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案设计论文

教案设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案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案设计论文

教案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1、传统网页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操作性等特点,若想制作效果良好的网页,需要具备文字版面处理、动画制作及图像处理等相关知识。设计计算机网页时,通常使用Flash、Firework和Dreamweaver三种网页设计软件。现阶段,很多技术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网页设计教学模式,即利用实践和理论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具体地说,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章节教学,若知识点不同,则会分两次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一味的照搬课本内容,不会融会贯通和相互联系,以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同样重视实践教学,而其实际教学效果常常达不到预期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熟练掌握网页制作技术及技巧的情况下,未能有效掌控网站、图片制作和内容排版编排的规划和布局造成的。

2、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基础部分相关知识辨别、知识分析及知识理解的前提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案例,进而为学生展示课程内容,同时,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指引学生通过教学案例的有效运用,分析、讨论相关知识,并以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促使学生进一步辨别和分析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工作作风以及管理理念。

3、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

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方式的实施基础是实例,实际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网页设计课程的兴趣,并在网页制作的学习中贯穿教学案例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而使学生在学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当着激励者和设计者的重要角色,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因而只有高度重视各教学流程,才能有效实施案例教学,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流程包括教学案例的设计、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总结和实现教学案例三部分,具体实施过程为:

1、教学案例的设计

通常来讲,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设计教学案例,因而教师一定要按照教学规划和教学要求,充分准备授课内容,并讨论教学案例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同时还要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此外,设计教学案例时还应注意:第一,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即保证设计的教学案例符合教材及现实案例的相关要求,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第二,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也就是说,教学案例可以涵盖大部分课程知识点;第三,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具体地说,设计的教学案例之间应具有前后贯穿的关系,并按照由易及难的顺序进行排列;第四,确保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接收能力选择或设计教学案例。另外,学生还要在分析教学案例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和探索其实际应用,并有效、及时的促使教学案例理论知识逐渐转变为实践应用,进而实现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目标,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实际题目设计求职网站,因而学生需要结合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相关的求职素材,进而独立设计求职网站,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其实践动手能力。

2、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

实际上,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案例的目的在于分析分体,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办法和思路。每个学生实现同一教学案例方法以及分析结果各不相同,虽然部分学生能找到容易、简单的实现方法,却无法充分理解;部分学生虽然找到了容易理解的实现方法,其实现过程却非常复杂。所以,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果断删除不重要的案例细节,同时寻找教学案例的结构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此外,讨论教学案例的核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进而将教学案例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有机相连,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并为学生创造自由、和谐的讨论氛围,同时让学生成为教学案例讨论的主角。一般来讲,案例教学模式着重强调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情境,而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及互动交流活动中,进而反复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是,案例教学抛弃了教师为主的旧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且不强迫学生进行记忆,只要求其积极思考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反复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积极动手能力的教育目标。例如,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介绍网页制作工具时,由于学生对其比较陌生,因而教师可通过讨论案例实施教学活动。

3、总结和实现教学案例

学生结束教学案例讨论后,教师应恰当评价讨论结果,以便去除错误观点。同时,教师还要分析、讲解教学案例分析的相关技巧及知识技能,进而在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时,根据课堂讨论内容具体实现教学案例,以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点。

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计算机网页设计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造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安全、自由的感觉,进而激发其敢做、敢说的勇气。此外,教师在计算机网页设计的案例教学中,始终扮演着指导者和组织者的重要角色。所以,学生要独自完成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素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若想保证计算机网页设计案例教学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具备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特点,这也是教师为学生传递经验和知识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以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和威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全面、多角度的爱护和关心学生,同时融入学生中间,以便更好的感受和体会其内心世界,进而在做好教师的同时,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

3、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一般来讲,学生学习必备、认识事物和适应环境的基本条件是认知结构,且其学习过程是不断平衡同化和顺应机能的过程,也是不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背景知识和展示新知识点,都要密切结合教学大纲。此外,教师选择教学案例时,应保证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能充分反映教学大纲中的相关知识点。例如,为网页页面进行布局时,可通过表格、框架和层的方式进行,如为食品网站做简图时:为确定网页的主色调,应将背景图片插在第一层中;为给网页增添活力和生机,可将flas插在第二层中;将精美食品插在第三层中;为体现饮食文化,可在第四层中搭配相关歌曲;为增强网页的立体感,可在第五层中添加浮动物体。此外,教师应先鼓励学生使用表格布局解决相关问题,尔后引出层的内涵,进而逐步解决问题,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四、结语

教案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安全;工程;设计。

城市作为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之一,在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诸多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可以说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达的重要参数所以大力发展城镇建设,对城市进行合理而健康的规划和管理极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设计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首要环节,设计单位及其广大设计人员,应如何面对轨道交通“安全问题”?本文就此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概念

1.1定义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与安全运营的全部工作的总称。

1.2安全工程的设计范围

安全工程贯穿于各设计研究阶段,这包括: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后续服务阶段。

1.3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和运营中发生安全事故,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内容。对于下述安全事故,在设计时就应给予充分考虑,以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

1.3.1火灾

在火灾情况下,人员的伤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烧死烧伤;高温灼伤;缺氧窒息;烟气中毒;踩踏;不正确逃生方式造成的摔死、摔伤;引发其他并发症等。

1.3.2撞击

撞击事故,包括:车撞车;车撞物;车撞人。

车撞车:追尾事故或乘客列车与其他车辆相撞(当线路不封闭时)。

车撞物:列车与永久性物体相碰,如:在永久性建筑物及构筑物变形、断裂、松动、脱落时,侵入限界,未能及时处理,而导致与列车碰撞或剐蹭;列车与临时性物体相碰。

车撞人:列车与工作人员、乘客、闯入或穿越行车线路者、平交道口抢行者等相碰。

1.3.3电击

产生电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触及电气设备的带电体(或绝缘破坏);触及漏电电气设备的外壳(接触电位差超标);电缆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超标等。

1.3.4踩踏

在发生突发客流、突发事件、自动扶梯失控等情形下,处理不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踩踏事故。产生突发客流的因素有:节假日(如北京清明节)、大型群众活动、恶劣气象等。

1.3.5人为袭击等

爆炸、纵火、毒气等。

1.3.6建筑物垮塌

运营期间,车站、隧道、其他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垮塌

1.3.7其他灾害

针对地震等地质灾害、透水、洪水、雨雪风雾、沙尘等,设计应考虑防震、防淹、防洪、防雷、防风等。

1.4施工期间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安装期间,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如:结构开裂、坍塌以及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出现沉降或坍塌等。施工不当或设计失误会导致这些事故的发生。

1.5设计期间

项目前期决策失误,虽不会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但会给项目带来财产损失或影响项目经济效益。二、安全工程的设计原则

主要原则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应以下述要求为目标,在正常使用时:

必须防止因乘客使用系统而造成对乘客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系统对运营人员及其他人员的伤害与危险;必须防止运营设施及车辆遭受损害与损失。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运营设备的选择,必须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满足功能、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乘客使用或操作的设备,必须易于识别,设置在便于触及的地方,并保证不当的操作或使用也不会导致系统发生危险。必须为残疾人、老人、孕妇及带领儿童的人在使用该系统时提供安全舒适的措施。应当在轨道线路、隧道及车站站台、站厅、疏散通道、出入口、通风亭、列车车厢内及其他运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各类发光导向、疏散、提示、警告、限制、禁止等安全标志。对于起火风险大的设施必须加以围护,减少可能的火情蔓延;在对火情及有害燃烧气体与热量控制的基础上,应保障有效疏散措施;铺设在地下车站、隧道及车辆上的电缆应不含卤化物,并避免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一旦发生火灾,通风排烟系统应能进入火灾运行模式,以保障人员疏散或灭火。

三、防火设计的重点提示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各种灾害中,火灾是首位的。所谓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1火源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引起火灾的火源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了解这些火源,将有利于防火设计。

电气火灾:绝缘老化、违反用电规定、电气设备设计或安装不当、过负荷、电气短路等,都可能导致火灾;生活用火引燃:如烟头等引燃可燃物;生产用火引燃:如施工中由电焊、气割、打磨、切割等的火花或其他火种引燃可燃物;人为破坏纵火。

3.2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

在系统投入试运行前,设计单位应协助业主单位编制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3.3建筑防火的设计要素

疏散通道、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用楼梯及自动扶梯、隧道联络通道的设置;疏散能力;设备及管理用房的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

3.4消防给水与灭火装置的设计要素

消防给水系统、灭火器配置、自动喷水(或喷雾)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

3.5防烟、排烟与事故通风系统的设计要素

机械防烟、排烟设施的设置、防烟、排烟系统与事故通风的功能、防烟分区的划分、设备的排烟能力、排烟设备的耐热能力、送风量的要求

3.6防灾用电、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的设计要素

消防用电的要求、应急照明的连续供电时间、应急照明的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工作,需要给与重点关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的重要性,使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的设计更加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为实现这个目的,只研究设计导则还不够,还应该建立一套安全工程的设计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教案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一)安全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规划目前,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到的将安全教育纳入统一规划的有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重庆市教委、山西省教委等一批教育部门,2013年9月5日,山西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继续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工作。要将安全教育课设为学生必修考查课,课时总量本科32学时,每学期均需开设4个课时,每学年0.5个学分,共2个学分。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师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演练不漏一所学校、不差一个班级、不少一个学生。〔3〕还有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天津大学、海南大学等很大一批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公选课。但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专业或学科进行系统规划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并不多,很难见到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大学生必修课,尤其是将安全教育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安全教育仍然没有统一的课程设计,据杨耀、张峰对四川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调查,“安全教育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高校仅占调查对象的50%;安全教育计入学分的高校仅占30%”,〔4〕安全教育课仍处在边缘化。

(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实施的安全教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仍停留在一些关于防火、防骗、防盗等基本知识讲解,而风险社会下高校存在的安全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如关于国家领土、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半岛问题、网络安全、非法传销、生命价值、、事件、宗教民族等一系列新型问题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在风险社会下,这些新型问题的应对技能和技巧比传统安全问题更要科学、先进,假如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的话,就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安全教育除了理论教学外,辅助于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仅围绕理论的宣讲,无疑在危险来临时,学生仍然不会逃生自救,那些逃生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保是正确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比如,在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中,有4名女大学生死亡,在后期记者采访时,有教师回应称“从小到大的教育中,虽有火灾应急教育,但是流于形式较多,真正实用的信息并没有传达给学生,例如身处类似险情,该如何处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纯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尤其是实践技能训练比较少。比如,在火灾、地震中的逃生技能训练,消防灭火演练,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训练等相对比较薄弱。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以“填鸭式”、“宣讲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仍然长期存在。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各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不长,专门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较少,甚至有的高校一味的扩大教学规模,对兼职教师没有严格的选拔标准,有的高校随意从安全保卫部门或学生辅导员中抽取,这种业余性的安全教育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他们对安全教育的知识还停留在一般性的认识,大多数是“现学现卖”,很难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师资培训基地,关于安全教育师资培训还较为偏少,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

二、风险社会下的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改进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13年6月13日,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现代法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规范,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强科学管理,确保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系统规划安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我们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而针对每个专业都有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这是为了确保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大学生清楚在大学期间要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而安全教育课程也应该同此考虑,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高校实际,制定安全教育指导方案;二是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方案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既能保证教学的科学实施,同样也不会脱离实际。由于地域性和办学资源的差异,各高校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二)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要紧跟形势,尤其是要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及时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注重对传统安全的宣传,又不能忽视新型安全问题。要及时修订教学资料,对于自编教材的高校,要及时组织编写人员对教材进行修订,确保每年教学中能使用到最新的教材和视频资料。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适应大学生的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体验式教学。“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身体去亲身经历、体察,可以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5〕开通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用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手段,促进安全教育内容全覆盖。新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电子通讯行业等一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媒体已经被当前大多数90后的大学生青睐,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新媒体的越来越广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6〕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有力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安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的坚实保障。高校要结合各自实际,有计划的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专职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抽调学法律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一批安全类、法学类等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二是建立兼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同地方公安、国安、消防、卫生等单位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同其他高校的合作,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举办专题安全教育师资培训班的形式,不定时的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能力。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家庭、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有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要不断整合现有的资源,比如,高校要加强同公安、消防、卫生、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安全教育基地,通过警校共育、校际合作、校地合作的模式,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三、结语

教案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3],该课程教学目标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密切相关,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1核心知识点模糊

2010年之后,很多高校开始开设Android相关课程,对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核心知识点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方法仍处在研究和实践阶段,导致教师在对核心知识点的选择各有不同。

1.2学生基础薄弱

《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掌握Java知识、数据库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学生学习该课程存在一定的难度。

1.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的课程讲授仍采用理论授课为主、上机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实际应用结合;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但这些案例往往是对特定知识点的练习,与实际项目开发相差很大,学生毕业后遇到项目开发时不能正确科学分析具体问题;课后作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但这些题目往往针对某个特定的知识点,导致很多学生作业完成得很好,但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3-4]。

1.4考核方式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类似表1所示的课程考核标准;其中期末考试占70%,其他占30%。这种考核方式主要考核理论学习,与《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不一致,往往导致学生的笔头能力强而实践能力薄弱,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等综合素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能力,因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2案例教学在《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实际应用的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之中,然后通过学生对事件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3-5]。

2.1案例的设计

教师在选择典型案例时,应考虑以下4个因素:①案例的选择应该覆盖若干个核心知识点;②案例的选择应该贴近实际生活且生动有趣;②确定案例的规模要适当;④确定案例的难度要适中;表2显示了《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核心知识点与典型案例的对应关系。教师对学生采用案例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针对当前很多大学生都非常喜欢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自己喜好的APP,教师可以以这个兴趣为话题,引导学生开发简易音乐播放器为切入点,教会学生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当注意过程控制。

2.2案例的实施

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需要在PC机搭建,搭建步骤:第一步,安装Java的运行环境;第二步安装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第三步安装SDK套件,配置SDK的安装路径;第四步创建Android模拟器(AndroidVirtualMachine),可以模拟仿真不同型号的Android智能手机。

2.3案例的讨论

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质,丰富学生的实际移动互联APP开发经验[7]。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求学生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过程和方法;②采用启发式教学,恰当地引进教学案例;③学期开始就安排学生自由组队,每4~6人组成一个项目团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的开发。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知识点,通过开发科学计算器,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Android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2.4案例的考核结合《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的课程特点,该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考核采用如表3所示考核标准。

3结语

教案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教学档案数字数字化建设的涵义,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档案是教学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也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传统的教学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主要工作对象,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已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完整工作流程、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学档案将以电子文件出现,但却没有对应的系统的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的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涵义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教学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通过互联网进行联机检索和阅读,实现资源共享。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建设最基础的工作。 

二、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 

1.便捷实现多种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 

电子档案可同时将文字、声音、影像等内容集成保存, 并可借助计算机实现任意组合编辑,极大增加了档案的编辑性、可读性、可视性,丰富了档案的内容。 

2.信息存储容量大 

电子档案体积小但存储容量大。一张cd-rom光盘可存储650 mb,相当于30万汉字的图书1000册、35万张a4打印纸上的文字信息或10万张图形信息。 

3.便捷实现检索浏览 

电子文献由于具有全文数据库的结构和相应的按自身逻辑关系组织成相互联系的网状结构,通过数据库、检索软件等技术,借助某些关键词,能够便捷的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大大方便了用户检索,提高了检索效率,免除了翻阅、查找实体档案的繁琐。在教学档案管理网络平台上,档案管理人员还可通过网络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提供利用;利用者亦可以足不出户地远程访问档案材料,网上下载档案信息, 或远距离、高速度的传输,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4.提高了教学档案的利用率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可被多人在不同地域同时访问、浏览、下载,同一份电子档案可同时为不同的用户服务,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 

三、教学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档案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档案业务管理,又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受高校现行人事制度的影响,目前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仍普遍较低,年龄偏大,计算机操作能力一般,习惯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编研模式。而在信息社会,档案的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已呈多元化发展,一些必备的技能如数据存储和压缩技术、档案信息组织技术、检索技术等还不为多数人熟练应用,更不用说网络环境下教学档案的安全性问题了。 

2.缺少工作标准、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 

档案材料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机械性”对教学档案电子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高校的教务工作更多受制于购买的教学管理软件,加上很多高校有自己的特殊的实际管理情况,因此个性化修改之后软件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再加上计算机软件及其有关设备硬件差异,这些不足和差异都影响着电子数据的规范性和共享性,制约着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四、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水平的对策 

1.加强人员的技能培训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工作的主体,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丰富档案专业知识,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来从事教学档案管理。 

2.开发教务档案管理平台系统,实施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工程 

加强归档的标准化建设是目前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各高校都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并实现了教学管理软件辅助管理,这为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建设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教学软件和数据库的应用提供了大量的“标准化”电子数据和材料,这为教学档案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的数字基础,便于实现密集存储和快速检索;以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又为教学档案的网内和网际共享、传递打下了良好的交流基础,这些都为教学档案的维护、网内共享、公开和查询,特别是数据进一步发掘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条件。 

3. 尽快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加强档案安全管理 

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尤为重要。校档案馆和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要结合《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尽快出台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标准和规章,特别是网站建设和管理标准、档案管理软件设计标准、数据库录入规范、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标准等,使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而实现对教学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 

数字化档案给教学档案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补充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外,还要加大设备和技术投入,结合存贮介质使用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等多种安全防范手段,积极对“病毒”和“黑客”等行为,确保档案的保密和安全。实现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可控性,以及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4.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工作质量检查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第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网络平台和工作规范建立起来以后,高校应根据积极实施管理纠偏。 并且基于网络进行的检查更为便捷,各个部门根据管理权限只要检查自己管理的模块数据库中的档案就可,这样可有效减少收储遗漏,更便捷的考核二级学院的工作质量。 

五、结语 

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高校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数字化教学档案建立起来以后,可以通过对立档单位工作流程在线监督进一步提高原始数据归档质量,便捷实现档案资源在网上的、传递、检索和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