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体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管理安全体系就是指通过落实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对档案工作进行的系统化的管理,重点确保档案系统的完整、可用、真实以及可控,是基于档案文献信息安全的整体防护体系。档案管理安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一是强化档案安全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二是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建设,为档案管理安全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三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专业技能的培训,确保档案安全管理有必要的人才支撑;四是强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的建设,做好重要档案资料的安全备份,确保档案资料数据库平台的可靠。
二、当前我国档案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相对较为薄弱,造成了整个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基础不牢靠。特别是针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安全应急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档案遗失、信息丢失或失效等档案管理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
2.档案管理安全保障技术水平不高
当前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早已经步入了以数字档案为主体、数字纸质档案并存的时代,对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些单位的档案安全管理保障技术水平不高,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性很容易受到威胁,一些的核心档案资料甚至出现泄露问题。
3.档案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较少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安全意识、学习能力等普遍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力量不足、素质不高,而且普遍缺乏档案管理安全意识,再加上没有必要的教育培训,制约了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优化档案管理安全体系建设的措施
1.完善档案安全管理保障制度建设
在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上,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档案资料收集制度,特别是全面利用前端控制理论,加强档案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对不同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归档保存要求等进行明确,合理分级确定不同的安全管理措施。其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强化档案安全保管制度的建设,为所有档案建立全宗、档号,并编制好档案检索查询目录,全面掌握所有的档案资料;同时,对所有的档案资料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档案载体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电子档案载体,必须设置相应的防磁化、防复制保护技术。第三,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安全应急制度,重点是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安全预警机制以及损坏档案资料的恢复工作,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
2.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技术保障水平
对于档案安全管理技术保障水平的提升,重点应该针对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的特点,合理的确定各种安全管理方案。首先,在档案的安全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对档案馆的库房、机房等进行标准化的建设,避免档案资料受到各种物理、化学或者是生物灾害的影响。其次,重点加强对电子档案的安全保障管理,对于一些涉及保密需要的档案资料,必须采取防扩散加密技术进行处理,同时对于一些重要的数字档案必须建立自动备份以及异地备份技术,并加强对防火墙技术、安全检测技术、虚拟网络技术等网络安全技术的运用,以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第三,应该加强对档案安全修复技术的研究应用,对于一些有损坏的档案资料及时制定档案修复技术,或者是与外部修复服务商合作,提高企业的整体档案安全管理水平。
3.加强档案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上,一支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是基本的要求。首先,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引进选拔上,应该尽可能的引进高层次、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其次,应该重点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教育培训,除了必要的档案管理知识以外,还应该加强档案安全管理理念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培训,使其既可以准确的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以及安全管理要求,同时也可以有效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4.提高档案资料的保密管理水平
在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保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管理要求。对于保密管理,首先应该根据档案资料的不同性质,准确的确定档案资料的保密等级以及使用权限,严格进行权限的控制管理。其次,在这些档案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档案资料的传输和复制,尤其是加强对各种照相机、录像机、智能手机使用的控制,以免资料泄露造成档案管理安全事故。
四、结语
为了保证出现问题后能及时切断一切动作单元,路基处理车采用了安全总线系统。它是一套独立的安全控制系统,由1个主中央处理器CPU和13个地址控制单元构成。运用了PSSSB3006-3ETH-2作为CPU,PSSuHSB-T作为地址控制单元,BUS3X0.75mm2作为数据传输导线的一种PLC控制总线。全车共有13个地址控制单元,每个地址单元由数据传输导线串行连接,运用线性非闭环的传输方式,导线终端并接120Ω电阻作为消耗电阻。这种总线的特点是稳定性强、传输及时、操作简单、控制面广等。
安全总线控制原理
安全总线系统是如何保证安全的呢,将安全总线系统和CAN总线系统联合起来,如图2所示。在安全总线和CAN总线中增加设置一条输出电源S2,作为2条总线的衔接线,电源S2控制每个CAN总线输出,在S2不得电的情况下,所有CAN总线动作输出无效,只有在S2得电的情况下,CAN总线才能执行相应的动作。因此,安全总线只需控制S2得失电即可控制全车所有动作。
1.1电梯提前开门/开门再平层运行
电梯在平层时实现提前开门或开门再平层功能是一种特殊模式下的运行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用,很受用户欢迎。由于系统要短接门锁回路让电梯运行,因此,确保运行安全是第一位。显然,完成以上功能的专用控制电路板及控制原理必须通过相关电路板型式试验验证。同样,当需要调整提前开门动作量时,要对井道内安装的平层遮板和轿厢上的平层感应器距离进行协调调整,甚至更换井道内各楼层平层遮板。
1.2电梯UCM功能
欧盟EN81-1:1998/PrA3:2008F9.11Protectionagainstunintendedcarmovement增加了防轿厢意外移动功能,简称UCM功能。该功能对防止因轿厢意外移动而对乘客造成的伤害起了重要作用,我国新版的GB7588电梯标准意见稿中也增加了该条款。实现UCM功能,应包括一套对轿厢离开门区位置的检测装置或检测单元,通过该装置来判断轿厢是否已离开平层区或开锁区,并且在电梯主电源断电情况下也能进行检测和执行保护动作。目前主要是采用电子式限速器实现UCM功能,并通过安装在上面的编码器的读数值来检测和确定轿厢的意外移动距离。
2井道信息安全模块系统
井道信息安全模块系统采用经过长期考验的磁栅尺技术,以高精度测量电梯轿厢在井道中的绝对位置,从而实现对电梯轿厢运行的直接控制,可取代传统电梯井道位置编码器式的间接测量技术,主系统通过安全控制模块系统的输出信号完成平层、减速、提前开门/开门再平层及UCM等功能。井道信息安全模块系统包括磁栅尺及传感器测量单元和安全模块控制单元。
2.1磁栅尺及传感器测量单元
磁栅尺是一柔韧的与一条钢带完美结合的带状物,磁栅尺在摩擦运行中具有极高的耐磨性,同时还具有抗烟雾、抗污染、抗油垢、防潮湿、防振动和防振荡的特性,因此其非常适合在电梯井道环境中应用。磁栅尺相当于一个直接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安全的绝对值编码器,其内部特殊的随机码RANDOM-Code可在1000m的测量范围内达到±0.5mm的准确度,位置精度可达1mm,最高分辨率可达0.0625mm。数据的读取是无接触式、高精度和可重复性的。由于测量单元是固定安装在电梯轿厢上的,与井道固定安装的磁栅尺之间无位移误差,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电梯井道数据是真正的绝对位置数据,甚至在长时间无电源情况下,系统上电后重新读取也无需校对。对磁栅尺数据的读取采用专门的读取传感器单元,该单元中有两个读取传感器,二者是物理性分开的,并且内置的监控系统始终对这两个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测,如果其中一个传感器停止正常运行,则读取单元自动激活另一个的备份,同时向上位控制器报告故障,以确保整个系统绝对可靠工作。同样,该单元也具有抗烟雾、抗污染、抗油垢、防潮湿、防振动和防振荡的特性,非常适合在电梯井道环境中应用。
2.2安全模块控制单元
安全模块控制单元是一个通过安全型式试验认证的控制器,可直接作为电气安全部件进行控制使用。该控制器读取井道磁栅尺的数据,可通过多种通讯接口———SSI、CAN、CANO-pen(满足DS406和DS417标准)、RS422、RS485与主控制系统进行通讯,监视、控制轿厢的位置、速度、平层位置状态、限位开关或端站减速点位置,实现提前开门/开门再平层和UCM功能对轿厢井道位置数据的要求。由于控制器本身已通过了安全认证检测,因此由控制器安全继电器输出控制信号可以直接接入电梯安全回路,并代替提前开门/开门再平层电路板,供电梯主系统完成对电梯以上功能的控制。
3井道信息安全模块系统在电梯中的典型应用及对比分析
3.1电梯轿厢位置及井道数据
(1)传统电梯采用曳引机编码器方式获取的是一个相对的编码位置信号,而用井道信息安全模块系统磁栅尺获得的是绝对位置信号。
(2)对钢丝绳打滑导致的位置偏差不需要进行系统校正。
(3)获得的位置信号精度高、重复性好,即使长时间断电后仍能准确进行定位,而不需要重新进行井道自学习。
3.2轿厢平层位置及减速点位置
(1)传统电梯调整轿厢平层、井道遮板位置及强迫减速开关位置,都是通过现场人工作业方式来完成。采用井道信息安全模块后,由于获取的是绝对位置信号,对以上位置的调整只需要通过软件就能精准实现,对门区的距离调整非常方便、快捷,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电梯井道楼层平层遮板及轿厢平层感应器调整方法。
(2)井道内减速点位置同样可由软件进行设置调整,并可由安全控制器输出强迫减速信号,完全取代传统电梯中的各减速开关和连接电缆。
3.3提前开门/开门再平层功能
借助获取的轿厢井道位置的绝对数据和模块控制器的安全特性,同样可以通过井道信息安全模块实现提前开门/开门再平层功能,提前开门量和位置的确定不再需要传统的对井道遮板的更换和调整来完成,只需通过采集到的井道绝对位置数据,由主系统软件来调整即可,可靠、方便、快捷又节省人工费。
3.4UCM功能实现
UCM功能,首先要对轿厢发生的意外移动及移动距离进行判定,继而与主控制系统和UCM控制装置一起完成UCM保护功能。由于磁栅尺具有读取井道和轿厢绝对位置数据的特点,很显然,对轿厢意外移动距离的判定非常容易,即使在主电源断电情况下,通过后备的UPS电源也能实现。
4结语
1 推进档案信息化并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对安全保密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后,加强了自动化、效率化、网络化的进程,数据经录入后能够被反复并且终身使用,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共享,同时便于搜索,打破了传统的“一本一本,一页一页”的检索形式,实现了即时即地查询,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另外,数据档案的信息化有利于信息数据的二次使用和研发,提供了整个工作的工作效能和市场的运用能力,使得档案资料由单一的管理数据变成一种可再生能源。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整个单位的技术水平,为协助走向一体化的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进档案信息化本身又是一把双刃剑,资料的存储与利用在实现高效便捷的同时也面临黑客攻击、设备老化、人员素质等诸多问题,一旦档案信息特别是的重要档案信息被泄露或遗失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全力确保档案信息安全成为档案管理业界应当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2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机密性和专业性的工作。然而,在现实地档案信息管理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信息系统漏洞、管理人员组织欠缺、故障原因等导致数据缺失或泄露,给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1 制度管理不完善
制度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保障。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国家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立法规范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寻找相关依据标准的时候不够明确,另外,很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没有形成健全的档案管理的保密性法规制度,这为档案管理过程中埋下了隐患。另外,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借阅归还手续没有做好管理登记,人员流动的材料交接手续没有按照正常的章程进行清点。
2.2 信息系统漏洞存在
现如今,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人们往往关注硬件设备,而对信息系统的管理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和系统的分析。此外,随着攻击手段和攻击方式的不断进步,原来的防御系统无法抵御日益强大的病毒和黑客,档案管理系统的保密性越来越受到威胁。再者,硬件环境的不健全,为档案信息化管理设置了障碍。比如,少数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存储技术相对落后,用于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破旧,经常性发生故障,不仅不利于数据的更新,还会导致信息的缺失。
2.3 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一部分。但是,一直以来的档案管理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品德缺失,职业素养不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工作疏忽、监守自盗、恶意攻击窃取等等现象。例如,有的人员容易将自私的思想带到实际工作当中,缺乏大局观念;有的人员对组织的忠诚度不够,往往为了一己私欲将档案数据占为己有,通过不正当的交易手段获取钱财;有的人员由于生活习惯的偏差,经常性泄露信息;有的人员专业水平不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不强,错误的使用导致硬件软件破坏,数据缺失。例如,管理人员未经授权复制、伪造、销毁相关档案数据,影响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4 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运行环境的变化,硬件的破坏、系统的崩溃、不正当的操作或者病毒恶意的侵入和破坏等原因可能导致数据的残缺或丢失。
3 破解档案信息化带来的保密安全难题应当采取的举措
档案信息化所带来的保密安全问题直接联系着一个单位的命脉。针对现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要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信息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忠诚度、保密性、业务能力)、加强数据库的定期备档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3.1 健全管理制度
国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档案管理,为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提供法律保障。各单位要根据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工作实际,建立规范有效地信息化档案管理机制。通过不断地梳理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制定一套有利于发展的技术规范来细化工作流程和步骤。通过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单位实际和特点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可操作性强、便于更新的操作规程,形成约束力强、人性化的执行体系,落实责任归属制度,将档案管理的职责权限分配到人,进一步明晰各种责任关系,做到赏罚分明。
3.2 完善信息系统
我们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除了要健全配置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等计算机硬件设备外,要不断加强软件的研制,广泛运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加强对计算机的监控管理程序、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研究和完善。通过网络安全技术的钻研和开发,为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提供基础保障条件;采用对访问权限、网络监测控制、防火墙的装置等来加强对保密安全的管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按照自身的行业特点,依据单位实际情况,注重实效,深化管理,研发和推广能够适应单位档案管理性质和特点,符合单位档案管理职能需要的个性化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使用程度。
3.3 提高管理人员的忠诚度和保密性及业务能力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成效。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现代化管理观念,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问题,及时了解档案发展趋势和现代科技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在计算机网络、系统操作、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要关注并重视管理人员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组织的认同感等的培养。例如,我们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中,要加强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完善整体的知识构架。同时,要招兵买马,加强优秀管理人才的引进,寻找一些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提升队伍的综合竞争实力。
3.4 加强数据库的定期备档
(一)物理层面的安全问题。
高校计算机信息系统受到如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和突发自然事件造成的破坏,也存在因设备老化或毁损以及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崩溃造成的信息资料损失,和服务器设备丢失或被破坏等物理层面的安全问题。
(二)网络层面的安全问题。
校内网络是连接整体外界互联网络的,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互联网的恶意攻击,同时整个数据在校内局域网络进行传播时在没有对数据进行加密情况下被监控和改变也会发生。并且在计算机病毒从外界互联网和内部校内局域网都可以进入到整个系统中,破坏存储的数据和操作系统。最后,在路由器和相应的体系辅助设备中也存有安全漏洞问题。
(三)应用层面的安全问题。
体系的数据中心拥有着计算机信息校园整个关于教学和科研以及各高校主要构成的数据信息运行工作,是高校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核心。在用校内局域网络进行连接促使信息高效应用中也产生了任何网络终端都可以进入整个数据中心,在安全层面造成了风险。
(四)数据层面的安全风险。
高校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对数据进行输入和整理以及提供服务的过程,大量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储存和相应的数据修改调整都面对各层面的安全风险威胁。
二、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
(一)物理层面的安全对策。
对物理层面的安全防护需要在成本和管理机制优化上进行考虑,对每个零散的设备单元统一进行管理防护。对相应的重要数据库和重要的配置服务器设备要进行统一的机房维护,在机房的环境和温度以及湿度上都要进行考虑和定期测量。同时,在机房内的电路电源以及出现停电时的后备电源要进行保障,对出现机房建筑不稳定和受到外界干扰影响程度大时,要及时进行修复。同时每个核心设备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保证不受到电磁辐射的干扰。
(二)网络层面的安全对策。
目前高校的外联手段会涉及到网卡和蓝牙以及USB等相应设备,这些终端的维护和保障是可以防止常规的恶意侵害方式的。要在固定网络中设有相应的端口输入限制和对协议不完整的连接及时终端,相关交换机实现对用户搜索的数据整理的规范化。
(三)应用层面的安全对策。
高校计算机信息系统是面向校园内信息数据流动而服务的,在各个相关服务器和数据库中需要加强安全域的建设,并对每个需要防护的病毒和数据保障方案和备份方案都要进行统一建立。在主要信息存在的数据中心内要对所涉及的各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和相应配置设备,以及数据资源进行定期维护和安全级别的相应建立,监控和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对数据中心的安全域级别设定为顶级并加强各分支系统的保障手段。
(四)数据层面的安全对策。
对本地需要加密的数据做好相应的储存和终端防护,对设立相应安全文件夹,由专人进行管理。对每个需要写入的储存信息,进行写入指令的控制,要求具有一定安全性的信息可以写入数据储存设备。每个客户端口要建立USB安全管理策略,需要系统内部认证并通过才可以进行只读等权限设定。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