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收账款核销方式

应收账款核销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收账款核销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收账款核销方式

应收账款核销方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49-01

伴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的明显放缓以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需求呈现出总体不足的状况,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了赊销的形式来扩大销售额。但是,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应收账款的拖欠,拖欠的应收账款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

(一)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均没有设立资信管理部门。在少数设立资信管理部门的企业中,也并未把资信管理部门独立出来,资信管理部门往往是在销售部门内部或财务部门内部中存在着,受这些部门的管辖,资信部分的独立性未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因此,资信部门对客户信用评价和审核作用就会被相应的削弱,资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资信管理部门作用的发挥,既需要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又着重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而独立性的保持则直接关系到赊销管理的有效性。

(二)应收账款分析随意性大

我国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上缺乏及时的分析,这样就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较大。对不同期限的应收账款计提不同比例的坏账损失比例是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因此,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是应收账款的分析中最为基础的环节。而目前我国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分析上普遍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分析,只是对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坏账准备这些基础的方面进行分析,并没有将其形成、催收等形成链条管理,应收账款分析的随意性较大,管理差。

(三)法律维权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市场主体已经逐渐意识到法律在经济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对账务的催收方面,许多业务人员采取的方式仍为电话催收,真正建立催收制度的企业少之又少。而由于业务以及人情的考虑,对于应收账款的违约行为,企业常用的是加强催收的频率并适当宽限期限的方法,对于违约的账款采用法律诉讼的方式进行讨还的企业则几乎没有。所以,当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时候,企业未能采用法律手段,甚至不知道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未能抓住收回账款时间的最佳时间,最终使得应收账款成为企业的坏账损失。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影响

(一)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地收回,影响了企业现金流的正常周转,使得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的运行不同步。应收账款延期收回就意味着延长了企业的商业周期,减缓了流动资金的流通,使大量的资金留存在企业价值链中的非增值过程,导致企业现金严重短缺,企业缺乏可供使用的资金去购买经营所需的原材料以及支付工人的工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循环周期。

(二)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

如今,企业在进行核算的时候采用的均是权责发生制的确认原则,即只要一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不管其现金是否收回,均应当作为企业的一项收入,但是企业当年度由于赊销在账面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实际现金已流入。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应当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方面,给了企业很大的空间,对于坏账准备的具体计提比例一般都由企业根据自身所销售产品特点、周转周期等实际情况确定。这就导致,一旦企业确认了大额的坏账,这种未能预见的风险就会大量的减少企业的利润。同时,由于前期坏账未能正确的计提,导致本期计提数量巨大,就使得前期的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夸大收入,虚增利润,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增加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

任何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客户,有客户就必然会有应收账款的存在,这就决定了企业也因此面临着大量的应收账款账户,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计算出错的情况时有发生。比如应收账款的合同,审批手续资料的散落、遗失,致使企业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货物已经发出,但应收账款漏记;计提坏账准备时候账龄计算错误,导致坏账多计或者少计等。

(四)影响企业的经营周期

企业的经营周期是指企业用现金购买产品或服务,然后再将商品或服务出售给顾客获得现金的过程。企业经营周期主要受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影响。一旦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就相应的延长了企业的经营周期,使大量的资金留存在企业价值链中的非增值过程,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周期。

三、商贸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设立专门的资信管理部门

针对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现状,应当专门设立资信管理部门,负责对客户的信用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合理地作出赊销决定。资信管理部门在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的时候,可以自己深入调查,也可以从社会征信机构取得企业评级信息。其评估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客户基本资料、行业动向、经营素质、财务状况、市场情况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综合多渠道得来的数据和信息,将赊销客户的信用评级信息的汇集、整理和重大事项调整,合理地对赊购客户的信用水平进行估值,形成最终的客户信用分析评级报告,以此来确定赊销客户的信用额度付款期限。

(二)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全面管理工作,不只是销售部门或财务部门的责任,它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一方面,建立规范的信用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客户的应收账款。比如,在应收账款生成的时候,销售部门应当编制一式四联连续编号的“赊销申请单”,赊销申请单上必须详细的记录赊销单位的相关公司信息,其中包括发出交易发生时间,赊销货物的品名、编号、数量、金额以及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担保方式等,并交由财务部门作为原始凭证并且编制最终的记账凭证,将由赊销客户、经办人、相关财务责任人签字确认后的单据留存。资信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对赊销单位检查和核对,防止欺诈行为,杜绝体外循环资金。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延期付款制度。当客户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按期付款,需要延期付款时,应当由销售部门的具体负责人员填制“延期付款申请单”,上报销售经理、财务部门及资信管理部门联合批准,资信管理部门在对客户信誉情况调查和评估后,作出是否同意延期付款的决定并签署书面意见,财务部门对延期付款做相应的记录工作。

(三)严格坏账核销制度

坏账的核销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最容易出错的环节。现阶段,我国应收账款的核销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相当数量的企业经常采用的是备抵核销的方法。为了严格坏账的核销制度,企业在核销坏账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应收账款进行核销的时候必须至少经过两人之手,防止一人通过应收账款的计提以及核销随意操纵企业的利润,有效防止财务舞弊发生,加强应收账款的内控机制。第二,在对坏账进行注销的时候,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明确的记录。对于已经确认的坏账,需要设立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实时监控,同时还要继续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加速坏账尽可能的收回,减少企业的损失。第三,做好坏账收回的确认工作。核销的应收账款在相关人员的不懈追要下又重新收回的,需要进行严格的流程审批并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及时收集并记录客户的回款情况,对相关客户的信用评级状况进行更新和调整。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信用环境仍不完善,信用体系严重缺失。在保证商贸型企业的赊销策略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有效管理企业的应收账款,加强控制,防止坏账的产生,不断探索出适合企业的切实可行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及方法、流程,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秋蕾.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商贸,2014(11).

应收账款核销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核销

应收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在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应收账款属于金融资产。因而,所有企业的应收账款都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有关规定来核算。

一、新准则关于应收账款发生减值时的具体规定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企业应收账款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应通过“坏账准备”科目进行核算。具体规定如下: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转销应收款项,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3.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应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二、举例分析

对于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企业也可以按照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例1:甲企业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4 050元。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无余额。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4 050

贷:坏账准备4 050

例2:甲企业以前销售给乙公司4 500元商品逾期屡经催收无效。经批准同意作坏账损失转销(甲企业“坏账准备”账户贷方余额仅为4 050元)。分录如下:

借:坏账准备4 500

贷:应收账款――乙公司4 500

转销后,“坏账准备”账户出现借方余额450元(4 500

-4 050)

例3:上述例2坏账损失转销后,乙公司又偿付了全部的欠款4 500元。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 500

贷:坏账准备4 500

三、从不同角度分析新准则中相关规定存在的缺陷

针对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的账务处理(即例3的账务处理方式),笔者认为更好的账务处理应分为两步处理,首先,应将核销的坏账转回,即恢复应收账款的金额,恢复甲企业对乙公司的债权。然后,再进行收款的账务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1.将核销的坏账转回

借:应收账款4 500

贷:坏账准备 4 500

2.收款

借:银行存款4 500

贷:坏账准备4 500

以上两种不同的账务处理实质虽然一致,且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影响也相同,但是其对会计信息细节的影响却不尽相同,以下将从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具有三大职能的角度分别分析新会计准则中此账务处理存在的缺陷:

1.从核算职能的角度: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为各类使用者提供信息,为此,会计核算反映的信息质量一定要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以上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账务处理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准则,即客观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三层含义:(1)真实性(2)完整性(3)无偏性,以上的会计处理不满足完整性,甲企业的账务处理无法完整、全面地反映该核销坏账转回的具体过程。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而新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账务处理过于简单化,使提供的信息不易于理解。另外,对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一项重要的资产项目,根据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应当分别核算,力求详细准确。

2.从监督职能的角度: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控制、规范单位经济活动的运行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它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核心,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而以上的处理方式不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履行。

3.从参与经营决策的角度:企业设置应收账款明细账的目的是加强监督往来款项的结算,新准则规定的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账务处理不能在企业的应收账款明细账中有所反映,而应收账款是企业短期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因而大多数的企业会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来确定对赊销企业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以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而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依据的是企业跟往来企业以往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根据明细账中的坏账损失率来确定对往来企业的信用政策。

就上述业务为例,对甲企业而言,在其应收账款明细账中,乙公司所欠货款并未归还,因而核销为坏账。甲企业在制定对乙公司的信用政策时根据乙公司的明细账,可能会因为此账务处理未在该明细账中反映,而使甲企业算出的乙公司的坏账损失率增加,从而会对乙公司制定较为苛刻的信用条件,这样对于甲企业而言,由于其依据的会计信息有误,导致对乙公司的信用政策制定失误,可能会丧失销售机会,降低销售收入,不利于增加利润。严重的话,会丧失乙公司这个客户,使其转向竞争对手的公司购进货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新准则对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账务处理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将此账务处理分步骤进行,以解决上述按照新准则进行账务处理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应收账款核销方式范文第3篇

摘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自觉形成对应收账款的风险防控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以降低企业风险,而管理过程中的思路、方法、策略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 :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控制机制政策职责

一、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销售商品的形式无外乎三大类:现销、赊销、预收货款。现销,主要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这种方式当然对双方均有好处;赊销,是企业销货在前,收款在后的销售方式,实际上这也是企业向对方提供信用融通的一种形式;预收货款,是企业收款在前,发货在后的销售方式。从经营方式上看,企业的现金流入主要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对外投资引起,其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引起的现金流入占很大比例,此部分的现金流量直接关系到诸如筹资、投资收益等部分的现金流量;从经营环境上看,扩大销售也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主要策略之一。而市场经济中,扩大销售不可避免使用赊销和分期付款的销售形式,而赊销的背后就是不断上升的应收帐款,应收帐款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基于此,做好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是企业运作的一个中心原则。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防范机制

1.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准确评价客户的资信程度

合理的信用政策是企业控制应收账款的前提;而合理的信用政策来自于对客户状况的客观准确的评价,在于能及时掌握客户的各种信用资料,客户资信涉及很多方面,如资本实力、资金结构、偿债能力、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产品及服务状况等等。重视客户资信管理,在客户信息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动态管理、突出重点、灵活运用、专人负责的原则。只有掌握了可靠并充分的客户资信,才能准确评价客户的风险程度,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而准确地确定针对不同客户的信用标准和信用额度,界定不同客户应收账款金额大小。

2.建立切实有效的控制机制,重视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

应收账款可以看成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规模而进行的一项投资,是投资就有投资成本和风险,其表现为管理成本、资金占用成本、坏账损失风险,因此,要降低其成本和风险,必须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落实关键控制点,审查赊销是否经核准,审核销售合同、销售发票、销售订单所载明的信息的一致性,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经营能力和产品类型来确定赊销额度。对赊销要有期限的限制,一般不超过两个月,制定较为详细的销售折扣和折让政策。对于已经形成的应收账款,及时进行跟踪管理,安排销售人员或收账部门催收,直到客户按期付款为止。对于逾期还没收回的应收账款,有关部门应制定催收措施并积极实施,同时,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

3.采用适当的收款政策,讲究合理的收账技巧

企业向逾期尚未付款的顾客应采用适当的收款政策,若收款政策较严,虽然可以减少坏账损失及应收账款拖欠资金被占用的机会成本,但同时也会增加收账费用;反之,可发生较少的收账费用,但却又会增加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及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应制订最佳的收款政策,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及机会成本之间权衡,使收账成本最低。同时,要注意讲究收账技巧,对于无力偿付与故意拖欠,以及欠款期不同的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收账策略进行收账,对于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名单中排除,对其所拖欠的款项可先通过信函、电讯甚至派员的方式进行催收,当这些措施无效时,可诉诸法院,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的客户,在去电、去函的基础上,不妨派人与客户直接进行协商,彼此沟通意见,达成谅解妥协,既密切了相互间的关系,又较为理想地解决账款拖欠问题。

三、重视内部相关部门所履行的职责

首先,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职能。财会部门应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会计准则,在应收账款形成过程中的凭证审核、账户设立、后续跟踪管理等环节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审查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附件资料的完整性,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户核算,做到不重不漏、不串户,客观真实地反映同客户的往来款项。实行定期对账制度,如果发现对账不一致,及时查明原因,并对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账龄等情况进行分析,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及分析资料,提供给相关业务部门和企业领导作为调整企业信用政策的参考依据。

其次,重视内部审计的评价控制职能。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特征保障了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威性。审核财务核算和管理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分析债权债务形成的原因,检查应收账款是否定期对账、催收,从而促进企业科学管理与决策,提高规避应收账款风险的能力。

再次,建立内部销售责任制。企业销售人员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不能片面追求销售量而市场风险意识不强。某些企业实行销售人员工资与产品销量挂钩,结果就会造成销售人员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而不关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造成应收账款沉积。加强销售部门、销售人员的考核,必须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制定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的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过程负责任。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回收的进程。

四、把握坏账损失的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将其确认为坏账:一是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二是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三是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上述条件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充分条件,其中第三个条件需要财务人员按照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作职业判断,对于估计无法收回的坏账,核销后应专门登记,并且仍然要派专人催收,对已核销的坏账又重新收回要进行严格的会计处理,先做重现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后做收款的会计处理,这样做有利于管理人员掌握信息,重塑客户良好的形象。

总之,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是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对每笔经济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要在各种经济活动中自觉树立风险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陈德萍.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出版社,2007年版.

[2]东方智.财务主管必备全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

应收账款核销方式范文第4篇

1.呆?~损失

呆账损失一直都广泛用于企业的会计活动中,但是却没有对其进行准确的划分。虽然呆账损失与坏账损失的含义相似,但是其并不等同于坏账损失。坏账损失是企业无法收回的那部分应收款项;而呆账损失是指长期处于呆滞状态,很可能成为坏账损失的那部分坏账。除此之外,要正确的把握呆账损失的内涵,还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从会计方面看,会计上的呆账损失不是一个具体的会计核算项目,而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包括信贷资产损失、坏账损失等。根据《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2010年修订版)》(财金〔2010〕21号)(以下简称“21号文件”),呆账是指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符合认定的条件,按规定程序核销的债权和股权资产;但是对于《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处理事项中并未提到呆账以及呆账损失。

从税收上来看,税收上的呆账损失不同于会计,两者的认定条件不同,且即便是对于同一事项的规定,二者在其处理上也各有特点。但是二者在对呆账损失所对应的资产属性上的认定是相同的,都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债权和股权形式,包括所有的金融资产损失。

2.呆账损失核销

关于呆账损失的核销仍然需要从会计和税务上面进行阐述。

从会计上来看,呆账损失核销属于企业的内部行为,是指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将确实无法收回的资产。

从税务处理来看,呆账损失核销是指企业将呆账损失报经相关的税务部门批准后,将其从企业所得税中扣除的过程。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该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扣除。纳税人也可以经税务部门的批准,提取准备金。提取坏账准备金的企业已经发生的坏账损失,应当先冲减坏账准备金;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以在当期予以扣除;已经核销的坏账收回时,应当相应的增加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呆账损失核销与准备金会计、税务处理的关系

1.差异分析

在《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呆账损失核销时准备金的会计处理与税收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核销时提供资料的要求不同。会计上对于核销呆账损失所提供材料的要求较税法部门宽松,可以包括来自公检法、工商、政府部门的相关公文和企业内部的相关资料;税收上除了上述资料外,还需要社会中介机构所出具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相关的意见书。

二是核销认定条件不同。会计制度规定了几种认定坏账的情形,包括债务单位已经撤销、破产,债务人死亡、失踪等。在企业的权利机构批准后即可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而在税法中则明确规定了坏账的确认标准,即纳税人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需要在税务部门批准过后才能够进行核销,先冲减所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未冲销完的可以在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进行扣除。

三是呆账准备的计提不同。会计上要求足额计提准备金,而税法上对呆账准备金事项限额税前扣除。例如,在税法上,企业可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金为期末允许计提呆账准备金风险资产余额的1%。

2.纳税调整

根据呆账损失的税前扣除与企业会计制度所存在的差异,在年末申报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本期按税法规定增提的呆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税法规定的呆账准备提取比例-(期初应收账款余额×税法规定的呆账准备提取比例-本期实际发生的呆账+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呆账)

本年度实际增提的呆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企业实际呆账提取比例-期初呆账准备账户余额(保留数)-本期实际发生的呆账+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呆账=期末呆账准备余额-期初呆账准备余额

三、企业呆账损失核销案例分析

由于企业的呆账损失核销存在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上的差异,使得企业在具体进行处理时的会计思路与纳税思路不同。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呆账损失核销在准备金会计与税务处理上的不同,以下将对一般企业以及金融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1.一般企业

在处理企业的呆账损失时,一般企业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税法上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在损失实际发生并经过相关税务部门批准后才可以将予以扣除的部分进行扣除,且还可以同时调整企业的准备金。

例1:某企业在2015年底应提取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为500万元,企业当年并未发生相关的坏账损失;按照公司的政策,每年都要按照应收账款的10%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且当前起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为0.00元。

企业的会计处理: 计提50万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增加损益表中资产损失50万元。

对应的账务处理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50万元

贷:资产减值准备 50万元

税务处理:纳税调整增加50万元

(1)实际发生的呆账损失小于已经计提的情况:

由于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在2016年度的坏账损失小于计提的准备金,实际发生损失25万,年底企业的应收账款余额为450万元。

会计处理:冲减资产减值准备(由于应收账款为450万元,起初资产减值50万元,当期损失冲减25万元。)

计提22.5万元(期末应收账款为475万元,期初资产减值准备20万元,期末资产减值准备应该为47.5万元(475万元*10%),计算得出应该计提值为22.5万元)

当期应该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准备 25万

贷:应收账款 25万

借:资产减值损失 22.5万元

贷:资产减值准备 22.5万元

税务处理:进行25万元的纳税差异调整;

(2)若实际发生的呆账损失大于计提的准备金

由于经济的下滑,企业在2016年度实际发生250万元的坏账损失,当期无新增应收账款,2016年末企业应计提的损失金额为250万元。

会计处理:损失核销冲减资产准备

借:资产减值准备: 50万元

贷 应收账款 50万元

不足部分作为当期损失进行核销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万元

贷:应收账款 200万元

当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期末应收账款250万元,起初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当期期末减值准备应该为25万元,当期应计提25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5万元

贷:资产减值损失 25万元

税务处理:由于出现税法与会计在允许税前扣除的差异值,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25万元纳税调整增加,合计减少25万元。

小结:在一般企业中,坏账损失可以在当期扣除,纳税调整减少额为税法确认的可予抵扣额与会计确认的之间的差额,会计上计入当期损益的准备金纳税调整增加,纳税调整额与资产减值科目当期的变动相同。

2.金融企业

金融企业的呆账损失核销与一般企业在会计和税务处理上具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在税收政策上,一般风险类贷款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余额。

金融企业的贷款损失核销将从两个部分进行讨论:一是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核销与呆账准备金;二是一般金融企业的贷款损失核销与呆账准备金问题。

对于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的贷款会计按照税法要求计提准备金,发生的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的损失在向税务部门申报后,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处理;对于没有申报的情况,将全部呆账损失额纳税调整增加。

对于金融企业的一般贷款,分为两种情况。其一,金融企业当期发生的呆账损失,在专项申报后,直接按全额调减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其二,对于当期所计提的与按规定可扣除的呆账损失的差额,直接做?{税调整增加。

应收账款核销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赊销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1日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数量上急剧增加,为国家税收、就业、科技发展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存在经营资金不足、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份额低等经营困难。为有效地开拓、占领市场,提高与同类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必然采用信用政策,从而产生应收账款,这意味着中小企业不得不放弃这笔款项在信用期间为其带来的其他收入,为管理应收账款而增加管理成本,并面临无法收回款项的风险。因此,合理的管理应收账款对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应收账款仍居高不下,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一、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调查不够。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以及信用记录是决定企业能否如期收回账款的关键要素,中小企业在签订赊销合同前必须严格地审核。然而,中小企业往往忽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注重客户的规模和知名度,认为规模大和知名度高的企业信用度也会高,更有部分中小企业只要能够如期完成销售目标,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客户规模大小、信用条件如何都不予以了解。从短时间看来,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增加、盈利能力强、财务状况良好,但长期看来,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可能性高,最终导致坏账比例上升,对本身流动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导致未来周转资金不足,又加之外部融资困难,最终资金链断裂,严重地可能导致破产。

(二)中小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高。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整个经济环境的改变,中小企业不仅与同规模的企业竞争,还必须与大型企业竞争,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额,在不考虑自身财务状况和成本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签订赊销合同、延长信用期限等方式吸引客户,这必然引起中小企业积累越来越多的债权。从账面上看,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但实际周转资金已严重不足。另外,通常中小企业在签订合同时,由于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意识不强及法制欠缺等原因,未对到期无法偿还款项做出约定,这就增加了客户为了自身的周转资金无限制拖欠货款的机会。

(三)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最终导致坏账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小企业未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主要存在核销制度、审计制度和责任制度不合理的情况。

1、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核销制度不健全。应收账款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一部分,中小企业必须对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至少每年对其进行一次清查,τκ照丝畹慕鸲睢⑵谙抟约翱突У那榭鼋行核对,但是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几年不与客户进行核对,导致收回金额与账面不符、客户名称与实际不符等情况;另有部分中小企业未建立坏账的核销制度,无明确的坏账核销程序,导致部分无法收回的坏账亦长期挂账,虚增企业的资产。

2、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出现为了增加收入,通过虚构一项交易,增加应收账款,部分人员私吞应收账款、亏损的项目通过列支应收账款处理等不合理的行为,但是中小企业未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不合理的操作行为和审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清查,即便是建立了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也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中小企业各部门责任制度不合理。中小企业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主要是基本工资和提成,基本工资则是完成基本销售目标,提成的多少主要与超额任务有关,也即是说销售人员在保证完成销售目标情况下,超额销售额越高工资就会越高,这就促使销售人员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会尽最大的努力签订赊销合同,往往忽略了客户的信用情况。但是应收账款的回收责任却归属于财务部门,正是由于这种责任制度的严重脱节,导致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越积越多。同时,部分中小企业也存在销售人员和财务人员之间缺少沟通的情况,财务人员虽清楚某客户存在大笔应收账款难以收回,但是销售人员可能并不知情,而盲目地签订销售合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全过程管理策略

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缺陷,为了确保中小企业健康平稳快速的发展,除了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以外,还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充分发挥应收账款的优势,同时最有效地降低其带来的风险,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加强应收账款产生前的控制。对应收账款形成前的控制是从源头上防止坏账的发生,是决定是否赊销、赊销金额、赊销期限、赊销对象的时点,要结合企业和客户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主要考虑因素:

第一,考虑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尤其是流动资金情况。若中小企业在流动资金充足、经营情况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增加赊销、赊销金额和延长赊销期限。

第二,合理权衡应收账款管理成本的构成。应收账款成本包括占用成本和回收成本,在应收账款金额一定的情况下,客户越少中小企业的回收成本越低,但是单个客户的赊销金额较大、赊销期限越长,相对而言难以收回的风险高,其占用成本也越高,企业必须在两者之间权衡。

第三,严格考察赊销对象基本情况。这是赊销前最主要的工作,在考察的过程中既要分析客户的财务情况,也要分析客户的信用情况。对于财务情况主要结合财务部门对近期公开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尤其是对还款期间的流动资金和重大事件情况予以预测。若该客户有赊销记录,则对其还款金额、还款时间进行分析,通常可采用坏账损失率,通常采用5%作为信用标准,如果该客户低于5%,则证明该客户信誉好,可进行赊销,赊销金额可适当加大,对于那些信用较差的客户予以拒绝,以减少企业的风险。

(二)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申报制度、核销制度、审计制度和责任制度四方面。一般办理赊销手续、直接接触客户的是销售人员,财务人员或者信用管理人员了解到的信息是片面的,销售人员可能为了自身利益给予错误的信息,直接导致企业错误的判断,因此中小企业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申报制度,销售人员向相关部门进行申报,待相关部门对其信用和财务情况进行考察后签署赊销意见,并有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赊销行为。

应收账款的核算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根据规定核算应收账款,设立总账和明细账,并对账龄进行记录,编制账龄分析表,对应收账款按账龄的长短进行分级管理,找出管理的重点,对于已收账款应及时注销,对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必须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经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予以注销,避免出现随意注销的情况。

中小企业在应收账款的管理过程中应当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审计制度,监督检查应收账款核算范围是否合乎规定、核算是否正确、核算程序是否规范、手续是否齐全、核算人员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的行椤⑾喙厝嗽笔欠裱细裰葱辛似笠档墓嬲轮贫鹊龋以及时发现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避免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