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欺凌应对措施

校园欺凌应对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欺凌应对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欺凌应对措施

校园欺凌应对措施范文第1篇

什么是霸凌或者欺凌?

霸凌行为(Bullying)是指带有敌意地使用攻击、威胁、强制等手段令他人感到恐惧,从而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它有两个重要特点:霸凌是一种不对等行为,只有攻击者强于受害者时,所进行的攻击行为才能被视为霸凌。霸凌往往是一种习惯,极有可能会反复发生。

校园中霸凌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能是聚众行为,即一群人对于某一个人的霸凌。后者通常以一个主要霸凌者为首,其他人或起到协助作用,或坐视不管,然而起哄和默许都使霸凌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霸凌的发生要比我们想想的频繁得多,也普遍得多。2016年美国教育统计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2%的高中生在过去的一年中曾遭受过霸凌,5~18岁的学生中有21.8%表示曾经被霸凌过。我国的数据暂缺,但情况可以想象,并不乐观。

欺凌有哪些表现?

言语上: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或使用羞辱性的话语;嘲笑讽刺;威胁 、恐吓、强迫他人做不想做的事;敲诈勒索。行为上:故意忽视,在群体中把你当透明人,集结他人一起排挤孤立你;暴力行为、肢体攻击。这是校园中最常见的欺凌形式,却常常被认为是“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网络欺凌:社交网络上的言语攻击;威胁恐吓的邮件和短信;信息、照片令他人难堪等。

被欺负的孩子往往并没有什么错,可能因为ta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ta不爱说话,或者因为体型、外貌等等。但这些原因从来都不能成为被欺负的理由,没有人应该受到欺负。但现实是:每个人都有受到伤害的风险,我们不能只顾保护好自己,而不去从根源制止这种行为的发生。

校园欺凌会波及到哪些人?

除欺凌者与受害者外,参与欺凌的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协助者(assistant)是欺凌中最大的帮凶,也是最软弱的。在欺凌者首先实施欺凌行为之后,协助者会迫切地想要加入到其中。我们校园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一开始只有一个人欺负人,后来更多的人加入。协助欺凌者好像是一种保护自己的行为,类似“站队”:我跟你是一拨的,我帮你欺负别人,你别欺负我。

起哄者(reinforce)如果个体对于反抗欺凌的预期是偏负性的,例如会认同“枪打出头鸟”、“我并不能改变什么”,那么将很有可能成为起哄者。

局外人(outsider)在面对欺凌行为发生时可能会选择回避、直接走开。但他们是欺凌事件中变数最大的角色,如果他们能改变对于反抗欺凌的负性预期,那么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抵抗者(defender)是欺凌行为中与受害者站在一边的。这些敢于反抗欺凌者的孩子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较少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校园欺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1.失眠。 在校园中曾受到过欺凌的孩子可能会有更多的睡眠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随着欺凌次数的增多而提高。2.心理失常。 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没有遭受过欺凌的孩子。3.缺乏自信,自尊降低。被欺凌经历越多、时g越长,个体的自尊水平越低。4.影响正常学习。欺凌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5.严重行为问题。被欺凌的孩子很可能会发展出品行障碍,以及成年后的型人格。美国每15起校园枪击案中,有12个枪击者都曾经被霸凌过。长期的逆境会导致人的情感反应系统一直处于激活状态,这种慢性压力会永久损坏大脑神经元。

对于欺凌者,行为实验表明,他们并不会获益。这类孩子有很高的患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以及自杀的风险。可见,欺凌者并不是胜利和强势的存在。据调查,小时候曾作为校园欺凌者的孩子,在长大后有更高的风险参与暴力事件、酗酒、吸毒以及犯罪行为。

我们应该怎么做?

校园欺凌应对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安全主题班会;问题;措施;系列化

【基金项目】本文属于2016年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立项C类课题《有效的系列主题班会对农村初中安全教育作用的研究》(编号:2016C208) 阶段性成果之一。

安全教育涉及国家社会的安全稳定与持续发展。对于学校而言,学生安全教育属于头等大事。但是很多农村地区的初中都没有对安全教育形成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为此,就需要设计与实施系列化的安全主题班会,整体规划班会主题,机动灵活地进行调整与安排,保证班会主题不仅能够凸显出本主题的教育意义,也能够渗透其他方面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的整体化。

一、农村初中安全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主题欠缺

农村中学在提升学生升学率方面承担着较大的压力,虽然规定了班级应当定期组织主题班会,但真正做到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的班级却不多,很多班级都将原本属于主题班会的时间用来进行教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主题班会在农村中学面临一种名存实亡的局面。而鉴于学校更加重视学习、纪律与卫生等与学生成绩提升有关的工作,班主任在实际的班会上也只是更多地向学生传达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实际上很少。就算开设了安全主题班会,班主任也因为不重视而没有进行充分的材料收集,或者对班会目标不明确而导致课堂出现过于随意的状态,没有对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起到真正的、深刻的警示与启发作用。总的来说,农村初中安全主题班会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安全”这一主题本身的欠缺。

(二)安全内容不全面

农村中学安全主题班会的内容不全面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教师准备不充分而造成的内容片面;再就是安全主题没有与时俱进进行更新。

首先,部分教师对于主题班会的召开甚至对于安全主题的设定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在确定了安全主题之后就没有围绕这一主题对班会内容进行切实深入的准备,在班会召开时临阵磨枪,泛泛而谈,仅从理论、思想的层面上对安全问题进行表面的讲解,没有结合学生实际与现实对注意事项进行全面讲述,对学生而言缺乏说服力,也不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而因为教师的不充分准备,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必然会有所疏漏,从而造成班会内容的不全面。

其次,安全问题具有动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安全问题不断产生。传统的安全主题问题包括水、电、火、交通等方面,新的安全问题诸如地震逃生、校园欺凌、与网络安全等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实际上,新的安全问题对中学生身心的侵害远远要比传统安全问题严重,因而新的安全题材越来越多地成为安全主题班会的内容。但目前很多农村初中对安全主题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传统安全问题层面上,所以安全主题班会中教师几乎没有向学生讲解新的安全问题应当注意的事项,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安全问题时不能够有效地进行应对。

(三)班会形式固定单一

农村中学主题班会中多呈现出由教师完全主导班会的情况,在安全主题班会上教师与学生常常表现出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关系。也就是说,农村初中主题班会多是采用单一的“讲解式”形式,墨守成规,几乎完全没有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学生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甚至出现反感抵触情绪的强烈对比状况。学生不能够真正高效地参与其中,班会成为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信息传达,严重缺乏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针对班会主题的交流少而又少,班会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尤其是以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在面对安全威胁时的应对能力,在拥有自我安全保护意识的基础上能够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切实实现对自身安全的保护。单纯的理论讲解显然只能够将安全问题局限在理论层面,学生不能够切实掌握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举措,也就不能够达到安全主题班会的目的。

二、系列化地设计和实施农村初中安全主题班会的具体措施

(一)整体设置安全主题

安全主题班会系列化设计与实施的实现首先要确定具有突出性、衔接性与整体性的主题。第一,农村初中应当适当加大安全主题在班会中的比重,保证安全主题能够与学习、纪律、卫生等主题得到同等的重视。第二,农村初中班会的召开应当确定单次班会与学期班会的教育目标,从系列化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一个学期至少应设置一次专门的安全主题班会,同时在整个学期的班会中渗透安全保护教育。

当然,安全主题的设定还应当表现出动态性,这种动态性既体现在安全主题本身的与时俱进和更新补充,又体现在针对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变化。新的安全问题往往是基于当时环境下具有突出危险性的问题,因此应当将其及时纳入到安全主题班会的范畴中,便于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与警示。针对不同年级或者不同认知程度的学生则可以设定不同的安全教育目标。例如针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只要求其达到远离危险,有效预防危险发生的程度;而针对初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其达到能够在危险发生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保护自身的程度。

(二)全面选择安全内容

要全面选择安全教育内容具体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安全主题班会,二是其他教育内容的主题班会。在安全主题班会中需要明确的是,安全问题并不是这一主题班会中唯一能够谈论讲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安全主题班会中由某一安全问题延伸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例如在讲解“交通安全”这一安全话题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培养与提高,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在其他教育内容的主题班会中,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安全是其他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因而应当渗透安全教育问题,引起学生对安全的足够重视。在安全内容具体选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安全主题班会,在主题确定之后及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在联系学生实际情况与客观生活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有理有据的针对性安全教育,尽量全面地告知学生安全问题的注意事项,减少疏漏。除此之外,教师要及时根据安全主题的更新对班会内容进行补充,对新增的安全主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将其中的危害、严重程度与预防解决措施传达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安全问题。

(三)使用多样化的班会形式

班会形式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着密切关联。班会形式过于单一会削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互动性差,那么最终的班会教育效果自然不如人意,尤其是对于“安全”这一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主题更是如此。所以在召开安全主题班会时,教师可以尝试在传统的“单项讲解式”班会形式上的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的拓展,主要可以使用三种方式。

第一,模拟体验式。这种形式更加注重学生通过对具体情境的模拟和参与来强化安全意识,适用于以“地震逃生”等为主题的班会强化学生逃生技巧掌握的情况。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模拟参与,对特定危险情况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能够更加清晰明确。

第二,论理互动式。这种形式强调引导学生在充分全面认识事件性质的基础上对自身行为进行规束,对他人行为进行监督,适用于以“校园欺凌”等为主题的班会强化减少恶性事件发生的情况。学生通过与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这一行为的性质进行鞭辟入里的阐释,形成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

第三,纪念庆祝式。这种形式通常是建立在特定时间、事件的基础上,适用于以“安全”(国际戒毒日)等为主题的班会避免学生尝试危险物品行为发生的情况,能够让学生时刻谨记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总而言之,班会的召开可以尝试以“单项讲解式”为主,其他形式为辅,增强趣味性和参与性,强化安全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三、结束语

农村初中班会在主题设置、形式适用、内容选择、素材来源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安全主题班会的系列化设计与实施。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为安全主题班会的系列化设计与实施创造条件,强化教育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

[1]范运梁.生命安全高于天――“珍爱生命 关注安全”主题班会教学设计[J].生物技术世界,2016(04):281,283.

校园欺凌应对措施范文第3篇

一、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1.学生主观认识的片面性或偏激性。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认识和接受事物的方式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接纳和模仿,往往不自觉掺入自己的意识和观点,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良的心理。如通过调查发现,校园“追星族”占学生的40%,他们片面地倾慕某位明星放纵、自由的个性,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心理,最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反抗行为。更何况,错误认同甚至羡慕某种本来就不正确的的现象时,就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了。

2.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调查中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造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初中生占11.5%。初中生正处于开始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启蒙阶段,他们常常被多彩的世界搅得眼花缭乱、浮想联翩。但不切实际的理想往往在现实有限的条件中受到挫折。理想越多,追求欲望越强,受挫折机会就越多。当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多次不能满足时,很容易产生不良心理行为,最终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3.社会影响与教育不一致。

通过调查发现99%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小孩朝着理想、积极的方向发展。百态人生,使仍处于观望中的初中生目不暇接,也使我们防不胜防。消极的社会现象让他们感到好奇、彷徨,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会逐渐抵消甚至超过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使初中生逐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4.学校教育观念、方式陈旧。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学校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应试教育,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影响了初中生的正常心理发展。如:设立重点班,使学生失去心理平衡,甚至畸形发展。不充分了解现代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仍然采用封闭式、程式化方法去管理和教育学生,有的简单偏激,有的冷漠放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困惑。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不注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要,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等。所有这些,都会促成初中生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一旦误入歧途,后果不堪设想。

二、矫正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应对措施

1.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

(1)教师应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调查中发现有89%的学生家长希望教师能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书信联系。这要求我们先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言及其中利弊,切中要害指出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功,需要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加倍的努力。”

(2)家长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调查中发现有95%的家长认为要关心子女,不能任其自由发展;体贴关怀,不过分宠爱;公开合理,不粗暴简单;和谐友爱,不互相欺凌;端庄正派,以身作则。以小从严,防微杜渐,要进行耐心引导和说服。

(3)教师、家长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生年纪较小,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以后的发展前途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必须要有正确的目标、方向。

2.耐心辅导,做好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工作

(1)积极引导、正面教育。通过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调查中发现,他们都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启发自觉,面向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说服教育为主,以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以理服人。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调查中发现,学生都要求教师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他们。首先,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感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人才。其次,教师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格适度。另外,要坚定不移地做到有耐心。

3.做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