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成本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成本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成本成本管理变革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而成本问题又是一个与经济、技术密切相关的问题,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必须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革。当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兴产业层出不穷,顾客需求个性化、多变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快,使得全球性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培育长期的竞争优势,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

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进行成本管理的变革。传统成本管理以成本节约或成本降低为目标,以成本管理人员为主体,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为重点,以完成计划降低任务为考核依据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需要,因此,围绕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进行成本管理的变革势在必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变革将是从目标到内容、从范围到手段的全方位的变革。

成本管理的目标变革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因此,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虽然仍然提倡尽量降低消耗,减少支出,但却不宜将其作为成本管理的目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由单纯的“节约、节省”观念向最大化的成本效益观念的转变。

“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是有区别的。“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是简单的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追求成本效益的最大化。与传统的节约观念相比,新的节约观点有两大特点:

其一,它是一种相对的成本节约。某些成本的增加,如果能带来效益更大的增加,则这种成本的增加是值得的。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

其二,它是一种立足于长远的成本规划。如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发生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提高;又如为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将来获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可以说是“花钱是为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现代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取决于“以同样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更优的使用价值”或“以较低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因此成本管理要从单纯的节约转向成本效益管理。要节约那些效率不高的成本、控制那些管理不善的费用,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支出。而对那些能给企业带来结构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费用支出以及那些虽然增加了眼前负担但从长远看来能使企业持续经营和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支出则必须予以保证。

成本管理主体变化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偏差:认为成本管理是专设的成本管理机构及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其它部门或其它人员无关。其实,成本管理机构及成本管理人员只是企业成本日常控制的组织者,只靠他们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成本控制的。这是因为成本的形成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成本控制的主体应该包括对企业成本的形成和产生负有责任的影响者与参与者。成本的产生与各阶层、各部门、甚至各个人的活动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企业的决策者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成本形成的基础条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影响着产品设计和生产成本的耗费水平,企业的供应部门、销售部门人员的业务活动影响着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及产品销售费用水平,企业财务部门的融资方式影响着资金使用成本等等。因此,成本管理与控制不单是一个专门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企业内部每一部门和每一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应将全体员工,特别是对成本发生负有责任的管理者,诸如决策阶层、部门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专设成本机构人员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并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自上而下树立成本和效益意识,消除认为成本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只有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的意识,才能发现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径,提高成本效益的措施。

事实上,很多节支增效的“点子”往往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职工。因此在成本管理中必须要树立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让其以成本管理的主体身份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来。尤其是在日常成本管理中,要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在运用常用的成本节约奖励、成本超支惩罚等外在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同时,实现自主管理,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成本管理范围的拓展

传统成本管理只关注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产品的研发、设计、试制及售后服务等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将呈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因此,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对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而应该重视对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对研究、开发和设计过程的成本控制。不仅应重视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还要重视行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竞争对手价值链成本管理。

行业价值链成本管理就是企业对所处的行业价值链进行分析,明确自身所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了解其他同处于该行业价值链上的企业形成的竞争势态,探寻利用行业价值链整合、降低成本的途径。竞争对手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成本结构和成本支出情况,与企业产品成本进行比较,揭示出决定竞争优势的差异所在。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使企业从新的视野寻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途径。

成本管理手段的提升

传统成本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手段是对现实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规范和约束,以实现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是基于实时实地控制的管理思想。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加强成本管理。

战略管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前瞻性管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站的高,看的远”,战略管理的重点不在于战略的实施,而在于战略的决策。而从目前的成本管理手段来看,无论是早期的标准成本控制、预算控制,还是后来的成本性态分析及相应的本量利分析,乃至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和责任会计等,它们都是以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为基础而进行的约束性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信息也是为日常的经营决策服务的,并没有考虑战略管理的信息需要。因此,依靠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能提供出战略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的。

战略成本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环境目的。战略管理中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即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价值链分析所得出的信息对制定战略以消除成本劣势和创造成本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战略定位分析,是将成本管理同具体的战略相结合,体现出战略成本管理应有的管理效果。成本动因分析是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要找出成本的驱动因素,以便对症下药,保证成本管理战略的有效性。成本动因分析,能够将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好地揭示出来,同时指出企业应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成本分析的全面性

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很多企业的成本分析只局限于事后的产品成本报表分析,反映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或完成情况。这种分析对绩效评估是有用的。但是进行成本分析的目的绝不单单在于揭示实际成本与计划(或目标)成本的差异以评估绩效,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成本形成的过程及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动因就是成本产生的原因。通过成本动因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成本产生和变化的真正原因,而且有利于企业优化作业,降低成本。现代作业成本管理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产品设计、购货、生产、销售、服务等一系列作业,每一作业会消耗一定量的资源,同时又有一定量的价值产出,作业的下移,伴随着价值的转移,最终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价值就是该产品的全部成本。这种作业成本管理将成本计算与分析对象从产品成本深入到作业成本。

企业在进行成本分析时,首先应对企业的“作业链”进行分析,明白哪些作业是主要作业,哪些作业是次要作业,哪些作业是必需的,哪些作业是多余的,可以取消的。其次将企业的“作业链”与同行业同类型的其他企业的“作业链”进行比较,了解企业目前哪些作业属高效低耗(效率高而成本费用低的),哪些作业是低效高耗,这样通过作业及其作业成本的分析为企业降低成本寻求新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企业成本管理范文第2篇

1.大多数企业只将产品设计部门作为技术部门,研究开发出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作为研究目的。而没有将产品设计成本作为设计的主要内容,产品过度设计,使产品成本增加。因此,必须加强产品设计成本管理,加强设计人员的成本管理培训,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设计成本的重要性。建立成本、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现代成本管理意识。使他们在开始设计产品时,就自觉考虑成本问题,从而使产品设计成本真正到达最低的水平。

2.产品试制是产品设计不断改进的手段和方式。通过试制使产品功能最全,产品设计成本最低,产品设计到达最优。产品的试制,首先要在专门的车间进行单件的样品,然后在将来正式投产的车间进行小批试制。单件试制和小批量生产时,要制定不同的工艺和材料定额、工时定额。因为试制时,采用的机械化程度低,操作者劳动熟练程度低,需要的加工时间长,人工成本大。当产品进入到小批量生产时,要对产品加工工艺进行调整,同时对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进行重新核定。如果按试制时的工艺和定额加工,就会加大了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对操作者加工水平的考核。

二、材料成本的管理

据测算材料在产品成本中占50%左右的比例,有的制造行业比例更高。材料对产品成本的高低影响很大。所以,材料成本的管理对企业成本的管理起着很大的作用。

1.企业应制订与生产相适应的材料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消耗定额,严格履行材料领用程序。材料消耗定额是指针对一定条件所规定的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材料的标准数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企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采用ERP进行材料的领用控制。通过ERP可减少材料人为增加领料,实现材料的领用控制,保证材料领用的合理性、准确性。

2.对于不能分割的材料,如板材料,各种漆包线等等。在产品加工完成后,要通过ERP,采取退料的方法,将多余的材料退回材料库。如果因为材料使用的频率非常大,产品生产还要继续领用,可以采取退票不退料的方法,将材料留在领用部门,办理超额领用的材料的退票手续,待产品需要领用时再重新领用,保证材料成本核算的准确。

3.因材料的质量问题需要重新领料的,必须由技术部门、检验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确认,履行相关的手续,才允许追加领料的领用。由于操作者失误造成废品,需要重新领料的。必须填写废品报告单,经责任人,相关领导,检验部门等相关人员确认后,才允许追加材料的领用。同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4.材料边角料的管理是企业材料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应加强边角余料的管理,同时,企业应倡导材料的节约,对利用边角余料节省材料的价值要及时进行统计和考核。企业的边角余料看起来不值得管理,实际上边角余料的充分利用,可以为企业节省很多的材料费,而且从边角余料的管理,可以发现企业材料管理中的不当之处,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据调查企业开展小改小革,利用剩余下来的边角余料,进行套裁材料,加工产品,每月可以为企业节省材料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可见,边角余料的管理和利用是非常的重要!

三、废品成本的管理

1.废品问题是企业产品加工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企业必须想尽办法减少废品。因为,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损失和返修费用也会加大产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质量就是降低成本,就是减少废品损失。因此,废品成本管理也是企业成本管理中必须重点管理的问题。企业如果忽视了废品的管理,就会无意中加大了成本减少了利润。企业必须要针对废品产生的不同原因,制定相应的废品管理制度。加强产品的首件检和序间检,减少产品的批量报废,从而降低废品成本。

2.企业对产品的报废,要履行必要的手续。及时查清废品发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对非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废品,要积极与采购、工艺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认真查找产生废品的原因。分清是材料本身的问题,还是工艺设备有问题,以便减少废品的发生。对于操作者技术问题,出现废品,一定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如果是责任心的问题,除了要加强思想教育,还有进行相应的处罚。

3.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废品考核制度,针对不同的原因和损失情况,制定不同处罚标准。同时,废品的处罚还要与绩效考核相挂钩,与废品责任人的班组长、车间主任的工资挂钩。加大处罚力度,将废品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用制度来约束操作者的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成本。

4.管理废品的相关人员,要及时填写废品报废单。保证废品发生的当月,及时将废品报告单交予财务人员。同时,将发生废品的原因,报予质量管理相关部门。财务人员要及时进行废品统计,每月按废品产品种类,进行成本核算。及时进行废品成本分析,提出减少废浅谈企业成本管理薛季伟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为了获得利润企业就必须进行投入。而成本则是企业最根本、最直接的投入,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获得最大利润,就必须全员参与成本管理,加强产品设计成本管理,引进先进设备,严格控制成本,努力降低成本。这样企业才能具有低成本、高质量、功能独特的产品。才能获得利润,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在激列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处于不败之地。品的建议和措施。

5.废品成本的核算一定要按产品单列废品成本项目。不能与正常产品的材料、半成品成本混淆,否则,无法辨别产品的实际成本,是否超过标准成本,对产品成本的管理造成困难。

四、在产品的管理

在产品是期末处于生产加工中的产品。大中型企业每月加工的产品种类非常多,处在未完工状态的产品也会有很多种。如果不能准确核算在产品的成本,完工产品的成本就不可能准确。为此,必须加强在产品的管理,准确核算在产品成本。

1.在产品中材料占的比重比较大。一般大中型企业,产品生产周期都会超过一个月甚至更长。产品需要领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而且,有很多材料不能分割,不能按需领料,只能按批领料。在产品没完工时,材料只能停在序间,成为在产品。因此,产品的盘点非常重要。由于企业产品的种类,一般情况下变化不大,每月只是投产数量的变化。如果企业不注重材料在产的盘点,就会发生材料各月领用的混淆。甚至因产品种类相同,出现产品材料串号使用,完工产品成本中材料归集不准确。更为不利的是不能确认某种产品成本的异常情况,发现不了产品的盈亏情况,给成本分析带来困难。

2.半成品在企业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也较大。企业由于生产产品的工序不同,半成品成本也不同。企业要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半成品占产品比重较大的产品要作为在产品盘点的重点。

3.企业必须制定在产品盘点制度。在产品的盘点是准确核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企业的材料员、计划员、会计员及相关领导,每月末必须一起参加在产品的盘点,保证帐实相符。

4.企业必须按销售订单及时投产,对产品的完工时间做出严格的规定。同时,对客户需要的产品数量多,可分期完工的产品。增加投产批次,减少单批投产数量。以便减少在产品的数量,减少在产品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在产品的资金占用。

五、引进先进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企业成本管理范文第3篇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企业价值补偿不足。因为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企业资产价值流失严重,价值补偿不足,而且企业一般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产品损失成本增加。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惊人。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某一目的进行人为调节成本数字,潜亏严重,企业虚盈实亏。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由于近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只包利润,不包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以包代管,管理不力,各项规章制度名存实亡;企业领导任期有限,管理松弛,人员素质较差;财政、审计监督不力。企业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是企业成本的较量。因此,成本管理松弛,预算约束弱化,损失浪费惊人。

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在管理领域上,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在管理体系上,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因而这种成本管理是一种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成本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高效管理。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其产品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企业单纯依靠成本的降低来获取优势是不可能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多的应靠技术的投入,从而产生更大的收益,也即现代成本管理中所谓的相对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成本效益。

现代成本管理的立足点

现代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成本管理和现代成本管理,可以概括现代成本管理的立足点如下:

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现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长期生产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则立足于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业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业宜雇佣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熟练程度高的员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以“成本优势”标准衡量,企业应从长远出发雇佣年轻、文化程度高的员工,利用学习曲线,以获得较长时期的成本优势。

立足于总体发展战略

现代成本动因的理解应是企业战略高度上的,它不仅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有形的物料及人力的消耗,更应包括企业的规模、市场开拓、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无形的成本动因。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就是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手段。现代成本管理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现代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其成本管理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立足于外部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心应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等等。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重视和加强对这些管理决策成本范畴的研究分析,可以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为保证企业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提供基础。应把企业成本管理纳入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察。只有对企业所处环境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才能预测和控制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战略,把握机遇,主动积极地适应和驾驭外界环境,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最终实现预定的企业战略目标。而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

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成本管理范围的日益扩大,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创新,成本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对处于开发型、竞争型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价值链”,通过了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还要对研究、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不仅要通过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过技术工作管理成本。同时,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又使成本管理的范围向着与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方向发展,如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大背景下,适时生产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法的出现。相关科学的引入,使成本与技术密切结合,不但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也开辟了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现代成本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作为一个完善的企业管理系统,现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确引进和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生产这一狭小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注重采购、技术、财务领域及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树立现代成本意识,运用成本——效益分析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控制即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确实,在相关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而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而单纯的成本降低确实是有限度的。然而,在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时增加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必须指出,这种无穷尽降低成本的思想必须依靠战略构筑、组织措施的配合才能形成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其表现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形成全厂全员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贯穿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意识;另一方面将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进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确立具有长期发展观的成本意识。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为“为了省钱而花钱”的思想,即为了未来的更多收益应该支出某些短期看来似乎是高昂的费用。比如引进新型设备可能导致一笔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后设备使用期间,因设备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产出加上设备维修费用降低的综合效益,可能抵补支出而有余,这样就总体而言,效益有所增加。由此可见,为未来“增效”而树立成本效益理念是极为重要的。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经济环境发生了剧变,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给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成本控制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而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在我国,对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企业管理者要及时转变传统狭隘的成本观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运用现代的先进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

1.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企业成本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 战略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

一、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及其管理思想

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一词最初由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在其1976年著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其定义为:企业高层领导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经营和不断发展,根据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对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谋划和指导。①

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其目标的决策的艺术与科学。以及重新审视内外环境,度量业绩,采取纠正措施的战略评价。其目标是使企业持续而有效的适应环境变化。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地说明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我们不妨从剖析现行成本管理的不足入手,以更好地得出战略成本管理的结论。

(一)现行成本管理的弊端

1.未能与企业战略相联系。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以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是现代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尽管降低成本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但对采用非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而言,为实现产品差异和目标聚集而提高成本,也同样能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2.只注重内部的成本降低,忽视企业供应与销售环节的成本问题,对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对处于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了解整个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而进行成本管理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只重视有形的成本动因,忽视了无形的成本动因。在传统成本管理观念中,认为只有像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才是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它们经长期积累而形成,一经形成就难以改变,因此更应强调从战略上予以综合考虑。

4.未对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而言,要保持可持续性竞争和取得竞争中有利地位,必须通过分析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较的竞争态势来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这就必须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情况,就必须模拟计算竞争对手的成本。

5.过分依赖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未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手段单一,使成本管理始终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从而误导企业战略的制订。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十分明显的特色优势,表现在:

1.外向性。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外部环境的影响,注重行业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把企业成本管理放在整个市场中予以全面考虑。

2.竞争性。战略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发展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其目的是帮助企业确立竞争战略,并采取与企业竞争战略相配合的成本管理制度,使企业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全面性。战略成本管理对象涵盖了整个价值链,从企业内部到竞争对手以至整个行业,包涵了产品整个寿命周期成本,既包括生产过程又包括研究、开发与设计,还考虑到售后环节;既重视与供应商的联系,又重视与客户及经销商的联系。

4.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超越了一个会计期间的界限,分析了较长时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争取了较长时期竞争优势。

5.灵活性。战略成本管理手段和方法灵活,采用曲线、价值工程等多种其他学科分析方法,从多方面改进成本管理技术,使企业成本保持领先优势。

三、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一)战略制定――建立降低成本目标

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为培育企业长期的成本竞争优势而确立战略成本管理的策略,建立降低成本的目标。

(二)战略成本分析,包括:

1.内外环境及价值链分析

通过分析企业在成本方面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与弱点,使成本管理能够发挥优势,抓住机会,克服弱点,回避威胁,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活动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通过对价值链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企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企业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

2成本动因分析。成本动因是引起成本发生变化的原因。从战略角度看,影响成本发生深刻变化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且更具战略意义的成本动因,如规模经济、生产能力利用模式、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关系、时机的选择、企业政策、地理位置等。

3.竞争对手分析。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便需要了解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通过对竞争态势和竞争对手分析,突破企业主体的限制,探求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获得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明确竞争对手所采用的基本战略和其降低成本的战略措施,从而确立企业相对成本地位和企业应该采取的成本改进措施。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措施

战略成本分析为明确应该采取的战略方法和措施提供了依据。依据成本源流管理思想,以改变成本发生基础条件为目的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措施大致可以概括为:

1 重构价值链。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其价值链往往与竞争对手价值链存在差异。重构价值链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为进一步的成本降低提供新的基础。

2、控制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控制的重点内容应该是规模经济、企业政策、技术措施及其时机选择、时间成本与质量成本管理、改善成本动因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控制成本动因要避免措施之间的相互矛盾。

3、重视成本日常管理与控制工作。在企业中树立全员管理的成本意识,建立和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使成本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四)战略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的顺利实施及其有效性需要,建立各种规范措施包括制度保障措施和组织保障措施,以及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及企业自身条件变化进行长期观察并及时预报的成本预警分析系统。

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未来发展趋势━━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由日本丰田集团所采用,80年代趋于成熟并在其他行业推广。这意味着,把成本思考的立足点从传统的生产现场转移到了成本产生的源头━━产品的企划、构想与设计阶段,从而达到通过目标成本来降低成本的目的。

五、简要结论

战略成本管理是国外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用以提供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发挥管理作用的成本信息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由于战略成本管理具有传统成本管理无法比拟的外向性、竞争性、长期性、全面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因而使其能在内外竞争十分剧烈的情况下,为企业构建战略管理体系,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争得持续发展优势。

注释:

①蒋运通.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1.

②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1.

参考文献:

企业成本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监督体系

一、企业加强全面成本管理的意义

企业是国家的经济支柱,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对提升我国综合实力起到重要影响,而在推进我国企业进步的管理模式中,全面成本管理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管理方式。建立和实行全面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合理、科学地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而且在体系完善以后,企业可以更合理地配置和优化资源管理,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及团结力,使企业员工产生一种向心力,有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使整个企业环境都沿着企业设立的既定轨道前行。由此可见,加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是我国当前企业的重点目标,就要求我国在进行全面成本管理时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注重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升管理人员对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解,构建完善的全面成本管理模式。但是,我国全面成本管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概述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二、企业全面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解能力不强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层是企业的引路人,尤其是在这个强调企业整体性的社会环境下,企业领导层的思想意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前景。全面成本管理又是企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企业管理制度,而我国企业领导层并不关注全面成本管理,对全面成本管理的认知不到位。企业管理层在管理企业时,仅对商品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重视,而不对全面成本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控制,这样就导致企业无法真正将资金应用到各个部门中,使企业建立了一个没有任何效用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因此,必须要求企业管理层提升自我修养,提升对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解。企业领导者领导企业的整体前进方向,若不开拓自己的视野,不理解和学习新的全面成本管理方案,就导致管理者无法为企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企业管理层必须要加强自身能力,提高对企业全面成本管理体系的理解,构建一个能够真正为企业服务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

(二)成本管理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不足

企业必须要构建合理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并执行恰当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地对企业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测并加以管理。而这对于我国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的工作人员来讲是极其困难的,若想要完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需要的不仅是一两个企业员工的努力,还需要有大量的全面成本管理人员对企业所处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对收集到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给企业管理层提出合理的投资意见,使企业管理层作出最为优良的决策。企业在进行全面成本管理部门组建时没有选取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员工,招聘来的员工很有可能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这种情况不只是对企业自身的不负责任,而且是对企业身后的所有的相关利益人的不负责任。没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帮助企业进行全面成本管理,就使企业不能准确判断所处的生存环境,无法对收集到的财务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导致企业管理人员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必须要强化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员工的综合能力,保障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部门的员工可以有效地为企业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三)缺乏完善的全面成本管理监督体系

若想要构建完善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仅依靠企业员工及领导者的努力是不足的,必须要有专门的内外部监督体系。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才能建立起真正切实可行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才不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首先,应注意到的是企业内部监管部门的监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部门没有起到合理的监督控制,使整个包括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部门的信息系统出现问题,随之影响了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对数据的分析,使全面成本管理部门无法为企业投资贡献合理的意见。其次是外部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够严格,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时,常出现“人情审计”的现象,审计人员没有将自身职业准则作为指引,没有真正的核算企业账目,从而使全面成本管理部门无法真正了解企业现如今的资金分配状况是否合理。

三、企业加强全面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企业管理者对全面成本管理的理解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善,我国总体经济在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要构建起合格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资金预算控制。随着企业各部门构造越来越趋近合理化,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在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企业管理现状就是流于事物表面形式,仅对企业生产销售部门进行强化管理,而不关注企业内部的全面成本管理部门,不关注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发展,这样就使整个企业各部门之间不协调,无法共同进步,推动企业繁荣成长。尤其是随着我国现代管理者的整体理念意识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已经在企业中实行。在整体形势前进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的理念若不紧跟时代脚步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且只有强化了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后,才能再推进下属工作人员的观念更新,才有机会全面控制企业成本,让企业有更为广阔的前进空间。

(二)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整个企业环境中,全面成本管理部门是企业的重点单位,但是我国众多企业存在全面成本管理部门的员工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因此,就必须要提高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着重提高现有全面成本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素养,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这些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日益完善,提高他们对全面成本管理体系的理解,从而促进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财务会计做出精准的会计分析,促使企业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规划,确保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员工在分配企业资金及其他资产时能够合理有效,还要提高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随后要进行部门业绩考核,部门评价,确保各企业工作人员的能力有所提升,还要对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部门进行关于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定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到每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行点对点指导,单独解决每个人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的全面成本管理能力有质的提高。其次是招聘新工作人员,引进新鲜血液,增强新的活力,当然,在招聘新员工时,更要注意应聘者是否有较强的全面成本管理能力,在新老员工共同努力下,逐步提高我国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对企业各部门的成本控制力。

(三)构建完善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内外部监督机制,首先要依据相关国家规定,建立专门的内部监控部门,让内部控制真正落到企业实处。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部门工作的员工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格按照会计职业准则进行预测管理,不要偏离实际可操作范围,要求内部监督部门要对成本管理部门进行强化管理,对管理会计部门提出的投资意见再进行合理化的预测,还要监督企业的资源分配,保证企业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其次要加强外部审计能力,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方式进行严格控制,实时监控审计进度,杜绝出现人情审计。并尽快将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及附注公布给企业相关利益者,让企业尽快根据报告和附注进行调整。

四、结束语

企业的全面成本管理模式是当前经济体制改变过程中必须要构建起来的管理模式,良好的全面管理模式能够保证企业的发展前景,使企业会计信息安全有所保障,企业资源能够合理配置,构建良好的全面成本管理模式,保障企业有广阔的市场,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当然,全面成本管理模式作为新兴的成本管理模式,我们在企业实行的前期是允许出现问题的,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度,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改善全面成本管理的应用能力,降低各部门及组织的成本,保持企业在实行低成本战略的前提下还有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李林.全面成本管理的研究[J].纳税,2018(1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