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实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骨科实习的一个月里,大大小小的手术经历了二十多个,值过三个夜班,一个周末白班。可以说,通过这些手术以及术后的处理,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有技术上的,还有人文关怀上的。在这短短的30天里,痛苦与快乐并存。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身体上的劳累——在创伤骨科的手术中,有很多是四肢的骨折,而在四肢骨折中,下肢的骨折尤其多见。
骨折按照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按照骨折部位是否有骨折断端暴露于外界而将骨折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其中开放骨折必须进行手术复位,而闭合骨折可根据手法复位的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切开复位。当一个下肢骨折确定要进行手术切开复位,那么在手术之前都要将整个创肢消毒。消毒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用2%的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病人平是躺在手术台上的,当我们消过腿的正面及侧面之后,你就会发现问题,腿与手术台接触的部分如何消毒?骨科
对,你的想法完全正确——把腿抬高,消毒后面就可以了,但事情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和轻松。很多人以为只需要抬一下腿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腿骨断开之后,断端会变成一把极其锋利的刀,如果我们单纯的抬高患肢,在重力作用下,骨折错开的角度越大,周围血管神经损伤的几率就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只抬高患肢,还要沿力线的方向牵引患肢。有句话说的好,胳膊拧不过大腿,当你一边抬高患肢一边向外牵引它,并且要保证你的身体不碰到手术台的情况下保持5分钟,你会发现你的胳膊在颤抖,呼吸在加快,看到好多金色的小星星,你会后悔早上没多吃一点早餐。呵呵,是不是有点痛苦啊?
手术室里的无菌观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而且手术室里的护士又是极其严格的,稍有不遵守无菌规范的动作就会立刻招致她们的不满,很多实习医生因此挨过不少骂,而我则因为在模拟手术室和见习时受过严格的训练,所以在手术室里极少看过她们的脸色,并且基于我的表现很专业,她们不知不觉中已经不再把我当成一个学生,而是当成一个标准的手术医生来对待。
【关键词】 胆囊;胆总管;结石
胆囊切除后,应当进行超声检查以探查有无胆总管结石。手术后,患者如果出现胆总管扩张,那么其患胆总管结石的概率就会增加,如其没有出现胆总管扩张的情况,那么其患胆结石的概率也相对较小。因此,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均应进行胆总管超声检查,避免造成对胆总管结石的漏诊。1 资料与方法
选择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8例,男10例,女18例,男:女=1:1.5,年龄28-78岁,这其中含胆绞痛13例,黄疸病4例,发生寒战高热1例。平均分成2组:治疗组14例,传统组14例。2 检查方法
①仪器:应用GE-logiq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75MHz。②方法:胆总管的超声检查方法:患者应保持仰卧,超声切面取横断面与斜切面。如果显示的清晰度较差,可以让患者取左侧卧或者坐位,在必要情况下对局部器官施力推开肠管,以方便关怀擦胆总管。胆总管内径的正常值是6mm,若内经长度超过7mm,就可以认定为胆总管扩张。3 治疗方法
对治疗组患者先以十二指肠镜检查。将十二指肠的切开,从内镜治疗孔中取出胆总管结石,进而以鼻胆管为引导对胆道进行冲洗或者引流。行胆总管结石切除手术后,患者如果没有出现发烧或者胰腺炎等并发症,可以在第二天对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传统组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在手术过程中将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以“T”形管行引流操作。4 结 果
所有患者经临床治疗均获痊愈。治疗组中的14例患者,在以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在手术后6-10小时就能够下床行走,手术后第2天就可以进食流食,手术后3-4天即可出院,治疗组的14例患者中只有一例患者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后出现胰腺炎,在进行抑酶、消炎、禁食等针对治疗之后恢复正常,并在治疗后第4天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组中患者住院时间最短的是4天,最长的是8天(即出现胰腺炎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约为5天,且本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十分良好。传统组患者采取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同时取出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并行“T”型引流术。本组患者在手术后1-2天可以下床活动,术后2-5天能进流食。手术后7天以后可以拆除切口的缝合线,带“T”型管出院。本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约为十天,在手术后30天左右可以进行“T”管造影,并拔出T型引流管。本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有1例,切口脂肪液化的有1例,出现胆瘘的共有1例,患者的上述症状在进行引流后2天内逐渐消失。经对比,两组患者的逐项指标都有明显差异。5 讨 论
胆结石疾病分为两种,即出现在胆囊和胆管内的结石。胆管结石是十分常见的胆石疾病,包括原发性胆管结石以及继发性胆管结石。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胆石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将1983-1985年全国146所医院、供给11367例胆石病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胆囊与胆管结石的发病率为10%-90%。肝外胆管结石的发病率高于肝内胆管结石。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继发性胆管结石在胆囊结石中所占比例仅为11%-14%。大部分的胆囊结石均为静止性胆囊结石,这是因为这部分结石没有外在症状表现,只有在身体检查、手术或者尸体解剖时才可能会发现。随着健康检查普及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静止性胆囊结石被发现。只有少数胆囊结石的病人会出现胆绞痛的症状,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或者慢性的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也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如患者出现腹痛或者黄疸就极有可能是结石阻塞了胆管。继发性胆管炎就是这种情况,会出现明显的Charot症状:腹痛、高热寒战、黄疸。如果患者出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首要的临床表现就是具备胆绞痛史,影像学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首选的检查方式就是B超检查。而胆总管结石与胆管炎合并时,患者也会有Charot的典型症状,但是极易与右肾绞痛、肠梗阻相混淆,借助于ERCP或者MRCP与CT检查可确诊。
胆石疾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中胆囊结石与胆总管合并出现的案例也不少见,这类患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随着内镜设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腹腔镜和十二指肠镜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内镜技术不仅伤口切面小、痛苦轻,患者的恢复期也较短。治疗组患者被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后,进行分布治疗之后,发现本组患者在手术后6-10小时就能够下床活动且无明显的疼痛感。患者在手术后18-24小时内可以进流食,平均的住院时间也仅为5-6天。相对于传统手术而言,这种治疗方式的创效较小,患者术后疼痛感不明显,疼痛的时间也短。且这种治疗由于没有使用开腹治疗方式,使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缩短,减少了肠粘连的概率。这种治疗方法还能避免由于防治“T”型引流管给患者造成的不便以及二次手术的可能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了传统手术中并发症的出现,便于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虽然腹腔镜外科手术具有上述优点,但是由于其尚处于发展的初期,仍有许多局限性,需要医疗工作者对其具体操作方法以及设备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
注意事项:①患者应采用右侧睡的,防止胆囊口向下导致结石从胆囊落入胆囊颈部,使患者出现胆绞痛;②患者的日常饮食中应当注意避免多食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以抑制胆囊素的分泌,油腻与辛辣的食物也应当尽量少吃;③患者禁止喝酒,少吃糖;④患者的饮食中应当多含抑制胆结石的食物,如生姜、青菜头、菠菜、春笋、洋葱、番茄、莲花白、四季豆、大青椒、玉米、南瓜、白萝卜、藕等;⑤患者应当注重早餐的摄入,防止胆汁过少分泌形成胆酸与胆固醇比例失调形成结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泌尿结石汤;不良反应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肾、膀胱、输尿管及尿道的任何部位,但以输尿管结石和肾结石较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急、尿痛、尿频、腰痛、肾绞痛、血尿、发热等,如不及时治疗易引发尿路梗阻,甚至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成为威胁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1]。发病主要病理为瘀血阻滞,气机不利,故调气行滞,活血通络,为治疗尿石症的主要方法。故以泌尿结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本文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 1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8例患者行泌尿结石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 11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X线平片检查确诊。其中,男80例,女36例。年龄24~70岁,平均(46.2±4.8)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4±0.4)年。肾结石60例,输尿管结石42例,膀胱结石14例。随机将本组116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58例,对照组58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58例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1口服复方石淋通片,6片/次,3次/d。2口服氟哌酸,0.2mg/次,3次/d。3口服安体舒通,25mg/次,3次/d。4口服双克,25mg/次,3次/d。以上治疗7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58例患者行泌尿结石汤治疗。泌尿结石汤基本方:金钱草、鸡内金各30g,海金沙、滑石、石苇、车前子、篇蓄各15g,制乳香12g,制没药12g,前仁、牛膝、木通各10g,甘草5g。疼痛明显者加玄胡索、王不留行各10g;湿热者加黄芩、栀子各10g;肾积水明显者加鹿角霜10g;血尿者加丹皮10g。水煎服,1剂/d,分2次温服。7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治疗效果
于患者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2]为: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结石全部排出,X线平片结果显示结石影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石部分排出,X线平片结果显示结石影体积减小或位置下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结石未排出,X线平片结果显示结石影无变化。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3.2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数检测数据以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81.03
%,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反应发生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晕、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下降不良反应的总有效率为15.52%,对照组为27.59%,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泌尿结石汤是由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滑石、石苇、车前子、篇蓄、前仁、牛膝、制乳香,制没药,木通、甘草等中草药组成的利湿化瘀、散结通阻、补肾益气汤,具有良好的排结石效果。其中,金钱草对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一水草酸钙CaC2O4・H2O的结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发挥排石效果;鸡内金消结石;海金沙通利小肠,清热解毒;滑石滑能利窍,通利水道;石苇利水通淋,清肺泄热;车前子主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制乳香,制没药,能破血行气,消肿止痛:篇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前仁利水通淋,清热利尿;牛膝活血祛瘀;木通利小便,主治尿赤,五淋,水肿;甘草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利尿通淋、消石止痛之效[3-4]。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泌尿结石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81.0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晕、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下降不良反应的总有效率为15.52%,对照组为27.59%,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泌尿结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应海. 排石通淋汤治疗泌尿系结石12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9(09):183-184.
[2] 霍本栋. 泌尿排石汤配合针灸治疗泌尿系结石6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12(14):228-230.
关键词:胆囊结石;结石;对比分析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三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为提高此类患者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有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年龄19~66岁,平均年龄(42.31±2.65)岁,病程3个月~17年,平均病程(4.97±2.24)年。按照抽签方式将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B组、C组,每组患者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学影像检查,符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标准;②患者对三种手术方式具有良好耐受性,可坚持完成手术治疗,无相关手术禁忌症;③患者无急性胆管感染情况、无胆源性胰腺炎;④患者无恶性肿瘤疾病;⑤患者无任何精神类疾病;⑥患者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治疗,无昏迷、休克情况;⑦患者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⑧患者无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无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⑨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A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治疗;C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情况A组、B组、C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A组及C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并发症A组、B组、C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经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见表2。
由表2可知,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高(40.00%),与A组、C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大多为切口感染,A组、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大多为胆漏,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未出现严重后果。
3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类型,常需实施手术治疗[1]。目前常用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等[2,3]。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改变,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后,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不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4,5]。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微创技术得到显著发展,其特点为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等,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6]。
本文研究可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由此提示传统开腹手术不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但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方式选择时,还应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从而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浩,龙昊,宋正伟,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0):2359-2360.
[2]李辉,朱卓立,吴,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术中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Meta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6):657-661.
[3]孙友刚,吴兴锋,袁春生,等.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6):2051-2052.
[4]曹云.腹腔镜结合胆管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分析[J].四川医学.2012,11:1979-1980.
“中风”历代医学称为“四大难证”之一。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饮食不节,劳逸不当,及环境影响使“中风”成为目前的高发病。但是在现阶段对中风患者的救治方面大都“出血止血”“梗塞活血”,把中医辨证论治的朴素维物主义变为机械主义,此项目的目的是继承和创新中医学,更好地为发挥中医学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特色优势。
技术力量:龙川县麻布岗中心卫生院是地处龙川县北部,是一所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的二级综合医院。拥有先进的仪器,如经颅多普勒、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光、CT等。近年来我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协调发展,特别是成立中医科后,有院长和中医执业医师以及相关(中西医结合)人员加强和促进中医建设,已完全有能力实施这一项目。
技术来源:沿革于“反治法”和“活血止血”的中医学传统理论。我院成立中医科。以“中风”病为攻坚课题,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已获得初步经验并取得确切效果。
技术先进性:针对中风脑出血患者运用活血化瘀药所具有的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并具有具有快速、敏捷、无创、实惠等特点。从而降低致残、病死率,大大提高救治康复率。
实施方案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服务中心,把救治中风脑出血患者的重要责任作为立项的指导思想。
2、坚持中医特色,立足中医传统理论的根基,着眼创新发展。
3、既要继承中医传统特色,又要尊重现代科学和实验依据。既要“四诊合参”,也要现代设备的诊查。此项目是“综诊合参”,是创新中医学辨证法。
4、发挥人力资源,组织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秀人才承担项目,在管理上有领导负责,主要执业人员承担常务专项工作。
5、保证本项目的中医临床研究和实验基金。建设和完善中医药救治脑出血患者的专科病床,设置实验室,提供现代诊疗设备。
6、项目计划在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进行临床病例的收集,分组治疗,生存质量的观察与评价。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资料收集,病人治疗随访跟踪,撰写论文,结题。
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学有“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脑出血还选用活血化瘀之中药,近年来在中医药急诊探索中,以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确切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出血必成瘀血,必须祛瘀止血,瘀血除、出血止,病得救治,以突出中医特色。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中药多富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了颅内应激状态,使中风症状缓解。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对提高中风的急救成功率和治疗康复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研究开发内容和要重点解决的技术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
(一)中医辨证以活血化瘀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的选择。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3、研究的分组。4、观察指标的确定。5、疗效的判定。6、安全性观察
重点解决的技术线路:
临床研究方面:1、活血化瘀用药的时间点。2、临床研究中病例的选择即纳入及排除标准。3、疗效的综合判断,结合安全性指标
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目前有关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比较散在,未有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而且对于临床用药的时间点也不是很明确。临床研究结合实验研究的文献报道也比较少。本项目临床结合实验研究,同时选择不同用药时间进行对照研究,以寻求最佳用药时间,并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机理。本项目自拟益气活血固摄汤为主,在根据病症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减运用,救治中风属脑溢血患者具有独特的功效。研究不仅要达到省内领先地位,而且此项目为我院的攻坚课题,突出中医特色。学科经济指标能提高到年增长率11%,经济效益能促进全院多增加六个百分点。更主要是能使大多数中风脑溢血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增进人民安康,提高我院的学术品位和声誉。都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
临床研究方法:
1、病例入选标准:
诊断依据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有病例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的诊断;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要点,所有病例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并经CT确诊。纳入标准:发病48小时内入院,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经头颅CT检查颅内有血肿,出血部位全为幕上,且出血量为中小量,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者,出、凝血时间正常,无昏迷(可有嗜睡、意识模糊)的患者均可纳入治疗观察对象。 转贴于
2、分组及治疗方法:
分为A、B二组,患者均接受西医综合治疗,A组、B组并于不同时间给予活血化瘀治疗,A组于发病24-48小时内、B组于发病1周时给予活血化瘀治疗。疗程30天。
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二组病例治疗前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程度、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病死率等。
安全性观察包括治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4、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拟定。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
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以上。死亡: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分别于4周时进行头颅CT复查,比较血肿吸收情况。二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本课题严格按照计划完成了相应的工作,论证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以活血祛瘀方药救治中风脑出血病人具有抗脑血肿、脑水肿、脑组织变性坏死及其它作用。
以中医学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指导下,辨证论治,以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救治疑难重病的优势,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自拟加减运用“益气固摄活血汤”,重症者鼻输,相对轻者口服。解除脑损伤部位血管痉挛状态,提高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增强损伤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元明之府和神经功能恢复,缩小病灶范围,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止血与解溶过程,使高凝状态上升。改善出血灶局部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的作用。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降低血压改善脑损伤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降低脑组织含水量,使颅内压下降,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控制和防止中风病程中血液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对机体微循量元素的调节(活血化瘀药中多含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控制或消除中风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颅内应激状态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