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管理方向

文化管理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管理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管理方向

文化管理方向范文第1篇

众所周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并得以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文化艺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资源的数字化检索、共享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介质存储下的文化资源正在逐渐消亡,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复杂检索的需求,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要建设一套科学高效的资源管理系统。甘肃历史文化悠久,艺术资源丰富,民间文化遗产繁多。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科技的发展,全面、抢救性地收集、记录、整理全省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艺术资源,全面反映甘肃文化艺术的历史、艺术科研的重要成果,为甘肃艺术科学研究提供一套系统、可靠、翔实的研究基础资料,对甘肃文化艺术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系统保护与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实现21世纪甘肃艺术科学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是处于当今时代的艺术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和亟需研究的课题。《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项目的最初创意与动机正是基于此而产生。

经过充分的论证和前期准备,2005年,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获国家课题立项,我作为课题组的总负责人,顿感肩上的千斤重任,因为我深知,承担这个项目的意义非同一般:其一,该课题是国家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首批数据库项目,也是甘肃省艺术科学继“十大艺术志书集成”之后,获得立项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长的项目;其二,《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项目,是利用信息化高科技手段,摸清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家底,建立动态运行的文化艺术研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全新的宏大信息化系统工程。资源库的建设完成,将会是全国目前唯一一项综合性的电子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其三,文化艺术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前沿性的开拓项目,既无大量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循,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其难度可想而知。面对挑战和压力,只有迎难而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是最好的、唯一的选择。课题获国家批准后,我及时向各级领导作了专题汇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甘肃省文化厅高度重视,连续三年,把《资源库》建设纳入当年度的全省文化重点工作。历任主要厅领导多次来所调研该项目的进展。经过多方争取,甘肃省财政厅向《资源库》下拨了专项科研经费,为课题的启动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同时,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无私帮助和指导,为课题的项目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保证了课题项目的顺利有效开展。

二、项目概念

(一)艺术资源元数据

一般认为,所谓“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关于数据的结构化的数据。从已有的结论看,元数据的含义是逐渐发展的。“元数据”一词,早期主要指网络资源的描述数据,用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其后逐步扩大到各种以电子形式存在的信息资源的描述数据。目前,“元数据”这一术语实际用于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描述记录,指的是关于艺术资源数据的数据。基于应用,可以将艺术元数据分成以下若干种:艺术数据结构:艺术数据集的名称、关系、字段、约束等;艺术数据部署:艺术数据集的物理位置;艺术数据流:艺术数据集之间的流程依赖关系(非参照依赖),包括数据集到另一个数据集的规则;质量度量:艺术数据集上可以计算的度量;度量逻辑关系:艺术数据集度量之间的逻辑运算关系;ETL过程:过程运行的顺序—并行、串行;艺术数据集快照:一个时间点上,艺术数据在所有数据集上的分布情况;星型模式元数据:事实表、维度、属性、层次等;报表语义层:报表指标的规则、过滤条件物理名称和业务名称的对应;艺术数据访问日志:哪些数据何时被何人访问;质量稽核日志:何时、何度量被稽核及其结果;艺术数据装载日志:哪些数据何时被何人装载。

(二)艺术资源数字图书馆与艺术元数据

艺术资源数据库实际上就是艺术资源数字图书馆,是将艺术资源数字化后,支持艺术数字化资源从数据到信息乃至艺术知识的全部相关转化流程。它集艺术资源收藏、服务和保存为一体,包括艺术资源数字化从创造、传播、使用以及保存的全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文化艺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各种集收集、组织、存储、和推送数字信息,并提供有关数字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的作用日益凸显。《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就是这种数字图书馆中的专业图书馆。《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从本质而言是一种环境,它把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的收藏、服务与个人结合起来,用以支持甘肃文化艺术资源从数字数据到信息乃至知识的全部相关转化流程。数据库中的数字收藏是建设该专业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根据文化艺术数据库的特点,该专业数字图书馆馆藏按照媒介划分可以分为文本资源、图像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根据该数据库的特殊需求,从数字资源的性质和功能方面来讲,数据库的馆藏资源又可以分为一次文献(如电子图书)、二次文献(文摘数据、书目数据)、三次文献(元搜索引擎的索引)。《资源库》的管理体系包括以下4个方面:(1)资源采集,即对文化艺术数字资源进行采购、数字化加工和采集链接的馆藏体系。(2)文化艺术资源整理,即对文化艺术资源数据的加工,对资源进行描述、揭示和组织的体系。(3)文化艺术资源的保存,包括对文化艺术数据的存档、保存、存储。(4)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即将分散的文化艺术资源和服务按照知识管理规则和服务目的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艺术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应用系统采用相同的层次模式,即数据库的组织结构相同,并在此基础上,对外提供一致的接口,使各个单独的子库之间真正结成一个虚拟的、有组织的、相互操作的、可伸缩的整体甘肃文化艺术资源网络信息,实现跨资源、跨系统的无缝连接和检索。各层次的含义为:文化艺术资源存储层:文化艺术数字资源的存储与管理,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于不同的系统中。文化艺术资源加工层:按照拟定的文化艺术资源标准规范对资源进行数字加工和元数据加工。

上述两层可以统称为文化艺术资源层。文化艺术资源应用层:通过搜索引擎对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检索、调度、获取、传递。文化艺术资源服务层:文化艺术资源库作为数字图书馆,与用户交互、为用户提供服务窗口。

(三)艺术资源元数据规范

1、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戏剧数据库》为例)

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用于描述或标识艺术信息资源对象的内容、属性和外观特征,包括描述、定位、管理、检索、评估和选择、交互等方面。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的内容结构包括艺术资源核心元素、艺术资源类型核心元素、艺术资源个别元素。《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戏剧数据库》剧种元数据著录标准:戏剧剧种元数据由核心元素、戏剧剧种类型核心元素、个别元素三部分组成。核心元素:指在各类资源对象的描述中都通用的元素,包括5项:名称、创建者、创建时间、主题与关键词、描述。戏剧剧种类型核心元素:属于资源类型核心元素,指根据戏剧剧种资源的特点,设计出相似资源共同所需的元素和修饰词,以尽可能保证数据之间的互转换性,包括6项:剧种属性、流布地区、剧目、音乐属性、代表人物、班社剧团。个别元素:以戏剧剧种为特定资源对象的属性、特点为基本对象,仅适用于戏剧剧种,可不用于交换,包括2项:剧种源流、剧种照片。

2、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设计

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或称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标准,指描述艺术资源的具体对象是元数据产生的相关规则的集合。一般包括完整描述一个具体对象时所需要的元素项集合,个别元素及其修饰词项的语义定义、著录规则和计算机应用时的语法规定等。艺术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设计流程包括艺术资源分析、初步设定、手工著录检测、征求意见、完成艺术元数据规范(初稿)、联机著录开放实验准备、应用规则建立等多方面步骤。

三、项目的实施

2005年12月,本项目正式启动,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从文化艺术科研工作的长远发展着眼,在组织管理、工作方式、标准规范等方面探索和实践,建立成熟的工作体系和规范,为项目全面顺利完成奠定基础。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项目组织机构

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成立了《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课题组。并以聘任各数据库负责人的形式,聘请所内业务人员担任各子数据库的负责人,责成各数据库负责人组织人员完成全省文化艺术资源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课题组成员除了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业务人员以外,还包括甘肃省文化艺术档案馆、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有关专业研究人员。如民间音乐数据库与甘肃省文化艺术档案馆、西北师范大学合作,民间舞蹈数据库与西北民族大学合作,戏曲文献数据库与甘肃省图书馆合作,影音数据库与甘肃省艺术档案馆合作。通过集体攻关,发展本所科研实力,推动人才发展。通过与外单位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二)制度建设

《资源库》建设启动以来,课题组大力加强与探索项目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组织制定了《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资料管理办法》、《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采集设备管理办法》、《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信息中心机房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于规范和指导课题研究中各项工作。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对于确保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工作的信息准确和信息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提高文化艺术信息采集设备使用效率,促进文化艺术信息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此外,项目组成员还自行编制了《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工作实施方案》、《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编辑体例》、《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信息录入表》、《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代码表》、《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简报》、《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信息采集标准》等指导性和实用性强的资料。尽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程序复杂,涉及单位、人员多,文化艺术资源数量大,但由于精心组织,预案到位,管理体系成熟,项目工作始终有序进行,工作进度和信息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证。

(三)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工作。在本课题申报阶段,经多方论证,确立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社会科学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收集数据方面主要采用定量方法,通过统计、量表的制作、分类和分析,使数据系统化,归类科学化。《资源库》下设戏剧、曲艺杂技、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习俗、艺术科研、影音、图片等10个数据库,采取“多层知识网络”模式建构内容。通过数据库和引文链接等各种知识链接方法,把多个层次的数据库融为一个具有知识网络结构的整体使用。同时,各层数据库也可独立使用。最终采用国际通用的数据结构标准,使其可与国内外各类数据库在统一检索平台上同时使用。例:根据已经确立的研究方法和课题项目的框架结构,《资源库》信息采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3月)为准备阶段。赴北京在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调研“中国记忆”数据库。成立课题组、组织信息采集技术培训、制定《文化艺术资源信息录入表》、《声像信息记录表》等。第二阶段(2006年4月-2008年12月)为采集、技术指导、专项培训和重点试点集中采集阶段。课题项目负责人责成戏剧、曲艺、民间文学数据库负责人自行独立采集。通过两年扎实的采集工作,基本完成全省这三个方面的信息采集工作。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10年初)普遍采集和审核阶段,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工作全面深入铺开。在2006-2008年已完成戏剧数据库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反复论证试点数据库的经验得失。多次组织专业和技术部门有关业务专家开办专题辅导,并将阶段性成果及项目试点报文化部文化科技司社会科技处审核指导。2010年6月,全省文化艺术资源信息基本全部报送至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信息中心机房进行管理。在《资源库》建设项目实施中,主要采取了三种文化艺术信息采集方式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一是由课题项目负责人遴选业务骨干,担任各数据库负责人,组成信息采集工作组,赴各地进行信息采集。二是立足于《中国文艺十大集成•甘肃卷》的现有成果,作为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三是强化田野调查工作。及时抢救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研究价值的文化艺术资料。比如对河西宝卷国家级传承人郑殿有、甘南藏戏、民间舞蹈等的抢救性拍摄。信息采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文字数据信息的录入和二维影像信息的采集。工作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录入———审核———汇总。首先由各数据库人员做好所属资源的采集(文字、照片,声像)、梳理、分类。其次由各数据库组成人员制定本数据库的元数据标准,并按照标准对数据进行合成、录入等工作。然后根据现有条件,各数据库承担人负责对录入元数据的初审,课题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入库元数据的定审。最后,各数据库所有元数据信息报所内信息中心汇总进入《资源库》。其中,要求做到每条数据逐一检查,审核率达100%,条目内容文字错误率不超过万分之四。对出错率超过规定要求的(采集录入数据的检查,准确性和完整性控制在1%以内的,即为质量良好;误差在1%-5%之间的,为合格;误差超过5%的,为不合格),将错误数据记录表分别发回各数据库负责人,限期改正后重新报送数据,进行验收。

(四)设备建设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先后用课题专项经费,分两次购置了相关设备。设备配发使用以保证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工作需要为原则,同时兼顾信息采集完成后文化艺术数据信息动态管理的需要。信息中心机房按照“运行稳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技术要求,由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完成。机房硬件设备主要包括:PC服务器、光纤磁盘阵列、备份管理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UPS设备、专用空调等。自运行以来,经有效管理和维护,机房整体运行状态良好,为保质保量完成《资源库》项目建设的实施,全面促进甘肃省文化艺术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通过课题项目合作方式得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获得该中心“中国记忆”数据库的全部软件,作为《资源库》建设运行平台。同时,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积极筹措资金,为单位采购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电脑、数码相机及摄像器材,信息化设备设施初具规模。大幅提升了全所的硬件建设。文化艺术研究的保护和管理信息化手段逐渐普及。

(五)人才培养

信息化人员队伍的建设是一项与项目工作成败、项目工作质量水平息息相关的长期性、延续性工作。自项目启动以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立足自身,高度重视项目人员队伍的业务培训,鼓励各数据库负责人开展专题攻关研究,先后在元数据标准制定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课题组除参加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举办的有关培训外,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还在选择培训时机、确定参训人员范围层次以及培训教学形式与内容等方面精心部署、科学安排,有计划、按步骤、分层次、分期分批举办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工作专项研讨、专题讲座等各类培训课12次,举办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工作软件操作和影像拍摄专项技术、质量研讨培训,培训业务骨干近30余人(次)。以本所业务骨干为主组成的文化艺术信息采集组在课题负责人的领导下,常年坚持战斗在基层文艺信息采集第一线,不畏艰苦,不计名利,潜心业务,精益求精。经过《资源库》的建设,采取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的办法,用具体的《资源库》项目带动和有目的性地培养了一批适合担任科研工作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和他们的独立研究能力,使本省艺术科研工作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也使甘肃省文化艺术科研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项目的成果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的建立,标志着在甘肃艺术科研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从科研意识、科研概念到科研手段、科研方法等方面跟上了时展的步伐,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课题通过现代电子手段的数据化和影像化处理,系统、翔实、客观地收录和整理甘肃文化艺术资源。为特色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基础平台,对艺术科学信息化建设提供完备的知识信息资源,并建成甘肃文化艺术研究的检索、查证与评价系统。项目的主要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步建立涵盖全省文化艺术门类的高科技、综合性数据库

截至目前,《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完成的建设格局,成果内容涵盖甘肃戏剧数据库、甘肃曲艺杂技数据库、甘肃民间文学数据库、甘肃民间音乐数据库、甘肃民间舞蹈数据库、甘肃民间习俗数据库、甘肃民间美术数据库、甘肃艺术科研数据库、影音数据库、图片数据库等10个子数据库共76个分库的数字资源系统,录入条目上万条,文字资料30余万字,音视频资料数百小时。初步做到检索、使用相互关联,达到数字资源一体化。

(二)创建了一整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形制和体系的数据库元数据标准

在课题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课题组通过集体攻关、学习借鉴和自我研发,制定了系统科学的子库结构分类,创建了一整套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元数据建设标准。包括视频元数据加工标准及加工流程、文本元数据加工标准、图片数字化加工标准、音频数字化加工标准,以及各数据库的设定和编制标准,定义数据库结构、字段,最终建成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数字化检索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也为其他省市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参考。原生数字视频保存使用标准非原生数字视频保存使用标准

3.流媒体保存使用标准

流媒体采用rmvb格式。

视频资料数字化流程图说明(见下页)

1.拍摄高清视频资料:用SonyZ7C等数字摄像机拍摄视频资料。

2.建立场记文件:详细填写场记表。

3.DV磁带编号、上架、建立清单。

4.打开电脑、SONY等型号数字磁带录像机电源。

6.将DV带放入录像机磁带仓。

7.用EDIUSNXHD高清采集卡采集视频,保存为AVI文件。

8.依DV带内容及主题加以剪辑分段,并依文件名命名规则予以重新命名。

9.导出MPEG2编码文件,并转流媒体RMVB文件。

10.按照影音数据库元数据著录标准完成元数据著录。

11.将视频资料装入《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将Rmvb文件导出到web服务器。

截至2010年6月,《资源库》采集的文化艺术资源信息基本涵盖了甘肃文化艺术领域的各个主要艺术门类。在力争做到资料采集的广泛性的同时,还将采集到的文化艺术资源按照民族和地域的特色分布,制作了甘肃戏剧剧种、甘肃曲艺曲种、甘肃杂技项目、甘肃民间歌曲、甘肃民间舞蹈舞种、甘肃民间美术、甘肃主要民间习俗活动、甘肃省艺术科研院所等8个种类的文化艺术资源分布图。以图文的方式将甘肃文化艺术资源种类、名目、分布区域展现出来。今后将通过《资源库》建设的不断完善,实现数字化的链接,可以使用户便捷地查询和浏览,对甘肃省的文化艺术资源逐步做到摸清家底。由于资源信息量过大,目前有60%资源进入《甘肃省文化艺术资源库》信息中心机房,由3名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更新维护,初步实现了文化艺术信息的动态管理。其他资源信息将在最近三至五年内完成数字化处理和分类入库工作。

(三)在《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平台基础上,申报成功并开展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立足于《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开展多项课题研究成为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的科研基础和特色。《资源库》的资源优势在课题申报和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截止2010年,共有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甘肃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研究》、文化部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现状调查(甘肃部分)》、《甘肃省艺术院团现状调查研究》、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规划项目《天山雪传奇校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甘肃省艺术院团现状调查研究》、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重点项目《网络文化安全与民族文化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甘肃》、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甘肃省文化艺术六十年》等1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在此平台上完成或申报成功。在《资源库》基础上,从2004-2010年,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丛书系列,分期出版了“甘肃特色文化大省建设丛书”、“甘肃特色文化艺术研究丛书”,如《秦音恋———王晓玲艺术人生》、《陇上秦声———尚育民剧作集》、《跬步集———甘肃艺术科学论文选集》、《骊靬探丛》、《甘肃民间谚语选注》、《华亭曲子戏研究》、《梅之韵》、《花儿与花儿剧》、《甘肃文化艺术60年》、《甘肃加快戏剧大省建设论丛》等。《甘肃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项目不仅在数据采集、标准规范研究、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发展,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体系、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现代化信息手段管理、文化艺术资源的“动态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通过文化艺术资源调查项目的开展,初步摸清了甘肃全省的文化艺术资源家底,打造了一个科技含量高,内容充实、辐射面广的艺术科研平台。《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数字化建设的成果将直接服务于艺术研究、文化决策、文化展示、宣传教育、对外交流等业务工作,有效地提升了文化艺术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使甘肃在21世纪的艺术科研方面的发展上了新的台阶。五、项目的二期建设《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填补了甘肃省艺术科学资源数据化建设的空白,其整体架构及文化艺术资源分类对其他省市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但从从项目的工作性质来说,它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短期之内不可能穷尽善美。在《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面对浩瀚繁杂的甘肃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我们自身的能力以及可调动资源的规模,依据本所的学术传统和长线发展战略,精心选取典范,定向开展田野调查及立档和采录、存储工作,完成了初步的资源库的整体架构和建设规模。因此,项目的结项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对资源库不断地丰富和优化将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长期和常规的工作。

下一步,《资源库》的工作思路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明确结项转段,纳入常规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续建工作,明确《资源库》建设初级阶段已结束,项目将转入日常基础性工作阶段。安排专项经费,由各数据库负责人各司其职,组织人员不断丰富和优化各数据库的建设内容,为激励先进,促进工作,将其纳入本单位年度考核、评估、奖惩的内容,逐步建立项目长效工作机制。

(二)加强业务指导,扩大信息采集

继续组织开展文化艺术信息采集,一方面要组织开展更加广泛的田野调查,进行文化艺术信息采集。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训,指导、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市艺术研究所自行开展一般信息采集,逐步充实和完善《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系统。

(三)深化动态管理,转化科研成果,创新科研体系

文化管理方向范文第2篇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公司短短几年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老总为感谢和激励手下员工,决定公司要为每一个员工过生日,来体现公司对员工的关心与回报。他把任务交给了总经理办公室办理。办理结果是,总经办主任把一份所有员工的生日列表交给老总说:“您要的东西我准备好了”。老总不悦,因为这并非老总想要的结果。老总希望通过过生日,让每一个员工感受到公司文化氛围,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老总需要的是一个实施方案:比如不同的员工生日不同的过法,要采取什么方式,给员工送什么纪念品,过生日的预算、通过生日达到什么目的等。只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名单,难道是让老总来替你分析这些?

也许有人说,那是老总在布置工作时没有讲清楚,但是我们认为:上级布置工作如果出现不清楚的地方,责任在下级。道理很简单,执行的是下级,不是上级,如果执行人不清楚,应当主动去请示汇报,沟通清楚。由这个故事我们联想到,我们对社会提供供电服务是如何对待客户的,想客户之所想,为客户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那我们对内就应当如何对待老总!从企业对内关系的角度上讲,老总也是我们的客户,与我们工作存在联系、需要协调的其他部门和人员也是我们的客户。

今年以来,我公司已经发生了八次中断记录的事故,变电处发生多次人员责任事故,给公司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暴露出我们在安全生产上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是有章不循、有令不止的问题,安全管理措施在落实上缺乏力度;安全管理过程中人员情绪浮躁;干部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和责任心不平衡;反违章力度不够。说到底是执行力的问题。

执行力已经成为企业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从前企业关注管理模式、理念和操作,那是因为企业在这方面确实存在缺陷和不足。但随着近年来理论和实践的拓展,很多企业发现在管理过程中还是问题不断,而其根源不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或者管理制度的安排,而是这些战略和制度无法得到忠实的贯彻,得不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企业的执行力出现问题。为什么有了很好的决策,却没有产生预期的绩效?执行力严重低下正在成为吞噬众多企业的黑洞:计划落实不到具体行动上,执行任务拖沓,缺乏紧迫感,实施过程中敷衍了事,草率应付。仅有快速正确的决策,没有快速的执行能力,其结果就是决策和管理层层弱化,下转⒉版中缝

呈现出的状态就是省公司领导归纳的“上焦、中热、下凉”,优秀的决策实施的结果大打折扣,导致事故频发。

那什么是“执行力”呢?“执行力”在构词上比“执行”多一个“力”,通俗地讲,执行力就是关于执行的能力。执行力,就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企业,则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

李长水书记在月日公司干部大会上指出,安全生产管理一定要抓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我们制定的规章制度在人员的行为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为什么规章制度会不受重视、执行不好?我们认为在职工群众中存在以下的想法,也就是执行人的思想误区。

一是把自以为是的心态错认为是强调个性。认为上面的决策是不合理的,领导是不懂业务的,在执行过程中喜欢按自己的意思去改动,结果一级一级的改动下去最后导致了执行的完全失真。出事后爱找借口推卸责任,经常说“都是某某的错”。

二是能力不够带来的阻力。一些人安于现状,不求上进,不愿学习,不能吸收新思想、新理念、新的工作流程,在工作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不知如何应对,所以反对变革。这部分人成为决策和规章制度一级一级执行下去的阻力。

三是能力错位,有些执行者智商很高,精力充沛,但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却把能力过多地用在工作以外的人际关系娱乐圈,这对决策快速落实执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四是纵容“能力不够的人”,因为不想得罪人,充当老好人,或者怕手下人能力过强,超越自己,所以成了武大郎开店。

五是团队精神误区,混淆了“团队精神”和“团伙精神”,有的过于维护自己的领导尊严,在下属面前卖弄权威,只动口不动手,不起带头表率作用,这如何去激励员工。一旦这种习惯已经形成,那以后的任何决策都无法彻底执行下去。

文化管理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城市规划 管理体制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97-01

溪口镇位于宁波南部,奉化市西北,东和萧王庙街道相连,南与尚田镇相邻,西与嵊州市、新昌县接壤,北与余姚市、鄞州区相邻。行政区域面积约380 km2,下辖5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约8万人,暂住人口约3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0%。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来实现城市空间的整体有序发展,这对于处在经济体制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的小城市而言是一个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改革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1 城市规划管理的改革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作为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一种调节器,也是政府控制城市资源分配的杠杆之一,其关系到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城市的总体利益。深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途径。

1.1 深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只有实施城市规划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理顺机构设置,明确职能,把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贯彻到城市发展管理中,才能更好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在控制城市的盲目扩张方面,切实可行的规划对于该现象有着很好的制止作用,从而遏制土地浪费的行为。

1.2 深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的需要

规划管理改革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利益,新时期只有改革规划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城市城市规划管理行为,从而起到优化城市结构、保证城市建设顺利进行。此外,改革的目的还在于解决城市规划体制的认识弊端,认为城市规划是一项土木工程类的事业,存在只管建筑物和建设项目的误区。

1.3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全面合理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污染、噪声污染与能源浪费,虽然环保部门提出了建设项目与环境设施制度挂钩,实现节能减排。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问题由于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往往难以实施,这就需要设置一个能够把土地、规划、建设与环保等工作统一实施管理的行政机构,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等综合平衡发展。

2 当前溪口镇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管理机构名称不一,职责不同

目前溪口镇规划管理机构有三个,分别为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区管委会旅游规划办、奉化市规划局溪口规划管理所和溪口国土规划环保建设局规划科,职责各不相同,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区管委会旅游规划办主要负责溪口景区的规划编制、报批等,奉化市规划局溪口规划管理所主要充当上下规划协调的功能,溪口国土规划环保建设局规划科主要负责溪口区域内的城市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报批,个人、集体建房报批、放样等工作。违法、违规建筑的查处由溪口综合执法局代管,土地利用规划由溪口国土分局负责。各规划管理机构之间难以协调,增加了规划管理的难度。

2.2 管理区域既有城市,又有农村

溪口镇行政区域面积为380 km2,既有城市又有农村,情况负责,管理难度大。

2.3 规划管理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的三个管理机构共有人员8名,其中规划专业人员仅3名,管理力量相当薄弱。

2.4 规划意识不强,公众参与度不高

规划管理部门既是规划的编制、审批单位又是规划的决策、执行机构,通常易出现政府、规划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政府与规划专家之间缺少交流,同时还缺少了群众对规划的参与和支持。

2.5 规划投入不够,进展缓慢

溪口综合实力不强,受资金不足的限制,规划投入不够,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达到建成区全覆盖,部分区域地形图测绘未完成,基础资料不详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缓慢。

3 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的改革方向探索

3.1 健全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组织体系

城市规划管理要想取得较高效率必须重视组织的重要性,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技术立法的过程,不仅要求编制者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而且对于规划对象要有相当熟悉和透彻的认识。同时,规划要不断的总结和修编,简单来讲就是将其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跟踪的日常工作。同时,加强各规划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和联系,理顺规划管理的体制。

3.2 完善监督机制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建立社区、公众及其他政府部门参与规划管理的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公众参与规划管理机制,通过公众舆论来监督各级规划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

3.3 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突破创新

所谓数字化就是增加规划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对比能力和准确性,使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更加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也能提高城市规划行业动态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此外,数字化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城市规划民主化带来了新的机遇,民主化实际上就是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网络发展的时代,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必将给公众提供这样一个渠道,去了解、学习、认识和表达自己在规划中的好建议、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等。

3.4 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当今时代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在任何阶段都不容忽视,当然培训的内容也不能够“一刀切”,应当有选择有突破的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就拿城市规划中居住区的例子来讲: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将是居住区实现自我完善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现阶段的居住区都采用物业管理、街道或居委会的形式,其管理人员大多无相关知识、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致使居住区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削弱了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结语

规划管理应当具有前瞻性,应能预测城市经济发展动向,并及时调整策略和手段,不仅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都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新时期,只有加快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转型才能提高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率。

参考文献

[1] 刘智星,牟燕.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实施问题及策略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8).

[2] 梁恩.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4).

[3] 高中岗.地方城乡规划管理制度的渐进改革和完善:以温州为案例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6).

[4] 尹海林.改革开放三十年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J].规划师,2009(1).

文化管理方向范文第4篇

一、现阶段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盘棋”思想

1.不重视审计项目计划的龙头作用,缺乏系统性。部分审计机关在编制计划前,未自上而下地确定下一年度的审计工作思路、审计重点领域和总体目标,计划管理部门只是机械地将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任务以及业务部门提出的备选项目进行汇总,往往造成年度计划零散且非系统。此外,部分审计机关的业务部门工作牵涉较广,如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并非能由某个部门独立完成,仅仅由财政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分别提出审计备选项目,再由计划管理部门统一协调后分配给各个业务部门,存在不熟悉审计对象的问题。

2.不重视审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是部分审计机关未建立审计对象的基础数据库,未能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审计项目计划的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不突出。二是部分审计机关未搭建财政资金联网审计平台,未能利用计算机对财政资金重点支出存在问题的分析作为编制项目计划的依据,审计监督缺乏技术保障。

(二)频繁调整计划,严肃性难以得到保证

新《准则》规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如需调整,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但是,审计项目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突况而发生调整,其严肃性难以得到保证。

1.下级审计机关与上级审计机关的计划年度不一致。如某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自1月至12月期间实施,但其上级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自8月至次年7月期间实施。计划年度不一致,导致上级审计机关下达新的审计项目计划时,下级审计机关已将审计项目计划报同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并印发实施。其结果是,下级审计机关每年都要通过调整审计项目计划来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统一组织实施项目。

2.党和政府临时交办任务较多。党和政府会临时交办一些审计或调查项目,由于交办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占用一定的审计资源,加剧审计机关力量不足的矛盾,影响审计项目计划的推进。

(三)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不适应审计实践要求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审计机关未设立专职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机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由办公室或法规处承担,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计划管理人员。一些审计机关虽然配备了计划管理人员,但这些人员存在缺乏审计实践经验、宏观意识薄弱、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作用和效能的发挥。

(四)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力度不够

有的审计机关在计划执行中缺乏检查与控制,领导和计划管理部门对计划执行情况掌握得不充分,跟踪督促和指导落实工作做得不实。有的审计机关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总结不够认真,对年度计划项目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考核和奖惩不到位,影响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应有作用的发挥。

二、提高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效果的对策研究

(一)形成计划“一盘棋”的思路,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1.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统一审计思路。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过程,可先由计划管理部门根据审计机关制定的长期工作规划,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相关领域的总体情况,提出下一年度的审计工作思路、审计重点领域、审计总体目标,报经审计机关业务会议讨论确定。计划管理部门应将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内容及对审计机关的工作要求、上级审计机关安排或者授权审计事项、群众举报或公众关注事项、近年已审计单位名单等,提供给业务部门,由其开展审计需求调查,提出备选项目。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备选项目先由各业务部门提出,再分别由财政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甄选调整,然后报至计划管理部门。这种做法,可以减少计划的零散性和非系统性,既考虑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抓住影响大、风险高、资金总量大的项目进行审计,也从维护财经秩序角度出发,抓好一定层面、一定周期项目的审计,避免审计死角。

2.建立审计对象的基础数据库。计划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本级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财务数据、业务资料、审计情况等进行调查,建立并完善审计对象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要定期到政府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情况。

3.将审计信息化技术作为技术支持。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审计局在2011年完成了财政联网审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对财政预算管理、国库支付、总预算会计等大部分业务的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可以随时访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导出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广州市审计局正着手研究,在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时,利用联网系统对重点财政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分析,选取重点审计对象,确保重点审计对象每年审计一次、一般审计对象五年至少审计一次。

(二)预留审计力量减少计划调整

为避免审计项目计划的频繁调整,保持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又兼顾灵活性,预留一定审计力量是必要的。计划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以前年度党和政府临时交办的工作量,评估自身的审计资源,预留一定比例的审计力量。年度终结时,再将临时增加的审计任务,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三)完善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组织架构

针对计划机构设置及人员素质不适应审计实践要求的问题,应加强计划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的建设:一要明确管理机构,保证相关机构以主要力量认真做好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工作;二要强化管理职能,特别注重计划管理的统筹功能,使其在计划的制定、执行、评估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三要提高人员素质,挑选具有良好的财经知识背景、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宏观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计划管理工作岗位,使之适应计划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加大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 的检查和评价力度

文化管理方向范文第5篇

考试地点:由上海考试院统一安排,具体见文化准考证。文化考试科目:

报考层次 文化考试科目 备注 高中起点专科 语文、外语、数学 数学不计入总分 高中起点本科 语文、外语、史地、数学 数学不计入总分 专科起点本科 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2.听障生文化课考试时间:预期2012年10月(具体见招生简章)

考试地点:上海戏剧学院文化考试科目:

专业 文化考试科目 备注 艺术设计(专升本) 政治、外语、艺术概论 由学院单独命题3.专业考试时间:预期2012年9月(具体见招生简章)

考试地点:上海戏剧学院专业考试科目:

专业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备注 表演 1.朗诵(自备寓言、散文或故事) 2.演唱(自备歌曲) 3.形体(自备) 1.表演(即兴表演) 2.朗诵(即兴)3.演唱(自备歌曲)4.形体 5.面试(综合素质) 1.考生一律着平底鞋参加考试 

2.女生一律不允许化妆、不允许着裙装 表演(模特表演艺术方向) 形体(自备) 形体(规定) 导演 

导演(礼仪导演方向) 才艺展示 1.命题小品 2.评论 3.综合知识测试 播音与主持艺术 

播音与主持艺术(礼仪创意与策划方向)

主持与播音(礼仪策划方向) 故事讲述(自备寓言故事或新闻故事) 1.主持能力测试 2.命题写作 广播电视编导 命题导演创作 1.故事写作(笔试) 2.综合素质测试(面试)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导演方向) 故事写作(笔试) 看图说故事、即兴问答(面试) 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制作方向) 1、才能展示 2、即兴问答 影评(笔试) 才能展示:美术、摄影、音乐、电脑动漫、DV短片等均可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书法艺术方向) 命题作品创作 综合素质测试(面试)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化妆与服装设计方向)(舞台设计方向)(灯光设计方向)

人物形象设计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听障生)艺术设计(视觉传达方向) 写生 1.命题创作 2.面试 舞蹈编导 自编舞蹈 命题编舞 1.考生自备CD伴奏带和服装 公共事业管理(艺术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