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范文第1篇

按照传统和现行的解释,财务控制是指财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状况事关每个企业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倍受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这些专业人员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财务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

一、财务控制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

之所以需要对财务控制进行重新定义,是因为财务管理的、环境以及人们对财务管理的预期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与传统体制相比,财务管理已经游离于财政管理而独立存在,就象在政企分开后企业以法人身份独立于政府一样,换言之,财务管理的微观性是其基本属性。讨论财务控制必须在委托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控制的主体首先是公司董事会。

根据理论,“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实证分析表明,关系产生的基础是公司股东向经营者授予经营管理权可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因为由众多的股东们直接参与公司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控制的成本是惊人的。但是关系的确立又必然招致成本。这种成本不仅最终由股东承担,而且它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法人治理结构架构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董事会对经营者(CEO)财务约束和控制的强化。根据我国《公司法》有关规定,董事会由创立大会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从董事会的职权来看,我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结论: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中心而构建,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从本质上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

本文强调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控制中的主体地位,决不是否认CEO(首席执行官)与CFO在财务控制体系的一定地位,实际上由于企业多层关系的产生和运行,财务控制的主体也是分层次的和多层次的(在内部人控制严重的企业,总经理实际上在财务控制中占据“首席”)。同时董事会在现代企业财务决策和控制中的主体地位也不是否定CEO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地位,在企业战略决策和战术执行这两个领域里,既需要有务虚的战略决策者,更需要执行的专家,即CEO。盖茨就颇有感慨地说过:“当战略大师不值得一提,当CEO方显硬功夫。”

财务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

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在出资者所有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基础上产生的,为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手段。这种财务控制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功能效应,是集团总部为实现财务资源配置的秩序性与高效率而对子公司实施的统一财务政策与监管活动。本文分析目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就如何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提出几点建议。

1.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失控的现象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为集团总部对集团财务资源的一体化整合、协调以及督导、监控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预算制度形同虚设。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预算控制相对薄弱,预算往往流于形式。一些企业集团即使制定了预算,也缺少对预算实施过程的监控,甚至部分企业未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

(2)资金管理散乱,使用效率低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很多企业集团试图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但因缺乏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作支撑,无法解决成员企业资金严重沉淀与闲置、不能将资金集中投放于优势领域等问题。

(3)财务人员受制于子、分公司行政领导,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形同虚设。目前许多集团公司所委派会计主管的人事关系、工资报酬、职称评定都由所在单位决定,这些会计主管在日常会计工作和财务监督控制中往往无法保持原则性、独立性,甚至与所在单位融为一体,共同实施财务欺诈行为,共同应对集团公司的监督检查,导致财务收支审查监督失效。

(4)控制、监督、考核不力。由于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社会审计易受利益驱使,这使集团企业财务控制中普遍存在“事前控制乏力、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的现象,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审计人员多数时候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导致财务管理失控、无序和混乱。

(5)财务控制缺乏全过程性和一体性。目前部分企业集团未能建立起贯通母子公司财务工作全过程的控制机制。

(6)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机构设置不规范。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机构通常合而为一。这种机构设置的弊端较多:财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所有者,其具体运作和操纵的对象是企业的内部事项;而会计的服务对象失去业内、外部利益关系人,其提供的公开化会计信息必须体现“真实公允”的原则。

2.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失控的原因

2.1过度分权导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失控。企业集团财;控制从总体上要解决的问题,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问题。集团既应是一个协调、互动、高效的组织,这样才能发挥规模效压和协同效应:同时,还应是一个遵循法律上的相对独立性的直接面对市场、创造宽松氛围以对于创新的组织。在任伺一币情况下,企业集田都是在控制与自由的两难中寻求工种集权上分权酌平衡,都需要考虑“有控制的分权”这一原则。而我国企业集团生成的过程往往不是缘于市场的自然选择,大多是通过联合、兼并或行政命令等形式组建的,集团组织形式松散

成员企业彼此间缺乏凝聚力,“子不认母”、“母不识子”、“集而不团”的现象普遍存在。反映到现实中,集团内部的管理权限分散于各子公司,子公司在人、财、物、供、产、销等方面有充分的决定权。因此,他们大多从本位利益出发安排财务张动,缺乏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从而导孰资金管理分散。资金成本增大、费用失控、利润分配无序等问题,过度分权导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失控。

2.2有效的财务控制模式还没有形成。我国大多数企业集团内部没能形成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指挥系统,缺乏统一的规范的财务资金调控制度,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传递渠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集中不起来,致使企业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2.3管理的观念、技术手段和方式无法适应企业集团实桶财务控制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经营的跨国化,需要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恭相关信息作支撑,而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支持。是无法做到的。

3.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对策

3.1建立并完善财务控制体系。建立并完善财务控制体系是有效实施财务控制的基础,应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及生的财务控制。

3.2实行预算控制,建立财务信息网络系统。预算控制指企业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对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以实现其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集团可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子公司的组织结构等进行预算控制。

3.3加强责任人员管理,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应加强对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内部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等制度,杜绝个别负责人独断专行、胡作非为;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限过大或集体;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

3.4设立资金结算中心,加强资金控制。为促使集团内部资金合理流动,发挥资金的整体教益,企业集团可设立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是集团母子公司实施资金控制的重要保障,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可以统一筹资、融资、调剂资金,统一办理结算业务;有偿使用资金,使企业各个环节的资金都能得到最佳利用;通过内部挖掘,解决资金供应紧张的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5实施内外部审计,加强审计控制。企业集团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子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发挥内部管理强有力的控制监督作用。重点应对子公司重大投资项目、财务收支情况等的真实性,及资产能否保值增值等资本运作有效性进行审计。同时,与内部审计相比,外部审计相对比较客观,审计结果可信度较高,且外部审计人员富有经验,更为专业,更能为企业集团提供内部控制的改善建议。因此,企业集团还应通过审计机构对其子公司进行外部审计。

3.6分设财务、会计机构。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企业集团的财务与会计机构理应分设。凡涉及资金计划、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方面的业务,应由财务部门负责;凡涉及经济信息处理、指标核算、分析、考核、审计等方面的业务,由会计部门负责。集团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后,应建立相应的互通信息的有效渠道。财务管理部门应以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为主要依据进行决策,其所制定的各项政策、财务管理过程和分析结果应及时向其他部门通报,以满足有关部门的管理需要,并进行监督。上述两个机构应平行设置,共同隶属于企业最高管理层。集团下属各子公司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自主决定财会机构的设置,不必要求每个子公司都设立与集团对口的财会机构,但应按不同的上下沟通渠道向集团对口提供符合规定质量标准的财会信息。

财务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全方位;财务控制;财务管理理念

一、现阶段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观念、方法与企业发展的不适应

企业经营决策活动离不开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财务控制,确保企业完成财务计划,实现对经营活动的有效管理。在当前日趋国际化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更体现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相应的财务活动的控制。许多企业集团从组建开始就建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体系。但由于主要财务管理人员的观念落后,财务知识陈旧,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认识,依然采用旧的管理办法实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限制了企业经营活动,而且存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的现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处理好企业财务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没有建立起集团内部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已经严重地制约了部分企业集团的发展。

(二)集团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

部分企业集团缺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上过度分权,对子公司经营活动不能有效控制,使子公司经营权力过大。子公司为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致使集团无法从战略高度有效部署各项经营活动,出现了投资规模失控、产业结构失衡、整体收益下降的问题,无法实现集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削弱了集团的整体竞争优势和综合能力的发挥,扩大了集团的财务风险。

相反,部分集团公司在财务管理上又过度集权,限制了子公司经营活动的自主决定权,无法充分发挥子公司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子公司成了集团纯粹的附属,造成子公司在面对行业领域内的竞争时,无法有效发挥自身与其它子公司间的经营合作,对外也无法灵活做出财务决策。子公司向上传递信息,往往需要等待集团审批,这很可能错过最佳的投资机会、经营时机,从而造成利益损失,也会影响集团财务一体化管理的效率、效果。

因此,企业集团在面对当前及今后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必须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控制模式,建立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控制,在集团与子公司间实现资金的有效流动和资源的优化组合、配置,对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过程控制、点式控制,既要保持各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还要在完成集团整体战略部署中,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及内容

(一)财务控制模式分类

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必须围绕实现企业总体财务目标而设计财务控制模式、控制机构及组织分工等要素,而财务控制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对集权与分权的有效选择。目前,我国企业采用的财务控制模式有三种:集权模式、分权模式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模式。

1.集权模式。财务管理决策高度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拥有对下属子公司人、财、物统一控制权,同时也赋予子公司少部分的财务决策权,以增加子公司适度的经营灵活性。子公司依据母公司下达的生产经营任务及各项经营管理指标来开展工作,且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受母公司的直接控制,子公司只有围绕母公司的财务决策实施短期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控制。集权模式的优点在于母公司能合理配置内部财务资源,全方位地控制子公司的财务行为,通过集团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整体优化,有利于降低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2.分权模式。在分权模式下,母公司只保留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不直接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子公司相对独立,子公司可根据市场和公司实际情况做出财务决策和调整经营目标,子公司将决策结果提交母公司进行备案,以实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间接管理。

3.集权—分权相结合模式。这是一种上述两种模式兼容的混合模式。母公司严格控制涉及整个企业集团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以及预算管理、人员控制、投融资管理、经营业绩考核等关键环节,按照内部规定实行逐级审批。母公司制定子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及考核指标,对子公司实行弹性预算与奖惩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控制办法,子公司在集团公司授权范围内享有充分的决策权。这种模式强调结果的重要性,不是过程控制,而是对可能出现的财务控制点实行控制。

企业集团应根据外部环境和竞争的需要,考虑集团公司、子公司的性质,结合集团规模、生产经营、组织机构、财务运行模式和环境的差异,创造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控制模式。

(二)企业集团全方位财务控制的内容

企业集团作为一种企业联合体的组织形式,其财务控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集团公司对自身业务进行的管理,包括单位企业财务控制的基本内容,如投资成本控制、资金审批控制、信用控制等;二是集团公司作为管理总部对其子公司及成员企业进行的管理,如生产成本控制、财务指标控制、重大经济项目支出控制等。实施全方位财务控制,必须贯穿于企业集团内资金运动全过程,实施对流动资金和非流动资金控制,对成本耗费水平的成本控制,对销售收入水平的销售控制,对利润水平和利润分配的利润控制。在全方位财务控制下,企业集团以财务计划目标为依据,约束和调节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保证财务活动依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实现企业集团一体化的财务控制。三、建立企业集团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

(一)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

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企业集团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内部的组织结构形式、成员企业具体情况以及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等因素。

1.在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方面:集团公司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战略,要求采取不同的财务控制模式,如在实施扩张战略阶段,应积极鼓励子公司开拓外部市场,形成集团内多个新的经济利润增长点,需要分权程度就应该大些。在稳定型战略下,投资融资权力要从严把握,而对资金营运方面的权力可适当分离,在紧缩战略下,必须强调高度集权。

2.在企业集团发展阶段方面:集团公司在发展初期应选择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逐渐成熟,由于总部管理层能力的限制,管理的分权制便成为需要,而对于已发展成熟的集团公司或规模较小的子公司应选择集权与分权结合式财务管理模式。

3.在成员企业对母公司财务战略影响的重要程度上:对于那些与集团核心产业联系密切,对集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子公司,母公司选择相对集权控制;对于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成员企业,集团总部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控制与管理;对于那些与集团发展战略、核心能力、核心业务关系一般,影响不大的成员企业,即使是控股的子公司,从提高管理效率、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以及增强市场竞争的应变能力角度,采用分权型的管理体制较合适。

(二)建立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的步骤

全方位财务控制就是指依据财务预算和有关制度,对企业所有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进行调节,确保企业及其内部机构和人员全面实现财务预算的过程。企业集团在建立全方位财务控制管理体系前,首先需要确定财务管理控制的模式,在这个模式基础上,才能制定财务控制的相关政策、制度、程序,建立相应的组织。如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方法,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建立合理的内部财务关系,完善全面预算制度,设立内部财务结算中心,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内部财务审核等。其次,控制的目标要得到很好的执行与贯彻,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财务控制机制保障,这些机制包括人员机制、制度机制、机构机制等。最后,一个全方位的财务控制的过程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连贯的过程,是否采取财务关键点控制还是过程控制,往往由不同阶段的企业经营过程来决定。

四、建立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的两个要点

(一)财务控制要与战略控制相结合

财务控制完成了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操作层面的任务,还应与企业集团战略性控制相结合。企业集团的总体设计和规划构成集团的发展战略,按照企业集团发展的战略控制,企业集团始终不偏离发展的大方向。而财务控制为企业集团控制提供了基本的信息资料,它以利润为目标,关心成本收益等短期可度量的财务信息,按照固定的程序相对稳定地进行。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集团将会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和相应的财务战略,但有时可能会因过于注重财务结果而鼓励短期行为,这时要结合企业集团的长期生存发展目标,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兼容长短期目标,将全局观念、长远观念、整体观念等深入贯彻到财务控制中,以加强组织和业务的灵活性,保持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

(二)财务控制要与会计控制相结合

财务控制与会计控制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财务控制在完善和健全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控制标准、分析差异以及执行结果考核评价时,无疑要利用会计控制手段,两者在诸多时候是交叉的。财务控制的职责主要是筹划资金、制定信用政策、办理货币资金收支款项等,侧重于业务活动量的方面,关注现金收支流量活动,编制预算是其重要方法。会计控制是对经济业务是否安全与合法进行的控制,其职责是负责记录经营收支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编制报告、对内外提供会计信息等,侧重于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如会计控制关注对现金收支等活动是否合法。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与会计控制相结合,才能实现全方位财务控制管理的长效性。

全方位财务控制不仅对企业集团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而且能对经营成果作合理的评价,全方位财务控制体系是企业集团发展的“软基础”。企业集团要确保财务控制系统能良好地运转,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需要将企业集团的整体规划及战略目标分解、贯彻到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改善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强化预算管理,重视评价、执行、纠正情况,从而提高企业集团的科学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世定.企业内部制度控制设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2002.

[2]岳守艳.对企业内部控控制框架的设想[J].财会月刊,2004,(11).

[3]陈琨,张正国.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优化的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04,(8).

财务控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控制;COSO理论;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85-04

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各国经济都有所好转,但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企业的筹资和投资的控制,资产保值和增值控制等。国美事件也引起学界和社会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入讨论,帮助公司达到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控制的研究目的

P.T.Menzies在1986年提出了财务控制的概念,他认为,财务控制的作用就是协助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能做正确的事,它的目标首先在于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得到可靠的信息,使管理更有效;其次财务控制的目的还在于可以了解实际情况与计划的偏差,然后采取正确的行动来纠正偏差,必要的时候需要修改计划来达到目标。而且他还提出了财务控制的两种手段:预算控制和成本控制。

在中国企业要协调好不同产权主体财务目标取向的差异性,整合好企业产权多元化基础上内部多重财务控制主体等问题,需要尽快构建一种适合产权多元化的财务控制机制。

二、中国公司财务控制现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成熟,国内对财务控制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财务控制环境欠佳。(1)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不合理。财务核算环节的资金实收、实付等事项只是业务收付类业务事项在财务数据中的一种体现,这些业务起不到实际控制风险的作用,影响了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2)部分基层单位的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许多公司的各基层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其对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的缺失情况比较严重。由于人员管理权限、监控手段等原因,只能实现间接的、事后的监控,无法达到有效防范风险的控制效果。

2.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有的企业由于产品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造成了资产负债比率高,财务风险大。另外,大部分子公司都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借入资金往往不向总部报批,使财务风险控制存在很大难度,公司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其原因有:(1)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大多数公司所制定的相关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是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缺乏对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制度的完善。(2)缺少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当公司在经历了风险冲击之后,由于缺少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不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限制和规范内部人员的行为,弱化和模糊责任恶化了企业管理;企业员工应对风险的能力滞后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

3.财务活动控制力较弱。(1)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资金控制分散的情况,责任中心对现金管理不够严格。对现有的资金缺乏投资方向或战略储备,造成资金闲置和浪费;而在资金支付结算程序中,对其审批不能完全按照制度和计划执行。虽然建立了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但部分责任中心仍然存在账外资金循环现象。(2)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而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导致预算执行的灵活性相对较差。由于部分单位的具体预算指标是由单位负责人制定,使得财务预算缺乏科学性,给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管理带来了更多不可预测的风险。(3)财务控制实施过程存在漏洞。已有的财务控制措施主要是财务工作中的岗位分设、职责牵制以及财务授权审批制度等基本的财务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既不利于控制的细化执行,也没有形成制度之间的协调综合控制作用,存在着控制分散、标准不规范的问题。

4.财务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和沟通存在于所有企业的活动之中,许多公司只有会计部门,没有财务管理部门,有的负责人也错误的认为会计就是财务,应由会计部门负责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事项等业务由会计部门承担。而这些业务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大,所采用的方法也特殊,其结果就是既影响财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管理乏力度,同时也为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基于财务收支需要和业绩的需要而虚构会计信息提供可乘之机,无法从系统的角度对整个公司进行财务控制。

5.财务监控系统不完善。(1)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只对经理负责,审计对象的选择上受主观意愿影响相对较强,降低了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也不利于本单位财务控制的建设和完善,不利于公司整体的财务控制制度的贯彻。(2)业绩考核体系不全面。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中考核的都是单位负责人的当年效益,这样容易造成公司的所属单位只顾当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容易使企业负责人产生短期经营行为,也可能使业绩考核指标失真,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财务控制体系的改进建议

COSO模型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和监督这五个方面。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框架”后,理论界开始倾向利用COSO框架对财务控制进行研究,史蒂文・J.鲁特(2004)的《超越COSO》提出严格的框架体系使公司的执行官和领导者将财务控制职能转化为有价值的战略工具,这在平衡公司各种力量以提高业绩方面尤为突出。

财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与运行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公司整体内部控制体制的规划和运转,最终的执行效果也同样受到内外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取得最佳的控制效果,必须同时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几个方面,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上均处于良好的状态,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造成控制活动效果的下降甚至无效。

(一)改善公司的财务控制环境

公司治理结构是财务控制最重要的控制环境,为财务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制度基础。公司财务控制制度的改进就应以完善股东大会、总经理、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等自上而下、从外到里的全覆盖式连贯一体的监督链,对不良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实现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衔接的指导思想为中心,为在财务职能部门中进行相应的改进。

1.明确财务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集团公司可采取向下属单位派出财务总监,构建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部是在企业负责人领导下进行工作的,难以承担对领导层和对各部门的控制职能。可按企业与各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之间的隶属关系、管理权限、逐级委派各级财务总监。此外,公司还应建立与其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如对委派财务总监的资格确认、业绩考核、奖惩、报告、述职、培训以及轮换制度等,以保证顺利实施。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委派制在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对加强企业财务监管,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了会计服务功能和目标责任制管理。(1)明确财务人员职责权限,强化委派管理。对委派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其职责、权限及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正确履行职责。(2)实行量化考核制,严格业绩考评。由委派单位和受派单位共同进行考核,以委派机构为主。

3.加强财务机构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财务的职能是与资金的筹措、使用和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相联系的,作为企业服务子系统的会计和作为支持子系统的财务有其各自职能领域,如果人为地将其放于一个机构中合并执行,显然是有悖于科学管理理论。应在下属企业财务机构推广二元制,明确二者的职能。

(二)改进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是指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是发现和分析那些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的过程。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分为内部和外部风险,改进其评估体系主要是改进其内部和外部风险评估。

1.改进公司的内部风险评估。针对公司日常财务风险,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风险评估管理目标。风险评估管理的前提是设立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2)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各业务单位中选择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员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必要时还应聘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专家,由其对公司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提出风险分析报告。(3)对重要业务流程实行全面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应当以一种系统方法来进行,以确保组织的所有主要活动及其风险都被囊括进来,并进行有效的分类。风险数据库是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更是评估控制活动的起点。对已经识别的风险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目的是确定内控评估重要性的优先次序。

2.改进公司的外部风险评估。公司的外部风险主要有外部审计风险和涉税风险,有必要加强管理和防范。(1)涉税风险。应规范其下属各单位涉税工作。以明确职责、规范操作等为重点内容。严格按照各单位当地税务部门各项规定按期申报纳税,积极与当地税务部门沟通,定期对报税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掌握当地税务政策的变化并向公司反馈,配合公司财务处做好各项税务管理工作。(2)外部审计风险。公司接受外部审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财务基础控制活动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公司内控中心应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内部控制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管理,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

(三)强化公司的财务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在财务控制活动中,我们主要对财务预算、决策及企业资产的控制制度进行分析,掌握企业日常财务活动控制的状况,将其产生的数据与预测的数据相对比分析偏差,并将结果进行反馈,最终提出对公司控制活动的改进建议。

1.加强财务预算控制。如何突破现有的管理制度,排除阻力,实施全新预算管理模式,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总体思路是:改进预算制度的长期目标是创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与公司整体财务管理和经营目标相结合的预算制度,应覆盖并连接预算过程的各个层面。

2.强化资产控制。(1)加强资金控制。通过对大多数公司的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应当减少其资金归集次数和加强安全保障。其主要内容有:设置资金清算账户,加强资金管理。确定一家银行为资金清算银行,各基层单位只能在当地银行开立一个支出账户,用于各项业务的支出;不再开立收入账户,原有收入账户全部撤销,所开立的账户纳入公司网上银行系统。规范岗位制约,加强资金安全保障。对于在资金收付操作环节的人为风险,应通过严格结算程序、加强岗位制约来控制。(2)强化固定资产控制。固定资产规模大,特别是大型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布局分散,固定资产的核算容易出现偏差,为加强固定资产的控制应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及集中采购评审委员会,在各业务部门中选择相关责任人组成管理及集中采购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各项管理决策及集中采购方案的审批,并指导各相关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

3.严格控制财务决策。企业的财务决策主要是指对投资的决策,可采用投资责任制。(1)组建项目责任小组,明确责任人。责任人具体负责项目的前期准备、洽谈、实施以及全过程的控制工作。(2)目的跟踪监控。投资发展部应对投资项目实行严格的跟踪监控,对每一投资项目建立档案,深入项目单位了解进展、协助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3)目的考核。责任公司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的经济指标为参考依据对其进行考核。项目建成竣工或投产运营后,公司将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或聘请社会专业机构进行专项投资项目审计。

(四)加强财务控制信息沟通

信息控制主要在其对财务报告和财务网络的控制。公司规模大、层次多,要想了解整个集团的状况并据以做出影响集团命运的决策单凭会计核算软件是不够的,系统高效的应用ERP,使集团管理层方便获得各成员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能使公司很好把握对信息交流的应用控制、运行控制和管理控制。

1.加快信息与沟通的渠道建设。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基础上建立整个公司范围内的信息适时传递系统。加速ERP系统的应用进程,应充分利用ERP系统建立产成品实时动态监控系统,并能及时提供销售分公司及生产分公司需要的相关数据。进一步推进公司内部所有的核算单位的会计信息的集中管理。

2.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控制制度。在企业集团层面上建立一个可靠的信息控制系统,涵盖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包括以电子形式存储和使用的数据系统,且必须受到安全保护和独立的监督评审。这个内控系统需要充分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性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中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实现财务、资产、人力资源、采购、统计信息系统统一到操作层面。

(五)完善公司的财务控制监督系统

财务控制制度实现了对公司的监督,其主要形式是内部审计,其职能应侧重在提高风险管理和流程控制方面,并且以一种有远见的方式充当公司咨询顾问的角色,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方法,针对历史数据。虽然很多公司设了审计处,但其方法仍拘泥于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完善财务控制监督系统的具体内容:(1)加强财务运行中的监督机制。根据岗位分离、内部牵制等原则对不同环节间的制约监督有许多明确的规定,应通过制度规范执行,确保相应的制约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加强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对照,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如资金控制中对未达账项的管理,异常的成本支出,这些情况在会计核算环节无法及时发现,而在资金控制环节发现后,需要及时与会计核算情况核实,调整不真实的会计处理修正会计信息。财务部门应针对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检查制度,杜绝在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缺陷。(2)定期评价财务控制结果。评估前明确工作目的、拟定评估内容和具体工作计划,评估过程中注意时效性和评估人的独立性等因素,通过评估反映公司财务控制的情况,发现控制缺陷。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明确无误的控制目标为方向,以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为前提,以完善的财务控制系统为平台,通过合理有效的控制程序和方法来实现对财务控制体系的完善。

财务控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问题,面对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必然处于变化之中。从战略目标出发构建的财务控制体系也要相应调整,还需运用先进的财务控制手段,尤其是应用信息技术加强财务控制,促进控制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P.T.Menzies.Financial Control as an Aid to Management.Managementt Decision.1986.

[2]Spreadsheets and Sarbanes Oxley:Regulations,Risks,and Control Frameworks.Dr.Raymond R.Panko 2003.

[3]史蒂文・J.鲁特.超越COSO[M].刘霄仑,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财务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控制 模式

一般而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包括两个层面:所有者角度的财务控制与管理者角度的财务控制。也就是从投资者,企业出资人的角度和企业内部管理看这个问题。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财务控制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管理。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特点

一般而言,集团母子公司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是基于资本和企业所有权,母公司关心其投资回报,主要进行宏观控制,对其控股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实施切实有力的监督、规范、指导、控制。集团层面的财务控制,既不能仅进行笼统的表面管理又不能代替其它层次管得过细、过于具体。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有其特殊性,其要求高于一般单体企业。

(一)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链接点:多级委托关系

我们讨论的企业集团是一个产权网络化、多层次的法人联合体,既有一般企业所具有的委托问题,还有多重委托之契约关系特征。具体体现在:集团母公司股东作为原始出资人,与母公司经营者有委托关系;集团母公司是子公司出资人,与子公司的经营者也有委托关系;依此类推,由于集团内部的层层资本控制关系,企业集团具有多级委托关系。

由于多级委托关系的存在,母子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利益目标的差异,使子公司可能发生“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为了防止子公司背离集团整体利益目标,解决的方法主要是有效的监督和适当的激励,当两权分离的跨度大、层次多,而一般监督和激励机制力不从心时,为减少这种损失或风险,控制成本必须由资本控制,实现其资本增值的目标。

二、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选择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外部大环境,如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文化因素、国际经济大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对企业集团控制模式的影响是间接的,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影响模式选择的内部因素进行探讨,因此不过多地对外部因素进行讨论。影响模式选择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企业集团根据其自身的经营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如采取稳定战略、扩张战略、紧缩战略等展战略。扩张型战略增长过程中应减少集权,鼓励子公司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形成集团内新的增长点,加大分权程度。而稳定型战略下,应从严把握投资融资权利,而有关部门资金运行效率方面的权利应该适当分离;而在紧缩战略下企业集团应实行高度集权以确保战略的实施。

(二)企业集团的生命周期

处在不同生命周期中的企业集团所采取的模式也是不同的,在企业集团发展的初始阶段,企业集团的规模小,市场地位不成熟,集团内单个企业的力量都不大,这时集权更为合适;而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管理的成熟,业务的多元化,可能适当放松权限是必要的。

(三)企业集团组织结构

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可以分型为H型结构(控股公司结构),U型结构(集权的、按职能划分部门的结构或一元结构),M型结构(多分支单位结构)等,不同组织结构的企业集团在具体财务管理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比较明显的,在U型结构中,实行的是一种集权式的管理,下属结构决策权很小,在财务上由集团总部集中核算、统一管理、下属子公司仅是报帐单位,定期将业务数据报到总部财务部门,集团公司来进行财务上的决策。

(四)企业集团联系纽带

如果企业集团的联系纽带是资本,而没有其他任何联系,称为资本控制型,这种集团公司下属的各企业没有协同效应,集团控制方式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控制,以资本控制为主,所有又称“制约性控制”,谈不上集权。

反之,如果企业集团内的企业还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有联系,为了将协同优势与集团内各公司的其他资源优势相结合,企业集团往往要求集团的各公司协调战略立场,控制力度就会比较强,故又称“干预型控制”。

(五)企业集团内部企业所处的层次

企业集团中位于不同层次的成员企业拥有的财权是不同的,所以具体财务控制的目标和方法也不同。对于核心层企业应进行完全集权,这样便于从集团整体角度出发,实施有利于集团发展的财务政策,使之能够与整个集团保持发展目标的一致。对于紧密层企业,应把整个集团有重大影响的理财权利集中到集团公司,对一些日常财务决策权应由这些企业自己作出决定,做到集权和分权的合理结合。对于半紧密层企业,集团母公司一般并不能直接控制其理财活动,只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控制它们的财务决策。对于松散层企业虽在生产经营业务上受集团的影响,但在财务上与集团公司只存在资金借贷关系。这类企业在财务决策方面完全不受集团母公司的控制,应采用完全分权的方式。

此外,企业集团总部的控制素质也是决定其模式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集团需要根据成本和收益的比较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做出合理的模式选择,这是有效的集团财务控制的关键。

行政控制型和资本控制型分别代表了企业集团管理中的“集权”和“分权”模式。 除了这两种控制模式外,企业集团还可以采取参股控制模式以及营业控制模式等方式。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的控制模式并不完全表现为行政控制或资本控制,而往往是这两种管理控制模式的交叉,即有些事项采用行政方式控制,有些事项采用资本方式控制。但从本质上看,还是行政方式控制为主,其采用董事会决策等资本方式主要为了在决策程序方面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