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放射医学新技术

放射医学新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放射医学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放射医学新技术

放射医学新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育 开放型 教学模式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代表着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为核心的开放型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开放性指的是非封闭的、多元化的、灵活的,而所谓开放型教学,就是指灵活多样的、综合化的教与学,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把创新意识全面注入教学过程,教学思维更加开阔,教学过程更加开放,注重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等认知环节更具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艺术设计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它所追求的是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又具备实用价值。双重价值的追求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与纯艺术教育相比,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艺术设计教育有着自身的个性化特征和要求,一、应当引导学生对双重价值做比较宽泛的理解,二、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结合点;三、要在教学中体现出与生产技术的紧密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学习资源的开放型

AECT(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曾经把学习资源分为两种类型:“被设计的资源”(专门为学习目的设计)和“被利用的资源”(为其他目的所设计,但能被学习者所利用)。对于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教学目标的艺术设计教育来说,“被设计的资源”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学校或教师为专业教学而制定的计划、大纲和教学内容等,而“被利用的资源”则可以认识为是对学习成效能起到促进作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如行业信息、操作和应用规则、成败案例,等等。

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前期,“被设计的资源”应占有主导地位,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专业角色;从中期开始,“被利用的资源”应该替代“被设计的资源”成为学习主导资源。此时,引导学生去关注――收集――分析――整理――利用各类资源,并独立进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设计创新。专业学习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之外,工艺流程、营销理念、消费心理、材质属性、文案策划等也是学习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汲取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元素。图书资料、网络资源、行业信息、社会成果等等方面,都是“被利用资源”的来源。要解放思想,让学生敢于走出去,扩大视野和接触面,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去汲取营养,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师资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一般情况下,学校的专职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都是比较缺乏的,这是现实状况。对于一个以服务社会、服务市场为目的学科来说,社会前沿实践信息的介入会给学科教学带来无尽的活力。因此,建立一支来自于一线岗位、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是一个成功的做法,校内外相互联系、配合、补充的师资格局是拓宽资源获取渠道、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教学方式的开放型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和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是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认知结构主动地加以建构。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教师不能以主观的分析或解释来代替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由此可推论出:学生所掌握的并非总是教师所教的。而传统“授――受”式教学模式,教师以同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面向所有学生施教的形式,显然是与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相背离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封闭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合作、灵活、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艺术设计的核心就是追求创新,那么教学方式也应如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实践――理论”,事实证明,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来说,“实践――理论――实践”也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当中的理论环节并不是完全继承前人的总结,而是要通过实践去发现、感悟和领会。艺术设计教学必须以实例教学为主,但实际案例的来源很有讲究,不能局限和满足于教师的个人积累,更不能满足于某些教程的演示案例。教学单位应该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并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从一线岗位获取实际项目来作教学案例。当然,最实际的并不一定是最典型的,也并不一定是最完善的,但其给教学所带来的最真实的感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灌输式、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在艺术设计专业是不适用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才是首选。尤其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值得推荐,即是指让学生以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追求成功的心态进行学习探究,同时辅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事实证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发挥“成就动机”的激励优势,让学生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实现愉悦体验。

要重视模仿学习在艺术设计学习中的作用。传统教育思路中,一般不主张学生去模仿而刻意地强调创意。其实在艺术设计学习中,恰当的模仿学习是一种达成目标的捷径。当然,这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要有目的地选择和研究模仿对象,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和揣摩模仿过程。对于模仿,我们不要简单地视为抄袭、剽窃,对于专业学习来说,尤其是在学习初期,模仿是必需的。

三、课堂氛围的开放型

师生双边的交往和合作是构建课堂氛围的主要因素。艺术设计教学尤其要重视师生关系,鉴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

点,师生关系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除了师生关系外,教师还可以充当“老板”、“项目经理”、“设计总监”、“主案设计师”、“客户”的身份来与学生交往,也可以以团队成员的身份来与学生合作共事。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乐于进行小组合作,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合理的评价机制对营造课堂氛围能起到重要作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不同的设计方案代表着不同的设计思路,有适用与不适用之分,有高低之分,但无对错之分。任何一个成果,都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揣摩,都可以挖掘其闪光点和有待完善的部分。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在于结果,重在其过程,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取得显著的实效。

四、学科界限的开放型

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实用性学科,是人文科学、美学、心理学、符号学、社会学及现代计算机辅助手段等诸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因此,学生知识面的宽窄直接影响着设计思维的开阔性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养成。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会影响文案水平和与客户交流的质量,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基础将会影响设计方案的社会接纳度,计算机操作水平会直接影响着视觉传达能力,对历史、民俗等文化范畴的了解也会成为设计质量的制约因素。

在艺术设计领域,对于学科知识的交叉,我们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加上文化领域不断拓宽,如何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包容性和可扩展性是一个重要课题。要鼓励学生重视关联学科的学习,避免思维定势,不断扩展视野,丰富自己的积淀,因为良好的文化素养就是设计灵感的源泉。

五、教学实践的开放型

教学实践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怨言:“在学校学的一些知识,接受的各种训练与现实中的实际项目运作有很大差距”,“自我感觉非常有新意的方案根本不能实现,使得公司的项目投标屡屡失败”,“很多在审美方面被认为是很好的方案却在施工中的工艺制作阶段遇到很多麻烦”,等等。其实,这些怨言透露给我们教育者很多信息,比如:教学内容脱离市场需求、教学实践安排不科学、实践计划不务实、质量评价定位不准确,等等。

要把教学实践与市场和岗位相结合,把活生生的业务引入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岗位要求,接受市场考验,积累实战经验。好的方案大胆举荐和采纳,对适用方案要认真地组织分析,从中获得宝贵经验。认识上可以试着把学生看作是职员,让其遵守职员该遵守的一切,做职员能做的一切。

实践面要广泛,重点要理顺业务流程,并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比如创意与市场的关系、设计与制作的关系、设计方案与成本核算的关系等。

另外,实践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水平层面,一个优秀的职业工作者,仅有精湛的技艺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与岗位特点相适应的劳动品质更不可缺。因此,把职业操守教育、专业品质教育、劳动精神教育放到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设计其本质的商业性、意义的附加性、科技和艺术的统一性等独有的艺术特征提示我们,要以创新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该专业的教和学,呆板的教学思路必将固步自封,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放射医学新技术范文第2篇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首先接触到的资源就是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设计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是否能培养出优秀设计人才、设计教学质量的好坏、设计教学发展和完善的程度。因此,设计教师必须要掌握丰富的设计理论知识,受过系统而规范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还应具备丰富的设计教学经验、设计实践经验。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涵盖的范围除了室内空间外,还包括室外环境景观设计。因此,要求教师队伍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1]因此,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最好自身是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多年的设计行家,具有准确的鉴赏设计作品的能力。教师还要有准确的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领会知识的内涵,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在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充实新的信息、观点和方法,并结合现实案例,更新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更新,是用不断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从相近的学科中得到启发。例如,《酒店空间设计》课程中,将酒店空间设计与园林、雕塑、装饰相互联系,并列举香山饭店等案例,体现中国传统艺术与空间设计的融合,从而使学生拓宽设计思维。合格的设计教师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而且有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将理论知识、设计技能技巧、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艺术表现,让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到丰富的知识且可以融会贯通。 

2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设计的学习是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积极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由易到难,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有计划地学习,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设计的学习不仅是一项技能训练,更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设计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精通、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仅凭经验来决定教学内容,忽略学生自身的具体条件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其各方面都处于不适应、紧张的状态,即使是非常有天赋的学生,最终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中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充分的把握,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专业教学。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的特点,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小组学习等,增强教学互动性;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发挥创造潜力具有推动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趋于成熟的,因此,设计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严格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3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的原则 

放射医学新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教育;能力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符合时代的需求,培养思维敏捷、适应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专业设计人才。因此,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把培养富有创新性的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使创新教育能够进一步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当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以保证学生步入社会后有很强的设计适应能力。

一、注重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新意识的培养

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解放学习和创新激情。研究表明,强化创新意识的中心环节,是激发创新动机。影响创新动机的因素有:兴趣和爱好、开拓性、求知欲等。因此培养创新意识要促使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中处于积极的、兴奋的思维状态。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意识,在不竭的求知、进攻激情中开发、挖掘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有意识地把他们引入到创新思考与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禀赋和潜能。

2.创新个性的培养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塑造创造性人格即创新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个性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在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个体差异。创新人格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勇敢、富幽默感、独立性强、有恒心以及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个性特征。因此,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其自主精神,鼓励学生建立独立、自信的人格,克服那些不良的个性品质,鼓励学生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特别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培养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3.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品质。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是以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广泛对艺术设计、艺术、美术、现代生活习惯、审美意识、道德观念等等方面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并且关键在于更新设计的思维。

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只要提出自己以前没听过、没见过、没接触过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等,都应视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并应当予以尊重、鼓励和奖赏。教师还可强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从市场调查――草图构思――设计制作――样品展示等全过程设计,并通过与有经验的人的交流,分析和总结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综合创意能力能在实践中提高。

4.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应增加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解决新问题的高度适应性。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表现与物化能力等。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尤其要加强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运用思维过程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以及变式等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面临新问题时能够清晰分辨原有知识与新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增强知识的可辨别性,进而促进创新性能力的发展。

二、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途径分析

1.建立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体系建立方面应及时根据艺术设计的最新发展,对各门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使其既能反映该专业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又能反映该专业最新的进展和动态,真正做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拓宽专业范围,才能培养精通专业及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缩小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艺术设计专业大多数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应用型专业,应培养设计理念与企业文化理念相接轨、富于创造力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可从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出发,加大素描、写生、色彩和科学、人文等课程的比重,对学生进行严谨、科学的绘画训练和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扎实地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谈得上艺术语言的深化和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公共课、基础课应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文化素质、思维能力提高;技术基础课应根据专业主干学科发展和实际应用需要,不断拓宽、加强和更新课程;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内容要少而精,要改变内容偏窄偏深,过细和内容陈旧的状况,力求反映本门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

现代设计又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内涵,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鼓励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跨学科、跨专业选修其他专业,改变以往各个设计专业、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设计创新能力强及适应市场能力高的设计人才。

2.教育方法与手段创新

重视创造性教学方法的实施,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来吸收已有文化成果,探索未知问题。实施创造性教学方法,就是既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新的见解和看法,让他们勇于质疑,敢于提问,自由联想,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变填鸭式灌输法为启发式、学导式、问题式、探索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打破以教材一教室一粉笔一讲台一黑板的线型教学结构,把现代的教学手段、投影、幻灯、CAI等应用于教学之中。

重视对学生设计过程和构思方法的指导。在设计教学课程里,部分教师常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程初的知识介绍和课程末的作业检查。而学生的设计思维却主要孕育在设计构思的过程中,如果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加强实践性环节,加强以动手实践能力为中心的训练方法。可进行模拟课题训练,使学生较快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部分教学内容可让学生课外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学研究等,弥补课堂教学和垂直教育系统的不足,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建立立体、开放、综合动态平衡的知识结构,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科研与实践能力创新

改变现行的课程结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意多从社会和实际生活中搜集素材,用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猜想、验证、推测、交流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放射医学新技术范文第4篇

物理学的很多新理论都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带来了革新,X射线、激光、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等技术为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借助于某种能量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为生物组织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

20世纪中叶,一批物理学工作者进入医学领域,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及医学影像的研究.并于1958年成立了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1963年成立了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并将具有定量特征的物理学思想和技术引入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不仅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也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 声学的应用

超声成像90年代以来,由于数字化处理的引入,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及超声换能器的出现,以及各种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超声成像的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超声不但能显示组织器官病变的解剖学改变,同时还可应用Dopper技术检查血流量、血流方向,从而辨别器官的病理生理受损性质与程度。超声诊断采用实时动态灰阶成像,在掌握正确剂量的前提下,可连续对器官的运动和功能实施动态观察,而不会产生像X射线成像那样的累积效应及危险的电离损害。由于超声诊断具有无损伤性、检查方便、诊断快速准确、价格便宜、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得以在临床中迅速推广。超声波成像的物理基础是超声医学的基础,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遇到介质的不均匀界面时能发生发射的特性,根据检测到的回波信号的幅度、时问、频率、相位等,得到体内组织结构、血液流速等信息.

2 光学的应用X射线成像

X线实际上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医学上应用的X线波长约在0.001--0.1nm之间。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线的 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显得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密度大的物质对X线的吸收多,透过少;密度小则吸收少,透过多。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骨骼与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区分开来,者正是X线透视和摄影的物理基础。X射线成像包括X射线透视和摄影、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以测定人体内的衰减系数为基础,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重新建立断层图像的现代医学成像技术[1].X射线的几种特殊检查技术,分别是X射线的造影技术、X射线的断层摄影、数字减影.

3 电磁学的应用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的先决条件MRI成像的先决条件是被成像样品中的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而这种磁性源于原子核本身的自旋运动.因此,对原子核等微观粒子的自旋属性进行的深入研究是量子力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客观上也是MRI得以产生的知识前提.磁共振成像利用了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核在外磁场中产生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人体不同的正常组织、器官以及同一组织、器官的不同病理阶段氢核的弛豫时间有显著不同,利用梯度磁场进行层面选择和空间编码就可以获得以氢核的密度、纵向弛豫时间 、横向弛豫时间作为成像参数的体内各断层的结构图像.近年来产生很多新的成像序列和技术方法.如扩散加权成像是通过测量人脑中水分子扩散的特性来反映组织的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的改变,在临床上可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2].螺旋浆扫描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 可生成高分辨率、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4 原子核物理学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成像

放射性核素成像的物理基础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利用放射性核素作踪剂,结合药物在脏器选择性的聚集和参与生理、生化功能,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检察方法 有4种:扫描机、照相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PET).核素检查中产生的正电子只能存在极短的时间,当它被物质阻止而失去动能时,将和物质中的电子结合而转化成光子,即正负电子对湮没.转变为两个能量为0.551 MeV的光子,并反冲发出.放射性核素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分布不同,产生的光子强弱也有不同,PET成像技术通过探测光子对的差别形成影像.

5 结语

影像物理学在影像检查技术中的意义非常重要,对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影像深远,随着影像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必将对疾病的诊断总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放射医学新技术范文第5篇

说起传统癌症放疗,人们会联想起恶心、呕吐、脱发等字眼。常规放疗是指用X射线或者伽马射线来杀死癌细胞,随着深度的增加,肌体对X射线或伽马射线的吸收剂量呈指数衰减的趋势,在到达肿瘤部位之前,X射线或者伽马射线已经被正常组织吸收了一大半,“余威”所剩不多。常规放疗对有些癌细胞(比如恶性黑色素瘤、胰腺癌等)不敏感。整体来说,常规放疗很多时候是“伤敌一千,自损上万”。

重离子最大的特点是有布拉格峰(如图)。不同于X射线或伽马射线,重离子在到达肿瘤部位之前的吸收剂量很小,基本上没有杀伤力,到达肿瘤部位时会出现一个尖锐的吸收峰,也就是说,重离子把自身的威力绝大多数都释放在肿瘤中,对健康组织损伤低,副作用小。此外,布拉格峰形成的高能量损失密度使得肿瘤细胞DNA发生双键断裂的几率非常高,不容易修复,所以,重离子治疗治愈率比较高;重离子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可达到3,治疗剂量小,可有效杀死乏氧肿瘤细胞,不会留下肿瘤核;重离子定位精度高,可对人体深部肿瘤实施三维扫描精确治疗;重离子每次治疗时间短,无痛,患者日常活动不受影响,治疗疗程短。 重离子治疗原理

简单来说,如果把普通放疗比喻成手枪打碉堡的话,那重离子束就相当于加了精确制导的炮弹,特别适合于常规射线不敏感、不宜手术的难治肿瘤的治疗。重离子束以其独特的深度剂量分布、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等被誉为目前最先进放射治疗方法。

重离子治癌技术发展如火如荼

重离子治癌的先驱性研究起源于美国伯克利实验室,到1992年共收治各种难治癌症患者2487名,发现肿瘤局部控制率比X射线和伽马射线提高了2~3倍。日本于1993年在国立放射医学综合研究所建成了一台重离子医用加速器,专门用于重离子束治癌研究,目前已治疗肿瘤患者过万例,是世界上积累病例最多的重离子治疗装置。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法国、捷克、瑞典等欧洲国家先后也启动了离子束治癌项目。

在我国,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基于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中能重离子束,从1993年开始重离子治癌技术基础研究,积累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和技术储备。2006年11月开始,完成了213例患者(浅层103例,深层110例)碳离子束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发达国家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实现重离子束临床试验治疗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