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城市设计

低碳城市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城市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城市设计

低碳城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字:低碳城市、城市设计方法、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Global climate change is causing concern around the world. The low-carbon city becomes a hot topic. In the article,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low-carbon cities a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author suggest that the analysis of low-carbon c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s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discuss low-carbon urban design by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system program, the hierarchy, the target system, and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Keywords:

Low-carbon city, urban design method,systematic engineering

1、研究背景

过去150年左右的气温数据显示,现在的全球温度比工业化前升高了将近1℃[ 数据引自 世界发展报告2010,世界银行.2010.]。气候变化是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最为复杂的挑战之一,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成为拯救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因此建设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都提出了建设发展低碳城市的目标。

2、国内外相关研究

“低碳城市”的概念由联合国自然基金会提出,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型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其目标一方面是通过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保持城市能源的低消耗和CO2的低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发展新能源为主的低碳产业为全球CO2的减排做贡献。

2.1国外研究

英国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其战略主要是:制定能源战略减缓气候变暖、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建设低碳社区。丹麦也是低碳城市的先驱国家,萨姆索岛是绿色城市的典范,能源完全自给自足,通过技术措施实现了碳的零排放[ 资料整理自 肖荣波等.欧洲城市低碳发展节能规划与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P27-31]。日本也提出所谓的“福田蓝图”,希望在2050年将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的目前的60%-80%。

2.2国内研究

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了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这是迄今为之国内首个最为完善的标准。

根据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调查,目前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133个[ 资料整理自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0).],并且还在逐年增加。在我国也有许多低碳城市的实践行动,如天津中新生态城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而进行的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地震后北川新县城规划的节能减排与低碳建设、曹妃甸生态城建设实践等[ 仇保兴.兼顾理想与现实——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于实践示范初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P23]。

低碳城市设计的一般方法

除了地方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积极响应和倡导低碳城市,相当一分部城市和地区也已经开展了低碳城市的建设实践活动。根据各地建设模式的不同,低碳城市设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新城建设能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低碳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一般投资比较大。旧城改造主要是针对某一问题对原城市的低碳化改造,主要集中在区域内产业链调整、能源利用,小范围的还涉及到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等。根据各地建设模式和建设目标的不同,对各种低碳城市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见表1。

表1 低碳城市建设实践

空间尺度 建设层次 规划层次 实现方式 实践代表

宏观层次 低碳城市 城市总规/分区规划 空间发展战略、土地利用、产业规划、区域生态保护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

重庆森林城市建设

中观层次 低碳园区/新区/片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境、居住、交通、市政的低碳指标体系、规划管理措施 曹妃甸生态城

天津中新生态城

无锡太湖新城

微观层次 具体项目 修建性详细规划 指标体系、具体节能措施 扬州低碳社区示范项目

4、低碳城市设计的系统工程方法

城市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子系统在内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系统工程方法可以从宏观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研究低碳城市设计的可行性,也能在中观层次指导建立具体的低碳指标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低碳城市设计,还可以对具体的低碳项目提供上下层次的关系的宏观指导。

4. 1系统程序

低碳城市设计的系统工程方法流程:通过现状调研和目标与问题双重导向的方法找到城市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当前实际及较长远的发展要求建立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组织相关力量对各方案进行研讨,得到一个可行的准优方案。具体工程程序见简略框图[ 参考 城市总体规划一般流程图 曹咏卿,汤放华.城市规划系统工程与信息技术[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5.P30](图1)。

图1系统工程程序框图

4.2层次结构

低碳城市设计具有层次性,包括从宏观的区域体系到微观的建筑单体。层次性衍生出控制与反馈机制,即上层次对下层次有控制、指导功能,下层次对上层次有反馈、校正功能。因此,即使我们承担的设计是某层次的具体设计课题,仍需要从上下层次的关系来寻找问题的根源与解决问题的对策。图2大致表达了设计内容的垂直与水平关系。

图2低碳城市设计内容层次结构图

规划与设计实施管理框的内容与低碳城市建设关系密切,如果不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手段管理建设过程,再好的城市设计方案也不能发挥作用。

4.3目标体系

低碳城市的目标体系(图3)。

图3低碳城市设计的目标体系结构图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落实低碳城市的总体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紧凑型、高密度的土地利用

低碳城市首先要鼓励城市土地的紧凑利用,在控制建设用地基础上优化城市内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复合型城市功能

低碳城市要避免单一化和简单化的功能布局,要提倡居住、办公、商业、服务、休闲等功能的搭配和复合,减少出行,降低交通的碳排放。

公交优先的交通模式

低碳城市不是限制小汽车的发展,而是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基础上,引导市民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而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里程。

增强碳汇的保育能力

低碳城市在发展内部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城市近郊区和周边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深林、草地、湿地、滩涂、耕地等。

4.4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与研讨

鉴于低碳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低碳城市设计可以应用钱学森创导的处理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即“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方法”[曹咏卿,汤放华.城市规划系统工程与信息技术[M].北京:铁道出版社,2005.P35]。

3.4.1 定性到定量

系统工程方法是追求定量分析的,然而低碳城市系统包含着人类社会系统,社会问题有许多是不能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一般说来,越是宏观的分析与决策,定性分析的成分就越多。定性分析的重要性在于,一些原则性、方向性问题必须先从定性上做出决断。例如:一个街区的改建,是作居住区还是作商业区?是传统建筑风格还是现代建筑风格?这些问题的决断就是定性分析的问题,它们不可能通过模型计算出来。只有定性问题解决后,才有可能进入到定量分析过程,比如在确定为现代的住宅区之后,才能进行建筑密度、容积率、拆迁比等定量分析,然后再进行空间设计。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交替使用的,定量分析要靠定性分析作指导,定性结论要有定量分析作支持,定量结论要用定性分析作解释。

3.4.2 综合集成

低碳城市设计涉及到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建筑工程与设备、交通运输学、经济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与经验,一个总体设计包含多个局部和多个专业的设计内容,故而综合集成显得尤为重要。承担某个具体设计任务的设计师,不管他是城市规划师还是建筑师,或其它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都必须从综合集成的角度,综合应用上述多种理论与经验,并与相关人员共同进行方案研讨,联系项目实际对众多因素进行综合权衡和使用,以得到最优化的设计成果。

5、结 语

哥本哈根会议虽早已经结束,“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交通”、“低碳社会”、“低碳社区”等等词汇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故而发展低碳城市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在还没出现通用的低碳城市设计之前,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城市本身的系统出发研究低碳城市设计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10—发展与气候变化[C].2010年城市规划年会特别报告交流资料,2010.

[2]叶祖达.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 .城市规划,2009,(09).

[3]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06) .

[4]肖荣波,艾勇军,刘云亚,李晓晖.欧洲城市低碳发展节能规划与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低碳城市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字:低碳生活;城市规划发展;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 R126 文献标识码: A

一、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表现,同时也是城市竞争力之展现。城市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进行的空间构架,也是政策形成和执行之工具。相对于城市物质环境发展而言,一旦确立了就比较难以改变,很难去调整。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影响。城市规划过程中,会涉及到产业调整、产业应用以及产业推广过程中,这是当前进行改革之前提条件。不断加强技术革新,不断提升改革水平,在减少和降低生产力度上的有毒气体排放。但是这些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彻底,尤其是对结构性城市空间规划还比较难。因此,在进行规划时,应该基于城市低碳理念基础上开发规划,这是当前研究之核心工作。当前,相关的低碳城市以及低碳城市规划已经备受社会关注,我国城市规划中越来越重视低碳城市规划。在建设中,应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其中,应该重点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布局以及低碳城市建设着手把握,更好的引导城市规划发展。提出了低碳城市空间规划发展过程中,一般低碳发展应该满足三种模式。第一,总体规划。第二,区域规划。第三,详细规划。在这三个模式中,区域规划模式中,有着重点强调的对象。应该基于公共交通为主导走廊式进行发展。在总体规划模式中,重点强调绿色交通为支撑,更好的优化结构,从而实现短路径出行目的。需要加强共同开发强度,从而满足总体规划需求。详细规划模式中,一般都是定位于区域规划为主,建议限制定居小区规模,避免大面积的街区空间出现,这样可以更好促进自行车使用,达到城市低碳建设目的。

二、低碳城市规划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对策

(一)鼓励绿色出行,优化城市布局

城市共同空间在建成区域内,应该尽量进行均匀排布。将其布置在交通线路旁边,这样可以降低出行次数,也更好的缩短出行距离。鼓励人们选择自行车、步行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作为出行方式。众所周知,城市交通体系得以良性发展,可以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以及社会和谐发展。在进行空间规划角度分析时,应该从区域层面着手,建议交通导向应该向走廊式发展模式建设,在总体层面上进行规划时,应该将绿色交通还有小街区位置合理规划,更好的减少交通布局带来的交通排放。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

在城市结构空间规划过程中,首先要将人口密度和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矛盾解决,这是进行科学规划之关键,也是实现低碳城市规划关键环节。在进行整体结构形态规划和设置过程中,应该充分分析空间形态布局问题,应该做好对比和评价,从而得出不同的建设结论。选择最优的城市空间结构方案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功能区,不同的居民区以及产业园区等等,进行合理规划。在建设中将空间布局存在的差异确定出来,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更好的做好设计工作,更好的保障方案可行性。如下图所示: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

户数(户) 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口(人) 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三)倡导节能型建筑设计

众所周知,城市设计以及运行是城市能源消耗之大户,科学的节能建筑设计技术,应该满足低碳城市发展需求。这是一个重要指标,在进行城市发展和规划过程中,节能型的建筑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可以更大限度的保护环境以及降低污染出现。而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以给人们提供健康、高效以及适用的生活空间。第一,需要建立起相关的法规以及政策,建立起具有可行性的节能设计评价体系。这些体系执行时,需要具有明确的数据和量化指标。第二,一般而言,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研究和使用,这应该建立在拥有丰富理论支撑基础上,这样才可以保障技术发挥出实际作用。第三,可再生资源、新能源和低能耗技术产品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推广应用;推广节能型建筑设计,促进建设主管部门、建筑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业生产企业等就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有效的沟通。

结束语

总而言之,低碳城市规划这是一项非常复杂之工程,在进行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基础上,应该做好空间结构规划,应该做好土地规划。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还应该获得各行各业的配合,从而提升协调作用。文章从低碳城市发展中进行解析,这个规划策略很多都是宏观上的策略,一些微观,具体的步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相信在不断的研究中,总会确定出一套符合城市规划发展需求的模式,最终更好的保障我国低碳城市规划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编辑部第十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暨“2013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隆重举行[J].《城市规划学刊》 ISTIC PKU CSSCI -2013年6期-《城市规划学刊》

低碳城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设计

Abstract: low carbon cities shall be understood for through the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sumption idea and change the way of life. "Low carbon concept" is actually "ecological 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related ideas. Based on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of low carbon update the design of city planning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low carbon cities;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低碳的概念

低碳,即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是基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发展策略,也是为了节约能源而提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是“低碳”的基础

(1)合理的用地布局决定城市交通需求

城市建成区的空间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交通的需求,并受到交通基础设施位置、服务范围和性质的影响。不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会引发过多和过远距离的交通需求,增大碳排放的压力。如果过度强调功能分区的理念,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等各类用地之间结构松散,类型规模相互不匹配,譬如在城市远郊建设的居住区远离公共服务中心和工业区,导致了市民每天在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大量的交通阻塞;又如城市仓储物流设施的布局与城市工商业中心缺乏协调,导致货运车辆运距过长,都会在交通运输过程中浪费大量能源。

城市的空间利用不但要考虑平面的紧凑性,也应研究“地上地下一体化”,通过空间一体化可以更容易地实现“紧凑城市”,进而达到“低碳”的要求。单纯从建设的成本与能源消耗来看,地下空间的利用确实远远大于利用地面的成本,但如果从城市整体运行角度来分析,综合考虑各因素(建设成本、使用成本、环境成本等),地上地下空间的整体利用还是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因此,在“低碳”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中应统筹考虑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利用。

(2)协调的用地结构改善城市局部气候环境

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城市内,区域平均温度的分布由高到低为:旧型工业区—新型工业区—老城区—新城区—郊区。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中心区由于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各类行为在空间分布的密度大,工厂、车辆、居民生活用能的排放等会产生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加重了对人工环境的依赖,加大了能耗负担和碳排放。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尽量形成组团式用地结构,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山体、水体,使它和非建设用地形成绿色生态廊道,不但增加城市内部有效碳汇面积和能力,也能形成城市风道,改善城市内部通风条件,提高空气质量。同时应注意在各类城市活动集中的区域,绿地的规模应适当增加,以使其能对改善局部区域的气候微循环产生作用。

三、科学的城市交通体系是“低碳”的重要环节

将低碳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交通规划之中,提升城市交通的能源利用水平,构建低碳城市交通体系。

(1) 努力构建公交优先的交通结构体系

在城市交通中,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是市民日常生活中最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人均碳排放量与私人汽车出行有5到10倍的差距,公交的节能减排优势凸显。同时,公共交通系统一方面自身占地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会促进城市土地的高容量利用,可以控制城市的低密度扩展。

城市的交通规划包括城市交通系统的硬件设施规划和交通政策规划两部分。城市交通中的硬件设施是城市交通的载体,低碳交通需要硬件设施的支持。城市规划中不仅要因地制宜地规划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车专用道等节能高效的交通设施,同时还应对以电能、氢能为动力的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加以研究,以便与其发展同步安排城市空间,通过城市规划促进其普及。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除了硬件设施的规划安排,还应加强城市交通政策规划的研究与落实,如如何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否限制私家车发展等。

(2)以智能交通提升城市交通的运行效能

智能交通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它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着眼于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服务,二是着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有研究表明,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

(3)鼓励和发展自行车交通

自行车交通具有无排放、占地少等优点,在低碳排放要求的今天,自行车作为城市内短距离交通工具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城市规划应该在维护自行车专用路权和完善自行车交通设施方面深入研究,并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落实。不但要保障道路断面中有足够的自行车专用道的空间,更要在城市交通体系的设计中,注意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换乘衔接,在轨道站或公交站点周边安排非机动停车空间,以便于自行车出行与其他方式便捷衔接。

四、绿色住区规划是城市“低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导致建筑能耗持续上升,目前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单体的墙体等建筑材料的保温性、门窗的密封性、屋顶保温隔热等方面。然而,建筑节能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建筑设计和新材料应用问题,应将更大范围的一个区域内的建筑及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建筑、地理等各类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达到“低碳”目的。

(1)合理的建筑布局及朝向、间距有利于改善区域小环境

住区规划中,区域内建筑物及其他各类设施的整体规划布局,对内部小环境与气候会有直接的影响,合理的居住区规划可以大大提高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利用,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建筑物主朝向对建筑采光和通风具有重要影响。冬季应有适量的阳光直射入室内,而要避免冷风吹袭;夏季则应尽量减少阳光直射室内及外墙面,并有良好的通风。从节能角度看,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期较长,不同纬度的地区结合太阳方位角不同,所以选择适合的建筑朝向角度,可以增大建筑物有效采光时间。如某地区,建筑主朝向南向东偏南5-10度,冬季可以取得最佳的采光效果,延长自然采光时间,从而减少对人工照明的需求。南方炎热地区,建筑物主朝向顺应夏季主导风向布置,可以有效利用自然风增加建筑物内部和建筑间的通风,改善室内外环境。

住宅建筑之间的间距越大,采光和自然通风效果越好。适当加大楼房之间的间距,不但可以使后排房屋得到充分日照,增加自然通风能力,还有利于楼间绿地的布置和小环境营造。因此,在住区的总平面规划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建筑朝向、间距、形体、建筑群体组合等因素对节能的影响,改善区域热环境。

(2)完善的绿化系统对整个小区域内的生态调节至关重要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浓密的阔叶树木能遮挡50%-90%的太阳辐射热,在夏季能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同时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对人工环境的依赖;在冬季,高大的常绿乔木和灌木,可以降低周边区域的风向和风速,提高建筑物的保温能力。因此,在住区中应合理布局绿地,注意与道路及建筑物布局的协调,以利通风。住区内应尽量提高植物覆盖率,尽量减少地面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降低地表温度。同时,住区内的植物应合理配置草坪、灌木和高大乔木,住宅南侧宜植高大落叶乔木,夏季遮阴,冬季有较多阳光;而北侧宜以耐阴常绿乔木为主,以减弱冬季寒风侵袭。

(3)道路系统的合理布局能有效调节住区环境

合理的道路布局可以为建筑争取较好朝向创造调节。同时,住区内道路也是气流的通道,道路系统的结构应该有利于组织住区的通风,并与城市绿地和小区绿化空间相结合。小区道路走向一般宜平行夏季主导风向,而要与冬季主导风向保持一定角度,以利夏季自然通风和冬季抵御寒风。同时据试验资料表明,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和沥青砼地面的表面温差可以达到14℃以上。因此,道路路面的铺装形式应采用对太阳辐射能吸收率较低的材料,地面停车场宜采用树阵及植草砖,以改善地表气候区的热环境。

五、结束语

低碳城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低碳技术 战略思考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逐步深入,国内的“低碳热情”日益高涨,低碳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内涵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题为 “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的报告,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 的概念,即“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的蓬勃开展,理论界对于“低碳城市”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认识也正逐步深入。

我国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低碳城市进行了描述,夏堡认为(2008),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金石(2008)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 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付允、汪云林等学者(2008)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 改变生活方式,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 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低碳城市是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以经济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低碳技术为发展手段,以低碳社会为发展目标,实现城市的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

二、国内外低碳城市的案例

(一)国外案例

1、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英国通过设立碳信托基金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ST)联合推动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城市规划重点在建筑和交通两个领域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促进城市总的碳排放降低,各种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评估都以碳排放减少量为标准,强调技术、政策和公共治理手段相结合。

2、丹麦: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于2009年3月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应对计划,其目标是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这使其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哥本哈根有严格的建筑标准,并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鼓励垃圾回收利用,依靠科技开发新能源、新技术。提倡电力车、氢动力车等城市绿色交通,推行“自行车代步”。

(二)国内案例

1、上海: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上海市东滩地区,正着手打造东滩生态城,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区域。据规划,生态城的电力热力能源全部由当地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获得,为满足燃料电池的需求,将建立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建筑屋顶将使用草坪和植物的天然隔热层,步行、自行车和燃料电池公交车将是主要的出行方式。

2、保定:2006年,保定就提出打造“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依托保定国家级高新区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础,培育以光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节电、储电、输变电六大产业体系。2007年还推进“太阳能之城”的建设,实行太阳能应用改造。开展以“煤改气”为重点的“蓝天行动”、以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的“碧水计划”和以绿化为重点的“绿荫行动”,加快废旧物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园”建设,努力拓展新能源应用领域。2010年以来,保定市围绕“中国电谷”建设、“太阳能之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低碳化社区示范、低碳化城市交通系统整合等6大工程,强力推进低碳城市示范项目建设。

三、江西南昌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思考

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以发展光电产业、推广应用新型能源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突破口,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南昌发展实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深化新型工业化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适度轻型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以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通用太阳能电力(南昌)有限公司等光伏生产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太阳能薄膜电池、光伏发电设备,引进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构建南昌光伏产业基地。同时以联创光电、晶能光电等一批LED企业为核心,积极推动“硅底蓝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形成全国具有竞争力的LED产业基地。建立以研发生产节能、环保、健康的家电产品为主的家电工业园区,打造绿色节能家电制造基地。利用南昌的各类工业固体废弃材料及可替代资源,开发以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轻质墙板为主导产品的节能型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建材业。

(二)发展低碳技术,改善燃料结构

低碳技术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部门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分为三类:第一,减碳技术,比如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第二,清洁能源技术,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第三类就是去碳技术典型的就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首先要限制高耗能企业和产品的发展,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升级改造步伐,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和工业电机系统节能,注重余热余压利用和能量系统优化,提高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鼓励电力、钢铁、水泥和铜加工等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和低碳改造。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电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利用废弃农作物秸秆、城市固体有机垃圾和能源作物等进行发电,制造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燃料油,改善燃料供给结构。

(三)培养低碳理念,引导低碳生活

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积极开展低碳型机关活动,推行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教育部门要把培养低碳理念的相关内容充实到教学课程中, 从小培养孩子的低碳环保意识。积极开展低碳示范社区的建设、评选和宣传活动,在园林绿化、燃煤使用、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低碳生活示范,让低碳理念融入生活。创造市民步行、自行车出行的条件,或使用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四)实施低碳消费模式

在城市发展中引导公众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倡导和实施低碳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是碳减排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当培养理性消费和清洁消费的理念, 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绿色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少使用耗能多的产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提倡物品的重复使用,积极采用“低碳产品”。在消费观念上积极引导居民使用高效空调、照明及节能家电等低碳产品,倡导低碳购物、低碳装修等低碳消费意识。

(五)城市园林绿化,增加碳汇

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碳,同时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我们使用空调的次数,又可以间接的减少碳排放。据估计,一个完好的城市防护林体系,可以降低能源消耗10-15%,减少取暖费10-20%。主要途径:一是开展造林增汇活动,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碳贮量;二是保护和维持森林碳库,保护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贮存的碳,降低和防止森林中碳的排放。三是增加城市森林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保护城市森林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城市森林的碳汇作用。四是增加政府支持力度。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贮存于生物碳库。

参考文献:

[1]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2008;2

[2]金石.WWF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环境保护,2008

[3]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

低碳城市设计范文第5篇

低碳生活――设计应以自然为本

世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反映了人们不在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尊重万物的生存权利、自身的本性和规律。作为设计师,他的使命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设计道德观念,在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自然为本,建立一种新型设计伦理规范,它涵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但并非意味着设计不再考虑人的舒适和便利,而是更好、更全面地表达设计必须充分适应人的生物学特征即人类的自然属性。

这就要求设计师本人有一定的境界和素养,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心,关爱自然,做人做到纯善纯美,能正确认识美,鉴赏美,才能给人们带来至纯、至善的作品。在全球性的低碳潮流流行的今天,一个舒适自然的家更为人们所喜爱,自然的绿色家居恰到好处地为人们营造出了安宁的国度。

换一种姿态做设计――环保、时尚,低碳将成为家的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