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常规管理

幼儿常规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常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常规管理

幼儿常规管理范文第1篇

那么如何进行小班的常规管理工作呢?

一、让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学习常规

小班幼儿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信任感和依恋,故事又是他们百听不厌的,于是我常常因势利导将一些常规内容、要求编成小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幼儿从故事中理解常规的内容,按故事情景来做。小班有许多孩子吃饭不会用左手扶碗,右手拿调羹,所以,饭总是会掉在桌上、地上到处都是。我便告诉小朋友:“这样是不讲卫生的,请小朋友不要掉饭和菜在桌子上。”这样的话,我重复了很多次,可是不见有好转。我就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给小朋友听,小朋友听了故事以后都说不喜欢漏嘴巴的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讲卫生、爱惜粮食的好孩子。经过这次后,很多以前吃饭会掉饭粒的孩子都不掉饭粒了。

儿歌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极其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时,我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常规的要领。在洗手的时候,我边教幼儿一边洗一边念儿歌:“小朋友,来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看谁洗得最干净。”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之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的任务。在吃饭前,我利用餐前的时间,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香喷喷,右手拿好小勺子,左手扶助小饭碗,大口大口吃饭饭,看谁吃得最最快。”在小朋友涂色时,把握笔比喻成“捉虫虫”,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握笔的姿势,我就比喻成手在走路,并配以儿歌进行:“涂涂涂,小手要走路,上边走了,下边走,每个地方都走完。”总而言之,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儿歌教学,能让幼儿通过聆听、唱诵儿歌的形式兴趣盎然地学习,快乐地生活、游戏。同时,孩子反复吟诵儿歌,能帮助幼儿矫正发音,并能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二、运用标记帮助孩子遵守常规

小班幼儿思维处于直观形象阶段,标记就是一种直观的视觉符号,可以让孩子在较短的时间理解和执行。所以一开学我就给每一个孩子准备了一个小动物标记,贴在了毛巾架、杯子架、小抽屉和椅子上,并在上面贴了一层透明胶,这样就能长时间使用,也不怕孩子调皮去撕标记了。有了小标记小朋友很快就学会按标记使用自己的物品。集体活动时,我们会让孩子围成马蹄形,小朋友能看着地上的小标记很快找到自己的位置,马蹄形一下子就形成了。体育活动后,小朋友都争着喝水,茶桶前总是你推我挤的,一不小心就把水倒在地上,有时甚至泼到了小朋友的身上。于是,我在茶桶前贴了一双双排着队的小脚印。小朋友又来喝水了,他们自觉地站在小脚印上,嘴里还不停地说:“多好玩呀!”只见他们有秩序地一个接着一个,一个小朋友喝完,后面的小朋友就往前跳一个脚印。同样小床前的脚印让孩子把鞋子摆放整齐。一张入睡的流程图不仅使小朋友了解了入睡的步骤,还减少了等待的时间。一张折衣服的步骤图让小朋友学会了按步骤折衣服。小班的区域活动不容易开展,考虑到这点在开展活动前制作了每个区域的标记和相应的胸饰,避免了孩子的盲目和盲从。

三、以游戏带动孩子练习常规

小班幼儿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能让孩子自己主动地进行活动,也是小班幼儿开展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随意性导致他们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孩子把这个区的材料拿到了那个区中去活动,到后来两个区的材料就混在了一起;有的孩子操作完后往往就随意放在顺手的地方,也不去管它整不整齐……这个材料摆放的问题一直是令教师非常头痛的。于是,我们就设计了“给材料找家”这个游戏,让孩子来设计每个区的“家”和每一个“家”的“门牌标志”,孩子们的兴致可高了,有的说用“花”做标记;有的说用“太阳”做标记,后来经过商议讨论后,他们一致决定给不同的区域设计不同颜色的彩色苹果标记,并按照自己的意愿给每个区选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如美工区是红苹果、生活区是蓝苹果、智力区是黄苹果……同时在“彩色苹果家”的每一层都贴上门牌号码等,另外在相应的材料盘上也贴上相同的标记,这样孩子玩好了就能对号入座。孩子对游戏的形式非常感兴趣,同时又是自己决定什么区是什么颜色的苹果标记,他们很快地记住了,也能为自己操作的材料很快找到“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我们也可以发现,由孩子自己制定的规则容易执行,而且执行这些规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负担,也不需要别人时常提醒。对于他们来讲,活动规则和活动本身就如同睡觉时要闭上眼睛一样自然。

四、以拟人化方法激发孩子练习常规

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弱。他们在穿鞋时,经常分不清左右脚,经常穿错。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当小朋友午睡起床后,鼓励他们自己穿鞋子,穿好后坐好,等我检查,我请一个穿错鞋子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我说:“哎呀,你的两只鞋子在吵架呀?你看,他们都歪着头谁也不理谁,好像在生气。我帮你把他穿好,让他们成为好朋友好吗?”于是我就把穿错的鞋子换过来,并说:“你们看,现在两只鞋子脸对着脸呢!”“现在请大家看看谁的鞋子还在吵架?快帮他们成为好朋友吧!”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地看着自己的鞋子,接着穿错鞋的孩子马上换起来了,还主动来问老师他穿的对不对。

五、让音乐与律动来串联常规

小班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稳定性差、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音乐、律动符合孩子的特点,能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一边收拾积木玩具,一边随着音乐做动作,减少等待和无所事事的现象,又可以减少彼此的等待时间,使得各个环节自然过渡。如在我班放不同的音乐代表要做不同的事情。听到音乐《铃儿响叮当》就表示要收玩具排队了,听到音乐《天鹅》就表示要休息了,听到音乐《幸福拍手歌》小朋友就会把小手伸出来跟着音乐的节奏和老师拍拍身体的不同部位。有了音乐的加入,我们班的常规显得井然有序。

六、设立评比制度巩固常规

能合理运用奖励机制是促使孩子更好发展的方法,为此一开学我就建立了评比栏,开展“我最棒”的评比活动。根据孩子的表现贴上相应的标记,红五星代表进餐好、睡宝宝代表午睡好、小猫头代表有礼貌。它们在各个阶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每个周末进行评比,当孩子的奖章超过五枚时,可以用奖章换到老师亲手制作的玩具。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和同伴的感召下,从入园时的大哭大闹到会主动和老师问早,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会独立进餐和入睡。爱挑食的小舒能大口大口吃饭,爱哭的蓉蓉能高高兴兴地入园,胆小的双双能和同伴愉快地游戏。小朋友在评比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自己的行为,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各种常规也得到巩固。

幼儿常规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常规管理 幼儿园 教师 自身素养 管理水平 专业能力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通常可分三部分,即安全常规、生活常规、学习常规。安全常规,关系到千万家长的幸福生活,也关系到幼儿园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生活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对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制定的行为规范,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生活秩序。学习常规,是指启蒙知识的积累,主要是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的培养。

幼儿园是儿童进行预备教育的起点,对幼儿品格健康发展、行为习惯的形成、自然和社会常识的积累起着重要作用。班级作为幼儿园最小的单位,是幼儿园常规管理的基础。怎样做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我认为幼儿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幼儿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承担着管理、教育幼儿的重任。一方面是保障幼儿安全,培养幼儿常规。另一方面是搭建幼儿园、孩子、家长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如何提升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质量考验教师的能力。

一、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管理的决策者也是执行者,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担负着多重角色。所以,教师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对班级常规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对幼儿教育政策的正确解读和领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近日,广为人知的“喂药”事件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喂药”事件的发生不仅折射出教育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幼儿园安全防范的缺失、家园信息共享渠道的不畅通等问题。我认为教师作为该事件的直接参与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喂药”是政策明文,“喂药”是园长的行政指令,当行政指令凌驾于政策明文时,少有教师敢于出面制止,从而导致多地类似情况的发生,在社会上形成恶劣的影响。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政策要有所了解,对幼儿园下发的文件认真解读、贯彻落实,对班级制定的规范坚决执行,对不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指令予以拒绝和制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果能领悟以上几点,对幼儿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才会增强,在工作中才会做到遵章守纪、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第一时间杜绝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

把教师的爱心和童心贯穿到教育实践中。近日,北京一所幼儿园儿童遭老师毒打、惩罚的事件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引起热议。事件的发生给受害幼儿带来了长期的心理创伤,给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则是对幼儿教师负面的评价。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对幼儿的爱心。“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这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父母的天使,无论长得丑与美、可爱还是木讷、聪明还是顽皮,在班级中,都应给予同等的爱心。做错事,不能凭借主观意愿用责骂、惩罚、毒打的方式解决,否则不仅问题没有解决还会适得其反。童心是教师通往幼儿心灵世界的桥梁,好的幼儿教师其实就是孩子们中间的一名“小伙伴”,保持了一颗纯真的童心、积极参与孩子们的各种活动,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讲故事、说悄悄话。在这种平等的关系中教师就能与幼儿产生感情上的交流,就会在幼儿内心引起共鸣,成为幼儿的“忘年交”。同时,教师和孩子们的感情日渐升华,教师的管理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二、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

班级作为幼儿园实施教育的最小单位,不仅是家长管理和幼儿园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展现幼儿园办园理念、教育教学及保教工作的窗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求教学出色,更重要的是具备管理能力。提升教师的管理水平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全方位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对本班幼儿有全面了解。横向来看,幼儿之间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的心理特征、特点熟悉,就能采取不同的、适合幼儿的管理对策。纵向来看,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接触新鲜事物,生理和心理上在不断变化,有些管理策略也要做调整,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然后针对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表现,有计划地开展管理工作。

班级管理要保持一贯性、连续性。首先,班级常规工作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名教师配合程度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本班幼儿的教育上两者要统一,不能有原则上的分歧,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再次,班级管理常规一旦形成,我们就要严格执行下去,一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二是对幼儿的严格要求。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班内制定出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位老师按照同样的标准引导幼儿。

保持家园合作信息渠道的畅通。“学校家庭5+2”,意思就是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进步,在家里的两天如果松懈,效果就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家园合作信息渠道的畅通一方面要求老师与家长如实地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行为习惯,便于及时管理。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通过校讯通、QQ群传播一些先进的家教信息,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另一方面,班级里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家访等渠道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家长从各方面、分情况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使家长积极地参与班级常规教育,保证家园信息渠道的畅通。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近年来,教育投资相对来说有所增长,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教育投资仍然比较少。尤其是学前教育因为不属于国家学历教育,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小,一些幼儿园教师准入门槛低,师资力量薄弱和投资不足导致目前国内早教市场鱼龙混杂。在此情况下,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注重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和价值。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忽略幼儿建构过程中的个体特征和能力倾向;关注幼儿建构过程中外在的,一般的表现状态,对幼儿隐含的、潜在的能力及其价值不敏感;对幼儿建构和互动活动中不同特点及产生的问题缺乏对策。教师应该具备三心,即细心、耐心、爱心。不到两岁就双目失明,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16岁考入哈佛大学,大学毕业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和作家,她的杰出才能使她成为五大洲近30个国家的盲人、聋哑人利益的代言人 。为什么海伦・凯勒能在身体严重残疾的条件下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因为她拥有深爱她、了解她、相信她的父母和家庭教师。是他们及时发现了海伦阅读书写语言表达的兴趣和优势,又科学地加以教育、引导。正如只有一个海伦・凯勒,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举世无双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了解孩子,耐心加以指导,用一颗爱心善待每一个幼儿,我们就会看到这些孩子是多么与众不同,多么了不起。

幼儿常规管理范文第3篇

一、建立良好的班规,形成优良班风。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教师应从幼儿一日生活基本要求入手,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有计划有目的地抓好班级常规培养工作。在制定班级常规时,应注意: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所选定的规则必须是在幼儿现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规则的内容不应一人包办,对于大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规则制定后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在订立班规时应注意项目不要太多,因为太多的规则会让幼儿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或无所适从,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教师要公平、守信,多鼓励、少处罚,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习惯;在平时的活动中对幼儿提出的常规要求要明确到位。例如:在操作活动之前,教师就应该先明确的提出操作要求后再让幼儿操作,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给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创设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的环境能使幼儿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刚入小班的幼儿离开关心、呵护他们的父母,情感特别脆弱,容易产生情感缺乏感,创设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化的环境更有助于增进他们对环境的亲切感和信任度,并促进幼儿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学会生活。"家"是温馨的港湾,我们营造家庭式的氛围,给每个孩子"家"的感觉。如:在创设环境时,我们首先把活动室里的高柜子更换成了色彩鲜艳的小矮柜,既方便幼儿活动又及富温馨感。其次,在"娃娃家"的布局中,有宝宝餐厅、宝宝卧室、宝宝厨房、宝宝客厅。挂上卡通小壁毯、鲜艳的窗帘、贴一张"宝宝全家福"的照片;摆几处小方桌、小床,再放上几只柔软的小靠垫……看:孩子们在小厨房里"洗菜、做饭";在小卧室里抱抱、哄哄"宝宝";在客厅里"看看电视",累了在小靠垫上休息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一躺……一个个俨然象小爸爸、小妈妈,一副悠闲、自在的画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儿园象我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就会慢慢适应教室环境融入班集体,他们的家庭生活经验也得以拓展和整合。

在中大班时期,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之外,还应该注重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也有所加强,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班集体。

三、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

苏联教育家乌申期基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幼儿学有榜样,行有准绳。如:要求幼儿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早晨入园时,经常有些幼儿忘记向老师打招呼,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先向小朋友问好,我想,这将是你教育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的最好语言。

教师在充分地发挥言传身教作用的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班里孩子的闪光点,利用它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例如:每次玩完玩具,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玩具自觉地整理好,玩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弄乱的玩具整齐的摆好,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折叠整理玩具,还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自觉地摆放玩具。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幼儿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当然,榜样的行为不仅要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的是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所以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们会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

朗朗上口的儿歌,生动形象,不断变化的故事,是幼儿所喜欢的活动之一,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所以在培养幼儿的常规时,可以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故事等,以此来强化幼儿的活动常规。例如利用《学好样》这首儿歌,可以加强幼儿在行和坐方面的常规培养。儿歌《我的耳朵灵》,游戏:"猜猜我是谁""按指令行事""传话"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样样饭菜吃的香》的儿歌,古诗《悯农》和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等能训练孩子的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有时我们也可以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孩子在饶有兴趣的儿歌陪伴下,愉快的掌握一日常规要求。在反复的吟诵中,使幼儿对一些常规要求加深影响,活动常规也得到了强化 。

五、提高家园互动的质量 ,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

幼儿常规管理范文第4篇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班级整体的面貌,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班级常规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老师用心、用脑去做。

班级常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生活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生活常规:入园离园常规、盥洗活动常规、饮食活动常规、睡眠活动常规、卫生习惯常规、散步常规等等;教育教学常规:教学活动常规、游戏活动常规、班级环境管理常规等等。

什么叫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幼儿的规则教育融合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它能帮助幼儿逐步克服自我中心、自由散漫等不良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从而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要求,应该说它也是幼儿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它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1、常规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求和规则要切合幼儿实际。

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想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本班幼儿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和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上、生理上和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各种差异,教师如果能熟悉每个幼儿,了解他们各自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他们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得常规管理重点。如:我们班是大班孩子已有了三年多的集体生活的经验,又即将升入小学,所以把常规管理的着重点放在学习习惯、为他人服务(如:孩子如何做好值日生工作)、安全教育(如: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这三个方面。

2、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同班人员经常交流与沟通,步调一致

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生活的环境。尤其是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各种常规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慢慢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比如:我们在新生入园时召开家长会,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

进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争取最短的时间使孩子们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来。它是我们班级管理的前提。孩子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融入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这时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对幼儿进行一日活动的常规培养了。

”在中大班时期,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而外,还注重了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

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鼓励中、大班的孩子一起来商量并制定班级里的常规,孩子们参与了规则的制定,那么他们一定更愿意去响应和维护这些规则。

3、常规管理中要注重细节,做到持之以恒

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长期的要求和训练而形成的,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做实、做精,要注重细节的培养。

比如:班内孩子喜欢绘画,一有空他们就会拿出画笔和纸绘画,但是每次绘画纸总是到处都是。另外孩子们不爱护画笔的现象也屡屡发生。每次看到这个现象我就会思考,怎样才能管理好这个活动区,使孩子们较快的养成爱护物品,整理好习惯。于是每次在孩子们画完绘画时提醒他们:“用你们的小手和画笔画纸成为好朋友在一起了吗?”孩子是聪明的,他们会在我的提示下按规则的进行摆放。对孩子们的整理情况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评价和指导。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细心培养,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这一良好习惯。

4、在常规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在常规建立时,首先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宝座上走下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要给孩子创造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

如:我在解决班级幼儿乱扔玩具的问题时,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讨论。

首先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早上老师进教室时有哭声,老师到处找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它们饿了想吃饭。”一个孩子回答到。一个孩子却说:“玩具宝宝哭是因为它们想出去玩。”一些孩子却懂事的回答:“不对,是一些小朋友把玩具扔了地上,所以玩具宝宝才会哭。”这时老师又拿起几块放在别的积木筐中的玩具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它送到别的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到。我紧接着问:“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

于是,我就组织孩子做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经过多次的游戏训练,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的收放好。通过这种方法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性,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由传统的“要孩子们怎么做”转化成孩子们自主地“我要怎么做”。

5、做一个钻研型、反思型的教师,在常规管理的方法上要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智慧

幼儿常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策略

班级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基本载体,对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影响。但长期以来国内对幼儿园常规班级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因此作为幼教工作的从业者,我们必须立足保教需求与行业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对常规班级管理的有关方面进行探究,采取现实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幼儿教育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1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囊括了教学内外方方面面的内容,是幼儿园内的“小型社会”。幼儿的主要活动都是在班级中进行的。幼儿园常规班级管理指在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园内小环境中,幼师通过专业方法帮助与指导幼儿习得基本生活技能与建立社会规则的过程,旨在确保幼儿在园内的生活、游戏、学习等多项活动的顺利开展[1]。常规的班级管理作为幼教中的重要基础环节,可让幼儿在园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满足其基本的情感需要、挖掘其人生的兴趣点、培养其责任感以及获得生活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同时可以为小学教育的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班级管理必须在观念上引起我们幼教从业者的高度重视,在行动上加大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各项投入,在科研上加强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

2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原则

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充满了创造性,教师在实际管理中拥有很大的自,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顾原则的随意发挥[2]。为了更好地保证工作的开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班级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我们必须遵循以下三点原则。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公正合理的教育环境的基础。幼师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舵手”,班级活动的设计、安排与展开都由幼师来执行。从管理型幼师到服务型幼师的理念转变,体现了幼师在从业中追求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理念。这一追求有利于为幼儿创造一个公平合理、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引导幼儿形成对未来生活有帮助的社会常规[3]。在保教工作中坚持师生平等原则,采取配套方法与措施,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人权的基本需求,同时在无形中破除权威观念,达到自我管理、自主探索、追求真理的增值效果。有效的班级管理必须脚踏实地、结合实际、落到实处。每个班集体都有各自独特点,要做好常规班级的管理工作,首要前提就是对单个班级内部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4]。教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与生活习惯,结合其自身优点,综合制定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独一无二的、现实可行的班级常规管理的目标,并具体细化到教学安排中去,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促使常规班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从教育效果上来说,常规教育中的言传身教远远胜过于单一的口头教育。针对幼儿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发现,幼师是幼儿在儿童前期的权威人物,在幼儿心中有着与家长和朋友无法比拟的崇高地位。幼师保教工作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很容易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也很容易成为幼儿评价一切事物的标准。因而在教育工作中,幼师应该更加严于律己,在不断加强自身保教能力的同时,严格规范自身言行,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鲜明的学习榜样,使幼儿在班级中有直接的学习对象。

3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为7岁以下的儿童,对这一阶段孩子的管理和中小学阶段孩子的管理有明显方式上的区别。如何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提高工作实效,就需要幼师在管理理念、策略、手段和模式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更好地发挥管理的艺术。幼师班级管理理念的先进程度是幼儿园常规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和首要前提。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因此不同班级出现截然不同的管理策略,自然也就呈现了各有特色的不同班级类型。追根溯源,为了促进幼儿良性发展,幼师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理念:立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现实性需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实现班集体在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上的统一,发挥班级整合优势让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谐班级环境的创造,首先离不开平等的师幼关系,其次离不开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学记》有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心理上接受并且亲近老师,幼儿才会对幼师产生信任感,不仅要在活动中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经验,也能听从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的措施。要为幼儿创造宽松舒适充满安全感、又具有学习意义的班级环境,满足幼儿探索活动的需要和自主选择的意志与权力,需要幼师付出很大的精力。首先要有正确的从业观念,把自己摆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幼儿生活中的朋友、知识上的导师、家校联系的桥梁,而不是冷冰冰的教学管理者。其次要有科学的儿童观念,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全身心维护幼儿刚刚萌芽的自尊,把幼儿看作是平等地位中独立的人,而不仅仅是需要生活上照顾、学习上教育的人。班级内部所形成的,由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与行为规范所构成的总和就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集中体现在班集体的外在形象上,是一个班级的内在灵魂。班级文化是一个多元构建的过程,离不开班级环境、教师、家长与幼儿各方面的合作。作为从业者,首先发挥我们表率作用,在精神与行动上和谐友爱同事、真心关爱幼儿、同时密切联系家长。其次发挥我们班级主导者的作用,在制定班规、设计班徽、拟定班级口号等可以实实在在体现班级内在及外在,形成本班特有文化的标记,创造出自己班级的文化风格[5]。师幼互动是幼儿班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保教工作进行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土壤,是幼儿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支柱。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首先,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日常生活中强化互动意识。幼师在实际保教工作中,主动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支持、参与以及合作对象。更多的关注与满足幼儿的实际情感需要,有意识的促进其主体性发展。在实际中作中引导并不断强化这种有效师幼互动意识的建立,在实际班级一日常规中做好自己的角色。其次,在照顾幼儿生活的过程中建立互动模式。幼儿在幼儿园内的生活除了受教育之外,更多的是满足其基本的保育需要。幼师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幼儿生活的照顾,是师幼之间特有的互动模式的体现。在生活照顾的互动中,幼儿在幼师的指导下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萌发保护性的自我意识。寓教于育,将教育融合到保育中去,可以发挥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在互动中合理照顾幼儿的情绪。幼儿第一次离开父母,这种分离所带来的分离性焦虑以及与陌生环境、人物的不熟悉等等都可能成为幼儿情绪不稳定的诱发因素。这告诫我们在实际班级互动中不能忽视幼儿的心理感受,不能对其消极情绪置之不理,要设身处地的从幼儿的心理出发,实现与幼儿良好的共情,及时安抚与转移其消极情绪,给予更多的关注感与积极情绪体验[6]。结合科学高效的时间管理模式可让班级管理工作顺畅进行。幼儿在园内一天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活动,以及常规的园内管理活动,若没有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极易造成时间的浪费与活动的受限。实际保教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从幼儿自身阶段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出发,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流程,劳逸结合,科学规划。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不符合我们管理工作中的结合实际原则。在满足幼儿生理需求的基础上,幼师一定要具备灵活安排其生活的专业素养。最后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提高管理效率。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用规章制度管人,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与规则意识。

4总结

总之,幼儿园的常规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各个环节缺一不可。作为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实际保教工作中探索发现进而解决问题,将自身的经验成文共享,这是我们每个从业者都能做到的,对于促进幼教工作的发展也是极具影响与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姜锐.教师应对幼儿违纪行为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2]马兰.偶然事件下的幼儿园班级规则生成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3]韩姣.生活活动中新手与经验教师师幼互动观念及行为比较的个案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4]张立新.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5]韩姣.生活活动中新手与经验教师师幼互动观念及行为比较的个案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