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常规管理

中小学常规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常规管理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第1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素质教育目标入手,突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管理模式,构建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新模式,从扩充教育本身创造性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出发,建立科学的评估、评价体系,在全省中小学实行规范化学校建设,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当前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影响下,从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学校与学生身心发展的适应性、学校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性出发,不断地探索新形势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使学校素质教育常规管理系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提高素质教育常规管理的效率,增强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活力,这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它的运行机制,其系统内部应不断地进行协调,使之从无序向有序转化。其转化的直接成果表现为:学生整体优良素质的养成,教师素质的提高。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常规管理,只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基础管理,要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质量和效益,还应使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真正建立起素质教育正常的工作秩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是学校常规管理的基本使命。

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素质教育常规管理规范化的典型,以推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创造出较高水平的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常规管理规范化的新模式。

二、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设想和基本原则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革命,也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系统工程。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探索、补充、完善素质教育内涵、任务、目标、运行机制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要把素质教育的理论转化为学校的办学和改革的机制,这就要以常规管理的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的新型的管理模式,从管理方式、方法、内容、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说从以下五方面实行突破: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片面性弊端,坚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重视基础教育的育人功能,通过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培育实现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重视基础教育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作用。二要从素质教育常规管理和各种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保证素质教育的落实。三要改革和完善基础教育的评估标准、方式和运行机制。四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师的行为模式,提高教师的素质。五要重视基础教育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真正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常规管理规范化实验研究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学校管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整体性原则

把学校视为整体,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指挥,合理组合,争取最佳效果。做到把总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层次和个人;机构设置要合理,做到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协调运作;做到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全面安排,领导统筹全局,做好协调工作。

(三)全面性原则

面向所有学校,面向所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向所有学生,面向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来研究常规管理工作。

(四)基础性原则

即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具体基本能力,培养基本修养出发,来构建常规管理的评估体系和标准。

(五)社会性原则

学校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管理要贯彻社会性原则。学校通过沟通与协调同社会的关系,把社会上各种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因素都调动起来,进行整体研究;建立家庭、社会和学校互相联系的网络,形成正合力;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社会的信誉。

(六)发展性原则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学生诸方面素质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只有坚持发展性原则,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三、实验研究的内容

传统的“应试教育”学校管理模式,没有把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等进行全面管理,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全面发展上,这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此,要构建一个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新模式,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上,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进行系统管理,建立一个综合的、全面的、开放的、多元的管理系统,从而对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学校的、家庭的、思想的、道德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体力的全面管理。

一是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建立对学生的科学评价标准,并以此标准为基准,建立和完善各层次的管理职能。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评价(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情况等),身体心理素质评价(包括体质发展情况和心理状况等),思想道德素质评价(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认识、行为习惯、生活能力),劳动素质评价(包括劳动观念、态度、习惯和劳动技能等)。

二是为进行素质教育而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制订相关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以及奖惩办法方面的管理。

三是改变传统的教师管理方式、方法。制定围绕学生素质发展的教师素质新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评价标准来对教师实施管理。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第2篇

教学常规管理;人本管理;校本管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促进师生共同、全面发展的教学常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许多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强调规范化而忽视了管理过程中的人文因素,注重所谓的 “创新”而忽视了常规管理的落实,管理思想落后,过分量化,唯分是命,形式主义,管理过程僵化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常规管理更要人性化、校本化,就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学校常规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既包括“以教师为本”,也包括“以学生为本”。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在课堂中师生形成共同体,共同成长、发展、进步。

1. “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本”是指对教师的人本管理,体现在对教师及其劳动的尊重与信任,对教师生命的尊重与关爱,对教师生活质量的关心等。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虽然教学管理者对“以人为本”的理念已广为接受,但在实际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当查阅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时,大量量化数字、条条框框、惩罚性措施等跃入眼帘。例会上通报批评的是教案、作业、听课记录不规范的教师,所带班级考试成绩排名最后的教师,升旗、开会迟到的教师。对教师的人本管理,即尊重教师人格,信任教师人品,关注教师的需求,关心教师的生活,倾听教师的意见与建议,鼓励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肯定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就是把管理对象当作“人”,把人和事的管理和谐统一,避免规章制度中一些死的条条框框把“活”的人限制“死”;给教师足够的创造空间,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倡导个性化教案;信任教师,鼓励教师参与教学常规管理,参与本校政策、规章制度、规范的制定与修改;教师工作中出现错误,要主动耐心地倾听教师解释,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了之;为教师构建发挥潜力和特长的平台,实现教师的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带动学生、学校的大发展。

2.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管理。简言之,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首先,教育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不能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放弃部分学生,要承认、容许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类学生:(1)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2)学困生;(3)犯过错误的学生;(4)性格孤僻被孤立的学生;(5)有身体缺陷的学生;(6)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因此,教学常规管理中要注意教师教学目标、作业层次性,同时更要关注全体,尊重个体,以实现个体生命的最大发展、最大价值为己任。其次,除学习成绩外,还要关注学生心理状况、情感体验、身体成长、品德习性、兴趣培养等。教学管理要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收获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管理过程关注学生主体性地位,变被动的、静态的学习为主动的、动态的、生成的学习。

二、确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校本管理,即以校为本的管理,指“以学校为本体,以发展为主旨,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校本管理在管理形态上表现为内控管理,在方式上是民主管理,在目标上是个性化多元化管理,在本质上是自主管理。

1. 校本管理是自主化的管理。即学校拥有一定的自,其本质是管理权力的下放,管理重心下移。在校本管理理念下,学校有权利决定课程(下转131页)(上接132页)安排、教材的选择、师生的管理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实现功能管理到效能管理的转变。

2. 校本管理是人本化的管理。学校管理的要素包括人、财、物、时、空、信息等,但在这诸多要素里“人”才是管理的核心,因而校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人为中心,首先要满足人的需求。改革浪潮中的新星——南宁三十七中施校长曾说过:千方百计的为教职工谋福利是学校领导的重要工作。此外,还要注重提高主体人的素质。人的才能、智力、思想等素质是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管理的主要内容。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而人的成长是一个历练的过程,要注重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满足当前的需要,更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所以,无论是对学生的培养还是对教师的培养,学校管理者都要关注可持续性发展,以满足他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需求,今天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 校本管理是个性化的管理。学校在拥有自主管理权的同时,要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特色道路。自己是什么样的学校?走什么样的道路?以校情为基础,完成个性化的校本培训,开展独具特色的校本教研,形成特色的校本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管理一个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管理。由此可见,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对教学乃至一个学校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教学思想管理,学校教学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加强对全体师生的思想引领、理念塑造、文化构建,在管理过程中要尊重人,尊重学校实际情况,把人本管理与校本管理相结合,走特色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胡东芳.教育新思维——东西方教育对话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巍.构建全新的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新理念[J].科教文汇,2008(8).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三三二育人模式;德育;班级建设

学校是育人的专门机构,育人是学校的根本目的,活动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中小学德育和班级建设是学校育人的两条核心渠道之一。中小学德育和班级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困惑和问题之一是没有像教学工作那样具体、明确和有可操作性的育人目标,严重地影响了德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三三二育人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党的教育方针、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理论和政策依据构建起来的,该模式与中小学德育和班级建设工作相对接并相适应,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操作性的特点。

一、“三三二育人模式”简介

1.概念界定

“三三二育人模式”是指以培养中小学生“三种习惯、三种能力、两种品质”为核心的育人目标模型。第一个“三”代表三种习惯,指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第二个“三”代表三种能力,指合作交流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二”代表两种品质,指思想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

2.适用范围

“三三二育人模式”主要适用于指导中小学校校内外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也适用于指导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德育分层育人目标设计与实施,还适用于指导班主任对班级育人目标进行系统思考与设计。

3.理论依据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设计目的是建立系统、全面、可操作的中小学育人目标体系和实践操作体系,其育人目标整体框架的构建主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三种习惯”育人目标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是《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品质育人目标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品质育人目标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对“三三二育人模式”的构建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

二、主要内容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三种习惯、三种能力、两种品质的育人目标体系。为了更好地理解“三三二育人模式”的构建过程和提高模式的可操作性,我们需要建构“三三二育人模式”的多级指标体系,并把握各级育人目标体系的理论政策依据。图1是中小学育人目标体系构建及其理论依据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系统表达了“三三二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

图1仅构建出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三级、四级甚至更多级指标的构建给中小学校留有更大的空间,以便提高“三三二育人模式”的普适性,并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育人目标是一个较完整的终身育人目标体系,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教育过程也是一个循环往复、循序渐进、不断升华的过程,因此,中小学校可以依据小学低段、中段、高段,初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高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等不同学段,分别制定以三种习惯、三种能力、两种品质为核心的育人重点,以便实现教育过程设计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见表1)。

三、实践价值

“三三二育人模式”的育人目标体系对于学校德育和班主任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实践目标指导价值。

1.作为设计学校和班级育人目标体系的参考依据

与教学管理和学科教学相比,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缺少系统、全面、可操作的育人目标体系,导致德育和班级管理工作经常致力于日常工作的开展、基本秩序的稳定、各种教育活动的组织等内容,似乎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永远在路上,一切都在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2001年开始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和课堂教学的重大改革,也为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育人目标体系,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就具备了这样的功能。在基础教育的育人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是操作性相对较差,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对接比较困难,因而其实效性经常受到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质疑。

“三三二育人模式”以党的教育方针、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借鉴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核心内容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的精神,包容了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全部内容,并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的理论思维,转化为中小学育人工作的实践思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小学校育人工作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作为设计学校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目标的参考依据

常规管理工作是德育和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实的状况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经常把常规管理作为一种日常工作来做,而不是作为一种育人工作来做,目标意识和育人意识比较淡薄。“三三二育人模式”为学校德育和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目标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我们可以依据学校工作基本规律、德育管理基本规律和“三三二育人模式”的目标体系,制定以时间、空间和内容为基本维度的各种管理常规,实现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的一体化,并实现常规管理过程与育人目标体系的一体化,达到常规管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例如,陈经纶中学分校通过制定以时间为基本维度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等,对学生进行时间维度引领和管理,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时间维度上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序性;通过制定以空间为基本维度的教室管理常规、办公室管理常规、实验室管理常规、楼道管理常规、操场管理常规等,对学生进行空间维度的引领和管理,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空间维度上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序性;通过制定以内容为基本维度的课堂常规、眼操常规、课间操常规、升旗仪式常规、集会常规、课外活动常规、早自习常规、午间管理常规、静校管理常规、卫生管理常规、值周管理常规、用餐管理常规等,对学生进行内容维度的引领和管理,实现学校德育工作在内容维度上的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所有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都以“三三二育人模式”的目标体系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

3.作为设计各种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育人目标的参考依据

学校作为育人的专门机构,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活动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了提高学校和班级活动的目的性和育人效果,我们可以把“三三二育人模式”的目标体系作为设计各种校园活动目标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们可以依据学校德育年度工作规律,制定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社团节、读书节等月度学校德育节日规划,统筹学校科技、体育、艺术、社团等组织建设和校本课程安排,通过系统化的德育活动开展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

我们可以依据育人目标和学校整体规划,设计校园、橱窗、楼道等校园环境,通过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让校园环境成为隐形的德育课程。通过系列国旗下主题教育活动,扩大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推动学校德育课程的有效实施。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第4篇

挖掘特色文化,

充实德育内容

近年来,各中小学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不断丰富德育工作的新载体,把深刻的教育内容寓于生动的活动形式之中,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许多学校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如利用“三八”妇女节组织开展孝敬母亲活动,利用清明节开展悼念烈士活动,利用国庆节开展歌颂祖国活动,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利用中国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中国工农胜利七十周年”等纪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有的学校注重挖掘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充实德育内容。滕州市利用当地的“北辛文化遗址”“孟尝君陵园”“毛遂墓”“烈士陵园”等文化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台儿庄区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贺敬之文学馆”建成德育基地;薛城区则将“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建成德育基地。我市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已成为重要的德育资源,在对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我市的中小学校还广泛开展了警学共建、军学共建活动,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和举办家长学校。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纪律法制和道德品德的教育,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常规管理,

实施养成教育

枣庄市教育局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重视常规管理。各学校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枣庄市中小学德育常规管理基本要求》,普遍制订了《学生守则》《学生一日常规》《学生违反校纪的处理规定》等一系列校规、校纪,使德育常规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我市坚持在每年的3月和9月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月”活动,进行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市教育局又制订了《枣庄市中小学教师文明礼仪常规》《枣庄市中小学学生文明礼仪常规》。薛城区和高新区分别举办了“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其他各区(市)也都按照上述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师生的文明礼仪制度,强化了常规管理,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文明行为水平。

强化生活德育,

开展多彩活动

枣庄市学校团队组织紧紧围绕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任务,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和活动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团队组织成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力量。团队工作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成为联结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团队组织先后开展了“雏鹰争章”“手拉手”“文明小使者”“科技小能手”平安枣庄”“红领巾在行动”等一系列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团队活动。一些学校还积极探索团队活动的方式,如滕州市实验小学开展的“假日小队”活动、峄城区实验小学开展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台儿庄区实验小学开展的学校和军营“手拉手”活动等等,很好地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深化校园文化,

增强环境育人

近年来,市教育局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校园容貌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部位的卫生管理和设施改造,加强了校园景观建设和校园文化的打造。拆除有碍观瞻的残旧设施,建造高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充分发挥文化长廊、橱窗、板报等设施的作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这项工作得到了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积极响应,投入不断加大,管理不断增强,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学校的脏、乱、差现象已基本杜绝,育人环境明显改善,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层次明显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校园景点赏心悦目、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环境育人优秀学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危房改造、“三亮三改”等工程的不断实施,我市农村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学校焕然一新,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我市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学校办学品位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优化了学校育人环境,增强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促进工作交流,

提高德育实效

近期,枣庄市教育局组织市直属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处主任进行了德育常规观摩日活动。市直属学校德育常规观摩团一行先后观摩了立新小学富有特色的近四千人的升旗仪式、特殊教育学校艺术及感恩教育、枣庄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自动化课间操、枣庄师范学校的宿舍文化、解放路学校的乡土文化进校园、市职业中专的班级文化建设、市实验幼儿园的校园精细化管理、十五中东校的班会活动、十五中西校的课前诵读活动、三中东校的校园文化节、三中西校的学生社团系列活动。通过观摩,市直属学校德育常规观摩团成员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教育。通过交流达到提升德育实效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标准,把认可的内容作为下一步德育工作的标准。同时要求:一是要把握住每次德育常规观摩活动的机会,认真总结、对比,形成今后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标准;二是要求校长一定要把所看、所思、所见带到各自的学校中去,带到学校办公会上去,从而进一步在各自的学校里形成共识;三是各学校要将5月份作为长期的规范月、整治月,同时要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中小学常规管理范文第5篇

老师们,今天的会议我主要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12月的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二是对放假前的工作进行安排。

一、政教处在12月份带领全体班主任共同完成以下工作

2、为迎接区安全检查工作,全体班主任认真做好了安全责任书和安全教育教案的的补签补写工作。

3、在第16周政教处安排了班级常规管理专项提升工作,绝大多数班级认真对待,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和落实,班级管理有了明显的进步。对于班级的常规管理应当有正确的认识:常规管理是正常教育教学的需要和保障,是班主任工作水平的体现,认为抓常规工作耽误学习、常规工作差不多就行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常规工作落实的怎么样,直接反应了班主任工作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

4、全体班主任积极做好文明礼仪教育深化活动。组织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开展了中小学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守纪活动倡议签字、文明礼仪教育视频观看、法制教育录像观看和心得体会的撰写等工作。从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和有关材料的上交情况来看,全体班主任对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重视这项工作所产生的效果就是,在12月份,学生的纪律观念和精神面貌是规范有序的,卫生保洁良好、违纪现象减少。

5、开展了中小学师德状况家长问卷抽样调查活动,各班级认真组织问卷和统计及上交工作。对问卷类的工作,向班主任提出建议,一是要合理确定问卷的人员层次,明确问卷的相关要求。二是要认真分析问卷的统计结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卷所反映的问题。如果对发现的问题疏于对待,将会给参加问卷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班主任 banzhuren.cn)再就是班主任要认真对待每学期成绩通知单上的家长意见。对以上工作的看法是:在我们眼里的小问题,往往是别人眼里的大问题。及时解决小问题,避免产生大问题。

6、由学校团委牵头组织了大课间跑操活动,活动效果明显,说明了工作任何工作都有提升的空间,更说明了班主任在这项工作上是用心对待了。

二、班主任在放假前的主要工作安排

1、善始善终做好班级各项常规管理工作。重点做好期末复习动员,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冲刺目标,积极和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学生的学习督促。

2、继续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和遵规守纪教育。班主任要督促学生按时上学和放学,保证学生路途安全,不允许硬性规定早上提前到校和下午延后放学。教育学生不能从事湖面滑冰等危险活动、注意冬季取暖安全。做好学生放假前的纪律教育,杜绝期末考试进行各种方式的作弊行为,杜绝放假前的打架等重大违纪行为的发生。

3、做好相关材料的收尾工作。相关的材料主要有:4个四学会班会备课、班主任工作总结、级部主任4分钟述职材料、四学会教育手册的填写、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填写、综合素质评价统计单的填写、学生各类荣誉登记表的填写和上交、学业水平通知单的填写下发等。另外还需要在放假前安排好寒假“文明礼仪我传播”社会实践活动。

4、中小学各班认真召开“庆元旦”活动,按照活动方案的要求认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