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演出策划案

旅游演出策划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演出策划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演出策划案

旅游演出策划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特征;阶段;控制

在我国,通过会议、展览、节日和体育等大型活动带动城市旅游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流行,会展、节庆、体育竞赛等事件活动也日益成为城市和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和积极筹办,我国对类似大型活动的认识和研究亟待加强。研究大型文化活动的管理及其质量控制,对于我国日益增加的类似大型文化活动的申办、筹办和举办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的运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同类文化活动的特点,从理论上探讨大型文化活动正确划分管理阶段,加强过程控制,提高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顾客的满意度问题。

一、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特征

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在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时,精神消费类支出开始大大上升。我国目前人均GDP在1000多美元,北京已接近3000美元,人们对文化、教育和娱乐的消费需求开始逐渐增长,国外一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区域或城市的支柱产业。

在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综合性的大型活动越来越多,单纯的庆典或者展览减少,开展活动时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法律法规、观众参与程度、收益状况等。现在政府也把大型文化活动作为其经济发展、国家建设、目的地营销等战略的一部分。有的城市以活动带动旅游,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城镇发展模式。企业也逐渐从单纯的平面媒体广告转向综合性活动营销,而从事大型文化活动的企业,包括国有、合资和外资公司,在文化事业向大型文化活动的转变过程中,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借鉴同外经验,注重策划和可行性研究,开始目标市场的细分,招商融资工作的投入,加大了市场竞争能力。

现代大型文化活动项目也有可行性研究,策划设计、实施举办等过程,同时具有与以往项目及其他行业显著不同的特点:

(一)项目发起的复杂性与综合性

一个文化项目的产生,从简单的创意到立项审批,涉及到多方面知识,不但要在相应的领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而且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需求、赞助企业的需求、国家的法规政策及导向,以及本企业的优劣势等。它不像建筑项目,需求明显,较易识别,一个大型文化活动的项目目标确定要经过多个回合,需要详尽的调研,利益相关方的目标整合才可以明确。我国文化需求的增长在与日俱增,瞬息万变,而又缺乏市场运作经验,相关数据和信息较匮乏,项目发起难度相应增加。在市场化运作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市场因素,比起其他行业,对产品的独特性要求更高。这就要求项目策划和审批的决策者具有综合的素质。

(二)项目策划的艺术性和技术性

一般而言,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的策划从项目发起就开始了,在国外,一般艺术类项目的发起是策划人负责制,同时负责项目的具体策划。对于综合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其策划人员和项目的发起人可能不同,但一般要求项目发起人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策划能力。相对于交通项目其技术性多半包含在设计中,而文化项目的技术含量就体现在策划中,发起人应该懂得与策划内容相关的技术支持,比如现有的电子设备水平、运输技术等。在策划项目的同时,还要考虑市场结合点,艺术和市场相结合

(三)项目实施结果的不可修改性和风险性

―般大型文化活动项目已经确定,日程确定之后,一旦举办或者开展,其结果就具有不可修改性。比如一个展览、一台演出,即使不是现场直播,可是对于直接现场的观众来说,其结果具有不可修改性。特别是有的大型活动不可能有预演,不像IT项目中软件开发,可以一次次地模拟运行检验,所以其风险性比较大,一个疏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其策划和控制尤为重要,作为项目一次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四)项目举办具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大型文化活动项目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不但其活动名称、场所、渠道需要审批,甚至具体的内容都要进行有关的审核或备案,有的项目还需要交通、消防、公安、环卫等部门的协助。在涉外项目中,其审批程序更为严格,所以在大型文化活动运作过程中,审批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二、大型文化活动运作阶段划分与控制

(一)项目发起阶段

可以由策划人员、市场人员发起,通常依据客户的直接需求或者分析得到的间接需求发起项目,一般是比较有前景的项目设想,这项工作一般是由部门内完成。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提出项目设想之后,就要进行一定的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也是项目的初期策划阶段。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分析国内外市场大环境、项目的艺术要求、拥有的资源平台,初步明确项目战略目标,选定主要的客户群,对项目的损益进行概算或估算,主要进行定性分析。

(三)项目策划阶段

通过可行性研究之后,形成项目建议书。此时可以申请公司立项,同时申请专有的项目启动资金。如果获得审批通过,就要进行项目策划,项目策划不但要保证活动的文化艺术性,而且要在策划方案中体现目标市场营销、项目赞助的基本亮点。使活动项目真正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通盘考虑。

项目策划的前期阶段是项目孵化阶段,包括需求分析,形成的阶段性成果为项目建议书。项目策划的工作程序有:

第一,研究市场需求,包括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捕捉收集国内外同行、文化机构信息;收集相关的传媒、娱乐、历史、艺术、考古、体育等专家或明星的信息;收集私人收藏家及个人文化经营者的信息资料;跟踪、收集政府有关大型文化活动的政策及相关的文化信息;关注国内外文化市场动态,并收集有关艺术馆经营的信息资料。

第二,寻找并提出项目建议。分析信息和文化市场需求,提出有意义的文化项目策划案;承接政府、主管上级,以及相关政府机构、集团、中心的提议、命令和委托的相关项目;承接合作单位或意向合作单位的文化项目提议。

第三,部门内部立项,形成滚动小组。

第四,调研、咨询、讨论,完善项目策划的思路。

第五,撰写项目建议书,并提交完整的策划文案作为项目建议书的附件。

(四)项目规划阶段

即项目实施部门针对项目滚动,进行项目实施规划,比如组建项目团队,完成进度、资源和质量规划,就如何保证实施策划的内容进行规划,更多的倾向于管理与运作知识。

(五)项目实施控制阶段

即按照项目规划,一步步地把项目策划的内容变为现实。重要的是项目的推广工作与实施操作,通过媒体或市场营销,完成项目的门票、赞助和招商工作;必要时通过变更程序处理出现的问题。

项目实施的目标:计划、组织和控制项目的工作内容、时间进度、人力和财力。

第一,筹备阶段。一是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分析、测评、认定;针对分析论证结果,对项目建议书作必要的修改;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二是申报政府批文的撰写,包括活动的背景、意义、时间、内容、地点、组织方式、总体规模和风格、经费预算及资金来源等内容;随时注意行文去向,追踪政府批文,注意与主管领导沟通批文的进展程度,争取回复意见的时效性和获准几率。三是立项决策是根据可行性论证中形成的专家、投资与财务及法律等方面的意见召开会议,对项目做出决策:投资决定、投资预算、合作方式、项目实施的组织结构。四是组建项目管理机构,指定项目小组成员和主管领导。五是理解项目定义,制定粗略工作计划,项目经理填写“项目定义报告”除工作细分结构之外的部分,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二,实施阶段(填写项目定义报告)一是制定实施计划是预测未来、确认任务、估计可能碰到的问题,并提出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措施与手段,以及所必需的各种活动和工作成果的过程。项目经理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细分结构表、项目时间进程表、风险评价表等,同时要制定变更管理的相关程序。二是项目经理对项目计划的完整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核对,签署计划,让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计划上签字,承担责任。然后对全体项目人员做实施动员。三是项目小组共同开始实施项目的管理,项目经理要注意人员与资源的计划与协调,建立有效的沟通与管理渠道。四是依据项目计划控制项目的实施,根据需要对项目计划作适当调整。对于正式展出或演出前的演练,特别是对重大活动或应客户要求进行彩排演练,注意相关费用是否在预算之列;搜集客户、观众、主管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注意在对客户或领导答复和承诺修改方案时,相关费用和时间是否允许;得到客户或领导对最终方案的书面确认或会议口头确认。五是项目全面实施要注意现场维护的管理,比如正式展出、演出或开幕,现场的维护,发生风险时按照风险管理计划处理。

(六)项目收尾阶段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即项目按计划实施完了直至所有善后工作的完成。它对于资源处理和经验积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收尾阶段的工作包括项目收尾和交付品项目的交接,形成的阶段性成果为项目总结报告、项目团队成员绩效评估书、项目后评价报告。

项目验收,对完成的工作成果或项目活动结果重新审查;整理最终交付品;总结评价,并撰写报告;整理相关文档,并归整管理;填写项目团队成员的绩效考评报告。

项目交接的工作内容包括:提交最终交付品和进行项目后评估,并撰写报告。

参考文献:

旅游演出策划案范文第2篇

一、现状及问题

(一)交叉学科处境尴尬

交叉学科处境尴尬,培养的人才往往全能之无能。文化产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就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来说,其对于文化产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各有不同。我国的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领域,也在一直调整和补充中。具体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上,尽管不同的高校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文化产业培养的是既要懂文化,又要懂经营和管理,甚至还要有一定艺术才能以及创意策划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学者费振华也曾撰文指出,纷繁的文化产业,让部分高校难以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他们针对这些主干产业,开设了涉及多个行业的多门相关课程,力求做到面面俱到,培养具有宽广知识覆盖面的综合性人才。

(二)人才培养的现实误区

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很多专业都非常强调个体能力的塑造和培养,强调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但是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来说,人人都是英雄却是一个很大的现实误区。道理非常简单:一个文化创意项目、一套演出策划方案、一条旅游线路规划等,都不可能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许多高校都采取由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的方式,只是这样的“合作”,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学科背景完全相同的不同成员的“集体劳动”,离真正的合作还有一些距离。

(三)有产业无文化的普遍现状

除了以上提及的问题之外,目前在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中,还存在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极大忽视和缺失的现象。赖声川先生在自己的著作《赖声川的创意学》中,提到“其实不只是创意教育,综观现代教育体系,似乎都从明信片的右边出发,令人讶异地遗忘了左边。现代教育体系并不负责左边‘智慧’教育,在这‘不负责’中隐藏着一种共识:智慧无法或不该被教导”。很多高校深谙文化知识对于整个产业的源头作用,表面上也会在课程设置上做出强调和倾斜,开设一些诸如《文化史》《艺术史》《艺术鉴赏》之类的课程,但课程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课外也没有进行专门的巩固和强化,领导不重视,导致学生对此类课程的轻视和排斥,多米诺骨牌的最末端,就是学生作品中核心要素的缺失。

二、国外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欧美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艺术管理”以及相关专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不管是在学科建设、理论构建以及高校招生、人才培养方面,这些先进的国家都积累了大量经验,有非常多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高迎刚在《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文中对欧美国家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的特点,做了系统归纳。从师资构成来说,欧美高校的艺术管理专业教师一般都有丰富的艺术管理从业经历;从对学生的入学要求来说,欧美国家的学校提供的主要是艺术管理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一部分学校提供学士学位,很少有学校提供博士学位;从专业培养目标来说,艺术和管理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却是按照具体的就业方向进行有目的的专业化、细分化培养,满足不同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从课程设置来说,本科生主要偏向经营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类的学习,而研究生阶段,则需要学生在入学前有艺术学习经历的基础上,专注于将艺术和管理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培养。

三、国外人才培养经验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不管是从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还是课程体系调整,都存在较大差距,而这些方面又与人才培养和最终成型关系深远。笔者非常赞同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研究生培养,只有在有了一定文化素养和基本技能之后,文化产业管理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实现。而就本科生的培养来说,则更需要调整思路,转变现有的培养模式,从学生个体的能力和需求出发,不强求成为各个专业的通才,有意识地将专业细分,侧重学生纯粹能力的培养,然后再自上而下进行资源整合,强调不同专业背景人才的共同协调协作能力,方能在目前混沌的状态中找寻到一条清晰的思路。

四、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之路

(一)系统论的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系统的思想来源已久,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对于系统论的研究以及该理论给其他各个领域带来的观照,从没有中断过。系统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三大基本特征。作为一种指导思想,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察。其核心观点即在于强调万事万物的整体性,并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认为整体是部分的整体,而部分也是整体的部分,二者密不可分。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不能独立存在,并且自身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文化产业管理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具备个体与整体的特点。诚如上文分析,不论是在企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传播公司,能胜任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专业人才,都不可能是单个的个体而应该是集体合力。而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经验,笔者认为都违背了系统论的观点,人才培养的策略不是过于注重个体能力的伸展,就是面面俱到式的整齐划一,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在充分发展个人、实现个人专才的同时,能够通过自上而下的牵引,将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个体融入到整体中来,各自在具体的领域发挥优势,同时齐力实现整体的最大化目标。从现实经验出发,一个优秀的创意项目,从前期的构思阶段开始,就应该由不同专业背景的“出点子者”“分析点子者”“点子推广者”,乃至于“点子执笔者”和“包装包装者”等共同合力打造。比如“出点子者”,应该是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对社会、对人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能够准确判断出什么有价值而什么没有价值的“文化型”人才;“分析点子者”,则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能力,能熟练运用各种调查方式取得第一手数据资料,对前者的“点子”进行科学验证的“科学型”人才;“点子推广者”,则是具备熟练的市场学、经济学、营销学等相关知识,对经过评估的“点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推广的“操作型”人才;“点子执笔者”,是具有较厚实的写作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作家型”人才;而“包装包装者”的不可或缺,是因为一份完美的策划案,离不开会熟练使用各种文档编辑、图片美化,甚至于视频包装的“技术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重合,但绝不可能只由一个人、或者一种人完全胜任。

2.文化产业管理系统化人才培养思路。从学生个体的能力以及专业培养的目标出发,笔者认为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需要将个性化培养以及整体性协作结合起来,一方面重视个体专业特长的塑造和养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个体的“专业”和整体的“复合”,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队伍。首先在个体培养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对每个学生的培养计划都是一致的,在专业课程类别上,也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对于此,笔者建议可以在课程类别中将“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限选课”。此类课程不同于专业课和选修课,一方面不具有专业课程的强制性,同时也缺少选修课程的自由性。为了多渠道培养专业型人才,学校可以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归类,提炼出诸如“文化素养”“科学分析”“传播推广”“文案写作”以及“艺术技能”“多媒体设计”等方面的培养方向,同时在限选课中分模块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诸种能力养成的课程,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模块进行学习,以期在共同的专业背景下,学习形成不同的专业特长,从一般的“通才”向具体的“专才”转化。从整体“复合”方面,要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做出调整,对于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可以以课堂授课的方式为主,辅以课外实践的方式;但是对于专业限选类课程来说,则需要在基本掌握了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脱离课堂,进行大量的训练和实践。对于这部分的授课和学习,可以参考研究生导师培养的制度,为每个模块配备一位专职导师,除课堂授课外,主要负责下达任务给学生,同时做好指导、督促、评价等工作,通过大规模的实战经验,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每个模块的具体专业素养。在培养学生形成不同的专业特长的同时,可以以学院或系所为单位、成立工作室制度,制订工作计划,并按照项目化培养的方式,将具体任务细分,由不同专业素养的学生分别完成“出点子”“分析点子”“点子推广”,乃至于“点子执笔”和“点子包装”等全部流程的工作,每类学生只负责单项流程的任务,但是在各自的流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充分发挥特长,合力完成最后的工作目标。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