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作,公路施工,质量;管理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经济制改革形势的深化,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扩大了施工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使数量、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愈显突出。因此,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为丰富,它不仅受到技术、组织、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并兼有咨询、顾问、参谋、控制的涵义,还涉及到工程法规、行为科学及技术美学等诸多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时特点的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和质量保证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 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为此,即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施工)监理和企业自检。要在建立公路监理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并概括为:1、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关系,是依据工程建设发包和承包合同或协议,构成承发包的关系;2、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关系,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通过监理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职责、权限和经济关系;3、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之间没有合同关系,也没有任何经济关系,而仅仅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监理、检验和质管组织:1、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2、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3、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
二 加强质监基础工作
加强质监基础工作,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现质量管理的总目标,也是为质量管理创造前提条件的最基本的工作。只有重视基础工作,才能坚持做到施工中的“四有”、“五化”,即:有方案、有标准、有制度、有目标;施工规范化、操作规程化、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数据科学化,才能确保建设总目标最合理的实现。
2.1明确技术标准、强化标准工作
(1)各项工程的设计资料、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点,质量检验方法和评定标准,以及工程监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资料,统一印发至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其人人目标明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现代工程建设要注意技术美学,强调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统筹考虑。
(3)各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等文件,在开工前送交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
2.2强化检测手段,做好计量工作
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地、市公路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试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省公路局对各地、市拨发专款配置仪具。
2.3重视质量信息,用数据指导施工
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位(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定期报送各种资料。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2.4建立健全责任制
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制定各级职责范围,实行联质奖惩制,发挥经济制的作用。
2.5重视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教育
各级领导要尊重科学,支持技术人员的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如安徽省公路局1989年9月份为全省各地、市举办一期公路工程试验培训班。还利用施工现场举办工程质量研讨会,总结交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要加强工作技术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质量控制工作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起着保证作用,其核心是贯彻“预防与把关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目的是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的目标。影响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主要有设计、材料、施工、检验四个方面,实施在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事先控制、中间控制和事后控制。其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3.1设计质量的控制
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设计的图表、资料文件因未经施工实践,不尽合理及遗漏、错误部分往往不易暴露,除开工前通过设计文件会审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重大变更应要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2、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处。3、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可以书面明确解释或作补充规定。
3.2材料质量的控制
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求施工单位:把好材料采购关;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
3.3施工质量的控制
(1)抓好各施工阶段,以防患于未然。对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评比,有的放矢地对重点突击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发至施工单位,目的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
(2)对影响质量的要害问题或带普遍性问题,要坚持质量第一。
(3)对虽未发生但根据质量情报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4 对检验判断准确性的控制
质量检验属于质量管理中的把关环节,往往因为检验人员的素质不高及工作中的差误和检测仪具的精度不高作出错误的判断,影响和危害工程质量。为此,要选用素质高的检验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对仪具要经常校正,以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
3.5 其它因素的控制
民事纠纷,报酬不合理,劳动强度高,劳保条件差,干部作风不深入,施工人员情绪不佳,都可能导致人为的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不可忽视。因此,领导干部要深入施工现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监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也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抓好质监工作。
四 严格质量检验工作
质量检验是评检施工质量能否保证工程质量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标志着质量好坏的程度,其关键在于做好下面几点:
4.1明确质量检验标准、内容和手段
检验标准主要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即达到规范化、规程化、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检验内容主要对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结构整体和部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使质量事故尽可能地消灭在施工过程中,这样使工程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检验手段是通过仪具测试和试验数据结果反映出来。对技术标准高、工艺较复杂的项目,其检验标准另有设计规定的要求,并经质量监理人员检查后方可签认。
4.2检验的组织形式
质量检验应坚持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日常检验和重点抽验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专检人员必须从施工准备、竣工交验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检验。
4.3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质量关
无论管理制度、工艺措施、规范、规程、规定要求;还是从平时检查到具体指导,从关键部位到每道工序,都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更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苛地进行妥善管理,该返工的一定要返工,该停工的也一定要停工,不能迁就。检查和评定,评估和建议,都是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各级技术负责人,对质量管理,要做到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评审和信息反馈工作,纠正过去往往偏重事后把关,管结果,不管中间检查和因素的习惯。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其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最终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水利工程亦是如此。从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涉及人员多、材料多,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这迫切需要及时做好现场管理工作。但是,如何有效地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这不仅仅是当前相关管理者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确保水利工程高质量竣工的必要条件。
一、提高对现场管理的力度,重视施工管理
由于水利工程所具备的特殊性,如投资高、受自然影响大等特点,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
首先,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展开分析。施工安全是所有工程建设当中所要严格把守的一项重点环节,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常常受到地址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许多施工人员都要面临高空作业,这便直接增加了工程的安全风险性,再加上施工人员多,这更为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因此,这便需要管理人员本着由上到下的方针及时制定出良好的管理政策,并加大管理力度,争取做到安全管理的顺序性、全面性、及时性,从而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另一点,施工质量是决定竣工后工程应用效果是否达标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施工阶段,对于施工质量必须给予严格的监控与管理。而由于水利工程所具备的特殊性质,因此在施工方面更要格外注意,对于一些破损材料,或者是质量不达标的材料都要严格禁用。同时,施工人员也要根据相关的施工章程来办事,比如在施工现场,必须按照ISO9000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管理人员则应该及时建立健全可靠的保障系统,严格恪守工程的质量关卡,确保工程能够顺利且满足质量要求地竣工。
二、合理规划施工方案,做到有计划施工
在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之际,管理人员首先要明白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即为“施工”。因此,不论是在施工前期,还是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管理人员都要给予严格的管理与监督。
施工前期,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好前期施工方案的准备工作,确保设计出的前期方案的内容合理、条例健全。同时,当准备工作做好之后,管理人员还要对现场给予仔细的考察,并根据现场的一些地质特点和人文特点(如交通、供电、居民生活、民田等)来找出前期规划方案中的不足,从而对前期方案给予进一步的改善。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避免工程前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了,从而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质量。
在施工的时候,管理人员还要对工程当中的进度、资金、质量三方面严格把守。其中,进度过快会影响工程的质量,资金的不足同样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相反,倘若工程的质量不达标,那么后期返工重修时,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因此,管理人就该方面必须严格注意,争取做到有目的、有顺序、有计划的、科学性强地施工。
三、加强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提高人员管理
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差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施工人员是确保工程质量达标的重要基础。因此就该方向展开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点:
1合理规划施工人员的人员分配工作,将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合理地安排在相应的工序当中,避免人员浪费的问题发生。同时,还要号召施工人员勇于分担任务,从而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
2做到准时准点地为工人发薪水,让工人能够放心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将工人们的工作热情激发出来,还能将工人消极工作的念头打消,从而有效加快工程建设的进度。
3将薪水的数值与工作量的数值相挂钩,既多干多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工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减短工期,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施工的质量严格把守。
4在施工场地当中,由于堆积很多的材料,如果保管不善,则会造成材料的大量丢失,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安全问题。因此,对工人展开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从根源上降低该类问题的发生几率。同时,当有外来人员到达现场时,还要做好登记工作,并对其进行时刻监督。
四、严格把握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
1严格将安全放在第一位,时刻注意,以便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其中,首先要对工人进行良好的工前教育,提高其自己安全意识,同时让工人懂得按照规程来行工,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2合理地对施工的进度进行调控,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期,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调整施工进度是工程当中较为重要的一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一点,那便是不可随意调控,否则将会对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3施工质量是保证竣工后工程使用质量,以及提高工程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大工程质量管理,提高管理力度,这不仅是提高工程使用能力的有效对策,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知名度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工程质量问题所带来的经济风险。
4后勤管理是水利工程施工当中较为特殊的一方面,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环节。其中,改方面主要负责的对象有物资、资金,以及水电等。其中,假如后勤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那么将会对工程的工期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及时对后勤工作加以控制势在必行。同时,这样也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问题。
五、建立管理制度,让管理有条可依
管理制度是开展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一套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贯穿整个工程,同时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对工程前期到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加以监督。所以,及时结合以往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建,这是开展工程前期所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管理制度的建立还可以约束管理人员和工程人员,从而让工程有序开展,合理进行下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是一项工期长、对自然环境及地址环境带来影响巨大,且投资高的大型建设工程。因此,可以说水利工程竣工后的使用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平衡(比如防洪保险和水运等)。因此,及时作出良好且有效的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工作变得刻不容缓。但是,如何能够在诸多因素影响下做好管理工作,这不仅是管理者所要面临的艰难问题,同时也是施工人员所要面对的挑战。因此,笔者作出此文,阐述自己的观点,以供他人做参考之用。
参考文献:
[1] 阮任强.前一水利施工现场管理[J].北京市:中国城市经济,2010(05).
[2] 王宜军,付,李士军.浅析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的施工调度[J].哈尔滨: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10).
[3] 宋效兰.浅谈水利施工现场的管理[J].山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6).
[4] 孟建法.水利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对策[J].武汉市:中国水运,2008(12).
【关键词】施工现场;钢筋焊接;质量管理;问题;原因;措施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钢筋焊接技术也在不断的得到普及和提高,在使用钢筋接受的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张。钢筋焊接质量问题一直成为困扰施工质量的一大难题,它影响了工程质量,延缓了工程进度,同时也给施工方带来了经济损失,有时甚至还会引起社会问题。笔者对某检测机构近期钢筋焊接件检测报告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钢筋焊接件的双倍复检和不合格比例同比均有了显著增加,其中不合格率同比增加了43.8%,反映了钢筋焊接质量问题增加趋势明显。因此,如不及时加以控制和解决,势必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本文针对施工现场钢筋焊接质量管理问题增加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施工现场钢筋焊接质量管理问题的措施,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参考。
一、钢筋焊接质量管理问题增加的原因
1、新标准中钢筋焊接质量评定变化较大。《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已于2012年8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对钢筋破坏形态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为满足抗震设防等级的提高,要求钢筋焊接件应为延性破坏。不合格试验报告统计发现:现在不少评定为双倍复检或一次性不合格的试件,按JGJ18-2003进行评定,结论可能是合格或双倍复检,不合格率会降低很多。以新标准实施后统计的钢筋焊接件为例,按老标准JGJ18-2003进行评定,不合格比例会降至1.8%。因此,评定标准的变化是不合格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2、小厂钢筋用量的增加。根据同期使用的钢筋厂家进行了统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小厂钢材同比增加了5%,另外从不合格焊件的调查情况也发现,使用小钢厂母材的焊件检测不合格率远远高于大厂,这主要是由于小钢厂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较大厂落后,对于影响可焊性因素的有害物质碳、硫、磷等有害成分难以有效控制,产品本身质量不稳定,增加了焊接的难度。
3、高强钢筋用量的增加。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高强钢筋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应用出现了增加。统计数据表明,高强钢筋使用比例在统计期间增加了约3%。高强钢筋一般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是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另一种是通过细化晶粒,目前市场上以添加合金元素为主导,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也使得钢筋的可焊性变差。
二、加强施工现场钢筋焊接质量管理问题的措施
新标准JGJ18-2012对钢筋焊接件的质量评定主要从强度和断裂特征两方面考虑,即要求强度不小于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且呈延性断裂。而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强度不达标的焊接件绝大多数为脆性断裂。因此,控制好钢筋焊接的脆性断裂也是解决钢筋焊接件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1、严把焊工质量关。目前,施工现场的钢筋焊接主要都是由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而人工焊接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相当大,因此,要想保证焊接件的质量,必须在焊工的选择上下功夫。选择的焊工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择施焊经验丰富的焊工,以便能对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而做出适时的调整,从而保证焊接的质量。
2、加强现场原材料的控制。使用可焊性好的钢材是提高钢筋焊接质量的重要保证,统计结果表明:虽然小厂钢材使用比例只有一半左右,但是却发生近80%的焊接质量问题。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大厂生产的、质量相对稳定的钢材。在钢材储存时,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遮盖,避免接触雨雪而生锈和油污污染。
3、加强施工现场环境控制。笔者遇到气温骤降或刮风、雨雪天气情况时,钢筋焊接质量问题会明显增多,这主要是环境变化会影响焊接的质量。如雨雪天气,往往在施焊过程中会有水的存在,容易造成“氢脆”现象发生;另外,温度骤降,不利于焊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刮风天气给施焊操作带来难度,易产生焊接缺陷,因此,施工现场施焊时应尽量规避天气的不利影响,必须施焊,应对环境加以控制。
4、施焊前多进行焊接工艺试验。标准JGJ18-2012规定:在钢筋工程焊接开工之前,参与该项工程施焊的焊工必须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准于焊接生产。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方都忽视了该条款的重要性,认为此项工作多余。其实焊接工艺试验主要是为找到适合现场条件的焊接工艺和相关参数,从而为以后的焊接质量控制提供帮助,以更好地提高焊接成功率。而很多焊接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工程初期,这也是未重视焊接工艺试验的最好证明。
5、加强施焊过程中的控制。现场施焊时,如条件允许,应尽可能选择适合的作业环境,合理的选择焊接规范,选择合适的电流、焊接速度,可避免各种外观缺陷;保持焊接材料和环境的干燥,防治“氢脆”和“氢”裂纹出现;温度较低时,可采用“预热和后热、减少冷却速度”,减少结晶裂纹的产生。通过过程控制,避免各种缺陷,从而保证焊接的质量。
三、结束语
施工现场钢筋焊接质量问题虽然一直都是存在的,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在焊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规范进行,出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才能有效地对钢筋的焊接质量加以控制,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JGJ18-20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王晓雷.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关键词:EPS板 薄抹灰质量问题 形成原因管理措施
目前,西北、华北地区的建筑外墙外保温多数采用的是E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区和节能标准调整EPS板的厚度,但随着外墙外保温工程的大量竣工投入使用,外保温层开裂、空鼓、脱落和室内“结露”等节能施工质量通病大量出现。本文重点剖析EPS板保温体系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管理措施。
产品质量问题
1.1EPS板质量问题
①EPS板表观密度不够。技术规程中规定采用粘贴表观密度18-20KG/M3(干容重)的EPS板,而实际施工中的EPS板低于这个密度,严重降低了墙体的保温效果和EPS板的抗拉强度。
②EPS板阻燃性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高层建筑设计要求EPS板阻燃性能达到B1级,但目前市场上多数板材达不到B1级标准,或者是材料分批进场,将阻燃性能不达标的材料混入合格材料使用。
③大量的掺入再生原料。在生产EPS板中掺入再生料,虽然表观密度达到要求,但其热导率、抗拉强度等技术指标严重下降。
④EPS板养护时间不够。EPS板在常温下需要存放42天以上方可完成干缩过程,确保尺寸稳定,过早使用会使保温板产生收缩,导致板缝处开裂。
1.2聚合物水泥砂浆、抗裂砂浆质量
目前大多数工程都是使用的工厂化生产的聚合物砂浆,总体质量尚好,但部分厂家生产的砂浆质量达不到产品质量标准,严重影响系统的施工质量。
1.3耐碱玻纤网格布质量
玻纤网格布起着保证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整体性和防止保护层开裂的双重作用,由于水泥呈强碱性,必须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而且耐碱网格布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满足质量标准,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质量不能满足标准要求。
EPS板粘贴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1粘贴方法有误
①根据施工规范中要求,粘贴面积不小于EPS板面积的40%,换句话说,就是允许有60%的面积是空腔,施工时可以采用条粘法和点粘法,并有具体的施工方法,但在施工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工人操作监控不到位,粘贴面积达不到施工规范要求,从而使现场粘接的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容易造成保温层脱落现象。
②安装锚固钉时将粘贴面震开。目前市场上使用的EPS板几乎全部是“光面板”,通常施工时将EPS板粘接在基层上后24小时开始打锚固钉,也就是说,粘贴砂浆刚刚固化就频繁打钉震动,将原本就粘贴不牢的“光面板”的粘贴面震开。
2.2粘贴板缝构造不合理
①由于技术规程中没有对EPS板的几何形状做明确规定,所以用到节能建筑上的EPS板的六面均为光面平板,生产厂家将EPS大块进行加工分割时,完全采用手工电阻丝切割法进行制作,板的几何尺寸很难做到中规中矩,同时由于粘贴前没有进行拍板设计,粘贴时出现贯通缝司空见惯。
②对粘贴出现的板缝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施工。工艺要求对出现大于5mm的板缝用切割的EPS板条进行封堵,往往在施工中由于缝隙较小,切割难以施工,加之出现的板缝又是不规则的,所以,现场施工时不用EPS板条填塞。
2.3网格布设置不符合要求
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网格布不搭接、干搭或不翻包发生开裂渗水,门窗洞口部位45度斜角不使用加强网格布造成八字裂缝,大阳角或首层不使用双层加强网格布易产生裂缝或因冲击造成损坏。
三、现场节点处理不合理
3.1、老虎窗的保温处理
老虎窗部位的线条较多,在做保温时因为用混凝土浇筑成的线条比例已经确定,在上面加做保温层,势必导致线条既定比例关系的失调,所以有时为了不破坏建筑立面效果放弃该部分保温处理,容易导致室内出现泛霜、结露现象。
3.2、外窗的节点施工
在外窗部位保温施工时,往往会为了施工方便,出现没有对外窗洞口周边的窗框部位进行节能保温施工现象。
3、结构伸缩缝的节能设计与施工
结构伸缩缝两侧的墙体是建筑维护结构中耗热量较大的一个部位,设计施工人员往往忽视对该部位采取保温措施,是该部位成为保温节点的薄弱环节。
4、女儿墙内侧保温处理
女儿墙外侧的保温设计施工时一般都会重视,但对其内侧的保温往往容易忽视,如果不采取保温处理,极易引起因热桥通路变短而产生泛霜、结露。内侧保温后,还有利于保护主体结构,避免女儿墙墙体裂缝的出现。
5、散水部位保温节点处理
散水部位保温施工往往是外墙保温系统之间与散水接触,这种做法往往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保温系统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应力变形,刚性的散水限制了保温系统的温度变形,会造成这个部位的外保温面层开裂,而是雨水直接侵蚀保温系统与散水交接部位,使外保温系统从这个部位开始失效,然后造成破坏,正确的做法应该为外墙外保温系统距离室外地坪100mm以上。
四、外墙施工完工后后续施工的破坏
外墙外保温施工完毕后进行装修、安装门窗、空调、落水管等各种后续施工时,极易破坏已完工的保温工程,如穿墙构件、门窗洞口、落水管支架、空调支架等部位防水连接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渗漏点,雨水就会从这些渗漏点渗入,在从墙面上的某个部位渗出,这不仅会造成系统内大量积水、结露、发霉等,还会消弱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严重时会造成保温脱落。
五、克服EPS外墙外保温体系工程缺陷管理措施
5.1、严格控制保温体系产品质量及系统组成
①外墙外保温体系所使用的EPS板、胶粘剂、抹面砂浆、耐碱玻纤网格布、锚固件等材料均有相应的材料质量标准,施工材料进场后,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并按照要求进行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保证材料产品质量。
②EPS板外墙保温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系统的材料应该由同一家外墙外保温系统供应商配套供应,以确保材料的匹配和相容性,进而保证系统的整体性能,如果分散采购材料,尽管材料性能符合要求,做成的产品只能是“混合产品”,不一定满足系统性能的要求。
5.2严格执行EPS板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是质量的重要保证
外墙外保温工程虽然不需要高超的技术和高精的设备,但由于工程特殊的功能要求和复杂的使用环境条件共同形成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外墙外保温往往在工程尾期进行,工期紧,所以按施工工艺规程施工,严格遵守工艺流程非常重要,由于目前现场施工队伍大多是未经过系统的培训,操作工人技术水平差,不能领会工艺流程,因此,在保温工程施工前要认真组织进行技术培训,在施工现场边培训边施工、边提高,确保保温施工能够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和既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5.3严格执行规范图集要求,做好细部节点保温施工
在《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JGJ144-2004和《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图集》10J121中均有保温施工的细部节点做法,我们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重点要做好防火隔离带、门窗洞口四周、女儿墙、空调板、飘窗、散水部位、保温截止部位材质变换处、结构伸缩缝、外墙安装支架部位的防水细部做法。
5.4正确使用和维护外墙外保温工程
外墙外保温工程的使用和维护是外墙外保温工程的长期性工作,工程施工顺序不合理,即先进行外墙外保温施工,后进行其他安装等极易破坏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后不注意维护,易使外墙外保温工程局部破坏扩大为大面积或整体破坏,因此工程使用中遇到的各种安装破坏应及时修补,以保证外墙外保温工程始终处于合理使用状态。
结束语:外墙外保温系统作为建筑物的重要构造,必须具备工程安全长期稳定、表观质量长期稳定、节能效果长期稳定等基本技术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有完整的工程技术方案设计、严格的施工工艺、严密的施工过程管理,要以系统的工程理念出发,系统的完成全过程,才能有效的确保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达到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节能保温工长施工手册》 宋亦工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砼灌注桩;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1 施工工艺
1.1 人工成孔
在预制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相关规定与要求确定其埋设桩尖的位置,并且使桩尖与桩管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当桩架就位以后,避免发生倾斜以及位移的情况发生。为方便施工的检测,应在施工前对桩管做出深度标志,应有专门的操作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应在桩尖与套管衔接的地方用草绳缠绕三圈,防止污水和淤泥进入管内,保证预制混凝土桩尖的施工质量。
为保障打桩记录的真实性,应对沉管时间、最后贯入度、沉桩深度、拔管时间、混凝土总灌注量等进行现场记录,并作好材料管理以及每根桩的记录。
1.2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1)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是:首先要把临时施工设备安放到位,还要处理好地上及地下的障碍物清理,实现“三通一平”;然后碾压或者夯实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又称为场地标高,同时也要做好钢筋笼与技术交底工作,并指定施工方案。如确定和选择钻孔机的钻孔顺序与进出路线;最后完成不低于两根的成孔实验。
钻孔和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用对位圈必须对好桩位,然后在根据地下水和土质情况,决定机器钻进、出土的深度;之后把调制好的泥浆注入打好的孔内,再继续进钻。
厂套管(又称护筒)的施工要求是:钻头应小于套管内经100毫米;套管与桩孔的中心偏差应控制在50毫米左右,同时要用粘土填实孔壁合套管之间的缝隙。对于套管埋设的深度也是有所控制的,其规定是,砂土应大于等于1.5米,粘性土大于等于1米,要保证孔内泥浆面高于地下水位1米左右。而在提钻下套管时,钻孔的深度必须达到5米。
继续钻孔。为了防止表层土受震动而导致坍塌,就需要在钻孔施工中保持泥浆的水位,同时还要测定泥浆的相对密度,并做好相应的现场记录。
浇筑混凝土。在中止射水以后,要随即浇筑混凝土,不久之后,孔内的沉渣会浮现在混凝土的上面,会同泥浆一起排回贮浆槽内。
1.3 混凝土工程
水泥应选用普通的硅酸盐水泥,砂子应使用中砂;粗骨使用碎石,其粒径应小于等于50毫米。经过实验配比之后再进行搅拌,其原材料砂子、水泥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在进行搅拌时应不低于15分钟。要适当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由于地下水丰富,减少地下水对混凝土的影响,而减水量应根据现场情况来决定。
混凝土的充盈系统应满足试桩的四方确定下来的参数值,应不能小于1.2,如果充盈系统不足,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管底面积、采用复打法、控制日打桩数量、放慢拔管速度;调整打桩流程,才能使每根桩的混凝土灌注量达到相关要求。
应根据混凝土的总灌注量来确定灌注混凝土,在拔管时需要设立专业的施工人员使用测锤检测管内混凝土的下降情况以及标高,如果低于施工要求应及时的添加,确保桩管内的混凝土足够使用,还要确保管内混凝土高于地面,便于达到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以及振实混凝土。
在实施拔管之前应先震动5s―10s,拔管的的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15米左右,确保边拔边振,拔管时的速度要匀速,禁止停振以后拔管。
2 加强砼灌注桩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对策
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实地进行勘察,对现场的地貌、地形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记录;此前施工人员还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工作,完善好系统论证,保障砼灌注桩施工现场顺利的进行。
(2)在施工的过程中,监管部门要严格把握质量关,没有验收之前的所有材料,质量监理的操作人员都有义务和权力进行抽样测试、检查等。如果在抽查中检测到不符合质量要求或标准的施工材料,一定要清退。与此同时,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务必对材料的来源渠道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如此,还要增加对原材料的抽样检查,保证其施工质量。
2、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质量控制
首先,在施工之前要进行的质量预防控制,俗称事前控制。在这一阶段施工之前先进行预测施工,分析出可能会导致的质量问题,考究其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拟定方案以及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工程计划,预测达到相应的施工效果。
其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又称事中控制。这一阶段的施工是工程的试验阶段,在施工过程中要求监理工程师严格检查验收、细致的组织施工,保障其施工人员“零误差”的完成施工目标,使施工过程中各项质量都达到良好的标准。对可能导致的问题进行精准的排查、预测,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最后,工程施工完成以后的产品检测以及问题处理,又为事后控制。在此阶段监理人员会根据要求借助科学来进行检测试验,还要根据前期的预测方案与后期施工完成以后的结果进行对比,是否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执行问题,如果存在执行问题,找出问题,并进行正确的施工处理。
3、完善企业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砼灌注桩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企业要加强砼灌注桩现场施工质量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砼灌注桩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系统。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严格的掌握和调查,随后根据砼灌注桩现场施工的各个环节相关的质量标准,控制好现场施工的质量,对于各个环节的控制重点进行认真分析,以达到建立砼灌注桩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效果。
(2)建立一套完整的权责分明,效果显著的质量管理体制。把砼灌注桩现场施工项目的具体质量管理划分给负责人,再把施工过程中每一部分的质量监管分配到质检人员的身上,形成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良好施工监管措施。
(3)明确砼灌注桩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难点与重点,对砼灌注桩现场施工质量进行监督与把关,要及时整理监管结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方便对砼灌注桩现场施工质量全面掌控。
3 砼灌注桩基础缺陷及防治措施
1、人工挖孔
人工挖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是桩身砼强度不足,其原因是砼遭受孔内水的危害,导致砂浆稀释,砂石下沉,严重破坏砼的强度。其应对措施是:
(1)串筒迅速浇捣。主要针对孔内有地下水,水量小、水位低的桩孔,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是浇捣时把砼拌均,水抽干。在水位以下的部分就要注意了,要准确合理的调整砼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并减少用水量等。
(2)水下砼配合比与导管灌注法灌注,此方法应该应用于出水量大、水位高的桩孔,但是只可适用于水位以下;而水位以上则要采用简单串筒浇捣,目的是为了防止水下导管灌注通病桩身上部砼强度低。但是在施工之前一定把水抽干,浮浆、泥浆要清理干净。而在施工中的交接层,就需要采用插捣器穿过反复插捣。
2、钢筋笼上浮
在施工过程中会导致钢筋笼上浮的原因是:
(1)由于浇注的砼自导管流出导致了较大的动力推动钢筋笼上浮。(2)砼灌注过钢筋笼因为导管埋的较深,上层砼已经初凝,形成了表面坚固的硬壳。假如导管底端没有及时的提到钢筋底部以上,由于钢筋笼和砼之间含有握裹力,导致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移。
预防措施:在灌注砼的施工过程中,及时把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把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的时间应为砼埋过钢筋笼底端2米到3米之间。要消除上浮现象,要在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就立即停止浇注,并精准的计算出已浇砼标高与导管埋深,随后在进行提升导管然后再进行浇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基建项目增加的同时,桩结构也较多的运用在化工行业项目中,所以,要加强对砼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完整,强化质量管理,保障砼灌注桩现场施工的质量安全,提高化工行业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邢其亮.砼灌注桩预埋件施工质量控制[J].才智,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