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大自然的文章

描写大自然的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大自然的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大自然的文章

描写大自然的文章范文第1篇

这个学期的语文课,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单元,我深切地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姿,倾听了大自然的声音,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在写作方法上,我学会了描写大自然时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让文章更出众。

第二单元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通过我通过学习增强了对祖国 的热爱之情,

第三单元,我与同学们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让爱在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深处扎了根。写作方法上,我学到了我学到了在抒发美好情感时,对文章加上一些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可让文章增色。

第四单元,我深入地思考后想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浪费资源人类终会遭到灭顶之灾。我决定,积极行动起来,为了家园的美好明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学会了一边阅读文章,一边联系实际做进一步思考的阅读方法。

第五单元,我随着课文走进并了解了大文豪鲁迅的生活,感受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阅读了鲁迅的《呐喊》和《朝花夕拾》。

第六单元,我轻扣了诗歌的大门,更多地了解诗歌,还搜集、欣赏、朗诵了诗歌。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

第七单元,我看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令人难忘,我还读了许多动物小说,对动物之间的情感感触更深了。

第八单元,我走进了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写作方法上,我学习了写欣赏艺术的感受时,可以融入联想和想象,运用画龙点睛的方法,令我茅塞顿开。

描写大自然的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 ; 感恩 ;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24-01

现如今,感恩教育已成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陶冶我们的精神。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写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我们心潮澎湃,赞叹不已,《西湖游记二则》让我们感受到西湖之美,得到心灵上的愉悦。

(二)父母之恩

父母不但给我们以生命,而且竭尽全力地养育我们,如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三)祖国之恩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它的地大物博,更要从中感知它的博大精深,丰厚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危难时刻为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众多古诗文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还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我的老师》等课文中感受师恩,从《金盒子》等课文中感受友恩,从《驿路梨花》等课文中感受他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条件,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苟且偷生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已有之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等。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让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大自然之美就会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的课文,通过想象,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

3.在思考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替代的。

(三)倾诉衷肠――报恩

描写大自然的文章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101―01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充实,更具体、更生活化呢?这实质上要求我们跳出课堂,把语文还原于生活本身,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个体的需求和发展当中。要求我们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在真实体验中展开写作。

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汲取作文素材呢?

一、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一)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有可能成功。教师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缺乏写作材料的难题。比如,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作为老师就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在体验中发现写作素材。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需求,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专题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为学生“有话可说”做好铺垫。如运动会、文艺演出、演讲比赛等活动,学生都喜闻乐见。活动结束之后,大家聚在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叙述出活动的全过程,并且谈谈自身对这次活动的体会,学生都特别兴奋,语言也较流畅。于是,我们可以顺势引导:你们想不想把这些有趣的活动写下来与别人分享呢?学生自然都非常愉快地投入到写作中来了。家庭生活方面,如日常家务、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和父母互换角色等。把学生引入浓浓的亲情中,既受到传统礼仪的熏陶,又体验了亲情和友情,从而进行愉快写作。

(三)提倡学生走进自然,在感悟中丰富写作素材。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现在的学生却常常是远离了大自然。没有了大自然的熏陶,孩子们执笔再握时,便有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受,写出的文章,难免就枯燥无味了。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学生走出校门,走入大自然的怀抱,去采撷阳光,采撷雨露,采撷虫鸣蛙鼓,采撷鸟语花香。引导孩子用各种感官去亲近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教他们如何学会以小见大,教他们怎样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声,触其体,嗅其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飞孩子的心灵,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四)指导学生巧用文本,在教材中搜寻写作素材。教师分析课文的过程也是教孩子写作文的一个浸润过程。只要做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适时地指导学生概括文本内容,摘抄名言佳句,摘录文本中的典型事例,就文本内容展开适当评论。潜移默化地将相关知识和能力内化运用,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二、从课堂中习得写作章法

学生有了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并且被某事某物某景有所触动,并且产生了想表达的欲望。但不知道或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作文课,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描写大自然的文章范文第4篇

1、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上一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暮江吟》。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上一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来源:文章屋网 )

描写大自然的文章范文第5篇

一、感悟作品深意,培养文化美感

语文教材是洋溢着真、善、美,浓缩了本民族及世界人民美好情感的精华,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要紧紧抓住“爱国”这一主题,围绕“我”的动作和表情变化来表达内心对祖国热爱的情感。又如,在教学《长城》时,抓住“成千上万的参观者”这个词组让学生来感悟整个句子的人文意蕴。通过各种人登上长城后,想象目睹长城的不同感受,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酣畅饱满的语言训练,更是一次审美的渗透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好诠释。

二、注重情感熏陶,完善自我人生

我们培养的是在生命过程中处于起跑阶段的人,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道德、高尚的人格。如,《生命》一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而后面的内容以飞蛾求生、岩缝中的瓜苗、倾听等几件小事,展示生命的意义。生命短暂,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所以在教学中突出此重点,领悟故事中蕴含的内涵――生命的真谛。这种情感的感悟,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

三、亲近自然,热爱自然,陶冶情操

大自然是绚丽多彩的,非常迷人,学生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丽,才能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秋天的雨》,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的秋天,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把秋雨人格化,或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或事物,很含蓄地抒情,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同时这种感情也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同时,结合教材让学生搜集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如《鸟的天堂》《桂林山水》等,开展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的热爱大自然之情。

四、珍视亲情,爱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