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的新技术

多媒体的新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的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媒体的新技术

多媒体的新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多媒体通信技术;铁路运营;视频会议;图像监控

中图分类号U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9-0204-02

多媒体是一门新技术,它主要涉及到多媒体新年息处理技术和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目前在计算机界和通信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铁通公司多媒体通信业务

铁通公司作为目前具有深厚铁路背景的通信业务运营商,目前也在致力于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其中目前最主要的就是会议电视系统和流媒体业务。

1.1 H.320/H.323会议电视系统

会议电视是一项新兴的图像通信业务,它可以将不通地理位置的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通过传输网互相传递。相隔万里的各方可以共事文件、照片、录像带等资料,开展如同面对面的会议、技术讨论、谈判及远程教学、医疗等。

铁通会议电视网络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建设,建立了基于H.320协议的运行在N-ISDN上的会议电视系统。近年来随着IP网络技术的发展,新一代的基于H.323协议的会议电视系统得到建立,它基于铁通的IP数据网建立。铁通公司已建成完整的国内公众电视网络。铁通视讯网已多次成功地为铁道部和各路局召开领导单独会议、小范围会议和全路性工作会议、路局内部全局性工作会议。

1.2 流媒体应用

目前,流媒体技术的应用在IP网络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铁通过公司也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铁道的有些地市公司在互联网业务中已经开始提供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视频点播系统,但由于受节目源及相关政策法规的限制,目前业务开展的范围都比较有限。

2 铁路运营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必须对铁路运营提供高效的监控和管理,多媒体通信技术就可以更好地为铁路安全生产服务,同时提供高效的管理,比如在铁路应急通信中就包含了“静止图像传输系统”。

2.1 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实时的视频信息实现对全路的安全生产进行管理,可以大大地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特别是在每年的运输旺季,比如春运、黄金周运输期间。目前该系统已经覆盖全路的一些主要的大站,而且在逐步推广。

目前该系统是基于中国铁通宽带网络,契合铁路保证安全运输的实际需要,提供集监控、控安全防范、智能管理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多媒体业务,是为铁路用户量身定制的服务,可以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一种全新、直观管理工具。

该视频监控系统由前端部分、中心管理平台和用户控制平台三部分组成。

1)前端部分包括视频服务器、摄像机云台以及喇叭、拾音器等设备,视频服务器将摄像头和拾音器等采集的现场音像信息进行压缩、存储等数字化处理,每个视频服务器都设定唯一的ID,根据中心管理平台的指令进行实时和历史信息的查阅;

2)中心管理平台由一系列服务器群组成,包括存储平台、显示平台、管理服务平台和主控平台等。存储平台用来保存前端视频服务器传来的影音资料,采用磁盘阵列进行数据存储,并可扩展成双机备份,保证数据的大容量可靠存储。显示平台根据中心控制指令对需要输出的多路途相关进行切换,类似于模拟系统里的切换矩阵。中心管理平台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切换功能。主控平台是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的操纵界面,通过对它的操作实现对系统和图像的管理。管理平台还包括分发服务器,用来解决正常情况下的热点访问问题;

3)用户控制部分,相对于主控台又叫副控台或分控台。主控台是整个系统的管理平台,具有最高权限,而副控台是用户的操作界面,副控台可根据从管理中心获得的授权权限访问和调用其所辖的相关摄像机等资源。整个系统可按照不同的客户群或同一客户群的不同部门划分成若干虚拟的监控群,为每个监控群配置一套副控台,管理各自的前端设备,极大地方便了统一管理和维护,节约投资成本。

类似的系统在铁路有许多应用,但它们都是通过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视音频信息来保证铁路的安全生产。

2.2 旅客信息系统(PIS)

旅客信息系统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是专门为乘客设计的一套信息系统,它可以向乘客提供各种所需的信息,包括各种多媒体信息。该信息服务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视频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动态显示技术相结合的方案,可以实时信息。信息的内容可以有:政府公告、列车时间信息、航班信息、汇市期货行情、股市实时行情、气象信息、地面路况信息、广告、转播电视台节目等。在各种紧急情况下,提供紧急的动态紧急疏散指示。

目前该系统主要的问题是通信的传输问题,由于普通的列车目前都以较高速度移动,在目前移动的通信系统中很难解决大容量的传向通信问题,比如GSM-R系统,就需要解决提供多媒体信息传输所需的信道容量问题,因此目前列车上的PIS系统都是一个独立的非实时系统,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传输的问题,目前主要的发展包括:3G移动通信系统、卫星双向通信系统。该系统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由于相对规模较小,传输上可以采用WLAN技术,或者漏缆技术实现。

在上面的系统中,是通过光纤通信技术、WLAN技术把列车、车站和控制中心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中,然后通过各种视频服务器向旅客提供多种多媒体信息,而各车厢又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的AP接入,在接收各种多媒体信息的同时,向车站和中心发送相关的车厢信息(包括各种视频信息)。

PIS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信在今后的乘车中我们会享受到信息更丰富的旅客信息。

多媒体通信技术在今后的铁路通信业务中会有更广泛的应用,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多媒体通信技术在铁路运营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黄东霖编著.多媒体视听业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7.

多媒体的新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新闻传播学 多媒体应用技术 教学

信息时代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新阶段,信息化使得人们获得并传递一切信息变得更快更便捷,从而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理解。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传播、媒介的制作都是新闻传播学的基础,而新闻传播学是由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四个方面的研究构成的一门学科。传统新闻传播学作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先行者定位准确发展稳健,但未来前景却并不乐观。近五年来,传统纸质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这一现象将我们引入了怎样才能发展现代新闻学的思考中。现代新闻传播学除了传统的新闻功底的构建与积累学习基础性和学术性的知识以外还需要进行广告传播、影视文化、媒介经营管理、舆论学、文化产业活动等一系列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从传统单一的静态文字图像到以网络为载体影像、文字等媒体格式文件的无纸化传播,这使得现代新闻传播必须具备实时新闻信息量大,引发话题使受众积极参与讨论,生活服务类互动信息全面,并兼顾愉悦受众精神使受众获得身心健康休息的特点。新媒体时代更需要实现受众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整合度高的新闻传播效果,从这一点来看,想在电子时代建立现代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科研体系就必然需要多媒体软硬件技术的支撑。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应用型的计算机技术,其主要实现手段是通过人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来完成文件的部分或整体效果。多媒体应用技术本身是结合了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工程专业、新闻传播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等多种专业课程综合而成的一门实际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型学科。其业务范围涉及了媒体的包装及制作和媒体载体的包装及制作。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学和多媒体应用技术有了更多的交集,新闻传播效果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新闻传播对传播的效果做出了新的要求,更需要多媒体软硬件技术的支撑。多媒体应用技术所涵盖的内容又基本都是需要实际动手操作来实现的,这对于从事这个专业的大量从业人员又提出了不断创新进步的更高要求,除了需要大量更新资料以外还需要不断学习多种媒体类的实现方法。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更替变化也相当大,比如说在新闻传播业中发挥着巨大图文制作效果作用的photoshop,她是一款Adobe公司旗下最为出名的位图图像处理软件,1999年photoshop5.0刚刚被许多中国用户认识,这款带有图层功能和历史功能的图像处理软件允许用户在不同视觉层面中处理图片,然后合并压制成一张图片。这款软件的出现立即打破了许多新闻从业人员以及广告从业人员“绘制基本靠手”的思路,13年来photoshop在不断更新完善中,成为在平面设计、图像修复、广告摄影、包装设计、插画设计、网页设计、后期修饰等方面的必备工具软件。而今时发展到photoshop CS6中软件已经带有3D图像编辑和内容识别修复功能。

在教学活动中,现今多媒体应用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多学科的辅助课堂教学活动,而在现代新闻传播学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应用技术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多媒体应用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学的限制,发挥其数字化、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对学科适应性强的特点,填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可以从网络上找到大量适用于教学的新素材新思路用来扩充教学内容中的各个模块,增大信息量,协调教学内容,提高备课的效率。在上课的环节中,以生动的媒体课件合理设计课堂内容,运用多种形式展现相关知识点,合理调节授课进度,扩大学生的思路,多角度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现代新闻传播学的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高校普遍建设多媒体专业相对较晚,而现有的新闻传播教学工作又基本是集中在课堂内完成,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单一的说教,学生很少能实际接触到平面的制作、新闻的采编、载体的包装制作等的实际操作流程,对技术性操作的掌握就更加的欠缺。那么合理的教学就需要现代新闻传播学专业和多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两方面结合,任课老师应随着多媒体应用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实例用以教学,只有任课教师与新技术的操作实施不脱节才可能教出与时俱进的学生。

在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也需要设计新的教学手段,为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可以更宽泛的进行学习。如开设计算机文字录入及实际出稿排版、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数码摄影及后期处理、计算机图形图像的处理、视频采集及编辑、视频特效制作、动画制作、音频文件的采集与编辑、音频特效制作、网站网页、交互式多媒体等课程。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把学生组织成各个小团队,以团队的方式来完成一个或多个较大的教学主题课程设计,加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进一步认知对将来的工作能够有更深入的体验。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体会学习的知识并在操作的过程中重新整理知识,探究最新技术。而教师在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的过程中也可以验证及提高自身对新技术的学习认知程度。在教学中达到师生双向激发主动学习的目的。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教授学生设计制作的方法而不限制学生的思路。教师需注意不以自身主观意见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而是肯定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的表达。

多媒体应用技术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不断探索与更新,给予新媒体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平台,而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出来的创新性方式方法又为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促进了社会整体新闻传播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各大院校是培养现代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对多媒体应用技术方面知识与操作探索创新的重要场所,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更需要理论结合实际,现代新闻传播学与多媒体应用技术并行,为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多媒体的新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多媒体 教学手段 辅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被广大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为认识过程是人类获取能力的根本源泉,主要是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言语和创造等活动。而多媒体技术特有的声、光、电、影像组合、立体动画效果,恰恰使这个过程变为具体化和综合化,使以往用传统教育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同时新技术的引用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增强主体作用、增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然而,我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迄今为止,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例如,有少数教师至今还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是一种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目的,只是因为大家都在应用信息技术或者是上级号召应用信息技术而不得不应用。还有不少的教师仅仅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做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者更有效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比如有这样一种观点:“只要在讲课的时候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它与所要讲的课混在一起,就是实现了整合。”以上观点显然是不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新课改以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本身素质,学校举行了各类学科的整合课、评优课。确实这些活动十分必要,掀起了整个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序章,但在这些整合课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令人深思。

我曾参加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优活动,听了一节数学课。从整个教学过程中来看,该教师精心准备了这节课,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准备了一些教具来帮助学生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过分依赖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当前教育技术发展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它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课堂容量大和表现力强等优势,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运用不当会出现问题,忽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变相地被认为是课件的传声器,忽略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课件在设计使用时添加大量复杂的背景图案,加之不切实际的音效,往往会喧宾夺主,冲淡课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投影仪屏幕放在了教室的正前方,完全遮盖住了传统的教学工具――黑板,讲课教师站在教室的一角为学生讲课,整个课堂多媒体课件占了主角,大有取代教师之势。其实,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应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适时、合理,不能过多过滥,不可将一切教学内容都“承包”给多媒体教学,否则会造成学生视觉和精神疲劳,难以激发学生个性思考的积极性。在选择制作课件时,教师要深入研究课件的相关内容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由于“教无定法”,谁也不可能提出一套适合所有学科的“包治百病”的整合方法。但是如果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就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应的学科创造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的整合模式与整合方法来。

通过对上面的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我觉得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1.多媒体技术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全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备课人、备课内容和技术能力来确定是否需要、用多少、是否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决不能因为只求新异而忽略其他教学手段的应用;应根据具体要求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有利于主体主动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和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一样,也属于教具。虽然它有其他教具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黑板、教学模型也有它无法实现的优点。采用何种教具作为媒体,要结合适当的内容,适当的时机来决定,使用成功与否,要从实际效果出发,效果是主要的检验标准,不要认为现在是多媒体的时代,用其他的教具就太老套了。其实,有一些多媒体课件就是几个问题,起的就是小黑板的作用,还不如直接用小黑板简单省时。

3.多媒体辅助教学其重点在“辅助”二字。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却不能实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的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广大教师不能把整节课都设计成由电脑包揽,而对小黑板等传统教具不屑一顾,只讲电脑上涉及的内容,全然不顾学生的主体性及学生差异性,这样必会导致教师变成了操作员、解说员,计算机代替了教师,成为课堂主导,扼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了 “应试教育”的帮凶,从而使课堂效率低下,削弱了课堂教育效果。

4.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展示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千万不可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权力。思维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手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操作是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开始,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容易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俗话说得好“眼过千遭,不如手过一遍”。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各种公式的推导过程,虽然形象直观,但试问这样做,是否比动手操作更能使学生相信这一实验结果,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他又有多少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多少成就感促使他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5.多媒体技术中声、光、电多种表现手段对教学内容带来益处的同时,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最初由于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表现出的好奇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从而使教学效果比较显著。久而久之,他们则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之外的表现手法上,这样就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保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稳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应该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充分考虑好,不要因小失大。

多媒体的新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概念;多媒体技术;PPT;平面设计

PPT设计能力是新时代的写字水平,是个人形象和团队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它是知识一度收集,二度消化,三度转换后的艺术品。PPT功能非常强大,绘图、动画、编程无所不能,它是将知识转化为多媒体符号,以标题文字、图表、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学习PPT的目标是学会利用多媒体符号表达,要求设计精,表达巧。

一、文、标、图、动、音的使用说明

PPT初学者往往会把Word中大篇幅的文字复制进PPT,在他眼里,PPT是大号的发言稿;也有人会找个模板,把大篇幅复制到图表里,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PPT中文字的呈现应该遵循2.5法则,即每页不超过两段半,每段不超过两行半。这样避免了文字过多,不易阅读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把PPT做成发言稿。即使这样也要把文字设计成动画型,还要配套声音,才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

陈三明教授在新概念多媒体快捷技术中讲到“文不如标、标不如图、图不如动、动不如说”的观点。这里“文”指的是篇章文字,“标”指标题,图包括smartArt图、图片等,“动”指动画。这些统称多媒体符号。文字的特点是表达准确,但不易形象理解。一般定义类必须用文字表达才准确,我们可以在文字下面配套相应的注释性图片、动画等,这样既有准确的文字说明,又有形象的多媒体符号。流程、项目可以做成smartArt图,这比文字描述自然要高明的多。故事或流程我们可以做成swf动画。

PPT中的声音包括主题音乐、插曲、音效、语音等。这些声音除语音外,大多是营造氛围的作用。主题音乐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主线,在听觉上通过合适的乐器用音符的起伏向观众传达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将观众第一时间引导进入自己所感受理解的情节中去。插曲专属特定的情节内容,是烘托某一特定情节的氛围变化,调动观众的情感起伏,表达特定的思想。这就像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一样。音效是一种提示性的声音,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滑稽有趣的特殊音效可以引发观众的欣赏兴趣,音效的使用能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自然,再好的文、标、图、动、音的设计都不如演讲者形象生动的讲演让人难以忘怀。只有它们与生动演讲相结合,才能成为完美搭档。

二、从模仿到设计

设计是思维的呈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中借鉴别人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就要经常浏览别人制作的PPT,取长补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许多PPT论坛,微信公众号等,经常逛逛这些论坛,会发现,PPT的功能非常强大,高手做的PPT真的漂亮,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

仿制优秀的PPT动画,关键是在制作中体会动画制作的要点,掌握PPT基本的绘图技巧,以及PPT模板的构成,包括主题、配色、图表等等方面。模板太花哨,会影响到表达过程,让观众过多注意模板,从而忽略幻灯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模板的制作和使用要根据使用的场合来确定,如果是一堂普通的课,建议使用色差强的模板,这样会让每个学生能够看得清楚。如果是答辩或学术汇报,推荐选择简洁明了的幻灯片,可以显示出严肃认真的学术气氛。如果是广告推销,就要主题突出,吸引眼球等等。标题文字、图表、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符号就是信息的载体,它们不仅可以减少PPT里的文字,还可以让理解变得更容易。在仿制过程中我们可以抛开现成的模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改善PPT所承载的信息,调整PPT逻辑,尽量不再使用现成的模板。

三、交互式PPT

多媒体的新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 寓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78-001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语文课堂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多媒体凭借直观的图片、形象的视频,在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享其利”的同时又纷纷“观其害”,他们认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会导致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偃旗息鼓”,学生对文本言语的感悟在多媒体的演示中失去想象的空间而浅尝辄止……其实,笔者认为,凡事都是“一体两面”,多媒体的运用,只要能遵循适时、适机、适度的原则,就一定会让常规的语文课堂如虎添翼。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若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图像清晰、色彩丰富等优势,是可以更好的优化教学结构,使得语文课堂异彩纷呈的。

下面,笔者从三则《寓言故事》(《临江之麋》《行人和熊》、《狗的控诉》,以下简称《临》《行》《狗》)的教学中,谈一谈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一、情境朗读,深化感性认识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多媒体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借助语音、图像、影像、文字等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这绝不是一台录音机、几张幻灯片所能够比拟的,它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视、听觉功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激活学习的内因。尤其针对直接感知的内容掌握较快,对于要求思考和理解的知识掌握较慢的小学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免去教师许多无谓的唇舌之苦。

笔者在教授《狗》,运用FLASH制作了带有动物角色进行动态表演的课文朗读:“狗,自以为对人们有功,可是人们对狗一直不大尊重……狗就到法官那里去控告……法官听完说,‘你说你对人忠心耿耿,你说的这人是谁呢?’‘是我的主人哪!’狗理直气壮地说……’”表演中不仅有声、有画,而且有情。无需教师讲解,这种声像结合的显示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了狗与法官庭审的辩论情境之中。学生在观看中深刻地感知了动物形象对话,从对话中体会了寓意,吃透寓意的教育意义:狗说话语气的低三下四,讨好奉承,是奴颜媚骨的代表;法官说话语气的公正无私,是慷慨正义的使者。

二、图文并茂,提高理性认识

《教参》中明确提出了寓言的学习目标:领会联想和想象在寓言中所起的作用,理解寓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初步学会创编寓言。据此,笔者在教授《行》制作了一组“行人和熊”的简笔画(共四幅),森林中,行人和熊相向而行――树上一人,树下一人祈求帮助,熊临近――树上一人,树下的人躺在地上,熊靠近弯腰――熊离开,树上的人下来问:“熊和你说什么了?”那人答:“熊告诉我……”通过PowerPoint图片展示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根据这四幅画编辑寓言故事,合理想象填写熊会说什么?

观看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就是行人,完全融入了熊越来越近,越来越危险的焦急的情景中,能够很容易把握图片的内涵,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寓言创作。多媒体教学优势之二就在于不仅可以直观地展现图片,还能设置交互性的问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老师开放式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想出各种各样的语言,来填补熊说的话。这一看似简单的看图说话,却调动了学生观察、理解、思维、记忆、并运用语言进行再创造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由已有知识和经验(画画、讲故事)向未知知识(寓言)的隐性转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创编预言故事能力是一种良好、有效的途径。实现了教学《大纲》中所提倡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学相长,实现自主学习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组织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

《临》是文言寓言,文言寓言所处的时代距离现在已经非常远,文章内容以及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与现在相差很大,小学生理解起来障碍颇多,按照常规教学,仅靠以教师讲解学生听并记笔记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很可能造成教师“一言堂”,学生学起来很被动,影响了学习的兴趣。这时,多媒体教学又显现出第三个优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处理课文重点、难点问题的绝好平台。教师将重难点字词投影在大屏幕上,组织学生小组自行阅读讨论,提出问题,翻译全文,理解寓意。教师及时将有代表性的答案传送到屏幕上,供学生参考,最后进行点评,明确答案。这既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又锻炼了学生文言翻译能力。这样的互动型学习带来的效果自不必再多言,同时也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必不可少的动力。把多媒体信息作为新的教学资源,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把多媒体和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获得,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