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操作问题

护理操作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操作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操作问题

护理操作问题范文第1篇

护理操作技能是护士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对护士职业能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为提高省级各家医院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江西省卫生厅于2010年10月下旬将举行省级各医院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大比武。为此,江西省某三级专科医院对全院45岁以下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及考核。虽然专科医院最终不在大比武之列,但该院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有所提高,当然,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1)考核对象:江西省某市1所三级专科医院4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512人,其中按学历,本科学历234人占46%,大专261人占51%,中专17人占3%;按职称,护士201人占39%,护师236人占46%,主管护师70人占14%,副主任护师2人占0.4%。 2)培训及考核人员:为该院示教室老师3)培训及考核项目:共13项: 生命体征测量、电动吸痰法、密闭式静脉输液、灌肠法、无菌操作、口腔护理、女病人导尿术、胃肠减压术、 低流量给氧、心肺复苏、皮内注射、危重病人翻身、备用床。4)考核评价标准:参照该院护理部《十三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服务规范》及《52项护理操作技能》。5)培训地点:护理示教室。

1.2培训及考核方法:因人员多,时间短,项目多,采取逐级培训方法,即第一阶段:由培训老师示范培训各科护士长与护士骨干;第二阶段:由各科护士长与护士骨干培训本科室其他护士。第一、二阶段培训后,全院护士分两轮进行随机抽考,每轮含六项操作,每名护士每轮抽考一项。由培训老师直接监考、评分,并做考后讲评。

1.3评分标准:分四部分1)评估(10分):(1)自身准备:着装、医嘱、洗手、戴口罩。(2)环境准备:(3)病人准备:2).计划(10分):用物准备(3).实施(70分):操作程序(4).评价(10分):质量(如:病人的舒适度、伴随语言、技术品质、流程熟练度及完成时间)

2.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示教与考核方式陈旧:由培训老师讲解、示范护士模仿训练 培训老师监考、讲评、评分。

2.2新技术与传统理论不适应: 如:无菌技术操作中无菌溶液,仍要玻璃瓶装液体,而今临床上为软包装液体;自安瓿内抽药,仍要求锯安瓿前后均要消毒,可早有研究证明:锯安瓿前无需消毒。铺床中床单的折角,90年代就已研究用圆角床单代替折角床单,可至今仍未推广。

2.3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欠完善:部分操作规程与临床实际工作脱钩,形成“考归考,做归做”,不能真正实施于临床。如:临床上的导尿包均为一次性的或纸塑包装,而培训中用的是布包导尿包;有些操作程序重复,如:口腔护理操作前要评估口腔,洗牙前又要查看口腔;有些扣分欠合理;

2.4部分护士操作考试中很随心所欲:如:消毒皮肤没有棉签,用手在空中比划;随意签执行时间、姓名;抽液体量不够,抽空气至所需量;用干棉签消毒;胶布贴在手上、治疗车上、床头柜上、工作服上;未带手表,却装模作样看手腕调滴速;

2.5与患者沟通、解释不够:操作前告知语气生硬、呆板,操作中黙不作声,操作后无“谢”字;交待注意事项如“背书”,“乱”字使用率很高;与患者缺乏互动。

2.6部分护士医学基础知识匮乏:如:测T时被告知因为是成人所以测腋温;测P在手臂内侧把脉;测BP病人平躺在病床上,BP计放在床头柜上;BP记录为舒张压∕收缩压(60∕90);

2.7护士安全意识淡漠:1)爱伤意识淡漠:操作中毫不顾及病人的感受,自顾自地操作,哪样方便哪样做。如:操作中暴露病人部位过多,时间过久,甚至未注意保护病人私密处;翻身后被子遮住病人口鼻;2)自我保护意识淡漠:签名字迹了草;只签姓或名;随意签时间;不签执行时间及姓名;为省时间操作前签好执行时间及姓名;3)查对马虎,走过场:查对物品以手捏为准;配药后随手将安瓿丢弃;…均为差错的隐患。

2.8部分护士应变能力较差:在操作考核中遇到意外情况不能随机应变,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如:胃肠减压操作考核中发现胃管无塞,竟不知如何放置胃管;口护中洗牙后应先漱口再撤盘,但个别护士先撤盘后漱口,漱口液不知往哪吐;考核中少某个用物,竟不知所措;

2.9操作费时、费力:如:治疗车放置不当,护士过度扭曲身体取放物品;持空针排气弯腰过低;铺床折角时双腿并拢;

3.对策

3.1改革示教方法,使训练、考核更规范化:护理操作属于动作技能,它的形成必须经过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四个过程,需要通过观摩,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化[2]。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为此,我们准备将护理操作考评标准与我院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每项操作制成光碟,随时供大家观摩,护士们可以边看边练,不仅减少“二传手”的失真,亦可使训练、考核更规范化。

3.2及时修订、完善操作考核标准:操作程序要求以规范、实用、简便为原则[3],这就要求示教老师不能循规蹈矩,应经常深入临床,将操作考核标准与临床护理工作结合起来,并及时注入新观念、新技术、新内容,使规范化护理操作时时、处处体现在临床工作中,以达到省时、节力、让病人满意的效果。

3.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心理、社会、人文、美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操作前、中、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最优质、最安全有效的服务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要。

3.4加强护士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位护士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三查七对”一定要牢记。加强爱伤观念,要学会换位思考,一切护理活动必须按操作程序办事,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3.5遵循“节力”原则,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可采取维持较大支撑面、降低重心、减少重力线的改变、使用大肌肉群等来达到省时、节力之效果。如:.护士在提、端物品时应尽量将物体靠近身体;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在能使用整只手时,绝不只用手指;在能使用手臂力量时,绝不只用手腕部力量;.

淡化过程,强调效果,减少重复。是护理操作技术与时俱进的体现。作为专科医院,开展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更能切合我院临床实际,这是我们今后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桂华. 评价信息反馈与护理操作考核成绩相关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2):240-241

[2]夏菱. 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完善护理操作评价标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58

护理操作问题范文第2篇

护理程序 整体护理意识 教学方法

以往培养的以疾病为中心、技术流程操作为主的医生助手型护士已明显不适应临床需要。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具备整体观念,掌握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为了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初中起点的5年制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1改革方法

1.1注重护理理论及护理程序知识的传授及应用,为以后的单元教学打好基础

1.1.1教师详细讲解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每个护理程序步骤引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1.1.2结合书中《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进行课堂模拟资料收集演练,学生分组,每组1名学生做患者,2~3名问话人,其余学生记录;进行询问中对于有问题各项做进一步探讨。

1.1.3教师根据1~2个组学生收集的资料,带领并引导学生归纳分析,使学生理解分析资料的过程;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找出有关的1~2个护理问题,学生讨论制订护理目标,拟定相应措施。这样使学生理解护理程序每一步的运作,促进学生交流、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1.2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组织每一单元的教学

制订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病例及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技能操作范例。

具体各单元运用小病例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课本上内容进行分析评估病例确定护理问题及预期目标讨论找出解决措施教师总结并根据护理措施讲授本单元有关的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学习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分析能力,熟悉护理程序的步骤与运作方法。

1.3技能操作课间实习的改革

在学生练习已熟悉每项操作程序后,给出有一定状况的病例(即给予学生附加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条件的事例),每小组学生讨论评估,找出问题及注意点,进行角色扮演,灵活实施操作技能。使学生明确患者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块石头,一张纸,护士不是单纯地对患者实行技术操作流程。同时经过不断地练习、强化,使学生养成举一反三及善于思考的习惯。

2改革效果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了理论与技能考试。

2.1理论测试

制定出包含2~4个护理诊断的典型病例,学生可以查阅手头资料,以个人为单位分析病例,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提出护理诊断,制定预期目标,写出个性化护理措施的护理大病历。结果:学生完成护理大病历的合格率为81%,平均成绩为84.75分。

2.2技能测试

在考试前给出设定了包含患者几个状况的事例,学生在考试时不但要完成抽签到的操作,还要按照签中所提示的患者的状况,结合患者的情况灵活完成操作。此考核要求85分为及格,结果:平均成绩为89分。

3体会与讨论

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地、系统地解决问题的科学工作方法,并且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过程,它的使用不仅能保证护理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行为者本身在逻辑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也会得到提高。目前,临床实践中许多医院实施以护理程序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使学生以后能适应临床实践实习和工作,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护理程序,作为护理教师就应在护理教学中系统地进行护理程序的教学,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护理程序的步骤运用方法,以使学生学会“纸”上的护理程序运作,并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评判性思维。改革教学方法的效果显示:学生能理解护理程序的各个步骤的运用方法,针对小型病例能采用临床思维方式来评估、分析和判断病例中的问题。学生反映说,开始学习护理程序理论时感觉很抽象,通过以后的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组织的各单元的学习,已能理解护理程序的运作方法。同时通过结合事例的技术操作,学生在掌握了标准护理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能结合护理对象状况、理解护理对象的状态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操作,更加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护理程序步骤,初步掌握运用护理程序来护理患者的技能。

整体素质培养需要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护理程序的教学还贯穿在护理教学、实习全过程中,在基础护理教学结束后,各专科的护理教学也应按护理程序的框架进行,经过反复训练、强化,才能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产生影响。

护理操作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护理技能;护理程序;考评方法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实践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在护理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在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护理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和考评。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一种科学地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护士若能正确掌握护理程序的方法,就能灵活地判断出患者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并给予有针对性的、符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和考评中,既缩短了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又有利于学生护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利于形成护理专业思维。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在高职高专的护理教学中,笔者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技能训练和考核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我院2006级护理大专班学生236人(共4班)为研究对象,年龄18~22岁,平均20.85±1.3岁,其中女生213人,男生23人。按班级整班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8人,女生105人,男生13人,平均年龄20.32±1.1岁,观察组118人,女生108人,男生10人,平均年龄20.17±1.4岁,两个组的学生文化基础、招生方式,前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基本相同。

2.方法

对同一主题的技能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按操作流程的教学、考评方式进行,评分标准按《广西壮族自治区护理操作规范》(第二版)的评分标准;观察组采用根据护理程序设计的教学、考评方式进行。护理程序要点为:护生在操作前首先要进行护理评估,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环境情况,然后根据评估了解到的病人具体情况准备用物,接着进行规范化操作,操作结束后立即进行效果评价,评价包括了自评、操作终末质量、沟通、综合等。考评按护理程序步骤修订的标准评分:护理评估占10%,准备用物占10%,操作过程占60%,评价占20%。两组带教者及考评者均由护理系资深护理教师担任。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操作考核成绩均分为72.60±6.09分,观察组操作考核成绩均分为83.31±6.04分,两组考核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3.564,P<0.01),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

讨论

综合技能是指运用基础和专科理论知识,分析患者健康问题、满足患者整体需要的综合护理能力[2]。在高等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训课仍停留在只对学生进行护理基础操作技能训练的水平,而对学生的综合技能缺乏训练和考评[3]。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考评,从传统的单纯按操作流程教学及考评的方式转变为应用护理程序指导的综合技能教学及考评方式进行,效果满意。

【关键词】 护理技能;护理程序;考评方法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实践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在护理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在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护理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和考评。护理程序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一种科学地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护士若能正确掌握护理程序的方法,就能灵活地判断出患者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并给予有针对性的、符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和考评中,既缩短了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又有利于学生护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利于形成护理专业思维。为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在高职高专的护理教学中,笔者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护理技能训练和考核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我院2006级护理大专班学生236人(共4班)为研究对象,年龄18~22岁,平均20.85±1.3岁,其中女生213人,男生23人。按班级整班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8人,女生105人,男生13人,平均年龄20.32±1.1岁,观察组118人,女生108人,男生10人,平均年龄20.17±1.4岁,两个组的学生文化基础、招生方式,前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等基本相同。

2.方法

对同一主题的技能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按操作流程的教学、考评方式进行,评分标准按《广西壮族自治区护理操作规范》(第二版)的评分标准;观察组采用根据护理程序设计的教学、考评方式进行。护理程序要点为:护生在操作前首先要进行护理评估,评估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环境情况,然后根据评估了解到的病人具体情况准备用物,接着进行规范化操作,操作结束后立即进行效果评价,评价包括了自评、操作终末质量、沟通、综合等。考评按护理程序步骤修订的标准评分:护理评估占10%,准备用物占10%,操作过程占60%,评价占20%。两组带教者及考评者均由护理系资深护理教师担任。

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操作考核成绩均分为72.60±6.09分,观察组操作考核成绩均分为83.31±6.04分,两组考核成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3.564,P<0.01),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

讨论

综合技能是指运用基础和专科理论知识,分析患者健康问题、满足患者整体需要的综合护理能力[2]。在高等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训课仍停留在只对学生进行护理基础操作技能训练的水平,而对学生的综合技能缺乏训练和考评[3]。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考评,从传统的单纯按操作流程教学及考评的方式转变为应用护理程序指导的综合技能教学及考评方式进行,效果满意。

1.传统操作流程教学、考评的特点

按照护理技能考评中百分制60分及格的标准,若单按操作流程考评的模式要求,学生的操作过程必须很熟练才能及格,这对学生来说要在操作过程中不丢分是很难的,因此,不但考评结果分数不理想,也不能完全客观反映学生的能力,且用此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和考评,容易导致学生只关注整个流程,在操作中只动手不动口,不注意与患者沟通,缺乏语言配合,简单的解释也显得生硬呆板。由于忽视了病人的整体性,在操作中,不能灵活应变,当环境或条件发生改变时,仍然按平时训练的步骤进行,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是远不能胜任当今临床上针对不同病人、不同护理需求所提供的个体化服务。

2.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操作教学和考评的优势

(1)加强护理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长期以来围绕着功能制护理模式所形成的操作流程,已不适应新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其操作考核与整体护理不一致的矛盾日益突出[3]。护理模式的转变带来了护理技术的发展和护理知识水平的提高,护理学科与人文、社会、教育等诸多学科互相交叉渗透[4],过去我们按照传统的基础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考评,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只要求能熟练完成操作步骤,不注意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病人的身心需求。

(2)提高沟通能力,强调人性化护理。病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人,学生的很多操作都是在模型人身上进行的,若不加强沟通能力的训练,机械和呆板现象就更突出,如在给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仍按常规对“病人”解释说:“请你配合一下”,这显然生硬而不符合实际。有些学生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操作而忽略了与“病人”的沟通,即重操作轻病人,由于临床知识缺乏,对病人的概念模糊,难以想象出病人的需要,所以当她们面对“病人”时,不能充分运用所学从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出发,找到切入点,有针对性的组织语言,尤其当学生们面对的是一个无生命的模型人时,交流的难度更大,有些学生甚至在整项护理中只埋头操作而一言不发。为此,我们在上课时,除了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外,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把模型人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病人来看待,甚至可以把模型人当作是自己的亲人,通过反复训练,学生都能注意到了与病人的交流,在操作中不断观察病人的反应,询问病人的感觉及需求,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服务。

(3)增强人文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将护理程序有机地应用到护理技能训练和考评中,学生在操作中已不是单纯施行技术操作流程,而是在为病人施行操作的全过程中,注重病人问题的发现和解决[5],既强调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也强调护理操作前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操作环境及病人对该操作的了解程度等,同时运用所学过的人文知识贯穿到操作的全过程,把对病人的关怀、责任放在操作的每个环节中,注意病人的反应,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4)强化技能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用护理程序指导的综合技能考评,将操作技能考核与护理程序的运用考评相结合,能更加科学、全面地考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护理操作中强调整体性,不过分强调具体操作步骤,努力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使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学得活、记得牢,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这样的考评不失整体性和科学性,学生的成绩也明显提高。

我们把护理程序纳入到学生的技能训练及考评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满意效果。临床实习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既巩固护生的理论知识,又使护生获得基本技能训练[5],由于在操作的全过程中注意了护理程序的应用,注意了与病人沟通,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普遍得到临床带教老师的好评。限于研究条件,本组未能继续对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追踪,故对学生在临床上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技能操作的情况了解不够,这可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观察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媛航.浅谈护理实训中心的建设[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9):314-315.

[2]蓝宇涛.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管理与教学模式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7 ,22(7):18-20.

[3]宋剑萍.护理程序在护理操作考核中的应用[J].甘肃中医, 2005,18(3):31-32.

护理操作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LBL教学模式 基础护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14-02

基础护理教学包括护理概论和基础护理技术,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核心课程,其中技能教学在课程总学时中约占2/3,是对护理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的重要途径[1]。但其理论教学枯燥、难度大,不利于护理学生的掌握。本文尝试性的将PBL教学模式在我校2009级护理学生教学中进行运用,以探究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生培养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作为观察组,采用L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作为对照组,观察组64例,男2例,女62例,年龄16~19岁,平均年龄18.62±1.67岁,入学成绩540~610分,平均成绩578.63±38.45分;对照组67例,男3例,女64例,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18.57±1.82岁,入学成绩531~609分,平均成绩576.38±39.52分。两组学生在性别组成、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教学内容均为18项护理技能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即教师示教―练习―指导的教学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根据教材的顺序对基础护理实验的概念、目的、用物进行讲授,讲授的重点是操作程序,边讲授边演示。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具体方案如下:(1)教学前准备:在实施PBL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前,对带教教师进行PBL教学模式相关步骤的统一培训;向护理学生讲述PBL教学模式的相关知识及具体实施步骤;(2)病例编写、提出问题:带教老师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编制相关病例,听提出实验过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经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审阅和修改后,将编制的病例和提出的问题打印成册,并在进行该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前1~2周发放给你护理学生;(3)分组自学讨论:将64名护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小组8人,并由组员推选或指定一名组长;针对病例以及病例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小组人员通过翻阅教材、查找文献以及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获取正确答案后进行讨论,经讨论,将个人认识进行互补深化为小组认识,小组长对大家意见汇总并总结,编写出一套规范完整的答案并参与课堂发言;(4)课前小组操作准备:在课余时间,每个小组各个成员结合病历资料做好包括患者准备、实验物品准备、操作步骤、操作用语、操作要点等实验前准备,开放实验室,并给护理学生发放实验操作光盘,嘱护理学生可在实验室观看光盘并对操作进行练习;(5)课堂讲授和讨论: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带教老师先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对实验课理论部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基本概念进行讲授,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适当穿插部分提问,再让护理学生根据病例以及病例涉及的相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余同学可对发言内容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最后,由带教老师对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简单讲授,若操作项目较为复查,教师可不结合病例进行演示;(6)护理学生示教操作:根据带教老师讲授内容和讨论结果,以编制的病例资料为依据,护理学生进行操作示教;操作前先全面评估患者以及患者的病情,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独立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后,根据课余时间对实验所进行的准备和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讲解,并进行操作示教;(7)带教老师总结评价:在课堂讨论以及护理学生操作示教后,带教老师对操作进行总结评述,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概括,讲解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护理学生操作示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操作步骤,由带教老师进行规范操作演示;(8)模拟强化:结合编制病例资料,各小组成员或不同小组之间互相扮演护士和患者角色,对用物准备、评估患者、解释用语、操作步骤和健康指导等实验操作进行反复练习;在进行实验操作练习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并指导患者进行配合;操作训练完成后,向护理学生交待注意事项后,带教老师分组进行指导和点评。

1.3 评价指标

所有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均完成后,对两组护理学生进行考核和调查,以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及问卷调查为主要依据。两组理论考核采用统一命题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考核。两组操作技能考核同一操作由同一教员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考评,考评项目为18项护理操作技能,最终评分采用18项护理技能操作技能评分的平均分。问卷调查分两部分进行,一个部分为对护理技能操作教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另一部分为对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效果调查参照国内外文献报道自行设计[2],问卷总共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个等级,即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代表1分、2分、3分、4分、5分。问卷经护理专家修改并认可后,由带教老师对护理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s(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设为0.05,当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学生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为84.38%,不满意率为15.62%;对照组满意率为62.69%,不满意率为37.31%,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满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科考核得分和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综合能力比较

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和推理能力、查阅资料并获取信息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PBL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最早是在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创立的[3]。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转变为次要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并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再进行思维、推理以及讨论,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变[4]。PBL教学模式提出后,在医疗教育中逐步被应用,并在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基础和临床和实验课程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5]。LBL教学模式即基于课堂的学习模式,是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育方法,全称是Lecture-Based learning,是现代护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采用L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即进行系统全面医学理论知识传授和有把握地对教师预定目标进行完成的过程[6]。LBL教学模式忽视了对护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模式则强调将学习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让护理学生通过对真实性问题的分析,学习在问题背后隐含的科学知识,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7]。目前,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领域逐步得到了尝试,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护理学院校,在各层次(包括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士)课程中的护理教学活动已广泛应用PBL教学模式[8]。但PBL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方法和实施效果等问题上尚无统一看法,因此,我国在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学校尚属少数。

PBL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主线是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是分组讨论。刘丽军和钱晓璐[9]认为,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以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可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杭丽和邱萌[1]研究表明,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有助于激发护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能力。本文就PBL教学模式在我校2009级护理学生教学中运用进行研究,结果提示: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相对于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理学生对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满意度、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提升其综合能力。我们考虑这与以下因素有关:PBL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激发了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主动查阅资料,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相互讨论,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团队协作,有利于团队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其团队合作精神[10]。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相对于LBL教学模式,有助于护理学生对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较好,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 杭丽,邱萌.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尝试效果的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75-76.

[2] 杜小静,宋红霞,梁红玉,等.PBL结合传统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3-15.

[3] 张桂兰.PBL和LBL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3):64-66.

[4] 冉国英,靳平.PBL结合传统教学法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113-114.

[5] 孙娟,郭兰青,张瑞芹.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4):425-426.

[6] 周晓清,肖峰,杨贤云.PBL与LBL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病案,2011,12(1):62-63.

[7] 许霞,李自亨,张囡囡.PBL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探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7):1371-1373.

[8] 张惠娟,肖志凌,刘细寒,等.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3):83-84.

护理操作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2-02

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经,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对护理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工作,因此教学中必须加大实训教学力度,改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护理教学中依托实训中心、依托临床、服务临床的作用。笔者对护理专业实训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护理实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实验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学校实验课教学主要以任课教师为主,由实验员安排实验,上课前实验员把实验用物准备好,上课时任课教师首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流程分组练习,学生往往是机械地模仿教师操作,没有真正理解操作,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缺乏个性化护理。在实验课上,教师主要按操作流程规范地给学生示范,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术,但忽视了人的个体差异,在练习中只是机械地重复操作流程,缺乏真实的模拟环境,忽略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过程,不能根据患者情况提供个性化护理,学生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的锻炼受到限制。

3.学校实训教学环节与临床见习、实习脱节。学生学习每项操作技术目的是在临床上解决患者的相应问题,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但实训时往往是在模拟人身上练习,缺乏真实环境,学生随意性大,影响到责任心、同情心的建立。大多数院校临床见习、实习安排在第三年进行,实训教学跟临床实践脱节,影响学生实训效果。

4.实训内容和用物跟不上临床新技术的发展。临床上新技术、新产品更新速度快,教材上实验内容、实验用品相对滞后,学校里教的操作在临床上用不上,临床上的新技术学生又不会做,存在教学和临床实际操作相脱节[1]。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离。很多学校都是先在教室讲授理论,下次课再到实验室上实训课,理论和实验分开上,上实验课时又要重复相应的理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的掌握。

6.实训教学内容重复。不同课程中存在相同的实训内容,比如生命体征的测量、基础护理技术和健康评估上都有同一实训内容,导致重复操作。

7.实训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不完善。整体护理要求任何操作都要以人为中心进行,而现行的实训技能考核标准是以技术操作流程为中心,学生操作时只注重操作流程,而忽略了与病人的沟通,不顾病人的舒适与安全,只是机械完成操作,为了考试而重复练习操作流程,不能灵活掌握技术,达不到真正利用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

二、整改措施

1.改革实训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教学等方法,开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开放实验室,课前学生自行根据实训内容准备用物,实验员给予指导,上课时教师解答疑问,规范示教,学生无议后分组练习,二人一组,一人扮演护士,一人扮演患者,操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个体差异,为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实训课上,除了教会学生基本护理技能外,挑选特殊病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实施护理,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校实训教学与临床见习有机结合。根据实践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学生见习时通过接触病人,在实践中仔细观察,再结合实训中教师的规范示教,学生会发现各种问题,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高学生对操作的理解。比如我们在讲注射相关内容时,组织学生到医院注射室见习各种注射法;讲隔离操作时,组织学生到医院传染病房见习,使学校实践与医院见习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情况下可灵活掌握操作程序,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实训条件,为了缩短和临床的差距,组织教师定期到临床进修、见习,掌握临床最新技术,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操作项目并增购实验用物,实训内容和操作用物跟临床保持一致,增设一些临床上新使用的器械和仪器,教会学生在校期间正确应用新技术,建设仿真护理实训教学环境,尽量缩短学校和临床差距[2]。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在实训中心设有多媒体教室,理论授课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信息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涉及到操作可就地使用用物给学生示教,使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

6.整合实训教学内容。护理系各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把相同实训内容整合在一门课程上统一授课,既避免重复,又缓解课时紧张。如“生命体征的测量”这一部分内容,由基础护理教研室教师和健康评估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后,统一在基础护理技术这门课上完成实训,这样既缓解了健康评估课时紧张的压力,又避免操作重复。

7.完善实训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医院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一起制定新的实训技能考核评分标准,把护士自身素质、沟通技能、人文关怀纳入评分标准,部分操作(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注射、输液等)要求在真人身上完成考核。把“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列入考核评分标准,督促学生掌握真正解决患者临床问题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