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收账款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企业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组成部分,其流动性从财务报表所列行次已得到表现,流动性仅次于货币资金。然而有些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财务报表中所列示的应收账款并非真正具有其流动性。
(一)销售收入确认不规范,应收账款空挂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销售商品收入确认必须同时满足: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等条件。但实际中有很多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有些企业采用以开具销售发票确认收入,这种收入确认方式会计核算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相应增加应收账款,财务报表则反映了应收账款的增加,从而体现流动资产总额的增加。然而销售发票开具往往与风险和报酬的转移相脱节,存在提前开票确认收入、空挂应收账款的情况。如购货方为了提前抵扣增值税,以支付少部分前期货款为条件要求全额开具销售发票,从而造成销售收入提前确认,应收账款虚增。另外,有些企业为完成上级单位销售收入的考核指标而增加经营业绩,在货物尚未发运或尚未完工,且尚不具备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企业自行确认销售收入,而这种情况同样造成应收账款空挂,从而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二)坏账准备计提不合理,财务报表失实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估计坏账准备的方法包括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个别计提法等。由于坏账准备计提金额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损益,企业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及标准的确定显得极为重要。如有些企业单纯的采用应收款项账龄分析法,年末对应收账款按账龄计提了坏账准备,然而通过成因分析,其中有些应收账款尚未达到收款节点,实质上属购货方未确认的应收账款,对此类应收账款不应计提坏账准备。又如对质保期限内的应收账款、已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按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都将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因而,不合理的坏账准备估计,会影响财务影响报表数据使用者的正确判断,影响企业运行资金的周转及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及决策。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负债虚增
一般情况下,制造企业在出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时,通常采用预收款、进度款、质保金等三段式的收款方式,当购货方支付预付款时,会计核算计入预收账款科目,进度款的收取则会随着销售发票的开具冲抵应收账款或计入预收账款,而质保金的收取需待质保期限到期后直接冲抵应收账款。然而,有些企业由于会计核算的不规范,会计核算人员粗枝大叶,致使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未及时进行核销,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科目长期挂账,造成财务报表资产、负债总额同时虚增,从而影响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赊销作为企业促销的一项重要手段已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对企业扩大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企业间相互拖欠货款的现象日益严重,致使企业应收账款上升过快且居高不下,控制难度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一)应收账款风险认识不足,客户信用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有些企业片面追求销售,而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评估,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匮乏,致使货款回笼逾期,应收账款坏账风险增加。客户信用管理机制缺乏主要体现在:未制定完整的客户信用管理制度、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客户信用进行管理、未定期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考核、客户信用额度以及收款期限确定依据不充分等。
(二)企业内控管理意识淡薄,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
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运营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有些企业只注重生产经营,关注利润的增加,而忽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致使应收账款上升迅速且居高不下,周转速度减缓。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应收账款成因分析不透彻、应收账款客户台账记载不清晰、经济业务相关的资料保管不完整、应收账款对账机制缺失等。
(三)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薄弱,应收账款核算不规范
应收账款是伴随企业的销售行为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密切相关,有些企业一味追求销售虚增收入,而忽视对应收账款风险的评估,致使销售与核算脱节,应收账款虚增。应收账款会计核算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销售收入确认与准则规定不符、坏账准备计提不足、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含义混淆,科目使用随意且重分类不到位等。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控制策略
应收账款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商品与劳务赊销的产物,是被占用的企业资金。由于商品的赊销行为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通过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抑制应收账款快速上升趋势,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一)健全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机制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建立应收账款定期对账机制,避免因会计记录、核算而造成的差错。一般企业由财务部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核对往来款项,及时发现、调查并解决存在的差异,以确保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对账单需经双方财务部相关人员签章并加盖财务印章,并由财务部妥善保管,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后续可能开展的法律诉讼提供支撑。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评价机制,对客 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从源头遏制应收账款增加和降低坏账风险。一般企业由营销部门的项目经理通过对客户的品质、货款偿付能力和财务报表质量等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出具客户信用状况评价报告。企业再根据信用状况评价报告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以减低由于赊销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二)加强应收账款成因分析,创建应收账款催收机制
应收账款分析是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定期分析、报告机制。一般企业由财务部门会同营销部门相关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定期分析,及时了解逾期的原因,针对应收账款成因制定相应的跟进措施,并形成书面文件报告管理层。应收账款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账龄、应收账款成因、应收账款结构、应收账款收现率等分析方法。企业应建立统一的货款催收机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根据应收账款分析结果落实专人实施跟踪催收,并定期向管理层汇报货款的回收情况,确保问题货款能被及时的发现、跟进和回收,保证企业营运资产的周转效率。例如:按月对应收账款余额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存在的性质(货款、调试款、质保金、自行确认部分等)进行具体细化分析,按项目合同建立跟踪档案,即 “一事一袋”,且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负责跟进催收,待整个项目闭环后按照奖惩管理办法实施奖惩考核。
(三)规范应收账款核算,完善坏账风险评估机制
加强企业会计基础管理建设,完善会计核算相关规定。企业应根据产品制造特点,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制定销售收入确认、应收账款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相关制度,明确销售收入确认标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职责,规范销售收入及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例如:财务部对计入当期损益的销售收入所对应的销售合同、销货发票、发货运单逐一进行核对,并结合货款回笼状况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确保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有效,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评估,对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进行综合分析,预计各项应收账款可能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账款,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有关的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应按企业授权审批体系规定的授权限额进行审批,确保坏账准备计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国际贸易应收账款 国际保理 我国出口企业 巨额应收账款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额也大幅度上升,而与此同时,海外欠款,即海外应收账款或国际贸易应收账款的数量也迅速增加。据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企业海外应收账款至少超过10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总出口额两成,而且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即使是像长虹这样的大型企业也是厄运难逃,早在2003年,长虹公司海外应收账款就达人民币49.85亿元。目前中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占企业总资产已达30%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大额的海外应收账款使本来就缺乏后续资金支持的外向型企业“雪上加霜”。国际贸易应收账款回收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防范和化解国际贸易风险的重大难题。
一、国际贸易应收账款的内涵
国际贸易应收账款(Collection of Receivables)是指当卖方向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根据双方交易合同,由买方在交易完成后的一定时期内向卖方支付的款项。买方清算支付之前,该交易在卖方的资产负债表上则表现为对买方的应收款,它代表了卖方对出售货物或已提供服务的求偿权。国际贸易应收账款源起于供应商(即卖方或出口商)以赊销等方式向客户(即买方或进口商)提供的商业信用。凭借商业信用,买方不须立即付款或提供财产担保就可获得卖方所提供的货物,由此买方获得了这种有期限约束的资金融通,应收账款到期时才需支付相应货款。对于卖方(供应商)而言,他们借助赊销刺激了买家的购买欲望,从而能够迅速提高销售数量,进而提高了卖方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减少了企业库存,有利于形成生产和销售的良性循环。因此,国际贸易应收账款这种对交易双方互惠互利的商业信用使得国际贸易中的应收账款规模日益增大。
二、国际贸易应收账款的风险
一般说来,国际贸易应收账款交易方式对于卖方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对于买方的风险。首先,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分别居于不同国家,因而对于海外买家的资信调查存在较大困难;其次,国际贸易应收账款是基于商业信用的一种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是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资金融通,一旦买方违约,则卖方将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如2003年长虹公司在美国的分销商APEX公司就欠下4.72亿美元的应收账款;再次,国际贸易应收账款回收由于涉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易习惯和法律规则,而且诉讼程序复杂、诉讼期限漫长及律师费用高昂,所以此项工作难度很大。许多出口企业难以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日积月累,最后有可能变为呆账、死账,导致短期流动资金周转不灵,企业生产经营受阻,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的严重后果。目前中国出口企业普遍遭遇国际贸易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回收期限长甚至无法回收等困境。
三、利用国际保理业务解决我国出口企业巨额国际贸易应收账款回收难题
保理,又称保付,是指卖方(供应商或出口商)与保理商之间存在的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卖方卖方(供应商或出口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进口商或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或劳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类账管理、账款代收、信用销售控制和坏账担保等服务中的至少两项。国际保理则是当订立买卖合同的双方不在同一国家或地区时,专门为以赊销(O/A)或承兑交单(Document Accept)方式提供商品或劳务的国际贸易活动双方设计的一种集贸易结算和资金、短期信用融通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其中资金融通和风险转嫁是现代国际保理最核心的功能。
1.利用国际保理商分支机构遍布广泛的优势,出口商可以更加深入地调查和评估国外进口商的商业资信,从而降低违约风险,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利益。
2.通过国际保理,可大大缩短出口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回收期限,还可以将其风险转嫁给保理商。由于保理是应收账款的卖断性融资,其本质是一种债权融资。利用保理业务,企业可以迅速地筹集到短期资金,以弥补资金的临时性短缺,避免呆账和坏账的产生。虽然融资费用(通常为贴现利息和佣金)相对较高,但完全可以通过加速资金周转而得以补偿。
关键词:应收账款周转率 分母缺陷 分子缺陷 改进
一、 应收账款的涵义和基本公式
企业营运资金运用状况分析是企业全部资金运用状况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对企业营运资金运用状况进行分析的重要指标。它反映的是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以及企业管理层对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高低。应收账款周转率衡量的是应收账款的平均余额在一个会计年度中转换为现金的次数,即该指标的计算基础是能“转换为现金”的应收账款。从分析企业经营资金的这个过程可以看出:企业资金的“周转”是指在这个经营周期中,资金完成了某一个环节的任务,进入下一个环节。比如,存货的周转是指存货先进入销售环节,然后售出,“存货周转率”衡量的是存货周转速度。同理,对应收账款来说,其“周转”应当是指企业的经营已经完成了从“应收账款”到“现金”这一环节的转换。也就是说,完成了应收账款的周转任务的资金数额应当是“已经收回了的应收账款”,就像完成了存货周转任务的资金数额是“已经售出的存货”一样。按照这一思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是:
应收账款周转率=某一会计期间实际收回的应收账款总额/该会计期间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1)
分子反映的是已经收回的应收账款,分母是某个会计期间中企业持有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一些参考书或者教材中还有另外一个常用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即:应收账款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比率。其用公式表示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某一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该会计期间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
之所以该公式的分子利用销售收入代替,主要是因为外部分析人员无法准确的取得公式的赊销数据,只好直接使用销售收入计算。但是该公式将会夸大应收账款周转率,所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最好使用公式(1)计算。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在的问题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子的选用。目前对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子的选取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利用某一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作为分子,但是从理论上讲,应收账款周转率中的应收账款是由赊销引起的,其对应的流量是赊销额,而非全部销售收入。如果利用销售收入作为分子,实际上相当于假设现销是收现时间等于零的应收账款。但是大部分企业并非如此,所以直接采用销售收入作为分子会直接导致应收账款周转次数的增加,从而使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这样将使应收账款周转率失去真实性,不利于企业做出决策。另外一种是分子采用主营业务赊销收入净额,它等于主营业务收入减去现销收入、商业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 数据可以通过查询利润表以及利润分配表获得。但是,作为商业机密本年应收账款回收额一般不对外公布,外部投资者取得这些数据很困难,从而使得以主营业务赊销收入净额作为分子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对外部投资者来说实用性不大。
(二)应收账款分母的计算。现行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母一般都是采用某一会计期间应收账款余额年初数与年末数的算术平均数,这是基于企业应收账款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呈线性增加或者减少的假设。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变化不会这样简单。这样选取分母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缺陷。第一,忽略了季节性行业的企业。季节性企业的应收账款占用额会随季节性因素呈非线性波动。例如:某集团公司下属A、B 两个持续经营的公司,销售规模以及赊销政策类似。假设赊销都在月初,A公司生产羽绒服,销售主要在冬季(1月和12月的赊销额各为500万元),那么A公司应收账款大部分也分布于会计期末和下期期初,按照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年内应收账款占用较高;B公司生产电风扇,主要销售在夏季,所以应收账款主要分布夏季(7月和8月的赊销额各为500万元),年末应收占用额较少。从以年为会计期间来看,A、B两个公司的赊销额大致相等,但是按照简单年初年末算术平均计算应收账款的平均占用,A公司会被高估,而B 公司会被低估。在销售规模类似(公式中分子类似)的前提下,按照现行公式计算,A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被低估,B 公司被高估。如果以此衡量企业效绩,对集团公司的分析决策不利。第二,利用算术平均计算作为分母计算,除了没有考虑季节性企业外,此公式的利用假设前提是分母必须不等于0。
(三)应收账款的坏值准备问题。财务报表上列式的应收账款是已经计提坏账准备后的净额,而销售收入并未相应的减少。其结果是,计提的坏账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天数越少。这种周转次数增加、天数减少不是业绩改善的结果,反而说明应收账款管理欠佳。
(四)应收票据是否计入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票据大部分也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得到的,它也是企业应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行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并未将其包括在其中。
(五)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否越少越好。应收账款是由赊销引起的,如果赊销有可能比现销更有利,周转天数就不是越少越好。收现时间的长短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例如,甲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18天,信用期是20天;乙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是15天,信用期是10天。前者的收款业绩优于后者,尽管周转天数较多,因为后者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超过了公式的信用期。改变信用政策通常会引起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信用政策的评价因素涉及多种因素,不能仅仅考虑周转天数的缩短。
(六)应收账款分析应与销售额分析、现金分析相联系。应收账款的起点是销售,终点是现金。正常情况是销售增加引起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量和经营现金流量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一个企业应收账款日益增加,而销售和现金日益减少,则可能是销售出了问题,以致放宽信用政策,甚至随意发货,但现金却收不回来。
三、 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的改进
(一)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子的改进。对于应收账款来说,其“周转”应该是企业的经营已经完成了从“应收账款”到“现金”这一环节的转换。也就是说,完成了应收账款的周转任务的资金数额应当是“已经收回了的应收账款”,而不是本期发生的赊销净额或者说主营业务收入。
(二)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母计算公式的改进。由于采用应收账款简均数存在很多缺陷,特别是在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许多学者提出把计算周期缩短到月,并且按月加权平均计算,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满足相关方对企业状况、经营成果的了解,而且能及时了解赊销活动动向,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修改赊销政策,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因此可以把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计算公式改为: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发生额×加权月份/12)
(三)在坏账准备金额较大时,调整计算方式。如果存在坏账准备金额较大的情况,就应使用未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进行计算,可以参考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信息,作为调整依据,从而简化核算。
(四)扩大应收账款周转率核算采集数据的范围。考虑到赊销可能包括票据结算,并且大部分应收票据是销售形成的,是应收账款的另外一种形式,应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所以,我们在考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时候也应包含应收票据平均余额。
总之,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的分子、分母进行调整后,同时加大应收账款周转率核算采集数据的范围,将应收票据纳入应收账款周转率核算,使应收账款周转率更能切合企业的工作实际,得出的数据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状况,从而使管理者在进行营运能力分析和资金运营管理时更为科学、合理决策。
参考文献:
1.曹军,刘萃侠.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务教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中注协.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3.张宇杨,卜华.现行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的缺陷与改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6).
4.徐惠玲,黄惠馨.对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分析及相关政策的建议[J].博文论点,2004.
5.王欲吉.应收账款周转率中平均数的陷阱分析[J].会计师,2010,(7).
6.杨桂荣,谢轩.应收账款周转率修订新思路[J].商场现代化,2008,(4).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杨景海(1970-),辽宁岫岩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系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成本会计。
摘要:由于现有的商业信用制度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等方面的影响,造成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形成。针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成因,提出了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采用有效的回款措施等防范措施等,来缓解应收账款风险对中小企业的冲击。
关键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13302
1 应收账款风险理论概述
1.1 应收账款风险概念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是指因为企业应收账款所导致的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应收账款的风险与应收账款的规模成同比例增长,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实现的销售额越大,所承受的应收账款风险就越高。其中坏账损失是指企业由于应收账款在确定不能收回时所发生的损失。资金成本是企业为了募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成本。管理成本是企业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时所发生的材料和人工等的成本。
1.2 应收账款风险表现形式
(1)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由于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的收回,不仅使其资金流动出现问题,还造成企业负债经营。为了能使其正常发展,企业往往在高负债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经营,造成了债务堆积。这种做法增加了其费用支出,造成其经济效益逐渐下滑,最终走上破产的边缘。
(2)贴现成本高。企业为了快速地收回欠款,吸收了大量的承兑汇票。在汇票没有到期时,企业急需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就要承担高额的贴现利息,造成了企业的贴现成本过高。
(3)以物易物造成成本上升和效益下滑。有时企业不得不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来减少应收账款,一般以物抵债的价格都比市场价格要高。通常企业会高价低出,进行赔款销售来获取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造成成本上升和效益下滑。
2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产生原因
2.1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中小企业想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加企业的销售额,除了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价格,加强售后服务等固有手段外,还要运用赊销等商业信用手段来进行商品的推广和开拓新的市场。但有些中小企业没有对客户的商业信用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对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进行衡量的条件下,就将产品赊销给客户,以求达到占有市场的目的。中小企业只重视账面的高收入和高利润,没有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带来巨大的损失。
2.2 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2.2.1 信用制度不健全
(1)商业信用制度尚不健全。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间的商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我国商业信用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在商业信用的不断发展中,各项与商业信用相关的制度还有待加强修订和完善。中小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拓宽市场,为了保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采用赊销手段进行销售,没有对顾客进行信用调查,导致现金销售产品发生的销售额远小于赊销的产品销售额。中小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法律意识不强,也纵容了欠款者的欠款行为,最终埋下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隐患,对以后中小企业的日后发展有所影响。
(2)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①盲目扩大销售对客户信息掌握不全面。许多中小企业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加销售量,大量采用赊销手段进行促销,但是,不少中小企业没有在进行赊销前,对客户的资金和商业信用情况进行充分调查,仅凭自己对客户的主观意识进行赊销,中小企业也没有一个健全的商业信用决策体系。②客户管理制度和客户授信制度不够完善。许多中小企业对顾客的商业信用档案没有完全掌握,很难在没有全面完整的商业信用的情况下进行商业信用的计划和商业信用的掌控。由于中小企业客户管理制度和客户授信制度不够健全,盲目对顾客进行赊销,当中小企业销售业务大多数是与商业信用不完善的企业发生的,就会给应收账款带来极大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应收账款最终无法收回,给中小企业带来莫大的损失。
2.2.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许多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甚至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只认为销售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没有对应收账款项目进行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无章,大量的应收账款既对不上,又收不回。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建立了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使用情况比不理想,很多都没有落到实处,财务人员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能力比较差,有时销售与核算完全脱离,发生问题时不能及时暴露问题并解决。还有一些企业内部的激励制度不健全,企业为了加大销售量,鼓励销售人员完成销售任务,通常只将工资的绩效与销售情况结合起来,而未将应收账款回款情况纳入业绩考核的标准中。销售人员只注重自己的业绩情况,在没有考察客户的商业信用的情况下采用了赊销手段来销售产品,使应收账款数额大幅增多,导致企业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增加了坏账准备发生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2.2.3 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信用产生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在真实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从到最终判决的裁定与执行过程比较复杂,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中小企业用诉讼的方法进行债权保护的道路比较艰难。由于一些债务的金额较小,认为没有必要走复杂的诉讼程序,浪费精力,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利益的决心。
2.2.4 未及时分析账龄
中小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对其所有的应收账款编制账龄分析表并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对应收账款的状况有及时的了解。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没有加强沟通,从而使应收账款的比例计算不准确,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产生影响,对中小企业在以后的运营过程中执行应收账款制度产生影响,还可能对中小企业以后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
3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措施
3.1 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
中小企业在进行销售时,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对客户的商业信用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和对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进行衡量后,再做出决定,是否进行赊销。中小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地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审核,发现问题时,要与客户及时协商,达成共识后,双方对条款进行修改。合同签好后,要履行合同的内容,对客户的履行情况也要及时的进行了解,减少企业的损失。
3.2 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3.2.1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1)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企业的信用标准是其决定给予客户商业信用的最低标准,同时也是中小企业对于可接受风险所提供的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如果中小企业没有按规定严格执行信用标准,尽管有助于企业的销售额迅速增长,但是企业的坏账损失也会大量增加,影响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中小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信用政策,由于客户的商业信用标准没有达到企业所制定的标准,不能与客户产生销售关系,丧失了部分的客户,不利于中小企业扩销售量的扩大和市场占有份额的提升。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收益和风险与其制定的信用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中小企业应按照所在的行业的具体竞争情况,将中小企业在不同信用标准下的利润和成本进行比较,平衡客户的信用情况与中小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来确定最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标准。
(2)采用合理的信用条件。当中小企业延长信用期限时,能够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增加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如果中小企业指定的信用期限过长,会导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加,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占据了大量资金,占用了大量的机会成本。通长情况下,中小企业在制定相关信用条件时,为了使可会能够快速回款,通常附有现金折扣条件,应将其提供的信用条件的成本与加速回收账款所获得的收益进行对比。应以快速收回账款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所提供的信用条件的相关成本为基准,来确定中小企业为客户所提供现金折扣的决定是否合理。
3.2.2 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1)做好赊销对象的信用调查工作。中小企业采用信用控制手段来进行交易,不仅可以提高交易效率,而且规范了交易的准则,还保证了市场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小企业不仅可以通过查询客户的财务报表或通过银行所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与往来单位交换信息外,还可以通过委托资信公司来调查客户的资信情况,对客户进行档案管理,对收集来的相关资料进行评价并不断地更新客户的相关资信情况,通过“5C”评价法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并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是中小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能有效地防范应收账款的发生。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采用“5C”评价法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价,通常从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五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来获取所需信息,可以减少与信用评价差的客户发生赊销的可能,而且能更好的监督金额多、风险大和往来多的客户,有效地减少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的产生。
(2)制定合理的赊销方针。中小企业要想合理的防止应收账款风险的发生,就要针对自身发展的需要来制定赊销方针。中小企业可以采用追踪应收账款的方法,与客户加强沟通,及时掌握有关应收账款动态,并提示客户的付款到期日,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客户感到压力及时付款,而且能够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款率,还能与客户维系良好的销售关系。中小企业也可以采用担保的方式来进行赊销,让客户在欠款的过程中提供担保,如果在欠款期间内没有归还欠款,客户将承担与担保相关的法律责任。中小企业还可以使用条件销售的方式进行赊销,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中有附带的条件,附带条件中可以规定在欠款期内,销售方仍有已销货物的所有权,当所有的欠款全部由客户归还时,客户才能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如果客户不能偿还欠款,中小企业可以收回已经销售的货物,来弥补部分亏损。
(3)建立赊销审批制度。中小企业应加快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在企业内部应对不同级别的人员规定可以批准的最大赊销额度,如果赊销金额超过规定的限额,必须向上级主管或相关负责人汇报。在经过相关主管或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后,方可进行赊销,赊销审批制度有利于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由于应收账款风险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3.2.3 采取有效的回款措施
(1)加强应收账款的明细核算。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赊销客户的性质进行应收账款的明细账核算,并及时将应收账款的金额和应收账款的增减变动,以及应收账款的账龄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汇总。及时向销售人员和与其相关的业务主管进行汇报,可以为销售人员提供欠款信息,方便应收账款的收回,也有利于调整和评估欠款客户的信用等级,同时方便了企业的领导者及时掌握欠款信息,明确企业以后的生产经营方向,加速企业的发展。
(2)定期向欠款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欠通知书。中小企业的销售人员应及时的配合财务人员做好对账和催账的工作,针对没有超过期限的欠款客户,应该获取由企业与客户的销售经办人和财务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字的对账单,即作了双方对账的原始凭证,又能及时提醒客户及时归还账款。对于超过还款期限还没有归还欠款的客户,不仅要发出对账单,还要发出欠款通知书,争取及时的收回欠款,减少企业的损失。
(3)遵守以回款为目的兼顾成本效益的原则。中小企业在制定应收账款的回款措施时,一定要权衡和比较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和收回应收账款所增加的收账费用,要把握好制定措施的界限尺度,遵循以回款为目的兼顾成本效益的原则,选取最佳的收款政策,减少企业的损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
3.2.4 及时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的财务部门要与销售部门加强沟通,对应收账款的数额和发生、收回情况进行调查,得到应收账款的准确数额。运用得到的准确数额,编制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可以看出企业在应收账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营方式和制度进行调整,有效地减少应收账款风险带来的损失。对长期没有归还的应收账款,按照规定进行核销。
参考文献
[1]马永强,孟子平.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风险缓冲与政府政策选择[J].会计研究,2009,(07):2122.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就是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
1.扩大销售,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赊销实际上是向顾客提供了两项交易:向顾客销售产品以及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在银根紧缩、市场疲软、资金匮乏的情况下,赊销具有比较明显的促销作用,对企业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企业持有产成品存货,要追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支出;相反,企业持有应收账款,则无需上述支出。因此,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节约相关的开支。
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的弊端
1.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由于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不一致,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却不能同步回收,而销售已告成立,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企业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产生的垫缴税款及垫付股东分红,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久而久之必将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进而导致企业经营实际状况被掩盖,影响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
2.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企业的帐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因此,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3.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赊销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4.对企业营业周期有影响。营业周期即从取得存货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为两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存在,使营业周期延长,影响了企业资金循环,使大量的流动资金沉淀在非生产环节上,致使企业现金短缺,影响工资的发放和原材料的购买,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5.增加了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的出错概率,给企业带来额外损失。企业面对庞杂的应收款账户,核算差错难以及时发现,不能及时了解应收款动态情况以及应收款对方企业详情,造成责任不明确,应收账款的合同、合约、承诺、审批手续等资料的散落、遗失有可能使企业已发生的应收账款该按时收的不能按时收回,该全部收回的只有部分收回,能通过法律手段收回的,却由于资料不全而不能收回,直至到最终形成企业单位资产的损失。
三、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销的统一体,企业一方面想借助于它来促进销售,扩大销售收入,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周转困难、坏帐损失等弊端。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一对立又统一的问题,便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担负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当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运用此政策所增加的成本时,才能实施和推行使用这种信用政策。同时,应收账款管理还包括企业未来销售前景和市场情况的预测和判断,及对应收账款安全性的调查。如企业销售前景良好,应收账款安全性高,则可进一步放宽其收款信用政策,扩大赊销量,获取更大利润,相反,则应相应严格其信用政策,或对不同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确保企业获取最大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四、制定合理应收账款管理信用政策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企业合理的信用政策,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为达到应收账款管理目的的必须合理制定的方针策略。
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
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与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较宽,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在用户提前付款是给与的优惠。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的负担。
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
合理的信用政策应把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结合起来,考虑三者的综合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
根据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针对在企业应收账款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办法,解决公司在应收账款回收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公司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的效益目标。
五、建立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实行额度期限差别化管理
(一) 建立完善的客户介入标准
当厂家开拓新的市场或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时,对客户选择时进行充分、科学的评估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将来的销售寻找一个合作伙伴,同时也降低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当我们面对着“买方市场”这个实际情况时,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工作。 因此,合作前对客户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评估的内容应至少包括:
1.客户基本情况:包括股东情况、公司治理结构、高层管理人员情况、经营范围、主导产品等;
2.客户所在行业状况:包括国家相关政策情况及变化、行业所处生命周期等;
3.客户的资信状况: 包括企业发展状况、在行业中的口碑、历史交易记录、是否有逃、废债行为,在销售通路中上、下游的评价等。
4.客户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的性质、注册资金、资金来源、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企业欠债情况、还债能力、经销商应收帐款等。
5.客户的经营状况: 包括公司发展方向、负责人经营理念、主营销售渠道、是否有本行业的经验、是否有经销竞争产品、是否有畅销产品、销售队伍、销售规模、仓储、物流配送系统等。
6.主要经营者的个人资料:包括主要经营者的健康状况、实际个人财产情况、社会地位、家庭背景、个人背景、家庭成员、婚姻状况、个人爱好、不良嗜好等。
7.客户近期发生的重大事项:包括近期是否有重大资本运作、资产重组、组织结构变化及法律纠纷等事项;
(二) 加强对已合作客户的监管
1.强化客户的回款意识;
客户在处理应付帐款时,会根据以下的原则而选择先后支付顺序:
a、对客户利润贡献的多少;
b、产品销售金额的多少
c、产品在经销商心目中的地位;
d、客户关系的维护程度;
e、厂家对货款管理的松、紧程度;
要经常性地强化客户的回款意识,将本公司的付款顺序排列在前面,成为客户的第一付款顺序是我们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2.控制发货以减少应收帐款;
按照客户实际的经营情况,采用“多批少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应收帐款。
3.适当的通路促销以减少应收帐款;
根据20/80原则,对于20%这部分重点客户的应收帐款的管理,是应收款管理的重中之重。实行通路促销政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厂家的应收帐款。但此种方式应谨慎使用,不宜过濒(一年一次为宜)。同时建议:在年中以通路促销为条件、在年末以年终返利为条件促使重点大客户降低应收帐款。
4.建立客户的库存管理制度。
通过对客户库存的动态管理(销售频率、销售数量、销售通路、覆盖区域等),及时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保证销售的正常运转,有效地控制应收帐款。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1)做好基础记录,了解客户(包括子公司)付款的及时程度,基础记录工作包括企业对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建立信用关系的日期,客户付款的时间,目前尚欠款数额以及客户信用等级变化等,企业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2)检查客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客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客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
(3)掌握客户已过信用期限的债务,密切监控客户已到期债务的增减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与客户联系提醒其尽快付款。
(4)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可通过该项指标,与以前实际、现在计划及同行业相比,借以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
(5)考察拒付状况,考察应收账款被拒付的百分比,即坏帐损失率,以决定企业信用政策是否应改变,如实际坏账损失率大于或低于预计坏帐损失率,企业必须看信用标准是否过于严格或太松,从而修正信用标准。
(6)编制账龄分析表,检查应收账款的实际占用天数,企业对其收回的监督,可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据此了解,有多少欠款尚在信用期内,应及时监督,有多少欠款已超过信用期,计算出超时长短的款项各占多少百分比,估计有多少欠款会造成坏账,如有大部分超期,企业应检查其信用政策。
(四)客户发生欠款的预警信号
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客户出现的一些资讯,对厂家货款的安全性是有警示作用的。如:
1.办公地点由高档向低档搬迁;
2.频繁转换管理层、业务人员,公司离职人员增加;
3.正常的营运费用无法支付(如:房租、水电、工资);
4.受到其他公司的法律诉讼;
5.公司财务人员经常性的回避;
6.付款比过去延迟,经常超出最後期限;
7.多次破坏付款承诺;
8.经常找不到公司负责人;
9.公司负责人发生意外或无正当理由的突然失踪;;
10.公司决策层存在较严重的内部矛盾,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
11.公司有其他不明确赢利的投资(投机)如:股票、期货等;
12.不正常的不回复电话;
13.开出大量的期票;
14.银行退票(理由:馀款不足);
15.应收帐款过多,资金回笼困难;
16.转换银行过于频繁;
17.以低价抛售商品(低于供应商底价)
18.突然下过大的定单(远远超出所在区域的销售能力);
19.发展过快(管理、经营不能同步发展);
20.频繁的有商家退出经营。
当客户出现以上预警信号时,厂家应采取果断、迅速的应变措施,认真分析客户出现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降低应收帐款的回收风险。结合客户的历史合作记录以及预警信号等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综合分析判断,通过以下几个措施:①继续往来②一面警戒一面继续往来(进行等级调整后进行额度以及期限缩小);③终止往来④其他等,加强对应收账款客户的动态调控。
六、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收账管理包括如下两部分工作:
(1)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为: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派人面谈、诉诸法律,在采取法律行动前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遇以下几种情况则不必:诉讼费用超过债务求偿额;客户抵押品折现可冲销债务;客户的债款额不大,可能使企业运行受到损害;后收回账款的可能性有限。
(2)确定合理的讨债方法。若客户确实遇到暂时的困难,经努力可东山再起,企业帮助其渡过难关,以便收回账款,一般做法为进行应收账款债权重整:接受欠款户按市价以低于债务额的非货币性资产予以抵偿;改变债务形式为“长期应收款”,确定一个合理利率,同意用户制定分期偿债计划;修改债务条件,延长付款期,甚至减少本金,激励其还款;在共同经济利益驱动下,将债权转变为对用户的“长期投资”,协助启动亏损企业,达到收回款项的目的。如客户已达到破产界限的情况,则应及时向法院,以期在破产清算时得到部分清偿。针对故意拖欠的讨债,可供选择的方法有:讲理法;恻隐术法;疲劳战法;激将法;软硬术法。
参考文献:
[1]安博尔•中诚信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省略.
[2]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括哪些?zjphcredit.省略.
[3]信用评级的意义.省略.
[4]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解读.省略.cn.
[5]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