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师考试试题

体育教师考试试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师考试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师考试试题

体育教师考试试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主体参与 体验式教学

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强调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明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过程。下面结合高中化学课堂的实例阐述自己对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合理设置认知冲突的增长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适时地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继而引发对新知识逐步完成建构。

如学习苯酚时,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除生成苯酚外,另一产物究竟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学生产生了3种不同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碳酸钠,一部分学生认为是碳酸氢钠,还有大部分学生认为二氧化碳不足时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碳酸氢钠。

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产生了认知冲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我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苯酚钠溶液中通二氧化碳的产物究竟是什么。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向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后变澄清,向苯酚浊液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后无明显现象。结论:苯酚与碳酸钠无法共存。在这样的认知冲突产生并积极思考和实验后,学生的印象会特别深刻:苯酚钠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物为苯酚和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的量无关。

课堂教学中,通过接连的认知冲突的诱发与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学习的兴趣会愈加浓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设置一些认知冲突,是进行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的保证。

二、引用生活化的资源

主体参与体验式的课堂教学要要结合生活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真实性、趣味性、实用性。

比如,可以用啤酒或碳酸饮料代替污染严重的重铬酸钾、氮氧化物等来说明平衡的存在。将啤酒倒入热的烧杯中后比倒入冷烧杯中气泡多很多;用注射器吸取一些啤酒,用胶帽盖住注射口,然后抽拉活塞,减压结果是产生大量气泡,再用力推注射器,气泡消失。

还可以用茶水(茶水遇FeCl3水溶液呈蓝绿色)、洗手液(洗手液水溶液遇FeCl3水溶液显紫色)代替苯酚的显色反应。不但可以认识到酚类物质的性质,还能让学生知道不同的酚遇Fe3+呈不同颜色,酚也并不可怕,也可用来造福人类。

化学课堂的生活化,不但有效提高学生体验课堂的参与度,而且可以使学生深刻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科学引导学生的“插嘴”现象。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插嘴”的学生,轻则会被教师狠狠瞪一眼,重则会被痛骂一顿。因为插嘴不但影响课堂纪律,而且会干扰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而影响教学进度。而在主体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合理引导。其实,“插嘴”的学生几乎都是在认真听讲,头脑在认真的思考,也许一时兴起,说了某些听似无关的话。如我在复习萃取这一知识点时,讲到如何选择萃取剂,某一学生突然提出“萃取剂”就像“小三”一样,我并没有批评这一学生,而是借此将作“萃取剂”的条件和作“小三”的条件进行一番类比,顿时全班学生对萃取剂都有了深刻的理解,那位“插嘴”的学生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微笑。所以,对于“插嘴”,我们不能一棒打死,在于教师的合理引导,把坏成好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提高他学习的积极性,又流畅地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进行。

四、联系当下社会、新闻中的化学问题

当学习内容跟其形成、运用的社会和自然场景结合时,有意义的学习才可能发生,所学的知识才易于迁移到其他知识中再应用。只有在真实场景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可能到真实生活或其他学习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引用最近发生的社会、新闻事实,也是很好的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式学习的方式。

例如:在学习苯的性质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2014年4月14日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进而问学生:苯具有怎样的性质?为什么会污染水?怎样应对这场水污染事件?课堂上学生围绕苯的性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再如:在学习铝的时候,向学生介绍2014年8月2日昆山爆炸原因为粉尘引起火焰瞬间传播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地点为汽车轮毂光车间。进而问学生:铝箔不能燃烧而铝粉为什么可以燃烧?学生的印象将极为深刻。

又如:学习苯的同系物时,向学生介绍2014年4月网络上“毒性之争引发‘PX’词条保卫战”的事件,“PX”为对二甲苯。问学生:对二甲苯的性质怎样?能否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反应?你对这事件的态度怎样?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它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联系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设计相应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通过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所以课堂教学中联系当下社会、新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自然就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五、故意使用对学生示弱的策略

教师的故意示弱,可以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如学习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时,故意不露声色地设计两种错误的实验方案:①将5.9克NaCl放入烧杯中,再用100ml容量瓶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②将5.9克NaCl直接放入容量瓶中,再向瓶中加水至刻度线。然后问:我演示的实验方法正确吗?请同学们看课本,然后对我的做法作出评价。

再如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时,请一位同学和自己一起来做实验:将两个各装有1g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试管口,将气球中的粉末同时倒入分别加入2ml同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在合作实验过程中,我故意慢半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两个重要原则,即科学性和控制变量的思想,自然生成,不留痕迹。

教师的故意示弱是一种姿态、一种智慧,不会贬损教师的形象和权威,相反会提升教师的亲和力,有力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度。

总之,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更是一种情感过程、一种探究过程、一种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最本质的目的应该是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的能力,关注全面发展。只有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亲自体验求知的快乐,才能真正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使其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参考文献】

[1] 胡忠艳. 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分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8).

[2] 陈瑾. 从认知冲突中寻找优化认知结构的增长点,《化学教与学》,2013(10).

[3] 毛杨林. 巧用实验“意外”消除认识“盲点”,《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2).

[4] 张华. 巧用错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化学教与学》,2014(1).

体育教师考试试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了解学生;素质教育;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09-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要求各学科进行教育改革,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的俨然已成为社会共识。在素质教育大力实施和推广的进程中,学校体育教学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同时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实践中积累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备良好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人才。中学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塑造个性品格,掌握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具有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充分利用教学手段,进行课堂常规教育,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安全教育、在思想品质上也得到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决定学生的一生,要有意识结合授课的内容进行,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体育教育不仅仅锻炼学生的体质,更要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热爱体育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够得到教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其各有发展,学会主动学习,学会锻炼的能力,养成了终身锻炼观念。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寓情于教。 不仅要关心体育成绩出色的学生,更要关心体质和技能差的学生,教给他们动作技巧,促进他们进行锻炼。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多种方式调动积极性,进来挖掘他们潜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使他们各有所获。对想出好方法的学生要进行表扬,旨在点燃创造力的火花。

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 有机地结合,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因势利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塑造个性品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多种活动,如比赛、做游戏、召开运动会等方式,在竞技中考查学生的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 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尽量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东西,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简单易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保持对体育强烈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使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不是一项苦差事,而是快乐有趣的学习。如在跳高教学课中,把培养学生勇敢向上的精神作为教学第一目的,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将技术动作放在第二位置上,同时将教学目标分成了几个级别,不管水平高低,只要学生敢跳就予以肯定,激发其学习动力。

三、培养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培养正确审美观念,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课的实际内容进行传授,教师是教学中美的体现者和传播者,要巧妙安排,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提供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品质。

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教会学生学习,是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发展之需。在教学练习中增大难度、强度,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在运动中得到磨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我保护。通过做游戏、创设情境、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活动的持久兴趣。

素质教育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健身操等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如长跑教学时,除了教会学生跑的技术要领,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 速度,如何缓解跑步过程中身体的不适反应等,使学生不仅锻炼身体,还学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之间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使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就要实施差异性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他们都有所提高。

四、发展学生特长

体育教师考试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措施

中图分类号: C913.32 文献标识码: A

1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原因分析

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目前,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500万辆,上海机动车保有量约300万辆,合肥机动车保有量也已超过100万辆, 而且,机动车数量逐日递增,尤其是私家车的数量增加尤为突出;

⑵ 现有的路网布局和结构无法满通通行的需求:①、目前,很多国省道干线公路网从市区穿越,过境交通流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交通压力;②、由于静态停车的强烈需求,迫使将城区有限的道路资源画出地上临时停车位,尤其是在老城区,使原本比较紧张的道路资源矛盾更加突出;③、多数城市的路网密度、人均道路面积较低,与国外发达城市相距较大;

⑶部分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公德意识、法制观念较差:①、机动车辆随意抢道、占道、掉头等违章现象突出,尤其是在没有设置电子警察、监控设施的道路交叉口;②、行人、非机动车交通流随意穿行现象严重,形成“中国式的过马路”,行人过街,不是红绿灯控制,而是凑足一撮人就穿越道路,还有部分非机动车行驶在机动车道混行;

⑷ 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滞后,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大,市民出行距离也随之增大,由于没有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对于中短距离出行,多数市民选择私家车方式,使城区交通压力增加;

⑸ 另外,还有交叉通组织、信号配时不尽合理;道路资源与交通需求的不平衡;交通设施不完善,致使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发生,处理不够及时等,都是导致交通拥堵的因素。

2 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措施

⑴ 快速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以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环境来吸引和改变多数市民的出行习惯,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减小出行总量,缓解交通压力。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发展公共交通,包括快速公交、地铁、轻轨等,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构建“环境友好、低碳节能”的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⑵ 在规划环节,优化路网布局。分解过境交通,将过境交通、货运交通分流至城市,减小过境交通对城区交通的压力和干扰;

⑶ 调整快速通道、主干路网以及支路的间距和密度,完善环线道路、射线道路建设的同时,需加大支路网的密度。如果仅重视环射线道路建设,将会导致大量的交通流吸引至环射线,使之成为新的交通拥堵点,比如合肥市的一环、金寨路高架、长江西路高架等。只有将集散区域交通的路网同步建设,才能充分发挥环射线道路的交通功能,以缓解市区的交通压力;

⑷ 重新分配现有道路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条件,使交通承载量达到最优。对于老城区改造项目,不要刻意强调景观效果以及单车道机动车道宽度,以满足功能需求为主,可以选用隔离栏代替绿化带,有条件情况下,要考虑静态停车需求;

⑸ 优化交叉通组织设计:结合交叉节点的功能分析和交通量预测分析,合理选择互通立交、分离立交及平面交叉等交叉方式。平面交叉口设计应以“人车分离、快慢分行、各行其道、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安全畅通、减小延误”为原则,通过设计,规范车辆、行人的交通行为,保证机动车的“快速、安全”行驶。交叉口设计主要依据相交道路等级、交通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时对交叉口进口道进行扩大设计;另外依据被交叉道路的建设时机以及交口设计特点,作好交口的协调设计;

⑹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交叉口红绿灯控制信号配时根据交通流向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使信号周期与交通流相吻合。避免信号灯设置不合理造成交叉口道路资源的浪费,优化的信号配时,可以有效减小车辆延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服务水平。

⑺ 加大交通管理力度,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①、加强平面交叉口处的交通管制,增设电子警察、监控设施,减少车辆的违章驾驶行为;②、加强对慢行交通随意穿行的交通管制,减小慢行交通对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影响。

⑻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通过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进行物理隔离,明确各种交通流的行驶路权,尽量避免混行现象,提高交叉口以及路段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尤其是采用机非共板情况下,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设置隔离栏,有效规范交通行为,提高通行能力的同时改善了交通安全性。

⑼ 规划适度超前,充分考虑私家车的增长速度,增加停车场规划空间和布局,以满足静态停车的停车需求,尽量避免静态停车被迫占用有限的地上道路资源,影响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⑽ 提高城市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尽量避免暴雨季节由于排水不畅导致交通中断、拥堵,尤其是下穿桥等容易积水位置,目前很多城市规定排水管道实施最小标准。北京一般道路排水标准是1到3年一遇,而纽约则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 。

⑾ 使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硬件方面,利用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和设备,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获取各种交通信息;软件方面,利用成熟的交通控制方法,对交通采取点控、线控、面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合理进行信号配时,提高整体路网的通行效率。

⑿ 健全交通安全法律和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交通管理和处罚措施能够落实到位,不断提高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加强交通法制宣传,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对于提高城市通行效率而言,是一项长期而有效的工作。

另外,还有一些政策干预手段,比如限单双号(尾号)通行、私家车限购、征收车辆税、划定区域收费等措施,这些政策干预措施在国外有些国家取得一定成效,但这些政策实施难度较大。

3 结束语

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是一项系统、综合的社会工程,涉及政策、规划、管理、设计等诸多方面,需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治理思想和发展理念,也必须从整体系统或局部系统去统筹、协调解决,不可能因为一个交通方案就能立竿见影,因此,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共同协作,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炜、陈学武、陆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02月第一版.

[2] 周江评《缓解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若干思考》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1期.

[3] 刘峰、赵和生《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山西建筑.2008年10期.

[4] 孙欣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浅议》经济师.2010年09期.

体育教师考试试题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13-02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国外,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已经成了一条基本的教学改革思路,因为这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我们的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问题的教与学模式”(简称“问题模式”)便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着眼于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问题模式”的理论依据 该模式的教与学流程是“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迁移应用”,设计思想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其理论依据是: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力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相统一,在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全面性、整体性的同时,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努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要点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因素。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而意义建构是与学习情境有关的,不同的学习情境会导致对知识不同的理解,获得不同的经验,故知识具有情境关联性。知识是个体性的,不可能被传递,而只能被主体所创造,是个体主动探究、创造的结果。

二、“问题模式”的实施步骤 高中化学“基于问题的教与学模式”按五个基本环节实施教学。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精心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己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困惑,形成探究动机。

如学习溶液的pH时,教师提出问题:室温下,pH=10的某强碱溶液,分别稀释10倍、100倍后,溶液的pH分别是多少?学生很快地回答“9”“8”。再问:若稀释1000倍,则溶液的pH又是多少?大多数同学毫不犹豫地回答“7”,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这与他们学过的知识发生矛盾,这时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

这种提问方式能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某种不和谐,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分析问题

在遇到问题时,通过让学生回想已有知识,发现存在的矛盾,从而进入深入思考。

如上例中,教师停顿一下后质疑:“果真等于7吗?”随后为了给学生搭建认知台阶,继续提问:“按大家刚才的回答,若将pH=10的某强碱溶液稀释10000倍,则溶液的pH应是6,有可能吗?”此时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找出矛盾的地方:pH=6表示溶液呈酸性,pH=7表示溶液呈中性,即碱溶液稀释后呈酸性、中性。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认为不可能有此情况,即“稀释10倍pH 减小1个单位”有一定的局限性。

3解决问题

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以激活有关的背景知识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学习新知识。

如上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知道,根据此溶液呈碱性,而溶液的离子积是常数KW=c(H+)・c(OH-)=1×10-14,得到 pH >7。这样学生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新知识,学会了审视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找出问题的本质原因,能从实验角度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4得出结论

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方法进行评价、优化,获得新结论;或收集、整理有关材料,经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如上例中,得出初步结论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教师设计的学习主题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和处理解决问题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一个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学习,按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主题相关知识的建构,提高诸如解决问题技能、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评价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5迁移应用

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认识结构,然后把它用于同类的新问题中,即通过迁移应用新知识。

如上例中,以加水量为横坐标,pH为纵坐标画出变化曲线。让学生触类旁通,得出pH =4的某强酸溶液稀释倍数为10、100、1000、10000倍时的曲线图,思考:对硫酸钠溶液等中性溶液是否有此曲线关系?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探讨某强酸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强碱溶液时曲线图如何画。从该图中可以得到该强碱溶液的原物质的量浓度及酸碱中和滴定的相关知识,如指示剂的选择、操作的注意事宜、误差分析等。

进行知识的横向迁移还有,如果不是强碱(或酸)溶液的稀释,而是弱碱(或酸)溶液的稀释,这时图像的差异和解释,进而解读盐类水解的类似现象,为后续学习提供良好的素材。

三、“问题模式”的实践结果 经过三年的实践,在学生思维培养尤其是提高培训尖子生、高考备考策略、教学模式创新、科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科研能力等方面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和提高。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在课堂上实施以上五个环节中的第二至第四环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出现了勇于提问、主动讨论、敢于质疑的好现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多,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更浓了,学习的主体意识更强了。如有的同学说到自己的感受:“参加实验,能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并能使我们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印象和认识,有助于我们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扩展我们的视野。此外,实验还能锻炼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培养我们的实事求是精神。在实验中,许多细节会被忽略,而某些细节可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

2使学生更善于提问题、想问题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后,对化学的兴趣更浓厚了,更善于质疑、析疑,思维变得更严密、更科学。如实验班学生经常提出一些新的实验方案,并希望老师指导验证。又如兴趣小组的学生经常进行专题讨论,对实验现象中出现的问题能用创新思维去思考,体现了较强的能力。

3挖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潜力

学生在课余自发成立了学习兴趣小组,能自主设计化学实验,解决遇到的化学问题。通过小组活动,增强了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化学成绩普遍提高。如有的同学在实验后总结:“氨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不少现象。首先,我们在制取氨气时,发现未加热的Ca(OH)2和NH4Cl混合后便有了氨臭味,说明了此时有氨气放出。在氨气点燃时,有白雾生成,玻璃管壁出现了不少水珠,管内的无水CuSO4变成蓝色,说明了有水生成。在用点燃的镁条放入反应后的气体时,发现有气体遇水放出并使湿润pH试纸显碱色,说明此时有Mg3N2生成,也间接说明了产物中有N2。实验后,我懂得了不少道理。探究未知事物要以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审视事物的变化规律,探求现象的本质。”

4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了可贵的体验和感悟

一批学生在化奥培训中理解了创新的实质,自觉运用创新思维去解决难题,在省级竞赛中显示出较强的实力且成绩突出。如实验班的学生有如下感言:“实验成功只是一瞬间的事,而之前的准备工作才是复杂、费时的,我们许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书上写NH3与O2在催化剂和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而在实验中我们却发现生成的是N2。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质疑的精神,敢于提出疑问,并进行深入的探究。同时,还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有一丁点儿差错就可能使所有的努力付之流水;还需要团结协作,那么多的实验步骤,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

5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学生把培训过程获得的体会融入学习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一个实验班学生谈到:“我开始以全新的思维去理解高考,审视学习,并尝试以欣赏、品味的态度去接受知识。因为学习远远不只是为了高考,还为了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接受能力、创新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灵性和悟性,使自己的大脑进化得更完善更强大。”

我们的“问题模式”落实在课堂中,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效果明显。2010年高考,实验班理综成绩优异,其中有3人分别名列广西前10名、前20名内,3人以广西第6、26、34名的成绩上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另有3人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线,全班66人均上一本线。

体育教师考试试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后教育;体育教育;教学实践

在职后教育教学中引入信息化途径模式不是机械式地添加电子数字化的机械设备,然后将技术理论沿袭式地堆砌说教,而是让接收职后教育的教师群体可以在多元化、开放性、集成式的教育教学氛围下,通过丰富海量的社会主义体育机制的价值导向、代表体育人物的道德故事、体育领域思想道德适配教育的实时动态等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引导再塑其德育观念塑造、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锻炼,形成客观全面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并自觉内化为个人信念与内涵修养。

一、立足教学实际,划定信息化教学途径方法改进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信息化的方法模式改进创新之前,教师需要确立基本清晰的整体性备课规划方针。一方面需要要根据体育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合理选择适宜进行信息化方法改进创新的体育职后教育教学的关键内容,自行合理组织编排实际具体的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因素的糅合;另一方面则要突出接收职后教育的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阶段性特点,将一些本阶段教师群体喜闻乐见的体育流行语言、体育热点赛事以及体育明星故事等等要素巧妙具体地进行转化,真正凸显信息化适配辅助教学的灵活性。譬如教师可以将本阶段受教群体普遍关注的体育赛事的经典瞬间、体育焦点的热辣评价、体育明星的感人事迹等融入到具体细致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点讲解、关键概念剖析以及现场编排演练等主要教学活动之中,适时穿插相关知名体育人物的一些本学科的动作习惯、技巧经验,从而在轻松协调的教学氛围中进行职后教育的延伸性教学。

二、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高效性,增强信息化实践设计的多样化

教师可以通过绘图编辑软件的操作应用,灵活巧妙地结合职后教育教学的科目内容、规则要求以及活动特点,设计编辑出严密精准而又趣味的基本演练场景、动作分解流程、互动效果图,通过生动形象的三维立体动画效果去模拟还原日常实际的教学场景,并重点比对讲解技术概念、揭示要领诀窍、剖析难点核心,同时也可以组织鼓励接收职后教育的教师群体自己上机进行操作学习,使其充分释放发散思维、挖掘自身潜能,在实践教学的细则要求下,大胆合理地进行自由式、创新化、开放性地动作设计、场景勾勒、演练编排。从而使得学生群体在切身实际的体验中,理解技术动作原理、吃透技术动作要领、提升实践技能,这样,接收职后教育的教师群体就可以在生动形象的信息化模拟教学中仔细参照自身实践教学中的缺陷、认清自我教学中的既存不足,最终实现自主性、内化性地提升升华。

三、以体育学科社会实践为来源,将信息化方法模式具体细化

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方法模式的改进创新,实质上就是让本阶段处于体育教学系统内的教师群体也可以在新奇活跃、熟悉切实的环境下认知体育、感悟体育、应用体育,从而解决自身学习实践层面以及社会生活系统的实际问题,二者是彼此独立又交互衔接的统一关系。所以在进行信息化途径方法的改进更新之时,教师需要侧重将体育学科社会实践层面的场景气息、演练点滴、竞赛片段融入这种新型多元的方法模式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将划定的技术动作知识点独立成为一个探究课题,通过组织接受职后教育的教师群体自行分组结合在局域网络教学资源、体育资讯播报、经典体育赛事集锦录像等中寻找契合该知识点的体育现象、体育、趣事,然后鼓励受教的教师群体自主进行大胆构思、场景模拟、联系分析,然后挑选受教的教师代表上台进行自我观点的个性化解读、技术动作要领的主观演示,然后组织受教群体进行“最佳之星”评选,对表现优异的代表进行精神嘉奖等。从而也可以让受教的教师群体在轻松活泼的多元化教学实践环境中去体味相关技术动作知识点的实际内涵,领悟所学知识所具备的实际应用价值,最终激发受教的教师群体深层次的二次学习欲望值以及实践教学探究改进的热情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进步,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中引入信息化途径方法这一新型多元的辅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对既存的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整体架构的调整优化,更深次的则是对当下处于瓶颈期的职后体育教育系统的直接鞭策以及间接警醒。

参考文献

[1]柳芳红,宋朝霞.论信息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