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区域文学研究

区域文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区域文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区域文学研究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第1篇

语文 趣味 教学【中图分类号】A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55-02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其学习热情势必高涨,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便不言而喻。然而,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呆板,内容枯燥,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对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而言,趣味教学研究尤为重要。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导入具有兴趣性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早进入学习的角色,提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要设计好的导语。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在《教书篇》里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我在教学尝试中认为较好的方法有:

1.1音乐的熏陶与感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悠扬动听的音乐往往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从而深深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为了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我们也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

1.2导入要激发好奇心。好奇心的激发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笔者先请同学们去收集有关“罗布泊”的现状的文章以及图片,并请他们说说现在的罗布泊。笔者总结同学们的观点是“现在的罗布泊是荒凉的大漠,是恐怖的无人区。”然后笔者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美丽的湖泊,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水如明镜,犹如仙境。

1.3故事引入,让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课堂要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课堂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施展的场所,能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主要做法有:

2.1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剖析生活点评大量的经典的创意作品,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鉴赏能力,从作品中感受创意魅力,增加对创意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语文能力。

2.2多媒体辅助。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影音结合,师生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2.3拓展阅读。语文水平的提升仅靠教材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介绍相关专业书籍和专业期刊、网站,指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拓展相关知识。

2.4参与比赛。比赛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贵在参与,能否获奖并不重要,但却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指导参赛,在参与过程中检验自身水平,发现不足,看到差距,从而有针对性提高。

3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作业兴趣

在作业的内容设计上,我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内容,做到基础知识训练和能力训练共存,体现作业的思维性、生活性和自主性。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作业类型:

3.1动手作画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忠实原文,动手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再现原文或部分段落。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并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3.2搜集查找类。要求学生在“遇到问题,分析问题”、“所知甚少,欲知详情”“立足课内,放眼世界”的情况下,在课前或课后查找、收集资料,为学习课文,开阔眼界服务。

实践类。各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布置各类的实践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3.3想像类。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进行作业设计,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

4开展实践活动和延伸课外阅读,促进兴趣发展

4.1开展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优势。事实上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特长和优势,有的字写得清楚、工整,有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流利,要让他们尽情发挥语文的点滴特长。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第2篇

评价目的的导向性

中职语文学习评价的目的是要致力于中职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与审美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促进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指导帮助学生寻找语文学习现有学习水平与教学目标预期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通过教育评价的检查与诊断功能,改进教师教学决策,指引学生向目标快乐进发,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并不很高,因此,中职语文学习评价就要注意反映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如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可让他多示范朗读;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可让他谈谈写作的经验,并将其作文向报刊、网络推荐发表;字写得好学生多让他出黑板报、手抄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优点和长处,注意表扬、激励,那么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就会越来越大。中职语文学习评价还要全面了解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历程,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要让学生明确中职语文学习的目标、任务,注意诊断中学生在学习语文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可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中职语文学习评价还要努力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预期,形成对语文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认识到语文学习在语言文字、文化传承及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特殊价值,帮助中职学生认识自我价值,树立人生信心。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中职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不应只是以知识为唯一,而应涵盖三大方面范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只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还要评价学生之所以产生这一结果的若干因素与动态性过程变化,在评价中既要体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智力方面的内容,又要能体现学生在动力、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内容,于此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激发和上涨。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应两者兼顾。在重视评价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更要注意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严谨性可能不很强,因此,教师要侧重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记录语文笔记的能力,搜集语文资料的能力,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等等。总之,只要发现学生某一方面的闪光点,教师就要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应重视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肯定,更应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从书写的质量,思考的积极,到发言的踊跃,作业的及时,教师都要做有心人,去点燃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如尊老爱幼、弘扬正气、爱护环境、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热爱祖国等,教师都要加以评价,从而更好的体现语文的人文教育的功能。

评价过程的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指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评价要改变传统的分等功能,避免重结果轻过程,仅以分数论学生学业等次的做法,而要充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的功能。中职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应是贯穿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仅只体现在语文学习活动后的结果上,还表现在认知、情感、学习习惯等众多现实方面,过程比结果显得更为重要,因而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评价要加强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的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促进学生“着眼于未来的新的语文学习”,使其学有所乐,学有所长。

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评价,考试分数固然不应忽视,但更应评价学生个性的发展。如语文学习的情感评价上,像小说学习时对人物的评价,教师就不应拘泥于教学参考书,只要学生的认识符合人类的进步情感,都要加以肯定。在语文学习习惯的评价上,对学生在听说读写思等方面有上佳表现的学生要多加表扬。如不少学生喜欢写日记、周记,教师就要注意与他们一起分享,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教师就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促进学生的成长。再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也可将语文学习引入到手机的使用上。可让学生开展短信比赛,打电话评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评价形式的灵活性

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要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如对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评定不要只囿于单调的笔试,还可以采取日常检查、考查、测验等方式。既可以有口头的,也可以有书面的;既可以有理解的,也可以有应用的等等,以此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差异性,努力探求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方式,以提高评价效率。

教师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发展进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语文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教师要根据各类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对语文书面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可加大口头测试成绩的权重,对测试成绩不理想的,可加大平时语文学习情况检查的的权重,。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日常语文学习情况的评价,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发现所有学生的更多优点,给予肯定性评价,并且这样也容易形成良性循环,使得学生的语文成绩变得越来越好。

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当前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方向便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而中职语文学习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要指导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评价,使评价呈现多元互动之势,有利于师与生教与学的反馈和调整,更多更好地保障语文学习评价的客观、公正,进一步提高评价的效度,学生感到评价公正就会保持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时,要深入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增进师生交流,沟通师生感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准确而全面地进行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将评价由外部引向内部,由形式引向实质,由被动引向主动。只有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自己,驾驭自己,提高自己。学生互评时他们相互学习、帮助、促进和提高,学生互评为他们人格养成创造条件,教师尤其要注意加以引导。家长评价能从语文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等方面更为真实的评价学生,从而让家长与教师一起肯定学生语文学习的优点,找出存在的不足,制定改进的措施,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评价的效度。甚至,我们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多参与社区、村组的与语文学习相关联的活动,让社区等对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评价原则的激励性

针对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中职语文的学习评价宜多从正面适时而又恰当的采取鼓励、表扬、赞赏等积极的激励性评价,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时既要考察其历史情况,又要关注其发展的潜力。某次考试成绩虽然不高,但是横向或纵向比较,只要学生有所进步,评价时就应及时予以肯定,对学生一味的批评指责只能使学生消极气馁,放弃努力。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乐于学习。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激趣;作用;方法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感体验是人人都有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倘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这种兴趣、情境和关系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乃至高效起着保驾护航的巨大作用。那么教学中如何令小学语文课趣味无穷,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呢?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激趣的重要作用

只有充满“乐趣”的知识,或者是充满“乐趣”的知识教学过程,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自始至终伴随着趣味,才能达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进行常规的“听说读写”外,还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五彩笔”,鼓励学生画出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庐山的瀑布》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画出作者所描述的瀑布的壮观景色,画出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幻想,以及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等等。一幅幅画画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和向往,这些颇具新意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会感觉到丝毫倦意,因为他们都深深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喜爱、满意、愉快的情绪,学生才愿学、乐学。正如心理学家研究的那样: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可见,乐趣对人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过度的兴奋也会给学习效率产生干扰性影响。这个尺度需要老师掌握好,适度调整,所以有时要让学生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对提高效率,增强竞争能力有积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激趣的主要方法

1.语言激趣。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言语要有趣味,它首先应该是准确、清晰、精炼,其次还要生动些、形象些、富有情感。类似于那种枯燥的讲解、空洞的说教、啰嗦的重复、口头语不断的教学语言,只会使学生乏味腻烦,产生逆反心理或进入“半睡眠”状态,直接阻滞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例如讲《鸟的天堂》一课,如果导入新课只说“现在学习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自然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果换成这样的导入语,“我国南海之滨的广东,有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天马河心的小岛,一株五百年的古榕,独木成林,浓荫覆盖着整个小岛,林中栖居着成千上万只鸟。那里是鸟的世界,鸟的天堂。巴金游览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文章对大榕树和栖息在树上的鸟,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做了心情的、栩栩如生的描绘,展现了鸟的天堂的优美和情趣,使我们有一种历历在目,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想不想学习这篇文章啊?”寥寥数语,就可以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他们就会以愉悦的心境进入阅读和理解课文的教学之中。

2.绘画激趣。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美丽的图画,尤其是古诗篇章,插图更是精美。学习这样的课文,不妨在教学过程中引进绘画手段,让学生画画说说,体会思考与创造的乐趣。一方面,通过绘画获得诗境的体认。如古诗《村居》描绘的是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场景。我要求学生根据古诗描绘的意境作画,学生兴趣盎然,展开想象的翅膀,画出了一幅幅早春之图,有的画的是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美丽春色,有的画的则是在田野里儿童欢乐地放飞风筝的场面……另一方面,通过绘画获得创造的乐趣。如古诗《小儿垂钓》中的插图明显存在歧义,“路人借问遥招手”应是小儿将手前后摆动,以让问路人靠近些再问。可文中的插图却将小儿的手画成左右摆动,这样一来,就显得小儿直接拒绝了问路人,这样的小孩子显然就不懂礼貌了。笔者让学生换了个角度去给古诗配图,这样学生在绘画中享受着创造的欢乐,从而加深了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措施

一、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一)活动化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活动情境来进行教学,使得小学生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语文的学习,同时在活动情境中,小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语文的学习。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进行教学的时候,其中描写的西沙群岛的景色,由于离距离遥远,因此对小学生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在这个过程张,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搜集西沙群岛相关的海岛、海底以及沙滩的图片与视频,使得小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当小学生看到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之后,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

(二)教材的二度开发

新教材赋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空间非常大。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个凭借。因此.教师应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学《五彩池》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课上,让他们把这些资料相互交流,这样不仅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而且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又如在教学《翠鸟》后,组织学生开一个“鸟类知识介绍会”等等.这些凭借教材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密切地联系了学生生活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极大地丰富了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更多地提供了学生参与与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教材中寻找生活内容

在《颐和园》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进行过颐和园的游览活动,因此,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将颐和园相关资料的收集交给小学生来完成,在课堂上,小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在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小学生资源的共享,同时也满足了小学生自豪感与满足感。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需要通过其自身经历以及亲自干物淼鞫,从而激发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入手:一是看看摸摸,在《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每个小学生的课桌上摆放一颗杨梅,让小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接触,用口来进行品尝,从而激发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获得了真实的知识经验;二是演演说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组织小学生的表演,来将语文教材中的故事生动的演绎出来,不仅能够加深小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以及感悟,并且通过对课文的表演,还能够充分展示自我,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三是想想画画。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让小学生动笔进行绘画,将教材中的内容描绘出来,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在激励中学习语文

(一)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

在激励中学习语文,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为了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来进行平台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开发以及利用这些平台,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捞铁牛》的教学中,当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来谈谈对怀丙和尚的认识。当小学生纷纷表达对怀丙和尚赞赏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激励,这样不但为小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才能。

(二)巧妙运用激励性评价

在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过程中,可以巧妙的运用激励性评价。在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师生之间在情感以及心理层面上的沟通。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小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重视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利用激励性评价来帮助小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诚的对小学生进行赞赏,往往能够带给小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得小学生在保持心理愉悦的基础上来完成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期的组织小学生来进行互相评价,包括让小学生对自己是身边的小伙伴进行赞赏等。这种激励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质,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束语

作为小学语文活动的组织以及引导人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小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激励中学习语文等三方面措施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同时也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区域文学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误区

G633.3

一、研究性W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问题研究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活动,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研究性学习不再由教师来制定学习资料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学学生是一群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特定人群,有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在课堂上经常使用。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不可或缺,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加倾向于以学生为主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以及独立思考、用于探索、积极实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同时,还是问题的提出者,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对事物进行重新构建,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题目并进行研究。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谨遵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建共同合作的学习框架和运作方式,指引学生对现实社会现象多加关注,多多参与实践,从而使得每个中学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得以有效发挥。

二、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

1.学科化倾向

当前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仍然受到传统学科课程的约束,要求编写研究性学习的教材。由于教学习惯,常常以学科教学形式实施研究性学习。研究内容则是由教师设计或依据现已出版教材去选择题目,并学生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凸显。甚至出现“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材等将研究性学习学科化和教材化。学科化倾向最终可能导致的是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忽略学生的研究性体验,这在根本上是背离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功利化目的

在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校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课时安排上,难以确定专职老师负责,虽然研究性课程在课表中有所反映,但在实际的实施中,许多研究性课程成了学生的自习课,学习内容一般是做练习题,没有任何研究的意义。选择课题的时候也是紧密联系考试的内容。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就本身具有了功利性。很多学校组织研究性学习也有着功利性的目的,认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领悟了新课改的精神,以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多少来增加学校的业绩。研究性学习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若仅仅为展示宣传或竞赛获奖,片面的追求学生研究成果的功利化目的,就不能实现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

3.研究形式化

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化误区的一个表现就是自主自由化。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老师只做一个旁观者,这种放任自流单纯为追求学生的“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只能算得上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不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相反这种学习会让学生走很多弯路,浪费了时间。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仅仅是一种形式。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1.中学生需认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的

我们希望在中学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这种授课方式,主要是通过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中学生被迫学习的僵硬局面,帮助中学生尽快养成主动探索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切身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并且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经常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发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乐趣,使得他们认为学习是快乐的,这样不仅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还有一些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譬如,培养中学生发现、分析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建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授课方式

通常研究性学习用一种叫做“四步走”的授课方式:首先,老师带领学生自主探索本节课要学习文章的主旨大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让课堂一开始就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其次,引导学生交流课题内容,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同时探索出文章中隐含的深刻含义;再次,开放学生思维,让他们表达通过研究性学习后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在研究性学习结束时,给学生分配任务,让他们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和精力拓展本堂课的知识。这样不仅拓宽知识范围,还使学生再次温习课堂内容。最后,将学生分组。让各个小组内成员完成另外要研究的课题,这样可以发展小组内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让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的关系,只有竞争,才能进步。

3.给研究性学习创建全面的评价体系

研究性学习给了中学生一个自主探索文学魅力的平台,那么对于研究怍学习的成果,怎样测评才最合理呢?这个问题给老师们造成很大的困惑。如果纯粹用最后的学习效果来测评,就必然会使学生降低探索的兴趣,导致他们忽视觉应重视的环节――学习过程。所以。老师应该在每个环节都进行测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创新意识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略。与此同时,老师必须认识到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同一个课题,每个人都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老师要重视有个性的测评,一些学生喜欢分析和研究问题,但另外一些学生则更善于想象和创造,他们更热衷于在研究性学习后自主创作。老师在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测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用同一把直尺衡量全部学生,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激励他们发挥优势,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切身体会到来自成功的兴奋。

四、结束语

新课程提倡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根据有关资料解释,是一种以指定的课题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推陈出新思维的学习方式。本文就中学语文展开讨论,就目前存在于研究性教学中的误区进行概括分析,并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袁凯旋.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