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鸡养殖新技术

土鸡养殖新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鸡养殖新技术

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21世纪 高校图书馆 信息素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17-02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或解答的技能。信息素养是指通过教育形成的,个体在信息获取、评价、利用、生成等方面的能力及修养。它主要包括四层含义,即信息知识(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能力(技能层面)、信息品德(道德层面)。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对信息的驾驭能力,信息素养教育则重在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信息素养最初是从图书馆素养和文献检索技能发展演变而来的。原国家教委明确提出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实施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才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一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对象分为两种,用户和馆员。用户又分为大学生和教师。大学生是信息社会中信息制造和利用的主要群体,良好的信息素养应是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信息化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高校素质教育和全面培养与造就人才的重要部分。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和文献检索课,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信息素养较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对信息素养的概念普遍感到很陌生。通过对山东工商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只有27.3%的同学表示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第二,信息意识较淡薄。学生的信息主要还是来自课堂,很多学生除了写毕业论文,平时一般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从山东工商学院2005年对学生读者利用图书馆主页的调查情况看,只有12.7%的学生经常浏览图书馆主页,有40.8%的同学偶尔浏览,有35.3%的学生基本上不浏览。第三,信息能力较低。不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内容,不知道检索方法和途径,是大学生在使用数据库检索信息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教师的信息素养被认为是构成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教师在未来信息化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1世纪国家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质量提出了较高的期望和要求,高校也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来展示自身新的形象与实力,而信息检索和利用是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快,知识的有效期短,信息的科技文献载体呈现出多样化,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教师只有具备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才能准确地发现和掌握新的成果、新的论点及新的发明创造,使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课题建立在“选题新、起点高”的前沿阵地上,在学习和科研中始终保持求新、求异、敢于突破的创新活力。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信息意识薄弱,利用先进技术设备与手段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图书馆基本知识了解不足。尤其是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代表的分类工具不熟悉,有些教师不知道怎样为写好的论文给出分类号等。第二,信息检索技能较低。例如,不了解数据库检索的基本方法,对检索知识一知半解;不能掌握检索系统的检索语言、检索运算符以及相关的检索技巧等。第三,信息道德意识有待加强。近年来在知识领域内剽窃、非法使用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图书馆员信息素养高低是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要想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水平,首先必须在图书馆员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只有提高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的教育、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过:“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现代图书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为主要特征,不再以馆藏为中心,而以读者为中心,它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以网络为基础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而图书馆员也被称作信息导航员,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一定的开发特色馆藏资源和提供网上资源共享的技能。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员在整体素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接受过信息检索课程教育的在校学生和没有受过信息检索课技能培训的读者进行调查与访谈,了解到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素养教育对象的受众面有限

目前,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信息检索课教学和数据库培训及入馆培训。信息检索课教学受各院系课程设置的制约,图书馆缺乏自主性。数据库培训虽由图书馆自主,但是缺乏常规与计划,并且培训规模与体系没有形成系统。新生的入馆教育其实走形式的居多,真正能从中受益的较少。从调研中发现,由于受传统学习习惯和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主要是通过借阅中文书刊获取信息,学生们对互联网的利用仍局限于网络聊天、玩游戏、收发E-mai1、浏览娱乐新闻等,很少懂得利用网络来检索相关专业信息资源。

2.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足

从调查中可看到,大学生认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但在使用上却远离图书馆。这说明读者对图书馆的了解有限,高职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主要是为了消遣,学习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的则较少。通过访谈也发现,多数学生不知道课外该读哪些书,在学习中不能有意识地、很好地利用图书馆,平时很少有目的地自觉地就某个问题去图书馆查资料。学生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差,这除了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关外,图书馆自身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3.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不够

一些高职院校对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有的认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资源建设、书刊借阅和信息服务,而以信息检索课教学及数据库培训为代表的信息素养教育仅是信息服务的一小部分内容,在图书馆处于辅助地位。然而,从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来说,人才培养是其唯一的目标和任务,其资源建设与书刊借阅最终也应服务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这一大目标。如果说各专业、各院系进行的是学科教育与专业文化教育,图书馆则理应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与环境,承担起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

4.信息素养教育缺乏完整的内容体系与师资力量

目前,信息素养教育是以信息检索课教学和数据库培训为主的,缺乏规范性。同时,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有限。另外,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本身缺乏信息教育意识,没有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来培养,对各课程中的信息源、信息资源检索、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的整合与组织,以及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等不能让学生了然于心。所有这些问题都明显影响到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三 创新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机制

随着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及服务功能、教育职能的加强,图书馆角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成为集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借阅、文献信息检索、网上信息查询及知识传播、文化陶冶、能力培养、素养提高为一体的重要课堂,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多层次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路径的信息素养教育机制来全面地推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

1.扩展教育对象与目标

在网络环境下,为了应对激烈竞争,谋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高校图书馆必须树立“大信息教育观”,积极主动地扩展其教育对象和目标,牢固树立并落实“在现代社会,人人应具有较高信息素质与技能”的理念,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相对丰富的信息教育资源。其主要扩展方向是从主要教育用户中的大学生向教师、管理人员和图书馆员,特别是来校接受继续教育的短期学员等用户扩展。同时,图书馆应深刻认识到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树立“用户教育多级目标观”,合理确定分类、分级、动态的用户教育目标。其主要扩展方向是从更好地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扩展到兼顾更好地利用整个社会信息资源体系,从信息意识、素养与技能通识教育扩展到兼顾信息素养与技能专业教育,从培养用户获取信息的能力扩展到兼顾培养用户分析、评价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2.优化教育过程

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坚持全程性、连续性、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等原则。对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主体——大学生而言,首先应明确整个大学阶段用户教育的总体目标与任务,然后按年度落实分解目标与任务。其中,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可开展较为系统的图书馆利用入门教育活动,如参观指导、馆藏推介、图书馆基本知识讲座等,重在引导学生走进图书馆进行多方面的体验,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可开展较为系统的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信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通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和基本信息技能;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可与院系专业任课教师合作,围绕课程学习,开展专业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专题培训,重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评价与利用专业信息的应用能力;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可与院系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合作,以论文写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发现、分析、评价与利用论题信息,并且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图书馆用户教育的非主体——教师、科研人员和图书馆员等,可参照上述四个阶段安排教育过程。概言之,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过程应由入门教育阶段、通识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有机衔接构成。

3.创新教育路径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路径。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前的路径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用户的日益多样和复杂的需求。因此,应特别注意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且从我国高校实际出发,同时做好两个方面的路径创新工作。

第一,对传统路径进行创新。要继续对大学生用户的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信息资源检索讲座的形式进行创新,尤其是文献检索课,应纳入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争取设为必修课或在原选修课的基础上扩大培训范围和受训人数,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教材最好应统一,教学管理应实行有效的监督;信息资源检索讲座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应逐步扩大讲座的范围,重视向教师、科研人员等非主体用户拓展,定期为教师开设基于学科专业课程的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对图书馆员应定期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服务的馆内系列讲座和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培训学习。

第二,继续探索新路径。目前,值得关注的主要新路径有个体化用户教育、多媒体用户教育、网络用户教育和远程用户教育等。其中,个体化用户教育是对传统群体化用户教育的有益补充,强调满足用户日益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多媒体用户教育是对传统用户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强调提高用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网络用户教育是对传统用户教育工具的根本变革,强调实现现代用户教育的快速性、综合性和集成性等要求。

参考文献

[1]赵瑞刚等.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J].情报杂志,2004(5)

[2]王俊杰.略论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论坛,2004(4)

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图书馆文献检索; 信息素养教育

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唯有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作为现代高等学校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如何培养图书馆读者的信息素养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内容,它决定着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整个职业生涯。所以,需要了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所存在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其职业能力发展提供保障。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分析

传统中学教育模式对中学生未进行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造成大多数中学生没有成熟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方法、实践和综合评价体系,导致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普遍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意识弱,运用信息获取、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够

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现代信息的价值与作用知之甚少,对学校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不想用、不敢用,往往没有明确而具体的信息应用目标和文献检索要求,信息情感和信息意识淡薄。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和调研发现,80%的学生上网主要还是以交友、网购、网游、休闲等为主,15%的学生以阅读网络读物为主,仅仅只有5%的学生会去利用网络资源而进行与学习相关的活动。有90%的学生在上完课之后才如梦初醒,认识到原来网络除了可以用来休闲娱乐还有这么多有用的、免费的、便捷的学习资源,这说明高职学生信息意识薄弱,信息获取能力和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够,他们对信息的需求缺乏渴望,也缺乏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自然就不会积极去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

2、信息知识匮乏,信息技能低下

高职学生不了解图书馆馆藏体系、基本检索工具、文献和信息资源,对文献、信息基本知识的构成要素、主要特点不熟悉,在信息检索技术的基本原理、本质特性、变化规律、构成原则、主要功能、效率评价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能否以自己事先制定的检索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多角度、高效率地搜集到所需信息,是衡量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利用数据库或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时,如何构建检索策略以提高查全、查准率则集中表现在检索技能掌握上。笔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给出“截词检索”、“位置检索”、“布尔逻辑检索”、“词组检索”、“高级检索功能”、“限制检索”、和“控制词表”等7个选项,要求调查对象指出曾经使用过的检索方法并说明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布尔逻辑检索”和“限制检索”是比较常用的检索方法,“词组检索”、“截词检索”和“位置检索”就使用得偏少。不过总体说来,调查数据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所接受调查的对象对检索方法的利用率很低。访问中那些表示较少利用检索方法的调查对象被问及原因,一般都为以下两种:第一,是对这些检索方法不了解,有的根本没听过;第二,是觉得简单检索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检索需求,根本就没有想过使用这些检索方法。检索方法的功用是不需要怀疑的,实践证明它们对节省检索时间提高检索精度非常有效。

3、信息道德堪忧

据调查,有一小部分读者觉得只有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以及网络上的人为恶习等等这些行为才属于不道德或者违法的。有的读者没有遵守信息行业或者不清楚的网络社交安全规则,而导致网恋、网瘾或网络诈骗这些网络社交的隐患层出不穷,反映了读者的信息法规意识和信息道德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信息道德内容发展和变化要求,急需对他们进行信息道德素养的教育。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培养读者信息素养的对策

“高职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信息中心,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其独特的人员、环境和资源优势为文献检索课的开设、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高职图书馆在勇于打破传统文献检索课的藩篱的基础上,把文献检索课深入到学生学习、实训、专题设计、毕业论文、就业指导等过程中去,分层次、多角度的实现对高职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

1、把文献检索课和新生入馆教育相结合,率先树立高职学生积极、主动的信息意识。

文献检索课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此,高职图书馆可通过精心组织专业人员讲解、观看演示片、实地参观书库、编写和发放图书馆宣传手册等新生入馆教育的方式,把文献检索课融入到新生入馆教育中去。入馆教育主要介绍图书馆的职能、规章制度、服务项目、文献类型、分布规律、信息检索常识等,使新生从感性认识上把如何利用图书馆和各种文献检索工具的检索原理、方法、策略等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接受意识”,为信息素养教育深入开展做好铺垫。

2、把文献检索课和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学生的信息需求相结合,夯实学生文献、信息知识和技能。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和阶段性特点”,学生信息需求因专业不同而带有特定职业倾向,并随着学年的变动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高职一年级新生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刚刚起步,文献、信息检索水平比较低,这一阶段成为培养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关键时期;;高职二年级专业课教学全面展开,学生可以通过一年级所学的文献检索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信息,高职三年级学生以实习、写论文、找工作为主,信息需求多与专业论文、就业信息和社会热点等息息相关。

3、把文献检索课和图书馆数字、网络资源培训结合,扎实开展学生信息检索技能实践训练。

高职院校的主干院系和主体专业普遍带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以我院为例,主要为会计、建筑工程、计算机、外语、人文艺术、物流、市场营销、机电数控、汽车、园林等),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专业信息检索技能。为此,高职文献检索课可以借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资源(如知网、维普、读秀)优势,针对不同专业的读者开设相应专业数据库的实用讲座,辅之以根据专业特点设计的检索实例,保证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微机上进行实践和练习,突显文献检索课的专业特色和实践特性。

同时,“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现代图书馆网站主页正逐渐成为读者网上利用图书馆的重要平台。高职图书馆网站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提供全面而丰富的供不同层次读者学习的专业知识教育和信息检索的内容”,真正实现图书馆专业信息推介与查询、电子出版物阅览和下载、数据库检索实训、读者指南与交流等服务的网络化进行,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读者利用率,实现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

4、把文献检索课和图书馆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相结合,营建良好的信息素质教育环境。

高职图书馆历来都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现在和将来都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保证信息素质教育的可持续进行。如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针对计算机病毒、网络欺诈、网络黑客等方面的个案讲解,剖析现代信息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加强学生信息道德教育;邀请企业或行业的知名人士、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或行业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针对某一群体关注的问题进行文献信息搜集、整理与运用比拼,实现学生之间文献检索方法和技能的交流;开展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讲座,让学生结合论文写作进行信息的搜集、鉴别、筛选、评价、加工、处理。

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浇梁; 模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beam formwork support scheme, the pressure bar stability calculation theory and its vertical non uniform cross section load supporting arrangement principles, special conditions for bridge site support arrangement method and techniqu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afety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cast-in-place beam; formwork; speci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grams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登沙河至庄河段高阳跨城庄铁路特大桥,中心里程为DK144+883.14,桥梁全长3985.76m。其中跨越城庄铁路为一联(32+48+32)m连续梁,墩号为第80号~第83号墩。

连续梁截面采用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直腹板形式。箱梁顶宽11.96m,底宽6.4m。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43.8cm,腹板厚度48—90cm,按折线变化,底板厚度由跨中的40cm变化至根部的60cm。边跨12.8m(其中现浇8#梁段长7.85m)等高直线段梁高为2.588m。

箱梁横截面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形式,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外均为35cm,腹板厚48~70~90cm,底板由跨中的40cm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至根部的60cm。顶板宽度11.96m,底板宽度6.4m。梁高沿纵向按二次抛物线变化,中支点梁高3.5m,边支点及跨中梁高2.5m,中跨跨中直线段长8.4m,边跨直线段长12.8m。箱梁设计采用C50混凝土,竖向预应力钢筋采用φ25mm高强度精轧螺纹钢筋。(1+0+1)节段及墩身构造图如图1所示。

1.2、桥梁主墩概况

第81~82号桥墩为主墩,墩身高度均为11m、10.5m,墩身设计为C40实体钢筋混凝土结构。墩身顶帽尺寸横桥向宽9.4m、顺桥向长3.2m。墩身结构如图2所示。

1.3、悬浇梁概况

全桥共分为31个梁段,T构每侧悬浇6个节段,总计悬浇24个节段。中支点O号梁段长度6m,1号梁段3m长,其余悬浇梁段分成3.0m及3. 45m,合拢段长1.5m,边跨直线段长度7.85m。

O号梁段及边跨梁段设计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方案,其余均为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法。最大悬臂浇筑长度23.25m(墩中心至6号块端)。

悬浇梁各个节点几何特征如下表所示。

(32+48+32)m连续梁悬浇T构主要参数表

1.4、施工的难点和重点

本项分项工程施工的难点和重点是斜腿支架承台上安装位置的精度控制,以保证杆件销接顺利安装,以及高空作业的施工安全。

第二章、模板支撑架结构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87号文要求,针对本桥O号梁段模板支撑架的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本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斜腿支架及上部横向二次分配梁及其桁联稳定结构。其上结构属于底模模板结构,列入模板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编制。

综合本桥结构设计的具体条件,以最高墩身8.5m高为设计,O号梁段及1号梁段是对称浇筑,拟定模板现浇支架采用斜腿支架结构形式。斜腿支架以粗钢管为支杆,细钢管为水平拉杆,上层采用工字钢横向主梁和工字钢分配梁结构。

由于0号梁段6 m 长不能满足两只挂篮独立安装场地需要,考虑高空挂篮解体——再组装的安装安全风险较大,计划将两个1号梁段(各长3 m)改为支架现浇,以满足两只挂篮独立安装的施工需要,则O号梁段模板支撑架搭设长度满足12 m长梁段浇筑需要。

本桥O号梁段及1号梁段现浇支架采用承台上斜腿支架结构方案。支撑架平面尺寸总宽度不小于12m、总长度13m,按(1+0+1)节段总长度12m设置。细部杆件为:

斜支撑柱N1杆件采用直径φ300 mm、壁厚10mm螺旋钢管柱;主梁N2采用双拼I56b工字钢,分配梁N3采用I25b工字钢上水平拉杆N4采用直径φ25mm、标准强度[σ]=830MPa(型号PSB830)精轧螺纹钢筋。(1+0+1)梁段现浇混凝土模板支撑架结构如图3所示

第三章、结构设计荷载计算

(一)、方案设计依据及计算参数

1、本工程客货共用箱梁设计图;

2、高阳跨城庄铁路特大桥下部结构设计图纸;

3、《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TB10203-2002)/(J162-2002));

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6、[TZ324—2010]《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JGJ166-2008】《脚手架及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9、【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10、钢材弹性模量E=2.1×105MPa;Q235钢材抗拉、抗压设计控制强度f=215Mpa,剪切强度fv=125Mpa;

11、钢筋混凝土重度rc=26KN/m3;

12、结构强度安全系数K=1.3;

13、二次分配梁允许挠度[ω]=L/500;

14、恒载系数1.2,活载系数1.4;

15、施工人员及机械活载按1KN/m2,(参考【JGJ166-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取值);

16、模板重量q=2.5KN/m2。外钢模板、竹胶板芯模、木框架,参考【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取值。

(二)、荷载计算

1、计算结构恒载

本桥(1+0+1)梁段全长12m采用支架现浇,分两次浇筑。先一次浇筑6m长 O号梁段,待O号梁段完成后,再接续浇筑两个3m长1号梁段。从支架受力过程分析,支架是两次加载,交替承担箱梁施工荷载。因此,支架强度应分为两次荷载设计计算。两次加载的结构恒载计算横断面截取图1中的1-1和2-2及3-3位置的横断面。

(1)、恒载计算横断面面积

O号梁段墩外支架支撑部分荷载横截面积如图4所示。

`

1号梁段端部(3—3)横截面积如图5所示。

(2)、支架承担梁段对应横截面积:

1—1截面面积:A1=15.413m2;

2—2截面面积:A2=13.278m2;

3—3截面面积:A2=11.657m2。

2、计算设计荷载

(1)、O号梁段悬出墩外1.4m长,斜腿支架水平拉杆支撑1.4m长段设计荷载,采用(1—1)及(2—2)横断面

①、支撑梁段结构恒载:q1= 0.5rc(A1+A2)=373KN/m;

②、模板重量q2=qB=30KN/m; B为梁宽,11.96m。

③、支架临时结构重量:q3=15%q1=78KN/m(暂按以往经验估算)

④、施工人员和机械活载:q4=1KN/m2×B=12KN/m。

⑤、结构平均设计线性荷载:q=1.2(q1+q2+q3)+1.4q4=594KN/m。

计算荷载比较结构自重放大系数:K=1.59。

(2)、1 号梁段3m长设计荷载,采用(3—3)及(2—2)横断面

①、支撑梁段结构恒载:q1= 0.5rc(A2+A3)=324KN/m;

②、模板重量q2=qB=30KN/m; B为梁宽,11.96m。

③、支架临时结构重量:q3=15%q1=49KN/m(暂按以往经验估算)

④、施工人员和机械活载:q4=1KN/m2×B=12KN/m。

⑤、结构平均设计线性荷载:q=1.2(q1+q2+q3)+1.4q4=500KN/m。

计算荷载比较结构自重放大系数:K=1.543。

第四章、结构内力计算

(一)、浇筑O号梁段工况下的结构内力计算

1、计算支撑点内力

浇筑O号梁段时,悬出墩外1.4m作用在支架上。支撑架的荷载示意图如图6所示。墩身上支撑点两个A点,每点支撑力假设为R1;墩外支撑柱两个C点,每点竖向支撑力假设为R2。

由力矩平衡原理可得:

墩身上分担荷载:2R1=672 KN,R1=336KN;

支撑柱N1竖向荷载:2R2=123 KN,R2=62KN。

2、计算纵向工字钢主梁N2内力

N2主梁内力计算图如图6所示。

N2最大弯矩为:Mmax=385KN-m,最大剪力Tmax=672KN。

3、计算横向分布工字钢梁N3内力

(1)、计算支撑梁段平均横断面荷载图

截取O号梁段悬出墩身外1.4m段的平均横断面面积。平均横截面积荷载图如图8所示。

平均断面面积A=13.475m2。

(2)、计算分布梁N3最大内力

分布梁N3的内力计算图如图9所示。

N3分配梁最大弯矩Mmax=118KN-m,最大剪力Tmax=208KN。

(二)、浇筑1号梁段工况下的结构内力计算

1、计算支撑点内力

浇筑1号梁段时,全部3m长都作用在支架上,已完梁段的荷载卸架撤掉不计。支撑架的荷载示意图如图10所示。墩身上支撑两点,每点支撑力假设为R1;钢管柱支撑两点,每点竖向支撑力假设为R2。

由力矩平衡原理可得:

墩身上分担荷载:2R1=518 KN,R1=259KN;

支撑柱N1竖向荷载:2R2=973KN,R2=487KN。

2、计算上水平拉杆N2内力

N2拉杆内力计算图如图11所示。

N2最大弯矩为:Mmax=984KN-m,最大剪力Tmax=973KN。

3、计算横向分布工字钢梁N3内力

由于O号梁段箱梁截面较高,竖向荷载大于1号梁段。计算段长1.2m,对应O号梁段的横向分布梁N3所需要的强度较大。为计算简便,1号梁段横向支撑部分,N3分配梁按O号梁段计算结果进行,不再单独计算。

(三)、选取结构设计内力——结构内力汇总比较

依墩支架O号梁段及1号梁段两次受载内力统计表

五、结构设计,强度和刚度验算

1、斜支撑柱-N1

斜支撑柱长度11.88m,中间加一道钢管联系自由受压高度为5.94m。支撑柱拟采用直径φ300mm、壁厚t=10mm的螺旋钢管柱。钢管材质为Q235。分担的最大轴向受压荷载R=506KN。

钢管柱的物理几何特征:横截面积A=91.106cm2,截面惯性矩IX=IY=9588.926cm4 ,延米重量71.518kg/m,回转半径i=10.959cm,长细比λ=54.2,属于短压杆。长细比折减系数ψ=0.832。

支撑柱允许支撑能力R==1630 KN。大于R=506KN,安全储备系数3.22,大于K=1.3,满足要求。

钢管受压后最大压缩量:=3.1mm。注:N1杆件下料时应考虑此压缩量。

2、水平拉杆(纵向主梁)-N2结构设计

水平拉杆N2结构设计图如图11所示。

N2杆件结构每根梁采用两根I56b工字钢共四根,Q235钢材。两根N2拉弯杆其组合杆件物理特征为:横截面积∑A=584cm2,截面惯性矩∑IX =274040cm4。抗剪[fv]=125MPa。

N2杆件的设计控制最大内力为:最大弯矩为:Mmax=984KN-m,最大剪力Tmax=973KN,最大水平拉力F=143KN。

1、验算弯曲拉应力

=103Mpa,小于f=215MPa,安全储备系数K=2.1,满足要求。

2、抗剪核算

,安全系数:K=7.3满足要求。

3、验算弯曲挠度

利用位移相似比例法计算。验算最大弯矩处的挠度变形值。设N2主梁上作用单位力q=1,则单位力弯矩图如图13所示。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24200;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0.000008;

设所求跨中最大挠度为ωmax,由相似比例公式:求得:

=3.3mm;小于允许挠度==8.8mm,满足要求。

4、N2与N1上端撑板连接焊缝设计

N2与N1上端撑板连接焊缝属于侧面角焊缝,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规定,验算剪切应力,

剪切应力,剪切力为最大水平拉力143KN,角焊缝设计厚度直角焊缝取0.7(焊角尺寸本方案取10mm),焊缝计算长度为实际焊缝长度减去2,本方案焊缝长度160cm。焊缝设计强度本方案与Q235母材强度相同为235MPa。

安全系数K=18,大于1.3,满足要求。

(三)、横向分布梁-N3

采用I25b工字钢,Q235钢材。其物理特征为:横截面积A1=53.5cm2,截面惯性矩IX =5280cm4 ,

N3分布梁的设计控制内力:最大弯矩Mmax=118KN-m,最大剪力Tmax=208KN。

1、计算所需根数

设所需I25b工字钢n根,按允许应力法计算。则:。令。得到:1.7。选取3根(I25b工字钢布置间距应满足梁底模板支撑的100mm×100mm方木支撑跨度需要,平均间距60cm)。

2、验算弯曲拉应力

=93.2Mpa,小于f=215MPa,安全储备系数K=2.3,满足要求。

3、验算弯曲挠度

利用位移相似比例法计算。验算最大弯矩处的挠度变形值。设N3主梁上作用单位力q=1,则单位力弯矩图如图14所示。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37813;

单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0.036;

设所求跨中最大挠度为ωmax,由相似比例公式:求得:

=11.2mm;与允许挠度=11mm相当。按《JGJ166——2008》规范要求,去掉荷载系数K=1.2,挠度检算是满足要求的。

4、验算抗剪强度

最大截面剪切应力:=13MPa,小于fv=125Mpa。安全储备系数K=9.6,满足要求。

(四)、墩身上预埋件精轧螺纹设计与检算

墩身预埋N4采用φ25精轧螺纹PSB830抵抗水平拉力和竖向剪力。最大水平拉力F=143KN,最大竖向力R1=336KN。抗剪强度fv=373MPa。

抗拉强度验算

水平拉力F=143KN允许拉应力=0.8×830×(4×491mm2)=1304KN,安全系数K=9.1。满足要求。C为群栓受力不均匀系数。

抗剪强度验算

允许拉应力=336KN/(4×491mm2)=171MPa,安全系数K=2.1。满足要求。

(五)N5、N6桁撑结构设计

①、N5为水平桁撑,此桁撑没有明确的内力,支撑最大长度为510cm,故按【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中的一般规定设置,受压杆件长细比不大于200,取回转半径i≥2.55cm;受拉杆件长细比不大于350,取回转半径i≥1.46cm。

选择直径φ120mm、壁厚6mm,其回转半径i=4.036cm,大于1.87cm。

②、N6、剪刀撑按受拉构件设计。受拉长度760cm,受拉杆件长细比不大于350,取回转半径i≥2.17cm选择直径φ120mm、壁厚6mm,其回转半径i=4.036cm,大于2.17cm。满足要求。

(五)N5、N6桁撑结构设计

①、N5为水平桁撑,此桁撑没有明确的内力,支撑最大长度为510cm,故按【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中的一般规定设置,受压杆件长细比不大于200,取回转半径i≥2.55cm;受拉杆件长细比不大于350,取回转半径i≥1.46cm。

选择直径φ120mm、壁厚6mm,其回转半径i=4.036cm,大于1.87cm。

②、N6、剪刀撑按受拉构件设计。受拉长度760cm,受拉杆件长细比不大于350,取回转半径i≥2.17cm选择直径φ120mm、壁厚6mm,其回转半径i=4.036cm,大于2.17cm。满足要求。

六、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2、主要施工方法

(1)、杆件、预埋件加工制作

钢管柱及型钢下料前,在要切口上使用卡尺画线,然后对准画线切割,确保切口角度与斜撑角度吻合。

钢管柱接长,确保上下处在同一轴心线上。接长焊接前,应垫平、垫牢固、摆直,稳定后方可施焊。先周边电焊定位,检查无误后再连续满焊。

所以轴销孔均应台钻成孔,严禁乙炔、电焊切割成孔,避免孔壁局部应力过大损坏。

(2)、墩身内N4杆件安装

为确保三角架杆件安装准确顺利,N4杆件预先加工完成后,在墩身模板组装前,安装到墩身钢模板上,定位加固准确。杆件固定要牢固,确保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跑位。

(3)、N1斜支撑柱及N2水平拉杆的安装

使用吊车配合人工安装就位。施工人员作业位置,可在墩上设置吊架,减少落地支架工程量。

(4)、顶层N5桁撑安装

在N1支撑柱及N2拉杆安装就位后,及时组装N5横撑。

(5)、N3——横向分布梁安装

支架整体稳固后,接续吊装N3分布梁。N3分布梁采用标准长度12mI25b工字钢,布置间距不超过60cm,满足上部100×100mm方木支撑间距的需要。N3安装数量按O号梁段与1号梁段两次浇筑需要设置。作业平台12m宽不足时,可两端交错50cm布置,以实现支架顶部较宽作业宽度。N3分布梁在N2主梁上的接触位置,设置挡板和斜撑,防止N3侧向翻到。使用U形螺栓或焊接压板,防止两端悬臂延伸段倾覆。

(6)、安装支架上作业安全围栏

N3分布梁安装后,搭设作业平台和安全围栏。安全围栏采用50mm角钢和φ16mm钢筋制作,维护高度不低于1.5m。

支架搭设后,应进行预压试载检验。

(7)、支撑架的拆除

待(1+0+1)号梁段完成后依次拆除临时支架。先拆除梁底模板、支撑方木楞、N3分布梁,再拆除N1支撑柱及N2水平拉杆。

拆除作业采用人工配合吊车作业。上下专人统一指挥,严防误操作。

七、各项施工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

1、本方案是按O号梁段和1号梁段交替施工受力计算的,不能承受全部荷载。在O号梁段完成后,必须将O号梁段的底模板拆除,卸掉O号梁段的荷载。避免支架承受全部荷载——造成支架压溃破坏。

2、N1支撑柱的接长要求顺直、上下同心、搭接或者拼接板厚度焊缝高度均要满足钢管截面强度要求;上下端盖板焊接要保证焊缝厚度和质量。

3、墩身内预埋杆件N4,必须安装在模板上,使用钢模板定位控制,确保预埋杆件空间位置准确。

4、N1、N2、N5杆件的焊接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接触面周边满焊缝,焊缝应饱满,并应探伤、夹渣检查。

5、支架平台上应设安全围栏。围栏规格不得低于1.5m高。施工标准由现场制定施工结构。

6、O号梁段及1号梁段施工范围,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入内;吊装场地禁止人员通过。

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第4篇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1-2]。随着林下经济活动成就的取得,林下经济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已经成为当代林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当前全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基本成效,发展现代林下产业、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已成为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林业工作的重点[2]。陵川县地处太行山南端尾部最高峰,是山西省的林业大县,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和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林下经济的空间很大,前景看好。全县总面积175 km2,辖12个乡镇、378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全年无霜期163 d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26 mm,年平均气温7~9 ℃,昼夜温差大,区域小气候明显。近年来,随着实行太行山退耕还林、绿化等林业工程以来,陵川县的林业建设快速发展,森林资源总量增加迅猛,森林覆盖率达52.07%。这些森林优势的形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2008年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放活了林地经营权,为陵川县发展林下经济开创了新的局面。

1陵川县林下经济模式

1陵川县林下经济模式

1.1专业合作社型的“林菌”模式

1.1专业合作社型的“林菌”模式

陵川县东部六泉、夺火、马圪当、古郊等乡镇的天然栎类林再生性强、木质好,是生产木耳、香菇区等食用菌最优质的原材料,加上林区内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适宜食用菌产品的生长。长期以来,采摘野木耳、野蘑菇就是当地群众的一种生产生活习惯,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近年来,陵川县利用侧枝抚育大力发展木耳、香菇等林产品,共培育重点村20个,发展香菇13.5万袋、木耳200万根。

陵川县东部六泉、夺火、马圪当、古郊等乡镇的天然栎类林再生性强、木质好,是生产木耳、香菇区等食用菌最优质的原材料,加上林区内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适宜食用菌产品的生长。长期以来,采摘野木耳、野蘑菇就是当地群众的一种生产生活习惯,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近年来,陵川县利用侧枝抚育大力发展木耳、香菇等林产品,共培育重点村20个,发展香菇13.5万袋、木耳200万根。

2009年,陵川县夺火乡紧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契机,夺火、琵琶河、箭眼山等村民投资近100余万元建成了陵川县森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晋城、河南等地聘请5名外来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合作社成员户真正掌握了种植技术,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00余人,建成了夺火村占地7 000 m2的10栋香菇养殖大棚、琵琶河完成占地1.33 hm2木耳等3个食用菌养殖基地,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周边林农从中达到了很多实惠。由于陵川县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资源优势,其生产的食用菌系列产品已成为外地客商的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有成熟的市场销售网络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9年,陵川县夺火乡紧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契机,夺火、琵琶河、箭眼山等村民投资近100余万元建成了陵川县森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从晋城、河南等地聘请5名外来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合作社成员户真正掌握了种植技术,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00余人,建成了夺火村占地7 000 m2的10栋香菇养殖大棚、琵琶河完成占地1.33 hm2木耳等3个食用菌养殖基地,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周边林农从中达到了很多实惠。由于陵川县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资源优势,其生产的食用菌系列产品已成为外地客商的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有成熟的市场销售网络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将会导致能源溃乏,发展林下资源开发一方面能缓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利用天然林可再生性,可以很好地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供林副产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林区社会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因此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和市场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将会导致能源溃乏,发展林下资源开发一方面能缓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利用天然林可再生性,可以很好地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供林副产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林区社会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因此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和市场前景。

1.2生态经济型的“林药模式”

1.2生态经济型的“林药模式”

陵川县山区的总面积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进行林下中草药的种植成为既能促使农民收入的增加、又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可行之路。2006年以来,陵川县组织农民采用一系列技术,如退耕还林地林药间套、野生资源封禁保护、次生林地林下套、种疏林地撒播补种等,逐步建起一些中草药生产基地,如柴胡、黄芩、党参等。2009年,在省发改委审议的《山西省连翘产业发展规划》中,陵川县被列为连翘种植基地和示范园区,县委、县政府制定了3年建成1.33万hm2连翘基地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陵川县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种植连翘,大力推进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建成涵盖全县12个乡镇260个村的1.33万hm2连翘基地。

陵川县山区的总面积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进行林下中草药的种植成为既能促使农民收入的增加、又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可行之路。2006年以来,陵川县组织农民采用一系列技术,如退耕还林地林药间套、野生资源封禁保护、次生林地林下套、种疏林地撒播补种等,逐步建起一些中草药生产基地,如柴胡、黄芩、党参等。2009年,在省发改委审议的《山西省连翘产业发展规划》中,陵川县被列为连翘种植基地和示范园区,县委、县政府制定了3年建成1.33万hm2连翘基地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陵川县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种植连翘,大力推进基地建设,目前已经建成涵盖全县12个乡镇260个村的1.33万hm2连翘基地。

1.3生态绿色型的“林禽模式”

1.3生态绿色型的“林禽模式”

2008年以来,陵川县充分利用山区广阔的山坡、林地发展山地生态土鸡规模化养殖,目前该县土鸡养殖规模超过1 000只的养殖场数量近30个,成立的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9个,土鸡存栏数11.3万只,在全县土鸡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达到50%左右。同时,为了真正地生产出绿色食品、有效地防止养殖户对违禁兽药及违禁饲料进行使用,陵川县畜牧兽医局进行了集中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养鸡场建立了相关的养殖档案,并详细规定了一些禁止使用的药剂和饲料,对养鸡场养殖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要求其必须定期接受检查和监测。2009年,由陆畜通顺和圣农2家企业牵头,成功取得了2个土鸡蛋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全面带动了土鸡山地养殖新兴产业,他们先后注册了一些知名品牌,如白云、阿愚等。产品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进入北京、上海等地大型超市。规模化土鸡山地养殖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008年以来,陵川县充分利用山区广阔的山坡、林地发展山地生态土鸡规模化养殖,目前该县土鸡养殖规模超过1 000只的养殖场数量近30个,成立的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9个,土鸡存栏数11.3万只,在全县土鸡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达到50%左右。同时,为了真正地生产出绿色食品、有效地防止养殖户对违禁兽药及违禁饲料进行使用,陵川县畜牧兽医局进行了集中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养鸡场建立了相关的养殖档案,并详细规定了一些禁止使用的药剂和饲料,对养鸡场养殖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要求其必须定期接受检查和监测。2009年,由陆畜通顺和圣农2家企业牵头,成功取得了2个土鸡蛋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全面带动了土鸡山地养殖新兴产业,他们先后注册了一些知名品牌,如白云、阿愚等。产品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进入北京、上海等地大型超市。规模化土鸡山地养殖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2陵川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陵川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陵川县充分挖掘森林资源潜力,坚持走林农主体之路,因地制宜,采用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农民增收,激活了陵川县林下经济。但是,其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陵川县充分挖掘森林资源潜力,坚持走林农主体之路,因地制宜,采用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农民增收,激活了陵川县林下经济。但是,其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

2.1资金投入不足

大多数农户明白林下种养是一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陵川县在林业种养方面的信贷和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还不足,其启动资金缺乏,导致其虽然认为林下养殖很好却有心无力,发展受到一些限制。对于现有的一些种植与养殖户,由于缺乏必要资金的支持,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养殖,难以扩大规模、拉长林下种养的产业链,致使陵川县林下种养发展缓慢,后劲缺乏[3]。

大多数农户明白林下种养是一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陵川县在林业种养方面的信贷和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还不足,其启动资金缺乏,导致其虽然认为林下养殖很好却有心无力,发展受到一些限制。对于现有的一些种植与养殖户,由于缺乏必要资金的支持,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养殖,难以扩大规模、拉长林下种养的产业链,致使陵川县林下种养发展缓慢,后劲缺乏[3]。

2.2技术掌握不够

2.2技术掌握不够

在林下种养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林下养殖方面,很多农户的养殖方式仍然与多年前一样,养殖技术落后,不能够对养殖技术进行科学地掌握,导致动物病害普遍发生,使林下经济发展的成本过大,经济效益较低,不能与当前市场的需求相互适应[4]。

在林下种养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林下养殖方面,很多农户的养殖方式仍然与多年前一样,养殖技术落后,不能够对养殖技术进行科学地掌握,导致动物病害普遍发生,使林下经济发展的成本过大,经济效益较低,不能与当前市场的需求相互适应[4]。

2.3基础条件较差

2.3基础条件较差

陵川县大多数的林木种植地为丘陵或山地,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存在基础设施(水、电等)不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致使无法广泛应用一些先进的林下经济种养方式,从而对林下经济的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生制约作用。

陵川县大多数的林木种植地为丘陵或山地,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存在基础设施(水、电等)不配套、不完善等问题,致使无法广泛应用一些先进的林下经济种养方式,从而对林下经济的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生制约作用。

2.4产品特色不明显

2.4产品特色不明显

目前,陵川县多数种养大户多是在单打独斗,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规模小,村与村之间缺乏科学规划,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陵川县多数种养大户多是在单打独斗,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规模小,村与村之间缺乏科学规划,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2.5市场化组织缺乏

2.5市场化组织缺乏

一方面缺少龙头产业,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在产品的经营过程中,大多数养殖户抱着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等思想,不能保障经济效益。

一方面缺少龙头产业,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行业协会,在产品的经营过程中,大多数养殖户抱着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等思想,不能保障经济效益。

3产业发展对策

3产业发展对策

3.1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3.1搞好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对电视、广播等载体进行利用,全面、广泛地宣传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重要意义、模式及成功典型,以促使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进而对群众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地激发,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中。

充分对电视、广播等载体进行利用,全面、广泛地宣传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重要意义、模式及成功典型,以促使良好舆论氛围的营造,进而对群众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地激发,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中。

3.2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3.2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根据陵川县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等,在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基础上,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行明确,并对任务目标进行确定,既要注重考虑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又要注重突出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结合林下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结构的调整,此外,还应充分考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深层次、多角度地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进行充分发掘。

根据陵川县自然条件、林地资源等,在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基础上,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进行明确,并对任务目标进行确定,既要注重考虑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又要注重突出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结合林下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结构的调整,此外,还应充分考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业产业化,深层次、多角度地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进行充分发掘。

3.3积极推动,强化服务

3.3积极推动,强化服务

实现林下经济的发展,覆盖到千家万户,涉及各行各业,需要各部门的大力合作、相互协调,形成合力,进行优势互补。一是搞好资金服务。县、乡财政应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上级扶持资金整合力度,在不违反项目使用范围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与林下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整合和捆绑投入,共同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金融部门要将林下经济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信贷支持。二是搞好技术服务。由陵川县科技部门牵头,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三是搞好市场服务。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群众能够及时地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实现林下经济的发展,覆盖到千家万户,涉及各行各业,需要各部门的大力合作、相互协调,形成合力,进行优势互补。一是搞好资金服务。县、乡财政应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大上级扶持资金整合力度,在不违反项目使用范围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与林下经济结合起来,进行整合和捆绑投入,共同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金融部门要将林下经济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信贷支持。二是搞好技术服务。由陵川县科技部门牵头,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同时,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搞好适宜林间种、养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三是搞好市场服务。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群众能够及时地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3.4培育龙头,示范带动

3.4培育龙头,示范带动

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积极创造条件,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并在技术改良、规模扩建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科技、林业、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可各自选择2~3个种养户作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点,重点进行培育,促其成规模、上档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以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为农户增收提供保障;积极创造条件,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并在技术改良、规模扩建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科技、林业、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可各自选择2~3个种养户作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点,重点进行培育,促其成规模、上档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以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4参考文献

4参考文献

[1] 贾治邦.壮大林下经济,实现兴林富民,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J].林业经济,2011(11):6-10.

[1] 贾治邦.壮大林下经济,实现兴林富民,全面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J].林业经济,2011(11):6-10.

[2] 李近.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四大瓶颈亟待打破[J].中国林业产业,2010(12):24-27.

[2] 李近.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四大瓶颈亟待打破[J].中国林业产业,2010(12):24-27.

[3] 海渤.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0(8):19-20.

[3] 海渤.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0(8):19-20.

[4] 张维祥,张碧,黄睿,等.大邑县林下经济调查及发展建议[J].四川林业科技,2011,32(6):106-109.

土鸡养殖新技术范文第5篇

10 667 hm2耕地面积和206 667 hm2林地的县情,使得该县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格外重视,制定了“旅游强县,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并坚持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森林旅游、林产品采集利用“四业并举”的方针,目前已经探索出了“林间种、林下养、林中游”的立体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得保护、经济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多赢之路,林下经济呈现出了多渠道增收、齐头并进的局面,林业产业实现了大幅度跨越。

1 林下经济的概念及意义

1.1 概念

林下经济是一种复合经营模式,利用林荫下的土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随着山区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生态建设、公益林建设等环境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及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农村林下闲置的土地和空间不断加大,山区林农依托林地增收的空间也进一步加大,发展林下经济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

1.2 意义

积极探索和推广农林牧相结合的林下种植、养殖,可增加林农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带动林业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发展;可加速森林新陈代谢,提高林分质量,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进而有效提高林地综合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全面深化林改、巩固林改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科学经营林地、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

2 发展现状

2.1 利用林地优势,发展林间种植

林间种植包括林果、林药、林菌、林茶、林菜间作等,根据海拔、土壤、林龄、密度等立地条件来科学确定。栾川县以板栗、核桃、柿子、山萸肉等为主的经济林总面积已逾2万hm2;以连翘、党参、五味子、猪苓、茯苓、天麻、丹参等中药材为主的林药间作达8 666.67 hm2;以富硒木耳、富硒香菇、褐菇、鸡腿菇、蛹虫草、猴头、药用菌等为主的林菌间作达200万穴、800万袋(瓶、架);其中连翘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认证,仅此一项可使当地群众每年户均增收5 000元。

2.2 利用林间优势,发展林下养殖

林禽、林畜、林蜂、林水模式已成为林下养殖的重点行业。潭头镇某农民承包林坡66.67 hm2,年散养林下土鸡4万只,净收益25万元,其创办的栾川县源林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50余户,2011年被评选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栾川县庙子镇的博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不仅成了返乡大学生的创业基地,林下散养土鸡6万只,带动周边群众30余户脱贫致富;该县已建成年饲养量3万只以上的林下土鸡养殖基地21个、养殖户156家,2011年饲养土鸡量达100余万只,产值突破4 000万元。同时,该县还大力发展中蜂养殖、林下野生动物养殖,目前全县有中蜂11 800箱,锦鸡、野鸡、野兔、野猪等野生动物年饲养量达5万头(只)以上[1-4]。

2.3 利用林中优势,发展森林旅游和农家乐

栾川县作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森林旅游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县政府积极引导旅游景区与林农合作,使景区、农户融合发展,促进农户增收。通过林地资源流转,县内养子沟、重渡沟等景区内林农的主要收入就是森林景观资源使用费。目前,全县有以森林资源景观为主的景区16个,其中国家5A级、4A级景区分别有2、5个。2015年,全县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为1 031万人次、63.5亿元,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25个,发展旅游重点村30个。栾川县重渡沟村原为国家级贫困村,目前在重渡沟景区的带动下,人均收入由过去的不到500元增加到2.5万元,目前全村从事旅游服务的农民达95%以上,仅农家宾馆就有近1万张床位,被誉为“全国农家宾馆第一村”[1-4]。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结构单一,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体系不够健全,龙头企业的带动性不强,很难满足市场化的需求。栾川县三川镇林下土鸡养殖规模达60万只,仅靠安徽百世荣一家企业带动,一旦企业

出现困难,养殖户的利益很难保证。柳子村一养殖户说到:“我养的2万只土鸡,到了出栏时间,公司晚来拉1天,我要损失近2 000元,10天时间,我几乎不挣钱了,这些都是张嘴子货。”很多农户都是挣起赔不起,林下经济整体实力不强,如果出现一家赔钱,可能影响一大批养殖户的积极性。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产业化,不能及时收购,在当地没有屠宰冷藏基地,不能很好地起到拉动产业链条的作用。

3.2 管理水平低

虽然一部分地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现了供应回收一条龙服务,但是林业专业合作社是近几年由农民抱团发展建立的合作组织,经济力量相对薄弱,技术人员缺乏、发展较慢。加上大多数林下养殖户、种植户仍沿用传统种养方式,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防疫、防虫设施落后,部分疫病控制不迅速,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

3.3 资金投入不足

林下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种植和养殖,都是当地比较困难的林农致富的路子,他们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过程中更缺乏资金扶持。

4 对策

4.1 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林下经济产业必须加大政策宣传,使其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以立体产业为导向的新型林业经济结构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林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业化、中草药以及二、三产业过渡。要从思想上有新的突破,就要把林下经济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抓,借国家政策大势,明确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农民新的致富门路。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引导,利益驱动,激发全民投入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力争形成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格局。

4.2 建立实用技术培训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大科技兴林的力度,重点在开展新品种引进繁育,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森林食品示范基地建设,动物畜禽疫病的防控上下功夫,抓好林果产业、林下经济技术培训工作,强化对林业产业从业人员和林农的技能培训,从而可以为林农提供最适应、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机会,也充分释放林地资源的巨大潜力。

4.3 搭建平台,构建完善的林下经济市场体系

要积极培育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提高林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林下经济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政府、银信、企业、林农之间的桥梁作用。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建立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盘活林地资源。利用伏牛山旅游商品博览会、红叶节、滑雪节等活动,设立专门的林产品展览柜台,也可举办专门的林产品交流会。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社和林业专业协会及林业致富带头人的主观能动性,大力倡导“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机制,面向市场发展地方经济,提高林农收入,实现国家、公司、林农“多赢”的局面。

4.4 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政策,使林下经济有新的突破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2012〕42号),首次提出了15条林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政策。根据林业项目中林木生长周期长、收益见效慢、资金投入多的特点,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资金扶持,出台资金扶持政策,同时争取中央、省市林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的投入,调动林农的积极性。对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秀专业合作社要给与补助支持和资金奖励。《意见》还强调,要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定期组织银信部门召开项目信贷座谈会,加大支农贷款倾斜力度,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发展林下经济的贷款扶持力度,以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步伐。

5 参考文献

[1] 陈伟,王振乾.栾川打造“三林”立体产业模式[N].中国绿色时报,2011-09-22.

[2] 赵晓东.河南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J].林业实用技术,2014(9):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