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阀板;冲压工艺模具设计;零件设计

在空调压缩机中,气阀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而气阀主要是由吸排气阀板与阀板共同组成。首先将排气阀板安装在阀板的凸台上,而将阀板的凸缘安装在阀板的凹槽上,这样就可以促使压缩机在吸气与排气的过程中,吸排气阀板能有效地进行咬合或松开[1],以保证压缩机的正常工作。但是由于压缩机对零部件有极高的特殊要求,以现有普通的制造工艺来说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阀板零部件的外形加工工艺,以便设计出更合理的工艺制造过程和阀板的制造模具,最终达到满足压缩机的正常工作需求和市场需求的目的。

一.阀板冲压工艺分析

正常情况下,阀板零部件的外形图如下图1所示,其前端上表面需成形两个凸台,以便与阀板相配合,因此对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较高,而对于阀板来说其工艺难点主要就在凸台上,只有其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以及条料磨到相应程度之后才能保证阀板在普冲后抛光的相应要求。

通过对阀板零部件的结构和使用要求进行分析,其成形工艺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先冲孔,然后镦挤,最后再落料,第二种就是先镦挤,然后进行冲孔,最后再落料,第三种就是先冲孔与镦挤一起进行,然后再进行落料。经过多次的试验后发现,利用第一种工艺方法成形的阀板零部件的排气孔比产品的设计要求要小,既使预冲孔尺寸达到极限也满足不了产品的实际要求。主要是因为预冲孔与镦挤凸模之间的导向部分存在一定的空间间隙,而镦挤时材料会往阻力最小的方向进行移动,同样的在镦挤完后材料又会进行回流,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效保证阀板预冲孔的尺寸要求。而利用第二种工艺方法成形的阀板凸台,其高度满足不了相应的标准要求。主要是因为材料在受到挤压时出现的加工硬化现象很严重,从而就会使材料的塑性流动受阻,虽然也阻止了变形情况的发生,但却很难保证阀板凸台与孔的位置精度。最后经过反复试验,采用第三种工艺方法加工成形的阀板零部件,其相应条件都符合标准要求,而且由于在前面工序进行同步剪挤精冲,导致材料的塑性流动能力得到了增强,相应了也提高了材料的变形能力[2]。

以某阀板成形工艺为例,计算镦挤凸台和凹槽所需要的挤压力大约为80kN,而冲孔的剪切力大约为50kN,落料工序的剪切力大约为220kN,总共计算下来,需要的总冲压力为350kN左右,然后再结合模具的结构,冲压力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等各种因素,决定选用J23-63型号的曲柄压力机[2]。

二.阀板模具设计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析,阀板零部件的成形工艺采用镦挤与冲孔的复合工艺为最佳,不仅冲压出来的孔精准度高,符合其实际要求,而且还增强了材料的塑性流动能力和变形能力。而对于一个正常阀板零部件来说,其冲压工序只需要一副连续复合模即可完成成形工艺,因此其中的镦挤与冲孔的复合工艺就是阀板模具成形的关健所在。

如下图2所示,为阀板模具的结构图。从图上可以看出,由于阀板零部件的凸台高度要高于反面孔的深度,因此阀板零部件需要从凹模处向上顶出,所以要在模具下部位置设计一个顶出结构,具体设计方法为:首先在垫板上进行开孔,然后在孔内放置橡胶21,然后在橡胶21上再分别加一块小垫块16和顶件15,由此共同组成一个顶出装置结构[3]。

通过对阀板模具的分析,如上图2所示,可以看出模具的上部分主要由镦挤冲孔凸模7和落料凸模共同组成,而模具的下部分则主要由凹模13和顶件块15共同组成。以某正常无弯曲的阀板冲压工艺为例,首先需要确定出送料步距大约为28mm左右,前后误差不超过0.2mm,也就是落料凹模与镦挤凹模之间的中心距离大约为25.5mm,然后在反顶器上设计出两个定位钉19,其目的就是保证送料的方便。其次就是在凹模上设计出导料板12,同时还要加设小导柱20,以确定出阀板零部件成形时的位置精度,保证成形位置不会出现偏差。在条料送入到模具当中时,其工作部位镦挤冲孔凸模就会将条料进行相应推挤,一直到镦挤到规定尺寸要求为止,然后条料继续往前进行推送,再过一个步距就进入到落料工序,这时落料凸模就会往下落废料,同时顶件器也在工作,然后在顶件器与橡胶的双重作用下,成形后的完整阀板零部件就会被顶出。在这个过程中,条料在进入到镦挤工序时落料工序必须已经完成,否则就无法进行下一个工序[4]。

三.阀板模具的关健零件设计

通过上述阀板模具设计分析,可以看出阀板零部件的凸起小凸台的外形尺寸要求,完全是由镦挤冲孔凸模的尺寸来决定的,因此在设计阀板模具时就要考虑到材料的流动受阻性等自然因素,对此可以适当地对镦挤冲孔凸模的刃口尺寸和加工精度进行调整设计。

首先阀板模具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为了达到相应尺寸要求,对于镦挤冲孔凸模的工作部分的尺寸要求,应取其尺寸公差的最大值为标准进行设计。而且为了保证冲孔的粗糙度,在进行镦挤冲孔前将其加工成球面,使凹模成形部位与其形成有效配合,留出相应的单面间隙距。其次在落料凸模与凹模的对应部位进行配合工作时,需同样预留单面间隙距离。对此需要首先用线切割割出最大外形尺寸和两个退位孔,然后把阀板零部件旋转九十度,将沿着阀板零部件周围的剩余材料全部割掉,即可得到一个挂台。在工序进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落料凸模高度的设计必须要比镦挤冲孔凸模的高度要高2mm左右。而凹模的落料部位以及成形部位的孔可采用线切割方法进行切割成形,而落料部位的具体尺寸则由实际零件设计图来决定。同时凸模以及凹模的材料可选用Cr12MoV, 这种材料经热处理后变形小,淬硬性好, 同时还具有极强的耐磨性以及良好的工艺性,这种材料制造的阀板模具有很高的使用寿命[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广州大津电器制有限公司旗下空调压缩机的零部件阀板的制造工艺为例,具体分析探讨阀板的冲压工艺和模具设计,首先分析阀板的三种冲压工艺,经过比较得出采用第三种工艺方法,即镦挤与冲孔结合的复合工艺为最佳,其次分析了阀板的模具设计,以某正常无弯曲的阀板冲压工艺为例,分析了阀板模具的设计工序,最后分析阀板模具关健零件的设计,主要包括镦挤冲孔凸模的刃口尺寸调整设计,凹模成形部位的小凸_的设计以及落料凸模的高度设计和模具材料的选择等,希望本文的分析探讨对我国其他空调压缩机零部件制造厂家的阀板生产制造能起到相应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柯欣, 罗毅, 汤建云. 阀板冲压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J]. 模具工业, 2006, 32(3):32-35.

[2]俞冠正. 浅谈黄铜阀体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发展[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12).

[3]王炳华. 一种矩形浮阀连续冲压模具及冲压工艺:, CN103909157A[P]. 2014.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课程教学 实践 探讨

1.引言

依据《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特点与要求,笔者在课程中推行“模块化与项目教学法”结合的教学改革工作。在教学中笔者将原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由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 的传统教学模式, 改成以 “冲压件模具设计工艺过程”为导向,以“模块化与项目教学法”结合,以典型模具结构为主要教学内容,坚持以模具设计工作过程引领教学,启发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冲压模具设计能力与创新工作能力。将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分成:冲裁模具设计、弯曲模具设计、拉深模具设计、复合模模具设计和级进模模具设计五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掌握模具的结构特点、组成模具的零件在模具中的作用、模具零件的设计、零件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要求、模具工艺参数的计算等四个方面的知识。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依据课题制件的加工要求完成:模具结构的选择,模具设计中工艺参数的计算,模具零件设计,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要求,模具各种零件精度的选择,用AUTOCAD完成模具零件图与装配图的绘制、用三维软件(por/E)进行模具的模拟装配和运动。

2.项目教学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冲压制件的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过程,从冲压工艺制定、模具结构设计、设备选择应用和模具制造的实际工作流程,对学生进行模具专业核心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通过项目教学的学习方式,依托技术先进、环境真实的实习实训平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熟练掌握冲压工艺分析和冲模设计的技能、设备操作技能,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项目教学分为冲裁模具设计、弯曲模具设计、拉深模具设计、复合模模具设计和级进模模具设计五个模块。

3.项目教学大纲

现行的模具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大纲基本采用的是机械专业通用的教学大纲,并没有针对模具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在三年多的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改革中发现许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与模具专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有些内容在基础课上只强调知识的内容,并未指出知识的用途,造成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内容空洞,学习时缺乏热情,制约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对知识的研究能力。例如,在公差配合课程中,在形位公差部分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形位公差的定义、公差带的形状、公差的标注上,没有讲解怎样通过对形位公差的标注来实现零件、装配部件的技术要求,学生在进行模具设计时感到对形位公差标注的知识了解的非常少,无法正确地对模具零件和模具进行公差标注。可以通过对公差配合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通过对具体零件的标注来提高学生对形位公差知识的掌握。

在进行模块教学时,结合现进行选修课与必修课程、学分制的改革,模具专业在对教学大纲的修改中,承认学生的心、智、体存在着差异。对必修课程冲压模具设计课程开设了基本内容和难度不同的课程模块,在这种课程模块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这样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自我需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满足。学生在选择了与自身能力、特长并感兴趣、适合自己的课程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4.项目教学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冲裁模具设计、弯曲模具设计、拉深模具设计、复合模模具设计和级进模模具设计五个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能够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具备制定中等复杂冲模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制造的能力;初步具备进行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冲压模三维设计软件UGNXPDW,进行冲压模数字化设计的能力。

5.项目教学的实践

5.1冲压工厂实习

为例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冲压的特点、生产环境与工人的要求,需要其花一定的时间对工程或者车间进行参观实习。完成实习学习任务后,学生需根据实习的实际情况写出实习报告。如果有的高职院校不具备去冲压工厂实习的条件,可换为录像教学。

5.2冲压模具拆装实训室

初学模具设计的人员往往对模具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拆装实训室应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系,布置于教学场景下,学生在学习和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自己随时动手,拆装模具,观察结构,联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5.3CAD/CAM 实训室

以提供学生进行模具设计为主,加强模具专业学生 CAD 绘图软件的应用及模具设计过程中相关文件的撰写;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相关模具的 3D 演示及加工程序的编制和模拟,是模具专业学生提高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工具。

参考文献:

[1]王金双.基于项目教学《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探讨[J].电子世界,2012,(7):171-173.

[2]王静.项目教学法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26):63-64

[3]王仙萌,王波.项目教学法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6):484.

[4]刘彦国,范建蓓,徐志扬等.“专业平台+岗位方向”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机械职业教育,2012,(11):22-25.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总结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是从理论知识向实际产品的模具设计过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具备独立查阅模具设计手册等工具书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冷冲压模具的能力等。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的差异较大,尤其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二是钻研精神不够,主动性差,遇到一些困难,不愿意自己查阅资料,过于依赖教师的辅导;三是对自己信心不足,每做完一小部分都要教师的确认,才敢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组织实施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其设计的结果也将作为《模具制造工艺学》和《模具钳工工艺学》的实训项目。我精心挑选了啤酒瓶开启器、方形接触片、蚊香支架、金属瓶盖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班级中的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适应,既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潜能,我确定了复杂程度不同、工作量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所要完成的设计课题是“单工序模”的设计,其难度不大,设计工作量适中;难度和设计工作量都较大的“复合模”和“级进模”两个设计课题,供学习成绩好、能力强、肯钻研的优秀学生选择。

二、课程设计任务的组织实施

提前布置设计任务,把课程设计融合到理论教学之中。以前的做法是把课程设计放在理论教学课程全部结束后进行的。我在辅导学生设计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设计时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都不会应用,有的甚至已经忘记了,辅导时很费力气,影响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采取了提前布置设计任务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融合到课程的理论教学之中。在某个模块之前把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与课程的授课计划一起发给学生,让学生从学习本课程开始,就接触设计课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熟悉设计课题。以“方形接触片的冲裁模设计”为例,把设计的任务分解成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的确定、冲压工艺计算、模具结构总体设计、模具零部件结构设计、选定冲压设备、绘制总装图和零件图等八个部分。把这八个部分融入到有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去,学习完有关章节后,把相应任务作为课外练习布置给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这些课外作业与课程设计联系紧密,学生大多十分重视,积极性很高。到进行课程设计时,设计任务中的绝大部分已经经过了一次演练,大多数学生对设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已经不再陌生,只需将所作过的资料进行修改、连接整理,便可以较顺利地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结构设计和绘图,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并有所收获,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分组进行,每个设计小组一般为两人。每个小组之间选题不同或原始设计数据不相同,这样可以避免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并在小组内把设计任务分解到人,小组成员之间既相互合作,又都有自己的任务,人人都必须自己动手、相互督促才能按时完成。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强化过程性考核,每天检查各小组的设计进度及完成的情况,将过程性考核纳入学生设计的总评成绩中。三是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量,在给每个学生分配设计任务时,根据能力不同区别对待,既做到任务充足,又保证每个学生只要抓紧时间都能按时完成。四是指导注重培养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指导的重点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查阅设计资料和工具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以答疑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生问得比较多的问题,我们就集中讲解。

计算机绘图是我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我们要求学生所设计的图纸必须用计算机绘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相应的软件,如AutoCAD绘制、UG或Pro/E造型再生成工程图打印出来。通过实践,我觉得这样做有三点益处:一是与实际接轨,现在工厂设计人员都是采用计算机绘图;二是在计算机绘图便于修改,图纸干净整齐,线条粗细均匀,学生把自己绘制的图纸打印出来,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把所学软件技能应用于设计的机会,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技能大有益处。

三、成绩评定

我在评阅设计资料时强化了答辩环节,通常给每个学生安排5到10分钟的答辩时间,答辩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自己设计的结果进行反思、改进。学生的设计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答辩教师在仔细审阅学生的设计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答辩情况和设计课题的难易程度给出成绩,此成绩占设计成绩的70%;另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作息时间情况、是否按时独立完成等评定,占设计成绩的30%。

实践表明,以上做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去做,避免了以前基础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弊端。现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完成设计任务,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了锻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对他们以后的进步大有益处。二是把课程设计贯穿到课程理论教学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三是把课程设计与绘图软件相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原则。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CDIO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24-02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模具行业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电子、汽车、航空等各个行业对模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而模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一现状导致对模具设计、制造人才的需求激增。冲压模是模具行业中重要的模具类型之一,约占整个行业比重的三分之一,所以在模具专业中,《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而《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又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结合十分紧密的一门专业技术理论课,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模具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CDIO教育模式

CDIO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查尔摩斯工学院、林雪平大学四所高校于2000年向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申请一千六百多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后创立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理念是以构思、设计、实施及运作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使现代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工程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理念作为一种工程教育新方法,能很好地使毕业生达到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的预定目标,满足当前企业对于应用型工程类人才的要求。因此,研究CDIO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对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模具专业人才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础课之一,该课程主要讲授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及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内容比较繁杂,知识涵盖面宽,实践性、综合性强,授课与学习难度较大。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具行业对模具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我校目前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培养模式上存在三大误区:①课程内容体系存在学科化倾向。过于强调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配合较差。②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轻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③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无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模具方向的专业技能人才,必须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2.基于CDIO的课程改革与实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模具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也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最紧密的一门专业课,以往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及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足,到了生产一线感觉理论与实际偏离,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无从下手。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CDIO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又不乏理论知识的指导,进而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课程功能的改革(构思)。将原有理论课程进行知识的整合并与《冲压工艺课程设计》、《模具拆装综合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教学组织形式上,将原来的单纯理论教学,改革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学,合理安排相关课程的开设顺序,通过《认识实习》实践课程的提前开设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当前模具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模具行业的技术人才所需具备的专业技术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从单纯注重教师主动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而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并同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课程内容的改革(设计)。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调整该课程的授课内容,由原来的理论知识为主改变为以理论知识做支撑以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结构设计的实际应用为主的教学内容,优化学时结构,由原来的36学时增加到48学时,增大实验学时的比例,通过相关实验课程的开设以及后续的《冲压工艺课程设计》、《模具拆装综合实践》等实践课程的开设改变原来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实施与运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方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幻灯、录像和电脑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引入,将大量的模具三维结构Flas以及二维模具结构图充实到课堂上来,不断更新授课教案(PPT),老师容易讲解,每次课的内容也能比以前更加丰富和充实,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

现场教学。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中开设了4学时的《模具结构拆装》实验,主要是在现场对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模具进行拆装并现场讲解每一套模具的结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这种现场教学的方式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启迪学员思维的同时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变单一“灌输式”教学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现场经验,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互动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就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围绕授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采用相宜的互动教学模式。互动的“动”,不应仅仅是课上的“动”,也应包括课下的“动”。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了电子版的三维及二维的模具结构图库以及老师的授课计划、授课大纲、授课教案(PPT)并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课堂的电子资源上传到网络课堂供学生参考,同时老师通过学生进行交流不断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授课水平,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实现了师生的课上与课下的“互动”。

三、课程改革的效果

在2012年7月我系T9级模具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面对实际工程问题中所展现出来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多实习单位的好评,尤其是东风科尔模具标准件有限公司已经和部分实习学生提前签订了就业协议,这充分体现了通过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培养的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范文第5篇

一、课程目标

《冷冲压成形模具》课程是我院模具技术系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课程建设伴随着我校模具专业几十年的专业建设历程。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座谈,形成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开发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有力地指导了冷冲压成形模具课程的建设。

1.课程培养的专业能力目标

(1)依据冲压件图样或样件分析冲压工艺性;

(2)制定冲压工艺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

(3)确定冲压模具结构(模具设计);

(4)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具备机床操作能力;

(5)编制模具装配工艺,具备模具装配技能。

2.课程培养的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的创新精神;

(2)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3)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4)社会责任心和环境保护;

(5)会运用《冲压手册》《模具制造》等资料,以及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课程培养的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具备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技术创新的能力;

(2)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3)自我控制与管理能力;

(4)工作中的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

(5)评估工作结果(自我、他人)的能力。

通过冷冲压成形模具这门课程的学习,模具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可以胜任如下岗位:模具冲压工艺岗、模具加工工艺编制工艺岗、模具加工岗、冲压生产现场服务岗、模具装配调试岗、模具生产管理、调度等岗位。

二、《冷冲压成形模具》课程项目教学设计

在大量调研和访问专家的基础上,以文具夹冲压件的生产过程为例,对应工作岗位,形成基于模具生产过程的7个环节,如图1。由此,本课程也相应形成了7个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依据冲压件图样或样件分析冲压件工艺性。根据标题栏、冲压件图样结构、尺寸标注及精度、技术要求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分析该冲压件的冲压工艺性,并作详细纪录。

学习情境2:制定冲压工艺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在分析冲压件冲压工艺性的基础上,制定出多种冲压工艺方案,在保证冲压件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生产条件,选择最佳冲压工艺方案,编制出具体的冲压工艺,并做出详细的模具价格报价,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并作为存档记录。

学习情境3:模具设计。依据选定的冲压方案,先分组然后进行分工,进行各步模具结构设计;完成模具总装图后,要有明细表,将模具标准件和非标准件分开标出;接下来绘制非标准模具零件,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具设计图样;图样完成后,进行评审,校对、审核、工艺、批准等过程要做出具体记录。

学习情境4: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并进行模具零件加工。模具图样后面的生产阶段,要对模具总装图、模具零件图分别进行分析,针对每个模具零件图样均应编制出详细的模具机加工工艺卡,涉及到数控加工的,还应编制出详细的数控加工工艺卡。如果设计图样不符合加工工艺,要和设计者协商;如果需要更改结构,则需要设计者写出书面更改通知单,每个过程都要详细记录、签字。

学习情境5:模具装配。模具装配阶段,首先要依据图样对所有加工好的非标准模具零件进行检测,检查是否合格,模具标准件由市场直接采购。根据模具的具体结构制定出详细的模具装配工艺,然后按照装配工艺完成整个模具装配过程。

学习情境6:模具调试。根据模具设计技术要求,将装配好的模具安装在相应吨位的压力级上进行试模,冲压件如果出现缺陷,找出解决措施。

学习情境7:生产合格冲压件。这个阶段为利用合格模具进行冲压件生产,要熟练掌握压力机的操作,还要求会解决冲压生产中常见的缺陷以及解决措施。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使用以及出现的问题作记录。

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存档,自觉遵守安全作业及5S的工作要求。

三、课程实施设计

第一,建立学习小组。

第二,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根据课业要求和调研题,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调研计划、讨论内容,让每个小组成员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小组根据布置的课业任务,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进行实施。

第三,课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讨论式教学、演讲式教学、专业对话式教学、问题解决法、实践性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

第四,理论学习和模具制作技能相结合。

四、课程评价设计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可能多地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的评价、企业评价也不可少。

2.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考评

重点考核实践技能。

3.过程性考核与课业评价相结合

过程考核:在课堂教学中从十二个方面评价平时成绩:求知――提问、思考――回答问题;表达――讨论;想象――创意;独立――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搜索――获得信息的能力;应用――知识应用;总结――归纳总结;竞争――各层面的小组竞争;合作――小组合作、效率――完成任务的速度;实践――动手能力。

4.对执行职业规范的情况做详细记录、考核

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习惯的养成,培养合格的职业人。

五、课程资源设计

1.建成现代模具技术实训基地

拥有批量的模具加工数控设备、普通机加工设备以及国际一流的数控加工品牌设备,形成了产、学、研“教学工厂”模式。

2.企业专家指导

有一批固定的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形成了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3.双师型教师

拥有一批既有丰富企业经验、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模具专业双师型教师,既有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又有国家级优秀教师。

4.教材开发

以企业模具生产的行动为导向,编写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教材。

5.教学课件设计

完成了全套冲压模具教学课件以及三维立体仿真模拟动画课件,可供学生在课堂和课余时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