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暑应急演练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切实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强化防汛责任意识,立足于防大汛、抗高温,做到早筹划、早安排,突出应急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二、提前进入预防,确保物资保障
1、为预防夏季突发事件的发生,自进入夏季以来,各部门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职责范围。在高温汛期来临之前,把应急管理工作做到了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并确保应急小组成员通讯工具的24小时畅通。
2、煤场新建回收水池一个,修建煤场排水渠道,确保强降雨天气的雨水收集。
3、煤场在去年年底完成了大棚修建,从根本上杜绝了料堆坍塌和物料流失。
4、公司制定《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并组织了一次综合应急演练,强化应急小组之间的应急协作能力;备煤车间组织了“料场防汛应急演练”,各部门分别组织了“高温天气人员急救培训”。
三、开展专项隐患排查
首先,公司始终针对夏季作业人员易疲劳、易中暑、易发生事故的特点,结合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落实《防汛专项隐患排查》和《夏季防中暑隐患专项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截至当日,两项专项排查共计排查3次,查处安全风险13项,整改率100%。
其次,安全部门联系第三方单位重点对高层建筑、储槽、管道等防雷设施进行了检测校验,并根据第三方建议更换和增加了6处防雷接地设施。与此同时,各部门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和渠道清理,重点做好防中暑、防触电、防雷击、防坠落、防食物中毒、防火灾工作,确保了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公司的安全生产。
四、督促落实后勤保障措施
1、做好度汛及高温物资应急储备。为各部门配置医用急救箱、藿香正气水、胶鞋、雨衣等应急物资,对应急储备点的防汛物资重新清点并建立台账,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2、督促各单位开展防暑降温与中暑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现场作业人员的饮水、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疫、防中毒等工作。由公司工会牵头,组织夏季送清凉活动,并在每天中午为员工送上西瓜、鸡汤等食用品,确保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3、对35KV配电站、炼焦换向室、动力软水站、炼焦除尘站、化产车间循环水电房、备煤车间皮带通廊等漏水部位完成了防水处理。
五、合理安排作息,避开风险时段
在高温天气时,要求所有高空作业、室外作业人员避开中午高温时段,督促外委施工单位调整作息时间,将工作时间更改为早上6:00——10:00,下午4:00——8:00,延长人员中午休息时间,从而避免人员作业风险。
其次,根据市气象台的气象预警信息,及时移除低洼处设备设施并停止室外作业;生产部门建立了防汛应急工作群,及时通报汛期安全风险并组织整改,做到了预防在前,从容应急。
五、应急工作存在的不足
(1)合理布置生产性热源,采取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
(2)高温车间建立空调休息室,休息室温度为25~28℃;
(3)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温度低于常温;
(4)针对露天高温作业,调整工休制度,避免长时间接触高温;
(5)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认真做好高温季节到来之前的体检工作,避免职业禁忌证者从事高温作业,如Ⅱ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和大面积皮肤疤痕患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此外,炎热的气候非常有利于有毒气体的挥发,增加了职业中毒的风险,为了预防职业中毒,要做好以下几点:
(1)采取设备密闭、机械通风措施,降低毒物浓度;
(2)进行车间空气检测,避免职业中毒;
(3)进行入职前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证者接触有毒物质;
(4)做好在岗期间职业健康监护,早发现,早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健康危害进一步扩大;
(5)根据作业特点,为工人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6)减少工人接触毒物的时间,避免长时间加班,尤其是在通风不良的工作场所。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一
1、目的:进入盛夏季节,日照强度高,高温天气持续,为切实做好夏季施工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措施。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湖北电建二公司西塞山二期项目部。
3、具体规定:
3.1 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抓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要以对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3.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00至15:00进行室外作业。
3.3 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3.4 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3.5落实防暑降温物品。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施工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3.6 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施工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宿舍和食堂必须安装电扇,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宿舍安装空调。
3.7 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8 做好夏季防火工作。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房、仓库、油漆房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二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当前我市已进入盛夏炎热季节,7至9月是高温时期,特别是近期天气以高温晴热为主,又正值建筑施工高峰期。为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高温酷暑期间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以及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厦府办[2009]204号)精神,现将做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责任,高度重视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
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加强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作为维护一线作业工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筑工地高温期间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二、结合实际,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措施。
各单位要结合高温季节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的特点,加强安全事故的防范,认真落实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各项措施,改善一线工人劳动作业条件,减轻劳动强度,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一要妥善安排高温期间施工生产,合理调整工人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高温时段(11:00-15:00)项目部要停止室外露天和高处作业,防止因工人疲倦乏力、劳累过度等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二要落实工人防暑降温物品和药品,有条件的施工现场应搭设凉棚,作业场所应分区多点设置饮水处,保证不间断供应干净卫生的开水,防止作业人员脱水、中暑。
三要贯彻落实《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改善作业区、生活区的通风和降温条件,确保工人宿舍、食堂、厕所、沐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工人宿舍必须保证隔热通风透气,并配备电风扇等必要的降温设施,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整改。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严禁出售变质的剩饭剩菜,防止食物中毒。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四要加强防暑降温知识宣传,通过板报、班前活动、交底会等,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暑降温急救等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训练。项目部要配备具有急救经验或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
三、加强值班,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各单位要安排好高温酷暑期间安全生产值班和调度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带班等各项值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重大情况报告制度,发生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时按规定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
企业夏季防暑降温案例三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顺利施工 ,确保在夏季施工中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救援工作能迅速有效,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 暑期来临,通过本预案的编制来指导防暑降温工作的开展,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人身安全,保证项目部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而且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防止因行动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混乱而延误事故应急,从而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成立施工紧急情况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由项目经理 负责落实,若总指挥外出,由项目副经理 担任副总指挥给予落实,当副总指挥不在的情况下,由现场技术负责人 进行落实。实施救援工作的展开,具体人员安排详见应急预案组织机构。
三、当在工程及建筑施工中发生高温的各种紧急症状情况时,我项目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在第一时间分别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20”救护中心求助,并向市安全生产监督局、总工会等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紧急情况发生后,还应不间断的向有关领导、部门反馈后续情况。
四、在施工中紧急情况发生后,项目部即视情况成立救援现场指挥部,由 担任事故现场总指挥,并成立以下领导小组(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
1、防暑降温保障小组。夏季施工过程中,因建筑行业在作业时,露天作业环境较多;人员作业分布区域复杂、多变;劳动强度大等方面的影响,给建筑工程在夏季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生命、财产安全,为作业人员营造一个有保障、舒适的环境,在作业人员发生高温不良反应时,由组长 立即组织该组成员对事故人员进行转移、与控制,防止周边施工作业现场事故人员的增加。使应急行动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提高行动的效率。以免造成巨大的事故损失。
2、信息联络小组。由组长 负责了解人员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及紧急情况影响范围,每天组织收集天气温度状况,然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对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及有关部门的联络。
3、安全保障(警戒)小组。对撤离区和安置区内的治安工作,由安全员 荆国栋 担任组长并组织队员负责对险情发展状况进行监控,防止影响施工工期,并对各班组人员加强安全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且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以预防恶性事故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时如何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4、现场医疗救护小组。当事故发生时,由组长 组织组员对伤员进行现场分类和急救处理,负责在第一时间对伤员实施有效救护;并及时向医院转送。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进入事故发生区抢救伤员;指导危害区内人员进行自救、互救活动;集中、清点、输送、收治伤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5、后勤保障小组。由组长 负责组织调集抢险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抢险救灾措施落实到位。
五、各类紧急情况发生后,需调集的主要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物资。主要物资及人员职责安排如下:
项目部物资的购置由材料员 负责,主要药品及医疗救护器具如下:
1、药品: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风油精、霍香正气水、茶、降火凉茶、绿色保健食品等。
2、救护器具:单架、小型氧气瓶、听筒、毛巾、药用药箱、冷冻柜(冰块)等。
3、项目部内部设置医疗室、配置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的专职医疗救护人员。
六、防暑降温措施
1、加强对广大员工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卫生和暑期保健宣传教育活动,使职工了解暑期的安全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完善、落实高温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成立防暑降温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尽量避免高温期作业, 落实防范措施。
3、暑期来临之前,要做好高温作业员工的健康检查工作,对患有高温禁忌症的员工,应及时调整工作岗位。4、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妥善安排好员工的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注意劳逸结合,对室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中午炎热时间作业。适当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环境。
5、落实每一位员工的防暑降温物品,尽量以实物形式供给职工防暑降温清凉饮料和药品,把好进货质量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6、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要求和满足防暑降温工作需要,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暑期易发疾病的监控。
7、暑期期间,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8、将防暑降温领导小组人员的联系方式、报警及急救电话制表张贴于宣传栏中,防止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取得联系。
七、施救方法:
1、轻度患者 现场作业人员出现头昏、乏力、目炫现象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其他周边作业人员应将症状人员安排到阴凉、通风良好的区域休息,供应其凉水、湿毛巾等。并通知项目部医疗救护人员进行观察、诊治。
2、严重患者(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 当作业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项目部,并及时将事故人员转移至阴凉通风区域,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项目部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应急总指挥 陈爱民 决定是否启动防暑降温预。并立即组织救护人员亲临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症状严重者,在项目部医疗设备无法救治的情况下,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观察、治疗。并上报公司。
八、善后处理工作:
1、根据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各班组的宣传、教育,使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每人都懂得保护自己;懂得救护他人。总结经验教训,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1、由信息小组在施工现场设置温度计,并对每天的天气情况进行收集、处理,然后上报项目部防暑降温保障小组,依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当室外气温高于39℃时,项目部应对各班组进行施工降温专项安全交底,令其各班组停止现场施工作业。
3、后勤保障小组,应能随时保证作业人员现场的饮水、紧急药品。
4、由防暑降温应急救援机构依具当年的气温情况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人员作息时间表”避开每天气温的最高时间(13:00 ~14:00)段进行施工作业。经项目部讨论,特制定本项目部夏季(依据XX市历年高温月为7月~10月)施工作息时间表,具体如下:
某某住宅楼项目部现场人员作息时间
上午:7:00~11:00 (四个小时)
下午:15:00~19:00 (四个小时)
附:遇赶工期或其它特殊情况需加班时,再做另行通知。
5、项目部成立“夏季施工防暑降温专项机构”具体人员安排详见:附件1 。
6、对项目部各班组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作业人员对各种情况的应紧处理能力。加强对夏季施工安全宣传工作,使每人都了解、掌握防暑降温的安全小常识,提高作业人员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等。
7、项目部内部设置专职医护人员,加强项目内部的医疗救护宣传、保障人员的生命、营造一个人性化的施工现场。
九、应急恢复、重新进入
当应急恢复后,重新进入之前必须对危险区进行评价,并且应对事故进行分析,待危险区已确定安全时方可进入现场,继续操作。
十、应急培训及演练
1、培训
① 工程实施前,对参与本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学习关于防暑降温的常识及中暑急救的简单方法,并要求在施工中能够熟练运用。
② 学习本预案,使广大员工知道怎么进行防暑降温工作,如何应对中暑事件。
2、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经过有效的培训,项目部每年夏季到来前进行大型救援演练一次。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1)演练目的
① 测试应急预案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及充分程度
② 检测应急设备
③ 确保应急组织人员熟知他们的任务和职责
④ 测试应急人中的协调能力
⑤ 辨别和改正计划中的缺陷
⑥ 检测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应急预案演练情况
为了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项目部于2009年6月20日开展一次救援演练,应急救援训练已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项目部还特别强调以下三点:
① 演练时人员均必须准时到位,并配带好各自的防护用品。
② 在救过程中应做到“自我保护,抢救他人”及积极有效的抢救。
③ 必须严格遵守有关领导的指挥,做到“以假论真”,有效地实施抢救措施。
3)应急训练与演习的基本任务是:锻炼或提高队伍的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1.近日来,由于受强盛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部分地区气温连创历史最高记录,天气晴朗酷热,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强度均达到最高等级。以下为一些生活小常识,供大家参考,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注意身体健康。 其实夏天人们对付酷暑高温,各有高招。可有些招数却是人们过激的做法,它可能使人在享受暂时惬意之后损害健康。所以在对付酷暑高温时应注意以下五个不宜。
1.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好多人认为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常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2.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正确的做法是: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3.喝水不宜过量。多喝水是防暑的好措施,可过量饮水也会引起中毒。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大量出汗之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4.衣服不宜过露。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5.墨镜不宜过黑。许多人认为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其实,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的标准,应该是镜片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2.中暑的预防: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推荐了防病三大处方:
一、要重视夏季的饮食起居。首先不能长时间处在室外或高温环境,热天时,应尽量增加休息时间。平时多喝凉开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喝清凉的饮料,绿茶、、金银花露等,以多出汗,多排尿,带走人体内一部分热量。其次多吃偏寒偏凉的水果,如西瓜、梨子、香蕉等,饮食上多吃偏凉的新鲜菜、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少吃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不抽烟,不滥服补药。
二、要避免在最炎热的时候外出,同时也不要在封闭的空间中呆得过久。
居室要注意通风,通风可以迅速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及减少空气污染,使人产生“凉快”的感觉。特别是早晚室外气温相对低时,宜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宜将门窗紧闭,拉上窗帘,启动风扇、空调。
三、还要注意心理调节,炎炎夏日也给人带来很多情绪的困扰,引起 “情绪中暑” :
情绪烦躁,动辄发火;内心烘热,思维紊乱,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还健忘;心情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早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行为异常,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如反复洗澡、洗脸、洗手、甚至擦洗鼻子。故《内经》主张,在炎炎夏季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
生活防暑秘方
1、防暑六“宝”:盐开水、茶水、陈醋、绿豆汤、苦瓜、人丹。
2、夏季安心睡眠的4大禁忌 :
入睡后忌开电风扇
忌胸腹
忌凉水抹席
忌室内浇水降温
3.天防暑降温小常识:
(1)最佳调味品——食醋 (2)最佳蔬菜——苦味菜
(3)最佳汤肴——番茄汤 (4)最佳肉食——鸭肉
(5)最佳饮料——热茶 (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
(7)最佳运动——游泳 (8)最佳服色——红色
(9)最佳取凉“设施”——扇子 (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
一、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二、口渴后不宜狂饮。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三、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四、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六、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到年年末,全区公安、教育、建筑、旅游、安全监管等行业部门从业人员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35%,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2.5%;年年末,普及率不低于60%,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人员达到5%。到年末,全区普通市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不低于16%,每100-200人中有1名培训合格的红十字救护员,全区初级卫生救护知识普及率和救护员培训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
二、培训内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四项技术,现场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中毒(化学和食物)、中暑、触电、溺水、烧烫伤、气管异物阻塞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公共安全、防灾避险基本知识技能等。
三、工作步骤
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自年4月份开始启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筹备启动阶段(年4月—5月)。建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办公室,召开相关责任单位协调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各街道、相关责任部门按照培训目标任务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参训人员,安排培训场地,全面启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深化推进阶段(年6月—年12月)。优先满足高危行业培训需求,重点在伤害事故易发的公安消防、建筑工程、警务保安、伤害事故易发的企业等行业全面铺开,逐步向大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延伸。
(三)总结评估阶段(年末)。检查、评估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救护员信息资料数据库,建立长效机制,使救护普及培训工作成为政府倡导、企业需要、群众受惠,社会各界支持的常态工作。
四、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
由区红十字会牵头成立区应急救护培训协调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
(二)职责分工
区红十字会:负责分解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年度目标,督促、检查、考核各部门落实职责分工及完成年度目标情况,负责救护员考核、发证工作。
区应急办:负责全区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协调工作。
区教体局:负责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师生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组织学生开展避险逃生演练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比赛。
区财政局:负责救护培训经费的保障工作。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救护培训工作;结合岗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失业人员培训开展救护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城管局:负责组织城管系统救护知识培训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将救护技能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应急救护培训,共同做好社区居民应急及健康保健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区旅游局:结合导游员年审培训工作,负责对导游员进行救护知识培训;协助组织星级饭店等一线员工参加救护知识学习培训。
公安分局:负责组织公安民警救护培训工作。
交警大队:负责组织交通警察、机动车驾驶人员的救护知识培训。
消防大队:负责组织消防人员救护知识培训,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救护演练。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内重点行业、社区居民的救护培训工作。
五、经费保障
为保障全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培训坚持公益性原则,培训经费由区财政保障,纳入专项经费预算。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是全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心工程,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作为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广泛发动,积极推进,抓好落实。
(二)积极协调,加强沟通。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对在培训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区红十字会、区应急办联系沟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我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风险 应急管理 问题 方案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35-01
一、引言
为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构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同时,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应急管理的多个手段,避免、减少事故的发生,挽救人员生命,降低事故损失。
要防范事故的发生,必须认真进行风险分析和管控,应对事故,“救援”只能是事故后必须采取的而又无奈的行动,“预防”才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
核电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工艺复杂、建设人员繁多,面临的风险种类、基础风险点也很多,同时还需要应对多变的气候,可以说是形势严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核电建设期间存在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建立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机构和完善的工作机制,提出核电建设期间事故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方案,以期做到预防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应急管理的高效反应、科学决策、快速应变,对保障核电建设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二、核电建设期间存在的风险及应急管理的现状
1、存在风险
核电建设期间主要存在三大类别的风险,一是生产事故,二是自然灾害,三是环境污染。
(1)生产事故
核电建设期间的主要生产事故类别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坍塌,除此之外也可能会发生中毒、窒息等伤害类别的生产事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因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动火作业,加之核电厂的设备设施贵而精,一旦过火后果十分严重,因此火灾事故也是核电建设期间需要面临的一大风险。
(2)自然灾害
中国的核电大部分都是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地区,每年5-10月份为台风高发季节,核电建设期间防范台风灾害十分重要。除此之外,大风、大雨、大雾、雷暴等气候也会对建设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另外,核电建设期间存在大量的露天施工,在炎热的夏季,钢筋混凝土表面温度往往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加之工人剧烈的体力消耗,中暑也成为核电建设期间需要面临的又一重要风险。
(3)环境污染
核电建设期间难免会产生噪音、施工垃圾、粉尘等,施工过程中的油漆、废油等以及调试期间还会涉及的危化品等等,如果不进行控制或者不按规定处置,也会产生环境污染。
2、核电建设期间的应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核电建设的企业均建立了本单位的应急管理体系,能够对突发的事故、自然灾害等作出应变处置,能够有效的降低受到的损失,但是笔者认为仍然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足,主要如下:
其一,应急预案制定过程中,系统危险性评价缺乏有效的依据,核电建设企业目前主要采用LEC法(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但在评价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人员的工作经验,加之很多为强化安全管理的力度,对LEC法的标准作出适应性的调整,评价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进而影响评价结果和应急预案制定的针对性。
其二,应急管理体系的应急指挥系统不够完善,核电建设期间往往都是多家单位共同协作建设,但多家单位的应急管理指挥系统衔接不足,指挥系统之间的沟通仍然通过会议、电话、或者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单个的指挥系统,其内部也缺乏高效迅速的沟通平台。
其三,应急预案中的应急处置措施缺乏针对性,可执行性不强。相当一部分现场处置方案,在编制过程中依然套取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模式,为能有效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致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相关依据,只能凭处置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
其四,应急救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目前核电建设期间均与地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甚至在核电现场设有专门的医疗小队,核电现场也均有消防队,能够满足需求,但是现场发生生产事故后,周围的作业人员,第一时间赶来的兼职救援人员,其应急救援能力仍然不足,仍然有因不正确救助造成二次伤害的事情发生。
三、福清核电建设期间的应急管理建设方案
1、成立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核电建设期间要以总承包单位为核心,建立延伸至所有参建单位的组织机构,连同现场各个单位的组织机构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针对各单位施工专业方向的不同,由总承包单位统一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应急管理资源,已达到合理高效利用的目的。各单位组织机构中,除指挥系统外,还应当建立专业行动小组,单位之间行动小组相互保持接口关系,以促进相互之间协同合作关系。
2、建立预警信息监测系统
核电建设期间要从两个方面完善预警信息监测工作,一是建立突发事件报警平台,设立包括消防、治安、工业安全等方面的报警专用电话,以便报警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达至决策层;二是建立日常监测系统,包括水文气象、消防报警、视频和网络监控等等,对于尽早获悉预警信息提供便利,进而为提前做好应变措施准备充分。
3、构建组织内部沟通平台和渠道
目前常用的手机、电话、邮件、传真等平台,存在沟通时效性不足,且受办公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应急工作指令。在上述情况下,构建新的沟通平台和渠道,提高时效性、便利性显得尤为重要。在3G/4G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施,借助“QQ”、“微信”、“易信”等平台,构建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实时指令,点对面迅速响应的沟通平台。
4、加强应急救援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定期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的应急应变处置能力。尤其要加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因为一线人员临场处置对于第一时间的抢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还需要通过对预案进行演练,磨合应急组织机构,检验处置措施的有效性,锻炼应急人员的能力。
5、总结评估持续改进
总结评估应急响应和应急演练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有适应性、有针对性,使应急处置措施有效可行,指导实际工作。同时通过经验反馈,使现场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逐步提高,共同提升。
四、结束语
应急管理本身是一个循环管理模式,从事故预防到应急准备再到应急响应最后是应急恢复,在循环中不断提升改进,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安.应急管理的机理体系[J].安全.2007年06期.
1结果
1.1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该用人单位尚未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职业病防治是用人单位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必须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用人单位应及时制订职业病防治规划,规划应包括目的、目标、措施、保障条件等内容。制定规划前必须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全面了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浓度(强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关防护设施的运行和效能,了解职工健康情况。在制订防治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技术要求、经费投入、实施步骤、时间进度、验收方案等内容,并应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并每年对防治规划进行评估。1.2工作场所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该用人单位制订、颁布了一系列与职业卫生管理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员工康复管理细则、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等。为各岗位制订了相应的操作规程,指出了各岗位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每位劳动者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可减少或消除职业病的发生。为保证各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用人单位应不定期地对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监督。1.3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该用人单位指派各部门及班组的安健环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过有关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在网上办公系统中有所记录。但用人单位应尽快建立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对有关负责人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及对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还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职业卫生知识,告知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及可能产生的健康损害。指导劳动者如何正确使用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对劳动者进行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劳动者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4]。用人单位每年应制订职业卫生培训计划,确保每一名劳动者能及时了解职业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有利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每一次培训结束后,应详细记录培训的内容、参加人员的种类、人数及考核结果,并应归档。1.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情况用人单位在《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中规定了每年度对工作现场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职业病危害的监测点;每年度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价,监测结果作为职业病危害治理的依据;由专人负责日常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和毒物等)的监测。记录监测结果,每季度进行分析。上述制度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尚未制订对粉尘、噪声、化学毒物定期监测的计划。1.5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情况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部分工作场所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如:在送风机旁设置了“请戴耳塞,当心噪声”的标识;在磨煤机旁设置了”必须戴防护口罩”的标识。但某些警示标识不规范,如在酸碱罐区设置配戴防护口罩的标识,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5],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如主厂房、灰库、脱硫车间设置粉尘、噪声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在污水深度处理站、工业废水处理间、主厂房、脱硝氨区设置毒物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在存放高毒物质氨的精处理加药间和脱硝氨区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在酸碱罐区设置黄色警示线;并应明示应急疏散路线,在发生事故时指导作业人员逃生。1.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该用人单位制订了《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其中明确了应急原则、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各个部门的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应急保障、应急预案演练、宣传与培训等内容。在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公司制定了公司级和部门级专项应急预案,针对各种不同类别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如《氨系统泄漏应急预案》、《酸泄漏应急预案》、《烧碱泄漏应急预案》、《气体或烟熏中毒的紧急预案》、《中暑的紧急预案》等。在制定各种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用人单位配备了部分应急救援设备,如在化学水处理站配备有防毒面具、防酸服和现场急救药箱等,在部分酸碱罐区布置有酸雾吸收器、防酸用沙、围堰、泄险区、应急药箱、喷淋装置及洗眼器,在集中控制室配备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脱硝氨区配有2个防毒面具、1个氨气报警器、2套防护服及2副护目镜等。用人单位还应完善应急救援设施的配备,如在工业废水处理间酸碱罐区设置围堰和应急药箱;精处理酸碱罐区加设应急药箱和泄险区;氨加药间增设围堰、应急药箱、喷淋装置及洗眼器;污水深度处理酸碱罐区加设应急药箱;脱硝氨区增设喷淋装置及洗眼器。用人单位应定期检查应急救援设施的数量和性能是否能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及时进行救援,减少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此外,在主厂房、精处理加药间应设置应急救援通道。该公司曾组织过氨系统泄漏应急演练,但仅有照片及简短的宣传文字记录。该公司应定期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应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考核有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后的应变抢险、自救互救能力,对应急救援设备定期进行性能检查。该公司内设置卫生所,配备有2名医师和1名护士,并配有一定的应急医疗器械和药品。应与当地有一定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签订应急救援协议,确保发生事故时员工能得到有效救治。1.7职业病危害申报及告知情况该用人单位在《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中规定:收到职业病危害监测报告30个工作日内,报当地监督部门备案;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但用人单位应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还应在厂区的宣传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点等位置定期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告知劳动者该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严重程度和该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8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共同纳入NOSA五星安全管理系统中,未单独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应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应将职业卫生管理资料及职业病危害管理档案整理后,自成体系,统一编目并保存,由档案管理人员负责保管,确保职业卫生档案的完整、有序[6]。1.9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该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自该发电工程投产运行以来,购置了防噪声耳塞、防毒面具、防尘口罩等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并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了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建议用人单位每年制订相应的计划,列出各项职业卫生经费的预算,从而为防治职业病提供资金保障。
2讨论
该发电工程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制定了《员工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及各岗位操作规程,但未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管理制度不够全面。因此该用人单位应在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后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应制定职业卫生培训制度,进一步细化《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中对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的相关规定。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要加强制度的落实,对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
作者:温亚男 张意 吴文红 章轶哲 缪庆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