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化城市治理

现代化城市治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化城市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化城市治理

现代化城市治理范文第1篇

按照组织安排,我参加了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定向培训班的学习,经过五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在五天的学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了培训要求和纪律,细致听讲,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老师们精彩讲述,通俗易懂,丰富的学习内容,紧凑的课程节奏,让我的思想得到了提升。特别是经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交流讨论,让我从先进典型身上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指明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在培训班上,通过xx教授对基层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精彩讲解,让我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主要抓好乡镇党建重点工作任务,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做好基层党支部双化建设,掌握各党支部工作。xx教授做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解读,深入浅出,剖析入理,让我影响十分深刻,对于我学习掌握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有非常大的帮助。叶林教授关于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三化”分析,为基层城市治理提供了指导,对我今后进行基层治理提供努力方向。xx教授对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精彩讲解,使我深刻认识到创新驱动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基层治理需要智慧创新不断提供内驱动力。xx教授对城市社区治理难点及其突破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城市治理的重难点,用实际案例和浅显易懂的讲解方式,为我们提供了“突围”的方向和策略。xx专家在讲解城市治理中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当上,通过深圳治理经验,结合南雄实际,在面对突况时提供的清晰的解决思路,并分享了深圳治理过程中提前预防的有效措施,很好的提供了解决类似突发事件的化解路径。xx处长针对基础依法民主治理的深圳实践--以街道办事处为例进行了分享,全面分析基础治理过程中民主治理的重要性,让我收益良多。培训期间还组织了相关现场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深圳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使我内心得到深深的震撼,也更加坚定了我朝着城市治理现代化方向的步伐。

现代化城市治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网络化;学校现代化;数字化校园;动力与支撑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21-03

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强化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引领作用

作为一所崭新的公办初级中学,如何高标准、高起点地精心设计强化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萃文中学从建校伊始,学校就成立校信息中心,学校校长亲自主抓。制定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和实施教育信息化进程。建校第一年就新建网络教室一个(54学生机座),多媒体教室(110人座)两个。四台高清投影机。并接入10M电信宽带。2012年11月升级为20 M电信宽带。派专人管理,加大使用力度与维护管理。使用三年来无一台机器损坏。学校的家长会及一些常规活动大都在多媒体教室举行。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学校的引领作用。

二、建设数字化校园网是支撑学校现代化内涵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力保障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使远程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将远程教育聚焦在网络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网络教育具有时空无限性,任何人可以随时随地去学习他所需要的知识,让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因此,构造温馨、和谐和有效的数字化校园意义重大。萃文中学审时度势,早在2010年就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蓝图,现已基本建设完成,应用状况良好。

1.建设维护校园网(外网)与内部资源(FTP)服务器,实现信息资源网络化

2011年10月,由校信息中心自主开发建设的校园网调试成功上线运行,网址,即时更新新闻信息和资源及教育最新动态,增强了学校的“知名度和透明度”,拉近了学校和家长及社会的距离。每周即时市、区教研活动信息是信息技术与教务管理有机整合,实现教研通知“无纸化”,节约资源。留言咨询栏目是家校互动平台,是答疑办事的窗口。建立学校办公QQ群,即时通知信息和文件文档。2012年底学校在经费紧张的境况下,采购一台高配置的服务器和一台高品质的企业级路由器。保持内外网通畅。服务器用于建设内部资源(FTP)服务器,包含试题库、课件库、论文库等。目前正在稳步建设中。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2.优化信息化硬件环境为学校信息化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学校为信息社会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分期打造多个网络层面的数字化校园,构造温馨和谐的文化校园。萃文中学新建了数字化的校园广播网络,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运动场、艺体楼、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关键点都有广播音座。教学楼上安装了电子大屏幕并配备音响。卫星远程教育网络正在规划设计和可行性论证之中。校园内部局域网已经建设到位,目前处在拓展和局部更新状态。各办公室无线网络也基本开通使用。

3.选购和自主开发信息化软件,为学校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提供平台

校园无纸化办公系统网络版(挂靠内部资源管理器上),综合教师日常教学、科研等各种方式,建立起教师的基础信息库。依托基础库数据,应用科学的分析统计方法和理念,准确分析出学生学习的进步状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的薄弱环节。同时能掌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情况,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此外,系统还提供了满足学校排课、选课、考务等教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在线考试、备课管理、教师研修、资源管理、科研管理、教师研修、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校产管理、实验室管理、体卫管理、招生管理、流程管理、德育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等需要的功能强大的应用模块,为学校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教育管理平台实现办公、教务、学籍、成绩查询等功能。节约纸张和其他资源。建设电子备课室,为老师集体备课与评课提供平台。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深度整合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2013年11月7日, 教育部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指出,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5年不少于50学时。教育部要求,各地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中小学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作为全国信息化实验基地的芜湖市走在教育信息化前列,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作为芜湖市弋江区初级中学的“领头羊”――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有着自己的思路和做法。学校办学伊始,就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深度整合学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来抓。除了,狠抓信息技术课程日常教学的同时,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升教师的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切实强化各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有效整合。

1.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使用信息技术及学科整合水平与深度

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有着一支高素质、高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平均年龄30.6岁。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人,绝大多数教师是全日制本科学历。这为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水平与深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但学校领导班子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一方面抓信息技术使用平台的硬件建设;一方面抓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校信息中心牵头教务处制定计划,分层次、分阶段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把这项工作纳入校本培训一项中心任务。每年都要邀请安师大计算机系的资深教授和专家来学校为广大教师做报告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各种信息技术技能培训。2013年8月12日~17日,在芜湖市弋江区教育局的组织下,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开班。来自弋江区各中学的50余名一线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萃文中学有四十三位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其中六人次获优秀作品和优秀学员奖。笔者作为信息中心负责人发挥引领带头作用,每学期开设一节信息技术公开课和信息技术与物理整合课。组织学校无课教师听课、评课、议课。传授方法与技巧,共同学习、共同提升。每学期对全体教师举办四次课件制作集中培训,在教师参加各学科市、区级优质课比赛时,帮助老师设计思路、提供课件制作的技术支持。2012年语文教师冯越参加芜湖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比赛,获得市一等奖。(网络课课题“漫游语文世界――广告也‘语文’”),2012年英语教师刘红霞参加芜湖市初中英语优质课评比,获市级二等奖。笔者为其解决了一个技术上的难题。坚持全员培训、个别辅导的原则,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与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水平与深度。

2.“走出去 请进来”通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比赛历练教师,提升深度

2012年10月16日,为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备战弋江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比赛,选拔参赛教师。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举办2012年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课堂比赛, 2012年11月1日,弋江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比赛在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落下帷幕,完美收官。11月22日, 2012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国培计划芜湖信息技术一班线下研讨在萃文中学网络教室举行,来自芜湖一市四县的37位信息技术教师欢聚一堂,共同观摩了易水寒老师的《用EXCEL处理期中考试成绩》展示课例。2012年11月27日,芜湖市2012年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比赛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拉开帷幕。来自芜湖市四县四区及市直属初中学校的21位参赛教师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依托多媒体环境和网络平台,精心设计教学,为我们奉上了一节节精彩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课。11月28日下午, 芜湖市教育局刘育红副局长在市电教馆馆长钱宏瑾陪同下,来我校深入比赛现场听课。 11月29日上午,芜湖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红月, 副局长王亚平来我校深入比赛课堂现场听课。这次活动,萃文中学的老师们亲身体验,亲身参与,感触良多,受益颇深。我校语文教师冯越作为弋江区的一等奖获得者参加此次比赛,最终获市一等奖第三名。此后,全国第十一届“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决赛于2013年7月22日至25日在江苏徐州举行。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冯越老师作为芜湖市的几位代表之一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喜获大奖。冯越老师的课赢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被与会专家认定为最有效地利用了信息技术的课、“拓宽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领域”,获得了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同时被授予了NOC活动的最高奖项――由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的“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3.实现“班班通 人人通”进一步加大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频率,达到教学“网络化”

学校“班班通 人人通” 网络化建设稳步推进,一期16个班和网络教室的电子白板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并投入正常使用。各功能室、实验室、教室网络畅通。通过内网服务器可以实现课件点播、视频点播。这样为进一步加大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频率,为实现教学“网络化”提供了硬件条件与环境。也为增加课容量和课堂的互动性提供了平台。有理由相信,我校的信息化进程会更上一个层次与台阶。学校考虑今后的发展和提升,为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便利。2013年底,准备申报“54机座录播教室”计划,2014年底招标建设到位。实现教师上课现场录像、现场直播、课后调放、反思、研讨等功能。

现代化城市治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电子;农业基层;概况

中图分类号: G275.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3.068

1农业基层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

农业档案事业发展在我国整个农业发展体系中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支持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的稳定。不论在制度上还是科技活动中都起到了支撑和提供依据的作用。不仅如此,农业档案事业的发展还是我国档案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地完善和呈现我国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

2基层农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

虽然农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然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当前世界是一个早已走进现代化,社会与电子信息对接的时代,电子信息的来临对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要求增高,相应的法制也要随之出现,并且在哲学层面上予以认识和解释,才能使电子信息时代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电子档案也不例外,为了适应这种科技带给人类的生活剧变,我们应该为迎接这个时代做更多的努力,电子档案就是这样一个适应当今时代变化的产物,我国《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中写道:“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制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制度与办法,积极推广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试点接收电子档案进馆,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在档案利用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显然,农业事业单位电子档案的利用和发展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是做好未来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然而农业事业单位基层档案管理的方式依然停留在相对传统的管理状态中,严重阻碍整个农业事业单位工作进程。

当前,农业基层档案处于以下发展背景中:一是随着农业科技发展,农村服务的深入,农村活动的不断增加,农业相关档案正在呈几何倍数不断增加,数量众多、档案整理难度加大;二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加之有的农业事业单位领导层缺乏重视的现象,各个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老龄化程度严重,专业化程度需要提高,工作任务繁重,管理人员过少,造成档案工作进行困难效率低下;三是总体上不论是档案管理人员本身,还是单位管理层,都普遍存在档案管理法制观念不强的现象,使档案管理处于相对无序的状态中;四是由于各单位发展状况不一,对档案管理认识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对电子档案的推广和利用程度较低,电子档案发展进程缓慢;五是由于有些单位的领导层对档案的不重视,不愿花钱投入到建设电子档案的基础硬件上,设备老化,不能支持电子档案的建立,或者使电子档案数据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

3电子档案使用的优势

电子档案的利用可以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结合使用。如果单位有条件,结合使用事半功倍,我国很多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早就为达成无纸化办公做了很多努力,其中办公自动化AO系统等将综合政务需要合作的各部门用网络联系起来。这也为电子档案的传递、利用、审批等步骤提供了便捷的利用方式,同时也让行政审批和利用变得更加透明和高效。

电子档案的利用同时给人类带来了一轮对历史记录的重新认识。如果档案只存在于虚拟之间,那么,哲学上应该会对这一现象予以新的思考和解释,这也是哲学的前进,法律也是如此,跟随电子档案的积少成多予以法律解释的更新推陈。

数字化了的档案在保管上也十分有优势。存储的载体具有存储量大、节省空间、不易损坏、逻辑性强、利用方便等特点。

4农业基层电子档案的使用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4.1电子档案的利用对环境要求较高

电子档案固然要在电子设备中形成、利用和保存,这就首先要对电子设备有较高的要求,要保证其在安全、良性运行的环境中进行。各单位的电子设备普遍还是处于相对陈旧或硬件不齐全的状态,需要及时升级,以达到电子档案运行和储存的要求。这就不仅仅对各基层单位有要求,对上级单位的采购审批和无纸化办公、现代化办公的推广力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2电子档案的建立逻辑应遵循纸质档案的整理逻辑

然而实际上,各个单位的电子档案建立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对于电子档案建立的标准化不能要求太高,在形成方式上应该鼓励创新,只要能方便、安全地利用,就可以施行,但是建立逻辑要万变不离其宗。

4.3各电子档案一旦建立,便意味着大规模的改革

各单位多年积累的各类型档案数量不但众多,整理利用过程中破损、丢失的情况也存在。所以如果在依照全宗基础之上建立电子档案就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现状,可以从制作年份起向从前完成。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思路更清晰,由简入繁,逐渐深入。由于农业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的发展比较缓慢,所以将纸质档案数字化保存成为电子档案元数据,这是一个走向建立电子档案的最初形态和步骤。将实体档案电子化,通过:照片、扫描、影像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同时,可以联合各部门工作中积累,当文件等形成档案时可直接移交较完整的电子数据,这也是电子档案形成初级阶段比较实用可行的办法,将来可在不断更新中继续完善。

5结语

现代化城市治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支付系统 服务管理 问题

中国现代支付系统是央行利用现代化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根据我国支付清算需要开发建设的资金清算应用系统。其中城市处理中心是整个支付系统的中间环节,具有协助各大金融机构实现资金跨行运转的作用。然而CCPC的IT服务管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支付系统的管理安全,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我国现代化支付城市处理中心IT服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IT服务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银行等金融系统电子信息化速度逐步加快,其业务系统也开始逐步实现服务IT化,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目前,CCPC的IT服务已经实现了7×24销售全天候不间断运行。现如今,CCPC的IT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同城清算所(以纸质凭证为基础的业务支付应用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辅助管理及信息传输服务系统等,这些现代化的IT服务系统在CCPC核心设备的升级改造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其安全运行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例如,安全密押机制、数字证书、网络加密技术、网络防火墙等技术的使用。但是随着CCPC各大IT服务系统的综合性使用,系统运行环境逐步复杂化,运行风险也逐步提高,如何加强CCPC的IT服务管理手段,已经成为业界极为重视的热点话题。

2.IT服务管理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国央行一直致力于建立第二代支付系统,2013年10月第二代支付系统已经在国家处理中心NPC和CCPC正式上线运行,按照规划2014—2015年将是与之连结的系统参与者逐步向第二代支付系统标准转换发展的窗口期。第二代支付系统在银行信息交换的便利性、安全性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及操作运维管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和进步。然而在系统变革过程中,其IT服务管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资金清算及查询查复问题。由于各大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同,资金的调度速度以及额度授信也不尽相同,从而使得用户的一些业务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也极大的降低了社会资金的调度、周转速度,从而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系统的社会公信力。除此之外,CCPC的一项主要服务是支付系统查询查复业务,在实际工作当中,CCPC依然多数会采用手工定期、定时检查或电话提醒查复行等手段来实施查复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不必要的工作量,影响工作效率。

灾难备份系统尚未建立。现如今,我国各地城市处理中心的灾难备份系统及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然没有建立起来。例如,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无法预料的灾难性事件让当地城市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陷入瘫痪状态,但正是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灾难备份及应急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当地灾难后的银行服务系统没有办法得到及时恢复,对此,央行、保监会等主管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精力建立灾难备份系统,尤其是那些关乎国家金融稳定性的大额资金。

安全管理手段不足。虽然当前我国开始逐步引入第二代支付系统,且各地城市处理中心的清算部门都设置了安全管理岗位,但是清算部门多数人员主要工作内容依然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不仅不可能专门针对安全问题设置独立的科室,甚至所谓的“安全管理岗”也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一人多岗”、“代岗”现象严重,而且这些人员多数没有得到专业化、技能化的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对自身所要履行的工作职责更是一知半解。

支付系统风险多。CCPC的IT服务会遭遇多种风险,主要为:第一,模式设计风险。CCPC的IT服务系统是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设计运行的,而且支付指令传输与清算之间会存在时间差,故服务过程中会引起支付风险;第二,技术操作风险。IT服务主要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数据处理的,除需具备安全、稳定的技术性能以外,支付系统的技术人员也要具备高水平的知识技能和实操技能,而且在后期维护和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软件修改和开发、人工输入数据等操作,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错误,从而影响支付系统的流畅性、真实性。

二、创新IT服务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为了提高CCPC的IT服务管理水平,减少上述服务问题的出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

CCPC的IT服务要实现信息化,即可以建设新媒体平台。第一,CCPC与各大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系和信息沟通需要选择一些较为稳定的系统载体,例如短信平台、网络平台等,这样可以直接面向服务受众公告和业务信息。而且,CCPC可以建立“短信监管服务平台”或“网络监管服务平台”,从而实现点对点、跨越时间与空间的7×24小时全天候服务;第二,建立于CCPC各应用体系相一致的网络平台。即要建立基于IP的网络平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例如,央行良好的网络基础环境),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及时了解网络运行状况,并保证网络运行效率。除此之外,在网络平台设计上还要采用QOS服务策略,以保证IT服务的质量。

2.建立大额支付系统的灾难备份系统

由于大额资金集中化程度高,且事关一国金融稳定性。因此,必须要建立大额支付系统的灾难备份系统。在此方面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经验,CCPC在灾备系统建设过程中要以成本效益为基础,有选择性的予以借鉴,例如,可以考虑在不同省会城市之间建立互为备份的机制。

3.完善支付清算安全监控系统

由于CCPC的支付系统随时都在处理和发送大量的业务数据,这样对支付系统的安全监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实现“实时监控”。即要减少警报延时时间,提高系统的警惕性;第二,建立反欺诈检测模型。支付系统的信息化延伸出了许多金融信息的安全威胁,该模型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链路挖掘支付清算新技术,以实现动态安全监测。

4.强化技术操作风险管理及应急管理系统

针对上述分析所说的模式设计风险和技术操作风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安全性能测试。即针对支付系统中的脆弱环节或资金流转环节,进行入侵测试,并详细记录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并相应的升级安全防护系统,例如口令管理、加密技术、防火墙等;第二,病毒检测。针对内部系统实行病毒检测,提升系统的“抗病毒”能力;第三,加强系统操作人员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即针对支付系统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做相应的应急演练和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四,建立应急管理制度。系统的升级改造和使用需要相应制度的约束,CCPC要针对系统的实际操作问题,不断的修正应急管理制度,从而强化制度的可操作性。

5.从整体考虑建立质量认证管理体系

从CCPC内部利用IT服务综合协调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管理活动以及变更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管理等流程整理改进,逐步建立ITIL或IS020000质量认证管理体系,并改变传统的以技术为中心IT管理模式,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从服务管理需求上把CCPC和与之相关的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清算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实施,从而减少重复和冗余的工作,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提高IT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达到规范IT部门服务水平和工作流程的目标,以提高IT服务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城市处理中心IT服务依然存在着许多管理问题,需要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建立大额支付系统的灾难备份系统,完善支付清算安全监控系统,并强化技术操作风险管理及应急管理系统,以实现其IT服务管理的安全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王永勤,董蕴琳,裴志杰,赵天娇,赵漠.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城市处理中心管理问题研究[J].华北金融,2011(9)

[2]董蕴琳.第二代支付系统与城市处理中心(CCPC)的变革与发展问题研究[J].上海金融,2012(10)

[3]恩和.对加快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保障资金高速公路畅通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4)

现代化城市治理范文第5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总要求,以解决县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持的社会治理体系。

在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确保我县城市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为中心,开创“城市守护者”党建品牌,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整合各方资源公平公正、务实高效进行城市管理。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优化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聚焦全面小康城市品质,科学合理规划,突出时代、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原则,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

三是坚持依法治理。坚持依法规范、执法为民,坚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明确城市管理和执法职责边界,制定权力清单,落实执法责任。

四是坚持科学管理。明确城市管理执法的领域,具体实施范围,增强城市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

五是坚持创新发展。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优化管理流程,逐步推行城市管理数字化的原则,加强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强化部门联动配合,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六是坚持社会共治。制定相关公共政策和管理服务政策,加强公众监督,公开办事内容、程序、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开展城镇居民卫生意识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文明意识教育,提高广大居民整体素质。

七是坚持科技创新。为城市治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加快推动云、网、端等数字基础科技方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结合,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三、总体目标

推动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慧化,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管理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解决社会治理中重大矛盾问题的资源和能力,有效的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在城市管理方面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通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到2022年,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目标、布局、体制、方式、政策、能力现代化。顿利通过中央、省委审核验收,获得“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称号。

四、工作任务

创建试点城市工作任务包括“共性、区域特色、特色和负面清单”四个方面,其中,城建中心共涉及共性工作任务中3个板块、8项重点任务、15项分解任务、23项基本要求:

1.治理体制现代化板块:4项重点任务、6项分解任务、16项基本要求。

2.工作布局现代化板块:2项重点任务、3项分解任务、3项基本要求。

3.治理方式现代化板块:2项重点任务、3项分解任务、4项基本要求。

五、实施步骤

创建试点城市历时三年时间(2020年—2022年),城市建设服务中心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工作有序开展。

(一)城市建设服务中心按照《市创建全国首批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县实施方案》要求,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小组。

(二)是根据《市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县任务分解表》,结合本单位工作职能和特点对实施范围明确的工作事项进行全面的梳理,围绕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流程。

(三)是按照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实施创建,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建相应机构或专班,制订工作方案、政策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为全面创建试点城市提供助力。

(四)是严把工作进程,实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按照任务分解阶段制定的落实措施和思路,全面实施创建,针对创建遇到的问题开展专项调研,遇到难以解决问题要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反映,报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五)积极配合上级创建试点城市考核办法、工作月调度季通报等制度,根据时间节点形成汇报材料,进行工作汇报;根据上级部门督查检查意见,针对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确保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六)要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政法委验收办法、评分细则等文件要求,对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查漏补缺,就创建试点城市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自我考评、材料归档,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自评得分情况,全面做好迎检准备。

六、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