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作文出国留学

英语作文出国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作文出国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作文出国留学

英语作文出国留学范文第1篇

An Accident

One sunny afternoon, when I was merrily riding home, I heard "Help! Help!". I rode to the riverside and found a boy of about five in the river struggling. I jumped into the water, swam to the boy and dragged him to the river bank. the boy said he was trying to catch a fish near the river bank and carelessly fell into the water. I asked him where his home was and sent him home. "Thank you very much!" the boy's parents said, when I left his home. Though I got home late that afternoon, I was very happy.

《初中英语作文:初一英语作文 An Accident》由出国留学编辑精心为您学习英语准备我们猜您可能喜欢以下文章: 英语专业学生如何选择出国留学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计划“双录取”是英语薄弱的中国学生 申请海外名校的县中学英语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冀教版八年级英语教学计划小学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国内英语专业学生如何申请新西兰留学英语作文必背经典对译(七)英语作文必背经典对译(六)英语作文必背经典对译(五)

英语作文出国留学范文第2篇

据教育部最新的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33.97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有两成左右是未成年的小留学生。近年来,留学日趋低龄化,中小学留学生每年都在翻倍增长。当今,留学低龄化势头愈演愈烈。在这青春与梦想博弈的背后,又折射了学生和家长的哪些心态呢?

不惜血本送孩子出国 无奈还是理性

出国留学,无非是公费与自费两种,由于各国招收留学生的政策限定,很多中小学领域一直没有公费留学名额。在数以十万计的升学孩子中,个位数的招收名额犹如沧海一粟,完全无法满足当下孩子和家长的留学需求,因而更多的小留学生走的是自费的路子,或是托国外的亲友帮助拿到出国护照和入学资格,或是通过中介出国,甚至采取一些非法的途径……自费留学唯一不能少的,就是钱。

赵先生是一位从事煤矿投资的老板,他的女儿赵莉莉原是广西南宁市某中学的初中学生,后来转到上海某私立中学读书;去年一次放假回家,赵莉莉对班上出国留学的同学表现出羡慕之色。赵先生二话没说,来到留学中介扔下一张信用卡。不久,赵莉莉如愿穿上美国纽约郊区的一所私立学校的校服。能把钱花在女儿的读书上,对赵先生来说是很高兴的事:“我小时候家里穷,穷到家里几个兄弟只能穿一条裤子,更别提读书了。现在孩子肯读书,花多少钱都好,只要她不要像我们一样,大字没识一箩筐,苦啊!”

与赵先生的率性相比,汤先生对待儿子汤朗的留学,显得更为审慎。汤先生夫妇俩正在经营一家外贸公司,平时大半时间在英国,几乎无暇顾及儿子的生活和学习,上了初中后,汤朗成绩直线下降。为此,汤先生到处打听儿子出国留学事宜,并根据英国朋友的建议,让汤朗读完初中出国,这样可以直接就读当地的10年级,除去应有的英语培训之外,几乎不需要因异国教学进程上的差异而重复学习。

“如果汤朗成绩没有下降,你还会让他出国留学吗?”面对这一问题,汤先生迟疑片刻说:“还是会让他出国的,但可能会再迟一些。毕竟,教育还是绕不过学习成绩这一关。”

虽然赵先生和汤先生都不愿意透露为孩子留学究竟花了多少钱,但据知情人透露,扣除中介费等等费用,仅仅学费和生活费,在美国和英国大约每年需要30万元人民币左右,澳洲和加拿大为20万元上下,但加拿大对保证金要求很高,家长一般要准备100万左右的保证金,亚洲国家如新加坡大概需要10万元。这些是公立学校的费用,而私立学校的费用一般要往上翻一番,当然还有更为昂贵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企业界人士,近年来送子女留学已经日趋普遍化,不少工薪阶层也把孩子送到国外去。

“工资当然是不够的,幸好老爷子还留下一套房子可以出租,再搭亲戚做点小生意,凑合着也能对付孩子在国外的花销了。辛苦是辛苦了点,可孩子成绩不错,可以直接去考国外的大学。孩子能读好书,比什么都重要。”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刘女士前年就把儿子送到加拿大读中学,这两年一家人节衣缩食地过,但仍然认为很值得。

从赵先生、汤先生,还有更多的小留学生家长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毫无怨言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其内心对知识、文化充满了炽热的渴求,充满了唯恐落后于人的焦灼感。

中国留学生呈现年轻化、低龄化等新趋势,从而使得留学生本已存在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凸显出来。

小留学生, 踏上异国文化之旅

这一代小留学生是不用为读书费用而发愁的一代,他们可以比较平等地面对西方文化,从而正视自己该如何学习和调整。在青春期面对另外一种文化,这样会带来人格上的什么变化?这些是这一代留学生身上的敏感点。

困惑之一:寄宿家庭的选择

“我真的不喜欢这个寄宿家庭,她是单亲,最近给我吃得不好。”“她对我很好,可是他们家孩子太小,昨天小孩和我说,‘你为什么住在我家里?’我真尴尬。我能换一个吗?”“我的寄宿家庭一切都好,只是房子在山上,我们老家只有坟墓才在山上……我真害怕……”

这些十六七岁、在国内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留学使他们忽然进入一个感情上的“真空”中。这种真空能否被填补,与寄宿家庭是否温暖有很大关系。留学生向学校寄宿家庭管理者反映的同时,寄宿家庭也在反映,因为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同样的故事在双方的版本完全不同。比如,留学生哭着告诉学校她没有得到应有的食物,“连牛奶也没有。”寄宿家庭女主人则十分沮丧地汇报,她尽心准备了饭菜,但孩子连“一点食欲都没有”。一个孩子可能说“我的寄宿家庭管我管得厉害……”,而她的寄宿家庭母亲则忧虑地向学校汇报:“她最近总是不吃饭,一个劲关着门减肥照镜子,我实在担心……” 许多学生有过更换寄宿家庭的经历。

除了较少寄宿家庭过多考虑金钱利益而太吝啬苛刻外,大部分是双方相处磨合的问题,还有的则是小留学生对什么是住寄宿家庭“责任和义务”的认识问题。

学生莲娜对寄宿家庭的认识比较客观,这种认识帮助她拥有了温馨的环境。莲娜说:“既然是家庭,那么我也不该是被动的一员,我希望自己记得有适当关心别人的责任。有所付出,才会有所得到。如果抱着付钱就必须被完全照顾、不需要付出的想法,常常会出问题。”

另一个学生则在和寄宿家庭主人进行沟通无效后,就迅速决定更换寄宿家庭。他将自己的要求明确告诉学校:1.中产阶级的家庭,主人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2.家中是双亲。3.孩子不超过两个,年龄不要太小。很快,学校帮助他找到新“家”。他在这家过得很舒心,女主人还每天主动用便车送他上学。这个学生当机立断、主动安排自己生活的行为值得赞赏。

值得一提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东方传统的“谦卑隐忍”意识,不主动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而事实上这种意识也不利于小留学生之后长时间的海外学习,因为他们要面对另外一种文化。不过,好在大部分小留学生经过一年半载的适应后,会逐渐变得理性。和寄宿家庭的相处为他们以后在西方社会独立升学、生活打下一定的基础。

困惑之二:心理期望的落差

对西方国家的认识太过片面而期许过高也会让小留学生们“绊脚”,甚至陷入一种“我上当了”的愤怒和“cultuer shock”(文化冲击)之中。

十八岁的小南到惠灵顿入学后感到悲哀无比,她想象中的“西方国家”应该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而眼前却是一个处处花园平房、宁静平淡的城市。小南家境富裕但父母很忙,她的父母和她对于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向朋友炫耀,在这样一个不繁华的地方留学,她感觉失面子。小南留学前每天盼望来,现在则始终不愿意接受现实,无法好好学习,周围每件不相干的小事都能引起她的反感。半年后小南选择了退学回家。她抱着对国外的偏见而来,又抱着对国外的偏见而去。

这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留学失败的例子中,也有一部分学生转而寻求“刺激”来弥补“生活太闷”,染上飙车和赌博等坏习惯。始终不能适应当地文化的小留学生们讽刺这类生活平静的社会:“除了闷还是闷,他们(指普通的中产阶级)在家里种花,割草,等死……”而在发展中的故乡,一切变化很快,有许多精彩的事可待参与。不过,更多的学生在梦想和现实的差距中找到了平衡,逐渐接受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小留学生莲娜在四年留学生活后选择留下工作,她说:“我开始西化了,在路上遇见三五成群、大声喧哗的小留学生,我知道他们是刚刚来的;如果看见衣服比较朴素,比较低调的学生,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是来了好几年的。我们不喜欢高消费,不再习惯向父母要钱,宁愿节俭或者自己打工赚钱。这里有很多活动可以参与,我不觉得闷;国内的生活方式才闷,只能逛街、打麻将、看电视。”

学生们在对两种不同社会的比较中,拓展了视野和思想。某学校在课堂上引导小留学生讨论“文化差异”,十七岁的学生媛写了这样的观点:

小小的惠灵顿带给我的感觉是城市和自然的完美结合。

新西兰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人们普遍热情有礼貌,相对于国内人流不息与被物质文明充斥的忙碌,新西兰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旁人的关爱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讲到“文化冲突”,“吃”是首当其冲的,黄油的油腻,奶酪的怪味,实在是让我难以忍受。吃惯了又香又软的大米饭,嚼着这硬硬的面包真不是滋味!平时吃得最多的是“日本料理”,难免有些“身在曹营心在汉”。

不过,总体而言,中西文化差异并未给我的生活带来太大影响。让人惊讶的是,我反而深深爱上这个小而温馨的城市。人,生来是应该适应环境的。出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后悔是徒劳;生活,永远只会让那些勇敢又努力的人赢得属于自己的蓝天,无论他们是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

困惑之三:校园文化的差异

事实上,小留学生遇见的最主要问题还是来自于学习。大部分小留学生出国都抱有逃避国内考试压力的目的,但到达西方校园后,如何适应新的校园文化,却是他们的新问题。

语言是第一层面的问题。许多小留学生口语提高很快,但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很大,书面表达往往存在问题。西方中学的学习独立性比较强,许多作业要求以写短文的形式来说明和解答;学校的课目设置和国内也不同,这里的中学是选课制度,学生自己选课,去不同的教室上课,每天见到的同学也不同。最重要的是,西方的中学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带着个性来学习,并且学出个性。课外活动、社团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校重视培养学生表达、社交和领导能力,视之为学生成长中的核心部分。对以考试为校园文化中心的中国学生来说,原本“好学生”的价值观被猛然颠覆了。

十七岁的中国小留学生在教室前用蹩脚的英语和新西兰老师论争。“我不能参加这次考试,因为我刚来一个月,我是插班的,我这个星期感冒了。我实在不想参加这次考试。”一次又一次向老师说明她不想参加这次考试。

“你应该参加这次考试,亲爱的,你会很好的。”金发碧眼的女老师和蔼但是坚持,她用手势鼓舞这个中国孩子。

“可是我感冒了,我不希望我的成绩出现在成绩单上。”

“亲爱的,我向你保证这份成绩仅供参考,不会出现在成绩单上。”

“但是老师,同学们会取笑我的。”

“亲爱的,他们只会因为你努力尝试过了而为你骄傲,看,我只是希望你尝试(try),尝试是很重要的,经历过一次考试你就会有经验,不是吗?”

长达半个小时的拉锯之后,孩子答应参加这次考试,老师舒了一口气。

第二天上午,老师来到教室,却看见女孩的位子上空空的。中国女孩没能摆脱分数高低给她带来的压力,她选择不尝试,而是等到积累成熟后,考一个高分。

但是,在以后的留学生活中,她必须逐渐摆脱原本的教育模式和文化,开辟新路。远在祖国的父母和师长无法理解和帮助他们,面前的洋老师和同学也无法洞知他们的背景而很好地帮助他们,一切都必须由他们自己来面对。

如此的例子数不胜数,一位资深的国际留学生英文教师告诉笔者她对中国留学生学习的看法:“我每天批改他们的作文,是的,很多人有语法问题,或者用词不当,这些是所有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生的通病;让我为难的是他们显示出来那种比较机械的思维模式,我的意思是他们的独立思考技能(thinking skill)比较弱……”

一个十七岁的女中学留学生在她的日记中写道:“爸妈把我送上飞机的那一刻,我没有回头,硬起心肠独自走。后来妈妈打电话给我说,你好狠心啊,不回头看我一眼……其实就在我走上飞机的那一刻,我的眼中已经满是泪水,但是我知道,在那一刻开始,他们已经帮不了我。这条路,只有我自己来走。”

这条路是一条跨文化的学习之路,也是一条青春与梦想的博弈之路。(插图/柴新竹)

英语作文出国留学范文第3篇

高中英语写作高级句型汇总

1) 主语+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 too much.(再怎么强调……的重要性也不为过。)例如:We canno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our eyes too much.

2)There is no need for sb to do sth.\ for sth.(某人没有必要做……),例如:There is no need for you to bring more food. 不需你拿来更多的食物了。

3)By +doing…,主语can …. (借着……,……能够……),例如:By taking exercise, we can always stay healthy. 借着做运动,我们能够始终保持健康。

4) … enable + sb.+ to + do…. (……使……能够……),例如:Listening to music enables us to feel relaxed. 听音乐使我们能够感觉轻松。

5) On no account can we + do…. (我们绝对不能……),例如:On no account can we ignore the value of knowledge.我们绝对不能忽略知识的价值。

6) What will happen to sb.? (某人将会怎样?), 例如:What will happen to the orphan? 那个孤儿将会怎样?

7)For the past + 时间,主语 + 现在完成式…. (过去……年来,……一直……)例如:For the past two years,I have been busy preparing for the examination. 过去两年来,我一直忙着准备考试。

8)It pays to + do….(……是值得的。)例如:It pays to help others. 帮助别人是值得的。

9)主语+ be based on….(以……为基础),例如:The progress of thee society is based on harmony.社会的进步是以和谐为基础的。

10)主语 + do one’s best to do….(尽全力去……),例如:We should do our best to achieve our goal in life.我们应尽全力去达成我们的人生目标

高考英语作文必备高级句型

1.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It is obvious that......= Obviously,... 不用说/很明显,......

It goes with saying that everyone should keep a balanced diet for the benefit of health.

不用说,为了健康,每个人都应该保持平衡的膳食。

2. I am greatly convinced (that)… 我深信…...

I am greatly convinced that we can improve our writing if we insist on reciting some useful sentences.

我深信,只要我们坚持每天背一些有用的句子,我们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英语写作。

3. It can be easily proved (that)… 很容易证明..….

It can be easily proved that nothing is more precious than time.

我们很容易证明,时间是最珍贵的。

4. There is no doubt (that)… 毫无疑问地,......

There is no doubt that nearsightedness is a serious problem among the youth of our country.

毫无疑问,近视在我国的年轻人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5. 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experience, … 根据我个人经验,......

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experience, smile has done me a lot of good.

根据我个人经验¸微笑已带给我许多好处。

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experience, friends bring me not only trust, understanding , but also warmth.

根据我个人经验来说,朋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信任,理解,还有温暖。

6. Take …for example, … 拿…...做例子,......

Take my sister for example, she stayed in German and now she can speak Germany fluently.

就拿我姐姐来说吧,她在德国住了三年,现在她能讲一口流利的德语。

7.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 俗话说得好,..….

As a popular saying goes, “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8.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 … 就我而言/在我看来,......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kids’ lying is a natural and normal behaviour.

在我看来,孩子撒谎是一种自然、正常的行为。

9. As for me/Personally speaking, … 在我看来,......

As for me, I prefer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because I can breathe fresh air , which is beneficial to our health/from which we benefit a lot/which benefits us a lot.

就我来说,我喜欢住在乡下。因为我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这对我们的健康很有好处。

10. As for sth/doing sth, 至于…...

When it comes to sth…… 当谈到、涉及到…...时

As for advertisements, many consumers aren’t satisfied with them and think most of them are untruthful.

至于广告,许多消费者对它们表示不满,认为它们大多数是不真实的。

英语作文出国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这/那(个)+NP” 留学生 偏误分析

一、引言

“这”“那”类指示代词一直是日常交际中的高频词,也是留学生在篇章运用中易发生偏误的部分。近年来,已有学者对留学生“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黄洪华[1],2007;金宁黎[2],2014)。但目前已有的成果主要是列举式的分析,缺少大规模语料库的支持和具体数据的统计,对偏误类型的归纳、偏误原因的分析以及教学实践的指导,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语料库对留学生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出现的偏误情况及其成因做进一步的探讨,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二、研究语料

本文所用的语料均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该语料库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作文考试的答卷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的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答卷,现已收语料达到11569篇,共计424万字。本文随机选取语料库中500个例句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偏误类型

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留W生在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6种:遗漏、误加、“个”的泛化、定指和不定指混用、近指和远指混用、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混用。下文对这些偏误语料进行举例分析。

(一)遗漏

遗漏偏误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缺失了起语篇衔接作用的指示代词。例如:

(1)像艺术一样,每个人的喜爱都不一样,但每一种音乐都值得欣赏。音乐家也可以在过程中相互切磋。

改(1):像艺术一样,每个人的喜爱都不一样,但每一种音乐都值得欣赏。音乐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切磋。

(2)即便是老师词,我们不应该把它理解为像学校里的那样的教师,而要理解为只是经历比孩子还多的前辈。

改(2):即便是老师这个词,我们不应该把它理解为像学校里的那样的教师,而要理解为只是经历比孩子还多的前辈。

例(1)中的“过程”在上句中已经提及,所以,此处缺少了指示代词“这个”对前文内容进行回指,导致语句缺乏连贯性。例(2)则是遗漏了起下指作用的指示代词“这个”。

2.遗漏了量词“个”导致“这/那”和“这/那个”的混用。例如:

(3)虽然我同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观点,可是我想再补充一个观点。

改(3):虽然我同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观点,可是我想再补充一个观点。

(4)我认为这问题难以解决。

改(4):我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

例(3)和例(4)均因缺少量词“个”,用“这”修饰中心语“观点”与“问题”而造成遗漏偏误。

(二)误加

误加偏误主要是指误加了起篇章衔接作用的指示代词“这/那(个)”。例如:

(5)到现在我遇到过形形的挫折,有时觉得这个生活真没意思,因为一直努力,结果还是失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所有的科学家都无可奈何!

改(5):到目前为止,我遇到过形形的挫折,有时觉得生活真没意思,因为一直努力,结果还是失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所有的科学家都无可奈何!

例(5)中的“生活”是泛指,前面不需要加“这个”进行指代。

(6)在这个很复杂的世界上,人生的观念和思想,就会在很难想像到的情形下,每个家庭都有这“代沟”问题发生。

改(6):在这个很复杂的世界上,人生的观念和思想,就会在很难想像到的情形下,每个家庭都有“代沟”问题发生。

例(6)中的“代沟”问题是每个家庭都存在的,也是泛指,所以前面不需要加“这”进行指代。

(三)“个”的泛化

“个”的泛化是指该结构中的量词使用不当,均用“个”替代。

(7)这个精神是孔子所说的“礼”,也是墨子所说的“兼爱”,不管怎么称呼这个“精神”,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这个“精神”,比如给乞丐什么东西等等。

改(7):这种精神是孔子所说的“礼”,也是墨子所说的“兼爱”,不管怎么称呼这种“精神”,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这种“精神”,比如给乞丐什么东西等等。

“个”是通用个体量词,而“种”的基本意义虽同“个”一样,但更强调与同类事物有所区别,多用于抽象事物[3],在例(7)中,应将修饰“精神”的“这个”改为“这种”。

(8)可是这个事情还是秘密。

改(8):可是这件事情还是秘密。

“件”一般用于修饰事情、案子、公文、信函等[3],所以应将例(8)中用于修饰“事情”的“这个”改为“这件”。

(9)十年后,这个孩子当了爸妈,他们会当孩子们的老师吗?

改(9):十年后,这些孩子当了爸妈,他们会当孩子们的老师吗?

例(9)中的“孩子”并不单指一个人,具有复数意义。“个”是个体量词,“些”则表示少量事物[3],故此,应将表单数的“这个”改为表复数的“这些”

(四)定指和不定指混用

定指和不定指混用主要出现在篇章的运用中,这些误用单看句义是合理的,但联系语境理解则会发现句子缺乏连贯性。例如:

(10)现在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体现了这个现象,即各种动物、植物种类越来越少了。

改(10):现在,大自然中各式各样的问题体现了一种现象:动物、植物种类越来越少了。

例(10)中的“现象”上文中并没有提到,这里是第一次提到,所以,用不定指“一种现象”更为合适。

(11)如果有些人抽过烟,那个地方会看到掉下来的烟灰,这就说明一个城市的卫生环境不能保持,而且会给人们不好的印象。

改(11):如果有些人抽过烟,抽烟的地方会留下烟灰,这会使得那个城市的卫生环境不能达标,而且会给人们不好的印象。

在例(11)中,可以从前文中的“那个地方”得出“城市”的相关信息,因此,@里的“城市”应用定指修饰,而且为了与前文呼应,“一个城市”应改为“那个城市”。

(12)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组长走进厕所,知道我们没有完成工作,怒气冲天,惩罚我们这个星期不得回家探亲,得留在兵营,清洗厕所。

改(12):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组长走进厕所,知道我们没有完成工作,怒气冲天,惩罚我们一个星期不得回家探亲,得留在兵营,清洗厕所。

例(12)所提到的“星期”在上文中并没有涉及,是一个新信息,如果用定指“这个星期”的话,容易导致句子出现歧义,故将其改成“一个星期”更为恰当。

(五)近指和远指混用

近指和远指混用是指表近指的“这(个)”和表远指的“那(个)”混用而导致句义不符合上下文语境。如:

(13)我很喜欢去玩游戏的地方,可是父母觉得这个地方是不好的。

改(13):我很喜欢去玩游戏的地方,可是父母觉得那个地方是不好的。

从例(13)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是不喜欢“玩游戏的地方”的,即要指代的地方与“父母”的心理距离较大,所以应当用远指代词“那个”。

(14)根据日本政府出台的一项规定,在公共场所边走边抽烟的人将会被罚款。我觉得那个规定是合理的。

改(14):根据日本政府出台的一项规定,在公共场所边走边抽烟的人将会被罚款。我觉得这个规定是合理的。

例(14)中的“规定”在上文已有提及,即在近指的范围内,所以用“这个规定”更为恰当。

(15)我们公司在中国那个时候,也就是说,六年以前,是第一家服装公司。但因我出国,离开了这家公司。

改(15):六年前,我们公司在中国是第一家服装公司。但因我出国,离开了那家公司。

通过例(15)中的“在中国那个时候”和“六年以前”,我们可以判断出此句为回忆式叙述,由于在回忆式叙述中一般用“那”系列[4],所以,此处应用“那家公司”更合适。

(六)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混用

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混用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的混用不符合句型结构且句义上不合情理。例如:

(16)我非常喜欢流行歌,无论那个国家的流行歌都喜欢。

改(16):我非常喜欢流行歌曲,无论哪个国家的流行歌曲都喜欢。

“无论”用于表任指的疑问代词或有选择的并列句子[3],而例(16)中的“那个”与“无论”搭配不当,应将“那个国家”改为“哪个国家”。

(17)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现在不管是那个国家都会出现这个问题。

改(17):两代人之间的“代沟”问题,不管在哪个国家都会存在。

“不管”亦是用于有疑问代词或并列短语的语句[3],所以,应将例(17)中的指示代词“那个”改为疑问代词“哪个”。

2.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的混用造成指代不明而引起歧义。例如:

(18)买食物时不只要想着吃,还要想着这种食品对人体那个方面有好处还是害处。

改(18):购买食物时不能只顾口感,还要想到这种食品对人体哪个方面有好处。

例(18)中,上文并没有信息提及是哪个“方面”,如果这里用“那个”的话,则会引起读者的困惑和不解,所以,出于语篇的考虑,用“哪个”来代替“那个”更好。

四、产生偏误的原因

本文对“这/那(个)+NP”所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在遗漏、误加、“个”的泛化、定指和不定指混用以及近指和远指混用五种偏误情况中,“这(个)+NP”发生偏误的频率远高于“那(个)+NP”,但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混用这种情况,只有“那(个)+NP”会发生。本文认为,上述偏误情况主要是由母语和目的语的干扰、缺乏语篇整体意识、学习策略不当以及对量词用法掌握不到位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母语的干扰

留学生在接触指示代词“这/那(个)”及“这/那(个)+NP”结构时,会从母语中找到相应的词汇及结构来帮助理解。他们在习得指示代词“这/那(个)”及“这/那(个)+NP”结构时就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在英语中,“这”和“这个”几乎是没有差别的,都可以用“this”。但当两者不能一一对应时,留学生就容易出现偏误。

(二)目的语干扰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性,汉语也不例外。汉语的独特性在于汉语集字形、字音、字义为一体,故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出现觉得汉字难学、汉语难读的情况。留学生在习得指示代词“这/那(个)”及“这/那(个)+NP”结构时,也会因为字形和字音的相似而出现混用情况。例如: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不仅字形相似而且字音也十分相近,一个去声一个上声,因此,留学生在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常出现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的混用。

(三)缺乏语篇整体意识

留学生在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常常会忽略整个语篇的句义连贯,比如例(11),单看句子“惩罚我们这个星期不得回家探亲”是没有问题的,但前后文并没有提及到底是哪个星期。由于指示代词“这个”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用在此处就易导致句子歧义,引起读者的困惑,所以,这里改成不定指“一个”更为合适。

(四)学习策略不当

在汉语中,指示代词“这”和“那”有着各自的分工,对比来看,两个指示代词指称的对象虽然有着范围上的差异,但表现出的总特征是:“这”比“那”大[5]。由于留学生对指示代~了解的知识有限,所以,在不确定用“这(个)”还是“那(个)”的时候,他们就倾向于使用“这(个)”,以致发生偏误。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与疑问代词“哪”的混用是因为与“那”的字形和字音相似以外,在其他的偏误情况中,“这(个)”所发生的偏误要远高于“那(个)”。

(五)对量词用法掌握不到位

在“这/那(个)+NP”结构中,不仅指示代词“这/那(个)”容易发生偏误,量词“个”亦是如此。现代汉语中,名词或名词短语都有其相应的量词搭配,但量词用法复杂繁多,量词“个”使用范围较广,因此,有的留学生在不确定使用什么量词的时候,都用“个”代替,从而导致了“个”的泛化。

五、教学建议

(一)教师“教”的方面

1.引导留学生树立语篇意识

“这/那(个)”指示代词主要起篇章衔接作用,所以,仅靠对该结构的替换练习以加强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语境让学生反复练习从而使其树立语篇整体观念。

2.进行对比教学

留学生在习得“这/那(个)+NP”结构时,经常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因此,教师可将汉语与留学生的母语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教师可借助二者间的共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从差异之中借鉴经验以减少母语给留学生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带来的干扰。例如:“this city这个城市”,汉英语言中都有“这/那(个)+NP”结构,但在英语中,此结构缺少了量词“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留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在习得该结构时可能会出现量词“个”遗漏的情况。

(二)学生“学”的方面

1.注重语境练习,加强语篇意识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留学生在使用“这/那(个)+NP”结构时,会出现与情境不合且语义不连贯的问题。留学生要增强语篇意识并结合语境进行练习,从语境出发来理解该结构在不同语言情境中的意思。

2.制定正确的学习策略

由于留学生对“这/那(个)+NP”结构中的指示代词“这/那(个)”所知有限,他们无法判断使用哪个词的情况下,经常会采取回避策略或找“捷径”。例如,由于“这/那(个)”在篇章中的不对称运用,有的留学生在不知道使用“这(个)”还是“那(个)”时,就倾向于使用“这(个)”以致造成“这(个)”使用泛化。因此,留学生应在课后加强练习,积极地与人交流并使用指示代词,遇到用“这/那(个)+NP”结构来表达自己意思的时候不要采取回避策略,而要尽可能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黄洪华.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代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9):101-103.

[2]金宁黎.浅析留学生“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偏误类型[J].课程

教育研究,2014,(9):223-224.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丁启阵.现代汉语“这”“那”的语法分布[J].世界汉语教学,

2003,(2):34.

英语作文出国留学范文第5篇

一、背词汇有技巧:

词汇是语言的血液,没有人会怀疑大词汇量对语言学习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这一点在我们做阅读时感觉最为明显。所以,背单词对外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怎么背”是有技巧的,这个时候就要看大家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什么了:

为参加国内的考试:比如考研,考职称,或是德语四级之类,这类考试没有口语项,听力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很简单,所以词汇完全是针对阅读、词汇搭配等和语法有关的项目,单词量要求一般3000左右。

为出国留学或与外国人交流:上面的单词量只是对提高阅读词汇量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真碰到外国人就失灵了,很多情况下都是听得懂,但是不会表达,为了提高口语和听力中的词汇量,就应该换用别的方法。在背单词的时候,除了背中文意思,还要看德语例句,要按照例句造出自己的句子并且要大声地读出来,尤其是一些很长的、有多个音节的德语复合词,经常练习,需要开口时自然就很流利的出口了。

二、分阶段记语法:

德语的语序到底是怎么组织起来的?这对初学者涉入德语殿堂意义重大。语法必须得好好学,它是德语入门的好工具。当然,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在语法上花很多时间,只要把那些最常用的语法记熟和用熟就行了。例如,像虚拟式这些平时几乎都用不上的语法,你没必要天天都花时间去复习和巩固,不过它却是DSH考试的重点,所以你有必要在考试前复习一下,再做些练习熟悉熟悉就好。

那么哪些是常用的重要的语法呢?

初级阶段,比较重要的是动词的用法,因为动词的变形、在句子中的位置,决定着整个句子的含义、时态、语态等,一些动词的使用要求也体现着德语和汉语最本质的区别,最好的练习方法还是造句,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就要用德语把整个句子写下来,千万不能偷懒,也不能拖延,等着最后复习,如果当时没有消化,到了后来就很容易混淆,出错,而且很难改正。对于初学者来说,德语语法确实比较让人郁闷,建议用中文版的语法书,因为德文原版的语法书常常会让你变得更糊涂。

中级阶段:像从句、不定式、被动语态等是决定你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关键语法,对于这些内容,除了在课堂上掌握基本语法形式之外,还要在阅读当中多分析句子,养成以句子为主、意群理解的习惯,而不是见到生词就查字典,以词为单位进行理解。而介词结构和从句之间的转换,也就是德语讲的名词化、动词化,情态动词的改写,虚拟式等是德国各个德语水平考试的重点,如DSH,这只要在考前多做几套考题,就可以轻松应对了。

三、初学阶段应该以“精听”为主:

有人说,学习外语最先要打通的第一关是听力。听得懂是一切的开始。如果是想出国学习,听力的技能训练就应该从刚开始学德语的时候入手。初学阶段应该以“精听”为主,因为这对我们的发音也有极大的帮助。如何“精听”呢?首先应该找一盘发音标准的磁带,一定要是德语原声的,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语速和正确的语流。这样的磁带很多,因为外研社引进了很多德语原版教材,发音很地道,很多对话在生活中也很实用。在找到了听力资料后,要坚持每天听20-30分钟。很多同学喜欢戴着耳机,闭着眼睛,甚至躺在床上对着一段内容反复地听,把听力练习完全当作是身体上的休息,这种状态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太容易走神了,将来到考试的时候,一做听力,听不了几分钟就听跑了,很难拿到高分。更重要的是,出国留学的目的不是只为了参加德语考试,而是要听懂德国教授的讲课,还要记笔记,所以必须练听力记录。

四、练口语找语言伙伴最见效:

德语似乎要比英语更难说出口,即便是那些在德国学习并通过了DSH的同学,他们的口语水平似乎并不比德国三岁小孩强很多。口语是国人的传统弱项,如何提高口语?如果你在国内,要尽力去找语言伙伴,很多大学都有中德学院,里面有一些来自德语国家的留学生,你们可以用交换的方式,一个学德语教汉语,另一个学汉语,教德语。你也可以试试开口朗读,一定要读出声音,但读时声音不一定要很大,太大声会影响思维,选择你觉得合适的音量,当然也不能太小声了导致含糊。在你的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之前不要整篇地读,而应该分段,每段重复读上3-4遍,读到顺为止。如果某个句子让你觉得拗口,那你就不停的重复读这个句子,并且逐渐加快速度,直到能够快速流畅的读出来为止。读书对口语的作用见效很快,也许只要两三天,你会惊讶的发觉,你的嘴巴总想说德语,而且你大脑的说话反应也灵活了。

五、阅读重在多:

阅读是中国人的相对强项,但在听说读写中,从阅读里学到的东西最多。因此,请不要在阅读上少花时间。做阅读时碰到生词先不要急于查字典,根据前后意思猜,根据整体意思猜,根据构词法猜,根据句子成分猜,根据作者的态度立场猜。总之你就要学会猜、猜、猜。有时甚至需要你发挥一点想象力。慢慢的,你会发现,以你微量的词汇居然也能大致看懂许多高深的文章,你也许会从此爱上阅读或者有了学习的自信。这种能力尤其在TestDaF这种客观题型的阅读考试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关键。当然,字典也不是不能用,如果你认为有必要更准确的理解这篇文章或者想知道某些重要词汇的具体意思,那么你可以查字典。阅读没有什么太多的方法,最关键的就是多读。如果你还处在初级阶段,那么你可以去找些儿童读物来看看,尽管现在你的胡子都已经开叉,但一切都应该从轻松简单的开始。

六、写作要借“力”:

在一般的学习过程中,似乎都很缺乏写作训练。如何才能把文章写得很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