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财务核算办法

会计财务核算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财务核算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财务核算办法

会计财务核算办法范文第1篇

现就1-3季度所做的工作作如下述职.

本报告共分三个部分:

一、主要工作业绩

二、不足之处

三、年末工作计划与思路

附件:20__年经营指标预测

第一部分主要工作业绩

一.加快人员的引进和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

通过一年来对三级机构财务人员的考查,结合三级机构发展的变化,计财部按照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调整了扬州中心支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并对省内部分机构的部分财务人员进行了充实。

二.加强财务培训和指导

年初,计财部将总公司20__年财务工作纲要整理下发给各机构计财部,组织财务人员学习纲要精神,要求各财务人员认真体会20__年财务工作重点,做到目标明确。

江苏分公司各中心支公司财务人员通过一段时间的报账制核算模式的学习,基本掌握了独立核算的要求。计财部根据中心支公司核算方式的改变有针对性地组织了财务人员跟班培训学习。分次组织了苏州、常州、扬州等机构财务人员有关核算、预算、考核指标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使各级财务人员熟悉会计核算、掌握预算指标,了解公司发展的方向。

三.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制度建设。

按照银行开户管理的要求,严格账户开设审批回复制度,无违规开设账户的情况。

按照资金管理的要求,严格执行资金审核和审批制度,分公司计财部对各三级机构资金实行统一复核制度,[文秘站网-找文章,到文秘站网]并定期对各三级机构银行未达账项进行审核,坚决杜绝长期未达账项的发生。

按照分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会计基础达标的要求,计财部修订了《财务制度汇编一》,增订了《财务制度汇编二》,增加了部分制度,如:《网上银行支付管理办法》、《财务分析制度》、《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实施办法》、《会计报表签审制度》、《重大会计事项报告制度》、《内部稽核管理制度》等。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为扭转上年度会计报表核算的不利局面,分公司计财部认真总结报表报送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整理出月末报表操作流程,按流程逐步进行报表核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考核各机构会计基础工作,分公司计财部严格监控三级机构财务核算的质量与时效。并以会计基础达标工作为契机,在上半年,对各机构进行了会计基础达标工作检查。

五.加强财务监督。

计财部在指导各机构财务工作的同时,对三级机构进行了常规财务检查。目前,已对南通、扬州、徐州、镇江、常州进行了财务检查,经与各机构反馈后,已将整改意见书发给各机构要求整改。

六.加强单证管理

为改变分公司单证管理长期弱化的现象,计财部将单证管理作为本年工作的重点,常讲常抓,并将单证管理与销售费用报销联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单证回销率已连续两个季度控制在96以上。

在控制单证回销率的同时,计财部还对单证作废率、遗失率的情况按月分析、通报,对遗失单证和保单注销进行了经济处罚,提高了单证的使用效率。

七.分解预算、落实考核。

根据总公司20__年预算的特点和目标要求,对全省6家核算单位进行了预算分解,并按月通报预算执行情况,按季度进行分析、点评、打分。取得总经理室和人力资源部的支持,将预算执行情况与机构负责人收入挂钩考核。

八.积极沟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计财部在应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积极与各相关部门沟通,主动承担牵头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积极与税务部门沟通,在税务部门组织的税务专项检查中,积极协调,确保了公司的利益。

第二部分不足之处

上半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迫于市场及机构发展的压力,业务性支出管理规定执行不到位,影响了会计基础达标工作。

二.由于机构发展严重不平衡,个别预算指标突破了总公司的要求。

三.财务检查工作未全部完成。

四.四级机构财务管理有一定的雏形,但尚未制度化。

第三部分年末工作

计划年末,计财部围绕“强化财务管理、促进业务发展、向年末经营指标冲刺”为重点,拟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机构与分公司会计核算流程,建立机构会计核算考评制度,及时、准确地提供公司经营信息。

二.严格预算管理,督促各分支机构达成预算指标。

三!.继续落实会计基础工作。

四.安排南通中心财务人员的跟班培训。

五.加强财务检查和监控,完成苏州财务检查。

六.对于离司人员的应收保费,协同市场部积极追讨、清缴。

会计财务核算办法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雷减灾的关注日益密切,对防雷减灾技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国家法规及部门制度的完善,逐渐暴露出了一些有关防雷减灾技术服务运行和管理尚不规范的问题。为全面了解我省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现状,进一步推动防雷工作的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我处下发了《关于开展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并分别制定了《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查表》和《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情况调查表》,对全省市县气象部门所属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组建、运行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经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深入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基本情况

(一)组织结构:全省现有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16个(含青岛),机构名称多为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烟台、淄博、德州、枣庄、菏泽、滨州为市防雷中心(以公章为准)。多数单位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工作(德州、枣庄、莱芜除外),且均不存在公务员兼任法人代表现象。

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105个(含青岛),机构名称除县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县防雷中心外,还有县防雷所、县防雷检测(技术)中心、县气象科技防雷中心、县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县气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多种名称,较不统一规范。全省仅10个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且普遍存在县局长兼任法人代表现象。

(二)业务运行:主要从事防雷检测、图纸审核、竣工验收、雷灾调查鉴定和风险评估等业务,防雷技术服务收费执行《山东省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收费标准》(鲁价费发[20xx]244号)。多数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实质进入了当地行政审批程序(烟台、滨州除外),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实质进入了当地行政审批程序的占65%。市级技术服务出具的防雷技术评价意见和检测报告均能及时提交给防雷行政许可部门,以确保及时准确作出许可,县级的提交率达78%。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税务发票使用财务章与签订合同完全一致的达76%,给用户出具的检测报告使用省计量认证标识和代码的达45%。开展技术服务时与用户签订合同或委托书与实际服务次数比例如下表:

图纸审核

工程验收

防雷检测

其他服务

市级

82%

84%

71%

38%

县级

59%

65%

57%

34%

财务情况:全省15个市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中,仅有6个单位已注册到独立基本账号,其余单位收费多进入企业帐户(潍坊、临沂收费进入主管机构帐户)。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中注册到独立账户的占40%,多数为基本帐户;未注册到独立账户的单位进行防雷技术服务收费存入气象主管机构帐户和企业帐户各占50%。

(三)存在问题:从上面数据分析得出,市、县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运行和管理上较不规范,存在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主题不明确。我省大部分县防雷减灾服务机构不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无从事防雷技术的专业资质,不具备开展防雷图纸审核、验收、检测、鉴定和评估等技术工作的合法主体。

2、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体制不规范。由于县局人员少,服务项目多,部分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人员有多重身份,存在既管理又服务收费的现象,政、事、企界面不清、职责不明。据调查,有36%的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遭到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质疑。

3、在财务管理上同样存在政、事、企不分的现象。全省仅有10个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完成了事业法人登记工作,大部分单位没有独立的基本账户,服务收费直接进入了主管机构账户或企业账户。同时普遍存在出具收费发票财务印章与签订服务合同用章不一致的现象,引起用户质疑,影响气象部门形象。

4、县级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普遍没有办理计量认证。中国气象局《关于雷电灾害防御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气函[20xx]63号)指出: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可以不进行计量认证。但我省各市级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均依法取得了计量认证,更加彰显我省防雷装置检测技术服务的严肃性。据调查,县级气象部门为用户出具的检测报告使用市级防雷检测计量认证标识和代码的达到45%,普遍存在盗用认证标识和代码的现象。

5、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防灾减灾的需求。大部分县级防雷技术服务人员理论基础薄弱,与防雷技术服务要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防雷装置设计图纸技术审核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对技术人员要求更高,而目前一段时期县级气象部门难以根本解决防雷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

6、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发展地方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投资 建设部门进行政策保护,要求对一些服务性收费减免,甚至要求只服务不收费,导致县级气象部门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工作开展困难,甚至面临气象主管机构与政府部门直接冲突的问题。

7、防雷技术服务覆盖率(即图纸审核率、竣工验收率、常规检测率)偏低,还有部分县级图纸审核率几乎为零。

二、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发展方向探索

(一)明确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发展定位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共事业,对发展防雷减灾技术服务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弥补事业经经费不足的层面上,不能把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定位为简单的“创收”,要进行防雷减灾技术服务集约发展,就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发展理念和定位上找准位置。要从公共气象服务的高度认识防雷减灾技术服务集约模式的发展,凸显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集约化发展就要实现人员一体化、资金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使其不仅是人力、财资源的整合,更是技术、理念的优化重组。按照政、事、企分开的原则,在成立独立法人的气象科技服务事业单位并明确科技服务机构服务主体资格的基础上,按照独立法人的气象科技服务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成立集约化经营和管理的模式,增强全行业气象服务实体的市场竞争力。

(二)集约发展的必要性

1、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和规范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气发〔20xx〕213)明确提出:要按照政事企分开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防雷组织机构,明确防雷行政管理、防雷技术服务和防雷市场经营等三种不同性质机构的工作职责,并严格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不得相互交叉。防雷行政管理机构和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要实现工作人员分离、银行账号分离以及印章分离。同时要求: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县级气象部门要成立防雷中心或检测所等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独立银行账户;不具备成立独立事业法人技术服务机构条件的地、县,由上级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依法开展各项防雷技术服务。

2、社会发展的需要。起步阶段的防雷工作着眼于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摒弃这种思想,树立大防雷的概念,国家对防雷工作的定位要求以社会效益为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加快防雷减灾技术服务体制改革,集约发展模式更能适合社会的发展,以切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解决目前各自为战、固步自封的问题。

3、雷电业务发展的需要。当前,防雷减灾已经列入气象基本业务范畴,雷电业务的发展要求提高科技含量,优化配置资源,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集约模式发展更能提高防雷技术服务的效率和效益,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4、今年以来,计财处、人事处给予大力支持。人事处积极协商省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局,先后为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完成了独立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申请了机构代码;计财处多次与财政部驻济南专员办协商,已为大多数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开办了基本帐户,其余单位正在办理中。具有独立法人、独立帐户的市级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规范,具备了市县集约发展防雷技术服务的基本条件。

三、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市县集约发展实施办法

鉴于上述原因,我处组织在外省调研、本省试点的基础上,确定以下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市县集约发展实施办法。

1、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防雷中心)注册登记为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并通过财政部驻山东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简称“财政专员办”)批准开立基本银行账户。

2、由市气象局行文批准成立“xx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xx县(市、区)防雷所(或分中心) ”,根据原有防雷中心的注册名称,也可称“xx市防雷中心xx县(市、区)防雷所(或分中心)”,下同,取代各县(市、区)原有防雷中心的防雷技术服务职能,接受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财务管理、技术管理、技术支持和培训。

3、已经取得独立事业法人资格并且申请到独立银行账户的县(市、区)防雷中心可以不成立防雷所(或分中心)。

4、由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为各县级分支机构挂牌(场所最好与县气象局异地),刻章,业务章为“xx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xx县(市、区)防雷所”,财务章为“xx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xx县(市、区)防雷所财务专用章”。

5、各县级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业务技术人员由中心统一聘用(各分所要有3名以上工作人员,其中至少有2名取得防雷检测资格证,要熟悉防雷图纸审核及验收,鉴定和技术评价等业务,由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考核合格后聘用)。不得聘用县局负责人和行政审批、执法人员为防雷所工作人员。同时建立完善的人员聘用、培训、管理制度。

6、各县级分支机构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接受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技术监督、检查和指导,同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受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的委托,县气象局可代为监管防雷所的日常服务质量和财务状况(由市防雷中心出具委托书)。外部法律责任(法人单位管理、资质管理、账户管理、收费许可证管理、税务管理等)统一由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承担。

7、根据银行账户管理规定,由计财处报财政专员办批准后,统一在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账户下开设各县级分支机构分账户(一般账户或专用账户);市财务核算中心为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及各县级分支机构各建立一个账套,由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和会计核算。

8、各县级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工作按照《山东省市级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各县级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各地市可以在本办法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

9、各县级分支机构实行独立成本核算,自负盈亏。采用“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开展集中会计核算。

10、各县级分支机构的税费、管理费、房屋租赁费、水电暖等办公费以及外聘人员的工资等纳入本分支机构的运营成本。

11、各县级分支机构在当地租赁的房屋、办公设施,使用水电暖、雷电预警预报、气象信息等资源,要与资源提供单位签订租赁协议。

12、各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例如,要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工作管理制度等。

四、防雷减灾技术服务市县集约发展财务管理办法

1、 为加强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或市防雷中心)各县级分支机构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集约化运行方式,进一步规范各县级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方式,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气发〔20xx〕268号)和《关于印发〈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气发〔20xx〕302号)的有关精神和《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鲁气办发〔20xx〕68 号)和《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鲁气办发〔20xx〕127号)具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及各县级分支机构。

3、坚持各县级分支机构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和财务管理内部法律责任不变的原则。各县级分支机构的日常财务工作由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委托所在县气象局代为监管,外部法律责任(法人单位管理、资质管理、账户管理、收费许可证管理、税务管理等)统一由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承担。

4、采用“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办法开展集中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相分离。所有县级分支机构经济业务要全部纳入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和管理。会计核算业务以外的财务管理事项仍由各县级分支机构办理。

5、各县级分支机构应配备兼职报账员1名,兼职报账员必须由本单位在职人员担任,可由各县局现有财务报账员兼任。

6、收入管理:各县级分支机构统一在市雷电技术防护中心账户下开设分账户(一般账户或专用账户,仅限防雷技术服务使用),由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各县级分支机构应将防雷技术服务收入及时交存到银行账户,最迟不得超过3日,严禁截留、坐收坐支。其它经营性收入不得存入该账户。

7、银行账户支出流程:对数额千元以上的款项支出,必须由各县级分支机构负责人报所在地监管负责人批准,通过办公网(特殊情况电话通知)先行报送市财务核算中心,经核实无误,按照规定报市局有关监管领导同意后才能支出。

8、原始凭证审签流程:各县级分支机构必须保证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具体流程:各县级分支机构发生经济业务取得原始凭证经办人签字报账员稽核县级分支机构负责人审核批准所在县监管负责人审批报账员定期汇总结报市财务核算中心审定数额千元以上的支出由市局监管领导签批(各市局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有所调整)。

9、市财务核算中心负责各县级分支机构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依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各单位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等资料。

10、各县级分支机构报账员负责按照规定将每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收费票据和支出票据)送交市财务核算中心和监管领导审定、签批。

11、各县级分支机构出纳应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现金收付及银行结算业务,不准签发空头支票,不准向外出租出借银行账户。

12、发票管理:市财务核算中心负责收费发票的统一管理。由市财务核算中心主管会计负责到税务机关为各县级分支机构办理税控机(或税控器),各县级分支机构要严格按照税控机操作规程出据发票,不得使用其它发票。在收费过程中,不管客户是否要求开据发票,均应开据收费发票。

13、税收管理:各县级分支机构应缴纳的营业税等税种由市财务核算中心统一计缴,期末按各分支机构收入额分担。凡本年度收支有结余或其他情况被税务机关征收所得税的按其应承担的份额承担。

14、科技服务报表上报:各县级分支机构的收入支出按月计入所在县(市、区)气象科技服务报表,不得重复统计。

15、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若与国家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相冲突的从其规定。

五、推进防雷集约发展的实施步骤

以上两个办法已经过省局办公会研究审定,原则性通过。下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将召开全省市县集约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工作研讨会,各市分管副局长、市雷电防护技术中心主任参加。深入研讨两个办法的有关细节问题,再进一步完善有关内容。

2、根据研讨情况,进一步修改管理办法后,以省局文件下发执行,分步实施。

会计财务核算办法范文第3篇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中心负责对辖内营业、国库、货币发行等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独立的非现场监督,作为维护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在规范会计行为、防范资金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管理模式、监督标准、监督手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监督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随着金融服务业务标准化管理领域的拓展,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实施标准化管理将成为提高监督质量和效能,实现监督目标的理想选择。

一、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难点

1管理体制不顺畅,业务指导和纵向管理措施难到位。《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的出台实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管理者缺位的问题。“事后监督中心接受上级行会计财务部门牵头支付结算、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的业务指导”的规定,既未明确上级行相关部门对下级行事后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渠道和指导方式,也未明确下级行事后监督部门的执行要求和质控指标。一是业务仲裁、协调交流、组织培训等业务指导措施难到位。二是操作规范、督导检查、绩效评价等纵向管理措施难到位。

2监督标准不统一,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和预警难开展。《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要求会计核算监督部门应加强对日常监督结果的分析应用,开展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和预警。目前,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大多制定了会计核算差错分类认定标准和处理办法,建立了监督信息资料库,通过对监督信息的定量、定性分析,探索风险评估和预警方法。但由于监督标准不统一,表现在:一是监督方法、风险点确定、风险隐患界定标准的不一致。二是监督数据信息的遴选、归类和监测标准、分析方法的不一致。使得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风险评估和预警效果缺乏代表性、科学性和指导性,也影响该项工作开展的积极性。

3监督手段未跟进,监督效率和质量难提高。随着央行二代支付系统的建设、国库数据集中核算系统的推广应用,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从理念、内容到账务处理流程都发生重大变化,而事后监督手段却未同步发展。一是会计集中核算事后监督系统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日终后才能采集核算数据并进行信息比对;缺乏重要会计事项的即时提示和差错信息、风险识别的科学分类、控制及分析功能。二是对国库、货币发行会计核算的监督仍停留于手工,且缺乏操作规范和校验手段,而外部检查与监督主管抽查具有随机性、宽泛性,因此,监督质量只能依赖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监督效率难以提高,监督质量较难保证。

4监督成果利用低,监督信息难转化。《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明确上级行会计财务部门为下级行会计核算监督部门的牵头业务指导部门,旨在强化“大会计”理念。而“大会计”机制使得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既是核算业务监督者,又是被监督对象,尤其部分对同级会计财务核算实施事后监督的基层行,监督和被管理的双重要求,更使事后监督部门地位尴尬和孤立,较难在“大会计”和“大监督”机制中找到融入点。因此,尽管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掌握连续的第一手会计核算信息,却由于自身的缺陷难以发挥信息优势,又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融合方式,较难被内审、纪检监察等其他监督部门和会计、国库等核算部门有效利用,形成资源闲置,监督成果转化缺乏途径和方法。

二、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基层央行事后监督连续性、重复性等工作特点和维护制度严肃性、防范资金风险的工作要求,决定其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1是适应央行会计核算发展的需要。事后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延续,作为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其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必须符合会计核算发展的要求。随着央行二代支付系统的建设和国库数据集中核算系统的推广运行,建立依托数据大集中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风险监督系统和与之相配套的标准化的事后监督内控制度与操作流程以提高监督有效性成为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发展的迫切需要。

2是提高监督效能以进一步促进会计核算规范的需要。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基层央行事后监督实行标准化管理并通过对管理标准的不断修复、完善,一是有助于制定严格的事后监督内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改变目前各行其是、成本高及实效低的实际,促进监督人员按照业务标准化管理要求规范操作。二是有助于制定统一的监督标准,完善监督手段,细化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方便监督人员直观、快捷地掌握监督方法,提高监督针对性和监督人员风险甄别、防范能力。通过提高监督效能,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核算差错和违规操作行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央行整体会计核算水平。

3是充分发挥事后监督在基层央行风险防范体系中作用的需要。事后监督部门“独立性、连续性、及时性、全面性”的工作特点,使其在基层央行风险防范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信息优势。实施标准化管理,通过对一定时期或阶段核算差错类型、出现频率、风险等级等的数据统计和深入分析,可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提示和评价机制,既能够为内审、纪检监察等其他监督部门提供监督参考,又能够促进核算部门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共同形成“联防机制”,发挥事后监督信息的最大作用。

三、基层央行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构想与建议

1统一监督标准,建立较为科学的管理模式。统一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是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事后监督运作的成功经验与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系统的集中趋势,凸显了事后监督实行统一指导与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统一的业务指导与管理须建立在统一的制度体系与监督工作机制等要素与标准之上。因此,建议在《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制度框架内,业务指导和对口部门加强合作、明确分工。一是由上级行会计财务部门牵头相关核算部门依据会计核算监督总体工作目标和要求,统一制定“会计核算业务监督要点”和“会计核算差错分类标准与处理办法”,扎口梳理核算业务风险点,明确风险识别标志与等级。同时,负责对下级行事后监督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牵头组织对下级行事后监督人员会计新业务、新系统的培训,协调解决分歧争议。二是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制定全省统一的事后监督内部控制、操作规程、档案管理标准等管理制度,以进一步规范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细化监督方法与步骤,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同时,负责对省内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人员适应性、控制性、提升性等监督能力的培训和监督系统使用、维护、升级换版等业务指导。

2完善监督手段,建立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现代化的资金流动以快捷迅速的电子信息流的方式进行,因此,应用先进的、可控的电子网络平台,提升监督手段是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支撑,以此为基础开展风险评估与预警,打造风险性监督为主的事后监督模式,达到进一步完善会计规章、内控与管理,防范资金风险目的是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助力和目标。因此,一是建议尽快开发涵盖营业、国库、货币发行业务的会计核算综合监督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会计规章随时检索、重要事项即时提示、核算进程与业务数据实时查询、风险信息按风险等级自动归类、对涉及资金出口的重点业务设置即时接收与认证通过指令,即信息比对、自动识别、风险提示、分类控制、智能检索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用途。逐步实现监督系统向实时监督、重点监督、风险监督的跨越。二是鉴于目前基层央行事后监督人员及素质较难满足需要和可用监督信息少、缺乏代表性及选择标准与分析方法不统一的现状,建议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建立事后监督数据信息指标体系,并发挥组织、人员、技术等资源优势,制定统一的风险评估办法,开展事后监督风险监测模型的创建,提高风险监测科学性。所辖各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依据监督数据信息指标建立监督数据信息资料库,定期上传并主动参与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汇总分析。同时,根据全省反馈信息如:会计核算风险监测报告、会计核算风险评估报告等提高风险防范针对性,进而提高监督效能。

会计财务核算办法范文第4篇

1.时展迅速。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仍执行1999年1月1日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这两项制度是我国多年以来的经验总结,并根据当时的市场经济情况,制定的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有效制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原有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医院发展的要求,很多问题是现行的会计制度很难解决的,因此,实行企业会计准则模式势在必行。

2.会计科目存在问题。

在资产价值核算的过程中,对资产的核算一般都是按照最初的成本价值计算,没有考虑到由于时间问题,导致的一些材料变现价值已经很难达到原有价值,造成核算结果并不真实的问题。大部分医院在提取坏账方面只为应收两方面内容,即在院患者及医疗款。在提取过程中也没有注意提取比例,出现的坏账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后才可以冲销,因此出现了很多长期挂账的情况。

3.专用基金提取问题。

修购基金是对于固定资产使用中,产生的设备更新、维修等活动的资金补充,固定资产长期使用,修购基金就会不断被提取,长此以往,修购基金的重复性加大,会造成资金的超支、挪用,使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无法得到保障,医院医疗水平降低。医院设有职工福利基金,但是在提取时的比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难以进行实施,也会在提取员工福利基金时,因为利益作用,提高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比例,或是将专用基金随意串用,增加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减少修购基金的使用。

二、医院会计核算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分析

1.会计科目内容过渡。

设置财务费用的具体科目。现行的医院会计核算将借款的利息费用归到管理费用中,而将利息的收入归到其它收入中,明显没有遵循会计的可比性原则。医院需要设置专门的财务费用科目,对借款所产生的利息、汇兑损益等进行科学的核算,充分反映出借贷双方之间的财务关系。设置一个专门由于折旧账户累计的备抵账户。医院中的固定资产数量庞大,通常是经过外购的方式获得,在会计财务核算的过程中,这些固定资产呈现出的是固定基金及资金的增加,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是通过提取相关专用基金来填补。这种方式会使医院的固定资产出现虚增的现象,对医院的资产管理有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取消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实行计提折旧的办法,从而将固定资产价值真实地反映出来。

2.科学的进行账户设置。

医院收入和支出的合理分类、只能够资产科目的科学设置,直接影响着医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医院的会计科目设置数量较多,在会计核算工作中,需要划分的总账和二级以下明细账十分繁琐,工作量比较大,很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账户数目出现错误。企业的会计核算账户设置相对较少,将医院的账户设置按照企业标准来执行,只设置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两个总账,会计核算工作就会变得一目了然,容易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改变员工薪酬分配标准。

根据企业的管理办法进行薪酬分配,按照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和服务质量进行薪酬核算,以免职工福利基金的不合理提取造成医院资金的使用混乱。设置应付员工薪酬账户,将员工的工作情况、服务态度、科研成果等充分地在账户中反映出来,展现员工的劳动价值,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对医院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4.严格遵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执行。

引导医院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采用企业会计准则来进行资产等会计业务的核算,并对医院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研究创新,将两种制度融合到一起,创造出医院独有的会计核算准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质量要求对医院资产进行计价,将医院的实际经营情况真实的反映出来,使管理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策略,为医院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现阶段各地医院的医疗纠纷出现频率大,各医院的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原有的会计核算准则没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当医院发生风险时,损失的资金只能在其他支出中体现。而企业的会计准则中对于这类风险有相关措施,可以按照医疗风险比例计提风险准备金,有效的应对风险带来的不利因素,给医院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三、结语

会计财务核算办法范文第5篇

近年来,在教育面向未来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高校在校学生持续增多以及事业经费逐年增长,使得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应的会计核算环境也发生了改变。为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高校的财务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其工作水平高低直接体现了高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财经法规的执行力度,而国家每一项经济政策法令,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日常的报销审核中,因此做好会计报销审核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会计审核也是会计资料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的重要保证。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管理与会计监督是适应当前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效率,为高校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报账审核工作量大

由于高校招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财务处会计核算人员负责高校全部的财务经济活动,从学费扣缴、维修报账、审核财务到财务分析,财务核算工作量大且具有很高的技术性与责任性,对会计人员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要求。而高校财务处会计人员量少,最终导致一人负责多项会计工作。在如此繁重和高强度下,很容易产生会计失误,造成会计核算错误,最终导致重复工作,从而大大减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加之现在国际交流频繁,各高校与国外学校合作多,留学生的增加,也加大了高校财务处的报账审核的工作量,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二)审核会计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年龄覆盖从20多岁到50多岁,会计专业水平从高到低。而随着高校会计核算内容越来越复杂,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需不断提高以适应时展。具备良好的业务会计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责任心是当前时展对高校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此外高校大多重视对教师的进修,而财务工作的职业培训机会则相对较少,市场上对于高校财务人员的培训与有关学习的相关资料也相对缺乏。

(三)虚假发票审核鉴别缺乏有效仪器与技术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虚假发票已经成为了会计审核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高校财务人员工作复杂繁重,对虚假发票鉴别缺乏专业仪器及技术,大多靠会计工作人员的人工判断,在鉴别的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得会计报账审核效率降低。而当前高校财务核算量大,审核发票数量可观,对虚假发票的鉴别审核所花费的时间大大高出于会计做账,而鉴别的结果却又大多数为错误,缺乏了正确性与可验证性,使得会计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高校在科研经费、项目费以及办公费中发票报销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和体现着财政支出的真实性。

(四)会计监督不力

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而大多数会计管理者重视会计核算,对原始凭证的内容如数量、单价以及大小写金额,程序合理以及手续齐全即可付款。而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逻辑性比较弱化,缺乏操作性较强的规范性实施细则。针对以上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了切实提高高校会计核算工作效率,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和应对措施。

三、解决办法

(一)明确会计工作职责

根据岗位要求,合理配置人员,与业务量相结合,使各业务之间可以进行相互检查,相互制约。明确各财务会计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分工工作。划分工作负责领域,减少重复工作,减轻工作量。此外还可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职能的培训以及招聘高技能的会计人员进行工作指导,提高会计报账审核的工作效率,加强会计的真实性与完备性。

(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做好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的根本。可通过岗前培训、岗位继续教育、相关业务交流等方法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使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得到更新、补充以及提高。同时可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提高自律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有效地防范会计风险,提高会计工作核算效率。

(三)研究开发高效使用的虚假发票的鉴别仪器

普及国家税收政策和发票管理知识,提高发票的鉴别能力,使得高校财务人员能掌握发票真伪简易鉴别方法。同时,在税控发票等技术手段之外,研究开发类似验钞机之类的发票鉴别仪器。减少会计财务人员对虚假发票鉴别的时间,提高会计支出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四)延伸会计监督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