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街道乡村振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是统筹市场力量,打造有为街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政府角色转变,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强化服务职能,采取在市场中购买专业服务的模式,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打造有为政府,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
二是牢把战略机遇,全力配套成渝。深入贯彻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及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打造成渝近郊休闲区为目标,全力推动街道融入成渝、配套成渝。
三是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收官在即,共赴小康走完最后一公里,持续落实帮扶政策,巩固脱贫成效,保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杜绝返贫现象发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振兴制度,科学施策,大胆创新,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2021年村级党建工作简介
刘家川村位于黄帝陵景区以东2公里处,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80户916人,党员48人,2020年人均纯收入1.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近年来,村党支部按照“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旅游兴村、多业富民”的思路,立足三个优势(距景区城区近、村容环境美、农家乐产业起步早),依托两个基础(“两委”班子战斗力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一个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初步实现了村强民富。目前已形成“四区一园一馆”(美食文化体验区、农产品加工区、汽配物流服务区、种养殖观光区、生态采摘园、村民俗展览馆)的产业布局,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森林乡村等荣誉。
今年以来,村党支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村上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村“两委”干部逐人作出任期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党支部上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42条,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问题,街道党工委和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各类建设项目及资金,目前已经完成蔬菜大棚基地亮化工程、呼家湾组文化广场建设等6个项目,正在实施的有官庄组进村桥、环村旅游步道建设等7个项目,通过跑项目、争资金,不仅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更整体提升了村庄建设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积累了发展后劲。村党支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领办代办、便民服务”机制,在落实落细便民工具柜、金融E终端、爱心超市等便民服务基础上,对不需要群众本人到场办理的4大类43项服务,由村干部代替群众“一站式”办理到位;对需要群众本人到场的养老年审、高龄补贴、残疾人鉴定、身份证办理等12项事务,由村干部领着群众现场办理。今年以来,共提供领办代办服务900余次,切实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产业发展方面,村上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着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已建成官庄温室大棚、刘家川小吃街和生态采摘园3个集体经济项目,后续计划利用好小吃街配套广场,投放一批游乐设施,打造刘家川至官庄旅游环线,引进专业团队管理生态采摘园,3年内使集体经济收益突破60万元。二是采取村企联办、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机动车检测站、汽车修理城、黄陵驾校、东德顺食品有限公司等7个企业,流转土地450亩,群众年收益增收35万元,安排村民就地就近就业50人。三是成立游客服务中心、农家乐协会,引导支持群众发展农家乐产业,已发展农家乐39户,民宿2户。6月份还开展了新一轮农家乐“评星定级”活动,评出二星级以上7户,落实奖励资金14万元。2020年,农家乐经营户户均收入7.8万元。
同时,村党支部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每年举办“过大年”“大拜年”等民俗文化艺术活动,定期举行广场舞、厨艺、面花、剪纸等比赛及教学培训,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不仅让群众的口袋富起来,也让群众的脑袋富起来。特别是,村党支部非常重视人居环境建设,发挥党员巷道长示范带头和监督管理作用,扎实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群众营造了干净整洁文明美丽的新家园。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刘家川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初步走出了一条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县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了实践经验。
立足基层实际,突出学习教育。组织集中学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论群众路线》、《各地联系服务群众经验做法选编》、《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等材料,同时结合我乡工作实际,突出抓好涉农法规、服务技能及苏区振兴发展政策的学习,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着力解决“四象”,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开门搞活动,注重问题导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结合实我乡实际,“”突出问题表现在重点解决“乡村四象”即: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工作落实不彻底的现象;不能正确对待批评的现象;不能正确处理公与私的现象,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倾听群众诉求,突出领导示范。科级干部做表率,深入“三送”联系点,尤其是边远的村、组、户,深入农户家中宣讲教育实践活动及惠农政策,做到活动知晓、政策宣传全覆盖;同时为大力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广泛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旨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我市农业产业现状: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农业产业长期存在“有产品,没商品;有商品,没名品”的状况,现有的农产品品牌存在“多乱杂、小弱散”的局面,没有形成合力。
存在问题:究其根源,是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产业分散规模小,产品良莠不齐,没有区域品牌,缺少销售平台,难以形成特色品牌优势。
对策: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整合我市农产品品牌资源,形成合力,一起闯市场,打品牌,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拉动农业产业振兴,通过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现提出以下两个项目策划包装:
项目一: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自2018年3月份开始,我局启动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行动,旨在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和“农业标准化基地”项目建设,实现我市农产品自然资源的整合与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经过前期的现场调研、查阅文献、检验检测、会议座谈、策划包装、反复研究磋商、广泛征询意见建议等历程,最终确定了将“华山”作为我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白皮松、红油香椿、九眼贡莲等农产品冠入“华山”这一公用品牌,让华阴农产品品牌形成合力、抱团发展,整体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项目二:建设高标准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
我市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56个,农产品以圣女果、葡萄、香椿等为主,有万亩以上甜柿子、莲藕、樱桃、蒲公英等,为促进农产品双向流通,缓解农民卖难问题,遵循推进市场体系和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同时满足疫情防控和国卫创建需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农产品批发交易和日用工业品连锁配送为重点,建设我市高标准农产品交易市场。
项目建设地址:华阴市城区东环路或岳庙办五合街道
(一)造林4万亩。其中:山下绿化0.3万亩,山上绿化3.7万亩。任务分解详见附件1。
(二)全面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创建森林乡镇3个,森林村庄23个。各乡(镇)任务详见附件2。
二、工作重点
(一)创建森林城市。全面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按创建要求,聘请有乙级资质以上的设计单位编制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总体规划,全面建设省级森林城市,力争2014年达到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标准。要重点结合4A景区的创建,加大陡水湖森林公园建设,启动南湖湿地公园-黄埠亲水公园建设,大力抓好迎宾大道、县城出入口及主干道、四大主题公园以及滨江路两侧的绿化,打造以本地乡土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草搭配的组团式、多层次、立体化绿化格局,提高城市档次和品位。加快工业园、住宅小区、居民社区以及校园、机关、企事业单位、营区、庭院街道绿化,实现城市绿化增量,居民身边增绿,努力建成一批森林(湿地)公园、森林园区、森林小区、森林社区、森林校园、森林单位、森林营区、森林街道。同时,加大森林生态文化示范教育基地建设,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生态文明意识。
(二)抓好林相改造。结合旅游兴县战略,持续抓好林相改造工作。对厦蓉高速段、犹陡线、赣丰线、犹梅线、森林小铁路沿线等旅游线路两侧山场,通过封、改、补、造等综合措施,改变现有林相,改善森林景观。一是对去年实施的林相改造地段抓好跟踪,加强抚育,促进成林;二是加强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三是启动森林小铁路沿线山场的林相改造工作;四是对上太线、战备公路及五指峰境内公路两侧林相改造进行前期规划。
(三)发展绿色产业。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推进“两茶一苗”和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在造林绿化工作中,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兼顾,齐头并进。通道绿化、森林城乡绿化、废弃矿山复绿过程中,要与发展苗林一体化基地、林业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在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绿化,林相改造过程中,要与发展工业原料林基地、高产油茶产业基地紧密结合。根据林业优势重点产业发展布局,梅水、东山、社溪、陡水等乡(镇)以花卉苗木产业为主,等乡(镇)以高产油茶产业为主,以茶叶产业为主,平富、营前等乡(镇)以及国有林场建设以杉木速生丰产林为主,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四)创建森林乡村。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示范镇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五美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大力开展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创建。引导农村居民利用村庄“四旁”隙地、闲置地和宜林荒山荒地,发展苗木花卉和经济果木林,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田、水、路、林、村的和谐统一,形成“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乡村绿化格局。加强村庄内外的森林资源和古树名木保护,结合产业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建设一批乡村绿色文化气息浓厚和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态文化示范乡镇(村)。
(五)提升通道绿化。一是启动实施上太线(县城-油石段)全新通道两侧绿化带绿化。二是对赣崇高速(段)、国道赣丰线、犹陡线一级公路绿化的提升。补种加种花色树种,对原有绿化树木进行抚育、施肥。边坡采用坡面打鱼鳞坑播种、坡低种植爬山虎以及工程措施等方式进行生态复绿。三是与南河湖综合开发相结合,高标准打造沿湖绿道。
(六)保护森林资源。加大全县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长防林、退耕还林、森林抚育、生态示范、公益林、水保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全面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加大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力度,构筑南方森林防火绿色长廊;加大古树名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整合森林公安、林政稽查、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等林业执法力量,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征(占)用林地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林区秩序稳定;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提供生态保障。
三、工作安排
根据我县实际,2013~2014年度“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任务分四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3年12月前广泛宣传发动,建立组织机构,落实领导责任、任务、用地、苗木、资金、经营主体,完成作业设计和各项工作方案的编制。
(二)整地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底,全面开展造林整地活动,春节前全面完成造林整地任务。加强造林整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造林整地质量。继续抓好苗木、资金、经营主体的落实。
(三)种植阶段。2014年2月至3月底,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全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造林要以专业公司、专业队伍为主,狠抓造林质量管理,提高林木成活率。春节后利用适宜天气抓好苗木定植,在2014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苗木栽植任务。
(四)管护阶段。管护工作贯穿全年,重点抓好新栽苗木的管护,确保成活,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地段、地块,抓住适宜的天气及时补植补造。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实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对照五年工作方案。围绕年度建设任务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建设单位,落实到山头地块,共同推进“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宣传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造林绿化氛围;发改委负责统筹协调工程建设总体规划;财政局负责年度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和安排;城管局、城建局负责森林城市创建工程建设;新村办负责森林乡村创建工程建设;林业局负责通道绿化提升、林相改造和林业产业、森林资源保护等工程建设;茶果局负责茶叶产业工程建设;交运局、公路分局负责所管辖公路的道路整治,边坡及路肩的绿化;水保局负责水保治理工程建设;国土局负责参与绿化用地的规划审查;矿管局负责各类废弃矿山的复绿;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其它社会团体,发挥各自作用,积极参与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