、非固定性,债券融资的风险要大得多。
1.2债券融资的风险具有主观性
债券的各种发行条件如偿还期、利率等因素均是发行者主观确定的。
2企业债券筹资风险种类
2.1发行风险
企业债券筹资在发行债券阶段,由于发行单位信誉、债券发行总量以及债券发行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债券发行不成功而形成风险。由于债券发行时的经济条件、公众的购买能力和购买偏好、其他的债券发行数量、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个人收入调节税税率、企业形象、企业债券的可转让性等的影响因素,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花费大量发行的费用、广告宣传费用、各种手续费用等,却没有筹集到需要的资金。
2.2经济环境风险
企业对所处的经营环境总是无法把握或确定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金融、税收、政府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
2.3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债券到期或出售时所获得的现金购买力减少的风险,它是形成债券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在适度的通货膨胀下,企业可以通过筹集债券来实现资金保值,从而增加了对债券的需求,导致债券市场价格上涨,但是因受到债券本身利率及市场利率的制约,这种上涨是有限的。如果过度的通货膨胀,任何市场都不会起到保值的作用,从而导致债券市场价格的下跌。
2.4经营风险
(1)企业销售和盈余是否稳定;
(2)企业是否面临原材料、能源、电力等的短缺;
(3)员工是否有不安定情况或存在罢工的潜在因素;
(4)债券期限安排是否合理。
如果利用债券筹资的目的是新建项目,应考虑债券期限的长短,如果过短,债券期限到时新项目可能刚刚建成,还未投产,或刚刚投产,还未见效益,则还本付息出现困难;如果债券期限过长,则要付出相当多的利息,给企业还本付息带来很大压力,甚至出现危机。
(1)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2)主要顾客是否稳定;
(3)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稳定。
2.5可转换债券的转换风险
可转换债券是指在发行时标明发行价格、利率、偿还或转换期限,持有人有权到期赎回或按规定的期限和价格将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债券性证券。其风险特征:
(1)转股失败。如果发债企业的股价表现不好或股市低迷,正好股价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就会宁愿承受利息的损失,要求还本付息而不转股,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过重,资本结构变差,从而增大筹资风险。因此转换价格的设计十分重要,尤其是企业分红配股的情况应灵活调整转换价格。
(2)收益削减。因为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后,需在更多的股权人中分配收益,使每股利润稀释,减少企业收益。
2.6派生性风险
派生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外部的其他因素的变异而引发出来的市场风险。它们通常是无法预期或无法预防的。
3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计量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将情况的分析判断和数据的整理计算结合进行。
债券筹资风险的计量分析常用概率分析法。由于风险与概率有直接的联系,筹资风险程度可以用概率论的方法即引用期望值、均方差和变异系数来计算。
4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分析
4.1债券利率不稳定会造成筹资风险
(1)没有恰当地估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生产经营的长远趋势估计不足。如果按现在的情况确定的债券利率是正常的,但发行债券后,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不景气,资金利润率下降,但企业仍须按照债券固定的利率支付债息,将给企业财务上带来更大的压力。企业一旦出现财务危机,濒临破产时,债权人则有权优先索偿本息,这样就会加重企业财务危机和加速企业破产。
(2)确定债券利率时没有与企业的销售、利润指标衔接。一般地讲,当企业的销售、利润等指标比较稳定,预计未来的销售和利润将会有所增长且增资的收益率大于债券利率时,企业没有筹资风险。如果未来销售和利润收益率增长低于债券利率时,筹资将会面临风险。
4.2债券发行时机欠佳造成筹资风险
债券发行时恰逢经济不景气时期,会降低投资人的收入水平,削弱投资人的购买欲望,对债券的销售带来不利影响,难于筹到资金,面临筹资风险;债券发行时,债券的利率应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如果债券发行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以及贷款利率下调,就会使企业发行债券筹资成本相对偏大,带来筹资风险。
4.3债券筹资顺序安排欠妥造成筹资风险
这主要针对股份有限企业。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发行债券必须置于普通股票融资之后,即必须先行筹措一定数额比例的股本,然后才可以利用发行债券筹措资金,并且要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不当或筹资顺序超前,那么必将带来筹资上的困难,为后面的筹资带来不利影响。
4.4债券发行条件考虑欠周造成筹资风险
(1)债券发行额,应考虑发行者的资格、信用、知名度以及债券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发行额定得过高,则不仅会造成销售困难,而且对该债券发行后的流通市场的价格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带来筹资困难。
(2)发行人对综合市场形势缺乏判断会造成筹资风险。
(3)债券发行价格与票面利率相配合,来调整认购者的实际收益率,以与当时的市场利率保持一致。如果债券票面利率相对较低,而发行价格没有作到相对较低,则会造成债券难以出售,造成筹资风险。
(4)债券期限的确定与债券销售情况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期限较长,销售较困难,也会有筹资风险。
5企业债券筹资风险防范
5.1提高债券资金成本的途径
(1)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如果企业的筹资期限和使用周期能与生产经营周期想匹配,则企业就可以避免因负债筹资而产生的到期不能支付的偿债风险。对于债券筹资来说,一般多属于长期投资,由于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企业可以按照投资的进度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即通过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期限的合理搭配,用较短期的资金来满足长期资产占用的需要,也同样会使风险保持在适当的水平,同时减少资金不必要的闲置,且能降低资金成本。
(2)注重企业信誉,提高信誉等级。企业信誉对企业的竞争地位使非常重要的,只有恪守信誉的企业才能有长远的发展。企业需要积极参加信誉等级评估,努力提高信誉等级,让企业走向市场,这样才能为在资金市场筹集债券创造条件,才能增加投资者的投资信心,有效的降低资金成本。
(3)提高筹资效率。首先是正确制定债券筹资计划,企业既要掌握债券筹资的基本法规,筹资程序,还要周密安排债券发行的数量、时间,以制定具体实施步骤,节省时间和费用;其次,要组织专人负责具体实施,以保证筹资工作的顺利开展。
5.2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是部分企业防范债券筹资风险的一条蹊径
(1)对于可转换企业债券的发行进行合理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设计,以避免转股失败。一般来说,由于可转换企业债券自身的优势,投资者乐于接受,发行风险不大,企业要预防的是转换失败的可能性,因此企业要选择合适的发行时机,确定合适的转换价格,此外为保护双方利益,还要制定有关赎回、回售的附加条款以及转换补贴等措施,以确保转换的成功。
(2)合理利用筹集资金,正确选择投资项目。无论在可转换企业债券转换前还是转换后,企业都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转换后,又面临更多股东对收益的分配。因此,企业发行可转换企业债券后,要合理利用筹集到的资金投资于利润较高的项目,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收益,从而使债券人增加信心,顺利实现转换,并且避免转换后股利的稀释,可以通过配股继续融资。
参考文献
[1]杜萍,周剑杰.筹资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出版社,1998.
[2]王化成、张新洪.现代企业筹资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2011年4月,由恒丰银行担任主承销商,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海龙”)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额4亿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5.8%”的短期融资券“11海龙CP01”。当时,证券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对山东海龙的主体评级为A+级,对“11海龙CP01”的债券评级为A-1。当月,山东海龙即相继了2010年报业绩预亏、违规担保等公告;接下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财务状况恶化,山东海龙濒临破产。
联合资信将其信用评级频频降级以警示风险,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公司的主体评级由A+被降至CCC级,债券评级也被降至C级。一时间,山东海龙能否在2012年4月15日到期兑付其短期融资券成为债券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2年4月9日,山东海龙公告称,“托管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债券,其兑付资金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划付至债券持有人指定的银行账户”。山东海龙未在兑付公告中披露偿付细节,但据《新闻晚报》2012年4月27日的报道“山东海龙本期短期融资券最终兑付的资金,来自于本期债券的主承销商恒丰银行。由公司控股股东潍坊市国资委进行担保,恒丰银行提供了山东海龙短融此次兑付的资金。” 从而,“11海龙CP01”最终免于违约。
但山东海龙2012年4月20日的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末,该公司总资产为58.95亿元,总负债为约67亿元,股东权益为-8.55亿元;2011年营业总收入38.13亿元,净亏损10.13亿元;经营净现金流量为-5.20亿元。同日的公告还显示,由于2010、2011年度连续两年经审计的年度净利润为负数,自4月23日起,“山东海龙”将正式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当“山东海龙”出现短期融资券的兑付危机时,恒丰银行作为承销商和包销商,为其提供了专项贷款作为兑付资金。为一个如此严重资不抵债、严重亏损的公司提供垫付资金、解除其债券违约风险,恒丰银行是为了自己未来的业务开展,主动将风险承担了吗?显然不是,恒丰银行提供垫付资金的前提是由潍坊市国资委进行担保才为山东海龙提供了兑付债券的专项贷款,即最终的结果将是:如果山东海龙不能归还该专项贷款(从其2011年报看,将基本不可能归还),作为担保方的潍坊市国资委将承担连带责任。就是说,企业发行债券的违约风险最后转嫁给了地方政府,中国债券市场仍保持着未发生一例事实违约的记录。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的债券市场无事实违约并不表示没有违约风险,只是在当前的环境中这风险还没有让投资者承担而已。
二、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理应由投资者承担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上由企业发行的债券主要有: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非金融企业集合票据、公司债和可转债等。这些企业债券的发行方是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发行债券是其融资方式之一。如果因为企业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不能归还到期的本金和利息而发生违约,这也是债券市场运行中的正常经济现象,应由市场来解决。但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的特殊发展历程,出现了由政府承担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怪现象”。
(一)由政府承担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历史原因 由政府最终承担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有其历史渊源:在政府的扶持下,我国企业债券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因此企业债券的发行也具有强烈的计划色彩——实行审批制,政府对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发行利率等作了严格的限制。这对当时刚刚起步的企业债券市场来说起到了较好的风险防范作用。
但是,政府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严格审批制的结果是:投资者会认为债券的发行是经过了政府部门审批的,隐含着政府信用担保,一旦发生企业债券违约危机,政府理所当然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此外,由于我国早期的发债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很多是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的,具有“市政债券”的属性,最终的债务人是地方政府,所以,出现违约时由地方政府清偿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立后,有些企业债券的发行采取了注册制并加强了市场自律管理,但由审批制转化而来的核准制还在很大范围内继续实行,审批部门要对其批准的企业债券承担一定责任的误解也就继续存在。
(二)政府承担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危害 由政府来最终承担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对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原因如下:
(1)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到目前为止,我国债券市场上尚未出现过一例事实违约。上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的地方企业不能到期兑付事件、2006年的“06福禧CP01”事件、此次“山东海龙”短期融资券兑付事件,最后都由政府出面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这造成了中国企业债券市场“表面健康”的假象,但实际上会降低债券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意识,会让投资者误以为投资有政府关联的企业债券风险为零,投资者在投资企业债券时也会更加注重政府信誉而非发债企业本身的资质。
随着近年来企业债券市场向低资质发行人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出现实质性违约事件的风险正在逐步积累。但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仍然不强,必然会引致企业债券市场上违约风险的放大效应,甚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引起社会性的事件发生。
(2)不利于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健康发展。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不能完全了解发债企业的资信状况,这就需要某个独立的第三方来帮助投资者掌握这些信息,信用评级机构即可完成此项工作。发达的债券市场上,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债券的评级结果会影响到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选择和发债企业的融资成本。自1991年开始,中国政府监管部门鼓励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这在实践中也催生了很多信用评级机构的成立。但在实际运作中,由于前几年政府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严格的审批制,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基本由政府决定,导致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近年来企业债券市场受到的行政干预虽大大减少,但由于企业发行债券的强制性担保制度的实施,使得企业发行债券都有较高信用级别的公司提供担保,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也大都很高,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仍然意义不大。
在“06福禧CP01”事件和“11海龙CP01”事件中,信用评级机构都及时调低了债券的信用评级以警示投资者,但最终却都得以兑付,这就使得信用评级机构的工作没有了任何价值,从而严重阻碍了中国债券评级业的发展。
(3)不能充分发挥企业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没有事实违约事件,恰恰说明了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脆弱性:当出现企业债券违约风险时,投资者会通过各种渠道倒逼政府出面解决企业的债券兑付难题从而将风险转嫁给地方政府。
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对债权人保护的法律不够健全、债券市场上亦缺乏避险工具,导致中国企业债券投资者不能主动去管理风险,只能被动规避风险。表现之一就是投资者仅投资于实力强大、资质良好的企业债券,最终结果是资质较差的中小企业仍然难以在债券市场上筹集到所需资金,企业债券市场在企业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投资者应承担企业债券违约风险 不同的投资方式有不同的风险和收益,投资者既然选择了企业债券较高的投资收益,也就应该准备好承担企业债券较高的违约风险。发债企业的不同资质,已经反映在了债券的发行价格和利率上,投资者在选择企业债券时,就应该对不同企业债券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何况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投资主体是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基金公司等各类机构投资者,具有较高的风险判断能力,也应该具有承担违约风险的实力和勇气。
三、由投资者承担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市场机制构建
由投资者承担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市场保障机制。如果市场机制不完善,债券投资者无法实施风险管理、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必将导致投资者不再投资企业债券市场,中国企业债券市场也将逐渐萎缩。
(一)由市场根据需要创新企业债券产品 由于政府对企业债券的管制,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的产品品种尚不够丰富,不能满足各种风险偏好主体的需要;市场上亦缺乏用来管理风险和转移风险的创新性金融产品。
基于此,政府应进一步放松对企业债券市场的行政干预,让市场完成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债券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风险投资产品和风险对冲产品,由市场来决定。政府的作用应体现在市场保障机制的建设上。
(二)加强对企业债券信息披露的规制和监管 获取充分的信息是投资者防范和管理违约风险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管理部门已经强化了发行企业债券的信息披露要求,但目前许多发债企业对信息的披露形式大于实际,投资者及监管者都难以辨别庞杂的披露内容的真实性。
所以,企业债券管理部门应针对债券投资者的需求制定企业债券的信息披露规则,并由独立的第三方(比如信用评级机构)对披露的信息进行审查,一经发现信息披露的违法违规行为,即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有用性。
(三)培养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应该为投资者提供客观独立的关于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意见。鉴于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不强的情况,可以借鉴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经验,采取以下措施予以改善:一是尽快出台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法律法规,明确信用评级机构的地位、职责和监管部门;二是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培育,推广企业债券市场甚至整个社会对信用评级报告的使用;三是建立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价机制,一方面可促进信用评级业的适度竞争,另一方面也可据以淘汰评级存在重大失误的信用评级机构。
(四)建立有效的债权人保护机制 债权人与公司外部的中小股东一样,在对公司的经营及权益获得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由于我国的企业债券投资者比较分散,不能像银行一样采取提供短期借款从而可以经常审查贷款企业的方法对自己的利益进行保护,这就更加要依赖政府的法律保护。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包括法定资本制度、清算制度、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和破产制度在内的债权保护机制,但执行力不强。接下来的关键是要增强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确保对债权人的保护能在一个高效公正的法律环境中运作。
(五)增强投资者的违约风险识别能力 应该加强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使企业债券的投资者认识到投资债券是有违约风险的。同时要积极鼓励投资者构建符合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以增强投资者的违约风险识别能力。
总之,在一个相关规章制度比较完善的、信用能起主导作用的企业债券市场上,由投资者承担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是必然的结果,正常的企业债券违约也是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时文朝、杨农:《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版。
[2]刘立峰:《政府为何扛起企业债券风险》,《中国投资》2003年
第3期。
[3]陈秀梅:《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4]彭宇松:《中国信用评级业的供需矛盾街解决途径探讨》,《上海金融》2010年第12期。
关键词:融资;风险;创新
在大型企业中,融资支持充足与否关系重大,良好的驾驭融资能够使企业的发展获得强劲的动力,而融资控制不当轻则影响企业稳定发展,重则影响企业信誉,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创新融资策略,提高风险防范十分必要。
1.融资策略创新
1.1借助金融机构策略
企业的发展前景、信誉、经济实力都是企业筹集资金的有力支持,因此,企业应利用自身的优势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获取授信,建立战略协作关系。向银企寻求合作方案,对银行授信额度加以利用,以银行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应关注国家产业政策,若某项重点建设项目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且符合国家政策,则可实行项目融资,以一定的资本金注入新上项目,再做项目法人银行贷款,从而达到缓解项目资金短缺的目的。
1.2借助上市平台策略
无负担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等是股权融资筹集资金的主要特点,有助于企业稳定长期的发展,为企业最低资本需求提供保障。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迅速发展的阶段,资本市场中不断地有大量的资金涌入,且因资本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新的金融品种不断地产生,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融资的需求均得到了满足,在国际资本市场中证券市场也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所以,企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借助上市公司融资平台进行资金的筹集,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此外,应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若大型企业中子公司已上市,可向上市公司注入企业的优质资产,促使母公司能够整体上市。整体上市有助于发展壮大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帮助母公司拓宽融资渠道,而企业整体的实力也会因此而不断壮大。通过上市融资使企业资本回报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为企业下一步的资金筹集提供便利。
1.3资产证券化融资策略
资产证券指的是以一定的结构安排重组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持有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其资产需是能够在未来带来稳定现金流且是缺乏流动性的,担保为原始资产,从而创设金融产品,使产品能够销售和流通于金融市场。分析企业实际情况,企业现金流收入可预测且较为稳定,主要得益于采矿权收益;原始权益人的资产持有有一定的时间要求,需有良好的信用表现,若企业具有良好的历史记录和较低的损失率和违约率,则满足了资产证券化要求,适合进行资产证券化。通过资产证券化,负债不但不受影响且能够有效增加资金,保证企业的发展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1.4债券融资策略
企业债券即有价证券,其发行需依照法定程序进行,需还本付息,并要求一定期限。同银行贷款筹集资金方式不同,债券融资方式下资金的筹集可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进行,有较多优点。企业应以遵循国家政策为前提,在对企业资金需求进行充分分析后推行多样化的中长期企业债券,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资金来源的同时,能够使财务费用的支出降低。在前期债券发行阶段,需充分研究拟发行债券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盈利水平的规划。此外,项目前期的审批工作也十分关键,明确项目的资金需求,使债券资金的使用有理有据,科学合理。
1.5国家支持
企业融资的最好方式是国家资金支持,不但最好且成本也是最低的。所以,企业应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并对国家产业政策加以利用,如社会职能分离政策、辅业改制政策、政策性破产政策、财政贴息政策、安技措项目补助政策、国债资金扶持政策、财政专项补贴政策、国家资本金注入政策等,获取国家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力量。
1.6融资多样化
企业应积极结合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使二者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逐渐形成多元化融资平台,紧抓资本市场建设加速的机遇,积极应用新的融资方式,通过各类融资工具如短期融资券等促进直接融资。国家可促进政府组织协调优势与融资优势的有效结合,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促进区域开发,为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指导,并使社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相协调。此外,国家也可通过能源产业基金的设立为企业融资提供帮助,使社保资金、保险资金、民间融资能够涉及不同的领域,并使银行的压力得到缓解。最后,无形资产资本化、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组建财务公司等均是可行的融资方案,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融资方法,实现多元化融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基础。
2.风险防范
融资风险主要影响因素为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具体分为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利率与汇率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筹资时因规划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以及收益变动。在融资安排前,企业需有风险意识,对未来经营状况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充分考虑。提前预测融资预期效果和经营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措施,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2.1融资渠道拓宽措施
首先,企业应稳固银企关系,与投资、金融机构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优化原有融资网络,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企业构成利益共同体才能保证企业融资来源的稳定。其次,在资本市场中投资机构具有资源优势,应以股份制形式吸纳投资机构资金,以入股的方式建立产权关系,从而进行资本市场融资。促成多种类、多方式、多渠道融资格局的形成,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直接发展,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
2.2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
关注金融市场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方向,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从而能够及时进行融资策略的调整。若货币政策偏缓,则应以短期负债作为债务结构偏重,使资金成本降低,采取激进的融资策略;若货币政策偏紧,则应以长期负债作为债务结构偏重,为企业流动性提供保障,采取偏向保守的融资策略。此外,还需对资金市场的供求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利率走势,再安排筹资。若利率走势为下降通道,计息方式应为浮动利率,资金筹集应筹集急需的或少筹资;若利率走势为上升通道,计息方式应为固定利率,保持低资金成本,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长期资金的筹措。
2.3资产流动性的提升
资产流动性与债务总额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流动资产规模的确定应以企业生产特点和经营需要为依据,在某些情况下,也可通过加强管理、减少资金占用额、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产销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盈利水平等方法提升资产流动性。对于流动资产结构的安排,提高资产质量和理想现金余额的确定都很重要。分析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现金到期债务比等,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与这些比率是正比关系,通过分析来对筹资方案进行完善。
2.4资本结构的优化
对负债数额和最佳资本结构进行确定,保证负债比率的合理,最优组合报酬与风险。若资产利润率降低,需适当将负债比率调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若资产利润率提高,也应将负债比率和财务杠杆系数提高,将杠杆效益充分发挥。企业临时性流动资产需求应通过短期负债融资满足,而固定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则通过短期负债融资满足。在短期、长期负债融资中,应做好还款计划与负债融资计划的制订,避免出现还款日期太过集中的问题。债券发行需注意兑付时间窗口的合理设计,防止出现还款压力巨大的局面。
结束语
融资关系重大,国家应完善资金保障体系,优化投资环境,企业应采取多元化融资,制定最优方案,有效控制融资资本成本,不断增强企业实力。
参考文献:
[1]魏宇静,谷秀娟.中小企业引进创业投资的融资策略研究[J].海南金融,2015(01):33-36.
[2]孙建华.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融资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文化,2014(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