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税务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前言
企业税务筹划管理是企业管理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税收成为国家经济收支的重要来源。而依法纳税是企业应尽义务,纳税成为企业支出中重要的一项成本支出,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支出,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合理的税务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意识,降低企业的负担,减少企业的税收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税务筹划内涵及定义
税务筹划的确切定义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答案,根据国际上相关学者和专家的意见,对税务筹划有一个大致的定义,即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对自己的经营目标、投资范围以及相应的理财活动等企业经营项目进行提前的筹划和管理,以求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合理地避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同时在税务筹划中要严格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其税收筹划合理合法,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1]。基于以上税务筹划的定义,税务筹划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税务筹划的合法性看,税务筹划是依据国家已经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预先的税务筹划和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税收的成本支出,其途径是正规合法的,不属于投机取巧的偷税漏税行为;二是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看,企业的税收筹划管理的前提是,自身的经营目标不发生改变,以此为前提对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范围进行相应优化和调整,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减少税收负担,实现合理纳税,增加企业经营收益;三是从税收优惠政策看,企业税务筹划以国家的税务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随时关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目标相结合,制定最优的税务筹划方案;四是从纳税的及时性出发,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管理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减少税收的支出,通过积极有效的税务筹划管理,可以使企业在合法的途径内延迟纳税,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三、税务筹划的基本原则分析
1.企业税务筹划要合法合规
(1)合法性原则,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税务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政府的规定,不能没有目的开展工作。(2)合规性原则,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工作要在国家税收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开展,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国家税收中的优惠政策进行灵活把控,通过科学的税务筹划管理手段,确保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国家相关税收的优惠政策。
2.企业税务筹划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一致性原则
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是企业通过对自身经营管理活动施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税务筹划管理在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达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税务筹划要时刻保持和企业的经营目标一致,实现税务筹划管理的合理性[2]。
3.企业税务筹划管理增值性原则
企业实施税务筹划管理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的支出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资金流出,利用合理的税务筹划手段可以使企业的税收成本减少或者延迟纳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达到企业增值的目的。
4.企业税务筹划管理风险性原则
企业风险是和企业经营发展同时存在的,无论多么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风险不可避免,只能尽量规避,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加强企业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二是制定相应风险防范机制及内、外部税务筹划风险监控制度。通过多方面的防范工作,做到有备无患,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四、企业税务管理的价值
1.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
企业税务管理以国家税收相关法律和法规为制定前提,其可以灵活应用国家出台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税收鼓励政策,根据国家对不同税种所采取的税收差异,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根据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投资项目和投资技术上进行及时调整和改造,从而使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税务筹划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企业的税收意识,加强企业员工的税务管理水平,对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税务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学习,会计相关准则和制度的学习,不断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税收支出是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通过税务筹划管理,对企业税收进行合理的把控,尽量减少税收成本支出,从而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税收后的净利润。通过科学的税务筹划管理,对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税收监管,避免出现漏税或者税收处罚的情况出现。
五、企业税务筹划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税务筹划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1)整体大环境影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相关的制度还在不断完善中。由于我国起步于计划经济时代,改革开放的时候比较晚,造成我国的税务管理工作还不够完善,因此对于税务筹划的研究工作还缺乏足够的深度,对于理论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表层的阶段,因此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管理时缺乏实际的实践指导,严重影响了税务筹划在企业的顺利开展。(2)对税务筹划的错误认知,税务筹划不同于传统的偷税漏税,是企业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有效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的一项举措,但部分财务人员却对税务筹划不理解或出现理解偏差,从而在企业实施税务筹划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小的阻力,同时也给企业税务筹划管理造成错误的引导。(3)企业对税务筹划的重视不足,企业只把精力关注在生产和管理中,而忽略了税务筹划的开展,在具体工作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税务筹划科学性不强
我国整体财务水平和国际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导致我国的税务筹划缺乏较强的科学性,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而税务筹划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性和技术性不言而喻。对于从事税务筹划的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足够扎实的专业素质,能够熟练掌握国家相关税收的法律法规,并深入研究,能够掌握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和税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税务筹划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紧缺,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经验管理过程,以及企业的筹资和投资方面等相关流程,缺乏足够的认知。这就导致在进行企业税务管理时没有针对性和意见性,无法提供有利用价值的方案,不能对税收进行合理的筹划,从而使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3.税务筹划风险意识不够
税务筹划要具有预见性,起到一定的预防和管控的作用。企业税务筹划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需要税务筹划相关人员能够对税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因素进行及时掌握和提前预测,从而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此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有效规避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税务筹划工作的具体实施中,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严谨的态度,可能会造成企业在税收方面出现违法行为,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六、提升企业税务筹划管理水平的路径
1.强化对税收筹划价值的重视
税务筹划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加强对税务筹划管理工作的重视,认识税务筹划管理的价值,是为了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税收成本[4],以税务筹划价值为导向,制度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管理体系。(1)提高企业对税务筹划管理的意识企业在进行各项经营活动时,要有足够的纳税意识,能够对企业的税收进行合理规划,通过有效的手段,使企业规避纳税风险。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前要对纳税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对税收工作中涉及的纳税税率、纳税税种以及纳税税负等相关信息有足够的猎取,从而有效避免在企业实际开展业务时,造成纳税意识淡薄,纳税知识匮乏,纳税操作无从下手。企业要进行税务筹划工作,了解和掌握国家税务相关法律和法规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有足够的法律依据,防止出现触碰税务法律界限的行为,企业税务筹划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结合国家的优惠政策,对企业进行合理的避税,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增强税务筹划管理的意识,改变传统税务管理的模式和观念,加强税收筹划工作,提高纳税的主动性。科学的税务筹划管理,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经营和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经营目标和方向,进行合理的税务控制和筹划,使企业税务管理能够落实到位,避免出现不合法的漏税和偷税等情况,促进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2)建立完善的税务筹划管理体系税务筹划管理要想顺利实施和开展,除了提高企业税务筹划管理意识以外,建立完善的税务筹划管理体系也很有必要。完善的税务筹划管理体系,可以为税务筹划相关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操作规范,对管理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和管控,使其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税务筹划管理,提高其思想意识,规范其行为,并通过一定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税务筹划管理的实施,并对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以解决的办法。税务筹划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进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3)优化企业业务结构基于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内涵,在保持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目标不变前提下,对企业业务进行优化调整,可以提高企业的税收水平,进而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事先管理,而非被动的事后管理,对于企业税收管理也是如此。企业纳税的依据是其开展的各项经营业务,企业的税务成本根据企业的业务性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纳税标准,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主要是通过业务的有效开展为依托的。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手段有很多种,因此税务筹划在这时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税务筹划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进行优化整合,制定出相应的税务筹划管理方案,通过不同方案的对比和分析,确定企业税负最低的方案,然后整合企业的业务范畴,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加强业财融合,让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企业业务具体工作中,结合业务特点,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从而对业务进行优化,实现合理的税收管理,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
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税务筹划工作缺乏科学性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储备足够的税务管理人才,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严格把控好人员的招聘工作,要以公平和公正为招聘的原则,力求按照统一的标准严格筛选,确保为企业招聘到最合适的人才,使员工和岗位达到最佳的契合。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才能,做到唯才是用,员工素质的提高可以为企业税务筹划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招聘到的合格税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主要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情况、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方向、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范围和流程、国家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税务执法情况等。通过专业的培训,定期更新知识储备,学习最新最全的税务相关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确保财务人员的税务筹划管理技能得到提高,从而为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三是企业建立人才引进计划,除了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外,还要积极计划引进高素质的企业风险管理人才以及负责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专业人才。通过专业人才的引进,可以为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工作提供新鲜的血液,使其能够发挥专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这批专业人才也可以为企业税务筹划团队的建设提供指导。四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把企业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和员工的业绩以及其薪资相挂钩,通过行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完成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工作,从而使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增加和中介机构的合作
企业在税务筹划管理中,往往会应用到一些税务筹划技巧,利用这些技巧可以减低企业的税收成本,规避企业的税收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税务筹划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税务筹划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对自身业务类型和形式的转变,在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自身业务类型进行灵活变通,减轻税负的成本,对自身业务进行优化整合,调整企业经营结构,减少企业税收比较高的业务,增加企业税收比较低的业务。通过对企业业务类型和形式的转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支出,从而实现利润空间的增长。二是在相关税务法律和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税法规定的不同结算方式,可以推迟企业的纳税时间,使企业当期税务成本支出减少,可以实现当期企业收益的增长。税务法规规定了不同的结算方式,而不同的结算方式其税收所确定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从而使企业的纳税实际发生时间也不尽相同。利用结算方式的不同,企业可以实现税收时间的合理控制,从而更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布局和规划。三是签订经济合同。这种方法是税务筹划中最基本的一种技巧,企业一般通过合同来决定其业务的流程,不同业务类型往往有不同的税收结算方式,其税收金额也不相同。可见合理的经济合同能够为企业降低税收成本,为企业节约必要的税收支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对税务法规进行利用的基础上,对税务法规的一些不完善的条款进行合理利用,也可以实现帮助企业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现阶段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工作一般只停留在基础的阶段,一些复杂的税务筹划工作,因其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往往企业不能有效地把控,在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因其缺少必要的税务筹划管理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其税务筹划工作也不能深入开展。基于以上情况,企业想要更好地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可以借助中介机构力量。如税务所事务所等专业机构,通过和中介机构的合作提高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质量,利用中介机构的专业水平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税收节约的最大化,有效规避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七、结语
企业税收筹划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强化企业对税务筹划管理价值的认同,提高企业对税务筹划的管理意识,完善企业税务筹划的管理系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和中介机构的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税务筹划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子启.企业税务筹划和税务管理的思考研究[J].知识经济,2020(16):9,16.
一、税务师的职业定位与业务水平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90号】,税务师应具备财会、税收专业理论与方法,能独立解决涉税服务业务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是面向社会提供涉税专业服务的专业人员,税务师应具备较高的财务与会计知识和涉税服务相关法律知识。由于税务师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企业财务会计部门和相关法务部门人员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要求税务师的职业定位不仅税收专业技能应用,更是社会(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的税收治理参与者、税法实施监督者和税收法治推动者。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的税务政策需求
(一)企业内部需求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一般采取多元化发展,业务范围涉及多个不同行业。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走出去”战略,跨国大型企业数量逐步增加,管理组织机构与管理模式不再单一,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为适应国家职能机关的管理需要,大型企业都有单独的税务管理组织如税收管理部,税收管理部与企业的财务部门、法务部门紧密联系、密切协作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企业的设立、改制、重组、上市、资本运作业务均涉及复杂的管理知识和许多政府部门的政策,业务繁杂且耗时较长,各个部门的政策环环相扣,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既成损失。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如果在上述业务的决策阶段及时收集并熟练运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对接,就会为企业合理规避税收法律风险保驾护航。伴随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转变,大型企业日常税务管理难度也在增大,各种税收核算的前期规划也要适应政策的需要,如“营改增”政策的前期业务流程规划,企业从事符合节能节水、环境保护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准备工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具备的前提条件等方面,都需要企业的税务管理部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为达到政策要求的条件,还要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方式或业务流程。不同行业的企业对税务管理侧重各有不同,譬如钢铁行业,受近几年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环境保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运用较频繁,但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营改增”政策及土地增值税清算的政策则更重要。近年来,大型企业的税收管理部门的很多管理人员积极学习税务师的各项知识并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证明企业对税务师的知识需求日益迫切,也是企业为了规避税收法律风险,依法经营的需要。
(二)企业外部需求
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承担着依法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的职能,各级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依法监管的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业务、新问题,难免出现法律规定空白或税务机关与企业对相关法律理解不一致的情况,客观上还存在管理机关与被管理者地位不对等的现状,税务师作为涉税专业服务的评价人员,运用税务相关法律有理有据地进行专业判断,维护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落实纳税人的税收监督权、陈述与申辩权、税收法律救济权等项权利,通过促进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发现切合实际的商业和经营现状,征收最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款,这一工作的正确处理,是税务师赢得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信赖的前提,是税务师社会价值、社会地位的直接体现。
三、发挥税务师更重要作用的对策思考
截至2014年底,全国税务师从业人员105800人,比上年增加3.9%,其中具有税务师职业资格的人员为40776人,比上年增加5.62%,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律师专业服务资格的从业人员8133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69%,从上述数据看到,税务师人员总量尚不足,且增长较缓慢,这与近两年国家简政放权改革和宏观经济不景气有关,也与税务师工作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有关。
1.加快立法,确立和提高税务师的法律地位在国外,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涉税服务法律法规,为完善管理,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早出台具有普遍指导性的行业法律,明确税务师及其工作机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促进行业的制度化发展打好基础。
2.健全政府部门采购机制涉税服务的市场化进程与税务机关的依法行政具有密切关系,税务部门依法购买涉税专业服务,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涉税服务的市场化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完善税收司法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税务师及其工作机构是司法救助制度的主体,法律援助制度亦需健全和完善。完善税务师权利保障机制和违法惩戒制度为发挥税务师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如何在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下,通过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帮助企业独善其身、实现逆势上扬,是困扰每个企业总会计师的难题,也恰是决定企业会计是否真正“立得住”的重要契机。
税务管理是一种系统的过程管理
税务管理是在税收筹划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的一个概念。其产生源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要通过合理安排各项交易行为,进行税收筹划,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创造价值;二是要防范、化解和控制税务风险,确保企业安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见,企业税务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税收筹划的过程管理,或者讲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进程,“是企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为在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纳税成本的最小化,而对企业的涉税业务和纳税事物进行分析、筹划、监控、预测、实施等全过程的管理行为的总和”。
企业税务管理研究的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如何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税务筹划仅仅是税务管理的一个部分,而税务管理还包括了税务风险防控。税务筹划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而税务管理的目的除了要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外,还要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
税务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的推手
十报告提出并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做了深入的阐述。可见,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增速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值得每一个实务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立足企业的层面,一方面,要坚持不懈的推进战略转型,努力改进生产和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益,固然重要;另一方面,要考虑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现金流,努力增加企业价值,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税务管理旨在通过合法手段降低企业纳税成本和相应现金流出,并严格控制相应风险,可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和投资决策,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并切实为企业创造价值,助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预期可成为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推手。
从企业的经营战略角度看,税务管理是企业实现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必然通过实施各项管理目标和步骤来实现,因此,税务管理可以视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环节和步骤,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事实上,战略目标是企业首要的和根本性的目标,税收和现金流都只是企业众多经营要素的一个局部,进行税务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经营成本和制约因素,从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思考税收筹划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税务管理反作用于企业战略。税务管理所具有较为独特的性质,决定了其有可能反作用于企业战略。特别地,当出现如下情况时,企业应当及时调整或改进战略:税收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打破了行业的竞争格局,当获利能力、现金流量、其他重要财务指标以至于企业价值受到严重影响时,企业为适应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而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在税收政策带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时,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必须充分关注这种导向,使企业发展方向尽可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充分享受到税收优惠带来的直接利益。
税务管理可以反映出公司治理的状况
在公司治理结构下,税收管理是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战略规划。税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税收筹划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有效的控制风险。即税收筹划的决策过程、税收筹划的运行过程、税收筹划的结果、税收筹划责任制度等,都需要形成内部的监控机制。这就势必要求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
具体说来,税务管理的组织者(或税收筹划经理人)是税收筹划的直接实施者,参与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税收筹划风险评估、税收筹划过程的实施。在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下,税收筹划一般由财务负责人(或税务经理)来组织实施,即税收筹划的实施和运作在于财务负责人(或税务经理);同时,财务负责人(或税务经理)必须接受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经理的监督,经理层对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具有审批权和管理权;董事会虽然把一部分决策权和管理权授予了经理层,但仍然保留着对经理人员重要决策的审批权或知悉权,税收筹划作为经理管理层的一项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董事会自然对公司税收筹划的整个过程具有知悉权;最终,由股东会来对公司税收筹划的整个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奖励。
税务管理应当被视为企业财务部门和总会计师的重要职责
税务管理本质上是一项财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包括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都存在可以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另一方面,税收筹划和相应的风险控制主要依据的是项目决策的现金流影响,并结合税法要求进行优化选择。税务管理必须同企业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须臾不可分离。否则,不但税收筹划无从谈起,财务管理决策的过程也将因为忽略了重要的变量而失去现实意义。税务管理应当被视为企业财务部门和总会计师的重要职责。
实务中,税收筹划及相应的风险控制工作,多数都是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处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理论和实务界有意无意的忽视,通过文献查阅,发现鲜有文献提及税收筹划或税务管理的职责定位问题;二是效率提升问题,尽管现实中财务部门一直在做,但领导不重视、不强调,财务经理和财务人员就难以高度重视,更遑论主动开动脑筋做好税务管理。可见,从理念和制度层面明确税务管理工作的责任分属,有利于提升税务管理工作的层次,进而提升其水平和质量,促使其更好的发挥应有的效益。
总会计师对“税务管理”职责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现行《总会计师条例》规定中并未提及“税务管理”或相关内容。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识之士普遍认为,中国总会计师制度应与国际通行的CFO制度趋同。我国现行《总会计师条例》于1990年,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有关部门召开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形成关于修改《总会计师条例》和制订《总会计师法》的意见。其中,总会计师的职能定位问题是专家、学者和企业实务界人士关注的重点。据调查资料,76%的总会计师负责或参与会计监督管理,72%的总会计师负责成本核算与财务收支管理,67%的总会计师负责或参与筹资与投资管理,48%的总会计师负责或参与计划管理,45%的总会计师负责或参与企业战略管理。这表明,现实中,多数企业总会计师,对自身所应当承担的“税务管理”职责,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税收 信息化 管理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30-01
随着Internet的普及,信息技术已成为所有经济部门的基础,税务部门税务信息化的应用内容,从简单应用逐步走向全面应用,信息处理方式,从分散逐步走向集中,对外关系,从封闭逐步走向开放。
一、税务信息化的阶段
税务信息化大致发展经历了三种阶段:
(一)1983――1990.4,应用内容以会、统、票为主,应用方式为单机,硬件平台是PC机,软件操作系统是DOS,软件数据库是DBASE,通讯方式为点对点。
(二)1990.4――1993.12,应用内容以征管、会统为主,应用方式为局域网,硬件平台是以太网,软件操作系统是NT,软件数据库是FOXBASE,通讯方式为文件服务器。
(三)1994.1――至今,应用内容以征管、综合为主,应用方式为广域网,硬件平台是客户/服务器,软件操作系统是NT、UNIX,软件数据库是SYBASE、ORACLE等,通讯方式为TCP/IP。
二、税务信息化的内涵
税务信息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将税务业务纳入计算机管理。通过税务部门的信息传递和共享,达到为纳税人提供税务信息和社会管理服务,为税务机关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执法行为,实现税收工作现代化管理。
三、税务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税务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税务人员信息化观念还未树立起来
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冲击,有些税务人员看不到信息化建设对税务管理,从形式到内容上产生了巨大变革,他们还没有树立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不理解信息化对税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约束,认为信息化只是对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
(二)业务规范程度需提高。
税务信息化管理税务业务,在制定管理规程时,缺乏信息化管理、数字化管理的知识,制约了税收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简洁性,使税务管理信息无法适应税收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三)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现行的管理制度同信息系统的运行脱节,造成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管理混乱,数据利用率低。在数据处理、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应用程序不够完善。
四、税务信息化的管理
税务信息处理的基本工作,就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和控制。税务信息化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
(一)规范化、标准化是税务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条件
建立税务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在这里,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编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般来说,信息技术都是二进制代码“1”和“0”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因此,编码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都有惟一的代码,以便于系统的识别和处理。
税务信息管理过程中,数据对应的编码要有惟一性,要对代码格式规范化,编码要便于记忆,便于使用,编码应尽可能方便操作人员的工作。
2、报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税务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报表很多,因此在实施信息系统过程中,必须对现有的报表进行简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如申报表的内容设计详细,项目要规范统一、通俗易懂,让纳税人都能看得懂,并且便于计算机处理。
3、处理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计算机的处理不同于人工处理,它要求业务必须规范清晰,否则难以用计算机来实现。如信息录入及方式,信息存储格式及方式,信息显示格式及方式等均按一定的规范来进行。
(二)税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税务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基本完成之后,依靠制度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运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确定信息系统运行目标。
2、系统运行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各类人员的构成、各自的职责、主要任务以及其内部的组织结构。
3、 基础数据的管理。包括对数据的管理、计量手段和计量方法的管理、原始数据的管理、系统内部各种运行文件、历史文件的档案管理。
4、 运行规范的管理。包括信息系统操作规程、系统修改扩充堆积、系统定期维护制度、安全保密制度以及系统运行状态记录和日志管理等。
5、运行结果的管理。包括对信息系统运行结果的统计分析预测,以辅助领导层决策。
(三)税务信息管理工作要以应用为中心
税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收税,基层征管第一线的信息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征管业务。此外,抓应用,抓效果的原则还体现在不脱离实际,始终把能够用起来作为检验好坏的标准。
(四)税务信息管理工作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税务信息技术队伍和管理队伍中,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加速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进程式,信息系统在税务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现有的人员,对财税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大多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信息素质难以适应网络经济的需要。因此,普通信息技术与知识,培养财经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税务信息管理工作的战略性任务,必须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础就是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一旦这些政策发生了变化,那么也就意味着企业之前的努力都会浪费,导致原有的方案失败。尤其是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以来,税收制度不断完善,政策的变动更加频繁,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面临很大的政策变数,尤其是对于一些中长期的方案,其风险就更大了。例如,对于某啤酒生产厂,每吨啤酒售价3800元,共销售30万吨,在2000年之前应缴纳消费税6600万元。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啤酒的消费量进行调整,规定凡是每吨售价超过3000元的,税率上调为250元/吨。在当年企业如果为了规避由于税率提高导致的税负增加,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进行了税务筹划。企业设立独立核算的分公司,企业先以2800/吨/的价格将啤酒批发给分公司,再由分公司将啤酒以3800/吨销售给客户。由于啤酒的消费税是在生产环节一次性征收,这样以来企业只需在出厂环节缴纳6600万元,而不是7500万元。但是在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文件,规定企业单独设立销售机构的,消费费仍然在生产环节征收,但是计税依据以销售机构的价格为准。如此一来,2000年、2001年有效的方案,在2002以后就不能再使用了,否则就很有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恶意避税甚至偷税,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成本过高产生的风险
成本过程也是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风险之一,但是不同于政策风险的是,它更容易被企业所忽略。这是因为决策在设计方案的时候,仅仅考虑节税本身,而忽略了从成本效益的原则考虑问题。企业在实施方案的时候,需要放弃一些利益、并支付相应费用。这些成本就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以获取节税效益的时候,必须付出的成本。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如果没有考虑其实施成本,并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效益进行分析,就有可能使得税收筹划的成本较高,甚至超过其带来的效益。比如,某制药厂既生产抗菌类药物,又成产避孕药物。每年不含税销售收入为500万,其中避孕药物销售收入100万。全年产生进项40万,由于不能区分不得抵扣的进项额,所以进项不得抵扣额为8万,所以可抵扣进项为32万。经过企业推算,避孕药物产生的进项有6万,所以建议将避孕药物的生产线单独分离出来,这样以来进项不得抵扣额就变成6万,可抵扣额度为34万,企业少缴纳2万的增值税。这样看似企业通过税收筹划达到了少交税的目的,但是单独建设生产线所需的费用,如购买设备、管理费、员工培训费用等,都不止每年2万。
3、片面性产生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往往只是孤立、片面的进行,缺乏从全局角度通盘考虑的能力,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方案的失败。一般来说,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只关注单一税负的降低,而忽略了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二是虽然考虑到了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但是没有考虑到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的影响;三是只考虑到方案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利益,却忽略了对相关利益方尤其客户的影响。这种风险具有很强的隐藏性,不容易被企业所发现,因此极易导致方案的失败。例如某企业年不含税销售额为80万,外购不含税货物价值60万,该企业符合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如果企业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则需要缴纳增值税3.4万,否则仅需缴纳2.4万。但是不能仅仅因为少交了1万的税,就简单的放弃认定一般纳税人。这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不能开具专用发票,这会影响企业的销售。所以,企业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各种因素,不能单纯的为了节税而筹划。
4、认定差异产生的风险
认定差异风险是指企业和税务机关在税收筹划方面的理解不同,从而对于涉税项目的规划是否属于税收筹划的范围产生意见的分歧,并由此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最常见的例子就是企业觉得是正常的、合法的节税行为,而税务机关却将其认定为恶意避税行为。这就很有可能导致即使企业在主观上没有逃税,却仍然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逃税行为而受到损失。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几下几种:一是税收筹划是一项复杂的财务活动,要求相关人员对税收、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都要要精通。但是无论是企业的税务岗还是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能力不同,认识自然也就会有所差异;二是由双方的立场不同导致的,除了税务机关,没有人喜欢税,企业作为纳税人,总是有动机来少交税,但是税务机关则是希望能够多收税。双方产生利益上的冲突,对一些事务的认识也就很难达到一致;三是由于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会存在一些漏洞或者忙点,这也会导致征纳双方在认识上的差异。不同于民法,税法作为财政收入的保障,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当双方认识产生差异的时候,纳税人大多处于劣势,所以认识差异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二、提升税务筹划管理价值的措施
1、利用税法相关内容进行税收筹划
合理的税收筹划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是受到法律保护,但是这是要筹划的合法性为前提。所以,企业在进行筹划的时候,一定要精确的了解税收法律法规的内容。而且要注意到,我国和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较多,时刻关注和自身业务相关的税种的变化,准确掌握最新信息,并把握立法者的意图,避免由于信息失真或者理解失误而导致筹划方案失败。只有在合法的基础上,利用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税收筹划,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节税的效益。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通过分解合同中的销售额或者营业额来达到节税的目的,比如一家展览公司举办推销会,取得营业收入4000万,并支付给展览馆1500万押金。在不进行税收筹划的情况下,展览公司应该缴纳的营业税为4000*5%=200万。展览公司可以进行如下税收筹划:举行展览的时候,可以通知客户分别交费,即展览公司收取2500万,由展览公司开发票;而展馆则收取1500万,并由展馆开发票。如此一来,展览公司只需要缴纳营业税2500*5%=125万。这样以来,在保持双方收入以及展馆税负不变的情况下,展览公司通过税收筹划减少税收支出75万。而对于生产类型的企业,则可以通过改变包装物的收取方式来达到节税的目的,比如某声场企业销售货物500个,单价500元,同时需要包装盒500个,单价20元。如果企业将包装物连同货物一起销售,则企业应缴纳消费税额(500*500+500*20)*10%=26000元。而如果企业将包装物剥离,并采取押金的方式收费。当押金一年内返还给客户的话,则仅需对500*500的部分征税,缴纳消费税25000元;在一年内不返还押金的话,则缴纳消费税500*500*10%+20×500÷(1+17%)×10%=25854。所以企业如果将对包装物收取押金,并在一年内返还,则可以最大限度的达到节税的效果。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企业能够精确了解税法相关内容,则可以在完全合法的情况下达到节税的目的。
2、重视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
税收筹划虽然可以给企业带来节税方面的效益,但是作为一种企业行为,也是需要成本的。企业要在充分评估方案的基础上,确定方案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以及实施该方案需要的成本和放弃的效益。只有效益大于成本的时候,方案才有可取之处,企业才能考虑是否施行。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筹划的时候,往往更注重方案的节税效应,而忽略了方案自身所需付出的代价。一般来说,税收筹划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心理成本、货币成本、以及风险成本。税收筹划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税法、会计、财务方面的资料,而且一项方案也需要和税务机关沟通。任何一项税收筹划方案都不是孤立的,还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这些都需要时间和人力来完成,消耗企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本。而且,很多复杂的方案,单靠企业自身的税务人员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而会产生相应的咨询费、费或其他相关费用。由此可以看出,一项税收筹划方案具有显性和隐性成本,而效益是否超过成本,是方案成功的关键因素。比如,如果一个企业希望通过设立分公司来达到节税的目的的话,那么所涉及到成本除了上述成本外,还会有企业的注册费,新公司的管理费以及经营的费用,所以企业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影响企业税收筹划方案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既包括税收因素也包括非税收收入。企业要认识到,进行筹划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节约税收方面的开支,而是要增加利益并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所以企业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的时候,要处理好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首先,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不能仅考虑某个单一税负的高低,而是要着眼于企业的整体税负,以确定方案是增加还是减少企业的整体税负负担。其次,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的时候,企业要将眼光放远,有些方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会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增加企业的整体目标。目前有些企业放弃增值税免税优惠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比如对于有机化肥生产企业来说,虽然放弃免税优惠需要缴纳大笔的增值税。但是可以获得进项税的抵免,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有机化肥生产企业的客户一般都是工业企业,对于这些工业企业来说,化肥属于原材料。如果有机化肥生产企业放弃免税权的话,则工业企业在购买化肥的时候产生的进项也允许抵扣,如此一来还可以增加生产企业销量。因此,虽然放弃免税权表面看起来不划算,但是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却是有利的。此外,还应该考虑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这是因为一项税收筹划,只有在对经济形势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应该考虑的经济环境包括通货膨胀、市场供求以及国际环境等情况。例如国内有些企业为了规避出口欧洲面临的高额关税,就利用欧洲对缅甸的低关税优势,在那里投资生产,以利用原产地优势达到节税的目的。但是近来缅甸发生的军事冲突却使得国内一些企业的投资遭到严重损失,这是非税收因素影响税收筹划效果的典型案例。虽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对外投资的实力,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但是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设计税收筹划的时候,也会受到非税收因素的影响。有的时候,方案本身是好的,但是很可能因为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面临失败,企业必须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4、加强和税务部门的沟通
税收筹划不是企业一家在唱独角戏,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那就是税务部门。由于税务部门具有税收执法权和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必须要将其考虑在内。企业和税务部门保持沟通,不仅可以获取税收方面最新的信息,而且还可以获取税务部门的指导和认同。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时候,很多都是在法律的边缘地带进行操作,稍有不注意就可能越过法律的边界,被认定为违法行为。而且目前我国关于税收方面的政策还存在一定缺陷,如果能够得到税务部门的指导和认同,就可以增加税务部门的信任感,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于认识差异而导致的风险。比如对于软件开发企业,国家为了鼓励行业的发展,对其在增值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财税〔2011〕100号问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开发企业必须是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才能满足享受优惠的条件;对进口的软件进行改造后再销售的话,也可以享受优惠,但是文件还规定了仅仅是对软件进行汉化处理,不属于改造的范围;对于受托开发软件的纳税人,著作权归属的不同,也会影响纳税结果。对于这些,企业最好和税务机关保持必要的沟通,以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如果不能满足条件,则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对产品生产进行改进,以使其产品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