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盈利结构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盈利能力
引言
股东权益和负债构成了公司资本的主要来源,两者的构成比例形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是研究负债对公司价值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公司价值最大化问题。资本结构理论的正式研究始于2O世纪5O年代,形成了MM理论,认为在不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债务和权益融资的选择对公司价值并没有实质影响[1]。然而,所得税是明显存在的。后来的研究者继续研究融资方式与公司价值和筹资成本的关系,并形成了权衡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控制权理论、信息不对称和资本结构激励理论等。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的结果来看,公司业绩与其负债水平正相关,比如Masulis(1983)的研究[2]。但也有不同观点,如Simefly和Li (2OOO)在对环境动态性、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之后,提出:在相对稳定的公司环境中,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而在高度变动的公司环境中,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负相关[3]。我国学者对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中国公司与西方的情况相反,大多数研究表明中国公司资本负债率与盈利能力成反比例的关系,比如:陈小悦(1995)[4],李礼(2005)[5]等的研究。事实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公司资本结构对净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是不同的。林孔团(2006)的研究显示,我国不同行业中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其业绩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6]。农业作为关系民生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关系到对人们基本需求的满足。本文以农业上市公司做为研究对象,试图用实证的方法找到农业行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表现的方面,以期作为优化农业企业的财务杠杆的依据。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年制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找到所有的农业上市公司,在其中剔除被PT或ST过的农业上市公司和1999年及以后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这样得到符合条件的13家农业上市公司。本文所需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在网上公开的年报,其时间期限为1999年-2007年。
(二)指标选取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本结构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当企业面临新的资金需求时,筹资方案的选择首先面临的是权益筹资还是负债筹资,权益投资多一点好还是负债投资多一点好。本文以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来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它反映在企业总资产中来源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比重,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盈利能力,是公司绩效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盈利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内部人经营目标能否实现,外部投资人与债权人的收益能否得到保障。评价企业绩效的主要指标有: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股东收益报酬率等。由于本文着重研究的是资本结构,所以只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平均股东权益)作为企业绩效的评价指标。
二、模型估计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1、表2和图1的描述中,可以看到,13家农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在这9年中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他们之间呈现着反比例的关系。这与之前中国学者研究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情况是一致的,与西方企业的特点不同。
(二)面板数据模型
1.混合估计模型
由于从时间或截面看模型都不等于零,先对其建立混合估计模型:
i=1,2,…,13;t=1999,2000…,2007(1)
表示第i个企业在第t年的资产负债率。表示第i个企业在第t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截距项参数,为系数。为随机误差项。
用EVIEW6.0计算得出的回归方程为:
i=1,2, …,13;t=1999,2000…,2007 (2)
显然资产负债率通不过置信度95%的检验,同时F=0.64也通不过。但是从资产负债率的符号我们可以看到农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是呈负相关关系,这点和之前描述性统计中的猜测是一致的。
2.固定效应模型
(1)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就是对于不同的个体有不同截距的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就是对于不同的个体有不同截距的模型。如果对于不同的时间序列(个体)截距是不同的,但是对于不同的横截面,模型的截距没有显著性变化,那么就应该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表示如下:
i=1,2, …,13;t=1999,2000…,2007 (3)
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
用EVIEW6.0可以得出一组方程,限于篇幅,下面只列出用Ci(i=1,2,…,13)表示截距的不同值表达估计的方程:
i=1,2, …,13;t=1999,2000…,2007 (4)
从结果来看,方程的常数项接近在100%的置信度通过检验,系数虽然不能在通常使用的置信度95%以上通过,只有当置信度降低到81%才可以通过。F= 10.63805,其通过的置信度接近100,R2=0.57,在解释强度上不是很强。
(2)时刻固定效应模型。
时刻固定效应模型就是对于不同的截面(时刻点)有不同截距的模型。如果确知对于不同的截面,模型的截距显著不同,但是对于不同的时间序列(个体)截距是相同的,那么应该建立时刻固定效应模型,表示如下,
i=1,2,…,13;t=1999,2000…,2007(5)
其中:
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
用EVIEW6.0可以得出一组方程,限于篇幅,下面只列出用Ci(i=1,2,…,13)表示截距的不同值表达估计的方程:
i=1,2,…,13;t=1999,2000…,2007(6)
从这个模型的结果来看资产负债率通过的置信度也很低,在通常使用的95%的置信条件下没有通过。F=1.139762在大约65%的置信度才可通过。
三、统计模型的意义和结论
从上面分析的三个模型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是对净资产收益率产生负作用的。这与目前我国学者之前对我国上市企业的总体研究结果相符,表明农业上市公司与整体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是一致的,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成反比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由负债增加资本后,其所带来的增加的收益比例小于带来资本成本扩大的比例。从西方传统的理论来看,如果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那么必然有边际效应为负的区间出现。用来解释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特点就是这些农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总体上处于这个区间之中。不管是否有没有最优资本结构点,现在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都处于相对优化选择较高的点上。从系数上来看,我国农业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化对农业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变化程度影响较小。
在财务杠杆对盈利能力产生负作用的情况下,理性的公司会尽可能地降低自身的负债率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但从我们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2005年以前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在期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其后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净资产收益率才开始有所增加,这与我们的模型估计是一致的。这也说明我国的农业上市企业已经开始逐步意识到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资产负债率对净资产收益率是负作用,高杠杆并不能带来高收益,与西方学者得出的结论是不一致的。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策略正在进行合理的调整中。
比较三个模型,可以看到,只有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能通过较高置信度觉的检验,其解释性也最大。这说明,在农业企业中,不同企业其资本结构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具有着较大的差异,有着各自不同固定效应对模型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每一个企业其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呈现明显的现行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实际的资本结构的决策中是有意义的。而在行业内,同一截面或者说同期的不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相关性不明显,解释性弱。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之间具有明显的关系,但是不同企业这种关系都是反方向,但是程度各有不同。这种不同是由其本身决定的。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各个企业应该根据各自企业不同的情况,摸索适合自己企业的较佳的资本结构,不能盲目借鉴其他企业,即使是同行业的企业。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Franco and Merton H.Miller.The cost of capita,corporation finance,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261-297.
[2]Masulis,R.W.The impact of capital structure change on firm value:some Estimates[J].Journal of Finance,1983(38):107-126.
[3]Assem Safieddine,Sheridan Titman.Deb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Unsuccessful Takeovers[J]Joumal of Finance,1999(72):121-146.
[4]陈小悦,李晨.上海股市的收益与资本结构关系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72-79.
[5]李礼,郝臣.我国上市公司绩效与财务杠杆之间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5):8-lO.
[6]林孔团,李礼.资本结构与公司业绩的行业特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6):120-121,162.
作者简介:
【摘要】就业能力由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组成。就业能力对就业结果存在积极的影响。学校类别、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对所获得的录用通知数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类别,人力资本对毕业后的起步工资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力资本、职业认同、适应性对所签约工作的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适应性对入职半年后的工作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1引言
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学界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如Hillage和Pollard(1998)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机会所需的能力;Sanders和Grip(2004)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一种使个体能够持续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吸引力的能力和意愿。这些定义皆从就业能力的结果出发,即能够让人找到并维持工作的能力就是就业能力,但对于什么是就业能力的核心内容或核心特征,则没有涉及。而Fugate,Kinicki和Ashforth(2004)在Law,Wong和Mobley(1998)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就业能力是一个心理-社会结构,包括:职业认同,个人适应性以及社会和人力资本,是个人确认和获得在组织内部和外部职业机会的能力。此种定义超越了从结果定义就业能力所带来的含混与模糊。同时它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纳入其中,超越了传统只从心理学特性的角度来定义就业能力所带来的局限。关于就业能力的结构,Hillage和Pollard(1998)认为就业能力包括四个部分:资产,由知识、技能、态度组成;调度,即运用和部署这些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生涯管理技能以及工作搜索技能;展示,即对潜在雇主展示知识、技能的能力;个人的运作空间,如个人环境以及外部劳动力市场等因素。英国研究者Pool和Sewell(2007)认为: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技能、一般技能、情商、工作与生活的经验、生涯发展的学习这五个方面构成了就业能力的基础。可以看到,上述观点都将知识,技能与能力混为一谈,且其中所涉及的元素(如情商,态度等内容)过于笼统,不够细化,也不易操作化,不适宜作为相关实证研究的理论指导。而Fugate等人(2004)提出的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则相对精细得多,且跳出专业知识技能的限制,将职业认同,适应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作为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具体而言,职业认同是就业能力结构的核心内容。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天赋和目标逐渐清晰而稳定的认识(Holland,Daiger,&Power,1980)。而适应性指的是个体愿意且有能力将一些个人特征变得符合情境的要求。从适应性的角度而言,个体既要适应、接纳外界的变化,也要能够预见外界变化的趋势从而主动加以调整和适应(Ashford&Taylor,1990;Chan,2000)。关于适应性所涵盖的内容,Fugate等人(2004)认为适应性包含五个变量:乐观、乐于学习、开放性、内控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除了职业认同和适应性,就业能力还包含两类资本要素。其中,社会资本是就业能力中公开的社会性和人际成分,能起到掌握和传递信息的作用,从而对网络结构中的人产生影响(Adler&Kwon,2002)。人力资本则指的是一系列影响个体事业提升的变量: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接受的相关培训、工作表现和工龄、情绪智商、认知能力等。其中,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是预测事业提升最有效的变量(Judge,Cable,Boudreau,&Bretz,1995;Kirchmeyer,1998;Tharenou,Latimer,&Conroy,1994)。这里的“资本”因素是个人成长中的一些非心理特征,如受教育程度、社会关系等因素,而这正是其他绝大部分关于就业能力的观点都未曾涉及的内容。此外,对职业认同的特别强调也体现了该理论结构的独特性。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该理论的有效性。如McArdle,Waters,Briscoe和Hall(2007)以416个失业的澳大利亚人为样本,验证Fugate等人(2004)提出的就业能力模型,研究发现就业能力与再就业显著相关。其中,适应性和职业认同对再就业有重要的预测作用。尽管Fugate等人(2004)提出了较为完备的就业能力理论,但以其为理论基础的实证研究更关注于工作情境中个体的就业能力而非大学毕业生。而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内外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和培养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相应的实证研究尚缺乏。而国内的研究者贾利军和徐韵(2006)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在不考虑知识、技能等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顺利就业的个性心理特征。张丽华和刘晟楠(2005)认为就业能力包括五个因素: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其对就业结构的探讨与Fugate等人(2004)的理论都重视个体的适应性。但相较于Fugate等人(2004)的理论,其对就业能力的界定较为概括含糊,忽略了职业发展的动力因素(职业认同),及人力和社会资本这些资本要素。而从中国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对职业目标是否有清晰的认识,学校中的学业表现,社会活动经历,社会网络关系等都可能是其就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这正是Fugate等人(2004)的理论所强调的内容。基于此,本研究使用Fugate等人(2004)提出的理论框架(即:就业能力包括职业认同,适应性,人力和社会资本),来验证其对于探讨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同时,在Fugate等人(2004)提出的理论框架之下,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在原有适应性五变量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三个适应性变量:自尊,责任心,主动性。高自尊的个体较少受到环境中威胁自我价值的线索的影响,高自尊支持大学生积极应对求职中的各种压力挑战。而责任心强的大学生有较高的成就导向,且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够坚持,当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动荡时,更倾向于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以达成目标。而主动性强的大学生在求职阶段会不断寻求机会,积极采取行动并坚持直至达成职业目标,从而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而本研究将自尊,责任心和主动性纳入适应性的范畴。此外,由于在就业市场上,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层次往往优于一般大学或高职院校,因而本研究还考虑到另一个重要变量:学校类别。Fugate等人(2004)认为学校排名是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之一。然而若基于此,将与学校排名性质相似的学校类别变量归入人力资本因素,就无法看到学校变量对大学生就业单独所起的作用。因而本研究将学校变量作为环境变量进行探讨。而对于结果变量(就业结果)的界定,许多研究将是否就业作为衡量指标。然而,若以这种二分法来衡量就业的理想程度似乎过于笼统,缺乏区分度。为了更细致地区分出大学生就业理想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将录用通知数量作为就业结果的衡量指标。此外,有研究将薪酬水平(Bian,1997),对工作的满意度(Jokisaari&Nurmi,2005)作为衡量就业结果的指标。鉴于此,本研究也将大学生入职后的起步工资和其对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就业结果的指标。另一方面,对于从学校过渡到职场的大学生而言,入职后的工作适应是体现就业情况理想与否的重要方面,因而也将其列为就业结果的一大指标。综上所述,本研究按照Fugate等人(2004)对就业能力的定义,结合中国大学生求职的实际特点,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及其与就业结果的关系。本研究假设:(1)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心理—社会建构,由职业认同、适应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构成。其中,假设适应性由一般自我效能感、主动性、控制点、乐观、开放性、乐于学习、自尊、责任感构成;(2)就业能力(职业认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适应性)与就业结果(录用通知数量,对所签约工作的满意度,起步工资,工作适应)分别呈正相关。
2研究方法
2.1被试根据院校的类别,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学科门类等因素进行配额取样,抽取22所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为被试,专业覆盖了工学、经济、教育、理学、文学、管理、哲学、艺术、农学、法学十个学科门类。有效被试共1017人。平均年龄为22.7岁。男性被试占59.3%,女性被试占40.7%。985院校的被试占49.2%,211院校的被试占21.8%,一般大学的被试占18.2%,高职院校的被试占10.9%。2.2测量工具2.2.1适应性采用8个变量来衡量个体的适应性。且对各量表都进行预测,修订,信效度检验。主动性量表选用Seibert,Crant和Kraimer(1999)改编的由Bateman和Crant(1993)编制的主动性人格量表,共10个项目,结构分析结果为χ2=122.34,df=35,CFI=0.90,NNFI=0.87,RMSEA=0.07。一致性系数为0.77。开放性量表选用Fugate和Kinicki(2008)编制的对工作中变化的开放性量表,共5个项目,结构效度分析结果为χ2=11.90,df=5,CFI=0.98,NNFI=0.96,RMSEA=0.05,一致性系数为0.67。控制点量表选自Levenson(1981)编制的内控性分量表,共8个项目,结构分析结果为χ2=28.48,df=14,CFI=0.96,NNFI=0.93,RMSEA=0.04。一致性系数为0.63。乐于学习量表是自编问卷,共9道题。例题如:“我经常主动自发地学习新东西”。拟合指数为χ2=22.20,df=5,CFI=0.97,NNFI=0.95,RMSEA=0.08。一致性系数为0.7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选择王才康(2001)翻译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9个有效项目,拟合指数为χ2=86.90,df=27,CFI=0.93,NNFI=0.91,RMSEA=0.06。一致性系数为0.77。自尊量表选择Rosenberg(1965)编制的自尊量表,根据结构分析结果,得到7个有效项目,拟合指数为χ2=31.80,df=14,CFI=0.98,NNFI=0.96,RMSEA=0.05。一致性系数为0.76。乐观量表选自Scheier,Carver和Bridges于1985年编制、1994年修订的生活取向测验修订版,根据结构效度分析结果,得到四个有效项目,拟合指数为χ2=2.40,df=2,CFI=0.99,NNFI=0.99,RMSEA=0.02。一致性系数为0.49。责任感则采用大五人格简版中的责任心维度进行测量,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9个有效项目,拟合指数为χ2=120.23,df=27,CFI=0.88,NNFI=0.84,RMSEA=0.08。一致性系数为0.73。以上量表都采用五点评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各量表分数以总分合成。2.2.2人力资本张莉(2007)曾采用成绩排名、奖学金、工作经历等变量测量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本研究借鉴此种测量方式,并结合对大学生求职实际的思考,以专业成绩排名和奖学金反映学业表现水平;而课外实践(如参加社团活动、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以及实习经历都是大学生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渠道。基于此,自编人力资本问卷,包括14个项目,皆为反向计分。各题选项皆从最高等级到最低等级进行排列,原始分数越高表示人力资本水平越低。例题如:“大学期间,你的主修专业成绩在班级内的排名是:(1)前10%;(2)10%~30%;(3)30%~70%;(4)70%~90%;(5)后10%”。由于各项目的计分法并不统一,因而最后接受处理的是各项目原始分的标准化分数。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4。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法提取出三个因素:学业类资本,实习类资本,非学业类资本,这三个因素共能解释总变异的45.6%。2.2.3社会资本自编社会资本问卷。本研究根据Granovetter(1973)的社会资本理论,将社会资本分为强关系资本和弱关系资本。并将强关系资本细分为先天强关系和后天强关系。先天强关系指父母、亲属拥有的社会关系;后天强关系指大学生构建的社会网络中那些关系密切的对象;弱关系指大学生结交的一般朋友,主动帮助的意愿并不强烈,但会提供有关信息的人。在测量强关系资本时,借鉴赵延东和罗家德(2005)的提名生成法:请被试找出两位对自己求职帮助最大的关系人,采用匿名法,列出这两个人的代号。再让被试选择这两个关系人主要的社会资本,在权力、财富或声望中选择其一。本研究将权力,财富,声望操作化为行政级别,年收入和行业知名度,分别从“科员”,“乡科级”,“县处级”,“司局厅级”到“省部级及以上”,从“5万以下”,“5~20万”,“20~50万”,“50~100万”到“100万以上”,从“不知名”,“本县知名”,“本市知名”,“省内知名”到“全国知名”,分别以1~5赋分。此外,采用人际网络规模测量弱关系资本,请被试填写可能会为自己提供就业信息的朋友人数。2.2.4职业认同采用Holland等人(1980)编制的“我的职业情境量表”。原量表为“是否”计分。但为了更清晰地探究大学生的职业认同程度,本研究改用5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经结构分析,得到15个有效项目,拟合指数RMSEA=0.058,CFI=0.93,NNFI=0.92,χ2/df=2.46。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2.2.5就业结果从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是毕业离校时的求职结果,包括获得录用通知的个数、入职时的起步工资(月收入)及对所签约工作的满意度;二是入职半年后的工作适应。其中,起步工资(月收入)分为5个等级,1为1500元以下,2为1500~2500元,3为2500~4000元,4为4000~6000元,5为6000元以上。对所签约工作的满意度量表包含3个项目,例题如“我对这份工作感到满意”。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此外,采用Chan和Schimtt(2000)的工作适应问卷测量工作适应,包括三个维度(任务掌握、角色明晰、社会整合),共12个项目。原问卷采用七点计分法,本问卷将其改为六点计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2.2.6学校类别从“高职类院校”,“一般大学”,“211大学”到“985院校”,以1~4赋分。2.3程序于2009年6月,调查被试的适应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职业认同,就业结果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其中,网络问卷收回928份,纸质问卷收回603份,共收回问卷1531份,总回收率为65.3%。剔除明显恶意作答和数据缺失10%以上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17份,有效率为66.6%。经检验,通过网络和纸质问卷两种调查方式收回的问卷,其在各主要变量上并无显著差异。6个月后,从原有被试中选择已顺利入职的大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其工作适应水平。参与追踪调查的有效被试为156个。
3结果
3.1适应性量表的修订对适应性的八个变量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提取两个二阶公因子:主动适应和应对适应,最终形成两维度、22道题的适应性量表。适应性结构的数据拟合指标为:χ2/df=2.92,NFI=0.85,CFI=0.9,RMSEA=0.06。其中,主动适应分量表包括11个项目,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应对适应分量表包括11个项目,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3.2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分析为简化模型且增加结构的层次性,首先将主动适应和应对适应各自随机分为两组,计算每组项目加和分,由此主动适应和应对适应各自得到两个测量分数。人力资本问卷各维度以其包含项目的标准分的均值为代表分数,得到人力资本三个维度的分数。社会资本问卷三个维度以其项目原始分的加和分为其代表分数,得到社会资本三个维度的分数。将职业认同问卷的项目随机分为3组,计算每组内项目的加和分,得到职业认同的三个测量分数。基于以上13个测量分数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职业认同、适应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为潜变量,提取一个二阶因子潜变量,即就业能力。该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见表1。表1就业能力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模型χ2dfχ2/dfNFICFITLIRMSEA就业能力假设模型185.62613.040.960.970.960.05各项拟合指数良好,说明就业能力结构的假设模型得到很好的验证。即就业能力包括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个维度。具体的结构模型图见图1。从图1所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可知,人力资本对就业能力的贡献最大,其次依次是职业认同,社会资本,适应性。所有回归系数均在0.05水平上显著。3.3就业能力对就业结果的预测作用分析3.3.1描述统计结果表2列出了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矩阵。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月收入与适应性、职业认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录取通知数量与适应性、职业认同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工作满意度与适应性、职业认同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3.3.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在就业能力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检验就业能力对求职结果(月收入,录用通知数量,对所签约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同时将学校作为环境变量放入模型。此外,由于工作适应为后期追踪变量,有效数据为156个(数量过少),不宜进行模型检验。因而将其排除出模型之外。对该假设模型进行检验。各项拟合指数见表3。结果表明,除了RMSEA值达到标准之外,其他指数不甚理想,说明该模型不能很好地拟合数据。但NFI,CFI,TLI均在0.80以上,且CFI和NFI接近0.90,因此可认为该假设模型仍具有参考价值。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见图2。结果表明,就业能力能够显著预测求职结果变量,所有回归系数均达到0.001的显著水平。图1就业能力四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2就业能力和求职结果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研究因素MSD1234567月收入2.710.991录取通知数量1.140.960.09*1工作满意度11.322.360.27**0.011适应性84.4411.560.12**0.10**0.42**1职业认同45.849.880.12**0.18**0.27**0.16**1人力资本-0.081.46-0.20**-0.18**-0.18**-0.10**-0.24**1社会资本0.102.100.19**0.020.00-0.09*0.06-0.10**1注:*p<0.05,**p<0.01表3就业能力影响求职结果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指数模型χ2dfχ2/dfNFICFITLIRMSEA假设模型813.361167.010.840.860.810.083.3.3回归分析结果为了更深入地探索就业能力各要素和就业结果各项指标的关系,以学校,性别,专业,生源,政治面貌,经济发展程度,父母受教育程度为控制变量,以就业能力各因素为自变量,采用分层回归法进行分析。在以录用通知数量为因变量的分层回归分析中,学校(β=0.12,p<0.001),人力资本(β=-0.17,p<0.001),职业认同(β=0.12,p<0.001)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学校类别越高,个体拥有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职业认同程度越强,其得到的录用通知数量也越多。在以对所签约工作的满意度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中,人力资本(β=-0.13,p<0.01),职业认同(β=0.13,p<0.01),适应性(β=0.38,p<0.001)的回归系数亦达到显著性水平。即:拥有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职业认同以及适应性的被试,其对所签约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在以月收入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中,学校(β=0.13,p<0.001),人力资本(β=-0.22,p<0.001)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表明较高水平的学校类别和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能显著预测较高的月图2就业能力对求职结果的影响作用收入。在以工作适应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中,适应性(β=0.41,p<0.001)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其对于工作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4讨论
关键词:现金流量表;作用;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是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目前已是世界上通行的主要会计报表之一。近年来,随着投资者对现金流量意识的提高,从仅重视利润表转而更加关注现金流量。
一、分析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一)解释企业一定时期内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及其原因。就评价企业业绩来说,净利润无疑是最好的评价指标。但由于通过利润表所提供的净利润信息是财务会计收益,它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计算出来的,仅仅是现金流量的估计数。财务会计收益能否最终转化为现金,还取决于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等因素。事实上,有许多企业虽有较好的业绩,但还是免不了面临财务危机。因此,盈利必须辅以良好的现金流入才是最有利的。
(二)有助于客观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企业管理层编制会计报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报表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为决策层提供有益的信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分别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方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首先,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是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企业总是希望能进行现金交易,不愿赊销,但所有的销售不可能都是现金交易,因而企业又面临应收账款的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企业资信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很难收回,形成坏账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情况,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其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与投资有关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现代企业投资已经实现多元化,其目的是在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的前提下,分散投资风险,获取最大收益。对企业来说,投资就必须承担各种风险,如果企业能取得预期的回报,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就会对财务状况产生不良后果。最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是吸收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和借款收到的现金,反映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间接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越多,从侧面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反之,则很可能是财务状况不好的表现。
(三)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人们分析现金流量表,与其说是了解企业过去各种活动所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变动,不如说是为了了解企业未来活动及所引起的现金流量情况。使用者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在分析时,尤其应注意对现金流量表附注所披露的与现金流量没有关系的投资及筹资活动的分析,因为这些活动信息有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
(一)现金流量结构分析。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中不同项目的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各部分在企业现金流量中的相对意义。包括流入结构分析、流出结构分析和流入流出比分析。流入结构分析分总流入结构和三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流入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流入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现金流入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流出结构分析也分为总流出结构和三项活动流出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流出结构分析可以得出各种流出项目的相对重要程度;流入流出比表明公司1元的现金流出可以为企业换回多少现金流入,该比值越大越好,比值越大反映收回现金的能力越强。
(二)获取现金能力分析。获取现金的能力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资资源的比值,弥补了根据利润表上分析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获现能力分析指标具体包括销售现金比率、总资产现金流量率、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资本金现金流量比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折旧摊销影响系数、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现金流入流出比率等。
(三)偿债能力分析。对企业投资者来说,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对债权人来讲,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他们做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条件。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具体包括现金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流动资产现金比率、全部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等。
(四)盈利质量分析。由于我国盈利信息失真的问题相当普遍,过去那种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得出的盈利数量指标,往往使企业的盈利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未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现金流量表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分析企业的盈利质量。盈利质量分析是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盈利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着相应的现金流入,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两者差异越小,盈利质量越高。盈利质量分析也是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盈利能力分析的必要补充。盈利质量分析主要包含净利润经营现金比率、营业利润实现比率、销售收现比率、营运指数、现金流入结构比率、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等。
(五)股利支付能力分析。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在支付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与本期应偿还的债务后,才能用于投资与发放股利。企业支付股利能力的强弱,主要由下面三个指标衡量:一是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当期支付的现金股利的比率;二是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营业现金净流量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三是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股本之比。
(六)发展潜力分析。企业的发展潜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是企业价值的核心内容,他们表明了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发展潜力分析主要包括再投资现金比率、投资适当比率、现金投资成长率、经营或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增长率、现金流出结构比率及经营、融资与投资比率等。
三、结束语
总之,现金流量表在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时,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利用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本期及以前各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企业当前、未来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企业当前和以前各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在理性投资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已经成为经营、投资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单位: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迪,丰淑华.现金流量表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
【关键词】 利润表;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公司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成本耗费情况,表明公司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公司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
一、利润构成分析
企业的利润,一般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将企业的利润表按照其收益来源构成划分为经营性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业务收入。通过上述收益的划分,将企业的利润构成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从而可以判定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A型企业属于正常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最好,属正常企业的经营状况,当然这类企业财务状况最好。而B往往是由于非经常性的特殊情况发生损失而造成的亏损,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经营管理,也会加以扭转,故该类企业可望迅速好转。C型企业属于危险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有盈利但非营业所得,而是靠非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故既不能持久,也不会过多。D这类企业在不能获得主营业务利润情况下必导致亏损,该类型企业产品销售获得毛利已不能弥补期间费用的支出,产生营业亏损,继续下去亏损额越多,亏损比例越大,导致破产速度越快。E型企业属于濒临破产状态的利润表要素构成状况。这类企业虽然最终有盈利,但正常经营业务所得,既不会多,也不会持久。这种偶然性所得,最终还是不能持续企业支出。F这类企业当然难以维持下去。如果亏损累计数据超过所有者权益时即为资不抵债,导致破产,这类企业已无健康可言。
二、利润表构成分析
利润表构成是指利润表中各项目要素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通过分析各项目的重要程度,进而识别影响利润形成的内在因素和盈利能力的大小。具体分析方法是:首先将利润表数据填入表内,其次以主营业务收入作为100%,再计算出其他各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后识别利润形成是否正常、各项目比例是否适当、盈利主要来自何方,从而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健康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利润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收支结构、业务结构、主要项目结构。通过利润结构的分析可以判断利润的质量,进而为预测未来的获利能力提供依据。
(一)收支结构分析
收支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额及比例。利润与收入(或成本)的比值越高,利润质量就越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第二个层次是总收入和总支出各自的内部构成。显然,正常的企业应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主,而其他业务收入上升可能预示企业新的经营方向;营业外收入为偶然的、不稳定的收入;靠反常压缩酌量性成本、各种减值准备计提过低、预提费用过低而获得的利润,是暂时的、低质量的利润。
(二)业务结构分析
利润的业务结构就是各种性质的业务所形成的利润占利润额的比重。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净收入构成,营业利润又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对于生产经营企业,应以营业利润为主,主营业务利润下降可能预示着危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的上升可能预示新的利润点的出现,高额的营业外净收入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甚至可能是造假。
(三)主要项目结构分析
利润的主要项目是指为企业作主要贡献的各种商品、产品或服务项目。通过主要项目结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获利水平变化的原因。主要项目分散则难以发现主要项目的企业是否陷入了困境。分析为企业作主要贡献的产品或服务项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市场竞争力,可以反映企业的利润质量。
三、巧用利润表分析盈力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一方面,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是反映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则给予股东的回报越高,企业价值越大。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时,要分析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用到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现金获利率等。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仅要看利润多少,还要关心利润质量以及盈利模式
对企业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断,取决于企业提供的利润信息,企业利润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说,在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应越好;反之,企业利润越少,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视利润数量的多少。然而,企业的利润额由于受会计政策的主观选择、资产的质量、利润的确认与计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质量风险问题。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的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二)不能仅以历史资料和销售情况评价盈利能力
在财务分析时,大多数财务人员都是以企业年度决算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计算各种盈利能力指标,来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在这种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所计算、评价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会计期间的收人、费用情况,都是来源于企业过去生产经营活动,属于历史资料。而对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分析其过去的盈利能力,还要预测分析它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不仅与前期的积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强弱有关,还与企业未来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关。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质量等,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另外,还要关注税收政策、非物质性因素、利润结构及资本结构对盈力能力的影响
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困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
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行业结构分析。行业结构分析至少包括行业产品结构、顾客偏好和需求、市场进入壁垒、行业前景和盈利能力、竞争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1)产品结构。指行业市场上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产品及其组成。产品结构分析,可以使企业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制定产品战略,并在企业需要向新的领域开发时,能够针对具体的产品区位进行经济论证,对相应的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和组合。产品结构分析也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2)顾客偏好和需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顾客,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各种努力满足顾客需求的宗旨不能改变。企业只有先集中注意力鉴别和满足现在和未来的顾客需求,才有可能进一步思考将来市场的竞争。为识别顾客偏好和需求,就要求企业识别顾客的群体及特征,通过市场调查、服务过程等各种手段,掌握、积累和分析顾客的信息,形成完备的顾客信息收集、分析、反馈、转化、测量和再反馈的系统。在识别顾客偏好时,企业应注意不同群体的顾客的不同要求。如建筑市场的投资方有政府、外商、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等,投资的各方除了有质量、成本、进度等基本的要求外,还存在需求的差异性,如政府投资的项目会考虑对政绩的影响,外商则对合同的拟定履约更为重视,许多外商还会引入国际惯例,如四IC条款作为合同内容。
(3)市场进入壁垒。高壁垒的行业是指那些社会虽有需求,但因为投入大、见效慢、难度高等商家望而却步的行业,低壁垒的行业则反之。市场进入壁垒决定了竞争的程度,往往壁垒越低,竞争越激烈。当然,各行业的市场进入壁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作为的企业常常通过创新,不断地占领高壁垒的领域,领导行业内的消费潮流。以四川长虹为例,由于在彩电的核心技术遥控电路研究方面领先于国内其他企业,从而在彩电市场上获得了足够的超额利润,通过再三的降价、常常使其它厂家处于被动地位。
(4)行业前景和盈利能力。它代表着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企业除了使用各种竞争手段,提高竞争能力及市场份额外,还有必要考虑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及盈利能力。再好的企业都有可能因为行业的限制而难以获得高额利润。行业的前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在动态地变化着,行业前景分析有利于企业采取适当的投资与经营策略,从而规避风险。
(5)竞争程度。竞争的威胁对每个企业来说时时存在着。产业的竞争不断将资本收益率压低到竞争平衡保底收益,也就是“完全竞争”状态所能获取的收益。在激烈竞争过程中,竞争的焦点也在不断变化(顾客、供应商、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等),企业应不断转变观念,适应竞争的需要。
2.竞争者分析。对竞争者进行分析同时也是为了制定自身的竞争战略。企业首先应该了解的是竞争者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经营规模、各细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声誉、利润水平,以及组织构架、经营和服务方式、产品质量水准、技术开发能力等。前者显示了竞争者当前的经营实力和盈利水平,后者决定了企业的竞争潜力,而后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一方面是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另一方面是进行趋势的描绘与分析。
3.内部资源分析。经营的过程就是资源的运用和调配过程。企业虽然集合了优良的资源并非就等于拥有了资源优势,还要进一步看资源组合方式和运用手段。同样,企业虽然拥有了大批高学历人才,低技能要求的工作同样要求有人去做,所以人员的使用了要因材施用。内部资源分析不仅要考虑企业有形的资源,还要考虑到无形的资源,包括市场声誉和企业核心的凝聚力等。以下方面是在进行资源分析时应重点考虑的:
(1)人力资源。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实现需要由具体的人员来进行,经营层和职工能否接受战略方案中所提出的创新要求,是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思维、素质与技能要求,都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方案时,最好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来激发企业员工实施战略的决心。
(2)技术。技术是对战略实施的强大支撑,企业制定战略时要有技术能力提高的计划。企业在已经拥有了优势技术的情况下,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应充分围绕它并将其有效发挥。
(3)市场声誉。这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声誉好的企业更能够赢得顾客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