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学习政治理论

如何学习政治理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学习政治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学习政治理论

如何学习政治理论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 政治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政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从学生的发展来说,自主学习是其未来发展必须要具备的重要的本领之一。在高中期间,学生能够将政治学好,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就能够为自己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发展都是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学生要想自己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就必须要自身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政治教学时,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政治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而且还能够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国内外时事,开拓其视野,使其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大好基础。

二、培养高中生政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1.转变角色

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这样老师和学生能够在课外成为朋友,教师要做多对学生进行关心,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中,老师要注重对与学生在情感上进行交流,老师教学时要变现出亲切,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并且要不断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当发现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要主动的帮助学生去克服。为学生建立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在课堂上学习政治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于此同时,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进行自主的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

2.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因为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是一门智力教育课程,而且它还是品德教育课程,所以要想使政治课程发挥最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真实的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让他们自己知道是为什么而学,以及为谁而学习,使其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学习相互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进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此同时,老师也要在备课时,将教学活动组织起来,使学生能够对政治课程感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政治,促使学生将这种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动力。

3.让课堂重新回归到生活中

学习政治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社会生活,学习政治知识、理论以及思考和分析方法,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政治教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的,只有在生活中学生才能够更多并且更好的的了解政治,只要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对其的重要意义,学生才会逐步开始进行自主学习。

4.增加课堂讨论

所谓的课堂讨论,其实就是让学生依据老师的提问,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然后分享自己想法,这是一种方法能够很好的使学生进行相互启发和学习。在讨论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中心,使其从被迫学习转换成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同时由于讨论教学法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能够让其自己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并且还在相互交流中,与同学针对问题共同完成任务。课堂讨论法就是要师生以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当遇见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大家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进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沟通交流。

5.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主学习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学生通过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际活动,将其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中进行实际的运用,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起来,积累了学生的社会经验。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依据所教授的教学内容,组织安排学生多进行课外实际活动,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本中的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进行亲身的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想更好的转变和发展。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是对当地党史博物馆进行参观,或者是参观当地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再者是去当地市场进行物价调查等等。这样都可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实,从而促进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政治学习。

结语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和主动进行知识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都是出于主动地位,以积极的态度获取知识。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邵瑞珍 等译.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 1996.

[3] 宋秋前. 课堂教学问题问诊与矫治[J]. 教育研究,2001(4).

[4] 施良方. 学习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如何学习政治理论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慕课2011年在美国推出,这种授课模式迅速风靡全球。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优势分析,从导入要“新”、主题要“近”、提问要“精”三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设计原则,结合“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慕课内容的设计,归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设计原则?应用

课?题: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教研1402-3)成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优势分析

1.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有助于突出教育主体地位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常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被看做抽象的客体,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中,课程围绕学生的需求、按照学习的规律设计,教学重点由认知为中心转变为自主建构为中心,学生通过慕课平台不仅可以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可以在线上或线下通过多级主体互动、多层次的对话与沟通,实现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目的。学生既是课程内容的学习者,也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教学应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态度倾向以及价值认识,促使学生在实现“知识内化”的同时,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有助于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不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提问。部分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很多的现实思想困惑和问题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将教学过程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生硬的说教灌输过程。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将传统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认知目标放在课下利用在线学习实现,而课堂上则是以师生的讨论、交流、探究为主,整个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向的主导者,除了在线上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性内容外,更多的则是通过线上互动、线下答疑部分以启发、探究、讨论等新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达到提高其道德素质,健全人格的教学目的。

3.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优化

作为高校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学生众多、资源分布不均、师资配备不足的现状,慕课资源在“两课”教学方面的引入,可以节约更多的教育资源,促使优质资源得到最广泛、有效的利用。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线上教学,使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学习时间得以解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利用微视频完成知识的呈现、讲述与传授。这一过程可以避免教师以往不断地重复性教学,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使教学跃升为师生间深度探究知识、互动的实践过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设计原则

1.导入要“新”,不断提升教学吸引

慕课的教学模式使每个教学单位缩短为 10 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如何以一个新颖的开头触发学生的兴趣点,把学生吸引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中来,这需要教师平时加强搜集与教学相关的社会热播视频、有趣味性的故事、学生平时感到困惑的情景、有震感效果的图片等内容,提升授课内容的导入质量,不断提高教学吸引力。如绪论部分树立学习新的学习理念可以作为单独一个慕课视频,引入李开复的第四封信开头的“学生来信”部分引发学生共鸣,引起学生重视,引发学生对大学学习的思考。

2.主题要“近”,着力提高学生认可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提高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完善和健全人格,促进个体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提高课程认可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的主题应该要贴近学生实际,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在经历或今后会遇到的人生课题,着力引导学生把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人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主题的确定中,可以通过课堂反馈、网上收集或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采集学生迫切希望解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合并后,将提炼的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相结合,形成一个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和层级性的慕课教学主题,使学生明确课程核心问题所在,更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魅力和理论深度。如2014 年 3 月份,在上线的开放式、大规模、混合式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题——大学·人生中,上海交通大学施索华老师的课题——让青春承担责任,以责任引领人生;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课题——大学,如何成就大师的胸怀;北京大学张会峰老师的课题——法律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3.提问要“精”,充分激发学生热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为了避免以往在思想政治公共课课堂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开小差的情景,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需要将许多问题和知识点连贯起来,如同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学生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完成下一步的学习。因此,在提问的设置上,要精心设计,才能吸引学生继续下一个主题的学习。教学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教学内容,突出相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的基础和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等等。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尽量使提问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学生问题及现实的典型案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实例分析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可以将学生目标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单独一个慕课教学单元,标题可定为《梦想——从脚下起航》,具体教学重点、难点和开展分别如下。

一是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培养在面临学习生活中重大人生目标,能够以具体方法分解、以实际行动逐步实现的能力。

二是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中长期规划,将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及转化为每天可操作化的能力。

三是教学开展:以海边休假、都市写字楼、家人幸福团聚等不同主题的精美图片导入梦想版的概念,吸引学生眼球,对各个图片的细致描述引发学生对各自人生梦想的思考。以金字塔PPT的展现体现人生规划的六个高度,结合2014年某周目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长期目标—年目标—月目标—周计划—每日行动的分解步骤,同时结合学生普遍关注如何背英语四级单词案例,加固学生对于目标分解各个环节的理解和内化。在此基础上,以图片加漫画形式形象展现需要实现目标的时间管理软件、知识记录归档软件、知识查找网站、优秀微信微博等进一步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借助有效工具和方法达成目标。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需要注意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需要部门内及部门间通力合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成功开展慕课教学,涉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微课程的拍摄录制、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等诸多环节,这需要思政教学部门、教务处、网络技术中心等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教学部门内部需要分工合作,由具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结合学生思想特点进行设计授课,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问互动、批改作业、线下答疑等教学辅助内容则可以其他教师完成。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为避免出现线上缺勤、线上开小差、替代上课等情况,还需要网络技术中心尽可能地开发线上保障的程序,通过头像识别、手机验证、指纹确认等方式实现线上教学监督,为慕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的选课设置、成绩构成、教师考核等方面则需要教务部门的积极配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与智慧,实现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2.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需要大力提升基础课教师综合素质

慕课教学形式中设置了线上及线下提问答疑环节,开放的平台使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能够交汇到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问题等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涉及的领域广泛、包含的内容丰富,这要求授课教师在“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上,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平时要潜心于教学方法及问题回答技巧,不仅要使问题的答案本身让学生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激发、引导和培养,让学生通过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来实现知识学习与情感内化的有效结合,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和魅力。

3.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

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难以真正让学生信服,慕课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使思想道德传递成为一种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慕课教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混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传递知识,内化情感,外化行为的目的,学生需要经历认知—体验—实践—再认知—再体验的复杂过程,其中由众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因素合力发挥效应。教师要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习得道德智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而慕课依托网络的教学方式是无法观察到学生情感变化的。学生无法亲身参加课堂小组讨论实践,这也使得学生在课内以同伴合作的形式在体验过程中习得经验的重要环节难以达成。学习机遇并不代表学习成效的实现,虚拟的教学过程仍然不能体现课堂学习与课程学习的全部意义。因此,慕课不能取代传统课堂,但它帮助人们多一种学习方法的选择,它会倒逼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永华.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J].教师教育学报,2014(6).

[2]仲小燕,成云卿.慕课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

如何学习政治理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 教学效果 创新 探索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对高校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需要探索新的有效的途径,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形式、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和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仅供大家参考。

二、开展多样化教学形式

好的教学形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应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单向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该课的育人功能和引导功能。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构建环境。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电视教学等教学手段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两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是加强师生沟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必然要求深入沟通,在信任的基础上做好工作。教师通过走访询问、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求知意向和情感需求,教学内容才会有针对性,教学效果都会明显,对做好工作才有利。

三是变灌输为参与。“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容易使课堂显得呆板、沉闷,改变这一现状的唯一办法就是调动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者”为“主动学习者”。综合运用诸如课堂讨论、主题演讲等多种教学法,来实现师生角色的彻底转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被称为灌输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却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结果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此,在保持基本讲授模式的同时,我们要尝试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为政治理论课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和教师一起组织教学,设计教学,使教学模式动态化、生活化、情境化,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种办法。

一是问题设计。问题设计不仅可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还有利于调节教学节奏。例如,在“两课”教学中让学生举例回答问题,不仅可以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趣味化,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有利于集中大班学生注意力和纪律管理。

二是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辩论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模式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是主题演讲。该模式不是一种单纯的演讲模式,而是一种集演讲形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从演讲主题的确定来看,它是在专题讲授的基础上围绕当时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确定演讲主题的。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是在主题演讲的形式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方式。该模式的运行,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是适时点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教师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当代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乐于表达的特点,但同时容易产业看问题偏颇,认识不深或经验不足等问题,这时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用科学理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力。因此,适当地点评将为其指明正确的方向,促进教学内涵的提升。

四、坚持教学内容“三贴近”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就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

(1)贴近实际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科学理论与当前伟大的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抽象内容形象化,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

(2)贴近生活就是将宏观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努力做到理论内容具体化,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3)贴近大学生就是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解疑释难,有的放矢,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

五、发展开放式评价

通常大学课程的考试重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以试卷考试成绩为最后成绩,这种传统的考试方式即检验不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检验不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改变这种考察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能全面有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开放式的考核方式。

首先,转变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运用的观念。

其次,考核形式应多样化,考试不仅局限于期末的试卷考试,更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让学生撰写论文,参加演讲及各种竞赛活动,组织课堂讨论和发言、随堂测验等做为过程考核的成绩计入总成绩。

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考试形式为开放式多样化评价标准,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结语

以上就是我们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方面的一点探索,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提高教师师素质,开(下转第122页)展多样化教学形式,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坚持教学内容“三贴近”,发展开放式评价。

参考文献

[1]宓现义.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世纪桥,2007,(12):95~97

[2]徐秋娟.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10,(1):31~34

[3]常建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法制与社会,2010,(5):225~226

[4]岳柏冰,李军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三贴进”的思考.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6,(6):82~83

如何学习政治理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5—0073—04

一、引言

近30多年来,教育教学效能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研究者们试图解释:为什么有的学校、有的教师是高效能的?怎样才能成为高效能的学校和高效能的教师?前者涉及教育教学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后者涉及教师教育教学效能改进策略的研究。课程教育教学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活动,探讨课程教育教学效能对提高和改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但如何认识和评价其教育教学效能却常常出现不同的声音。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效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借鉴有关教育教学效能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建构一个“过程一结果”模型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效能进行评价。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虽然学者们都基本上认同效能的基本含义是指效果和有效性,但在高等教育领域,对如何界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内涵,大家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从研究文献看,有的学者强调教学过程是否有效,有的学者强调教学结果。从过程角度理解教育教学的效能,往往强调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时是否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是否具有恰当的教学行为,能否有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等,涉及的内容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态度与热情、教学组织、内容选择、讲授方式方法、对师生关系的处理、教学评价、学习环境建构等。例如,Ramsden认为,有明确的目的和标准、合适的课业负担、评价适当、能够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等的教学就是好的教学。Marsh认为,可以从学习的价值、能否激发学习热情、组织清晰性、小组互动、师生关系、知识的广度、评价方式、课业负担与难度等角度来评价高校教学是否有效。从结果的视角理解教育教学效能,则认为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即为高效能的教学,因此用“学生成长”这种结果性的指标来衡量教育教学的效能,采用的测量指标涉及学生的认知(如考试成绩)、情感(如满意感、价值感)和精神活动等不同方面。

我们认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的评价,既不能单纯强调过程因素,也不能单纯强调结果因素,应该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加以评价。在对教育教学效能研究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殊性,本研究从过程效能和结果效能两个方面设计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具体的测量指标示例,如表l所示。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效度与信度检验

为了检验上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和信度,我们在陕西省16所高校(其中,“985”工程院校3所,“211”工程院校3所,一般院校10所)对接受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三、四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98份,其中有效问卷792份,有效回收率是99%。调查的学生中,有男生452名(占57.1%),女生334名(占42.2%),缺失资料者6名;三年级学生402名(占50.8%),四年级学生384名(占48.9%),缺失资料者6名;从专业分布看,经济类专业学生34名(占4.3%),法学类专业学生55名(占6.9%),文学类专业学生107名(占13.5%),历史类专业学生18名(占2.3%),理工类专业学生332名(占41.9%),医学类专业学生51名(占6.4%),管理类专业学生195名(占24.6%)。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AMOS17.0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进行了分析;采用SPSS17.0对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进行了分析。

表2列出了采用AMOS17.0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从表2有关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包括卡方自由度比[x2/df]、RMSEA、CFI、RFI、IFI、TLI等)看,从过程(教师素质、教学组织、环境营造)和结果(学习结果)两个方面建构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均达到了相应的标准,各个观测变量与其潜变量的回归系数介于0.59—0.88之间,说明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进行评价在结构上是有效的。

为了检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本研究应用SPSS17.0中的Crobach’sα系数检验了表l所示各个维度所包含的测量指标的内部一致性。分析表明,各维度的α系数介于0.747—0.901之间,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效度、信度分析结果表明,用表1所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来测量其教育教学效能是科学、合理、可信的,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的一个有效工具。

四、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的评价结果分析

表3列出了学生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的评价结果(在调查中,学生对表1所列各项测量指标的赞同程度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共分为5个等级,并分别赋值1到5分,得分越高,表示越赞同表1所示各测量指标的陈述)。从表3可见,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仅仅处于基本认可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中过程因素与结果因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进行了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图1列出了分析的结果(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数为:x2/df=0.002,RMSEA=0.000,CFI=1.000,RFI=1.000,NFI=1.000,TLI=1.002)。分析表明:教师素质不仅对学生学习结果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对教学组织的影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素质对环境营造则没有显著的影响;教学组织对学生学习结果有直接影响,同时还通过对环境营造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环境营造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有直接的影响。这一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的两个组成部分,即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五、小结与讨论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效能可以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进行评价。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效能既不能单纯从过程的视角进行评价,也不能单纯从结果的视角进行评价,而应该整合过程因素和结果因素进行评价。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本研究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设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可信的,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能评价的一个有效工具。

如何学习政治理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折中主义;向技术学习;用技术学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五年以来,广大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并开发了一批又一批的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远未像理论上探究的那么理想,实施效果也没有理论上所期望得那么好。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问题。本文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一、被混淆的边界: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课件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则是运用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为了增强教学方法的作用,在运用方法时常结合使用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方法效果而采用的一切器具和设施,或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运用教学方法。从教育技术学视角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效果,与两个因素直接相关—多媒体课件及其应用。前者可以称为“物”的因素,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后者则是“人”的因素,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要求多媒体课件必须兼具多媒体的特点和课件的特性。多媒体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非线性等;而课件是课程软件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软件,但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多媒体课件并未满足“物化形态的技术”要求,这就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智能形态的技术”,要求使用者必须具有熟练应用“物化形态的技术”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反映在对计算机(硬件)和多媒体课件(软件)的操控方面,即对多媒体课件的运行条件及其运行平台的掌控水平,有不少教师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能。还有一个因素也值得我们注意,有些教师把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对立起来。事实上,日常教学活动往往是组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才得以开展的。如果教师仅以多媒体教学为惟一追求,排斤其他教学方法,而不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教学内容,通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结果是违背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多数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是PowerPoint文件,是由教师按教材的逻辑框架、思想理论脉络和课堂教学思路自行编制,能够独立地或完整地表述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这类课件具有制作技术要求不高、设计比较自由、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法容易、制作成本较低等优点,既适应了教材体系逻辑框架下的教学方式,也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更新快(内容本身、案例有实效性)的特点及教师对技术掌握的要求。但是,这类课件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尤其是课件与学生之间缺乏交互,而且Powerpoint引用外部文件的能力也比较有限,并缺乏控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如果接受过计算机应用的训练并能根据多媒体课件特征及考虑教学需要研制多媒体课件,那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今,如何进一步研制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许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技术观的冲突:思想政治理论课“向技术学习”抑或“用技术学习”

在我们探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边界被混淆的同时,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即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技术的设计思想及其支撑理论是什么?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美国著名心理与统计学家拉姆斯丹(Lumsdaine)提出了教育技术的两源论,以后美国教育技术学专家塞特勒(Saettler)在1968年的((教学技术史》中也加以强调。他们都认为存在两种意义上的教学技术:一种是物理科学意义上的教学技术,一种是行为科学概念的教学技术。前者是“媒体论”的教学技术,而后者是“过程论”的教学技术。考察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思想,与上述两种教学技术观密切相关,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向计算机学习”(或称“向技术学习”)的技术观。从计算机应用的对象来看,集中在三个方面:学习计算机(learnaboutcomputer),用计算机学习(learnwithcomputer),向计算机学习(learnfromcomputer)。“向技术学习”的技术观主要表现为教育工作者往往将技术视为给学生传递教学的手段。拉姆斯丹将这种观念称为I型技术(TechnologyTypeI),所强调的是技术所起到的教学辅助作用。我们可以把基于计算机的教学归类为1l型技术,这种技术应用是以软件为基础的,软件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的原理。I型技术是强化教师所传授的信息,I<型技术则是根本就把老师给替换掉了。这两种技术的共同特点是,都强调了利用技术传递教学。当代美国知名教育技术专家乔纳森(Jonassen)指出,在传统教学中,技术往往被用作是知识传递的工具。人们通过与技术交互,从技术中接受信息并且尝试去理解这些信息。技术作为信息的载体和学生的导师,学习者是“从技术中学习”。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更多地体现为教师所选择的一种教学的方式、手段和工具;多媒体课件则是部分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月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这类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占有很高的比例,并且是课堂教学的主流。在课堂教学中,技术与媒体常见的作用是辅助教师教学。无疑,设计适当的教学媒体可以提高和促进学习,支持教师的教学。但是,使用的效果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

相对于“向技术学习”侧重于教师的教而言,“用计算机学习”(或称“用技术学习”)则侧重于学生的学。美国著名计算机专家泰勒(Taylor)曾经指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模式之一是把计算机看作工具(Tool)。将计算机用来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和学习工具。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可以分为效能工具和认知工具两大类。效能工具(productivitytools)重在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认知工具(Cognitivetools)也称为智力工具,乔纳森认为,认知工具是指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软件系统,如数据库、电子报表、语义网络、专家系统、多媒体建构工具、微世界、动态建模工具、视图化工具和计算机会议系统等。乔纳森从建构主义出发,主张技术不应该被用做被动的学习者运输和传递设计者信息的工具,而应该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工具,让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即“用技术学习”。在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与“向技术学习”相对应的,是沿袭了多年的教师主导型模式。建构主义主张“用技术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型模式,包括WebQuest模式、NTeQ模式、JiTT模式等。这种主张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则刚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现阶段绝大多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及其课件的探索,是以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的,诸如,各高校开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的网络版等。教师的授课录像、授课教案等在网上,可供学生异步学习或异地下载。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这些资源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技术隐喻

透过教育技术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如何看待技术和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对教育教学的关注与直接研究密切相关。这些观点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和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主张“向技术学习”的观点,明显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而“用技术学习”的工具观是建构主义的技术应用观。美国教育技术专家斯马尔蒂诺(Smaldino)曾经指出,“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的时候,对于各种学习理论,教师要站在折中主义的立场,哪种理论有指导意义,就采用哪种理论。”“是人类使用技术和媒体,而不是技术和媒体本身把人机械化。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在教室中摆放了哪些技术设备,而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使用这些技术。”斯马尔蒂诺的观点,对于当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方法和手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教学技术通过讲授教学内容来体现。因此,如何创新“向技术学习”,是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