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课程管理

实验课程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课程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课程管理

实验课程管理范文第1篇

1 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是搞好实验室工作的关键。新课程改革要求实验教师不仅是一个生物实验的准备员、管理员,而且是一个实验的研究员和新实验的开发者;要求实验教师要熟悉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掌握新教材的内容,要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能运用计算机及其他的新设备开展创新性的实验研究。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实验管理水平,在工作之余不仅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还要积极参加学科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虚心向专家学习,努力探索实验室管理规律,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实验教学服务。

2 科学管理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

2.1 强化实验室日常工作

2.1.1制定实验教学计划

每学期期初,根据各年段的实验进度表制订好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实验,防止分组实验相互碰撞,而打乱任课老师的教学计划。按照计划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2.1.2做好准备实验工作

根据实验通知单准备好实验器材,配置好实验药品。着手培养实验材料或采集、购买实验材料。准备好的每一个实验,我都会事先试做实验,有什么问题及时改正,有什么技巧在上课之前及时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供给任课教师参考。若有些实验可以改进或有不同实验方法,我也尽可能备足实验所需的材料、仪器和药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条件。

2.1.3协助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在分组实验时进入课堂协助任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例如学生初学显微镜的使用时操作难度大,我就进入课堂和任课教师一道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帮助学生掌握显微镜操作要领。这样就解决了任课教师在分组实验中忙不过来,指导不全面的问题。

2.1.4实验后做好善后工作

每次分组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打扫卫生,做到地面、桌面、水池内整洁,无杂物,桌凳排放整齐,使实验室保持整洁。对使用过的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后入橱,放置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器材,在实验中易使镜头沾污,实验后用擦镜纸擦拭显微镜镜头,用纱布擦试镜座、载物台等,对镜筒下滑或卡死的及时进行维修。

2.2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生物网络实验室

我们在传统生物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校园网络将生物实验室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处理后建立生物网络实验室。生物网络实验室是集网上实验室管理、实验室教务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资料管理为一体的实验管理系统。生物网络实验室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使繁琐的实验室管理变得简单有序、系统化、规范化,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二是生物网络实验室上有生物实验课件和课件库,安装模拟实验软件,与现代远程生物实验网站、生物教学网链接;使实验教学内容得到扩充。三是在生物网络实验室上实验指导材料,如实验录像、挂图、文字材料等,使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就对实验设备和内容有深刻的了解,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空间。同时也为教师的实验教学带来方便。

3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3.1 尝试“双微整合”教学模式

“双微整合”教学模式是微机辅助教学(CAI)和微型化学实验(M,L)这两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共同使用,相互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有机整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反应速度快、实验现象明显、环境污染低等特点。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但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或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则可以通过微机辅助教学实现,帮助解决问题。这两种方法有机整合用于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如“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教学通过“双微整合”教学能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微型实验从实验教学方面充实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的“面”;而微机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双微整合从根本上充实了现有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发了学生多元智能。

3.2 重视模拟实验教学

模拟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然后通过实验和研究,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类推到原型上去,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种实验方法称模拟实验。生物学中的模拟实验大致分为:计算机模拟实验;模型模拟实验。

3.2.1计算机模拟实验

计算机模拟实验是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实验教学整合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生物实验进行的模拟。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种计算机模拟生物实验的软件不断涌现,这些模拟软件大多制作精美、情况逼真、富有直观感觉、交互性强。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教学。,学生可在“实验室”中自由地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变性大,可控性强,学生操作时,一旦发生错误计算机将给出警告,学生既可以改正错误也可以在继续错误地操作下去,然后对正确操作的结果和不正确操作引起的后果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对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步骤等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2.2模型模拟实验

模型模拟实验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原理替代的思想或通过小品的形式,借助某种模型实体来模拟一些生物学中的复杂现象。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如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等的模拟实验;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观点,如制作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理论做出科学的解释,如“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的模拟演示实验。模拟实验活动是帮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开放实验室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实验课程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 实验课程 教学软件 课后评价

因课程性质和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 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的任务也会有所差异, 但就其共性而言有两大任务:

其一, 培养学生具有将来所从业岗位必需的操作技能。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正规的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 并使这种训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来实现的。其二,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而且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 在实验课程的准备阶段和使用阶段必须紧紧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一目标来开展工作。

一、准备阶段

开设实验课程之前, 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准备不足会使实验课程夭折或流于形式。准备主要从师资要求、教材建设两个方面进行。

(一) 师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课指导教师除了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本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 这些都会影响实验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1. 教师应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实验课程综合性强,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为例,该课程以国际贸易实务为基础,融入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写作、国际物流、报关实务等知识。因此,实验课程要求教师知识体系完善。

2. 教师应该有实践经验实验课程要紧跟社会、紧跟行业的变化,是传统课程和社会实际之间的桥梁,因而相关教师必须密切关注社会与行业的要求,使得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定标准能与社会需求、行业标高接轨。为了这个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地进修,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把先进的理论、经验传达给学生。

(二)教材建设编写高质量的实验课教材,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操作性、综合性实验。教材是教学的参照物,是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其优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实验课不同于理论课,不同高校的实验环境、学生基础和其他条件不尽相同,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实验环境,编写自己的实验教材,既有知识点全面的基础实验,也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二、教学阶段

(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主体性实验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的实践性活动是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主体性还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上。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强调: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努力获得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实验任务,给予学生时间思考采取什么方法、如何完成目标,然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集思广益。

2. 创造性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对学生而言,所谓创造性,不在于发现什么未知领域,提出了什么新观念,而在于用他们已有的知识,主动认识一个新事物,获得一种新体验,掌握一项新本领。在实验课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有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不急于解答问题,把问题抛给全体学生,鼓励大家思考。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中,针对不同产品国内外价格差距不同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产品; 如果所经营的产品国内外价差较小应该如何解决;利润率水平如何确定等。

3. 因材施教实验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培养方案,贯彻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修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基础上,都可以修读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这门课程。但是两个专业学生的基础不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大多修读过外贸函电写作和国际结算,而国际物流的学生对国际货物运输和进出口货物报关比较熟悉。因此,教师对这两类学生要因材施教,要有针对性地帮他们补充所需的知识,以便他们能掌握实验所需的预前知识,能顺利操作实验。

(二) 课程安排1. 系统性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不是理论课程的辅助部分,它应该是连接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是经济管理类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预演,是模拟实习。因此,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应该具有全面性,要将某一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知识融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另一方面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应该是对某一社会经济工作岗位的全面模拟,应该能复制这个岗位的所有工作内容,使学生能通过模拟提前熟悉某一岗位。

实验课程管理范文第3篇

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是自治区研究性学习实验校,经过选题论证,我们首先确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下列问题:

(1)如何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学习实际,确定适合本校学生研究的课题,解决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国家其他必修课程的矛盾。(2)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常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促进师生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优化,实现教学质量质的飞跃。(3)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研究陆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4)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与校本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情感体系的整体发展。

二、研究过程及操作

该课题研究以2001级学生和执研教师为第一阶段研究对象,后继新生和执研教师为重复实验对象,采用文献研究、观察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课程管理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性考察。

(一)明确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操作原则,保证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我们首先成立了以科研处牵头,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的课程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先后9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知识,参加研究性学习报告会,对家长进行课程宣传动员。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准备活动和思想动员,我们明确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解决问题,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会自己获取、会独立创造的新型人才。(2)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互相并列平行,互相包容,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的学习方式。(3)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是学习研究的先行者和研究技能的点拨者,是研究兴趣的激发者和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是研究过程的协调者和学习成果的宣传者。(4)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应当既重过程,也重结果,继承和创新相辅相承,过程与结果互为因果。

(二)制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保证课程建设全面体现课程理念。

我们以《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为依据,制定了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发展规划。这一规划的硬件已经基本实现,构建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图书馆现藏书量达18万多册,生均600多册;有电子阅览室1间,共有阅览终端90个,理、化、生实验室24间,均配备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机器人活动室1间,创新大赛活动室1间。我们与上海科协、广西师范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每学期都请有关专家到校讲学。

(三)细化管理环节,避免课程实施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效性。

1.对选题作了三个方面的定位引导:倡导有关运用学法的实验课题,例如提高记忆的方法研究、快速阅读的方法研究、预习的方法尝试研究,对联的思维方式研究等。

——倡导研究从课本内容中发现的延伸性课题,下发了各科教材中必做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从中选择一项,开展自主研究。

——倡导研究与生活、人文科学紧密结合的课题。

2.制定符合课程要求的各类管理制度和程序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按制度和程序要求开展学习活动,记录学习过程。这些管理制度涉及课程指导、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内容,将研究性学习理念物化为具体的课程操作常规,因而为课程的规范性实施提供了保障。

3.调整课时,我们先后作过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按公共课独立排课,每周每班两节,其中一节分散编排,一节全年级统一编排。第二种排课法是将研究性学习课时与其他自习课时进行综合调配,每周全年级安排一节研究性学习公共课,其余的两节与自习课合并,给每个学科分别增加一个课时,用于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这种课时安排法,保证了研究性学习集体活动的时间,也为学科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带来便利。

4.制定课程大型活动常规:动员会于开学第三周完成,立项开题展示活动在第八周进行,成果申报及验收在第16周进行。

5.实施课程三级机构管理制度。第一级是课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主管教学、科研的校级领导兼任。第二级由年级组长、班主任组成,主要负责以年级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第三级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科任教师构成,主要负责学科课题的审定,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过程的监督管理,课题成果的评审鉴定等的良性发展。

6.开放学校所有可利用的研究室、场馆,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研究活动渠道的畅通和安全。

7.选择典型引路,注重成果推广。实施课程以来,共召开大大小小的成果会10多次,通过成果,进行研究方法指导,表彰优秀学生和教师,激发师生参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四)寻找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

如何解决高考与研究性学习的矛盾,这是一个棘手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我们采取的做法是:

1.坚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大方向是正确的,不回避,不停步,不冒进,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学生出发。

2.注重把“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倡导有意义的接受式与发现式教学。

3.选择课前预习、课后作业两个学习环节,实施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4.开展考试改革,实施三级考试模式:一级是学生自学的效果测试,目的是引导正确的学法和思维方法,检验学生自学的效果,为授课提供合适的教学起点。二级是听课、独立作业的反馈测试,主要是统一的单元测验,测试的目的是规范学生听课和复习的行为。三级主要是学校的段考和期考,测查的重点是学生的能力,强调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外。在考后的总结分析上,强调过程与结果的归因分析。

三、实验效果

成果之一: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强了我们的反思能力,促进了学校各项发展规划、制度的深化和完善。

我校历年来重视抓教师队伍建设,曾采用师徒制、导培制、与高三同题考试制等等措施。这些培训模式,对教师快速熟悉教学环节,尽快适应教学程序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教师成长的根本出路。在研究性课程中,这个案例的研究,促使我们思考改进教师队伍培训模式的问题。现在,在全校范围内,倡导读书之风,形成“校务会学习制度”,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创建优秀学习型团队”活动,在学生中组建“读书励志社”,开展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都与这一反思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从某些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与考试测查不相符合的现象中发现“假性成长”的问题,即看起来研究作业做得像模像样,但真正的研究水平、思维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并没有培养起来。还有,我们从学生成果展示中的情绪变化曲线中,发现学生的成就感并不完全来自于获得展示的机会或教师的表扬,而是来自于他们感到的真正的成功。这种反思,无疑对我们改进教学,优化教的过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成果之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操作模式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发生重要的变化。

让我们看一个教学实例:语文教学,周丽雅老师这样设计她的教学进程:

——先利用寒假,布置学生用自主学习的方法预习新课本中的8篇文言文,要求做好学习记录。

——寒假结束后第一节课测验,《鸿门宴》设的题是:读题目,你觉得学习本文应弄清什么问题?你弄清了什么问题?你还学了什么?

——上课时,教师在介绍《史记》的特点后,推出几种质疑的方法:矛盾处质疑法,兴趣处质疑法,相同处质疑法,疑难处质疑法。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并归纳了下列问题:(1)刘邦为什么先尊称张良为“君”,后更进一步尊称他为“公”;为什么刘邦却尊称项羽为“大将军”,这种与身份不符的称谓,说明什么? (2)项羽听到曹无伤的话,大怒。但在鸿门宴上,项羽却始终不多说话,而且对范增的举佩暗示,装聋作哑;(3)樊哙无礼闯帐,项羽不但不怒,反而赐予彘肩和酒。项羽的前怒后忍到底说明什么?(4)刘邦与项羽本是同级,但坐位的安排为什么不讲礼节?

紧接着,老师让学生抓住问题,再读书,为每一道题的解答找全相关内容,并按“口译朗读——归纳要点——写出有理有据的答案”的步骤,解决问题,之后是学生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交流。周老师没有在此打住,而是设计了一个学法归纳的环节:第一,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发现的?第二,解决每一个问题,老师都要同学们做哪几件事?第三,要求学生用过去学过的“读前提问法”和本节课学到的“读中发现问题法”,再次预习《兰亭集序》,找出问题。

观察全程,不难看到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被动学习的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尝试探究的教学过程。

成果之三: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提升。

研究性学习不仅带来观念的转变,使课程教学理念注重整体构思,不仅注重学习过程,也注重学习评价。例如,物理学科,将多年来典型的题目归纳汇总,按一定的教学序列,编成教师训练指导手册。

最近立项的“学法尝试活动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构建了“学校——学科——教师”三级课程体系,每一级体系均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要求,课程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课程管理与评价等内容,同时还总结了“精选学法——先尝后教——学法指导——学法尝试——合作交流——成果归因”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步骤。

成果之四:教师的变化带来学生素质的变化,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很有成就感。(2)学生对执研老师教学的评价后测评价表的意见更具体,所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更强烈。(3)近年来我校高考、会考、竞赛成绩一真保持全区前茅,与推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有必然的联系。(4)这几年来,使用图书馆、电子教室进行自主学习的人数逐年增多。为此,读书励志社、网络社、文学社、英语学习社等学生社团逐步扩大。(5)在探究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特长学生,机器人大赛曾获得国际银奖和铜奖,全国创新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

四、研究的结论

1.为防止研究性学习课程操作的随意性、盲目性、短效性,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

2.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牢牢抓住“教”与“学”的两个转变,所倡导的“三类课题”研究,符合现阶段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际,为理顺研究性学习与高考、会考的矛盾,实现学习能力与考试能力的同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把研究性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的课程操作模式引入课堂教学,为研究性学习与学科必修课程的整合找到了结合点;而“学法尝试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合作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推广,为研究性学习深入课堂,落实“教”与“学”的转变找到落脚点,具有推广价值。

4.我们构建的多个校本课程体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或果。

5.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使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学校发展实际的管理制度;找到了解决学校师资培养、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发展难题的途径,培养了一批教师;也使我们改善了校内外的学习环境,为我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问题讨论

在研究中,我们认为还有下列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1.参与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的教师还不多,也有一些教师不熟悉课程操作模式,备课跟不上教学进度。

实验课程管理范文第4篇

(一)研究的落脚点局限于“问题”

现有大量的研究往往从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入手,常存在定位不准、定性不当、实践性不强、教法学法单一、缺乏科学评价标准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的设置没有遵循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没有体现教育性与职业性并重的教育思想,同时也存在研究内容陈旧、研究力量过于薄弱、技术性差等实际问题。事实上,要保证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不能只针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中的局部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身心特点和个人发展需要开展整体研究与设计。

(二)课程教育内容错位

在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研究方面,一些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生活心理教育、学习心理教育、职业心理教育;一些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人际交往、学习心理;一些研究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一般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指导、意义教育、性格教育、人际关系指导、耐挫能力培养等,大多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式的治疗,涉及潜能开发和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较少,涉及职业能力提升的内容几乎缺失,这与积极心理学关于促进学生成为积极的幸福进取者的理想,以及高职院校使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能力的理想,都存在很大距离。课程教育内容的错位,使课程不能完成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预期目标。

(三)课程改革措施及评价体系研究不足

现有的课程改革研究偏重于理论探讨或“德心共育”,对于课程改革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和效果缺乏实证研究。同时,针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的评价体系研究很少,且多强调以教师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而不是基于学生主体,强调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为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评价的最终准则。

(四)师资力量严重欠缺

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极强的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的地位不高,教师数量不足且专业性不强,教师接受经济管理能力教育技术、方法的培训较少,接受高水平督导的机会更是很少或缺失,因此,高职院校经济管理能力教育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使高职院校在经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组织上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考量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致传授了心理知识,却无助于心灵的成长。

二、“个人心理发展+职业能力提升”的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路径

大量的研究表明,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虽然有非常明确的终极目的,但囿于理论、实践、教师的准备不足,致使课程从目标到内容,从形式到方法都局限于预防为主的适应性目标。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显然需要重新定位课程各要素内涵,并创新教师团队建设,使课程有能力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积极力量,实现每个学生主观幸福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因此,“个人心理成长+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改革提出:高职院校要有效突破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改革的瓶颈,应该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以个性发展与个人谋生为核心设计课程内容,以社会化的教师团队统领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建设,通过主题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各种游戏活动、拓展训练、技术培训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成长和能力提升。

(一)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主线对不同年级的同质、异质团体开展教学

经济管理能力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更需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目前,几乎所有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大学生认为最有效的经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模式是实践或活动锻炼模式。国内已有学者对团体心理辅导能否适用于心理健康课程进行论证,清华大学著名团体心理辅导专家樊富民教授的研究表明:这种团体活动体验式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大学生经济管理能力教育。

(二)以个性发展与个人谋生为核心设计课程的内容与单元

为了充分体现课程的发展性和职业性,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不仅需要不断完善有关大学生发展性的研究与实践,同时还必须借鉴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员工援助的研究与实践,在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中引入企业EAP理念和元素,制定适用于高职院校的“个人心理成长+职业能力提升”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方案,以个性发展与个人谋生为核心设计课程内容与单元,针对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适应训练、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意志品质、创新思维、职业生涯规划训练;针对二、三年级学生主要进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训练,以及压力管理、时间管理、挫折应对、积极情绪等技术培训,使学生提前“上岗”。

(三)以社会化的团队教学理念统领经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的组织

高校经济管理能力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然而,大学生经济管理能力教育工作队伍的专职专业化却一直是我们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特别是以团体辅导为主线的课程,比专题讲座更强调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因其参与者众多、情景处理复杂、团体动力和凝聚力多变,要求教师具备更丰富的咨询技巧、经验和更强的组织领导力,以发挥团体辅导的最大作用。事实上,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师团队很难胜任这样专业的任务。

实验课程管理范文第5篇

1、具有明确的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导向。

2、能够引起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3、在教学中师生享有更多的选择权利和更大的空间。

4、体现科学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因此,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如何主动适应新课程要求,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成为我们实验教师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我对此提出我的不成熟的看法:

一、实验室的建设

1、实验用房与器材配备。

我校有仪器室(69平方米)和实验室(96平方米)各一个,达到二类学校标准。

仪器配备:我校仪器配备在2004年按国家二类标准进行配备的,以后每学期还能根据教学的需要,增添补购一部分仪器及药品。

2、实验室配套设施。实验室内有演示台一张,学生实验桌28张,实验凳56张。实验室内有供电和供水设备,有28只25瓦日光灯,室内有15个水龙头和1个灭火器等。仪器室内有11个仪器柜。

二、实验室管理工作

1、实验室、仪器室设备管理。建立“三帐一册”,对于主管部门调拔或购置的仪器设备,都能认真检查并登记,分类入册,做到帐目、标签、实物数量三统一。物物有帐,帐物相符。

2、做好仪器的陈列摆放工作。各类仪器都要按类别存放,体积大而笨重的仪器要放在最下层较厚的底板上,容易滚动和破碎的玻璃仪器等收藏在盒子里,并在盒面标明名称,然后放在橱里。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药品必须专柜存放,并上三把锁,以免发生意外。

3、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清查工作。仪器药品种类繁多,如不加以整理保管,不仅取用不方便,而且也容易损坏仪器的使用寿命,并且也不美观。同类的仪器和药品放在一起。并注明名称放在固定的位置上。另外,经常在使用中检查仪器的配件是否完整,每次分组实验后都要检查验收并及时保养。每学年能进行一次清查盘点工作。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与实验教学

1、实验人员要协助课任教师制定每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并向课任教师介绍实验室仪器使用情况。

2、能做好仪器设备的借还登记工作。我校仪器室中的仪器不仅能及时满足科学教师的需要,也能满足其它学科课任教师的需要,在他们领用时,都能及时登记,并催还验收。

3、做好损耗仪器的处理工作。在使用中损坏,丢失的仪器,要填写仪器损、丢、赔偿单并上交学校加以处理。

4、实验室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按章办理。

5、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电、危险品、火等防范工作。

6、实验课教学工作。我们学校的老师能按实验教学要求,演示实验开出率为100%,分组实验开出率为90%以上。学生做实验时,实验教师和课任教师都进行辅导,积极启发引导,努力培养学生观察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记录。

7、实验室有计划地对学生开放,积极开展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并带领学生自制教具,做好每个实验,积极参加县内外开展的一切活动,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实验室的布置

实验室应干净、通风、透光,便于工作,不影响学生健康,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室内要经常打扫干净,还要多设窗户,保持室内洁净和明亮,窗上要备黑色窗帘,便于放映幻灯片,或反射实物时可以用来遮光。

五、建立生物实验园

现代生物知识的学习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教室与实验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我们的生物教学有时要放到大自然中去。但走出这门学科,又常受到课时、经费、安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生物这门学科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教师在做实验时,同样受到经费、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因缺乏实验材料导致实验不能正常开展。因此,学校要建立生物实验园,建立一个活的动态的生态平衡系统,让学生亲临其境,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可让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成立植物种植小组、动物饲养小组。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爱好、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更好地开发课题研究成果。

植物种植小组。种植有代表性植物如:热带植物、亚热带植物、寒带植物、经济植物等;根据教材内容需要,种植一些如:含羞草、天竺葵、玉米、蚕豆等。动物饲养小组。小池塘内饲养一些小鱼、小蝌斗、小泥蚯、田里放养一些小蚯蚓,还可饲养一些小鸡、小兔,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态,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六、建立多媒体实验室

我认为多媒体实验室与传统实验室相比,既可发挥传统实验室的优势,又可达到如下效果:

1、能使全体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得到培养。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由于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往往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知识,而有的可能部分甚至全部都没有掌握,这在初中实验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2、有利于实验教学的信息反馈:传统的实验室中,教师很难检查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而多媒体实验室则可克服这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