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塑造推动企业文化,鼓舞和激励各部门员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容与实施做出规定,是开展企业文化工作的依据。

第三条本制度一经制定,研究所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依照本制度享有相应的权力,同时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二章企业文化管理机构

第四条企业文化管理机构包括研究所AT委员会和部门AT委员会。

第五条研究所AT委员会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其职责包括:审议确定研究所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审批研究所内各项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审批企业文化发展规划;审批企业文化年度工作计划,对企业文化的各项重大事项进行决定等。

第六条部门AT委员会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执行机构,其职责包括:部门企业文化规划;监督执行研究所AT委员会决议通过的企业文化规划决定,组织部门的企业文化活动。

第三章企业文化建设流程

研究所AT委员会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推行步骤

总体规划下发至各部门

各部门AT委员会制定部门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人资组收集汇编半年度/年度计划

研究所AT委员会进行计划审核

确定研究所半年度/年度企业文化建设内容

呈报畜牧工程中心审批

企业文化建设资源整合

实施

检查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情况

第四章企业文化实施管理

第七条广宣管理:人资组负责推动研究所的企业文化广宣文化的实施,主管集团网技术研究所板块的维护,组织开展对内企业文化宣传工作。

第八条行为管理:参照《研究所员工手册》行为规范实施。

第九条:团建活动管理:为更好的培育、塑造研究所企业文化,AT委员会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由部门AT委员会提案,研究所AT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第五章附则

第十条本制度由人资组起草和修订,经所长审批后。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摘 要】高校后勤企业正在进入一个从转型发展到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不匹配,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从分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关系入手,研究后勤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问题与冲突,提出后勤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整合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 问题与冲突 整合对策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后勤企业正在进入一个从转型发展到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不匹配,导致高校后勤企业现阶段面临 “经济属性”和 “教育属性”的两难困境。因此,如何整合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使两者协调统一,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对于平衡高校后勤企业“经济”和“教育”两个属性,促进后勤企业可持续发展显得相当重要。

 

1.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广义的企业管理制度涵盖现代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战略及领导制度、人才开发、激励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标准及文化特色等。狭义的企业管理制度也称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以书面形式表达的、用以规范企业经济、技术、生产等活动的条例、规则、程序和办法之集合。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

 

2.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关系

首先,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存在辨证统一的关系。统一面表现在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都是企业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须的。对立面主要表现在它们对企业经营管理所产生作用的方式不同。一个行为符合企业文化,但不一定符合企业制度;同理,符合企业制度但不一定符合企业文化。

 

其次,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存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企业文化通过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可以使企业生成强烈的认同感、凝聚力,同时可以对企业的战略、策略形成良好的沟通和默契;企业制度通过强制力的保证可以使员工在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里行事,长期形成习惯,使企业经营管理规范和高效,企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又能使确保经营管理稳定和持续。

 

第三,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之间存正反相互作用的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反之则妨碍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科学合理的的企业制度能促使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反之则妨碍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3.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整合原则

3.1一致性原则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要靠具体的企业制度来承载,要体现在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对企业成员的行为起到引领与规范作用。制度一定要与企业理念保持高度一致并充分反映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经营理念的有机载体。企业制度对员工的各项要求必须协调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3.2动态平衡原则

任何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发展与生存的,都必须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要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的变化而变化,通过不断的调整、磨合,实现两者的匹配与融合、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3.3现实性原则

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都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只有符合本企业现状,从企业员工的行为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对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激励和正强化,对不良行为产生约束与进行负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行为规范的结果与企业的要求相一致,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

 

4.高校后勤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冲突

4.1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企业制度建设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改革,高校后勤实体完成从依附于学校的行政组织到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的现代化企业演变,完成从事业型管理到企业化管理的演变,突出的表现在:通过分配、奖惩、考核等制度,依靠“钱”来激励员工,推动企业的发展。社会企业的企业文化正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着高校后勤企业的发展,而高校后勤服务企业要在改革中融入社会企业的大家庭并且脱颖而出,除了被动接纳文化的影响、重视文化的塑造外,必须跟上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步伐,主动建设适合高校后勤实体的企业文化,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理念宣言,包括使命、宗旨、价值观、哲学、精神、经营理念、人才理念、营销理念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和经营思想。

 

4.2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相分离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制度建设分离是指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相关性比较低,企业文化说企业文化的事, 企业制度说企业制度的事。其结果是各自为政,自说自话,没有相得益彰,形成合力。高校后勤企业把“ 安全” 列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强调安全第一,有关安全宣传无处不在, 但是有关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措施却少之又少。高校后勤安全涉及到:人身安全、财务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等,安全工作不能停留在文化建设层面,停留在宣传和教育层面,更加重要的是体现在制度层面,要通过制度保障安全经费投入,通过制度完善安全组织机构,通过制度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机制。

 

4.3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冲突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冲突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倡导的内容跟企业制定规定的要求相互矛盾, 相互冲突,甚至有时完全相反。其结果就是相互削弱,让员工无所适从, 导致企业战略发展事倍功半。高校后勤企业除了具有经济属性还具备教育属性,高校后勤企业文化鲜明的特色就是“育人”,强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强调为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服务,然而在高校后勤企业实际管理运行过程中,在制度表现上更多是强调“经济属性”,追逐经济效益,强调成本核算,把“经济效益”和职工考核挂钩,分配挂钩,奖惩挂钩。

 

5.高校后勤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整合对策

5.1优化后勤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共生环境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制度;和谐理论;耦合机制

和谐理论下的“和”字,意在组织中嵌入“合意”;“谐”字是各种物要素的“合理”投入。总体而言,其中包含了“协调、一致”之意,只有二者为实现目标而寻求优化性时,和谐理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问题。

一、企业文化及其制度耦合机理分析

作为一个物理学概念,耦合是指两个或以上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彼此影响之目的。基于耦合内涵来看,其前提是各方应当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结果是各方属性发生变化。企业文化与制度,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二者之间相互渗透、融合以及促进和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二者相得益彰的功能,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文化与制度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从容实质、目标、手段以及发展和依赖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文化与制度的重合性

基于内容实质的视角来看,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彰显和体现。企业制度是规定企业内部员工行为的规范,不仅可以看出企业推崇的理念,而且能够看出企业的做事风格和方式与,因此企业制度能够体现其文化。比如途牛网的发展机制――途家愿景:帮助业主更好地管理异地不动产、使旅行者享受家一般的旅途;途家使命:让人们尽享大自然及美好建筑的恩泽;途家价值观:诚信、责任、尊重、激情;途家口号:让不动产增值,与家一起旅行。从途牛的序言可以看出,和谐管理理念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的文化与制度,以问题导向进行优化设计,并且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从而实现互动耦合,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制度也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体现了企业以及员工的精神。同时,将企业推崇与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有效地转化成具有实际可操作的管理机制、员工的行为,即企业文化的制度化转变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无形文化借助有形制度这一载体得以彰显。如果制度内涵没有被企业员工认同,则制度只能单纯的是管理者单方面的所谓“文化”,仅仅反映了企业管理规范、条例而已,对员工无法产生内在约束力;相反,若制度的内涵能够被员工们心领神会,就能够自觉的遵守,此时制度也就成了文化。基于管理目标的视角来看,企业的文化及其制度之间,虽然二者存在着形式上的差异,但最终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均为了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企业文化与制度的相互融合与渗透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视角来看,企业文化管理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非理性化,注重内在价值的开发以及集体感受,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非正式规则以及群体氛围的重要作用,这对企业可以赋予一种生命力、精神源泉以及价值动力,从而引导企业正确的发展。对于制度而言,其在管理应用中强调的是理性化,重视规范、科学标准的作用,致力于结构框架建设的科学合理性、程序的规范性以及制度的标准化。企业文化在管理系统中,所起的是根基、保障的作用,这也决定可企业制度管理效率和特色;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员工在价值取向上以及组织目标等方面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从而使群体与个体达成一致。基于发展特征视角来看,企业制度促进文化的发展;企业加强文化管理,应当以完善和健全的制度为支撑,以此来促进文化能够获得员工们的认知和认同,并最终转化成他们的行为,进而实现文化管理之目的。企业制度体现了核心理念,能够有效的强化文化建设和发展,长期的实践与不断的完善,使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扎根,使员工能够达成思想共识。随着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文化及其需求不断出现,循环往复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企业的文化又促进了制度的实施与创新和改进。文化是制度规范在企业员工价值理念层面的集中反映,反过来文化又会对制度起反作用。思想决定行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必然要求员工理念以及价值观的创新与提升,企业制度也随之得以创新。

从依赖性方面来看,企业文化作为制度指定的指导思想,全面贯穿和落实在制度执行全过程之中。在指定企业制度时,内容应当符合文化理念。对于现行的企业制度而言,应当及时纠偏,根据已确认的文化理念以及行为准则,确保与文化理念不发生相背离的现象;同时,还要强化与文化相融合,修正与文化不相容之处,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杜绝刚性制度侵蚀文化理念。企业制度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和要求,可以使企业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更加的制度化和科学化,这有利于企业员工行为的规范化与合理化,以此来确保文化的形成以及巩固发展。从实践来看,现代化的制度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化成为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而且也是典型的管理理论形式。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文化与制度之间是耦合关系,二者之间具有互动性。文化、制度两种管理模式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目的在于企业的管理秩序、管理绩效以及可持续发展。

二、和谐管理理论下的企业文化与制度耦合策略

根据和谐理论的特点及其要求,建立健全与之相符的和谐企业管理和发展秩序。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支撑战略目标以及阶段定主题得以实现。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在追求目标以及阶段性主题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对其管理制度和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事实上,从国内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也体现了该点。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虽然各时期的阶段性主题存在较大的区别,但是从整体管理和发展视角来看,企业在追求目标以及阶段性主题过程中也是管理体系得以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制度与文化之间是互动耦合的,而且是潜移默化中实现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是共同支撑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

1、基于企业文化诱导的企业自主演化,以保持其自生秩序良好性

和谐理论下的企业,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特性与人的能动性,以此来获取最大可能的自生秩序。根据和谐管理理论,能动演化机制所要解决的是企业文化及其诱导下的企业如何自主演化与相关问题。为了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自生秩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接受“企业人”的干预,同时企业还应当在企业文化的诱导下进行自主演化。企业建立伊始,在各主题阶段均引导围绕着“人”来开展管理活动,企业一直都重视“人”所具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性,正是因“人”富于的烙印,从而使企业在文化诱导下向高层次秩序演化。企业的“人”既有员工也有企业家,具有高度责任感、公众形象、精神境界较高的老总,只有这样才能带出具有敬业、创新意识和精神的管理班子和队伍,这样企业才能追求先进、健康以及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为社会提供可靠、卓越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其文化培养是发展的最高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和方向;员工的个人素质提高,既是企业的立足点,又是企业发展决定要素和基础。企业的“人”问题,有助于人与组织的相互信任,而且能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企业制度优化控制,有利于企业管理秩序的保持

实践中可以看到,任何优秀企业均与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这为企业的运作以及最终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了基础。企业通过利用“控制机制”构建预期秩序,在企业管理制度层面上,对职能部门以及子系统管理机制、规章条例等进行优化和完善化。在企业管理机制层面上,完善和健全顺畅的管理机制、协调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和疏导机制,从而为制度以及规章条例的执行提供基础和条件。通过该种方式,实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合理化、完善化,并且进一步提高管理机制实施过程中的科学化。从整体上来看,管理制度与文化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在企业组织系统中,存在着很多的制度规范合理程度,严重制约着更高层次的制度科学有效性;处于高层次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组织设计的制度能否执行和实施。

3、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文化自主演化之间的耦合

和谐理论下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模式应当是各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物,同时也是耦合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管理制度与文化之间的耦合,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简单叠加,而且也是组织一致性的形成与实现,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诱导、理性设计下的耦合结果。根据和谐管理理论,有机整合称为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能动至变的演化机制之间的耦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和谐主题的优化选择,和谐与主题越一致,则组织业绩就会越高;从理论层面来看,越接近管理秩序,越接近于和谐状态,则企业制度与文化之间的耦合互动也就越密切。从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正是领导在组织的各个发展阶段,对内外环境的准确分析,正确确定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与之相应的和谐活动来支撑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以此来提高业绩水平。从实践来看,和谐理论下的企业文化与制度中的共同元素叠加,促进了环境诱导的科学演化以及理性职能的耦合互动机制落实与增效。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文化建设,实现二者的融合互动,从而使战略目标以及企业阶段性主题得以实现,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日本文化的特征

个体团体来看,日本传统文化的“忠”、“诚”的观念和身份意识非常顽固。形成自己和团体的相互依存拥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此为基础,日本人是命运共同体意识。“忠、诚、义”的核心伦理体系日本人的理论价值观表示:“忠”。“诚”是行为的评价标准。日本人认为履行义务是人生的最高任务。把追求幸福作为人生重大目标是不道德的行为。幸福仅仅是消遣,是否幸福以国家和家庭的评价为标准。武士道精神武士道是职业中与日常生活中一定坚守武士阶层身份出来的义务。其内容为义——“不害怕或没有顾虑地大胆行事”、“堅忍不抜”的精神,仁——“同情心”、“礼”、“名誉”、“忠义”、“克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被全体国民所景仰和得到灵感。“大和魂”成为岛国的民族精神,武士道精神到目前为止一直都对日本人产生影响。

2.日本的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

没有日本的传统文化,就没有其特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但如果说日本传统文化决定了日本企业也是不确切的。客观的说传统文化对企业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文化在日本企业之前生成。与自然的变迁不同,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强制性的制度移植。因此,企业制度和文化之间有关系也有区别。因此,日本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日本企业制度的特性。然后,雇佣制度,产权制度、企业合并制度、经营制度、分配制度、企业家精神的背后是日本传统的“家”的观念、独特的“继承”的思想,团体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武士道精神等文化观念浮起。这一传统文化对日本近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日本的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强,对于之前一直如火如荼、势如破竹的房地产企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房地产行业的实际利润空间被不断的挤压;同时,2016年5月1日在金融业、建筑业、不动产业和生活服务业“营改增”政策的出台,也给房地产行业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时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管理方法,向管理要效益,因此,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就越来越引起管理者重视,被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不同于其他的生产性企业,房地产行业具有开发周期较长、涉及部门较多、资金投入庞大的特点,其全面预算管理要从其全局的高度出发,来考虑和执行其经营计划和战略发展的目标,逐层分解、量化其目标效益,使各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明确其目标责任,全面合理的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虽然全面预算管理已经被许多房地产企业所接受,也在实际中有所应用,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虽然有预算编制,但是却没有明确的预算管理制度和责任划分中心。一些企业仅仅是把预算当成是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并没有明确划分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在实际预算中所应该起到的作用和责任,这就使得全面预算工作变成了财务部门的单枪匹马,不能从每个部门、每个细节更加完善和周全的进行预算编制,各部门在预算过程中互相推诿,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预算流程体系,造成了与实际工作的严重脱节。

2.预算执行情况不乐观、力度不够,未与业绩考评挂钩

房地产企业预算数据冗杂、来源较多、信息量大,企业无法时时掌握最新的准确数据及各个部门的实际执行情况,不能有效控制和及时更正实际工作中与预算指标的偏差。预算指标下达到各部门也仅是一个计划的颁布,未能实现与各部门、具体人员的业绩相挂钩,即使没有达到预算规定的指标,企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处罚规定,最终也会被“财务预算指标太高、大家都已经努力了”等说法动摇,而其最终结果就是不了了之。这就导致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成为了摆设、徒有虚名,久而久之人们也就不再重视。

3.全面预算的编制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脱节

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所说的全面预算都是年度预算,根据企业实际房源的剩余情况,从销售部开始,制定全年的销售计划;工程部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制定本年度的付款计划;其他的相关部门进行全年的费用预算,然后到财务部进行汇总。这样做出来的预算只是单纯的估算了当年的预算情况,而忽略了房地产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一般房地产企业的的战略目标都是五年至十年。多数部门在编制预算时都没有做出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一致的长远打算,造成了全面预算与企业的实际战略发展目标相脱节。

三、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优化的建议

1.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划分预算责任中心,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要逐级分解,明确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责任,实行预算责任制,责任到岗到位,使得全面预算的编制与执行任务明确的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的身上。同时,要让所有参与到预算编制与执行当中的每一个员工都明确编制的流程、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公司的预算工作在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中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保证最后汇集到财务部门的数据都是最新、最准确的,确保预算的编制保质保量。

2.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跟踪,设定绩效考核标准

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时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严密的跟踪、掌握,各部门也应根据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按季度、半年度、年度进行部门内通报并向财务部门进行汇报,企业应该根据相应时点预算的完成情r进行绩效考核,设定相应的奖评机制,把年度预算的完成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保质保量完成年度预算的员工和部门进行全公司范围内的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于预算未能及时执行的部门和员工要及时作出处理决定,根据未达标的情况进行部门或者公司范围内的批评和惩罚。

3.把握好年度预算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关系

房地产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应该在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制定,选择适当项目,编制合理的项目预算。企业的计划管理是通过预算管理来反映的,而后再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之前要进行严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牢牢掌握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发展动态以及自身企业的资源情况,进而依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为企业设定出一个长期的发展目标、制定战略发展目标。然后,公司的财务及其各个部门再以该战略目标为依据,制定与其紧密相连的全面年度预算。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遭遇如此“寒冬”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全面预算就变得尤为重要。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生产经营具有较大复杂性的产业,因此,企业要对其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要时刻把握好其现实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对其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提高和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期更好地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迎来下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梁尚智.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