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设发展建议

建设发展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发展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设发展建议

建设发展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林业建设;现状;问题;建议;广东连平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212-01

连平县是广东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林业县,林业建设一直受当地政府、林农和社会所关注。无论从生态建设造福子孙后代还是林农通过营造丰产林、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收入,都需要通过林业建设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市县各级都将“保护生态,唱好山歌,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列入重点思考的领域。在政府层面,大力开展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以提高生态效益,消灭了荒山,提高了生态公益林的数量和质量。在林农及林业公司层面,营造了许多速生丰产林基地、油茶基地和其他经济林基地,并且开展林下种养的林下经济活动,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社会层面而言,社会大众最关注的是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绩效,身边的环境是否得到了切实的改变,是否取得预期的生态效益。对于大多数林农而言,希望通过林地实现增收致富。

1 连平县林业建设现状

连平县位于广东省东江上游,属南岭山脉的九连山脉。河源万绿湖的集雨量有超过40%来源于连平县,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也要林业生态县,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连平县现有国土面积2 365 km2,林业用地面积1 853.31 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3.2%。全县现有生态公益林超过1 000 km2,占林业总面积的55%。全县有林地面积1 629.57 km2,活立木蓄积量773万m3,森林覆盖率76.4%。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上,一是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对全县生态公益林严格禁止采伐,开展极小种群保护工作,对九连、油溪、田源、元善和上坪等镇的原始次生林设立生态功能保护区,达到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群落,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对部分水源地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工作,防止湿地逐步消亡的情况。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和有害生物监测防治体系,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二是大力开展生态造林工程,包括重点碳汇林、东江水源涵养林、珠江防护林、低产林改造和荒山石漠化造林等,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和治绿工程等生态战略,完成造林3万hm2。三是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中幼林抚育工作,重点对新造生态公益林进行施肥、除草、松土及补植,完成抚育超过3万hm2。四是开展生态城镇和生物廊道体系建设,主要完成南山公园改造、周龙山公园改造、东山公园规划、黄岭公园建设、被损林地的修复和生物防火廊道体系网络建设。五是强化林业基础建设工作,包括防火、林业公安执法、基层林业站服务能力提升、林区公路建设等。在商品林及林下经济方面:一是林农在自有林地上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基地和松树采脂基地,近年来超过3 000 hm2。二是林业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取得林地后,进行油茶基地、油桐基地、采脂基地和其他药用经济林基地建设,面积超过1万hm2。三是开展林下经济活动,通过林下养殖、林下种植、养蜂和发展农家乐形式来发展林业经济。

2 存在的问题和特点

2.1 生态林建设机制不佳,建设绩效较差

重点林业生态工程机制方面存在天然的不足,经营主体不明,责、权、利不清[1-2]。一是由于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相关的群众积极性不强,甚至在此过程中出现争地造林的情况,形成不了合力,所造生态林的保护受影响,造林保存率偏低。现实实施过程中,政府包办了重点生态工程造林,造的林虽然归林权人所有,但是种后却无人管理,村民的心态普遍存在反正树是政府种的,自己并未出资,即使有收益,但收益很少,并且生态造林的碳汇收入现在并没有真正落实。经营主体不明,导致责权利不清,政府无法一包到底,后续的管理跟不上,虽有大规模的造林,但难有大面积的成林。二是由于生态工程建设中,上级投入不足,地方财政无力配套,建设标准达不到设计要求。以森林碳汇造林为例,造林完全依靠省财政的补贴,作为山区贫困县,财力有限,要求地方财政配套是不现实的,虽然看上去省补贴的数额是巨大的,但建设的任务量也非常大,单位面积建设投入标准明显十分偏低,在现今各种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私人造林包抚育都要1.5万元/hm2以上,而作为重点生态工程的碳汇造林的标准只有6 000元/hm2,除去监理、设计、税费等,直接用于造林的费用为5 250~5 400元/hm2。三是上级下达的任务量大、时间紧,实施力量不足,种苗标准不高,超造林季节造林,造成造林成活率不高。四是抚育资金投入不足,造林后续的抚育跟不上,导致成林率偏低。五是生态建设工程中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导向严重,行政主管部门承受各方面的压力,成效低自然不足为奇。

2.2 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主体责、权、利统一,成效较好

商品用材林由于责权利主体统一,利益上能充分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达到“增量、增收、增效”。林农和林业公司等开展的商品用材林基地一般采用良种壮苗且建设标准高,造林后一般进行3年左右的施肥、除草和松土等幼林抚育,根据情况开展卫生伐、间伐等抚育工作,以杉木速生丰产林基地为代表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基本上都取得了成功。最典型的是内莞镇的九连、上坪的三洞、油溪镇和田源镇等地,许多林农因造林而致富,许多林业公司的丰产用材林基地木材储备量也很大。

2.3 部分存在未能适地适树及后续投入不足的情况

近年来,连平县发展了许多油茶丰产林基地,但由于油茶生长速度较慢,连平县境内的山陡,杂草生长快,抚育难度高,后续投入大,导致许多油茶丰产林基地生长情况不佳。但在油桐经济林、南方红豆杉药用林和其他经济林方面,由于目的树种生长速度较快,建设标准高,后续抚育及时,一般都能成林。

3 建议

3.1 政府要做好生态工程建设服务工作

政府的主要职能要从现在的计划、实施和监管一体化的现状中走出来,主要政府负责引导和指导作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监理各由第三方独立完成。参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做法,由第三方进行建设,按照绩效情况政府进行买单,确保政府的投入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2 实行多元化的补贴政策和托管政策

一是对社会造林进行造林补贴和抚育补贴,充分尊重造林主体的自主处置树,提高社会造林积极性。二是探索实行托管政策。对现有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托管给林业专业公司、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造林及管护模式。在由专业设计公司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考核指标,托管给社会力量进行造林,按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分批将政府财政资金付给造林承包及管护主体。如对连片集中的主干道两旁的林地,按片区划分,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以5年郁闭成林为绩效目标,确定合理的各项考核指标,确定相关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实行托管造林模式。三是对农户分散的集体林地进行集中,由政府统租后承包给林业专业公司进行经营的造林及管护模式。许多山区县虽然林权改革有一定的成效,但林地分散,林农经营热情不高,而政府造林后出现管护难、成效难及后续投入难的境况。采用规模经营、利益共享原则,根据集体林权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市场竞争力量薄弱的新特点,由政府统租分散的农户林地,变分散劣势为规模优势[3-4]。

3.3 开展生态公益林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进行开发利用

对生态公益林进行分类,划定生态红线,对其中一部分生态公益林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可以适度利用[5-6]。一是对立地条件好的生态林地,由林农或林业公司建设以杉木为主要伴生树种的混交林造林。根据阔叶林初期设计密度小难以郁闭的情况,营建杉阔混交林。建设完成后,达到绩效要求政策支付造林费用。在杉阔叶林郁闭时,杉木可以采伐,其收益归管护方。这样可以让前期造林尽早郁闭成林,又有利于管护。二是大力发展竹林、茶叶和其他经济林,确保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可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经济产出。三是做好林下经济工作,开展林下养殖、种植和其他活动,建设林下经济标准化基地,打造具有带动作用的林业示范合作社,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综合效益。按连平县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开展仿野生林下种养业,开展乡村休闲旅游林业,充分利用大广高速、赣粤高速、昆汕高速和湘粤高速带来的便利交通,切实提高林农的收入,做到绿富共赢。

3.4 加强基层林业站的服务能力

明确基层林业站的责职,为林业建设的各方提供政策咨询、现场勘查、协调当地关系和宣传保护等服务[7-8]。设计、施工、监理和其他工作由第三方进行,林业站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好各项工作。

3.5 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水平

林业建设各个环节中要树立科技意识,从规划设计上要做到科学、适地适树,实施方案要可行、有操作性,在备耕、种苗、种植、抚育和管护等方面采用高标准。结合当地林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加快引进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林业成果转化。在建设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林业技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切实提高林业建设实效[9]。

4 参考文献

[1] 邵青还.对近自然林业理论的诠释和对我国林业建设的几项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03(6):1-5.

[2] 蒋霞,魏天儒.铜川市生态林业建设模式及其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14(7):742-749.

[3] 陈柯.中国基层林业站改革与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4] 黄金生,王军繁.关于延吉市城市林业建设问题的几点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2007(6):16-21.

[5] ,邹冬生,宋敏.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现状及其机制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2):202-205.

[6] 杨莉菲,温亚利,张媛.林农意愿对生态公益林管护效率和机制的影响分析:以北京市山区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3(5):1066-1074.

[7] 刘其霞,常杰,江波,等.浙江省常绿阔叶生态公益林生物量[J].生态学报,2005(9):2139-2144.

建设发展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存在问题;发展建议;江苏溧水

村庄绿化是溧水县生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实施3年来,全县共绿化村庄230个,累计新植树150多万株。建设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绿化村庄30个,新植树20多万株;2008年绿化村庄44个,新植树30多万株;2009年绿化村庄156个,新植树超过100万株。建设后的自然村道路和水体宜林地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均超过30%,基本每个村庄都能形成1~2个绿化亮点,并建设成一大批绿化优秀村。

村庄绿化的建设有效改善了该县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广大村民的生活质量,带动了农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1]。现对溧水县村庄绿化建设举措及发展建议作一论述。

1举措

在村庄建设全过程中,溧水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方针,遵循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注重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注重工程建设与富民强村、改善民生的协调,真正将村庄绿化建设做成一项惠民工程。

1.1规划设计先行

一是在建设村庄选择上严格把关。在每年的村庄绿化建设前期,县镇两级林业主管部门都会严格按照《绿化新村建设标准》要求,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安排人员对全县各自然村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遴选出基础条件较好、绿化空间较多、绿化积极性高的自然村作为村庄绿化建设对象。二是精心编制村庄绿化建设规划设计书。针对每个建设自然村制定一套具有各自特色、可操作性强的设计书。在树种选择上合理把握树种的适应性,不同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绿化树种,做到适地适树,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注重乔灌花合理搭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在绿量把握上做到绿树成荫、见缝插绿,确保每个自然村新栽苗木不少于5 000株,建成后绿化覆盖率超过30%。同时,每个自然村集中精力建成1~2个亮点工程,如高标准的公共绿地、水体绿化等。

1.2争取资金保障

积极争取将村庄绿化建设列为省“绿色江苏”和市“绿色南京”工程项目,享受每个村5~8万元的省、市级项目资金补助。同时,县财政拿出部分资金用于配套补助,有效解决了村庄绿化这一民生工程的经费问题。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绿化设计和苗木栽植、补植,同时提留部分作为长期管护费用。

1.3狠抓建设质量

一是在每年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以及农林局都组织召开2~3次专题现场推进会,组织各镇分管镇长和农服中心主任参观村庄绿化先进村、交流工作经验,为各镇的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借鉴指导,促进其建设水平提高。二是由县政府及农林局分管领导组成县级督查小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巡回检查督促,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建设单位整改提高。三是建立以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生态溧水”建设工作督查责任制,每镇由农林局确定1名县级林业技术人员作为该镇村庄绿化建设的技术督查人员,除负责该镇村庄绿化的质量进度督查外,还负责相关技术指导。多项督查指导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村庄绿化建设质量的提高,确保规划设计书的设计内容落实到位。

1.4遵从民意

村庄绿化在农民居住区内实施,尽管是为群众办实事,但同时也存在绿化植树与群众生产生活争土地的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保证村庄绿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本着以民为本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做有关村民的思想工作,向其宣传村庄绿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提高其对村庄绿化建设的认可度,自觉配合村庄绿化建设;二是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充分征求相关农户的意见,在不违背总体原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其对树种要求,需果则果、需花则花;三是树木由镇村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栽植后的树木在谁房前屋后或农田里的就归谁所有,从而提高了农户参与建设与树木管护的积极性,保证了树木的保存率。

1.5从实际出发,兼顾全面治理

同时,为保护绿化成果,针对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采取了有别于城镇绿化的原则开展绿化。一是控制草坪的用量。许多人提议村庄绿化建设应大力实施草坪绿化,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直控制草坪的用量,其主要原因是:草坪管护成本大,每年都需要进行多次除杂、修剪等管护工作。多数村庄绿化后的管护相对比较粗放,定期对草坪进行精心管护还不太现实,一旦管护不到位就会造成杂草丛生,加之牲畜破坏,会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弄巧成拙。因此,确立植树造林这一建设重点,将有限的绿化经费集中投入到提高树苗绿量上。二是选择低矮花灌木作为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因农村水泥路两侧绿化空间较窄,紧邻农田,为了降低绿化树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减少农民因此而对树木的破坏,对于农田区域主干道绿化树种,基本选择紫薇、蜀桧等低矮、树冠较小的花灌木,尽量减少香樟等高大乔木的使用,确保绿化苗木与农作物的和谐共生、绿化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三是兼顾全面治理。在村庄绿化建设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林木覆盖率的同时,还兼顾进行了村庄垃圾清理、杂草清除、河塘清淤等辅助工作,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促进了村庄绿化建设与村庄卫生整治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村庄绿化建设为切入点,促进村镇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2存在问题

在村庄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受绿化经费和群众认知程度的影响,绿化苗木以香樟、女贞等常规中低档树种为主,榉树、含笑等景观效果好的高档树种以及具有经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果树使用的较少;绿化树木的长效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绿化成果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绿化空间大的自然村逐年减少,为今后几年村庄绿化建设造成空间难题。

3发展建议

一是遴选出榉树、青桐、乌桕等景观效果好、价格适中的乡土树种以及石榴、枇杷、甜柿等景观果树作为今后村庄绿化建设的重点推广树种[2,3],适当引进乐昌含笑、黄山栾树等优良树种进行点缀,减少香樟、女贞等用量,积极向群众宣传各树种优缺点,进一步改变其认知观念。二是进一步完善管护责任制,村庄绿化建成后须由专人管护3年,管护费用从省市补助经费中列支,对于毁绿案件由林业主管部门严肃查处,对于需要较大量涉及绿化树木的水利、土建工程,应由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批[4]。三是对于村内无较大绿化空间的自然村,以建设围村林为主,营造出“村在林中”的景观效果。

4参考文献

[1] 冯涛.新时期延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维和谐构建[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8-20.

建设发展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数字化 学习资源建设 经验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03-01

一、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经验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制度,加大投入。

1.成立省、市、区(县)三级领导机构,街道(乡镇)、社区教育学院和学校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加强对本地区域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统一领导与协调管理。

2.各级政府将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纳入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将其作为地方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惠民行动来进行规划和实施。

3.省、市、区(县)各级财政加大对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投入,街道(乡、镇)落实相应配套资金,确保设备设施、课程资源建设和数字化学习组织开展与表彰奖励的支出需要。

(二)充分利用政策和项目资源打造数字化学习网络和平台。

市、区(县)通过参加或承担教育部“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点以及“全国城乡社区数字化学习示范基地”等项目,充分利用中央及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的政策扶持;利用国家相关配套资金支持以及中央电大等高等院校在网络技术、网络服务和网络学习资源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结合自有资源和资金进行区域网络改造升级,积极引进远程教育管理平台和资源,建立适合自身需求的社区教育网站。

(三)改进服务,满足需求,建立社区数字化教育与学习的管理与师资队伍。

市(区)社区学院及市电大加强对街道(乡、镇)社区学校数字化学习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服务,加强网络安全与用户管理指导及对网站(中心)管理、技术、教学人员的培训。大力建设适应数字化教学要求的、相对稳定的管理与师资队伍。

二、推进社区教育数字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一规划,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市(区、乡)数字化建设规划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建立统一的标准,确定统一的目标,协调建设步伐,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把社区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全部注意力和行动力都集中到为改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而构筑公共数字化平台上来。

(二)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体制机制,完善网络体系。

采取“区域统一规划,分区分级管理,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先试先行”的工作思路,建立“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以电视大学为龙头,以社区学院为骨干,以社区学校为基础”的数字化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市社区大学、区社区学院、市民学校、教学点的四级网络体系。

(三)采取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适度引进市场运作机制方式解决资金投入问题。

在资金使用上,根据当地社区学习的实际需要,根据数字化学习覆盖区域大小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力求达到最优性价比。

(四)促进和实现本地区域内同类学习网站之间“一卡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各市、区(县)目前都有很多可供数字化学习的网站,应该探索通过“一卡通”等方式让居民用最简便的方法共享这些网站的学习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目前除沈阳、大连、鞍山等部分市(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实现了与本地区其他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相关平台整合融通外,辽宁省部分城市、区(县)的学习资源有效共享和交互还没有完全实现,因此,应该加强部门沟通和协作,破除和解决与此有关的体制、机制和利益上的障碍,有效整合本地网之间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

(五)加强基地建设和项目研究。

省、市、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社区教育单位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地方组织的数字化社区建设试点和实验研究项目,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资金配套,鼓励其结合本地实际,总结经验,探索模式,促进和带动本区域和全省社区教育数字化更快更好发展。

(六)充分开放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在各级政府主导协调下,社区教育机构和单位应与辖区内的大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沟通合作,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例如,各级各类学校应主动积极地提供现有机房等资源为所在区域居民的数字化学习提供条件。

建设发展建议范文第4篇

1.伊春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

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成立于1987年,多年来,特别是在近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林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全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把为广大农民和务农职工开展科技服务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在抓科技培训、科研创新、新技术推广、咨询服务、示范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科普培训等多学科、宽领域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为解决农民增收和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伊春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涵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和技术人员的配备。目前全市设置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34个,其中市级推广中心1个,县(市)级推广中心2个,区(局)推广机构12个,乡(镇)级推广机构19个。从总体上看,市、县(市)两级推广体系建制基本完善,工作状态完好,机构设置是市设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县(市)设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9个区(局)中12个区(局)有推广站设置;19个乡(镇)有17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全市农技推广系统编制180个,实有农技推广人员153人,其中市级推广人员62人,县(市)级推广人员54人(铁力市28、嘉荫县26),区(局)级推广人员22人,乡(镇)级推广人员15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我市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动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暴露了一些在新形势下与现代化农业发展不适应的问题,一是区、局推广机构严重空缺。全市19个区、局保留推广站建制的只有12个区局。二是推广人员力量不足。推广力量不足主要表现在乡(镇)和区(局),全市19个乡(镇)的17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编制34个,实有推广人员只有15人。19个区(局)推广编制30个,实有推广人员22个,其中有5名非专业技术人员。三是队伍老化、人员匮乏。全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普遍存在人员匮乏,知识老化,技术断层,专业干部比例少,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四是推广经费不足。目前全市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开展公益性推广工作的经费主要来自各级政府财政,通常也只是负责推广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单位的水电费等日常开销,没有额外承担任何基本的公益性职能的经费,推广事业费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经费不足导致农技推广部门成了有钱养人、无钱做事的地方。五是运行机制落后。主要是部分区(局)农技推广机构不独立,职能包涵在区(局)农业局中,农技推广人员也多是兼职,推广人员经常被安排干农业局的中心工作,无法保证把全部精力用在农技推广工作上。缺乏科学的激励办法,干多干少一个样,导致推广人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被动服务绩效差。

3.加强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议

为加强和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恢复完善区(局)、场(所)推广机构建制和配齐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上,建立起完善的基层推广体系和技术过硬的推广队伍,使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并能从中发挥重要作用,下面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3.1明确公益性职能

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市、县(市)、区(局)、乡(镇)、场(所)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农业标准化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防旱技术服务;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等。

3.2恢复完善推广机构设置

3.2.1恢复撤销的区(局)推广机构

每个区局都应有专门从事农业和多种经营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对7个没有推广站建制的区局要尽快恢复建立,配齐人员,以满足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

3.2.2配足配齐专业技术人员

我市尚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制的12个区局编制30个,实有推广人员22人,其中还有5名非专业技术人员,这就要求各区局尽快配齐配全。南四局是我市农业和森工多种经营企业,且其中铁力局、双丰局、桃山局等三个林业局农业规模较大,应按要求核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配齐专业技术人员。

3.2.3健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乡镇农业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应尽快解决。结合我市实际,依照《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可选择在乡镇范围内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综合设置、由县级向乡镇派出或跨乡镇设置区域站等设置方式,也可以由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乡镇派出农业技术人员。

建设发展建议范文第5篇

The brand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s on the way of promotion and deepening stage from export-led mode to covering domestic and abroad market. The consciousness, route, measures of brand construction turn more rational, which depends more and more on the endogenous power from the brand companies, instead of discussing external influences on brand construction.

山东省是我国纺织大省,也是我国纺织服装重点生产基地。山东纺织服装业不仅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而且在山东全省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山东企业已经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原来的经营业态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山东纺织服装企业正通过自主创新,全力打造自主品牌,逐步由“代工基地”向“自主研发”快速转型。

一、山东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简况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稳重求进,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克服了市场低迷、成本上升、国内外棉花差价加大等不利因素,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2012年全省4 218户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利润609.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3%;出口创汇在外需持续不振的情况下,实现197.59亿美元,同比下降3.1%。

二、山东纺织服装品牌发展现状

山东纺织服装业的综合产能居国内第二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8个,山东名牌(有效期 3 年)180个,山东著名商标(有效期 3 年)173个。在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111家“重点跟踪培育的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中,山东省有14家企业入围。但相对于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仍显滞后,总体上处于发展提升期,主要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 品牌建设基础较好,门类较为齐全

山东服装行业要以男女正装、休闲装、运动装、职业装、时装、童装六大系列为发展重点,配套发展内衣、衬衫、牛仔服、羽绒服、各类服饰五大类产品。不同门类,各具特色,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服装企业脱颖而出,山东服装自主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服装自主品牌。例如,迪尚集团、如意集团等企业,正在实施全球资源整合,打造跨国时尚产业,力争占据世界级服装品牌运营的高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以舒朗为中心的女装生产基地和以新郎希努尔、仙霞、国人、南山品牌为中心的男装生产基地,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逐渐提高;以红领、耶莉娅等知名品牌为代表的高级定制生产,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两化融合”的样板;以即发集团为代表的针织产业集群,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以坦博尔、华羽品牌为代表的羽绒服装发展较快;兰雁、天雁牛仔和鲁泰高档衬衫的行业影响力不断加强。

山东家纺行业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促进品牌建设。以孚日、亚光、喜盈门、金号、山花、海马等为代表的巾被、毯类品牌企业,加强产品设计以及系列产品的配套开发,提高产品档次,丰富产品品种,扩大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山东省在稳步发展文登、高密、滨州家纺基地的同时,积极推动孚日家纺、烟台北方、莱芜泰丰、愉悦家纺等品牌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系列化床上用品,加大自主品牌培植力度,形成新的增长点。

2. 调整和转变发展模式是品牌建设的源动力

山东纺织服装业长期以来是以加工贸易发展模式为主,品牌建设投入相对滞后,品牌的作用不明显,品牌的价值提升不够。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成本优势的减弱、国际市场的需求低迷和国内经济政策调整,以及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的制约显现,使得行业面临着生存和发展十字路口。品牌建设成为众多山东企业在转型升级时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山东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实现由OEM到ODM的转型,从简单的加工制造转型到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品牌经营一体化上来。

例如,山东江辰时装有限公司从一家出口型企业成功转型为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自主经营,从国外市场转移到国内市场,把研发团队设立在上海,带动企业的内销取得可喜的业绩。山东汇泉工业有限公司最近几年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积极与法国、意大利品牌设计师合作,在设计风格及理念上与国际接轨,“威朗法兰”品牌为公司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迪尚集团在由OEM向ODM转型的过程中,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着力优化市场布局,主动调整市场战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把过去100%的产品出口,拿出部分份额转向国内市场,加快企业由“单一出口型”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转变。孚日集团为了把拓展国内市场和品牌建设放在最突出的战略地位,成立了孚日上海公司,作为新的孚日品牌运作平台,重新梳理品牌经营理念,制订品牌发展规划,确认了孚日品牌的阶段发展目标。

3. 从生产优势转向品牌优势

山东是我国传统纺织大省,一些纺织企业规模大,产业链相对完整,技术创新能力强,形成了较强的生产优势。以前山东纺织企业多是为国外知名企业做贴牌生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在依托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企业创新意识增强,部分企业已成功转型,逐步创建自主品牌,并得到市场越来越多的认可。

鲁泰公司自有品牌“格蕾芬”经过大力推广后,成效已经逐步显现出来。原为美国某知名企业做贴牌生产的集团目前也已悄然完成转型,启动大家纺的整体品牌建设,逐步地以品牌战略来代替原来的生产优势,把生产优势跟整体的营销能够结合起来,最终打造孚日大家纺品牌。即发集团在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加工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方法的同时,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综合研发优势,建立了三级“塔型自主创新体系”,打造自主品牌群。愉悦家纺已把旗下的一个家纺品牌进行了拆分,2013年独立运作该品牌,目前,这个品牌的产品设计研发、市场渠道规划、营销团队都已经走上成熟的运作轨道。华纺股份延伸家纺产业链,2011年注册成立上海英侬纺织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品牌运作,注册成功和开始运作LINPURE(蓝铂)和WESTTOMMY(维斯托尼)两个子品牌,走原创品牌的路线。泰丰集团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迅速实现了转型,从面料到成品,从明星代言到公司整体上市,泰丰品牌得以快速成长。

4. 以打造自主品牌为出发点,创新运营模式

(1)以品牌建设为龙头,整合国际资源。以迪尚集团为例,该公司的成功归结为 3 个方面:销售力量、自主设计和专业化,避开中间商直接开拓国外市场。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公司也将积极把生产加工等环节转向孟加拉等国。同时,该公司加大了对国际优势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实施多品牌发展战略。2009年成功收购了德国的童装品牌PAMPOLINA(芭芭莉娜)以及连带副牌。2012年11月,迪尚通过购买AVISTA公司38.96%的股权份额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2012年12月,与美国Brandon Thomas Designs公司正式签订收购合同,以85%的股份份额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2)从团体定制到户外服装,适度多元化发展。以耶莉娅集团为例,该公司以团体定制为主要经营模式,占公司销售份额的80%,自营出口占20%。基于团体定制的丰富经验,耶莉娅公司开展了单裁单制西服业务,在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意大利等国家设立或合作设立度身定制专营店,实现了品牌知名度的提高。2011年下半年该公司决定研发户外服装服饰并进行市场推广,为耶莉娅品牌增加新的内涵。

(3)开创全球数字化高级定制的全程解决方案商业模式。以青岛红领集团为例,该公司“RCMTM全球西装高级定制供应商平台”将西装高级定制全过程融合信息化、数字化,其内容涵盖了高级西装定制全过程,包括选品牌、选面料、选款式、深度设计、量体、提交订单都可以在RCMTM平台上完成,其后的制版、剪裁、缝制、整烫、质检、包装、入库、发货一系列流程则在 8 天之内即被完成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开创了全球西装高级定制的数字化先河。

(4)专注于自主创新型品牌的建设,实现多品牌战略集群。以烟台舒朗公司为例,1999年舒朗公司创建后,陆续推出了舒朗、美之藤、GOGIRL、醉酷、名作、珂蕾朵姆、GOGIRL KIDS等时装品牌,素来以优质的品质与服务,国际化的研发团队,积极的企业文化理念,让舒朗旗下每一个品牌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用各自不同的品牌语言诠释对女装内涵的理解,树立自己独立的企业格调和品牌风格,专注于做女装市场,专注于自主创新型品牌的建设,实现多品牌战略集群。

三、山东纺织服装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成本问题

纺织服装品牌发展所遇到成本问题,主要体现在原料成本、人工成本、融资成本以及流通成本等方面。在原料成本方面,以棉花价格为例,2012年我国棉花价差在波动中持续扩大。各种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对于产品属于终端产品的品牌企业来说,导致产品出场价格的小幅提高难以抵消原料成本的上涨幅度。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无论是纺织企业,还是服装企业的人工成本均在不同幅度上涨,而且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在融资成本方面,一些品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难以得到信贷支持,。在流通成本方面,难度多集中在渠道成本上,例如有的山东自主品牌在外地一线城市的商场开店,必须支付高达30%左右的业绩扣点。

2.用工问题

与其他沿海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山东虽然是传统的人口大省,在劳动力方面具有优势,但近几年用工成本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仍然迫使企业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山东纺织服装企业一方面通过文化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和培养留人等措施,减少用工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在尝试产能转移,呈现出稳定生产的态势。

3. 渠道建设问题

在山东纺织服装品牌企业中,大多企业都处在外销转内销过程之中,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但在渠道建设的过程遇到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渠道不通。国内市场渠道主要以百货商场为主力,但百货商场对于众多国内新生品牌的认知度,明显不如国外品牌,使得众多企业难以得到进入百货商场的许可证;第二,渠道费用贵,且位置不利。一些百货商场在淡季时高价让品牌入驻,但一到旺季,商场就会以各种理由将其退出。这也是当前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建立企业品牌的难点。

四、山东纺织服装品牌的发展建议

当前,山东纺织服装行业品牌建设处于提升与深化的阶段上,正由出口拉动型向内外销并举发展。行业品牌建设的意识、路径、手段更趋理性,品牌企业不再仅仅讨论外部原因,品牌建设更多地开始源于企业内生动力。未来,山东纺织服装品牌应该坚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 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

应继续贯彻落实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鼓励纺织服装生产企业重视品牌工作,将品牌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注重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来抓。

2.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品牌企业应积极参加各种博览会、交易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参加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名优新特产品进商超”、“走出去商洽会”、“纺织品牌沙龙”等活动,提高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3.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品牌企业应该用于创新营销模式,采取多元化经营、发展电子商务等举措,既注重开发国际市场又注重开拓国内市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企业的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4.加强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贯彻实施产品标准

建立健全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先进产品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促进产品的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等特性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

5.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创新型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达到3%以上,协会等中介组织应积极支持品牌企业建设从原料到终端制品的产业链集成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