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实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骨科实习的一个月里,大大小小的手术经历了二十多个,值过三个夜班,一个周末白班。可以说,通过这些手术以及术后的处理,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有技术上的,还有人文关怀上的。在这短短的30天里,痛苦与快乐并存。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身体上的劳累——在创伤骨科的手术中,有很多是四肢的骨折,而在四肢骨折中,下肢的骨折尤其多见。
骨折按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骨折部位是否有骨折断端暴露于外界而将骨折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其中开放骨折必须进行手术复位,而闭合骨折可根据手法复位的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切开复位。当一个下肢骨折确定要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那么在手术之前都要将整个创肢消毒。消毒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用2%的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病人平是躺在手术台上的,当我们消过腿的正面及侧面之后,你就会发现问题,腿与手术台接触的部分如何消毒?骨科
对,你的想法完全正确——把腿抬高,消毒后面就可以了,但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很多人以为只需要抬一下腿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腿骨断开之后,断端会变成一把极其锋利的刀,如果我们单纯的抬高患肢,在重力作用下,骨折错开的角度越大,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的几率就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只抬高患肢,还要沿力线的方向牵引患肢。有句话说的好,胳膊拧不过大腿,当你一边抬高患肢一边向外牵引它,并且要保证你的身体不碰到手术台的情况下保持5分钟,你会发现你的胳膊在颤抖,呼吸在加快,看到好多金色的小星星,你会后悔早上没多吃一点早餐。呵呵,是不是有点痛苦啊?
手术室里的无菌观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而且手术室里的护士又是极其严格的,稍有不遵守无菌规范的动作就会立刻招致她们的不满,很多实习医生因此挨过不少骂,而我则因为在模拟手术室和见习时受过严格的训练,所以在手术室里极少看过她们的脸色,并且基于我的表现很专业,她们不知不觉中已经不再把我当成一个学生,而是当成一个标准的手术医生来对待。
【关键词】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
肝胆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病情较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残留结石或复发率高的特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手术方法是开腹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但有创伤大、住院时间长等缺点[1]。我院于2010年9月――2012年9月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4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20例行传统开腹取石术,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2.1±9.2)岁,其中有胆绞痛20例,黄疸12例。均经B超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1.2 治疗方法
1.2.1 腹腔镜组 60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进腹后钝性分离胆囊三角,显露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切断夹闭胆囊动脉,胆囊管暂不剪断,显露、解剖胆囊前壁,细针穿刺确认胆总管后,在胆总管前壁纵行切开1-2cm长切口,妥善止血,吸出胆汁,从剑突下置入纤维胆道镜,行探查胆管,确定结石部位;首先用取石钳夹出结石,再用取石网篮取出;无法活动的较大结石行机械取石。将T管置入腹腔至胆总管内,缝合胆总管切口,将T管由剑突下戳孔处引出,固定[2]。自T管内注入生理盐水或者用分离钳压迫胆总管,观察缝合口有无胆汁渗漏。然后切除胆囊,由剑突下戳孔处取出胆囊及结石。术后4-6w行T管造影,若胆总管下端无异常,拔除T管
1.2.2 传统组 行开腹胆囊切除的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30-40d行T管造影,若胆总管下端通畅,无残余结石,则拔除T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如下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处理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60例手术均获成功,恢复良好,均获临床治愈。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腹腔镜组均优于传统组,两组对照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胆石病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微创手术的要求提高,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等微创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与内镜技术的结合,使得胆管结石患者免受胆总管切开及腹部长期留置T管的痛苦。
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创伤大,术后疼痛比较剧烈,疼痛时间长,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较长,增加了肠粘连的机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达到微创治疗的效果;②使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对胆道及十二指肠的刺激明显减少,术后水肿轻微;③对腹腔内脏器干扰较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快,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率降低。需要注意的是:手术过程中关键是尽量避免胆汁渗漏,应注意术中操作技巧如“8”字缝合,减少胆汁渗漏的发生;其次是要防止出血[3]。目前腹腔镜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不仅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要求,而且由于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及花费,降低了传统手术切口感染、术后胆总管狭窄、胆瘘等并发症,患者易于接受,提高了其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尽快进入日常生活和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疗效确切和安全可靠的,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伤口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它需要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要求更多的经验积累和精湛技术[4]。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代表了微创外科发展的新方向,其前景光明、影响深远,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洪胜龙,刘文玉,麻保玉.胆囊结石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3):201-202.
[2] 韩延亮,安永男,闫俊凤,等.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37(8):508-511.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泌尿结石汤;不良反应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肾、膀胱、输尿管及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输尿管结石和肾结石较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急、尿痛、尿频、腰痛、肾绞痛、血尿、发热等,如不及时治疗易引发尿路梗阻,甚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成为威胁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1]。发病主要病理为瘀血阻滞,气机不利,故调气行滞,活血通络,为治疗尿石症的主要方法。故以泌尿结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 1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患者行泌尿结石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 1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X线平片检查确诊。其中,男80例,女36例。年龄24~70岁,平均(46.2±4.8)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4±0.4)年。肾结石60例,输尿管结石42例,膀胱结石14例。随机将本组116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8例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1口服复方石淋通片,6片/次,3次/d。2口服氟哌酸,0.2mg/次,3次/d。3口服安体舒通,25mg/次,3次/d。4口服双克,25mg/次,3次/d。以上治疗7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58例患者行泌尿结石汤治疗。泌尿结石汤基本方:金钱草、鸡内金各30g,海金沙、滑石、石苇、车前子、篇蓄各15g,制乳香12g,制没药12g,前仁、牛膝、木通各10g,甘草5g。疼痛明显者加玄胡索、王不留行各10g;湿热者加黄芩、栀子各10g;肾积水明显者加鹿角霜10g;血尿者加丹皮10g。水煎服,1剂/d,分2次温服。7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治疗效果
于患者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为: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结石全部排出,X线平片结果显示结石影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石部分排出,X线平片结果显示结石影体积减小或位置下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结石未排出,X线平片结果显示结石影无变化。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3.2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数检测数据以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81.03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晕、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下降不良反应的总有效率为15.52%,对照组为27.5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泌尿结石汤是由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滑石、石苇、车前子、篇蓄、前仁、牛膝、制乳香,制没药,木通、甘草等中草药组成的利湿化瘀、散结通阻、补肾益气汤,具有良好的排结石效果。其中,金钱草对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一水草酸钙CaC2O4・H2O的结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发挥排石效果;鸡内金消结石;海金沙通利小肠,清热解毒;滑石滑能利窍,通利水道;石苇利水通淋,清肺泄热;车前子主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制乳香,制没药,能破血行气,消肿止痛:篇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前仁利水通淋,清热利尿;牛膝活血祛瘀;木通利小便,主治尿赤,五淋,水肿;甘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利尿通淋、消石止痛之效[3-4]。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泌尿结石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81.0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晕、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下降不良反应的总有效率为15.52%,对照组为27.59%,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泌尿结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应海. 排石通淋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2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9(09):183-184.
[2] 霍本栋. 泌尿排石汤配合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6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12(14):228-230.
关键词:胆囊结石;结石;对比分析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三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为提高此类患者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有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2.31±2.65)岁,病程3个月~17年,平均病程(4.97±2.24)年。按照抽签方式将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B组、C组,每组患者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学影像检查,符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标准;②患者对三种手术方式具有良好耐受性,可坚持完成手术治疗,无相关手术禁忌症;③患者无急性胆管感染情况、无胆源性胰腺炎;④患者无恶性肿瘤疾病;⑤患者无任何精神类疾病;⑥患者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治疗,无昏迷、休克情况;⑦患者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⑧患者无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无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⑨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A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治疗;C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情况A组、B组、C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A组及C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并发症A组、B组、C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见表2。
由表2可知,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40.00%),与A组、C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大多为切口感染,A组、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大多为胆漏,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未出现严重后果。
3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类型,常需实施手术治疗[1]。目前常用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2,3]。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后,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4,5]。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微创技术得到显著发展,其特点为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等,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6]。
本文研究可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由此提示传统开腹手术不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但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方式选择时,还应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从而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浩,龙昊,宋正伟,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0):2359-2360.
[2]李辉,朱卓立,吴,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术中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Meta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6):657-661.
[3]孙友刚,吴兴锋,袁春生,等.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6):2051-2052.
[4]曹云.腹腔镜结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2,11:1979-1980.
“中风”历代医学称为“四大难证”之一。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饮食不节,劳逸不当,及环境影响使“中风”成为目前的高发病。但是在现阶段对中风患者的救治方面大都“出血止血”“梗塞活血”,把中医辨证论治的朴素维物主义变为机械主义,此项目的目的是继承和创新中医学,更好地为发挥中医学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特色优势。
技术力量:龙川县麻布岗中心卫生院是地处龙川县北部,是一所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二级综合医院。拥有先进的仪器,如经颅多普勒、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CT等。近年来我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协调发展,特别是成立中医科后,有院长和中医执业医师以及相关(中西医结合)人员加强和促进中医建设,已完全有能力实施这一项目。
技术来源:沿革于“反治法”和“活血止血”的中医学传统理论。我院成立中医科。以“中风”病为攻坚课题,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已获得初步经验并取得确切效果。
技术先进性:针对中风脑出血患者运用活血化瘀药所具有的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并具有具有快速、敏捷、无创、实惠等特点。从而降低致残、病死率,大大提高救治康复率。
实施方案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服务中心,把救治中风脑出血患者的重要责任作为立项的指导思想。
2、坚持中医特色,立足中医传统理论的根基,着眼创新发展。
3、既要继承中医传统特色,又要尊重现代科学和实验依据。既要“四诊合参”,也要现代设备的诊查。此项目是“综诊合参”,是创新中医学辨证法。
4、发挥人力资源,组织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秀人才承担项目,在管理上有领导负责,主要执业人员承担常务专项工作。
5、保证本项目的中医临床研究和实验基金。建设和完善中医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专科病床,设置实验室,提供现代诊疗设备。
6、项目计划在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进行临床病例的收集,分组治疗,生存质量的观察与评价。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资料收集,病人治疗随访跟踪,撰写论文,结题。
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学有“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脑出血还选用活血化瘀之中药,近年来在中医药急诊探索中,以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确切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出血必成瘀血,必须祛瘀止血,瘀血除、出血止,病得救治,以突出中医特色。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中药多富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了颅内应激状态,使中风症状缓解。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对提高中风的急救成功率和治疗康复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研究开发内容和要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
(一)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的选择。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3、研究的分组。4、观察指标的确定。5、疗效的判定。6、安全性观察
重点解决的技术线路:
临床研究方面:1、活血化瘀用药的时间点。2、临床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即纳入及排除标准。3、疗效的综合判断,结合安全性指标
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目前有关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比较散在,未有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而且对于临床用药的时间点也不是很明确。临床研究结合实验研究的文献报道也比较少。本项目临床结合实验研究,同时选择不同用药时间进行对照研究,以寻求最佳用药时间,并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机理。本项目自拟益气活血固摄汤为主,在根据病症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减运用,救治中风属脑溢血患者具有独特的功效。研究不仅要达到省内领先地位,而且此项目为我院的攻坚课题,突出中医特色。学科经济指标能提高到年增长率11%,经济效益能促进全院多增加六个百分点。更主要是能使大多数中风脑溢血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增进人民安康,提高我院的学术品位和声誉。都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
临床研究方法:
1、病例入选标准:
诊断依据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有病例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的诊断;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要点,所有病例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并经CT确诊。纳入标准:发病48小时内入院,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检查颅内有血肿,出血部位全为幕上,且出血量为中小量,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者,出、凝血时间正常,无昏迷(可有嗜睡、意识模糊)的患者均可纳入治疗观察对象。 转贴于
2、分组及治疗方法:
分为A、B二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综合治疗,A组、B组并于不同时间给予活血化瘀治疗,A组于发病24-48小时内、B组于发病1周时给予活血化瘀治疗。疗程30天。
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二组病例治疗前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病死率等。
安全性观察包括治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4、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拟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
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上。死亡: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分别于4周时进行头颅CT复查,比较血肿吸收情况。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本课题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了相应的工作,论证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以活血祛瘀方药救治中风脑出血病人具有抗脑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
以中医学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指导下,辨证论治,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救治疑难重病的优势,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和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药中多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颅内应激状态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