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诊护理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急诊手术是指病情急、发病时间短、病情重、意外伤等而需紧急手术救治的病人,急诊患者对突然发生的疾病或意外创伤缺失心理准备,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如果不及时给予解决会导致病情加重,加之急诊患者本身病情较重,及事情变化较快,患者突然面对如此境遇的转变,生理或者心理上会产生强烈的应急反应[1-2],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故做好急诊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进行的重要环节,对此,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现总结如下。
1 不良心理问题分析
1.1 紧张恐惧
手术患者几乎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情绪,多来源于对本身疾病和手术知识的缺乏。健康人突然生病,且症状较重、剧烈疼痛,加之对手术相关知识的缺乏,认为手术肯定病情严重,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再加上看到陌生的环境、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以及各种仪器发出的声响,更加重紧张恐惧的情绪。
1.2 忧虑烦躁
病人突然得病,又突然要做手术,这对清醒病人心理打击非常大,病人常担心手术能否顺利完成、手术是否痛苦、疼痛,能否恢复到以前的自己,病人渴望得到最好的治疗,可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的面孔,加之对病情不了解,有的病人还会担心手术费用等,而产生忧虑、烦躁心理[3]。
1.3 悲观绝望
超常的心理刺激可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异常心理[4]。由于大多数患者发病较急、病情严重,或者由于意外伤害导致骨折等,患者自我感觉极差,这是由于受到一些人的不良暗示,从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加之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没有得到较好的疏导、安抚而产生。该类患者通常治疗、护理依从性差[5],抗拒抵触治疗、护理,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此种情况多发生于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在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护士应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根据患者手术类型、患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手术所需的常规用物,并根据病情准备抢救用物、床单位、仪器,并调节好适宜的室温。在物品准备的同时,由于大多数急诊手术患者病情重、手术时间紧急,没有时间及条件接受手术相关知识以及心理疏导,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6]。因此医护人员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同患者进行交谈,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用温和的表情、语言、微笑来安慰和鼓励患者。
2.2 营造严谨的手术氛围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务人员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间是手术的最佳场所,简单介绍手术方法、部位、、所使用的仪器,以减少环境和仪器所带来的不良心理刺激。如确需使用约束带时,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约束带使用的性质[7],以取得患者配合,不可强制执行。手术室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不可在工作期间议论和手术无关的事,避免患者误解,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安然度过手术全过程。
2.3 术后护理
患者手术结束后转入病房,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患者家属情绪波动较大时,指导患者家属在患者面前控制好情绪,不可痛哭流泪,不可在其面前流露出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家属需要与医务人员配合,稳定患者情绪。麻醉清醒后,关心、体贴患者,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告知其手术顺利,术后积极减轻患者疼痛,比如给其听音乐以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也可通过聊天等来缓解、分散患者不良情绪,经常用握住患者的手或轻拍其肩等身体语言来表达关心,理解、支持并以恰当的语言疏导患者,使其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动作熟练,避免多次穿刺,以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关,早日康复。
3 体会
急诊手术对患者本身是一种技术不良刺激,急诊手术的护理就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外,还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心理知识,使患者在情绪稳定、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不仅能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还可以增强患者手术的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因此,做好急诊手术病人心理护理,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纪淑香.急诊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0):106-107.
[2] 李丽卿,林羽纶,许乐等.应急管理路径在急诊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4):552-554.
[3] 李娜.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6):2487-2488.
[4] 徐金粉,沈国娣.优质护理在重创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开展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59-61.
[5] 邢晓锋,宋振敏.急诊手术护理风险及其预防策略[J].医学信息,2014,(21):272-272.
【关键词】 急诊;手术;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而急诊手术患者受到突发疾病或创伤打击,对立即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其心理反应更大,手术室护理人员如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与患者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做好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接受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有利于手术后的恢复。
1. 外科急诊手术常见心理特征
1.1恐惧对抗心理 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的匮乏,不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害怕手术引起剧痛、大出血、后遗症甚至死亡,担心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担心术后会造成生育、容貌、及肢体上的生理缺陷。因此对手术非常害怕,甚至拒绝手术治疗。
1.2疑虑担心心理 这类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情况缺乏了解,怀疑医生的诊断和手术能力,怀疑手术的治疗效果,不能正确对待手术的成败问题,总担心自己得不到有效的最佳治疗,因此在精神上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于手术治疗心事重重犹豫不决。
1.3悲观自悲心理 患者由于大多发病较急,病情严重,或者察言观色受到某些旁人的不良暗示,从而悲观绝望,对现代医疗手段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严重的厌世情绪,对医生的诊断极不配合,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
1.4惊慌急躁心理 患者对疾病引起的剧烈疼痛或大出血等症状惊惶失措,出于强烈的求生本能,急于解除痛苦,误认为刀到病除,因此情绪激动暴躁,匆忙要求尽快手术治疗,而对必要的术前检查诊断缺乏耐心,对不慎手术可能引起的后果不予考虑。
2.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大多急诊手术患者病情重,手术时间紧急,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与手术有关的知识教育,多数患者对立即手术缺乏心理准备,易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的心理。因此,医护人员的态度、周围环境,都会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手术室护士应向手术医生了解手术方式,了解患者的情况,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关心、安慰和鼓励患者,若遇病情紧急,在没有时间对患者进行访视的情况下,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患者进行交谈,如利用接患者入手术室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
3. 做好术中心理护理
硬膜外、臂从、局部麻醉等麻醉的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神志清醒,护士应关心询问患者冷不冷,是否需要盖被,在进行每一项操作前应告诉患者,患者有疑问时要耐心解释,必要时握紧患者的手,安抚患者,使其消除顾虑,以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如给患者输液、行麻醉穿刺、摆、上束缚带都应向患者解释,以免操作的突然刺激加重患者的恐惧。如有些患者要求不用束缚带;有些患者要求垫高枕;有些患者感到口渴要喝水;一些胃穿孔、肠梗阻、腹痛患者以及剖腹产患者难于接受硬膜外麻醉穿刺等,在病情和操作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病情不允许的,我们以和蔼的态度,耐心给予解释。部分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危重,如出血性休克、肠梗阻等,应采用言语结合非语言交流形式实施心理护理,如友善的目光,主动挽扶患者,抚摸年幼患者等,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急诊患者入院时间短,对医生的了解不足,难以对医生产生信任感,故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应热情、服务周到,说话和气,动作敏捷,各项操作要作到稳、准、轻,减少不良的心理反应。另外,应根据不同手术向患者讲解可能体会到的各种感觉,听到一些手术器械撞击声及注意事项,如腹部手术中牵拉脏器会有牵拉痛,食道异物取出术插入食道镜时会有不适感,告诉患者作深呼吸可减轻不适和疼痛;骨折上钢板,使用电钻,置入髓内钉等会有器械的撞击声等,听到这些声音不必紧张。因此,护士在清点器械及操作时,动作要轻,工作严肃认真,严禁大声喧哗及随意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4. 做好术后随访
手术室护士应关心手术患者的康复,术后不定时到病房随访,向患者和家属介绍手术情况并进行术后指导,查看患者有无手术并发症等,通过术后随访在与患者交谈中了解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质量及满意程度,听取患者的意见,在反馈信息中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5. 体会
心理护理是在心理过程中,护士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与患者交往,从而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康复,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对急诊手术患者做好术中的心理护理尽可能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安全度过手术期而且对促进其术后康复均有重要作用。施行心理护理时,医务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态度和各项操作,对患者如对亲人,增加患者的信任,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顺利结束手术。我们体会到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张香云.手术病人的心态类型及心理护理.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4):108.
关键词 心理特征 护理 急诊科 手术
急诊手术多数为意外伤和突发病,多为病情急重、发病时间短、患者术前无心理适应过程,多易出现不良反应,不能很好配合手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故在术前和术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对126例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并总结了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手术患者126例,年龄8~58岁。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52例。剖腹产57例。胃穿孔5例。清创缝合9例。眼球摘除术3例。职业:学生、工人、农民、干部等。
术前心理问题: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到多数患者对手术都会产上焦虑、紧张、恐惧、不安、忧郁、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特别是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患者在短时间内不能接受自身疾病,内心惶恐不安,对自己的伤病极为敏感,常会产生过度紧张。患者在这种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可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精神变化还可通过下丘脑及由它控制分泌的激素影响免疫功能,从而减低机体对病毒。细菌。过敏物质的抵抗力而致病,同时减低了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了手术后并发症的机会。因此,应该在术前仔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症处理与对因治疗。患者术前究竟对什么感到焦急与恐惧,每一个患者都有不同的原因[1]。
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对术中出现事故的恐惧:由于急诊患者发病急,因此常会担心病情难以控制,患者平时所听到的手术中出现事故的种种传说就会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手术成功与否产生怀疑,甚至有抵触情绪,担心自己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事故,严重者担心事故导致死亡,轻者害怕麻醉效果不好产生疼痛或后遗症。护士应该针对急诊手术患者的具体情况向患者介绍诊断和手术方案都是科学合理的,同时耐心仔细地向患者解释手术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并且有意识地请已手术过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和悲观情绪,引导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接患者进手术室时,护士应主动、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并且对患者讲解一些术中配合要点和术后注意事项,同时有意识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麻醉师的情况,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以增加其安全感[2]。
对机体伤残的恐惧: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患者的机体部分缺失,这对于患者,特别是青年患者的打击是巨大的。例如:患者,女,24岁,工人。因工伤致眼球穿通伤行眼球摘除术,开始患者不愿接受该手术,强烈要求医生治好他的眼睛。针对这种情况我向她解释,你的眼睛伤得很重,现在必须摘除,否则会影响全身情况导致不良后果,等伤好后可装假眼而不影响美观。此时,护士应理解患者的心情,对患者抱以极大的同情心,护士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要激发患者的意志,建立起信心,引导患者对手术充满希望,通过上述护理,患者情绪稳定,能较好的配合手术,术后恢复也较好[3]。
对分离的恐惧:有些患者因为手术必须与亲人、朋友、得心应手的工作和习以为常的环境分离,也会产生恐惧。如一产妇,因急性阑尾炎入院,她害怕与20天的儿子分离不愿手术。我就耐心的向他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如不做手术,阑尾会穿孔而导致腹膜炎这样就会更长时间见不到儿子,如及时手术很快就会见到儿子。通过与患者交谈,获得了患者的信赖,得到了患者的支持和合作,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心态和愉快的心情接受手术[4]。
对疾病预后的恐惧:由于外伤造成预后效果不好的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患者,女,26岁,因车祸而致面部损伤。患者担心手术后脸会留下瘢痕有碍于今后的美观而害怕手术。对这类患者,关心她。尊重她。理解她的处境,要她敢于面对现实,设法消除伤害患者的各种因素,如歧视、害怕丈夫变心等,并积极的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同时帮助患者想一些补救措施,如术后有瘢痕可行整形术等,最后,患者自愿手术。
对缺少知识与信息的恐惧:这通常是最为严重的恐惧,患者不仅表现为对手术,对疾病不了解,甚至还会不相信医生、护士,因而很难在手术过程中做好配合。为此就需要护士通过术前指导给与患者足够的信息,以及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有关手术的知识了解得越多,手术后的行为调节也越容易[5]。
除此之外还有如经济问题,家庭责任问题,就业问题等,使患者增加对手术的顾虑与恐惧。凡此种种恐惧,虽轻重不一,但都会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规律,唯有及时解决,才能有效的解除恐惧,取得心理平衡。因此,护士应根据不同病因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这就要求护士自身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患者要有爱心,同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随时处理患者的各种突绪,使患者在术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从而为患者术后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32-02
AMI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它起病急骤,死亡率高,是现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及早的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它能重建心肌血运、控制心肌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已经成为治疗AMI的首选方法[1]。而PCI术前后的护理在整个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归纳,现汇报如下:
1术前护理
1.1术前准备
AMI患者由于病情凶险,死亡率很高,所以术前的各项准备都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2]。在接诊AMI患者后应立即让其卧床休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合适的药物,协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做好术前的各项工作,包括询问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要给患者及家属解释进行PCI(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简单介绍手术的过程,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并签好手术同意书。
1.2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在发病12小时内一般都会有心前区剧烈疼痛,患者会有濒死的感觉,所以患者会烦躁不安,情绪波动极大。护理人员应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安抚工作,帮助患者及家属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在安慰患者的同时可以根据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在各项操作过程中应沉稳熟练,这样能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并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各种抢救工作及治疗措施,减少其焦虑和误解,以保证临床救护顺利完成。
2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给予平卧位,持续给予氧气吸入,24h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电图、心率、血氧、血压等变化,如有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悸者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注意患者肢体末端的血运情况,经桡动脉穿刺者无需绝对卧床休息,而经股动脉穿刺则需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由于术中应用造影剂,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出。注意观察尿量,一般术后24小时尿量要大于2500ml,术后2小时尿量应大于800ml,有排尿困难者应及时给予导尿处理。患者由于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所以应当进食低脂低盐易消化饮食。
2.2穿刺部位的护理
PCI术后应跟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由于动脉局部受压,会导致术侧肢体末端存在不同程度的麻木和肿胀,嘱咐患者多休息,并进行术肢制动,告诉他们此为正常现象,减轻其焦虑和担心。还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PCI术后动脉鞘管的留置位置、原因及潜在并发症等,术后1小时内每隔15分钟要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鞘管有无移动、扭曲、折断等。桡动脉穿刺患者要注意观察手背皮肤温度及动脉搏动情况,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给予处理。保持术侧手腕部位伸直制动6小时,肩关节和肘关节可进行适当活动,以免动脉血栓的形成。股动脉穿刺者术后应采取平卧位,下肢制动,穿刺置入支架后4-6小时拔出鞘管,拔出后要压迫股动脉30分钟,无出血者用绷带加压包扎6-8小时,注意观察足背的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如果术侧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明显减弱或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弱、皮肤发紫、肢体发凉,则提示有股动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出相应的处理[3]。
2.3术后活动的护理
AMI患者术后第一周应当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保持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应在绝对卧床休息期间协助患者所有的日常生活护理,包括进食,梳洗,翻身、大小便等,以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减轻心脏负担。由于长期的卧床及制动,会导致患者肢体麻木不适等症状,从第二周开始患者可在床上进行洗漱、进食等适当活动,第三周开始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间应小于30分钟,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
2.4抗凝治疗的护理
PCI术患者拔管后,为了防止血栓形成,应当根据应根据APTT值给予肝素钠24小时持续泵入或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泵入肝素钠的患者要严密监测APTT,要使APTT值保持在50-70秒。24小时后停止泵入,改为低分子肝素钙4000-6000U/次进行腹壁皮下注射,每天2次。术后常规口服拜阿司匹林0.3g/d,波立维75mg/d。抗凝期间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操作应轻柔熟练,尽量减少静脉穿刺。
2.5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意外患病,又突然接受手术,术后还要绝对卧床休息,再加上限制探视缺少家人陪护等情况,容易导致患者情绪焦虑,再有患者发病时的濒死感和对病情及预后的担忧,会使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负担。这样就需要护理人员深入全面了解患者的各方面情况,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且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要向患者解释清楚担忧会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肌氧耗,不利于疾病的预后。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熟练,有条不紊,让患者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占全.急性心肌梗塞急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初步体会[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6):424-424.
1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我院共行急诊手术450例。其中男234例,女216例,年龄60~97岁。疾病分类:颅脑外伤、脑溢血26例;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阑尾炎、胃肠道穿孔、脾破裂等357例;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46例;膀胱、前列腺疾病18例;卵巢囊肿扭转3例。除了12例因伤情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抢救成功,成功率97.3%。
1.1急诊术者的心理问题
根据我们对450例急诊手术患者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及观察提示,他们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手术,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下:(1)焦虑:396例有焦虑存在,占88%。其中女性达100%,以轻、中度损伤为主。(2)恐惧:162例,占36%。女性占52%,以中、重度损伤为主。(3)紧张:369例,占82%,这多与焦虑同时发生。(4)忧郁:27例,占6%,以伤情严重而神志清楚者多见。
1.2引起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分析
(1)病人入院急,无良好的心理适应过程,因此对手术的心理适应能力很差[3];(2)病人的疾病多数为意外伤,对自己的病情认识不足,怕危及生命;(3)病人术前对手术了解不足,缺乏医学知识,把手术想象得很复杂,而且怕术中疼痛,故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4)病人担心术后留下疤痕或毁容或致残,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5)少数病人会担心医护人员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医护人员缺乏信心,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对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有很大的作用。
2护理对策
2.1在接急诊手术通知后,立即做好各种抢救准备工作[2]如检查各种急救药品是否齐全、仪器设备是否完好、调节好室温。由于患者疾病来得突然,无完整心理适应过程,对疾病知识缺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在接患者时要热情,并根据具体情况,在病房护士做术前准备的同时,介绍我们手术室现有的条件、设备和技术力量,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2.2患者入手术室后的护理患者入室后,要尊重患者,对不需要暴露的部位应遮盖,态度要和蔼可亲,说话语气要温和,耐心回答患者所提问题,满足其合理要求。向患者解释手术的重要性、目的性及手术过程和大概时间,以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配合方法,如在出现牵拉反应时,可做深呼吸以减轻反应等。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文化水平、病情、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了解患者的忧虑,区别患者的心理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疏导。并在进行语言交流的同时,可采用非语言方式鼓励患者,如一个鼓励、肯定的点头、抚摸患儿的头、轻拍患者的肩或手,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患者的痛觉阈,使其增加术中的耐受力,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2.3抢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抢救患者时应沉着冷静、动作敏捷、有条不紊,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特别是口头医嘱应复诵一遍,无误后方能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要稳、准、轻、快,特别是静脉穿刺,由于急诊手术很多是大失血患者,应做到一次穿刺成功,这样既缩短抢救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
2.4手术人员在进行手术时态度应严肃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应说与手术无关的话,不应讲使患者误解和加重病情的话,特别是意外伤抢救患者,以减少不良的心理刺激,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度过手术全过程。
3体会
急诊手术是一种高风险治疗方法,如何使患者在短暂的时间内消除不安与恐惧,维持最佳身心状态[4],积极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是每个手术室护士共同探讨的难题。通过本组450例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我们认识到:护理人员应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和理论知识,并在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有高度的责任感、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精湛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5],就能使手术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配合,顺利结束手术,安全返回病房。
参考文献
[1]段亚平.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当代医学,2008,8:137.
[2]刘芳,张欣红,李峥.制定工作流程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20-21.
[3]陈翠屏,高晓梅.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