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元文化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41.3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企业管理是为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合理计划、组织、安排和调控等一系列工作。企业的规模环境、业务水平、人力资源及其信息化建设等等是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全面改革和创新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力争实现现代企业人文管理和多元化管理的有效平衡。
一、人文管理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法
在管理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中,泰勒的功绩至关重要,自1881年起,泰勒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验,并将一套具有一致性与协调性的管理体制制定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泰勒注意与当时的时代特征与要求相结合,而且泰勒的科学管理对经验管理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进行了有效弥补,首次通过科学系统的理念对相关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将放任式管理变成规范化管理,将家长式管理变成组织管理,创建出严格、有序的企业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然而,泰勒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它并没有考虑人类的主体性,将人视为工作的机器,这就是后世将“泰勒制”指责为“非人性化”管理的原因。
(二)人本管理的兴起
人并非“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此为“泰勒制”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尽管人类每天享受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与利益,但每个人都在反抗与痛恨效率崇拜施加给人的心理锁链。科学管理虽然是一个时展的必然产物,然而,时代往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劳动主体获得教育后,其逐渐意识到权利的重要性,而该时期的泰勒理论就无法与当时的时展要求相适应,人本管理的端倪开始显露。所谓人本管理,其实就是在管理物要素与人要素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类为管理的主要对象,而企业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人和人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对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进行全面调动。人本管理重点强调企业管理中人的核心位置,与传统管理相比,可以说是一大发展与进步。
二、企业多元化管理和人文管理
(一)多元化管理和人文管理的矛盾和冲突
多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之一,它要求员工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并承担该职能岗位相应的责任。在企业的制度框架内,员工要克服自身存在的不利因素,严格遵守企业制定的刚性要求,履行与企业的契约内容,体现较高的执行力。与多元化管理相对的是人文管理,它对员工的管理具有柔韧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不会强调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和制度办事。两者在管理企业的方式和要求上呈现出两极化的特点:一个是用制度和规范明确界定,一个是用人文关怀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一个是对员工的硬性要求必须执行,一个从人本出发对员工讲感情。多元化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博弈关系常常使企业的管理者难以抉择,面临着顾此失彼的管理难题。
(二)多元化管理和人文管理相辅相成
虽然多元化管理和人文管理从概念上来说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理念,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这两种管理模式都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因此能够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在矛盾运动中达成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多元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生存发展必须要以基本的制度保障为前提,人文管理需要有效的秩序环境和渠道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人文管理能够增进多元化管理的效果,它通过对员工实行软管理来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创造性,人文管理应与多元化管理相互配合,共同实现企业的愿望和效益。
(三)人文文化建设对多元化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1.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需要
所谓企业凝聚力,其实就是凝聚大部分企业员工,对企业目标活动进行合成的一种心理结合力。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原因包括:①从企业方面来说,必须满足企业成员的需要,为员工提供其生活所必需的精神与物质保障,从而使员工的成功欲望与企业荣誉感得到不断增强;②从企业成员层面分析,必须在企业生活中对其自身综合素养进行不断提升,对远大目标进行梳理,同时牢固树立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人翁意识,为企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努力。所以,对一流的人文文化进行创建,是提升企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2.扩大企业影响力的需要
企业综合形象可以说是企业市场影响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企业形象怎样,一方面对企业员工有着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对社会产生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企业自身形象比较好,那么企业员工通常都存在较强的自豪感,员工也会将该自豪感转变成忠诚企业、热爱企业的内动力。除此之外,如果企业在社会上有较好的形象,那么就可以获得社会认同度,使企业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这对企业的进步与发展极为有利。
3.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的核心为自由开放的经济,而竞争就是其最大特性。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关键组成环节,人文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当前企业竞争的关键就是从产品竞争逐渐向企业综合竞争方向转变,企业必须在该市场竞争中不断取胜与领先。为此,企业不仅要提供优良服务与优质的产品,同时还必须具备全新的价值观念、一流的人文文化以及优良的口碑效应等。只有有效结合企业的高品质产品、优良形象以及一流人文文化等,才可使企业市场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
4.发展企业生产力的需要
成员与成员共同组成企业,所以,企业生产力进步与发展也需要人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是发展企业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与决定性因素。由此对一流人文文化进行创建就需要对企业的市场生产力进行不断打造。良好的人文文化有助于充分发挥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且有助于其向同一方向迈进,进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源。
三、现代企业人文管理文化的构建
从根本上说,人文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文化,所以,构建企业人文文化就必须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必须重点从普通员工、企业本身以及管理主体三个领域对企业人文文化进行构建。
(一)企业应该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构建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
1.企业应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多元化企业管理与发展过程中,以往压抑性、强制性以及不尊重人的管理理念已无法与当前企业的发展与管理模式相适应。所以,必须适当转变企业管理观念,树立以员工为主体、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将传统企业管理中封闭性与强制性等弊病破除掉,严格遵循尊重自律、个性、尊重个人尊严以及自我负责的管理原则与理念,在不断强化企业员工技术与技能培训的同时,重视员工道德品质与人文素质的培养。
2.企业应创建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企业人文文化建设期间,和谐人际关系也是其重要的组成环节。相对企业而言,应该创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坚强的企业领导集体。一方面应该对企业领导者的业务能力进行衡量,另一方面还要衡量领导者是否能够有效处理企业内外的人际关系与日常工作业务。同时还应该创建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对企业员工人际关系的改善、工作积极性以及信息沟通方向。若企业有着合理的组织结构,而且人人都可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则企业就会有和谐的人际关系。除此之外,企业领导者还必须主动关心内部员工。比方说,关心员工的未来目标、健康情况以及生活情况等。
(二)对企业管理者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
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体,需要将管理者的人文思想素质逐渐提高,尽可能地提升管理者个人的素质,将影响力和控制力逐步提升。在管理过程中,结合管理的计划,将目标管理全面实现。注重正确决策的应用,对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成功的引领。运用科学的艺术眼光,尽可能地激发职工潜能,增强企业活力。在科学用人的过程中,就要对人的基本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地安排人的工作岗位。而企业管理者更要将用人的艺术运用到极致,结合现代化的激励管理,做好物质激励以及尊重激励,实现有效性的提升和应用。注重创新管理,尽可能地使管理工作迈向更高层次。做好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尊重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尽可能地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引导。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创新精神的有效性规范,注重制度的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在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也将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应重视人文关怀过程,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的发展着想,结合统一性的管理模型,并做好企业文化的创新性管理和有效性管理。
(三)企业应构建人文管理的文化氛围
要想构建人文管理文化氛围,就要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教育,保证企业有较好的精神面貌,规范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全面促进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通过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凝聚力,树立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建设一流人文环境,并结合企业生产力的实际发展需求,注重人文环境的综合性建设和发展,积极推动企业人文环境的建设。关于企业竞争力的发展,要结合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的竞争力,提供优质的产品,注重优良的服务。企业外部环境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注重政治、法律环境的建设,结合经济环境的建设,保证人文管理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和发展,要做好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合理划分,并注重资源的有效性整合,尽可能地全面体现企业的文化资源力量。
四、实现企业多元化管理和人文管理平衡的有效途径
(一)以制度建设为实行人文管理的前提
现代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倡进行人文管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许多企业并不具备实行人文管理的制度条件。如果一个企业最基本的制度建设都不健全,整体理性素养必然缺乏,那么员工的个人能力和自觉性就算被人文管理激发出来,也只会在混乱的企业运营秩序中被磨灭,不能形成牢固的经营管理模式。所以,现代企业要全面推行人本管理,必须要把多元化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以多元化管理为前提条件。
(二)多元化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企业应通过多元化管理来规范员工不自觉的行为,并对员工的行为方向进行引导,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管理理念。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组织和管理制度来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察和规范,通过明晰的产权制度来对企业员工的利益范围进行界定,在这些制度的硬性保障下,企业的管理工作要充分表现出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关键是要把握好对不同员工的群体约束和激励的平衡,在达成企业业务目标并实现盈利的同时,也能提高员工个人的能力水平,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晋升空间,员工看到自身发展的前景以及实现理想的可能性之后,会更有内动力去为企业服务,从而形成员工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两种管理模式的结合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效率,只有形成与经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在竞争中的能力和作用。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因为长期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对于企业制度和管理观念上的改革和创新不能及时适应,我们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去除传统企业制度的弊端,形成开放性、多样化的产权组织形式和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在实际的经济市场环境下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建立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实现多元化管理和人文管理有效平衡的现实结合点就是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企业运营的多个方面,比如产权结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等等,它对企业人才的要求就是根据岗位职责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从而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行。企业可以用绩效考核制度规定相应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绩目标,同时建立与之相符的薪酬制度和员工晋升机制,根据员工工作的实际效果给予薪资和职位方面的肯定。
综上所述,企业多元化管理和人文管理有着提升企业价值和实力的共同目标,虽然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有所不同,但是只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平衡,就能充分发挥出两者的巨大效用,促进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人的长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旭.以创新发展成就今天 以卓越品牌铸造明天――贵州省人民医院文化建设的构建与思考[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2007(12):14- 15.
[2] 陈海兵.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应用模式[J].中国核工业, 2014(11):58- 59.
[3] 林炜.论现代企业的人文管理――对富士康事件的思考[J].金田,2016(3):154- 155.
[4] 李慧.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管理[C].决策论坛――系统科学在工程决策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5:10- 12.
[5] 李慧.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管理[J].决策与信息,2015(29):162- 163.
[关键词]多元文化 旅游管理 艺术教育 民族性
[作者简介]张海彬(1976- ),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XJC760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11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文化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具体到旅游就体现在文化和艺术旅游的全面兴起。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作为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专业素质构成无疑是复合与多元的,在多元文化视阈下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无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一、现代旅游快速发展中,文化与艺术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旅游本质上是一项购买文化、消费文化和享受文化的活动,旅游业若缺少了文化底蕴,便会失去特色和吸引力,旅游市场竞争的最高层次在于文化竞争。刘云山同志在2010年博鳌国际论坛上用一句话生动阐明了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的发展显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正在由“娱乐型”和“消遣型”向“文化型”与“审美型”转变,故从人文角度看,旅游具有多元性文化意义。文化既是思想领地和精神家园,是引领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对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越来越大。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行业增长的重要极点,现代旅游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旅游,是对大自然的鉴赏,对人类文化的感悟,这其中都包含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旅游也是一项涉及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旅游是艺术的现代替代物,因此旅游也是个美学问题。”艺术促进人类文化的形成,同时,也是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所在,可以说,在旅游文化范畴中,艺术绝对不是那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而是一个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文化亮点。但凡旅游昌盛之国,莫不以旅游文化取胜,可以预见,随着现代旅游的飞速发展,文化与艺术因素、旅游活动的结合将会更加的深刻和紧密。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艺术教育联姻的必要性分析
旅游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旅游行业需要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文化素质的形成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必然要求,享誉世界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被国际公认为“洛桑模式”,该理念尤其注重以文化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和应用的教学体系,形成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究其本质是一个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教育教化过程,而艺术教育正是一种提高人的修养、启迪人的智慧和挖掘人的潜能的文化教育形式,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艺术教育,即通过艺术的理论和作品,运用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规律,去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艺术不仅是一个认知体系,更是一个价值和伦理体系,与文化素质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融合、彼此强化的关系。爱因斯坦曾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反映真理并用真挚的感情来表达,在培养陶冶情操、创新思维和发展想象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旅游文化的引领者,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旅游和管理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艺术素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要培养能力更为全面和素质更为过硬的旅游管理人才,艺术教育显然是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发挥旅游的文化特色,使人从容优雅,令人身心愉悦,引导人们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从而极大地丰富审美化的生活——旅游的文化意义。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现跨学科交叉优势,全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这不仅是当代素质教育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发展实践技能,更需其激发对旅游发展的感觉和悟性,而这种“激发”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艺术思维来实现的。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将融入社会,融入旅游行业的各个层面,他们的艺术素养必将影响到周围的其他人,对一定的行业标准和社会风尚的形成起到引领,这就意味着旅游管理专业所开展的艺术教育,已经远远超出学校教育本身的意义。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施艺术教育的路径选择
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这让文化的更新转型日益加快,造就了当前人类文化多元化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要以艺术教育切入,突出文化特色,真正实现可持续性的优质发展。
关键词 全球化 多元文化教育 学生事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bstract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popularity development stage, with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s increased every year, the university's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to adapt to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strengthen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establish student-centered, and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多元文化教育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影响遍及整个西方世界,不少国家将多元文化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从今天来看,多元文化教育已摆脱纯粹的理论探究形态,深入到教育各个方面,尤其是学生事务管理。同时,一个专业的学生事务管理是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正向和谐发展。
1 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
在20世纪50~ 6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几乎是多元民族教育的代名词,主要是从消除种族歧视、为不同种族或民族的人提供同等教育机会的角度来说的。20 世纪60年代以后,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扩展到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不再仅限于消除种族歧视上。概要而言,多元文化教育就是促使学生了解并认同自己所属的文化,并尊重与自己不同的其他人的文化,进而掌握文化接触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教育活动。①
多元文化教育的总体目的,体现在学生个人、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就学生而言,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可以使其正确认识民族、社会群体间的文化差异,正确判断其他文化与自己文化间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影响,养成处理不同文化的得当的行为模式,促进个人的自我发展。就社会而言,通过学生的社会化,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并适应多元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各族群的和谐发展。就文化而言,通过学生的文化化,掌握所属社会群体的文化,进而接受不同文化的陶冶,适应不同文化的需要,在传承各文化体系遗产的同时,促进所属文化的变革。②
2 我国多元文化学生事务管理的现状
2.1 我国高校多元文化现状和背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生活习惯。因此,高校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南北学生生活习惯差异化。同时随着国家之间的联合办学和学校之间的合作项目增多,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学生中有一部分留学生,随着我国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国留学生从曾经以亚非拉地区学生为主发展到来自欧美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学生。这提高了我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难度和学生事务管理的复杂性。
2.2 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不尊重多元文化教育的具体问题体现
(1)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老师不够专业化,机构结构设置不合理。我国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老师从文凭上统计,大部分还是本科毕业,而具有硕士文凭的老师人数少,同时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文凭的老师人数比例较少。在结业指导、心理咨询、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老师,呈现的是个兼职的状态,不是研究这个专业领域的老师,也不是能全天为学生提供这方面服务的专职人员。在招聘学生事务管理老师的时候没有兼顾到工作人员之间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搭配问题。
(2)没有考虑到多元文化差异,对学生统一要求不尊重学生的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地发展阶段,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和跨省份的学习,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没有采取措施来满足这部分人群的生活习惯、生活需要和发展方向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会给留学生的学习造成许多困难,由于留学生语言上的差异、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学习勤奋程度上的差异都会给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适从而影响其留学效果。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的规定,教育必须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此而论, 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制度的需要, 在生活和学习上没有给学生需要留下个人空间。而且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过分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坚持了以儒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教育传统,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绝对尊重,学生要服从学术权威和权力权威,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需求要服从组织、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
(3)没有回归服务和促进“学生学习”。学生事务管理对学生的服务不仅着眼于学生当前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但要服务学生个人,而且要促进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善;不仅要服务学生的主观要求,而且要服务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④
(4)为留学生提供的服务停留在表面上,是简单的、单方面的文化传播。我国高校设立了留学生服务中心或配有专门的老师、机构和服务,但是这部分的留学生是被圈限在为他们设置的服务区域里,使得他们不能进入我国真正的大学生人群中生活和学习,虽然为他们提供过中国节日和集体参加有中国特色的活动机会,只是让留学生单方面的在课余时间学习我国文化,参加简单的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活动和节日,没有深入完全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和中国的家庭特征等。让他们只是停留在表面体验中国文化,没有让这部分的留学生完全领会中国文化的内涵。
(5)忽视人的社会化,使得学生适应多元文化社会较慢。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存在,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⑤我国现阶段的学生事务管理在将学生社会化这方面是一个空缺,在就业指导和管理方面做的不到位,使得学生陷入两难境界,没有帮助对学生自我评价和职业定向,传授求职和择业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在社会上的危机感、危险性,加大了大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过程中的成本。
3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下的学生事务管理建议
3.1 加强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的建设
我国应该明确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涵,建立专业化的标准、明确统一的工作职责和规范工作绩效考核,从制度上进一步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地位、作用、实施、考核评估进行政策上的规定。同时,根据从事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工作情况制定详细点的工作细则,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加以细化,要求工作人员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在针对教师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学生事务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规划和个人兴趣,鼓励工作人员向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形势政策师等多个方面发展,为有能力和有意向的教师提供学习和培养机会,使之成为专业人才。
3.2 尊重学生的多元文化,大学文化丰富多彩
高校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源泉,校园文化就是国家文化的继承和繁荣,他也是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大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把具有强制性的教育外化为虽带有教育意图但却以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完成的大学环境,它是一种以文化的形态或潜性课程参与教育全过程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是通过教育环境的营造,以一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行为养成的方式实现教育目的并影响教育。⑥
学生事务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活动,让来自于不同种族族群团体的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减少校园里人际关系方面的不良现象。如举办民族聚会或某个团体的特殊庆祝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络感情,消除成见,以利于学生对本民族及其他民族和社团所作出的贡献产生良好印象和感觉。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大学生个人品质,增强对自己的文化和与自己不同的其他人的文化的尊重。
3.3 目标管理,回归服务和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事务管理的本质也是应该为服务学生和促进学生学习。现在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全人发展是站在管理者的高度去衡量学生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感到大学生活动不能够自主,让他们在完成学术学习后有过重的负担。因此,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应该减少对学生的管理,要促进学生在教室外的学习、生活层面而非智力因素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高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管理不仅要整体服务学生,同时要使促进学生学习的专家,个体权益的捍卫者、个性化环境的倡导者。
3.4 针对留学生建立相互交流平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1991年在华外国留学生首次超过万人,2000年增加到5万到如今2010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6万人。⑦外国留学生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种宝贵资源,他是打开在校大学生眼界和开放性思维最便宜高效的途径之一。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不仅要提供国际化的服务,同时更要以国际化的标准尺来衡量,在为留学生提供优异的住宿条件或可选择住宿环境,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在中国家庭里的生活机会,以使来华留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化。
在全球化和高校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的结构不再单一化,学生对自己的多元文化发展和需求多样化与日俱增。因此,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要以国际化的标准,加快学生事务管理的师资队伍和设置的专业化建设,在符合中国的国情、特色和人口结构的多元文化下,建立适合多元文化下的各国学生的平等、自由、多元发展下,促进学生发展和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学生事务管理。
注释
①②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20-28.
③ 王恩林.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236-237.
④⑤储祖旺主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教程.科学出版社,2008.
由于慈善文化教育及其科学研究关系到教育乃至社会的整体发展,而且与其它项目相比具有更为突出的社会公益性,所以说它不只是科研人员或者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包括在政策、资金和科研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慈善文化教育科研需要建立多元化投入与研究机制,这应包括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另一方面是专兼结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科研机制。
一、构建政府投入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政府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教育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加大,但对于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的关注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引导。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及有关科学基金会批准下达的有关慈善文化教育的科研项目为之甚少。二是政府对有关科研项目的资助政策和机制不够明朗。开辟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的新领域等于增加了既定科研经费的开支负担。因此,教育科研管理面临着增大的科研创新需求与有限的科研投入之间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各界支持的多元化、多渠道项目投入机制,以推动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一)将慈善文化教育研究列入政府专项资助计划
慈善文化教育研究需要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和其他科研项目一样,慈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惟有获得政府支持、有了一定的科研经费投入,才能具备项目的组织和人员保证,为项目启动奠定前提基础;也惟有获得政府的支持和认可,其科研项目成果才有可能实现决策转化的根本目的。因此,公益性教育研究应该把积极争取政府的关注、支持和资助,作为科研项目运作的起始点。
建议将慈善文化教育研究列为政府专项资助计划。教育科研经费是政府财政支出的既定计划,支持和资助慈善文化教育科研应在政府预算范围内。慈善文化教育研究是教育、慈善事业以及社会改革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新课题,该项研究将对我国教育及慈善文化事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政府应给予特别关注和资助。建议将慈善文化教育研究资助作为专项列入政府预算之中。慈善文化教育研究若能获得专项资金划拨,不仅能确保项目经费的落实,而且,增加的政府投入将为科研单位减轻由于科研创新带来的经费负担,有利于提高科研单位或部门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促进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构建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的社会投入机制
慈善文化教育研究需要社会力量的投入。首先,政府财政对教育科研的支持存在有限性。目前,对于专门从事教育科研的机构或部门,政府安排的科研经费十分有限。这种状况实际是在鼓励科研部门进行低成本的科研运作,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在保证科研质量前提下科研成本的客观性以及科研创新发展过程中对经费需求的客观变化。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科研迅速跟进,日新月异的教育科研事业需要更大规模的经费支持,而目前政府对教育科研投入已难以保障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科研事业的实际成本支出,政府经费投入与教育科研的客观需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科研的效率和质量。政府对教育科研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次,科研创新带来不断增长的经费需求。慈善文化教育研究具有特殊性。慈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是对一个新领域的开发或者是对“新学科”、“新课程”的创新,在我国没有成熟的理论参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利用。大量的前期调查、大量的国外资料引进与借鉴,以及大规模的学术研讨、教材建设、教学软件制作等都将增加科研经费开支。这种科研创新带来不断增长的经费需求,将使本来就非常窘迫的科研经费更加难以负担。仅仅依靠政府有限的财力和科研投入,将难以保障项目的尽快启动、经费的足额及时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迟滞项目的正常运行。
因此,慈善文化教育研究应该在争取一定的政府投入、解决一部分基础科研经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教育科研经费保障体系中的特殊作用,构建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的社会投入机制。可以根据慈善文化教育研究项目的需要,考虑以下几种社会投入模式。
第一,教育科研部门与慈善文化机构项目合作模式。即,由教育科研单位或部门承担项目研究任务、由慈善文化机构负责项目经费募集,共享科研成果的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使双方的合作对象单一。对于科研部门来说其优势在于,有利于集中精力搞科研,有利于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育科研部门要积极争取与慈善文化机构、基金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努力争取慈善文化机构提供的资金募集服务。
第二,教育科研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项目合作模式。即,由教育科研部门以慈善文化教育研究项目吸引投资,寻求项目合作伙伴,由合作伙伴提供项目资助。而项目所需资金可能需要多个合作伙伴支持。因此,科研部门面对的是一个或者更多情况下将面对多家合作伙伴,即,由多家机构和个人共同承担项目经费资助。这样,实际上就将资金的募集和项目研究双重任务集于一身,科研部门需要抽出一定人力和精力用于资金募集,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行政工作量。但是,这种合作模式减少了资金投入和使用的中间环节,有利于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及资助主体对资金去向的督导。
第三,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经费募集模式。即,在运用以上某种合作模式募集经费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两种资金募集方式结合进行。或由于慈善文化教育研究项目的复杂性,涉及面广、研究程序繁琐、工作量大等等,科研经费需求量较大;或由于慈善文化机构的能量有限或科研部门资金募集经验缺乏等等,很有可能运用某一种资金募集方式不能使项目经费足额及时到位,满足科研经费所需,就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合力推进。因此,要根据项目的运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以确保项目健康、平稳、有序地进行。
二、构建专兼结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研究机制
目前,相对于其他研究而言,在我国从事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的人员数量、成果比例都为之甚少,专门从事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的机构或部门更是寥寥无几,薄弱的慈善教育科研现状没有也无法为我国慈善文化教育以及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因此,有必要重视和加强慈善文化教育研究和组织机构建设。
(一)慈善文化教育研究应该首先进行机构组建。一定规模、数量的专业研究机构相对于慈善文化教育这个新事物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应加强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的组织建设。政府、社会、科研部门等应提高对慈善文化教育研究意义的认识,加强研究力量投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抽调专门力量,组建研究机构。有条件的社科及教育研究单位可组建专门的慈善文化教育研究机构。
(二)慈善文化教育研究应构建专兼结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研究机制。由于慈善文化教育研究是涉及教育以及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等多方面、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同时也关系教育改革的全局。项目研究不仅需要科研人员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结构,而且需要社会各界专业人员参与项目策划。因此,慈善文化教育科研项目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机制。可以考虑,构建以项目发起单位为牵头和科研主体、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科研管理部门为指导、以各地教育科研院所、各级学校教师、慈善文化专业人员以及志愿者等各界人士广泛参与的科研机制。
(三)多元化慈善文化教育研究机制的具体设想
第一,构建“专兼结合”的科研团队
即构建以教育科研专业人员为主,以慈善从业人员、学校教师、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为辅的专兼结合的科研队伍。形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各尽所能、调动各方人员潜能、发挥各方人员优势的全方位科研工作格局。通过整合、凝聚各方研究力量,从组织上保证参研人员及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以确保科研的质量。
第二,搭建国内外信息、学术交流平台和科研互动机制
搭建信息交流和科研交流平台。慈善文化教育研究涉及我国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需要听取来自各地教育、科研、慈善及社会各界的观点和呼声,需要在最广大的范围借鉴汲取方方面面丰富的思想材料和科研成果。因此,需要搭建信息交流和科研交流平台。一是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议。要以慈善文化教育研究发起地区和发起单位为牵头和主办方,协调各地、各方,以慈善文化教育与研究为主题,积极组织全国范围的专题研讨和学术会议,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二是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构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如建立慈善文化教育研究网站或专题网页等等,加强科研信息和科研问题的交流,提高信息和科研交流效率。慈善文化教育研究只有汲取当代教育科研的丰富营养,获得教育、科研等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才能富有生命力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行国内外科研互动。同属于公益事业研究领域的不同研究机构具有共性,各公益研究部门之间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以进行横向学术、科研交流和合作互动。我国慈善文化教育研究应与国外慈善文化组织、教育科研机构以及学校等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加强与境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慈善文化教育研究不能忽略和放弃任何有助于自身发展的有利因素,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丰富和发展自己。
一、财务管理目标多元化
现代财务管理目标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等为代表,由于物质资源的稀缺性和使用上的排他性等原因,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时代极其适应。然而,由于财务目标是通过客户目标和业务流程来实现的。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必然要求企业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因素,对其财务管理目标重新定位:
(1)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及其利益协调化。在网络时代下的资本结构中,虚拟资本的地位显著上升,这一变化,日益着企业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不同的所有者对企业的要求不相同。而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应满足各个相关者的利益需要,才能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企业的前瞻经济及其增加值。前瞻经济是企业的预期成长效益,可以预测未来的收益程度。这一目标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体现了企业通过产品销售、风险投资等充分实现了技术产业化、市场化、收益最大化的可能程度。网络时代,企业前瞻经济及“增长动力”、未来增加值的重要性将大于目前收益。
(3)社会责任。在网络经济下,知识资本占主导地位,知识具有可享性和可转移性,使得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的成败更加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支持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既有助于实现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二、财务管理的重心将着重在企业流程的重整与改造、进行价值链分析上
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贸易服务方式,它以数字化网络和设备替代了传统的纸介质,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运作的格局,实现了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资金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
在这种新型运作方式下,顾客对供应商提供设计和工程服务的要求将增加,厂商将外包更多的非核心任务;同时客户将要求他们的供应商提供更多的存货管理服务,如:数据库仓库和订单管理;厂商需要更多地使用自动化制造技术,为集成外部数据和内部操作提高更大的机会。这就便企业必须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即BPR(BussinessProcessReegineering),以加强管理水平,从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必须进行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从战略上对产业价值链(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销售商)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以判断企业是否有必要沿价值链向前或向后延伸,以实现企业管理目标;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定单——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分析,以判断如何降低成本,使企业流程更优化;从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通过与竞争对手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以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和自己的成本态势,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苔系统的建立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通常遇到的风险有4种:经营风险、金融风险、灾害风险、环境和法律风险。而随着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对内,作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往往作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同时,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其随着技术环境和信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价值波动;对外,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大,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网上银行”、“电子货币”、交易无地域化和无纸化,这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大,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总之,由于网络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爆炸性等特点。企业将增加诸如:资讯保护风险、内部和外部侵入风险、破坏与舞弊风险、交易完险,以及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知识积累更新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等风险。
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复杂化,网络时代建立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就势在必行了。
旧模式新模式
风险评估是特指的风险评估是持续的
寻找机会是冲动的按风险和回报来评估机会
绝大部分由财务部门负责以财务部门负责为主
每个部门独立运行重视风险评估和各部门间的合作
重点控制财务风险和财务结果重点控制各种非财务风险
应取消错误或改正错误应避免错误
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人风险是的主要因素是业务流程
美国伊利洛斯大学E.贝尔考教授所著的《会计未来趋势》一书中,对网络经济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风险管理的极其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会计发展的六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财务风险预测及其模型的建立。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是网络时代风险管理模式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方面的内容组成,并将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敏感性指标,如保本点、收人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予以反应。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往往局限在某几个高层管理人员之间,而且多是“亡羊补牢”的措施,并有很大的随意性,即所谓的“救火队操作”。而网络经济时代,由于技术的进步,风险管理将变为主动的风险管理,其要求有预见性,有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
四、财务管理走向集中式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
过去,企业缺乏支持集中式管理的技术手段,企业的发展受到物理地域的限制,许多大型企业不得不采取分散管理。由于监管信息反馈滞后,从而导致对下属机构控制不力、企业出现危机的例子屡见不鲜。
互联网的出现,小企业变成了“大企业”,桌面管理转化成非桌面化的网络方式。这使得集中式管理成为可能,尤其是企业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具,为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财务集中式管理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1)会计核算的集中化;财务数据处理的适时性,这是网络财务的一大特点。一且确认都将存人相应的服务器并主动送财务信息系统随时检测,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且自动生成。
(2)财务控制的集中化。中层管理人员减少,会计核算信息直接送达高层,最高决策层可与最基层人员直接联系,对财务的支出与收入进行控制。企业所属各单位、部门,包括多经、关联公司实行“大财务”管理,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内部资金余额调剂能力、更好地杜绝腐败等目的。
(3)财务决策的集中化。由于财务资料时刻处于高级管理人员控
制之中,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虚拟结算,几乎可以即刻发现市场情况的变化。
五、财务管理中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多样化、复杂化
财务报告较之以前将有如下变化:
(1)在会计报告的目标上。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着重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员经营责任的信息。未来的网络会计报告模式则更侧重于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相关信息。
(2)表现在报告周期上。由于网络经济下,采用事项会计核算模式,企业可以适时提供有关事项信息并实现了由信息使用者自己加工信息,进行信息多元重组,这样就打破了会计报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界限,可以提供一天、三天、一个月等任何地点卜任何时期的信息,即适时会计报告系统,并实现网上的在线式披露机制。
(3)表现在报告要素上。在网络社会中,大部分虚拟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它们增值最快并最为重要的是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等。而知识资本若在传统的会计报告中,则得不到反映。传统模式的会计报告划分的六大要素已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其应在原有六大要素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如可将权益细化为“物质资产所有者权益”“知识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将人力资产划归企业的资产处理。会计恒等式变为:
资产(人力资产+物力资产)=负债+物质资产所有者权益+知识资产所有者权益
(4)表现在“利润分配”,方式上。在网络经济中,物质资本的增值要以人力资本的增值为支撑。从资本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角度看,知识劳动者应参与分配。
未来的评价体系中,如果没有反映客户的满意度、雇员的成就感、雇员的投资、企业长期增长等其它一些因素,光有会计报表中的财务指标是不能满足需要的,企业还需要提供多种非财务信息的综合管理考核表,比如:新产品的开况、产业结构调整对企业的影响等背景信息,企业甚至还可能需要提供就业人数、工资福利、工作条件和职工培训等反映其社会责任的信息。综合管理考核表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评估企业的发展潜力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另一方面,对指明企业存在的缺点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具有“导航灯”的作用。
六、信息理财在财务管理中日趋重要
以数字化技术为先导,信息高速公路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经济,其经济活动可以通过在线进行,如:在线订货、在线资金调度、异地转账、在线证券投资、在线外汇买卖等。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都是动态的,更具有不可捉摸性;同时,市场需求信息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公平、均匀分享,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信息格局。谁能占领信息的制高点,谁就将在市场竟争中占优势。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福特公司目煎就拥有一个庞大的内联网,有50万种产品设计资源、生产管理工具和战略信息资源等储存信息系统,从而可以根据每个顾客的个性化要求设计产品。如目前抢手的新型“美洲虎”系列车。
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将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基础之上。会计信息传递模式将变为“报告主体——信息通道——信息使用者”。网络方式从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孤岛”直接转向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则以价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运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及其业绩的全部信息。在网络经济中,信息理财将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使信息更形象、直观,提供多样化的各类信息,包括数量信息与质量信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物资层面的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