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交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范文第1篇

摘要:相较于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中国NG()和政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互动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在政府和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它们扮演着信息提供、沟通桥梁和居中联系的角色,从而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其次,政府想要加强公共外交,这使得它们获得外交政策参与的渠道。最后,它们在行动形式和诉求内容上采取自我约束的策略。随着我国政治环境变得比较开放,它们的政策言论空间也慢慢扩大。

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135(2016)05-0570-06

近年来,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一项重要发展是国际化,这显示它们开始思考中国崛起对于全球社会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全球社会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一个引人瞩目的例子是它们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下简称气候大会)。本文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相较于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它们参与气候大会有哪些特点。

一、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学者对于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大会的研究,较少关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情形。例如,巴斯・阿茨(Bas Arts)认为非政府组织对气候变化条约具有影响,这些影响取决于它们的专业知识、国家的态度和行为、环境机制的重要性、政府问谈判的性质。米歇尔・贝茨尔(Michele M.Betsill)提出非政府组织影响京都议定书谈判,议题性质、制度因素、组织自身情况可以解释影响程度。~克尔・利索夫斯基(Michael lisowski)认为非政府组织运用权力和优势去影响国际气候谈判,权力包括人际沟通和过程管理的技巧,优势来自于建立跨国联盟、提升谈判透明度、声称具有合法性的能力。然而,比较中西非政府组织的现状,由于前者的影响较小,因此本文将主要讨论其制约因素。

中国学者开始关注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大会的情形。例如,张丽君从公共外交的视角分析它们在政府气候外交中的价值以及政府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价值。郇庆治从国际原则国内化的视角分析它们在政府再阐释和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的促动性作用及其局限。赖钰麟从政策倡议联盟的视角分析它们应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主张和活动。本文对于张丽君的研究的补充是,发现它们已开始发挥公共外交的作用。本文对于郇庆治的研究的补充是,深入探讨它们影响的制约因素。此外,赖钰麟的研究范围仅局限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其研究内容聚焦于它们的主张和行动。相较而言,本文的研究范围还包括其他气候大会,其研究内容聚焦于它们的公共外交和外交政策参与。

中国学者对于公共外交主体存在争议。有些人认为需要获得政府的授权和委托。例如,韩方明认为公共外交是由中央政府或者通过授权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部门,委托本国或者外国社会行为体来进行的。有些人认为不需要获得政府的授权和委托。例如,赵启正认为公共外交主体包括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社会精英和广大公众等多个层次。梁婷婷、张庆园、余金城等对于公共外交主体的界定也没有强调需要获得政府的授权和委托。本文的理论观点是跨国主义,也就是不同于现实主义的国家中心论,主张社会行为者在全球政治中发挥独立的作用,因此采纳的是后一种看法。本文所提出的预期是,随着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它们开始参与公共外交的工作,而且其利益考量和政府并非完全相同。

中国学者较少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外交政策参与,因此讨论他们对于非政府组织政策参与的研究。就中国非政府组织而言,高红和朴贞子分析其政策参与存在的问题、政策参与的制度制约因素、促使政策参与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孙发锋提出它们的弱小化、行政化、营利化是其政策参与的主要障碍。就中国环境非政府组织而言,郑琦建议它们和政府应该从信息公开、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和组织自身建设人手,以加强它们的政策参与。刘虹探讨其政策参与的历史和现状、方式、影响因素。本文对于政策参与的理论观点是碎片化的权威主义,也就是我国政策制定过程的参与者变得更为多元化,包括非政府组织、媒体和个人。本文所提出的预期是,随着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化,它们政策参与的范围将从国内政策扩展到外交政策。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大会的

三个特点

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大会的活动主要可分为抗议、倡导、游说和建立网络等四类。本文以天津气候会议为例,简要说明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在抗议方面,它们并未举办任何抗议活动。在倡导方面,它们举办了宣传活动、边会和新闻会。在游说方面,它们将“中国公民社会致UNFCCC天津站的立场书”(以下简称“天津立场书”)提交给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并和他进行正式会面。在建立网络方面,它们分别和日韩两国非政府组织、欧洲国家非政府组织、美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进行交流活动,并为这些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举办欢迎晚宴。

(一)公共外交

外交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核危机;中美外交政策;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9-0029-05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巴列维王朝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美苏两国核武器的相继研发成功,世界各国对核武器的追捧情绪日益高涨,而伊朗也在其中。伊朗的核项目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是在美国的帮助下,作为和平利用原子能项目的一部分而出现的。自此之后美国与西方国家同巴列维王朝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伊朗初期大部分的核技术均是从这些国家引进。直至1979年巴列维王朝之际,伊朗已经与西方大国签订了6个核反应堆合同。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后,霍梅尼统治的伊朗政府积极主张伊朗伊斯兰化和伊斯兰革命输出,这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进而造成伊朗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急剧恶化,伊朗原有的依靠西方国家技术援助的核项目陷入了停滞状态。自此之后,伊朗的一切核活动都成了“核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伊朗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伊朗的核计划在俄罗斯的帮助之下逐渐发展起来。2003年,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了作为燃料的铀,这件事遭到了美国等国家的“严重质疑”,从而伊朗核问题进一步凸显。2005年8月8日,伊朗又重新启动了其在9个月前暂停的铀转化活动,导致其与欧盟国家的谈判陷入僵局。2006年1月10日,伊朗宣布已经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这一事件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轩然大波,使得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至联合国,而在2006年至2010年间,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的制裁经历了4次。

一、美国政府对伊朗问题的政策

(一)布什政府对伊朗核问题的政策

伊朗核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克林顿经历了由“全面遏制”政策向“区别遏制”政策的转变。这里所阐述的“区别遏制”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1]在克林顿执政后期,伊朗政府采取了相对缓和的宽松政策,美国政府同伊朗开始进行了有限的接触,放松了对伊朗的制裁。这一政策在小布什上台初期基本被延续下来。

“9·11事件”之后,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重点从亚太地区转移到中东地区和伊斯兰世界之中,并将反恐以及防止核扩散作为其外交重点。总结来看,布什政府的伊朗政策方面可叙述为,既采取遏制政策,又不抛弃接触政策,并将两种外交策略就具体问题结合运用,即所宣称的“双轨”政策。[2]在对待伊朗核问题上,布什政府主张强硬的立场,采取遏制政策。小布什政府的遏制政策主要包括:经济制裁、武力威胁等。

1.经济制裁

在美国的极力推动之下,小布什政府时期,联合国安理会分别通过了三轮针对伊朗核问题的经济制裁决议,并且其力度逐渐加大,直到最后一次所实施的军民两种物资的禁运。

2005年,持强硬态度的内贾德成为伊朗新一任的总统,他虽强调伊朗不可能发展核武器,但其坚持主张发展伊朗核计划的宣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随后,伊朗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声音,宣布已经恢复了其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面对伊朗坚持发展核计划的强硬态度,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指出伊朗需暂停所有铀浓缩和后处理活动,并接受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否则将面临着制裁;第1737号决议,提出“禁止各国向伊朗提供与其核计划和武器运载系统有关的材料和技术,并成立制裁伊朗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制裁措施。”第1747号决议,要求伊朗暂停所有铀浓缩相关活动,并对伊朗实行更为严厉的武器禁运和相关制裁。第1803号决议同之前决议相比,主要在旅行限制、禁运敏感双用途物项等方面加大了制裁,呼吁各国对伊朗金融活动保持警惕。

2008年6月,以美国为首的六大国提出,用政治合作、能源合作等措施鼓励伊朗中断铀浓缩活动。这一声明得到了伊朗政府的响应,并随后双方展开了美伊日内瓦谈判,这是布什政府首次参与的针对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但谈判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美国除却通过联合国对伊朗实行制裁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单方面的制裁措施。其中,2007年美国就发动了对伊朗革命卫队以及伊朗三大国有银行在内的20多个组织和个人的制裁活动,其目的是要“分化伊朗正规军及革命卫队之间的团结,并逐步削弱伊朗革命卫队的实力”。此外,美国也对其他国家施压,迫使别国企业撤出伊朗。

2.武力威胁

布什政府在对待伊朗的态度上一直宣称并不放弃使用武力,并且在“9·11事件”之后,布什政府更是获得了美国众议院的授权,可采取一切的适宜的措施来解决伊朗核问题。此后,美国国防部完成了对伊朗的模拟战争演习,并制定了详细的作战步骤,力争最终建立一个亲美的伊朗政府。2006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驶入波斯湾,2007年,美国又派遣了“约翰·斯坦尼斯”号航母进入。美国在其公开声明中虽宣称无意用武力攻打伊朗,但另一方面,美国军方的一系列行为又为美国使用武力攻打伊朗的传言提供了证明。不得不承认,小布什在其执政期间不停地宣称要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但是来源于各个方面的制约和压力迫使其最后仅仅局限于武力威胁。

(二)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核问题的政策

外交政策范文第3篇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以闲余资金投资

如果投资者以家庭生活的必须费用来投资,万一亏蚀,就会直接影响家庭生计的话,在投资市场里失败的机会就会增加。因为用一笔不该用来投资的钱来生财时,心理上已处于下风,故此在决策时亦难以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知己知彼

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容易冲动或情绪化倾向严重的并不适合这个市场, 成功的投资者大多数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且有严谨的纪律性,能够有效地约束自己。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切勿过量交易

要成为成功投资者,其中一项原则是随时保持3倍以上的资金以应付价位的波动。假如阁下资金不充足,应减少手上所持的买卖合约,否则,就可能因资金不足而被迫“斩仓”以腾出资金出来,纵然后来证明眼光准确亦无济于事。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正视市场,摒弃幻想

别感情用事,过分憧憬将来和缅怀过去。一位美国期货交易员说:一个充满希望的人是一个美好和快乐的人,但他并不适合做投资家,一位成功的投资者是可以分开他的感情和交易的。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勿轻率改变主意

预先订下当日入市的价位和计划,勿因眼前价格涨落影响而轻易改变决定, 基于当日价位的变化以及市场消息而临时作出决定是十分危险的。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作出适当的暂停买卖

日复一日的交易会令你的判断逐渐迟钝。一位成功的投资家说:每当我感到精神状态和判断效率低至90%,我开始赚不到钱,而当我的状态低过90%时,便开始蚀本,故此,我会放下一切而去渡假数周。暂短的休息能令你重新认识市场,重新认识自己,更能帮你看清未来投资 的方向。投资者格言:当太近森林时,你甚至不能看清眼前的树。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切勿盲目

成功的投资者不会盲目跟从旁人的意思。当每人都认为应买入时,他们会伺机沽出。当大家都处于同一投资位置,尤其是那些小投资者亦都纷纷跟进时, 成功的投资者会感到危险而改变路线。这和逆反的理论一样,当大多数人说要买入时,阁下就该伺机沽出。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拒绝他人意见

当阁下把握了市场的方向而有了基本的决定时,别因旁人的影响而轻易改变决定。有时别人的意见会显得很合理,因而促使阁下改变主意,然而事后才发现自己的决定才是最正确的。简言之,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自己的意见才是买卖的决定。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当不肯定时,暂抱观望

并非每天均需入市,初入行者往往热衷于入市买卖,但成功的投资者则会等机会,当他们入市后感到疑惑时亦会先行离市。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当机立断

投资外汇市场时,导致失败的心理因素很多,一种颇为常见的情形是投资者面对损失,亦知道已不能心存饶幸时,却往往因为犹豫不决,未能当机立断,因而愈陷愈深,损失增加。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忘记过去的价位

“过去的价位”也是一项相当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不少投资者就是因为受到过去价位的影响,造成投资判断有误。一般来说,见过了高价之后,当市场回落时,对出现的新低价会感到相当不习惯;当时纵然各种分析显示后市将会再跌,市场投资气候十分恶劣,但投资者在这些新低价位水平前,非但不会把自己所持的货售出,还会觉得很“低”而有买入的冲动,结果买入后便被牢牢地套住了。因此,投资者应当“忘记过去的价位”。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忍耐也是投资

投资市场有一句格言说“忍耐是一种投资”。这一点相信很少投资者能够做到。从事投资工作的人,必须培养良好的忍耐力,这往往是成败的一个关键。 不少投资者,并不是他们的分析能力低,也不是他们缺乏投资交易经验,而是欠缺了一份耐力,过早买入或者沽出,于是招致无谓的损失。

外汇保证金交易策略:订下止蚀位置

这是一项重要的投资技巧。由于投资市场风险颇高,为了避免万一投资失误时带来的损失,因此每一次入市买卖时,我们都应该订下止损盘,即当汇率跌至某个预定的价位,还可能下跌时,立即交易结清,因而这种计单是限制损失的订单,这样我们便可以限制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了。

猜你感兴趣:

1.外汇保证金基础知识

2.保证金外汇交易标准

3.炒外汇的风险

4.网上炒外汇需要注意的点

外交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物福利;政策;国际贸易壁垒

中图分类号:F3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092-03

一、动物福利的概念

目前,国际公认的动物福利定义是Humik[1]提出的“五个自由”,即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开始将研究重心转向动物福利的立法及其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关系上。Winter[2]分析了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在动物福利保护方面的改革和发展趋势,Von Borell[3]描述了欧洲关于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的规定。国外研究表明,动物福利可能会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新壁垒,从而影响着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

二、国内外与动物福利有关的政策比较

(一)相关组织的一般性规定

1.WTO

(1)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在序言中规定:“认识到不应妨碍任何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和环境,或防止欺骗行为等,只要这些措施不致成为情况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无端的歧视或变相限制国际贸易的手段”,明确地将保护动物生命和健康规定为各方的基本权利,虽然这一权利的实施还有一些限制条件。

(2)《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申明:“不得阻止任何成员方采取或加强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各缔约方政府有权采取必要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使人畜免遭饮食或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物和致病生物体的影响,并保护人畜健康免受动植物携带的病虫害或病疫的危害等,只要这类措施不在情况相同或类似的缔约方之间造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歧视对待。

(3)《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将与动物保护有关的补贴列为不可申诉的补贴,即任何成员方都可以采用,而别的成员方无权对其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所谓“绿色补贴”。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有成员方为促使现有的生产设施适应新的可能对企业加重经济负担的环境法规可以给予补贴,但这类贴不得超过改造成本的20%。

(4)《反倾销措施协议》规定,如出口国的非国有企业采取虐待动物的方式或没有给予动物以必需的福利,致使出口的动物和动物制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国际市场的同类可比价格,进口国可以针对该产品征收一定的反倾销税。这使得发达国家极有可能以发展中国家通过降低动物福利水平提供明显低于国际市场同类可比价格的产品为由,将动物福利与反倾销结合起来设置贸易壁垒。

2.OIE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关于动物福利工作的原则是国际上普遍承认的动物的五项自由和“3R原则”,即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尽可能完善实验方法、尽可能采用非动物实验。OIE先后采纳和颁布了7项关于动物福利的标准:陆地运输、海洋运输、航空运输、人类消费的动物的屠宰、处于疾病控制目的的动物捕杀、养殖鱼类运输过程中的福利以及人类消费的牧场养殖动物的击晕和屠宰。发达国家往往利用OIE标准中有关动物福利的要求,要求供货方必须达到OIE所规定的标准,否则无法进入其国内市场。

3.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饲养、运输和屠宰过程的家畜福利作了规定,并对家畜的运输、屠宰过程提出了一些推荐性的措施,旨在通过尽量低的生产成本来实现运输及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动物福利,保证肉品卫生质量。FAO提出了家畜装卸过程、运输过程及屠宰过程中动物福利的一般原则,并从动物的应激和痛苦对肉品和副产品质量的影响、商业体系和损失、动物的行为规则、畜禽的装卸、畜禽的运输、畜禽的屠宰、良好动物福利标准的维持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推荐了在运输过程和屠宰过程中比较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动物福利措施。FAO首次提出了动物福利的HACCP原理,提倡在动物的屠宰过程中对易造成动物应激的击晕、放血等关键点重点控制,并对这些关键点的控制情况给出了评分标准。

(二)欧美国家或地区的特殊性规定

1.欧盟

欧盟动物福利法规中规定了与动物福利有关的人员应当遵守的“最低标准”。具体类别规定按照三个阶段划分,包括生产阶段家畜的饲养管理、家畜运输阶段的管理和家畜屠宰阶段管理等规定。生产阶段的饲养动物福利法规内容又具体分为四个单项规定,即家畜类饲养动物类保护一般规定(98/58/EC)、蛋鸡保护的最低标准规定(1999/74/EC)猪保护的最低标准规定(91/630/EEC)和育肥牛保护的最低标准规定(91/629/EEC)。运输阶段的动物福利法规有运输中动物保护规定(91/628/EEC)。家畜屠宰阶段的动物福利法规有屠宰和销毁处理时的动物保护规定(93/119/EC)。欧盟对其各成员国生产的以及从第三国进口到欧盟的水产品、肉类食品、肠衣、奶制品以及部分植物源性食品的官方管理与加工企业的基本卫生等提出了新的规定要求。例如,欧盟要求市场上出售的鸡蛋必须在标签上注明是“自由放养的母鸡所生”还是“笼养的母鸡所生”;到2012年每只母鸡笼养面积将由现在通行的450cm2扩大到750cm2。到2013年欧盟各成员国必须停止圈养式养猪,而必须采取放养式养猪。可见,欧盟对于动物福利的保护非常苛刻。

2.美国

美国于1966年颁布了《动物福利法》,至1990年已经进行了五次修订。美国联邦法典第二部分中也对动物福利作了详细要求。另外美国还有《实验动物法》、《候鸟公约法》、《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和《濒危物种法》等。2003年,美国“养殖动物人道关爱组织”发起一个项目,对在符合动物福利标准条件下生产的牛奶和牛肉等产品贴上“人道养殖”动物产品的认证标签。该标签的作用是向消费者保证提供这些肉、禽、蛋及奶类产品的机构在对待家畜方面符合人道的标准。参与“人道养殖认证”项目的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不能使用生长激素和抗生素,而且要使用优质饲料定时喂养,同时必须符合美国肉类协会的家畜屠宰标准。

(三)中国的规定

1998年,我国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了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2001年11月,我国在《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修改中,增加了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两个章节,首次将“动物福利”的概念正式列入法律。2006年7月1日起实行的《畜牧法》增加了“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知道畜牧业生产经营者改善畜禽繁育、饲养、运输的条件和环境”一条,使动物福利精神在畜牧法总则中得到了体现。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人道屠宰培训。

尽管近几年我国对动物福利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首先是法规少。现行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仍然屈指可数,除《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等几部单行法外,其他的有关法律条例散见于1983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1984年的《森林法》、1986年的《渔业法》及199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中,并没有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的总括性法律。其次是内容薄。我国相关法规的内容也仅限于动物防疫、动物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药品使用等方面,对于完整意义上的动物福利保护明显不够。再次是标准低。我国虽然对农场动物的饲料及设施有相关规定(如不违规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但标准较低。而欧盟等发达国家则规定饲料的使用应考虑动物的年龄、品种等因素,以保证动物的健康和营养。

三、动物福利已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新壁垒

由于我国在动物福利政策方面的落后,动物福利已成为发达国家设置的一种新型贸易壁垒[4],从而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为:

(一)降低了产品竞争力

目前,我国家畜在饲养、屠宰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远远达不到西方国家所制定的一系列从动物出生、养殖、运输到屠宰加工过程的福利标准。如果要国内农产品符合动物福利标准,那么所支付的费用支出必然引起养殖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和加工成本等增加,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而成本上涨引发的价格上升必然会降低我国畜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损害了企业信誉度

近来有很多国外媒体对我国的“活剥绒”、“活体取狗皮”等事件进行大肆报道,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声誉,使国际消费者对我国的产品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并进而认为中国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2010年在安徽省六安市举行的首届国际羽绒节上,几乎没有欧美企业前来洽谈业务,其原因就是瑞典国家电视台曾经报导过皖西白鹅采用“活剥绒”方式取绒,严重损害了动物福利,进而导致了欧美客户对皖西羽绒制品的集体抵制。

四、对策探讨

综上所述,政策差距使得动物福利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畜禽类产品的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应对动物福利贸易壁垒,从缩小政策差距的角度来看,需要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强宣传,完善法规,提高全民动物福利意识

完善法规,增强本国动物福利水平是应对壁垒的根本途径。政府需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增加有关“动物福利”条文,完善动物保护法规,让养殖企业(户)有法可依,做到逐步与国际接轨。此外,要扩大宣传力度,引导消费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国民动物福利保护意识。

(二)扩大补贴,降低相关企业成本

政府要在WTO框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绿箱”政策,对养殖企业改进基础设施、改善养殖条件给予价格补贴或信贷优惠,以降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其产品国际竞争力,以降低动物福利壁垒的影响。

(三)增进服务,建立动物福利预警机制

应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协调机制。要积极研究发达国家关于动物福利的相关法律法规,密切关注动物福利壁垒发展的新动向并及时对企业予以指导,增强其应对能力。当企业在出口市场遭遇动物福利壁垒时,应及时向行业协会和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再通过WTO相关规则进行磋商协调。

参考文献:

〔1〕Humik J F, Lehman H. A contribution to the assessment of animal well-being. Proc.2nd Eur.Sypm[J].Poultry welfare Celle.Germary,1985.66-76.

〔2〕Winter M., Fry, C. and Carruthers, S.P. European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farm animal welfare.Food Policy[J].1998,23(3-4):305-323.

外交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持GPS 坐标系统 转换参数 地质测量

[中图分类号] P22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51-2

手持式GPS是一种利用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相结合、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独立使用的定位导航设备,具有全天候、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有高灵敏度、高精度、自动化、价廉、使用方便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地质调查、资源勘查等众多领域。近年来,我院在对手持式GPS机性能和定位精度研究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中小比例尺的地质填图、物化探测网布设工作中,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又大大丰富了地质找矿工作手段的多样,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在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生产厂家研制生产出了不同用途和型号的接收机.无论是高精度的测量型GPS,还是导航型手持GPS,其所提供的坐标都是以美国的WGS-84坐标系统而建立的,而我们的地质工作底图使用的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北京54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西安80系),不同的坐标系统之间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可计算出其间的转换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换参数.转换参数的确定给我们使用GPS提供了便利.我们把求取转换参数的工作过程称为GPS的校正。我们以我院现有的几款手持GPS的校正过程做下介绍。

1手持GPS校正前的几项准备工作

在进行手持GPS校正前,我们首先要确定工区测量使用的坐标系统,其次要确定矿区地质工作底图的坐标分带.从而确定该坐标带的中央子午线.这样才可以保证手持GPS机所测的坐标和地质底图的使用坐标是一致的。

1.1确定矿区坐标系统

我们居住的地球的形状大致为赤道方向略长、两极方向略偏,以南北两极为轴的旋转椭球体。为确定地球表面的地物及空间点相对地球的空间位置,人们定义了不同的椭球体模型,不同的椭球体模型按照不同的投影方法定义了不同的坐标系统。下表是我国现行使用中的几种坐标系统对应椭球名称和椭球参数:

其中,1954年北京坐标系已基本退出测绘舞台,只有少数特定矿区还在采用该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是我们现在工作中主要采用的坐标系统;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已于2008年7月1日启动使用,我们现有的测绘成果将逐步过渡到该坐标系。

在同一坐标系中,对于同一个空间点的坐标有两种表示形式:空间直角坐标(X,Y,Z)和大地坐标(B,L,H),这两种坐标是可以通过公式直接转换的,也可以通过一些坐标转换软件直接转换,比如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的静态测量后处理软件。我们现有的手持GPS机对空间点的两种坐标表示形式都可以通过设置进行实时显示。

矿区坐标系统可以通过《矿区工作设计》进行确认;也可以通过矿区工作底图来获取,在工作底图的图框左下角都标明该图成图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2确定工作底图的坐标分带

(1)地形图投影分带

我国规定l:l万~1:50万国家基本地形图均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其中l:2.5万~1:50万采用经差6°分带,l:1万采用经差3°分带。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上,规定以中央经线为X轴,赤道为Y轴,两轴的交点为坐标原点。X坐标值在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Y坐标值在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我国在北半球,X坐标皆为正值。Y坐标在中央经线以西为负值,运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避免Y坐标出现负值,将各带的坐标纵轴西移500 km,即将所有Y值都加50Okm。

6°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分60个带,即东经0°~6°为第l带,其中央子午线经度为东经3°,东经6°~12°为第2带,其中央子午线经度为9°,依次类推。

3°分带投影,从东经1.5°的经线开始,每隔3°为一带,用l,2,3,……表示,全球共分12O个带,即东经1.5°~4.5°为第1带,其中央子午线经度为东经3°.东经4.5°~7.5°为第2带,其中央子午线经度为东经6°,依次类推。(见:投影分带图)

(2)工作区带号的确定

①利用地形图确定:地形图上公里网横坐标(8位整数)前2位就是带号,例如,横坐标为28616249,其中28即为带号。

②利用已知坐标点经度(以度表示)确定:6°带带号是经度整数值除以6加上1的整数值,3°带带号是经度除以3后的四舍五入取整数值。如经度为79°46′35″,其6°分带号是l4(79÷6+1=14),3°分带号是27(79.78÷3=26.59)。

(3)如何确定是3°分带还是6°分带

①根据地形图比例尺来确定:一般情况下l:l万以上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所标定的带号为3°带带号,l:l万以下的中小比例尺地形网所标定的带号为6°带带号。

②根据工作区已知坐标点横坐标和工作区经度来确定:如某工作区点A横坐标为28616249,其中28为带号,工作区经度85度左右,所以该坐标系为3°带坐标系,28×3=84,而不可能为6°带:28×6=168。

(4)工作区中央子午线(中央经线)经度的确定

6°带:中央子午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横坐标为21396000,其所处的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为:6°×21―3°=123°。

3°带:中央子午线经度=3°×当地带号,例如:地形图上横坐标为40551000,其所处的3°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为:3°×40=120°。

2手持GPS的校正方法

WGS-84坐标系与北京54年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之间是不同的椭球基准。因为同一个椭球里的转换可以是严密的,不同椭球之间的转换是不严密的,所以WGS-84坐标系与北京54年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之间不存在一套全国通用的转换参数,而且每个地方都有差异。不同的椭球基准坐标系统之间的严密转换关系为七参数(Dx、Dy、Dz、Wx、wy、Wz、K,它们分别是X、Y、Z三轴的平移与旋转及比例系数K)。由于手持GPS单机定位精度要求并不高,一般在3~10m。因此手持GPS的转换参数选用了近似七参数.也就是我们常用的三参数Dx、Dy、Dz;忽略了旋转参数Wx、Wy、W2,实际上旋转参数也非常小;比例参数默认为1。

我院现在使用的手持GPS机按照校正方法的不同主要有两类,其中一类是传统型手持GPS,如佳明Garmin、麦哲伦、集思宝、彩途等厂家生产的手持GPS;另外一类新型手持GPS,如中海达Q5手持GPS(如图:中海达Q5)、南方测绘的S750手持GPS等。两类手持GPS校正过程均采用三参数转换,新型手持GPS自身都装载有专门的参数转换软件,操作简单、相对比较方便,本文不做介绍,下面我们以佳明Garmin GPS72手持GPS机(如图:佳明Garmin GPS72)为例介绍传统型手持GPS校正方法。

使用佳明Garmin GPS72手持GPS机到一个新的工区作业时,首先要对手持GPS机进行参数设置,确定工区自定义坐标格式(UserUTMGrid),根据前面的介绍输入正确的投影关系参数,“中央经线”为当地地图投影的中央子午线,“投影比例”值为1,“东西偏差”值为500 000 m,“南北偏差”值为0 m。,然后就是进行GPS校正,求取转换参数。在转换参数设置界面有五个参数需要设置,其中Dx、Dy、Dz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参数,是需要我们求取的;Df、Da是固定常数,其中Df 是WGS84椭球扁率与目标椭球扁率之差,Da是WGS84椭球与目标椭球长半轴之差。Df、Da具体数字如下表:

正常求取三参数Dx、Dy、Dz需要知道已知点的WGS-84坐标系和北京54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坐标的空间直角坐标数据,但北京54系(或西安8O系)坐标的空间直角坐标数据一般需要特定的计算机坐标转换软件来求取,而我们在野外工作的时候基本上是只有手持GPS接收机,这就无法实现参数的常规求取方法,为此我们提出了如下简易方法,以方便快速准确地求取三参数。

首先我们根据搜集到的已知控制点的资料找到其中一个控制点,校正人员拿该手持机站在控制点上方,将三参数Dx、Dy、Dz全部设置为零,这样手持机测得的坐标值同该控制点的已知成果存在一个差值,分别计算相对应差值得到的数值就是三参数Dx、Dy、Dz,将计算得到的三参数输入手持机,重新检查手持机测得的坐标值,计算新得到的坐标值与已知点成果的差值,根据差值修正三参数Dx、Dy、Dz,修正后的三参数Dx、Dy、Dz再输入手持机,就这样重复修正三参数Dx、Dy、Dz,直到手持机测到的坐标值与已知点成果差值小于5m,此时的三参数Dx、Dy、Dz即为我们求取的最终参数。

为了验证求取的三参数是否正确,我们需要到第二个已知控制点上进行检查测量,如果检查坐标精度小于5m,说明我们的求取的三参数正确,GPS校正成功,参数转换完成。如果精度大于5m,我们还要根据测的坐标值和第二个控制点的成果做差值计算,对三参数进行修正,直到精度满足为止。然后返回到第一个控制点或到第三个控制点重新检查三参数是否正确,这样重复修正三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根据我们野外作业经验,三参数在参与校正控制点50km半径范围是可以满足中小比例尺的地质工程测量精度要求的。

传统型的手持GPS机的平面精度可以控制在3~10m,但它的高程精度非常的差,我们一般只采用该类型手持GPS机的平面坐标X、Y,而不采用它的高程Z,所以在进行求取三参数Dx、Dy、Dz时,我们可以只做Dx、Dy的求值计算,忽略Dz的计算,以便提高三参数的求取速度。

3结论

本文介绍了手持GPS的校正过程和手持GPS的转换三参数求取方法。该方法有助于野外地质工作中快速、准确求取手持GPS的三参数。手持GPS的转换三参数适合参与校正控制点50Km范围内的单点定位测量。

参考文献

[1]GARMIN(Asia)corp.GARMIN GPS72说明书(中文版).

[2]张海波,焦殿阳.2011.地质调查中手持GPS转换参数的确定[J].地质与资源,2011,(6):222-225.

[3]孙国华,丛培东.2012.如何确定手持 换参数[J].科技信息,2012,(7):91~92.

[4]东海宇.2011.手持GPS北京54和西安80系的参数设置分析[J].矿山测量,2011,(6):45-46.

相关期刊更多

公共外交季刊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外交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外交学院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