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校长培训总结

小学校长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校长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校长培训总结

小学校长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领导高度重视

我县教育局对该项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方案”。同时出台许多有利培训开展的政策,有两位局领导亲自参与授课,主管教师培训的副局长全程参与培训和管理,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充分准备

1、在教育局制定“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教师进修学校制定了详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计划”,计划对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教学要求、 培训方式、培训管理、培训考核作出明确规定。

2、培训资源方面。结合校长工作中的需要,参考了众多的培训方案,我县选择了11个专题作为主要培训资源,内容涉及教育政策与法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学校规划和校长自我管理、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探究及思考等。

3、师资方面。校长培训对师资要求较高,仅依靠我校教师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我校选出三位教师的基础上,校外聘请了县教育局杨海、李卓君两位副局长、职中罗中华校长、县小周家荣校长、民小马丽校长、幼儿园黄显芬园长、这些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教学得心应手。

其他方面,诸如后勤学员吃、住等的准备也有条不紊地开展,确保了培训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实施

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有中心校校长(副校长)、中学校长(副校长)、中心完小校长(副校长)、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中心校支部书记为主。培训采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为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针对不同类型学校校长的实际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培训中充分考虑到校长需求和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积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学员边学边用、学用结合、促进改革。每门课程均保证一定的时间用于问题讨论、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活动。由于授课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教学紧贴实际,针对性、实效性很强,教学得到学员广泛好评。教学开设校长论坛,论坛上各位校长各抒己见,结合学校教育和管理案例相互交流,实地考察到了四所学校,每所学校各有侧重,四中侧重学习学校管理,县小侧学习重校园文化建设,民小侧重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侧重学习校本教研的开展。考察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四、严格管理

县中小学校长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对此次培训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协调、检查、考核和评价,我校派专门负责人担任班主任,对各期培训班进行管理,成立班委会,制定、明确班委职责,处理班级日常管理事务,执行严格考勤制度,由于管理到位,培训开展井然有序。

五、认真考核

学完课程,按规定进行了考核。考核包括对学员出勤、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的专题论文、研究报告或教改方案的评判,以及学员自学、研讨情况的考查。成绩考核合格者发给《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合格证》,经我校考核成绩合格者上报省继教中心批准并给予登记5个学分。本期275名参训校长经考核,均达到学校合格要求,取得了合格证书。

六、培训取得的成绩

通过培训,帮助校长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熟悉国家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具有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了解当代社会发展形势和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了解教育科学新知识,掌握素质教育基本理论,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了解现代管理科学知识,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和方法,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情况,提高科学管理学校的水平。树立开放性的终身学习观,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总之通过培训,使参训校长具有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

小学校长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一、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基本情况;

2、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的情况;

3、近两年举办校长培训班的情况;

4、中小学校长对培训的需求;

5、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体制及机制问题。

二、调查研究的方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统计、问卷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数据统计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要求填报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统计表、持证上岗情况统计表、培训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2、3),并逐级汇总上报。具体程序为:各县(市、区)统计完后,将数据上报市教师教育院干部培训科(2009年10月15日前完成)。

2、问卷调查由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部门委托校长培训机构办理。问卷填写人员构成为:教育局教师管理(人事)科(处)1人,培训机构1人,校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1人,共6人填写。

3、抽样调研由是教师教育院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主要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抽查学校、问卷调查等方式。各样本县(市、区)教育局分管科室领导或校长培训部门负责人汇报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培训基地建设及师资资源建设情况;校长培训的基本经验、主要作法、存在的困难及改进措施。座谈会分两个小组进行,第一组请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校长代表、培训部门负责人参加。第二组请教师代表参加。具体要求由调研组明确(调研座谈会访谈提纲见附件5)。

三、调研样本单位

调研抽取的样本单位是瓯海区、瑞安市、苍南县、文成县、永嘉县(见附件4)。

四、调研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6月26日——8月31日)。研究确定调研内容和重点,制作调研方案、调查问卷等。

2、调研阶段(9月1日——10月15日)。深入基层,通过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中小学校长队伍基本情况、持证上岗情况、培训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总结阶段(10月16日——12月30日)。整理汇总调研材料,形成调研报告。2010年1月上旬——2月中旬,召开各调研小组座谈会,交流调研情况,汇总调研结果,形成阶段性调研报告;2010年3月30日前,完成调研总报告。

五、调研小组工作人员和专家

调研小组由**市教育局教师教育办公室、**市教师教育院工作人员及部分专家组成。

六、其他事项

统计表格和调查问卷,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人事)科(处)从**市教师教育院网/上下载。10月15日前,请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部门将统计汇总表和调查问卷加盖公章,用快递邮件寄送**市教师教育办公室。同时将统计表格和问卷的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送至E-mail:plg9298@或QQ:492922412通讯地址:**市教师教育院(市第2实验中学校内)干部培训科,邮编325000联系人:**电话:13587569298(659298)88132971(传真;88132972)。

附件1、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2、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3、20**—20**年校长培训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4、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调研样本单位一览表

附件5、座谈会访谈提纲

小学校长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按照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于4月10日召开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领导、专家组成员及有关人员会议,会上,局长布置了专家组第一阶段检查、督促、指导工作的有关事项。专家组成员及有关人员分三组于4月11日、12日对全县中小学(包括县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检查,并布置中小学校长认真研读《中小学学校管理学习纲要》及《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指标体系》。现将此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较重视,部分学校管理有特色。

忠良中心校正力图通过参与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沙龙活动来达到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本乡的素质教育品位。

县职业技术学校以“教育应让学生看到希望”为办学理念,使职校办得有声有色。

头排中心校以“以新的教学理念”培训现任校长,以此举占领人才优势阵地。

大樟互助小学以校园果化为突破口,进一步凸现学校德育工作教育特色。

二、部分学校相关工作布置落实快。

1、县高中在校长带领下,自参加__市校长建设年启动会后,迅速在全校职工大会宣传,并在学校班子会上认真讨论、研究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如何开展,针对评估体系的各项内容分别落实到专人负责。

2、《中小学学校管理学习纲要》学习读本一发到学校,桐木中心校、大樟中心校当天电话通知各村校校长集中开会并布置学习《中小学学校管理学习纲要》及《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指标体系》。

三、部分学校以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为契机,狠抓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县高级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将中小学校长建设年的各级文件让本校的中层领导学习,使中层领导了解国家教育的政策、法规,以便更快地领会领导意图,从而达到依法治校、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也为学校培养了后备力量作准备。

四、存在问题:

1、大部分学校特别是村级小学对此项活动仍处于务虚状态,工作欠主动。有的校长在思想上认识尚未到位,存在等一等的想法。

2、个别学校还未做到因地制宜选准管理工作突破口,强调客观困难的消极情绪较重。

3、大部分学校的材料整理、归档工作还比较零乱,欠规范。

五、下一步工作的布置及要求

1、各校要安排一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以便更快捷地处理相关事宜。

2、各乡镇中心校要立即召开本乡镇村级小学校长会议,督促校长按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实施方案的部署开展工作,并经常派人检查工作的进展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3、各校要因地制宜地创办特色学校,使我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朝实效高效的方向发展。

4、根据x政教科字[20__]12号文件要求,各校要制订组织校长精读《中小学学校管理学习纲要》的学习计划,加强检查、指导工作,形成制度,并结合本校实际,撰写学校管理心得体会和文章。

5、专家组将在5月份到各乡镇学校抽查校长建设年的整改、学习情况。

6、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的论坛平台已搭建,希望各中小学校长踊跃投稿,投稿请发送到邮箱,由专家组审阅后发表于县校内校外网站的校长建设年暨师训专栏上(请各校长自己保存底稿,恕不退稿)。

7、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暨师训专栏设在县校内校外网站上,网址是/,希望各中小学校长经常关注此网站,并为搞好此网站提宝贵意见。

8、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暨师训专栏已建立,今后局师训中心的有关培训通知及相关材料都放在此专栏的“师训中心”栏内,希望各学校每周星期二、四都要点击此栏目,查看相关内容。

9、为了更好地加强师训中心与各学校的联系,还未上报本校公共邮箱的学校,请尽快报到师训中心,学校公共邮箱一律以学校名义注册,不能以个人名义代替。

小学校长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培训模式是达成培训目标的手段,又是培训课程实施的载体。分析培训模式在建构历程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能够为构建更有效的培训模式奠定基础。本文回顾并分析了自1989年至今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由“教”为主导、“教”与“学”并重”到“学”为主导的演进历程,并对如何构建更具实效性、助益性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校长培训;培训模式;分析;启示

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06—02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人力资源,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人物。校长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我国极为重视校长的培训,自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校长培训经历了“八五”至“十一五”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小学校长队伍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如何进行专业化的校长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仍是目前校长培训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作为其达成培训目标的手段以及培训课程实施的载体,自然是关注的重点领域。

借助于中国期刊网中关于校长培训模式的搜索,笔者共发现463篇文献,通过培训模式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系统梳理、归纳、总结,通过对校长培训模式历史的回顾及分析,以期对“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有所借鉴。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历史回顾

1.以“教”为主导的培训模式阶段

这一阶段的培训模式主要集中于“八五”期间,针对当时我国中小学校长在教育基本理论、管理理论方面知识的严重欠缺,所采取的以知识补足为主的培训模式。具体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集中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分科教学的模式,校长培训部门按照上级教育职能部门制定的培训大纲和编制的教材,采用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分科教育教学的模式。授课内容集中于“老三科”,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每一学科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考试,以参训学员的考试成绩作为培训合格与否的评价标准。二是成人高校函授的模式,参训校长通过在高校中接受“集中面授—分散自学—辅导答疑—考试考核”的形式,系统学习政治理论、教育基本理论、管理学理论等理论知识,最后经考试获得高校颁发的结业证书,这一培训模式与校长的学历补足教育结合进行。

2.“教”与“学”并重的培训模式阶段

在经历以知识补足为主的教学培训模式阶段之后,发现单纯的理论培训不能满足校长办校治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校长培训的模式逐渐转入“理论+实践”的模式,既注重理论知识培训,也注重校长的实际需要,即“教”与“学”并重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主要集中于“九五”、“十五”阶段,具体在实施的过程中以“专题报告—学校实践考察”的短期培训模式,意在通过专题讲座增加校长的理论知识,并通过组织学校教育考察来提高校长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针对各个地区的优秀校长,组织校长高级研修项目,主要采用“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撰写研修论文”的培训模式。这类培训模式培训周期较长,且关注于校长在办学中的实际问题,效果较为显著。

3.以 “学”为主导的培训模式阶段

吸取“九五”、“十五”校长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外诸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在校长培训方面的经验,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除沿用“专题培训—课题研究—撰写研修论文”的培训模式之外,还出现了诸如“体验式培训”、“菜单式培训”、“行动研究”、“课题研究”等模式,并在后期出现了“影子培训模式”、“名校长工作室模式”、“自我设计的个性化模式”、“借助信息网络平台的培训模式”等。这一时期的多样化培训模式的开展把校长的理论学习、经验总结、问题研究、工作改进紧密结合,关注于校长个性化需求,并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了发挥校长的主体作用。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分析

虽然我国校长的培训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基本上能够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地域校长的实际需求,并在总体上从关注于理论知识的更新逐渐转向实践办学能力的提升,从关注于校长的群体发展逐渐转向校长的个性化需求,使校长培训专业性层次不断提升,但在整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校长培训模式的价值取向单一

“教”为主导、“教”与“学”并重、“学”为主导的培训模式的价值取向,逐渐从注重思维变革的理性价值取向,转向注重问题解决的工具性价值取向。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校长群体以及校长个体存在着复杂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校长,由于理论及能力水平、发展境遇、学校文化背景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特别是处于资格预备期或初任期的参训学员,对学校实际工作缺乏整体把握,往往个人心理需求与实际发展需求也都存在着差异,过度强调某一种价值取向都会存在局限性。若过度追求理性价值,容易使校长培训陷入“理想化”,从而脱离具体的教育情境,实用性不强,使得参训校长的积极性不高。同样,若过度追求工具性价值也有其弊端,容易使培训变成局部的、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从而使培训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性。

2.校长培训模式忽略了对校长精神特质的培育

我国的校长培训模式经历了“注重知识—注重能力—知识能力并重”的培训过程,但在整体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校长精神特质的培育。在培训目标上,校长培训模式基本上围绕校长的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两者进行,这种培训模式过分强调知识输入和能力提升,忽视校长情感、认知、道德和审美层面的素质培养,容易使校长思维线性化、办学视野狭窄,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教育外部环境,无法满足作为教育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在培训内容设计方面缺乏系统的培训课程框架设计,培训内容比较随意,缺乏整体、系统的课程设计意识和框架,不能架构起校长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和完整的精神需求层次。在培训方法上,以学科为导向培训方式,难以调动校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体参与不足,导致在培训过程中校长的自我认识不够深刻,难以形成内部发展的自觉要求。

3.培训效果评价侧重外部性

我国通过先后出台《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定》等培训规定,将知识考查、能力提升作为评价培训模式有效与否的标准。然而在实际中,由于缺乏后续在真实的校长管理情境中的跟踪调查,校长培训模式的效果评价主要侧重外部进行。校长培训的外部有效性和实际有效性存在着不一致现象,容易导致校长培训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启示

为了增加培训质量的实效性,更好地促进校长群体以及个体的专业发展,笔者对于校长培训模式有几点建议:

1.培训模式的价值取向需多元化。培训模式的价值取向,应该关注于不同层级的校长群体和个体的专业发展阶段特点,使其理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更好地有机结合,实现“实效性”与“前瞻性”并立。

2.基于校长知识、技能的培训的基础上,要注重校长精神特质的培养,促进校长形成完善的自我意识、卓越的思维品质、高尚的道德与强烈的使命感以及坚定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3.需进一步完善校长培训工作的评价体系。改变现有单纯以外显性的知识、能力提升作为主体的评价模式,应在培训模式上增加校长返岗实践的定期跟踪考察环节,以综合考察校长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森.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多维认知梳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8).

小学校长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105―03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是针对中小学校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根据国家、社会对校长的岗位要求及专业标准,帮助校长更好地履行校长职责而设计的课程系统。它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培训教材、课程模式、课程策略、课程评价等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本文就此提出一个初步设想。

一、融合多种价值取向的校长培训课程观念

课程观作为一种理念、价值取向,是课程体系定位的根本指导思想。从课程发展的历史来看,离不开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这三个课程的基点,而对这三者关系的不同处理则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这三种课程价值观便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和设计。

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课程观是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主张以满足社会(主要是以国家、民族、社区发展)的需要作为课程价值的基本取向,围绕社会问题进行课程设计。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设计,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要的知识、技术、技能,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学校应帮助学习者了解社会现实,帮助学习者适应社会并找到改善社会的途径。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与我国曾经长期将教育定位于上层建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密切相关,认为校长是为了使学校满足社会需要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校长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国家教育发展形势等相关知识。

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把教育建立在知识的本质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并根据知识本身的状况和逻辑来组织课程。这种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技能等学问传递给学习者。这种应用最普遍的课程理论,按照学科门类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各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对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影响最大,他们多为教育学科和管理学科专家,主张通过系统的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教学,帮助校长全面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提高学校管理的理论水平,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观是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主张为学习者提供有助于个性发展和成长的经验,强调将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课程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学习者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这种价值取向的课程理论是市场机制下的一种“消费者导向”的课程思想,主张校长培训课程应建立在校长选择的基础上,校长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课程设计要打破传统课程模式的束缚,把校长需要的教学内容纳入课程。“菜单式”培训课程模式就是按需施训的体现。

三种课程观念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课程决策,并由此形成了三种基本的课程设计思路。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设计者往往根据一种或两种理论基础作为课程的来源,以形成课程组织内部较高的一致性。然而,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课程价值取向越来越体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趋势。因此,在进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课程设计时要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吸收各种不同课程观念的优点和长处,根据具体的环境、目标、对象等,统筹兼顾并加以整合。

二、确定多层次的校长培训课程目标

课程是教育和培训活动的核心与关键,校长培训课程目标是校长培训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它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由于校长培训本身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使得校长培训的课程目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培训的目的划分,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分为:以保证校长基本任职技能为目的的任职资格培训;以提高校长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的的提高培训;以贯彻某种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培训;以培养高级教育管理专家为目的的高级研修培训等。

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是“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其目标在于通过任职资格培训,实现从“教师到校长”的角色转换,取得校长任职资格,成为一名合格校长。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建立学校管理的基本规范,形成校长的基本素质。

校长提高培训是“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其目标在于通过提高培训实现从“合格校长到成熟校长”的转化,成为一名优秀校长。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规划与促进学校发展及校长职业生涯。

校长高级研修培训是“对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进行的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的培训”。其目标在于通过培训实现从“区域性骨干校长向专家型校长”的转化,立志成为一名教育家。培训课程要帮助校长创建学校品牌和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

专题培训是指各种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教育形势动态,科技、教育发展趋势及成果,国家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有关的以贯彻某种教育思想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适应性、普及型、拓展性培训。

校长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的校长有着不同的专业发展问题和需求,培训课程设置应体现出不同阶段校长的培训需求,引导校长朝着专业成熟持续发展,并能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模块化的校长培训课程内容

模块化课程就是将校长培训中的若干不同学科知识内容按基本理论层、法规政策层、操作技能层等三个层面和核心课程类、必修课程类、选修课程类等三个类别,进行不同的整合,构成一个个模块课程,由校长在培训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际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和重新组合。

根据校长专业发展内涵,可考虑设置提高校长基本素质的基础性课程,提高校长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本体性课程,促进师生和学校发展的发展型课程,开阔校长视野、拓展校长思维的拓展性课程五类学科领域课程。每一类学科领域课程下面又包括多门具体课程。每一个课程模块都是以某个特定的主题为中心来组织,模块中的所有课程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置,这就能保证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模块的设计主要是为解决问题服务,每一模块具体又由理论性、实务性、研究性和特色性内容组

成,以形成综合优势,多角度、多方位帮助解决问题。理论性内容着眼于校长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知识的获取。实务性内容是为了达成提升校长管理能力的课程。研究性内容是基于基础教育深刻变革所引发的教育思想、管理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宏观、微观上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设定的内容。特色性内容是根据校长个人兴趣和关注点进行选择的个性化课程。

四、选择多样化的校长培训课程实施方式

课程实施方式就是课程内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具体实施,即教学方式。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形式比较单一,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发展的方向已经逐渐明朗,那就是课程的小型化、专题化、系列化,以及向综合式、菜单式、自由选择式方向发展。

在工商企业界,现代培训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尤其是经理人培训,有很多方法是值得校长培训学习和借鉴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应大胆引进工商企业培训的一些课程形式,努力使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跟上现代培训课程发展的步伐。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课程实施方式主要有系统讲授、专题讲授、小组研讨、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自学读书、案例分析、总结反思、问题探究、经验共享、代岗见习实习等。所有的方式都不同程度地有利于某方面课程目标的实现,各有其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式相互渗透,灵活运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的中小学校长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提高的愿望,但现实中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时间紧张,难以脱产到培训机构接受现场课堂教学。加之集中现场课堂教学会耗费校长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使教学成本非常高。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大量的网络课件和网络课程来实施网络教学,为中小学校长提供在线接受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搭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管理校长的学习,举办主题式“网上论坛”,为校长提供学习资料、案例、学习参考书目等,校长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论文或作业,教师在网上批改论文和作业,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这就为中小学校长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也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五、实施专业化的校长培训课程管理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管理是校长培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作为培训者如何科学、民主地组织实施课程,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课程的态度。所以校长培训课程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应由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培训管理者负责培训的课程计划、课程管理制度、课程实施方案等,从而保证培训课程质量的提高。

不断探索科学的校长培训课程制度,是保证校长培训课程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培训机构应开出更多的开出模块,建立起必修与选修的课程系列,并将选修课以菜单的形式提供给参加培训的校长,供他们自由、自主选择,以充分满足校长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参加培训的校长自身也是重要的培训课程资源,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实践经验。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时间、师资、设备等支持,由自己组织论坛、沙龙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引导他们自主建构课程。

六、探索有效的校长培训课程评估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评估的基本出发点是对课程目标与实施效果进行评判,用来确定校长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掌握了培训内容,在什么程度上达到了课程目标,判断课程在促进校长发展方面所蕴涵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