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建设培训

经济建设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建设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建设培训

经济建设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技能培训

作者简介:李俊(1966-),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工程系,工程师,高级技师;张葵葵(1968-),女,江西九江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工程系,讲师。(江西南昌330043)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22-02

为全面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实现员工培训“做大做强”的功能定位,结合《江西省电力公司“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要求,2011年,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有价值、可推广的电力培训教育模式,为提高培训项目管理水平、建设一流培训中心创造内生基础。

“电能计量Ⅲ级(技师及以上)职业能力培训”项目组,通过深入一线的调研、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拿出了一套有价值的培训方案,入选为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之一。本项目组期望以“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为契机,推进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内容模块建设、培训方式方法建设、培训精品教材建设、培训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精品培训项目”成果转化与推广。

一、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立项意义与理论支撑

电能计量作为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其技术水平和员工的技能水平不仅事关电力工业的发展和电力企业的形象,而且影响电能贸易结算的公平、公正和准确、可靠,关系到电力企业、广大电力客户和老百姓的利益,其工作的好坏是客观经济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开展电能计量人员岗位培训,提高电能计量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是电能计量培训的重点之一。

岗位技能培训不仅要有好的、实用的教材,更重要的是要有能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培训场所。作为承担江西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培训中心,近年来已建成多个与生产一线场景相吻合的电能计量实训室,通过近些年的培训,已摸索出一套针对一线人员的培训方法,但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因此建设针对电能计量人员的精品培训项目就是重中之重。通过此项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培训质量,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培训项目朝着更有利于员工技能提升的方向发展。

然而,何为“精品培训项目”?如何开展“精品培训项目建设”?项目组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都没有检索到明确的表述。参照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义:“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本项目组认为,“精品培训项目”也应很好地诠释“五个一流”。“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也应是以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培训指导教材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前提,以培训内容现代化、实用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二、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进程安排与建设思路

“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项目组以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精品培训项目建设标准》为依据,按照上述“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要求,围绕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培训管理5个方面,逐步开展“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的4个步骤:2011年4月-5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2011年6月-7月进行培训项目设计和师资队伍培养,2011年8月-9月进行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2011年10月-12月进行项目总结和形成项目成果。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第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走“校企联合、理实一体”的道路。由于历史的影响,一方面,培训中心的专职培训师多是院校毕业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他们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但是缺乏现场工作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弱;另一方面,企业技能专家,现场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是理论相对薄弱、缺乏教学经验。为建设一流的培训师资队伍,项目组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出去,选派优秀教师到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一线挂职锻炼。只有将理论联系实践,成为“双师型”人才,才能胜任企业培训的需要;二是请进来,引进供电公司一线的优秀人才,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兼职培训师,壮大我们的队伍。

第二,培训内容模块建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才能设计出企业需要、员工满意的培训内容模块,才能制定出合情、合理、合用的培训方案,才能收获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期望的培训效果。为此,项目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要求,将电能计量Ⅲ级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分解成3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均以与现场关系紧密的实际操作项目为主。

第三,培训教学方法建设。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问题研讨、现场实操等等,推进培训项目的教育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丰富性。

第四,培训项目教材建设。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为基准,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补充、开发电能计量一线员工迫切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指导手册和标准化专业试题库,利用团队优势,做出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课件及视频材料,建设网络培训平台,进行远程分享。

第五,培训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组严格按照培训中心标准流程的要求,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设计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估”4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每期培训班开办前,项目组会将培训方案、课程要求、学员信息等告知培训师;开班过程中,项目组全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学员和培训师的各种问题,确保一、二级评估的准确、可靠;培训班一结束,项目组立即收集整理培训归档材料,并通过反馈进行及时整改,从而形成以培训中心为龙头的对地市公司培训业务的开展起示范作用的精品培训项目。

三、电能计量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亮点介绍

1.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需求

由于《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 第25部分:电能计量》的时间为2009年初,显然很多的最新技术没有列入其中。项目组考虑应该将最先进的技术放入培训中去,以体现培训项目的先进性和及时性。为此,将“智能用电技术”和“GIS技术”引入培训内容中,并将所有培训内容按照技能项目和子项目的层次编写成了课表的形式。

项目组自2011年3月即开始广泛学习、搜集资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的要求,编制《电能计量专业培训需求调查表》。2011年4月-5月通过实地调查及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南昌、九江、赣州、抚州、萍乡、吉安、景德镇和赣东北8家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人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征求他们对我们设计的培训课表的看法和建议。项目组根据从一线获得的数据和培训建议进行归纳整理,确定培训项目的内容模块。

2.合理配置教师,突出高效实用

按照调研整理出的培训课程内容,项目组从江西省电力公司高技能人才库中选择生产一线专家作为主讲教师。这些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省公司互感器的检定和验收工作,在江西省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及其地市供电公司计量中心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对现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了解非常及时;“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由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担任,他们也都是多年从事该项目教学的主讲教师。这样配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培训的效率和实用。

3.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参与

由于参培学员大都来自于生产一线,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为了尽可能缩短学员的适应时间,快速地进入培训学习状态,本培训项目,特意以“情绪管理”课程开始,通过疏解学员的心理压力,让学员以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然后学习业务技能、新技术;最后进行研讨。7天的培训课程,以快乐学习为基础、以培训需求调研结果为依据,循序渐进,力求做到在快乐中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学习,从而切实提升学员的业务技能,强化学员的工作流程意识。

在技能培训中,通常我们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为“讲授法”,也就是“灌输”的模式,学员在学习中很难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并且也容易阻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在“电能计量装置错误接线检查技能操作项目”的培训教学中采用当今职业教育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的“行动导向法”进行教学。学员通过全身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激发出了“探索知识”的潜能,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言堂”现象,鼓励学员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最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学员实现从“要我这样做”到“我要这样做”的转变。

4.提前精编讲义,实施全程录像

在本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按照精品培训项目管理建设要求,我们事先向各位培训师提供了培训模块大纲、教案、讲义、课件等编写的要求和模板。督促各位培训师按照“行动导向”的理念,认真备课、按时交纳材料。项目组按照培训模块序列,精编讲义,让学员在报到之时即可拿到讲义,方便学习与记录。

本培训项目还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全程录像。将7天的教学录像,结合精品课件,制作成本项目的“精品培训项目”视频教材,为更多的不能前来参加培训的现场电能计量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网络学习参考,也为进一步做好培训项目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四、经验总结

笔者认为,作为精品培训项目的建设者,培训师在精品培训项目建设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4个环节:

1.准确把握培训需求,为打造精品奠定基础

企业培训机构要成功地开展职工培训项目,就要将过去那种“我有什么,我教什么;我教什么,你学什么”的推销式培训做法改变为“你要什么,我教什么;你缺什么,我教什么”的营销式培训做法。只有通过训前的充分调研,才能把握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要什么”,才能了解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培训学员“缺什么”,进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找准培训的指导思想和着眼点。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打造精品构建框架

培训师应针对培训内容的特点,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可以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业能力项分解,再围绕每一个专业能力项,进行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的设计,以明确课堂的教学点,也就是明确培训师的操作点和学员的掌握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技能的训练要点,还包括方法的指导点和情绪的协调点。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培训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将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3.创意编写培训讲义,为打造精品搭建桥梁

培训讲义是将培训师的教学设计与学员的能力构建实现清晰对接的桥梁,是培训目标的具体化。职业培训的讲义不同于学历教育的教科书。它不应该长篇大论强化理论,而应该简洁明白强调实用;它不应该太高精尖,而应该通俗易懂、实用够用;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培训师语录、课件翻版,而应该是学员的行动指南、学习指导。培训讲义应该人本化、实用化、逻辑化、系统化,一本综合考虑企业需求、员工兴趣的讲义必将受到广泛的欢迎。

4.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打造精品扩大影响

只有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才能不断提高培训教学的水准。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生动、形象、直观、鲜明的特点,令传统教学手段望尘莫及。而且,精品培训项目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好的培训教学资源能够尽可能地被更多的人来学习使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网站建设就成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精品培训项目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展项目影响,为精品培训项目建设创造更深更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电能计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朱晓慧.谈谈精品课程建设[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5,(11).

经济建设培训范文第2篇

1 需求分析,目标确定

本培训课程的培训目标为:培训后,项目经理能在合同规定时间(合理)内,交付完全达到合同条款并且客户签署验收合同的项目,能够上线使用。

培训对象:网站开发门户类项目项目经理经理。

关于培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项目经理的培训如果使用课外读书方式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很难保证。据我在此公司两个月的观察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项目经理都会存在加班现象,甚至加班时间可以到周末。一旦所属项目在本周之内上线,那么项目经理和后端程序员就必须全程监控项目的上线使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修改,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加班。一位项目经理很可能负责3-5个项目的跟进,当然,其中或许只有一个项目在制作中,其他项目则可能停留在试用期阶段,一旦项目在试用期出现使用问题,项目经理就要协调更改。如上所述,项目经理的个人休息时间将会非常有限,很难用强制措施对其进行读书的要求,提升其个人素质。而我将这次培训设置为为期一周的课程,课程每天进行三小时,总学时为15个小时,项目经理可以在等待程序员和设计人员的工作的空闲时间进行课程培训。

项目经理是作为承上启下的作用的中坚力量,项目经理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是全部工程的总负责人,具体组织和领导项目的动态管理以及各个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确保在低于公司预算情况下圆满完成本项目,达到验收合格水平。

2 学习者和环境分析

[信息类型\&数据来源\&学习者特征\&1.入门技能\&调查和访谈:

人事经理,某项目经理(对人事部门的询问和面试时的从旁观摩)\&应用环境:学习者已经具备了撰写项目进度计划表和详细了解开发时长的能力

学习环境:学习者有极强的小组协作和沟通能力。\&2.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访谈:

项目经理\&应用环境:学习者面对实际项目时,缺少案例经验,缺少应急策略,缺少应对方案

学习环境:学习者具备应急时沉着的心理素质,具备有余地的说话艺术\&3.对内容的态度和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调查和访谈:

项目经理\&学习者对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增长典型案例经验的课程内容有较大兴趣,对于小组和课堂的模拟教学已经习惯\&4.学习动机(ARCS)\&调查和访谈:

项目经理\&学习者对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增长典型案例经验的课程内容需求很强烈,\&5.学业能力水平\&调查和访谈:

人事职员,项目经理\&受教育水平:学习者大部分为高校或高职的毕业生,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素质

能力水平:项目经理的交际能力经过招聘的面试可以保证一致性\&6.学习偏好\&调查和访谈:

项目经理\&学习者喜欢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进行团队间的沟通交流,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是他们的目标,也是能够被录用的前提。\&7.对培训机构的态度\&调查和访谈:

项目经理\&学习者对于外聘的培训教师有质疑,对于能否获得实用技能持怀疑态度。

对于这种培训的结果并不是都十分看好,有人认为会浪费时间和精力\&8.群体特征

a.异质程度

b.规模

c.整体印象\&调查和访谈:

项目经理\&异质程度:学习者的学历大致相同,学校水平和学习力有一定差异,来自不同的省市,文化差异会较大

规模:培训规模保持在10人左右,因为学习者仍然肩负一定工作任务,仍然有2/3的员工是在岗状态,否则会引起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

3 编写绩效目标

3.1 利害关系人分析

本部分不赘述全部绩效目标的编写。

a) 能够画出利害关系者与企业影响关系表。

3.2 项目成本管理

A. 项目成本管理

学生能够画出如下的按类别的成本管理,所属子项可以给出,学生能够从给出的子项列表中选择出来分别放入类别中。

B. 项目生命周期

a) 学生能够指出项目生命周期分为哪三个阶段,并能说出每个阶段成本的具体内容

b) 指出在生命周期中成本控制的核心阶段是哪里?每个阶段可以控制的部分有哪些?

c) 能够画出如下表所示的阶段成本表格

[成本\&项目决策成本\&人员工资成本\&现场支持服务成本\&项目投标费用\&差旅成本\&通讯服务成本\&\&软硬件成本\&差旅成本\&]

d) 根据详细的阶段成本明细表会用挣值法计算出各个阶段的计划成本,能够在项目的进行,因为项目某一方的需求变化引起成本变动时不断地修改计算计划成本

e) 到最后项目结项是,能够计算出挣值=计划值-实际值,通过挣值法对成本进行管理

4 开发教学策略

对于利害关系人分析的开发策略,步骤如下:

4.1 计划教学前、评测和增强活动

4.2计划内容呈现和学生参与

2. 对于支持性利害关系人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模拟练习\&由学生扮演不同的项目利害关系人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示。例如,某个项目的发起方频繁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对项目的正常进行造成了很大的阻力,这时,项目经理的扮演者要针对这一个利害关系人进行策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协商和对策。在进行完相应的对策提出后,其他学生对扮演者的对策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进行完成多个案例的扮演后,学生自行总结案例中的收获。

4.3 为各节课安排活动

基于教学策略的课时分配

1)内容引入,案例展示,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习者能够在案例视频中意识到,利害关系人的分析和对利害关系人使用不同的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成功完成。

2)前测:对利害关系人部分目标进行前测;对利害关系人部分进行讲授;后测:做相应的测试试卷。

3)用系统的案例进行利害关系人分析综合运用。

4)进行案例的角色扮演和讨论,得出给定案例的分析结果和决策方法,并轮流给出意见。

5)教师做出案例分析总结,汇报。

5 总结

经济建设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 “CAD-机械设计”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各国和地区职业技能展示交流的平台,参赛选手代表了各国技能和技术培训的顶尖水平。我国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各类活动,带动广大技工院校学技术本领,营造重视、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有效加快了各职业院校高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从历年参加该竞赛的结果来看,学生经过严格培训后,机械设计能力和CAD操作水平有大幅提高。

一、世界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赛项介绍与特点

“CAD-机械设计”赛项全国选拔赛包括“装配建模”“钣金与桁架”“设计挑战赛”和“逆向工程”四场比赛。竞赛内容均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全面考查选手综合能力素质。教学团队总结出“CAD-机械设计”赛项竞赛特点如下。

一是工程知识范围很广,机械设计理论、加工工艺、读图识图、测量技术、仿真分析等,试题开发朝数字样机方向发展;二是赛项试题量大,试题中的产品全部来自国外,参赛选手适应性要强,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水平;三是遵循最新的ISO国际标准,制图、焊接工艺、创新设计,强调结果的可制造性。

二、职业院校提升世赛竞赛成绩培训制度建设方案

1.技能工作室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扎实基本功

“CAD-机械设计”赛项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校要以发展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契机,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深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交叉融合教学模式。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多项专业技能及正确的机械设计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有潜质能力的学生,应鼓励其加入技能工作室,通过层层选拔将技术技能出众、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纳入到技能竞赛团队,由教师制订竞赛培训计划。

2.学校领导和师生三级联动,协调分工

(1)领导层面。领导的支持、重视和参与对竞赛起到关键作用。校领导可负责1~2个项目,形成院系组三级联动教学团队。校领导要经常慰问学生,与教师多交流,及时解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因工作上的失误而拖延训练,让教师专心训练学生。系部和科研处也要在竞赛辅助工作中发挥基础作用,要在学生大会上强调竞赛的重要性,在政策、资金上给予足够的支持。领导要协调各部门合力为竞赛服务,如竞赛设备购买与总务处有关,竞赛使用的计算机与信息中心有关等。

(2)指导教师层面。教师的指导水平在技能竞赛中起关键作用。指导教师的水平包括技能水平、自我提升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学校要制订专门针对指导老师的培训计划,竞赛团队需制订一套竞赛指导教师选拔准入机制。只有勇于挑战、敢于克服困难、多想办法的老师才能把工作做好。“CAD-机械设计”赛项评分标准对细节的把握要求很高,因此,指导教师还应有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指导教师要能做好各方面工作,全方位关注学生的饮食、睡眠、体育锻炼心理状态,这些都会影响到竞赛成绩,因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学生层面。竞赛是有时效性的,而挑选竞赛集训选手是长期不间断的过程,学校要建成可持续的竞赛选手基地。为更好地观察和挑选学生,教师要借助好学院组织的小组竞赛、技能比武和技能节、教育展示周等活动,更需竞赛项目组制定阶段考核制度,通过学生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提供学生发展的平台。同时也应增加学生竞争意识,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学校应充分支持竞赛项目组组织的阶段性考核,予以成绩优异学生一定的奖金。

3.了解竞赛信息,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

“CAD-机械设计”赛项包含内容广,产品紧跟时代潮流,ISO国际认证标准频繁改动,学生盲目的训练费时又费力”还不能够取得好成绩。学校应支持项目组充分了解比赛信息,参加各类竞赛信息交流会,创造机会让竞赛指导老师外出交流,加强与兄弟院校的沟通,拓展获取竞赛一手信息渠道。学校创造和其他高水平选手交流和历练的机会,通过派出学生选手外出拉练集训,师生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更好地找出自身不足,切实提高师生的实战能力和信心。

三、小结

经济建设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洋经济 示范区 生态对策 天津港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59-02

随着国家海洋经济战略的确立,港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013年9月,天津市获批国家级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明确提出“一核、两带、六区”的天津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之一的天津港如何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是实现国家级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发展战略、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天津港生态经济建设现状

天津港是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载体,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连接东北亚与中西亚的纽带。天津港是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目前主航道水深已达21.0 m,30万t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

天津港现有水陆域面积336 km2,陆域面积131 km2,拥有各类泊位总数15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2个。2013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亿t,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准箱,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5亿t港口。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腹地面积近500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52%。

天津港是最早重视生态经济建设工作并付诸实施的港口之一。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及噪音的环境监测。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吸收采纳国外的先进理念,通过统筹规划,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对生产生活的采暖等煤粉、废气产生量较多的设备和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升级,对不能改造和升级的设备与生产线坚决予以淘汰。同时完善港区的生产生活环境,进行港区煤尘专项治理、垃圾治理,加快港区绿化建设步伐等等,使得天津港的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2 天津港生态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天津港生态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达到了一定的功效,但关于港口的生态化发展在理论、实践、指导、监督等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理论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生态经济理论可以为港口生态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我国的生态经济建设理论研究基础还很薄弱,对港口的建设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平衡点缺乏具体的计算依据,港口的生态承载力计算也缺乏专门的理论体系,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指标体系还不健全,需要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研”结合,港口企业和高校合作,形成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理论体系。

2.2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宣传教育和培训机制没有形成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是政府和港口企业的任务,同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目前关于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教育内容明显短缺,教育体系不健全,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理念没有深入到企业和民众的内心深处,需要加大力度,形成一套教育、培训体制,做好各种宣传活动,扩大影响面,与其他生态经济建设宣传相结合,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

2.3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缺乏全程监督,政府职能缺位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不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不健全,造成了港口建设的无序现象。政府在港口生态经济建设中发挥的职能薄弱与相关技术力量薄弱、专项治理预防资金不足等原因密切相关。加上注重GDP数据,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略了对生态环境建设。另外,政府对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就是港口绿化或港区卫生清洁,没有意识到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既包括清洁生产又包括对环境、资源等的保护与协调,实现港口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形成绿色经济。

2.4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标准管理体系有待建立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管理体系标准未落实到位。标准管理体系不能局限于港口或是港口的某一特定范围内,其管理体系的组成需要融合海洋环境监控、空气质量监控、污水排放监控、近远海生物生存状况监控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标准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利于推动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实现合理利用。

2.5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技术创新不足

在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创新能力方面,天津港在国内有明显的优势,但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立体生态化海洋利用技术的研发尚未突破瓶颈。现有生态技术仅仅是对原有技术的升级,难以称为绿色生态化技术。一方面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设备升级改造难以进行,另一方面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理念淡薄,一味追求眼前利益、短期利益,没有将生态保护和自身长期规划结合。

3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对策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不仅符合经济的发展需要,也符合生态环境的需求,所以是天津港口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3.1 多层次参与,树立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理念

以环境为代价的“灰色经济”并不能形成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提高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意识,树立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发展理念成为必然。提高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意识、树立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理念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实施、民众参与。在港口生态经济建设上,国家宏观控制、调节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区域政策、调控仍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政府的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意识、对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具有政策引导、支持作用,对参与企业、民众具有教育作用。企业是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和责任承担者,从港口设计、排污、物流及对海水和海洋生物影响等方面植入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理念,有利于港口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普通群众成为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对港口建设、运营积极参与监督。使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成为可能。

3.2 多渠道投入,支撑港口生态经济建设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是事关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能否同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的引导非常重要。在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理念培养、教育培训、相应配套机构建立、配套设施供应等方面需要相应的资金。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离不开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人才引进等,政府在政策、金融税收和专项资金等方面予以适当支持,减轻了港口企业经济、资金负担,有利于引导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

3.3 多技术集成,提高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提高港口和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可持续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创新的常态化。使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技术创新既能给企业、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又能带来生态效益。

3.4 多元化评价,制定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标准体系

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体系。包括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工艺流程标准、设计标准、评价标准、环境监测标准等。包括规划、施工、运营等方面的指标体系、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港口生态经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相应对策。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与改进、修正。标准体系的建立使得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和发展有据可依,也意味着天津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的长期发展意识和发展思路的形成。

3.5 多方面交流,开展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国际交流合作

在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方面与先进国家通力合作,广泛交流。包括信息共享、技术互通。学习先进国家的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理念有利于天津市乃至全国港口生态经济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加速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技术创新进程,有利于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标准制定。

4 结语

天津港在港口生态经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港口生态经济建设不是港口自身的孤立建设,而是融合在整个区域或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一环,目前还存在港口生态经济建设基础理论体系不完善,政府监管不到位、标准体系和指标体系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和生态经济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多层次参与、多渠道投入、多技术集成、多元化评价和多方面交流。

参考文献

[1] 葛振鸣,周晓,程健敏,等.生态型港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上海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3).

经济建设培训范文第5篇

几年来,______市__县妇联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自身优势,在农村妇女中广泛开展了“畜牧兴家”、“双学双比”等活动,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并根据农业调整,妇女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需要,建立了农村妇女科技骨干、示范大户和女经纪人三支队伍,构建起了科技培训、产业示范和协作服务三大体系,使全县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是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意识逐渐显现出来。在县乡村三级妇联组织的教育引导下,全县妇女投身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并已成为了农村生产的主力军。特别是随着男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妇女参与农村生产的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全县以妇女为主的生产大户有210户。

二是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组织化氛围越来越浓。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得到发展,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妇女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和风险意识不断增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联合起来,组成了各类种养殖协会。比如,__镇__村的蛋鸡养殖协会、大鹅养殖协会;__镇__村的养猪、养鸡协会;__乡的奶牛协会,__镇__村的蔬菜协会,等等。目前,全县农村以妇女为主的各业协会共有32个,有“妇代会+协会”形式的11个、“妇联+公司”形式的有2个、“龙头企业+妇联+农户”形式19个。这些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带领群众学技术、抓销售、联市场,推动了县域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农村妇女驾驭市场的能力,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是妇女的科技素质提高的越来越快。近几年来,在县、乡、村各级妇联组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下,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被调查的245名农村妇女中,掌握1项实用技术的167名,占68.1%;掌握2项以上(含2项)实用技术的97名,占39.6%。农村妇女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为她们所从事的各业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女经纪人的作用发挥的越来越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种养殖和农贸市场的发展。女经济人也不断涌现出来,并活跃在各乡镇村屯,成为了农牧产品流通中的活跃分子。目前,全县农村女经纪人达到56名。并带动了农村种、养、加等各业典型的逐年增多,并涌现出种植业示范大户32户,养殖业示范大户41户。

五是农村妇女的政治地位体现的越来越重。通过开展“畜牧兴家”、“双学双比”活动,不仅提高了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促进了农村妇女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明显提高。现任村妇代会主任93人,其中,通过换届选举当选的有55人,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3人。其中少数民族8人,村妇代会主任当选为本村村委会成员的58人,当选为本村党支部委员的27人,妇代会主任同时进村两委的21人,全县有女村党支部书记4人。

农村妇女广泛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在取得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参与经济建设过程中,农村妇女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部分农村妇女科技意识差,生产技术落后。虽然各级妇联一直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一个重点,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也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大多数农村妇女掌握的农业生产技术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被调查的农村妇女中,52.4%的人认为传统的种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她们希望能够得到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更多的掌握相关的生产新技术。

二是多数妇女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弱。虽然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很高,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农村妇女缺乏较强的应对能力。只看到项目的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各级妇联参与组建的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问题得以缓解,但是因为尚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低,个别组织运作不规范,功能较弱

三是妇女发展生产资金不足。随着各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妇女扩大发展规模、引进名特优新产品、开发农产品加工项目等方面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而农村信用社贷款数额小,周期短、利息高,很多项目做不到资金及时回转,由于资金不足,许多妇女推迟了项目启动,错过了最佳发展期。

为了更好地履行“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职责,县妇联将围绕县农村工作会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农村妇女科技素质为主,大力推进科技培训,妇女科技示范基地和农村妇女扶贫工作,为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增收致富提供服务。

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根据农村妇女对农业、畜牧业等各业技术的新需求、新变化,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抓好培训的组织实施。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还要增加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的教育、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和观念的教育以及加工业、服务业中农村妇女易于掌握的实用技能,为农村妇女发展和投身新产业奠定足够的知识储备;在培训范围上,既要重视培训受益妇女面的扩展,又要重视提高培训的层次,有计划的培训一批在农村经济中起到带头作用的妇女专业人才;在培训方式上,要因地制宜的丰富培训方式,通过发动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示范户、巾帼科技志愿者队伍采取“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座、女能手巡回讲演、图片展等形式,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村妇女提供有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