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队伍建设人才培养

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范文第1篇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财税法课程师资队伍之所以满足不了社会需要,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课程设置以专业为限,造成财税法教师多元化知识结构构建障碍

《财税法》课程在经济学专业和法学专业都有开设,经济学专业的《财税法》课程主攻财政学和税收学的教学,法学专业的《财税法》课程主攻财税法和税法的教学,这样的课程设置以专业为限,割裂“卓越财税法律人才”培养所需的复合型知识体系,直接导致接受此种模式培养的财税法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化。当他们担任财税法教学工作后,又再重复此种单一知识体系教学模式,周而复始。因此财税法课程设置不合理,对财税法教师多元化知识结构的构建造成较大障碍。这属于财税法师资建设“先天不足”的部分。其实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精英教育,在知识体系上要侧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不能固守专业方向,僵化培养目标。黄进老师指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培养与类型化、特色化培养相结合”的原则[1]。因此,财税法课程设置上应打破专业局限,补充相关学科知识教学。

(二)财税法课程的专任教师人数普遍不足,且缺乏教学团队建设基础

我国高校财税法课程教学,囿于师资缺口,专任教师人数普遍不足。首先,财税法专业方向的专任教师人数不足。表现在一是大多数财税法课程教师虽是法学科班出身,但其专业方向多为经济法或民商法;二是部分任课教师甚至是从其他学科或学院借调过来,如从经管、会计学院借调,这些都导致财税法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教学知识基础。其次,财税法课程的教学团队数量很少。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法学院校的财税法专任教师人数较少,有的学校甚至仅有一名专任教师(因为课程为选修课,课时较少),有的学校是由经济法教师兼任财税法教学,从而导致财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较少,缺乏教学团队建设基础。

(三)财税法课程性质转变导致

财税法教学未得到足够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发展动力传统法学教育体制普遍重视核心课程教学,忽视选修课及其他法学相关课程教育。1999年前财税法还是经济法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财税法课程性质从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甚至有的学校已经取消单独设课,仅在其他法学课程中略微简述。第一,课程属性的转变直接导致课时的缩减。一般来说,《财税法》课时在36左右(只有极个别财经类院校课时达到54),但仅税法而言,我国就有近20个税种。课时的缩减,使得任课教师只能着重于主体税的讲解,其他辅助税甚至税收征管等都较少涉及,学生财税法律知识不全面;第二,课程属性的转变,也影响了财税法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为选修课考核一般以考查为主,相比必修课的考核严格度要低很多,所以任课教师普遍缺乏课程教学考核压力,教学缺乏积极性,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发展动力。

(四)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实践技能培

养重视度不够“卓越财税法律人才”培养要求从事财税法律教育的教师,不仅要能向学生解释“是什么”、“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讲授“怎么做”,即财税法律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财税职业技能。但目前财税法律教育中对财税法律实践技能的教学重视度不够,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多,理论创新的少;课堂讲授的多,实践训练的少;简单灌输教学法用的多,其他教学方法用的少。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教学课时明显少于理论教学课时,一般只占到总课时的十分之一;第二,财税类实验设施、设备较少;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财税法律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很多财税法任课教师甚至从未填写过纳税申报表,更不用说知道税款如何入账等实际财税工作技能,特别是财税法教师中拥有注册税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寥寥无几,这样导致课程教学中仍以法条讲解为主,学生对于财税实际问题知之甚少,难以满足财税法律职业需要。实际上就卓越财税法律人才培养而言,财税法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要求,较之其他法学课程,不是更低,而是更高。为实现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宜将“通识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统一。”

二、基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的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

鉴于以上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兼具理论研究基础和实践技能的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包括:

(一)建立并健全财税法教师理论教学技能培养机制

第一,在财税法专任教师的聘用标准上要更新观念,成立由学校行政部门负责人、资深教师、学生代表和财税专家等组成的教师聘用委员会。具体分工如下:由学校行政部门负责人核对待聘人员的基本信息,考察其教育背景;由资深教师考察待聘人员的知识层次和理论水平;由资深教师和学生代表联合考察待聘人员的教学效果;由财税专家具体考核待聘人员的实践技能水平。第二,以教研室为单位,成立专门的财税法课程教学培训平台。在财税法教师的理论教学培养上,可充分利用教研室平台,以财税课程教学改革为方向,以提高财税法教学质量为目标,针对财税法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包括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反馈教学评价,实施教学改革等。通过这个平台建设,不仅有利于财税法教师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的常态化发展,而且可以为各法学课程之间开展教学交流、共享教学资源提供场所和途径。第三,加强财税法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是财税法师资建设的关键,也是衡量师资队伍建设好坏的重要指标。所以一方面要“内扶”,即要积极鼓励财税法专任教师提升自身学历,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积极申报各类课题;对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多的教师,学校要重点培养,优先业务及学术进修;配套相关的奖励措施,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的财税法教师给予奖励。另一方面要“外引”,即把引进高层次财税法律人才作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突破口,确保师资队伍持续健康发展。无论是严格财税法教师任职标准,还是建立教学技能培训平台,最终目标都是提高财税法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还须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能力评估机制,从单纯课堂教学评价转变为“教学工作状态评价”[3]。

(二)建立并健全财税法教师实践技能培养机制

财税法学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必须改变高校法学专业教师严重专业分化的取向,法学专业教师要树立融合法学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法学内部各学科知识的理念,并尽量付诸实践”。第一,建立财税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实践教学是形成法律职业习惯和建立法律职业认同的重要工具。只有提高财税法教师自身实践技能,并借助实践教学中师生间的学术探讨与体验交流,才能更好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可与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建立稳定联系,建立财税法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基地,实现财税法教师从上岗培训,到在岗培训的不间断培训平台,一方面为财税法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真实工作环境与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为开展财税法课程实践教学提供案例资源。第二,聘请财税实务专家,完善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在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要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师资队伍结构优化、财税法律人才培养和财税法律专业变化的需要。通过聘请会计师、律师、税务师,甚至是法官、检察官为兼职教师,采取到学校做报告,开座谈会,参与实践教学或编写实践教学材料等多种形式,创新高校兼职教师管理模式。一方面成立专门的兼职教师管理部门,规范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兼职教师培训,让兼职教师尽快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三)在财税法师资队伍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中,增加对实践技能和实践业绩的综合考核

第一,将财税法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学工作纳入工作量计算。财税法律实践教学对于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复杂、更专业的要求,因此也应将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和实践业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如指导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办理的诉讼案件量、为群众提供的法律咨询次数,发表的实践性教学研究文章数量,以及在实务部分进行的在岗/顶岗学习和培训等,都可以按照一定参数,具体量化为财税法教师的工作量。这样不仅有利于合理分配财税法教师的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全面评价财税法教师的教学工作。第二,将财税法教师的实践业绩纳入职务晋升考核范围。以往高校的职务晋升主要以科研成果为主,这样的工作考核机制不利于高校教师实践教学的开展。建立财税法律实践教学业绩的职务晋升考核指标体系,将财税法教师的实践业绩与职务晋升挂钩,如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获奖、从事财税法律服务等兼职工作时间以及发表的高质量学术文章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财税法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四)成立财税法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

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2-0133-03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uate tutor team and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LUO Hailong1 GU Changhong2 GUAN Yanzhong2 WU Yan2 WANG Zhilong2 GUO Yanqin1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No.1, Hongqi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2.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need innovation, human beings have made a great progress in the convey of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echnology by creating the human language, creating all kinds of communication and transports tools. Only through constant innovation, society would have a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he society is urgently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highest education level in higher education, which is the core group of social innovative talent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talents of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utors guidance. In this paper, to analyze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status of the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e demand for innovation tale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llege, putting a further proposal, that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tutor team,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on talent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Graduate tutor; Team building;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一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事关整个国家的科技、经济发展水平,且他们将体现着我们国家的创新、进步和发达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责任重大且任务艰巨。研究生作为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日益备受关注。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庞大,研究生数量的不断提升,然而培养研究生的导师数量却相对不足。导师队伍的系统化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创新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自201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校就面临着这样的值得思考的问题:以传统积累下的教学经验来培养医学专业硕士,能否适应当下社会的新需求?要想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强化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将带领他的学生们走向创新、科技、发达之路[1]。因此优选硕士生导师,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导师队伍对于实现研究生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我国人口数量之大,对医疗服务迫切需求。为了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满足就医者需求,减轻患者病痛,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医学硕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加快步伐,故其培养是当下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所谓医学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具备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其次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学术能力,掌握本学科及交叉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技术、最新的设备以及最新的疾病诊治进展动态,并且又要具有娴熟的临床工作能力。那么,培养优秀的医学创新人才,就需要加强导师的个人能力及导师队伍整体品质的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带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2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培养体制。比如美国高校,采取学分制,研究生就读期间可以自由挑选多种设置的学分,学分可以不断地通过各种学习去积累、转换,并持续生效若干年,遵循市场竞争原则,各高校相互竞争,从而促进了高校教育的优化。而在英国,硕士培养一般是1~2年,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选读某门课程,也可以进行科学研究。前者考试合格,或后者提供论文,皆可顺利毕业,由此可以看出英国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是宽进严出,经过考核合格的硕士其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能适应国家国际发展需求。目前,我们国家的研究生管理及培养还不够完善,起主导角色的导师及其团体的素养、能力、教育方法、管理上还有一些不足[2,3],这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我们应该借鉴一下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本文结合牡丹江医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情况,提出了一些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如何解决、改进导师团队品质的构想。

2.1 研究生培养模式过于重视学术性而忽略应用性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理念日益增强,对医学的要求不断提升,医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实践操作、还要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近20年来,我国的硕士培养在理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过分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不足。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4-6],需要思维活跃、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医学专业硕士毕业生来适应社会的需求,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2 研究生培养模式缺少灵活性

研究生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教育方式,远不同于大学生的教育,不是中规中矩的课堂学习及课后实习,其培养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方法途径,及一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能会束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形成,从而不能满足毕业后的创业要求。因此,个性化的培养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创新研究能力[7]。我校近2年开始招收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从零开始。我校的研究生生源有往届和应届本科生两种。约70%为应届本科生。大部分应届生在本科实习阶段因准备考研学习理论知识而放弃了大半年的R床实习机会,因此,应届生虽然理论基础知识丰富,但其临床实践技能却很薄弱; 而往届生虽然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其临床诊疗技能会受到来自不同等级的医院、不同层次的医生的影响和在院实习时间长短的影响而高低不同。以上是我校生源的特点,也代表着大部分院校的生源情况[8,9]。

2.3 研究生科研质量的不足

研究生毕业要求书写毕业论文并发表。其论文的质量又如何?是否具有创新点?论文与科研成果有的可能无相关性。发表文章的质量与知识的积累、灵活运用密切相关。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中缺少创新性。好多研究生的科研文章仅仅是为了应对毕业,充数量而不注重文章的质量。这些情况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应该加强培养,严格要求,并大力投资,给予充分的科研经费、科研资源,对于优秀的创新型人才给予赏识鼓励。

3 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培养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对于医学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医疗行业,为广大人民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其应具备专业性极强的个人能力,同时要博学广识,对于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仍要求很高,而且要求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这些与其在校期间导师的培养教育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导师培养医学硕士的方式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科研能力的培训,更要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启发,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量体裁衣,采取多样性灵活性的培养方式。我校目前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加强往届生的理论课、选修课、专业外语课内容,培养其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应届生的实验课、临床技能课的带教,并通过组织各种技能比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2 高标准遴选导师,增强导师科研能力及责任心

学历水平代表着师资素质的高低。我学院要鼓励导师提高学历层次,丰富知识储备。制定高标准的选聘条件,在学历、学术、职位、职称方面提出要求,加强对导师的教学和学术科研能力的考察。对于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也可以破格选聘,这样做不仅重视人才的选拔,还可以缓解导师断层、导师相对不足的情况。当然,导师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是指导学生的前提条件,其关系着对研究生指导水平的高低。但是,如果导师缺乏对学生教导的责任感,督导意识不强,即使其科研能力再强,对自己的学生漠不关心,也不可能指导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导师的责任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要比其科研实力更为重要。我校目前大力支持研究生导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我校拥有省内重点实验室,具备完善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多种实验条件,近百台精密仪器,具备开展多种实验的条件。我们大力支持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并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在导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们取得创新性科研成果。同时学院给导师提供更多的参加全国各地及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前瞻性理念,并相继将部分导师送至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访问、学习深造,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3.3 复合型导师团队的建设

当前,为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建设复合型研究生导师团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多导师制、导师组制度,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全方位、多视角的对研究生创新思维、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培养[10,11]。多导师制能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领域,从而将相关学科的课程整合在一起,

培养研究生对交叉学科的认识和掌握,提升医学硕士的综合业务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2]。只有逐渐废弃传统的医学研究生单一导师制,实行双导师、多导师制,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3]。目前,学院导师跨学科知识和思维欠缺。因此,构建复合导师制度,必须要统筹跨学科师资力量,建设复合导师团队和指导委员会,增强多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定期举行学术交流会,以促进各学科导师之间的交叉融合。

3.4 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促进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

我院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按照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的要求,并学习优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培养模式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融合在一起,在三年的研究生培养同时完成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执业医师考试[14]。为了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的质和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入学后第一学年下半学期即开始进入临床科室轮转实习。根据临床工作的需要,每个科室轮转时间不同,平均约为3~6个月左右; 轮转出科之前要安排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理论课答卷、临床实际诊疗操作,轮转科室疾病新进展的文献查阅及PPT的制作等,注重多学科整合理念,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硕士研究生。

4 结语

我校作为近年来能够培养医学硕士的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及其创新性是衡量其专业学位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杆。在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15]。抓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医疗创新型人才是医学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春桃,柳松. 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视角下的导师队伍建设[J].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2):124-128.

[2] 邵新春,宋园园. 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4):209-210.

[3] 杨雷,邓启刚,沙伟,等. 新时期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索[J]. 教育探索,2013,(2):76-77.

[4] 赵心恬.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研究人才[J]. 教育教学论坛,2016,7(33):43-44.

[5] 朱飞,刘进宝,李荣. 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3(2):13-15.

[6] 马灯秀,王辉,徐加放.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 高教论坛,2015,(7):68-70.

[7] 耿光连,王先山.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视域下的导师队伍建设探析―以山东省各高校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例[J]. 成人教育,2015,33(23):133-135.

[8] 薄海美,李建民,张雪鹏. 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4):294,309.

[9] 薄海美,李建民,苑杰. 以卓越医生培养为背景,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1):66-67.

[10] 袁轲,侯延斌,陈地龙. 研究生导师组制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研究[J]. 重庆医学,2015,44(30):4300-4301.

[11] 汤永利,于金霞. 导师组制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J]. 科技信息,2011,17(1):29-30.

[12] 高岳,张东华,郭劲松. 医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5(1):60-62.

[13] 周欣,张志毅,倪超. 医学院校以导师组模式培养研究生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2(2):107-109.

[14] 王光花,李铭,李觉.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初探[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37-40.

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教学 师资队伍建设

工学结合指的是学校通过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融合的方法,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的理念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在2006年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对职业院校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定位。推行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完美体现。而教育教学的前提是拥有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是否可以顺利推行,重点在于师资力量能否为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国内外发展状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早起可追溯至英国桑德兰特技术学院(SundlandTechnicalCollege)在工程船舶与建筑学中推行的“三明治”教学理念。经长期的实践探索,欧美地区的工学结合体系建设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比如美国的“工学交替式”、日本的“产学合作”、加拿大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以及英国的“2+1+1(四年制)”和“1+3+1(五年制)”等。上述工学结合模式制度学制灵活,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真正实现了校企“零距离”,有力的推进了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现阶段,我国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情况不尽人意。但已有多家院校开始关注企业需求,并逐步探索应用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初创佳绩。教育工作者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的问题,要推广应用该教学模式仍需更多校、企的广泛参与。

2 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指的是高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结构应满足工学结合教学理念所要求的“双师”结构标准。“双师”结构,即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同时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2.1 专兼职教师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坚持校内全职聘任与外聘相结合的方式,由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通过“外引”的途径建设合理比例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外聘教师大都是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弥补校内实践型教师的缺口,是推行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增强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具体体现。不仅能有效缓解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压力,而且能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使人才培养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这个“合理的比例”的具体范围,则需各所院校基于本校实际及专业课程的设置来确定。

2.2 在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要达到较高的比例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配套设计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课外实践,都有职业技能性原则的映射,所有理论知识均源自实际生活,因此不存在脱离实际而独立存在的抽象的专业知识。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完善教师结构,着力构建“双师型”教师体系,坚持创造内部条件努力践行“工学结合”的教学要求,以全面提升校内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壮大本校的师资力量,减少外聘教师数量,促使全体教师尽快适应工学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3 教师素质标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管理的“教师素质的标准要求”,指的是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水准和基本素质必须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讲,主要涵盖了素质内涵要求和能力结构标准两方面的内容。

3.1 教师素质内涵要求 高职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应该达到“双师型”师资水平。首先是理论知识的掌握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同时要掌握丰富的实践技能。这些基于“依据课程定教师”的岗位分配要求,即要具备“双师”素质。教师不仅要熟知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洞悉市场行情、职业标准及岗位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具有课程开发能力,能够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教学的、具有教学价值的学习任务”,要深谙行业需求,具有技能实训等实践教研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行业企业,实时收集行业动态和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方法,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指导的时效性。

3.2 教师能力结构标准 高职教师的能力结构应该满足“双重身份”、“双师资格”、“双向流动”的工作要求 “双重身份”,高职教师首先是学科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研能力,是传承文明和知识的教授,也是企业中专业素质过硬和具有一定组织生产经营能力及科技推广能力、深谙经营管理之道的技能型人才。“双师资格”,即同时具备教师职业资格和行业从业资格。“双向流动”,首先是高职教师应该能自由穿行于校企之间,在校任职期间能够全面掌握高校的教学动态和学生需求,同时又能实时掌握社会或企业的需求,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和企业发展需求。其次是指校内的高职教师应该与外聘教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定期到企业中任职,锻炼实践能力。兼职教师在校任职期间要深入了解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内容形式,结合行业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提出对高校教学理念、教学计划的整改意见,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尽量与行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相契合,协助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4.1 内培外引 在扩建师资队伍方面,除了要“送出去”,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参与生产实践,同时要“请进来”,从企业中引进技术骨干来校任教,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适当引进一批具有行业从业资历且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的专职教师,同时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定期委派教师到企业中任职,锻炼其实践能力的同时积累行业经验,进而将行业实践经验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外聘高水准的技能型企业人才来校任教,增加外聘教师的数量,将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交给这些行业经验丰富的外聘教师来教授,并促成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各所高职院校应基于自身办学实力,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全面了解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行业需求,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办学规模和班级建制,科学设计专业课程,坚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学需求确定教职工数量。

对于专职教师队伍的管理,一是坚持强化内部管理,适当从外部引进一批优秀的教职员工。内部强化指的是通过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师资力量,积极引导教师取得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引进一批“双师型”教师,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外聘教师最好是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有一定的教学指导能力,充分发挥引进的“双师型”专职教师的学术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激励本校教师不断自我提升。兼职教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弥补现有师资队伍实践技能的缺口。外聘的兼职教师多是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深谙市场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动态和市场发展规律,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

4.2 与行业共同建立人才资源库 依托校企合作办学的良好平台组建人才资源共享库,打破原有仅为高校办学而“聚师资、蓄人才”的传统办学理念,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真正为行业培育人力资源而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师队伍的动态组合,使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高职院校是出产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行业企业是人才的“用武之地”。从根源上讲,职业院校是基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行业企业有义务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便利条件,并在师资力量方面给予帮助。同时,为企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构建人才资源库,以期满足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人才资源库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教研与技能并重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同时可作为企业技能人才储备库,通过该人力资源库,企业与高校便能实现人才储备和人才应用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郭占苗.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4.

[3]王春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31.

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端 会计 人才 队伍 建设

会计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目前,我国已将人才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为健全会计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会计人才成长渠道、改善会计人才成长环境提供了重要契机,有利于促进会计人才健康成长。会计人才是占全国人才资源总量的近10%的庞大军团,其人才素质的高低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培养高端会计人才,提高会计队伍整体建设水平,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把握机遇,明确目标,合理定位会计人才标准

我国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强调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时,将高端会计人才列入其中。为贯彻落实《人才纲要》精神,财政部制定实施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强调以培养高端会计人才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按照《人才纲要》精神,推进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在统筹兼顾各类各级会计人才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高端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大型企事业单位高级会计人才、具有国际资质的注册会计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学教授等三类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因此,会计人才的标准应以《人才纲要》和《会计准则》为基础,以高端会计人才为目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面锻造崇尚诚信、依法理财、锐意创新、敬业奉献的财会队伍,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抓住根本,坚定信念,切实打牢人才思想基础

财会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财会人员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具备很强的政治素质、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政治立场,善于从政治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重点应树立三种思想意识。

坚持科学理财。科学理财是当前及今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向,是财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与要求。要确立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的指导思想,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转变和调整,结合单位实际,研究制订科学理财的具体措施,督促相关部门认真搞好经费管理的计划与调节、组织与协调、监督与控制等工作,使单位经费管理日益向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坚持依法理财。依法理财是标准经费管理的治本之策,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要高度重视财经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会议、集训、板报、工作简报、法规手册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使各财务人员做到“四个认清”:认清依法理财是财务管理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经费保障效益的现实需要,是预防单位财务工作出现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坚决做到感情服从政策、“面子”服从程序、关系服从原则,为单位财经工作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勤俭理财。艰苦奋斗是我党的政治本色,财务人员要坚持勤俭理财,在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手段、推广科学方法、探索科学途径、挖掘管理潜力,充分运用理财、管财、用财的科技成果,提高管理质量。自觉树立起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和理财观,坚持听实话、查实情、求实效,立足财力统筹安排,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费管理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积极谋求提高标准经费保障效益的新路子,缓解经费的供求矛盾。

三、围绕中心,提高素质,不断强化人才创新能力

财务人员要积极适应时代进步、形势发展和环境变化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更新观念,用新的思路指导工作用新的办法解决问题在创新中谋发展、求突破。

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财务人员要肯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善于向书本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理论知识,自觉遵循和利用科学规律,拓宽理财思路,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和水平。要善于向历史学习。通过认真总结管理经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措施,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财务工作的全面发展。

善于思考,提出建设意见。财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在探索中前进的工作。财务工作不存在权威,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关键是怎么做更好、更有效。因此,财务人员处理业务不能随大流,更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要不唯书、不唯上,对日常财务工作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做好财务工作、创新财务工作的重要方面。

勇于创新,主动做好工作。在当前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财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财务人员要勇于面对,肯于钻研,勇于创新。一是盯住难点问题求突破,积极探索,不断总结,争取有所突破;二是抓住重点问题求突破,要善于抓住重点问题,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入手,重点突破,层层推进,逐步解决。三是关注“热点”问题求突破。

四、扭住关键,夯实作风,全面塑造人才理财形象

财务人员工作质量的优劣,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单位建设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反映出财务人员的思想首先觉悟。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敬业精神,熟练掌握本职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日益看重对产业技术专精尖人才的看重。围绕实施企业“订单式”的培养创新人才这一任务,如何实现高等院校尤其是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主的民办高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民办院校“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关键在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没有创新的实践成果,就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订单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保证。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的:“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本文以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为例,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与建设介绍如下:

一、“双师型”教师的自身能力

“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本专业三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练掌握相关课程的内容;能胜任与所教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的指导;能够编写相关课程教材;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主要途径

1.创建条件对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对在职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建系8年来,已组建了一支以专职专任教师为主,外聘专任教师为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格局。系内的专职专任教师都是青年教师,其主体是学习型或学习研究型,因为他们走的是大学本科或本科加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然后到我校任教的模式,没有社会和生产实践的经历,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和教师素质本身受到限制。近几年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通过校企合作,全系90%青年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并得到了企业的培训,如我校与北大青鸟合作,由北大青鸟对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在初级程序员、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三个模块进行培训,从而使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90%都取得了师资培训证书,并获得了北大青鸟教师任教资格。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得到了大连华信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海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乐辰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实际项目培训。大连华信、中软国际,北京达内还为教师提供新技术培训,如物联网、云计算、手机移动开发软件应用等,教师们掌握了这些新技术后,能及时更新知识,将新技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始终站在新技术的前沿。去年暑假,大连华信还接待了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二十几名教师参观华信公司,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为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师提供了和企业交流的学习机会。

2. 聘任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

在“订单式”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许多专业课是由企业调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年轻教师需要充分参与其中,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提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可以壮大师资队伍,实行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的担任兼职教师,对学校来说,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项目、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加强学校与市场的联系、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

正是因为这样,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到校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并安排系内青年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课程设计教学,在此期间青年教师主要任务是向企业工程师学习,同时完成学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青年教师初步获得了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有利于实施项目案例教学

项目案例教学是以实践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对来说要高一些,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实践开发的经验。“双师型”教师对项目开发的流程有充分的了解和经验,有利于选择恰当的案例进行项目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的措施和途径 朱杰 《考试周刊》2013年 第47期。

2.浅析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易伟 李翠翠 汪筱苏 《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