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业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0年1~2月,我国汽车行业景气状况依然持续,产销维持高位运行;利润指标处于多年来最好水平;出口同比大幅增长,进口增速快于出口;汽车价格稳中微升;预计今年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仍将维持在较好水平,同比增速比去年有所加快,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市场仍将以稳定为主基调。
一、行业景气持续,产销维持高位运行
1.单月产销量维持在百万以上水平
2010年2月,尽管受到春节长假影响,企业有效工作日减少,汽车产销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百万辆规模,且同比呈现较高的增长速度。1~2 月,累计销量超过280万辆,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销同比增速均超过70%。
2月,汽车生产120.61万辆,环比下降25.30%,同比增长49.13%;销售121.15万辆,环比下降27.20%,同比增长46.25%。在汽车主要品种中,乘用车生产91.94万辆,环比下降26.09%,同比增长55.46%;销售94.29万辆,环比下降28.35%,同比增长55.25%。商用车生产28.67万辆,环比下降 22.68%,同比增长31.92%;销售26.86万辆,环比下降 22.87%,同比增长 21.50%。
1~2月,汽车产销282.10万辆和287.57万辆,同比增长92.40%和83.78%。乘用车产销216.33万辆和 225.89万辆,同比增长93.78%和85.46%;商用车产销65.77万辆和61.68万辆,同比增长88.02%和 77.87%。
2.乘用车市场相对稳定,商用车持续旺销
2010年2月,乘用车市场受春节长假影响销量环比有所下降,但依旧超过九十万辆,市场表现总体平稳。1~2月,乘用车累计销量超过2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85%,高于历年同期水平。
2月,乘用车共销售94.29万辆,环比下降 28.35%,同比增长55.25%。在乘用车各品种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环比下降比较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乘用车各品种依旧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速更快。2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62.31万辆,环比下降33.02%,同比增长45.88%;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2.52万辆,环比下降35.64%,同比增长72.20%;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7.03 万辆,环比下降25.47%,同比增长1.2倍;交叉型乘用车销售22.43万辆,环比下降11.05%,同比增长 67.51%。
1~2月,乘用车销售225.89万辆,同比增长85.46%。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155.33万辆,同比增长79.31%;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6.43万辆,同比增长1.4倍;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16.47万辆,同比增长1.7倍;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7.66万辆,同比增长81.03%。
商用车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旺销。2010年1~2月,客车产销4.53万辆和5.02万辆,同比增长 64.20%和 62.68%;货车产销42.81万辆和 39.73万辆,同比增长62.89%和53.58%;半挂牵引车产销5.85万辆和6.04万辆,同比增长15倍和9倍;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0.99万辆和0.98万辆,同比增长33.67%和 34.14%;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销11.59万辆和9.91万辆,同比增长1.4倍和1.3倍。
3.自主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相比2009年有所提高
2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47.7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0.63%,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18.62 万辆、10.66万辆、8.79万辆、6.11万辆和2.37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76%、11.30%、9.32%、6.48%和2.51%。
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 20.2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2.45%,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5.59万辆、10.45万辆、8.49万辆、5.19万辆和2.3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02%、16.77%、13.62%、8.34%和 3.80%。
1~2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112.48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9.80%,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43.66万辆、26.28万辆、21.57万辆、15.82万辆和6.08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 19.33%、11.63%、9.55%、7.00%和 2.69%。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52.51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3.81%,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36.70万辆、25.76万辆、20.65万辆、13.63万辆和6.08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23.63%、16.58%、13.29%、8.78%和 3.91%,其中自主品牌、美系和法系车市场占有率比2009年底有所提高,其余均低于 2009年年底水平。
二、利润指标处于多年来最好水平
2010年前2月,在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持续鼓励下,汽车行业市场需求依旧旺盛,居民消费升级使得行业增长获得持续推动力,行业利润同比大增,企业效益处于近年来最好水平。
2009年1~2月,汽车行业共计实现销售收入5607亿元,同比增长90.05%,利润总额实现478亿元,同比剧增410.2%,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 67.87%。
从利润指标的趋势变化来看,去年三季度以来,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利润总额都出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进入2010年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全国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较快发展态势,国家对汽车行业继续实行的优惠政策,带动了汽车行业产销快速增长,前两个月在汽车产销快速增长和上年基数较低的共同影响下,各主要经济指标呈较快增长。
我们认为,汽车作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产品,未来受市场需求的支撑作用仍然较强,行业发展环境处于非常有利的时期,预计今年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仍将维持在较好水平,同比增速比去年有所加快。
三、出口同比大幅增长,进口增速快于出口
2010年1~2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139.85亿美元,同比增长81.74%,其中进口金额73.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出口金额66.54亿美元,同比增长52.57%,从目前情况来看,出口回升态势已经确立,预计近期进出口仍将大幅度改善,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过后,国外汽车厂商生产逐步恢复,销量上升加上补库存需求将带动我国汽车部件出口快速增加。
从2月份单月指标来看,汽车商品进出口环比有所下降,同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进口增速仍较为明显。2月进出口总额61.55亿美元,环比下降20.77%,同比增长86.12%。其中进口金额31.32亿美元,环比下降24.60%,同比增长94.83%;出口金额30.23亿美元,环比下降16.40%,同比增长77.84%。
四、汽车价格稳中微升
据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2月份全国汽车市场价格平稳微升。2月份,国产汽车价格比上月上涨0.08%,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1.49%.其中,乘用车价格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0.36%;商用车价格环比上涨0.41%,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3.03%.进口汽车价格小幅回落,环比下降0.5%,比去年同期价格上涨7.51%.
预计后期汽车价格将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从2009年以来汽车市场的价格走势来看,由于汽车行业利润率相比前些年已经大幅回落,生产成本也在逐步抬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条件下,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市场仍将以稳定为主基调。
中国造纸行业运行报告
2010年1~2月,造纸行业承接上年年底升势,主要产品产销维持较高水平,增速小幅回落,行业景气稳中有升;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行业效益持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温和增长,产能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出口同比大幅增长,外部需求逐步恢复;行业总体呈现谨慎乐观走势。
一、产销增速小幅回落,行业景气稳中有升
2010年1~2月,造纸行业承接上年年底升势,主要产品生产维持较高水平,市场销售状况良好,由于春节因素以及市场销售处于传统淡季,产量比上月有所回落,增长速度相对较为平稳。2月份,纸浆产量达到155万吨,同比增长 26.87%;机制纸及纸板产量达到669万吨,同比增长16.25%,增速略低于去年四季度;纸制品产量达到274万吨,同比增长10.83%,增速相比去年四季度出现较大程度回落。
从生产的动态变化来看,造纸行业从去年以来总体趋势呈现“稳中有升”格局,去年6月份开始行业生产出现明显回升复苏,但行业热度不高,同比增幅一般位于20~30%之间,原因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造纸行业不属于明显的周期性行业,二是造纸行业与消费联动性不强,三是造纸行业本身属于产能相对过剩状态。
从目前生产的总体状态来看,行业生产环比小幅改善,预计2010年行业生产形势将稳步回升,三种主要产品生产的月均增速预计分别为10%、15%和15%。
2010年2月造纸及纸制品业实现工业销售值599亿元,同比增长18.99%,月度增速比2009年11、12月份分别回落2%和6%。从几个子行业来看,纸浆制造、造纸和纸制品制造分别实现工业销售值25、336和2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2%、15.77%和19.44%,仍然属于正常增长速度,市场表现比较平稳。从近期变化趋势来看,
去年四季度开始,行业环比指标和同比指标呈现攀升势头,表明工业生产加速恢复,而今年2月份增速略有回落,季节因素成为主要原因,中期趋势依然偏向乐观。
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行业效益持续改善
2010年1~2月,受市场价格以及产量提升双重影响,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实现利润70亿元,同比增长143.5%。
在个子行业中,本报告期利润均大幅增加。其中,纸浆制造行业实现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10.03%,而该行业去年全年处于亏损状态;造纸行业实现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160.27%,成为主要贡献因素;纸制品制造实现利润28亿元,同比增长70.52%。
由于近期造纸行业已经走出低谷,而去年上半年生产销售下滑较为严重,考虑到翘尾因素,上半年造纸行业利润增幅将呈现较高状态,预计在40~50%之间,而下半年同比增速明显回落,全年利润增幅在20~30%之间。
三、固定资产投资温和增长,产能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2010年1-2月,造纸及纸制品业累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1.5个百分点。2008~2009年,造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体呈现"V"型反弹趋势,2008年投资增速较高,年底出现明显回落,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一路回升,近期保持在20%左右,仍低于2008年投资增速,产能变化不大。从企业的投资决策来看,由于造纸行业产能充足,市场需求没有大幅增长的基础,行业的顺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固定资产投资从趋势上将与总体经济增长保持一致,而增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
四、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00806外部200810需求逐步复
2010年1~2月,造纸及纸制品业实现出货值78亿元,同比增长38.51%,增幅比去年同期扩大7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出口的大幅下滑是今年1~2月出口同比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其中,纸浆制造同比增长42.44%,增幅比去年同期扩大54个百分点;造纸同比增长60.13%,增幅比去年同期扩大103%;纸制品制造同比增长18.91%,增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8个百分点。
造纸业近期出口变化趋势表现为稳健回升态势,月度之间环比变化幅度较小,从外需的短期走势来看,受全球经济企稳复苏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补充库存,居民消费逐月攀升,出口形势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有力支撑,出口环比将会缓慢改善,近期有望回升金融危机前水平,预计2010年造纸行业出口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较大,同比增速应该在15%左右。
化工篇
中国化学纤维制造行业运行报告
一、总体运行情况
1.增长分析:行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大幅度上升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强劲回升,行业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增速大幅度反弹,改变了上年同期下滑局面。两个子行业均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态势。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销售收入完成 617.41亿元,同比增长 51.2%,增长迅速。子行业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销售收入累计同比增长66.7%,合成纤维制造业累计收入同比增长48.15%,均实现了明显的回升。
2.效益分析: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亏损额大幅度下降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行业整体出现扭亏为盈,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盈利规模大幅度增长,合成纤维制造业整体扭亏为盈,利润规模较大。
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实现利润23.51亿元,改变了上年同期的亏损格局,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实现利润8.03亿元,同比大幅度增长 486%;合成纤维制造业整体实现利润15.48亿元,盈利规模较大。
行业亏损规模大幅度下降。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亏损企业亏损额4.39亿元,同比下降68.03%,减亏形势良好。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亏损规模累计0.73亿元,同比大幅度下降80.68%。合成纤维制造业亏损额为3.67亿元,同比大幅度下降63.25%。
3.成本费用分析:行业销售成本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速,成本压力很小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行业销售成本同比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同期销售收入增速,行业成本上涨压力很小。两个子行业的销售成本增长速度均明显低于同期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成本压力不大刺激了行业经济效益改善。
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销售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低4.87个百分点。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销售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低8.02个百分点;合成纤维制造业成本增长速度比同期销售收入增速低4.1个百分点。
4.负债及资金分析:行业负债率略有下降,应收帐款同比温和增长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小幅度下降,资金方面,行业应收账款同比有所增长,但增速不高,行业整体应收帐款规模相对较大。表现在: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平均负债率为61.55%,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57个百分点。子行业中,主要是合成纤维制造业的负债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65个百分点,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应收账款同比增长 7.91%,增速不高,行业资金运行情况稳定。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28.36%,增速上升较快;合成纤维制造业应收账款累计同比增长 4.2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97个百分点,增速稳定。
二、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分析:化学纤维产量增长较快,增速大幅度回升
2010年1~2月,全行业化学纤维产量达到425.27万吨,同比增长17.1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3.27个百分点。其中,粘胶纤维产量累计完成27.28万吨,同比增长32.62%,增速大幅度回升。
合成纤维产量方面,2010年1~2月合成纤维产量累计完成 385.42万吨,同比增长16.44%,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11.32个百分点。主要合成纤维产品中,锦纶纤维产量累计同比增长72.96%。涤纶纤维产量累计同比增13.4%,比上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腈纶纤维产量同比增长13.87%,比上年同期明显回升。维纶纤维累计产量同比增长20.85%,增长较快;丙纶纤维产量同比增长24.4%,改变了上年同期的下滑局面。
2.销售及库存分析: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大幅增长,库存增速也较快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大幅度增长,两个子行业的销售产值同比均实现较快的增长,改变了上年同期的下滑局面。同时,行业库存同比也有较大增长,产成品增长速度大幅度上升。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完成631.15亿元,同比增长47.46%,增势迅猛。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和合成纤维制造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同比增长62.74%和44.36%。
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产成品同比增长 21.55%,产成品规模达到203.29亿元,规模较大,库存过快的增长会影响行业未来的增长形势。子行业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累计产成品同比增长26.63%,合成纤维制造业产成品同比增长20.6%,库存规模依旧较大,过快的补库存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增长。
3.进出口分析:行业出货值同比大幅度增长,出口有所恢复
在出口方面,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出口增长较快,改变了上年同期的下滑局面,主要是上年同期的基数较低,使得增速上升较为明显。
1~2月,全行业累计出货值同比增长54.95%,增幅很大。其中纤维素纤维原料制造业累计出货值同比增长102.09%,增势迅猛;合成纤维制造业出货值累计同比增长48.7%,上升显著。
三、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根据统计,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3亿元,同比增长4.5%,投资增速较低,平稳的投资增长有利于行业保持稳定的发展。
四、企业经营情况
1.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2010年1~2月,化学纤维制造业内小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61%,增速较快;累计利润同比增长达到468.8%,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回升。
中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49%,利润同比增长761.14%,盈利规模明显增大。
行业内大型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22%,累计整体实现盈利5.34亿元,改变了上年同期的大规模亏损的格局。
2.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情况
2010年1~2月,国有企业整体依然亏损,亏损额为0.44亿元,亏损亏损额比上年同期大幅度下降85.89%。
股份制企业整体盈利3.92亿元,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扭亏为盈。
私营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1.14%,累计实现盈利6.68亿元,经济效益表现较好,利润同比大幅度增长202.13%,回升显著。
外资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改善,累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7.39%,利润同比增长747.87%,利润规模达到10.42亿元。
中国塑料制品业运行报告
一、总体运行情况
1.效益
1~2月,塑料制品业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567.16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从各子行业来看,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以及泡沫塑料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相对较快,同比分别增长39.7%、36.3%和 44.7%;其他个子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均超过20%。
1~2月,塑料制品业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塑料制品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累计13.11亿元,同比下降28.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63.6个百分点。其中亏损额降幅最大的塑料薄膜制造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5.1%;其次,塑料零件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35.3%。而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0.55亿元,同比增长63.3%,成为亏损额增长最快的行业。
塑料制品业利润总额67.64亿元,同比增长69.1%。从各子行业的情况来看,塑料零件制品业实现利润增速最快,同比增速超过2倍,其次塑料薄膜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13.6%,另外,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实现利润增速也超过 60%。
2.费用
受销售加快的影响,今年塑料制品制造业产品销售成本和各项费用增速均超高去年同期。1~2月,塑料制品业产品销售成本1353.91亿元,同比增长32.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30.6个百分点。其中,泡沫塑料制造业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43.2%,成为增速最快的子行业。其次,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同比增长39.2%,高于塑料制品行业平均增速 6.4个百分点,增长30.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3.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费用增长最快的日用塑料制造业,累计销售费用4.83亿元,同比增长16.1%。产品销售费用增速较快的塑料零件制造业,同比增长50.4%。
1~2月塑料制品业管理费用61.7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泡沫塑料制造业管理费用增长最快,增速达到48.4%,另外,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和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管理费用增长较快,增速超过 20%。
1~2月,塑料制品业财务累计财务费用14.46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10.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有所下降的泡沫塑料制造业和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同比分别减少1.6%和1.9%。
3.资产及资金
2月底,塑料制品业资产总额7041.85亿元,同比增长12.5%负债总额 3858.76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0.2和12.8个百分点。在各子行业中,泡沫塑料制造业资产和负债增长较快,同比分别达到16.4%和 18.7%。
塑料制品业应收帐款净额累计1170.83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8.1。其中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塑料人造革、合成革制造业应收帐款净额增速均未超过10%,资金回笼状况较好。
二、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
塑料制品业产量当月同比增加12.1%,累计增加17.5%,各产品产量同比均呈增长态势,其中塑料管及其附件产量增幅最大,增长达到63.7%。
2.销售与库存
1~2月塑料制品业工业销售产值1606.5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泡沫塑料制造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39.4%,另外,塑料板、管、型材制造业、塑料丝、绳及编织品制造业、塑料零件制造业和日用塑料制造业增速也超过30%。
2月底塑料制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402.07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塑料薄膜制造业和日用塑料制造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分别减少4.3%和6.9%,产成品资金占用压力得到很大缓解。
3.进出口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出口需求有所回暖,塑料制品出口负增长局面得以改观,1~2月,塑料制品出口量同比增长17.4%,达到104.68万吨,出口额同比增长30.8%。
1~2月,塑料制品累计进口同比增长28.6%,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62.1个百分点;进口额同比增长 52.2%,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85.8个百分点。
三、投资情况分析
2010年,塑料制品业投资增速较前两年有所加快。1~2月,塑料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84.9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3.1个百分点。
四、企业经营情况
1.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情况
塑料制品行业内小型企业销售状况较好,工业销售值的增长速度超过大、中型企业。1~2月,小型企业实现工业销售值达到1149.07亿元,同比增长36.4%。由于数量众多,小型企业工业销售值的绝对量远远超过大中型企业,占塑料制品行业总额的71.5%。
2.不同所制企业经营情况
从企业所有制结构来看,塑料制品业中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1~2月累计分别实现工业销售值754.22亿元和548.46亿元,二者所占比达到塑料制品行业总额的81%。
轻工篇
中国橡胶制品业运行报告
2010年1~2月,橡胶制品业继续维持产销高位运行趋势,基本面向好格局没有变化;受翘尾因素影响,利润指标大幅领先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实现高增长可能性较大;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后期仍将持续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出现高增长,后期将呈现温和扩张趋势,预计全年增速位于20%和25%之间。
一、行业产销高位运行,基本面维持向好格局
2010年1~2月,在行业景气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工业生产加速增长、居民汽车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的总体环境下,橡胶制品业承接2009年的良好势头,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了较高增速。2月份,轮胎外胎产量为4583万条,同比增长23.53%,比去年同期加快约19个百分点;子午线轮胎产量达到2302万条,同比增长32.53%,比去年同期加快约23.5个百分点;胶鞋类产品产量为14796万双,同比增长19.66%,比去年同期加快约21个百分点,除了自身产量保持在高位运行状态外,去年同期低基数造成的翘尾因素也是同比增速普遍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
2010年2月,橡胶制品业实现工业销售值343亿元,同比增长20.69%,比去年同期加快7.3个百分点。从各个子行业的市场销售来看,主要行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增速有所加快,但相比去年四季度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去年2月份开始汽车市场已经出现复苏迹象,拉动橡胶行业率先反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低基数效应。2月份,轮胎制造业完成工业销售值180亿元,同比增长17.61%,比去年同期加快3.2个百分点,比上月减缓33.9个百分点;橡胶板、管、带的制造、橡胶零件制造、再生橡胶制造、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橡胶靴鞋制造2月份工业销售值分别为42、34、11、17、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7.11%、47.8%、12.03%、24.99%和-0.87%,大部分行业增速快于去年同期,但落后于上个月。
二、利润指标大幅领先于去年同期
2010年1~2月,汽车行业实现利润36亿元,而 2009年同期亏损45亿元,头两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222.62%,即使在增长势头良好的2008年1~2月,全行业利润也只有21亿元,而今年是2008年的1.5倍以上,表明行业盈利状况比较乐观,市场销售短中期内仍被看好。
轮胎制造行业的市场旺销对于整个橡胶制品业的利润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去年同期,轮胎制造业利润增长了17亿元,对于整个行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70%,预计后期汽车市场的持续走强对于橡胶制品业的增长带动仍将达到 70%以上。
从去年二季度以来的走势来看,橡胶行业发展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即使在出口遭到政策性冲击的条件下,增速仍明显快于其它工业部门,主要原因是受内需的有力支撑,从今年前两月的汽车销售状况来看,市场行情仍将持续较长时期,对橡胶行业形成中长期利好。
2010年1~2月,其它各个子行业中,橡胶板、管、带的制造行业实现利润6亿元,同比增长62.93%;橡胶零件制造实现利润5亿元,同比剧增211.63%;再生橡胶制造和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制造分别实现利润1亿元和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96.95%和45.29%;橡胶靴鞋制造行业实现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0.07%,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回暖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全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增长周期。
展望今年后几个季度,内需将保持稳中有升,汽车市场的旺销仍将继续,但增速可能慢于去年同期。受此影响,预计橡胶制品业的利润保持相对平稳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三、出口增速明显加快,后期持续向好
2010年1~2月,橡胶制品业累计实现出货值141亿元,同比增长28.07%,增速较去年加快52个百分点。其中,轮胎制造业实现84亿元,同比增长 37.1%;橡胶板管带制造、橡胶零件制造和橡胶靴鞋制造分别实现出货值7亿元、11亿元和1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4.17%、55.82%和5.33%,增速比去年同期出现大幅度上升。日用医用橡胶制品行业实现出货值11亿元,同比增长4.63%,增速比去年同期有下降;此外,再生橡胶制造业实现出货值0.3亿元,同比下降20.14%,但占比很小。
从环比变化来看,进出口状况近期稳步改善,预计3月份以后出口仍将持续反弹,环比温和增长、同比实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前三月出口同比增长30%~35%。
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高增长,后期将保持温和扩张
2010年1~2月份,橡胶制品业累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43.91亿元,同比增长49.8%,相比去年同期加快5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是今年投资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去年1~2月,总体经济仍处于低谷,虽然汽车行业振兴规划已经出台,汽车市场开始启动,但橡胶行业仍处于消化库存阶段,在增长前景不明的环境下,企业投资意愿并不强。从今年橡胶企业的投资信心来看,支撑行业投资的因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行业的下游市场需求普遍保持较强信心,居民消费继续释放,汽车市场行情不会结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没有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出口环比逐渐改善,以上两个因素是带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利条件。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报告
一、总体运行情况
1.生产分析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受市场需求回暖及库存回补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增速加快。1~2月份,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3.3%,受上年基数较低的影响,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8.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加快4.8个百分点;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受上年基数较高影响,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加快1.7个百分点。
2009年,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呈现触底回升、逐渐加快态势。今年1~2月,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7.5%、19.6%,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4.1、10.2个百分点,比上年前11个月分别回升17.2、5.1个百分点,加快势头继续保持。从子行业来看,所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保持增长,且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年前11个月均出现提高,其中纺织行业回升态势更加明显。
2.效益分析
随着产销增速加快、市场价格上涨,受上年较低基数的影响,纺织业利润增幅明显提高。1~2月纺织业利润增长83.1%,较去年同期提高93.4个百分点,比上年前11个月提高65.4个百分点;服装业利润增幅受基数较高影响,提高有限。1~2月服装业利润增长21%,较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前11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由于上年企业亏损由增到减,今年-2月纺织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2%,较去年同期下降 62.5个百分点,比上年前11个月下降 22.1个百分点;由于上年企业减亏幅度逐渐提高,服装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4.3%,较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比上年前11个月上升4.5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利润均保持增长,且增幅比上年同期明显提高;所有子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均出现减少,且减亏幅度比上年同期均明显提高。与上年前11个月相比,所有纺织子行业效益均持续改善,而多数服装子行业效益有所回落。
3.成本费用分析
随着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持续加快,1~2月纺织和服装行业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增幅比上年同期及前11个月相应提高,而财务费用增幅有所下降。所有子行业主营业务成本保持增长,且增幅比上年同期及前11个月明显加快。多数子行业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保持增长,且增幅有所提高,而纺织面料鞋的制造、制帽业财务费用假售明显
二、市场供需分析
1.产量分析
1~2月,累计纱产量358万吨,同比增长26.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0.6个百分点;累计布产量101亿米,同比增长5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56个百分点,其中浙江省布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增速131.5%;累计服装产量35.6亿件,同比增长17.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3.76个百分点。在所有纺织服装产品中,只有生丝、婴儿服装及衣着附件产量出现下降。
2.销量及库存分析
国内外经济形势好转带动市场消费强劲,纺织品服装销售增速继续加快。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9%,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的限额以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3.3%,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出5.4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销售增速继续加快,内需市场增长对我国纺织行业生产销售继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1~2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 27.0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3.95个百分点,其中内销产值4512.39亿元,同比增长30.3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3.72个百分点,且内销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比重81.24%,较上年同期继续上升2.04个百分点。从工业销售来看,纺织业和服装业工业销售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2.8、5.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末回升16.4、4.5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所有子行业销售增幅均比上年同期及上年末明显提高。
企业以销定产导致产成品控制持续良好。1~2月,纺织业、服装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分别下降3%、2.1%,降幅较上年同期分别扩大8.2、15个百分点,较上年前11个月扩大4.4、13.2个百分点。从子行业来看,除纺织制成品制造业外,其他行业产成品库存均明显下降。与上年前11个月相比,除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业外,其他行业库存降幅均有所扩大。
3.进出口分析
2009年4月至11月,我国纺织服装月度出口值连续8个月同比负增长,12月同比由负转正。今年以来,纺织服装出口企稳回升态势明显,1月份延续了同比增长态势,2月份当月出口同比大幅增长89.5%,但受春节因素影响环比有所回落。出口反弹强劲,主要是去年同期低基数和今年需求确有增长双重因素所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82.4亿美元,同比增长29.0%。其中,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80.8亿美元,增长23.8%;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01.6亿美元,增长39.5%。
从工业品出货值来看,1~2月,纺织服装行业出货值分别增长17.6%、8.3%,增幅比上年同期及上年末分别提高30.5、6.6 及23.8、5.5个百分点。分子行业来看,所有行业出口均保持增长,且增幅有所提高,特别是纺织子行业又有上年出口下降,今年增幅回升明显。
三、市场价格分析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回升的影响,纺织服装产品价格出现持续上涨。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2月份纺织、服装行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105.5和101.2,而上年同期为97.6、99.7,上月均为103.9、101。国际棉花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因本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库存下降且产不供需,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继续高位运行。2月份棉花现货、期货价格分别比上月上升1.34%、2.81%,同比分别上升45.25%、60.98%。其中美国市场棉花期货价格为1640美元/吨,比1月份上升3.57%,同比上升63.15%。
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压力增多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行业多项经济运行指标较上年有明显下降,企业运营压力加大。但行业在四季度有回暖表现,全年运行表现居于温和发展区间。
一、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产销规模继续扩大,居于低速增长区间
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产销整体居于低速增长区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放缓,但9月份之后,行业产销增速有小幅回暖表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7809.98亿元,同比增长12.29%,生产增速较前几个月有所提升;工业销售产值累计达到56701.77亿元,同比增长10.63%。
(二)内销发挥行业运行重要支撑作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1—12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0%,较2012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4.4和1.1个百分点。2012年1—12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内销产值47803.73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7.23个百分点。2012年1—12月规模以上企业内销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为84.31%,占比较上年继续提升1.26个百分点。
(三)出口近期呈现小幅增长态势,但压力仍然较大
201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9月份之后才基本有所回升,呈现了小幅增长的态势。根据海关数据显示本文由收集整理,2012年1—12月,我国累计出口纺织品服装2625.63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增速较前几个月继续提升,其中纺织品出口同比提高1.49%,服装出口同比提升4.53%。但行业实际出口数量仍在减少,1—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同比提高3.91%,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出口数量同比下降0.57%,表明行业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四)投资增速回落,但区域结构调整仍在加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1—12月,我国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793.02亿元,同比增长14.62%,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1.71个百分点。且行业新开工项目仍维持负增长,同比下降了5.51%,显示了行业投资信心不足。从分地区结构来看,2012年1—12月,中部地区纺织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65%,增速高于东部地区,且中部地区占全行业投资比重较上年同期也有所提升,显示出我国纺织行业投资的区域结构调整步伐仍在持续加快。
(五)行业利润增速继续小幅提升
2012年,我国纺织企业效益下滑明显,自2012年年初之后,累计利润基本持续负增长,直到9月份之后才转负为正。根据联合会推算数据,2012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57.54亿元,同比增长4.43%,增速较前几个月有小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8%,较上年同期下降0.29个百分点。各分行业来中,产业链前道行业利润下滑更为突出,1—11月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7.34%,销售利润率仅为2.8%,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二、纺织行业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2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与上年相比呈现出明显的下行走势,主要是由于外需低迷、内外棉价差拉大等外部压力突出,尽管纺织企业积极采取开展技术改造、加强产品开发、强化内部管理以及调整新增投资区域布局等措施加以应对,但仍难以化解多种不利因素的集中影响。
(一)国际市场需求不足
2012年以来,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造成我国纺织企业外销订单减少,出口下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均较上年同期增长减速,甚至有所萎缩。2012年1—11月,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同比下降0.88%,欧盟进口额同比下降4.95%,日本进口额同比增长1.73%。
另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十一期企业经营者跟踪调查结果,在507家样本企业中,36.4%的企业反映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是影响当前企业经营的首要问题。
(二)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拉大
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拉大是影响2012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受需求不足影响,2012年之后国际市场棉价总体呈现下行走势,而国内棉价则在临时收储价格的支撑下始终保持高位,造成国内外棉花价差不断扩大。到2013年1月28日,国内328级棉已比国际棉价(1%关税价)高出4925元/吨。价差拉大使我国棉纺织产业链竞争力严重下降,企业生产成本加大。
据联合会第十一期企业家调研问卷显示,在企业受国内外棉价倒挂的影响方面,74.1%的企业表示棉价倒挂在不同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影响很大的企业占12.9%,而且对棉纺企业有负面影响的企业占比高达96.3%。
(三)用工成本持续提升
2012年以来,纺织行业用工成本仍在继续增加,根据联合会服装出口企业专项调查结果,样本企业中有88.2%的企业劳动力成本较2011年有所提升,8.8%的企业劳动力成本较2011年持平,仅有2.9%的企业劳动力成本较上
年有所下降。这表明企业劳动力成本压力继续提升。
用工成本上涨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影响突出,由于需求不足造成产品价格提升困难,用工成本高企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企业调查中,关于影响本企业效益的原因,第一位选择“人工成本上涨”的企业占比达到了67.1%,与上期调查相当。超过七成的中型企业将劳动力成本上涨选为影响企业效益的首要因素。
(四)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加大
由于国内外棉花差价持续拉大、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对我国出口纺织服装产品竞争力影响突出,2012年,部分纺织品服装国际市场份额由我国向其它国家转移的问题日益显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我国在欧盟和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中所占份额分别为40.10%和73.17%,虽然仍保持了较高水平,但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06和1.77个百分点,而同期越南、孟加拉等国所占份额均有所上升。
三、2013年纺织行业运行走势预测
总体上看,2012年纺织行业的企稳动力以库存调整、补库需求及基数效应为主,基础仍不牢固,国内外经济、政策环境稍有变动,都可能使行业发生新的波动。
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较为复杂,纺织行业发展既面临一定的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总体上看,纺织行业具备企稳向好的内需市场动力,但同时外需、原料等外部压力与现阶段相比较难以显著减轻;各项经济指标具备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回升的可能,但回升空间比较有限,行业要继续保持平稳回升的态势,尚需克服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
2013年可能影响纺织行业运行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内需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2013年,内需稳定增长仍将是纺织行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就业情况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各种惠民生、扩内需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并显现效果,纺织服装产品内需消费仍有望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预计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名义增速可达到18%以上。但是,由于纺织原料价格持续高位,2012年以来我国衣着类商品价格涨幅偏高,已对消费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受国内棉花管理政策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预计2013年衣着类商品价格难以快速回落,可能造成内需实际增速低于预期水平。
(二)国际市场难有明显好转
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仍然复杂,欧债危机等不稳定因素尚未消除,国际市场前景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需求显著好转的可能性不大。根据联合会企业调查情况,企业对国际市场预期相对谨慎,预期未来外销订单会较当前有所好转的企业仅占全部样本企业的27.1%,因此预计2013年纺织行业的出口压力仍难以彻底缓解,出口总额仅能保持低速增长。
(三)棉花价差问题仍将存在
犯罪分子利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不成熟,监管存在疏漏,打击力度及宽度不够的条件,正在使物流行业一些隐蔽性较强的经济犯罪行为常态化。一些物流快递公司在接到快递物品时,不问、不查,有些甚至明知道是违禁物品,也会在收取一定的附加费用后,继续运输,这似乎已经成为快递物流企业发展的一种潜在行业规则。而涉税案件常态化趋势就更加明显,不开或者虚开或者贩卖发票的行为比比皆是。虽然一些物流快递企业,依靠一些非法的收入所得支撑了其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展,但这对整个行业的诚信建设、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是对消费者利益及国家利益的严重藐视,是破坏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恶劣行为,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并在明确这一弊端症结的条件下,加大整治力度,遏制物流行业经济犯罪的常态化趋势。
二、物流行业易发经济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行业内部过度竞争导致利润微薄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我国物流行业所提供的仓储、运输服务附加值较低,缺乏品牌建设,大量中小企业的短视行为,最终导致整个市场的低水平竞争,恶性价格战此起彼伏,物流企业的利润微薄,几乎已无法承受劳动力和运输成本的持续快速增加。为了维持企业的经营,尽可能的争取利润,物流企业本身就会普遍采用商业贿赂行为争取更多的大客户,甚至不惜为一些网络犯罪、走私犯罪、生产伪劣产品犯罪提供便利,而大量的会计舞弊及涉税案件也会与此伴生。长此以往,在监管乏力、犯罪成本较低的情况下,物流行业的经济犯罪,或为其他犯罪提供便利的犯罪必将向着经营常态化发展。(二)体制分割加剧了行业分配的不公平中国的物流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铁路、航空及邮政均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都有中小物流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凭借资源及政策,更容易在竞争中获得利润,同时,这些国有物流企业的员工薪酬及福利水平,管理控制水平照比其他物流企业也有很大的优势,但进入却存在很高的体制门槛。如此便造成国有物流企业在挤压中小物流企业利润的同时,又为同行业建立了较高的工资标准,无形中增加了其他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此就扩大了物流领域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利润差距,根据经济犯罪模型,利润差距扩大意味着弱势企业生存状况的恶化,犯罪参与的机会成本下降潜在收益上升,于是更多的中小企业将会“理性”的选择犯罪。(三)非法与合法市场的收入差距导致个体犯罪增加除物流企业自身存在参与犯罪的动机外,物流企业内部的职务侵占行为也屡见不鲜。如果把物流行业内的劳动力市场划分为合法市场和非法市场两种,那么物流行业的个体经济犯罪则可以看作是该劳动力市场时间分配的问题,当合法市场的收入不及非法市场时,随着差距的扩大,人们将会把更多的时间分配到非法市场。而我国物流行业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的固化,导致对廉价劳动力优势的过度依赖,忽视技术升级,面对不断增加的业务量和不断提高的服务要求,超负荷的工作实际上再不断降低劳动力个体的合法收益,降低了犯罪的机会成本,刺激劳动者本身将时间分配到非法市场,为滋生犯罪提供了条件。(四)监督控制乏力降低了犯罪成本物流业务特点决定着物流企业分布及物流过程的跨区域性,这就需要对该企业进行监督的部门耗费更多的精力进行监督和检查,各地区政府部门和同一地区各部门协调困难,监督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以物流为依托的经济犯罪或违规行为,通常与正常的物流业务混杂在一起隐蔽性较强,监督的效果较差。两方面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监督部门的工作开展不利,甚至不作为。另外,目前我国物流行业企业数量很大,但效益参差不齐,企业规模差距极大,且以小中型企业为主,而这些小型、中型物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计算机技术在仓储物流过程中的开发和运用还受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严重制约,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为违规操作或者违法行为提供大量可以操作的空间。
三、减少物流行业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
在去年上半年整体下挫48%的基础上,沪深300指数在去年三季度跌幅达到19.63%,其间最大跌幅甚至达到过35%。2008年前九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记账式国债4734.3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券7098.8亿元、非政策性金融债券782亿元、短期融资券2923.9亿元、资产支持证券165.4亿元、中期票据735亿元。去年9月份全国期货市场运行平稳,当月共成交期货合约106526280手,成交金额为59799.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4.70%和55.67%,环比分别下降了14.48% 和10.47%,白糖、大豆、豆粕等品种成交相对活跃。
一、市场走势
去年经历了上半年暴跌之后,投资者最盼望的是三季度的“奥运行情”。但自从去年上半年跌破3000点大关后,整个第三季度上证指数就没有碰过3000 点,去年7月份最高上摸2952.04 点。经过7 月份的箱体整理,去年8月8日,就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大盘却突然破位。当天,上证指数跌至2605.72 点,跌幅为4.47%,此后跌势延续到中秋节。“奥运行情”并未如期而至。
去年9月份,在中秋节沪深股市休市的时候,大洋彼岸的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正在升腾。由于美国政府拒绝为收购行动提供担保,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收购雷曼兄弟公司的谈判宣告失败,具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转而宣布收购美林证券,这样,加上之前贝尔斯登被收购,华尔街五大投行只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这一消息使得华尔街风声鹤唳,震动全球,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进一步升级。
美国股市暴跌,进而引发欧洲、拉美股市暴跌。去年9月16日,亚洲股市暴跌, 沪深股市未能幸免,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大关,当天报收1986.64点,跌幅为4.47%。全球开始救市,但是,美国政府宣布救助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的消息,还是没有改变华尔街的恐慌,美国股市连续暴跌。9月18日,受到拖累的沪深股市继续下跌,上证指数最低跌至1802.33点,市场极度恐惧。幸好下午多方反击,暂时阻止了进一步下滑的势头。
去年9月18日晚上,面对复杂的形势,管理层宣布证券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汇金公司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当日,沪深股市大幅跳空高开,上证指数直接收复2000点大关,并且上证指数以最高点2075.09点报收,大涨9.46%,为7年来最大单日涨幅,也是实施涨跌停板制度之后首次所有股票涨停。9月20日,上证指数报收2236.41点,再涨7.77%。此后几天虽有震荡,但市场总体稳定下来,上证指数三季度报收于2293.78点。
从整体来看,在去年上半年整体下挫48%的基础上,沪深300指数在三季度跌幅达到19.63%,其间最大跌幅甚至达到过35%。截至2008年9月30日,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总市值是147231.02亿元,A股流通市值是49089.08亿元。 各种原因共同作用促成此轮股市大跌。一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球股市剧烈动荡,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中国股市也难独善其身。二是对经济增长前景的忧虑。外部需求减弱,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等,诸多因素叠加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时,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并波及全球,加重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担心。三是“大小非”的减持压力造成投资者心理恐慌。据了解,2008年第四季度限售流通股将解禁485亿股,市值为2911亿元。其中,去年9月、10月、11 月分别有101亿股、163亿股、221亿股的限售流通股解禁。而2009年、2010年限售股解禁规模为3.3万亿元、3.5万亿元(以目前股价计算)。四是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的预期下滑。
二、技术分析
(一)月K线
上证指数去年9月收出去年第7根阴线,月K线最大的特征是振幅很大,跌幅不大。上证指数9月振幅为24.12%,是去年第二大振幅(仅次于3月25.64%的振幅),但是月收盘的跌幅并不大。上证指数去年9月跌幅为4.32%,仅大于去年2月0.8%的跌幅,为去年跌幅第二小的月份。就是说,9月股市上下震荡幅度非常大,尽管空方一度十分猖狂,但多方绝地反击,最终收复了大部分失地。至此,去年上证指数月K 线已经是7根阴线,只有2根阳线。一年12根月K线,到底是阴线多还是阳线多?看看历史的数据很有意思。历史上,月K线阳线总体多于阴线,特别是2006年和2007年,每年的阳线多达10根,阴线只有2根。大部分年份里,月K 线阳线和阴线基本平衡,阴线最多的年份为一年里有8根阴线。去年最后3个月,究竟是重复历史,还是创造新的纪录,让我们拭目以待。很多数据显示,目前的市场处于一个历史低位。比如,去年9月沪市成交金额只有8368亿元,和8月份一样,是2006年12月以来最低成交量。考虑目前市场规模扩大,市值增加的情况,目前股市的换手率实际上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市场似乎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前两年的大牛市创出一连串历史新纪录,而去年的暴跌也打破了很多历史纪录。比如,2006年至2007 年两年里上证指数上涨6倍,创十多年历史纪录;而前年10月上证指数最高点6124.04点到去年9月最低点1802.33点,跌幅高达70%,创下十多年来最短时间的最大跌幅。再比如,前年上证指数6124点的时候,年线只在3473点,指数向上偏离年线70%以上,是上涨偏离幅度最大的一次;而9月上证指数跌至1802点这天,年线在4014 点,向下偏离一半以上,是下跌偏离幅度最大的一次。
(二)季度K线
从季度看,上证指数去年第三季度K线收阴,报收2293.78点,季度跌幅为16.17%;深证成指报收7559.27点,跌幅为19.33%。季度的情况和9月情况十分相似,是去年跌幅最小的季度,又是振幅最大的季度。至此,沪深两市季度K 线已经是4连阴,也就是说,从前年第四季度开始整整跌了一年。从上证指数季度K线看,4连阴的情况并不多见,只有1993年三季度至1994年二季度有个4连阴,随后就是2004年二季度到2005年二季度的5连阴。但是,历史上两次季度K线4连阴和5连阴跌幅远比这次要小。
1993年的4连阴,上证指数从1007.05点跌至469.29点,总跌幅为53.4%;2004年的5连阴,上证指数从1741.62 点跌至1080.94点,总跌幅为37.93%;而从上年第四季度至今的4连阴,上证指数从5552.3点跌至2293.78点,总跌幅为58.69%。显然是本轮跌幅最大。而且,历史上从来没有连续两个季度跌幅超过20%的情况,但去年第一季度上证指数下跌34%,二季度下跌21.21%,创了历史纪录。研究历史可以发现,前两次季度K线4连阴后,都出现历史大底。比如,第一次4连阴结束是1994年6月,当时上证指数的季度收盘为469.29点,随后的第三季度出现报复性反弹;尽管当年第三季度的最低点跌至325.89点,但收盘为791.15点,较第二季度上涨68.58%,最高上涨到1052.94点。4连阴后的325.89点,从此成为上海股市的第一个历史大底,从此没有见到过,底部形成的一个巨大跳空缺口,从此没有补掉过,相信也不会补了。不要说325.89点,就是二季度的469.29点,收盘指数此后再也没见过。第二次是2004年二季度开始的5连阴,到2005年二季度,上证指数创出998.23点。这同样是个千点历史大底,尽管此后的2005年三季度涨幅不大,上证指数微涨6.91%,但998.23点的底部至今再也没见到。而且,5连阴后,季度K线竟然破天荒地上涨9个季度,上证指数上涨了6倍。这次季度K线的4连阴后,市场如何变化,仍很难预测。
三、个股股价波动
(一)上涨股票
盘点去年1月至9月底的个股涨跌情况,的确是历史上少有的,最大的特征就是去年没有几只上涨的股票。现在股票数量多,沪深两市有1600只股票挂牌。2001年至2005年的调整中,尽管股市总体在下跌,但每年总有一批股票是上涨的,有的涨幅还很大。但去年前三季度的情况有所不同,上海股市只有8只股票上涨,深市只有15只股票上涨。但是,其中,云天化、盐湖钾肥等股票早就停牌了,很难说复牌后还能保持上涨,扣除这样因素,那么,去年前三季度真正上涨的股票只有15只。真正涨幅较好的股票也就隆平高科、中国中期、登海种业、界龙实业几只股票,涨幅在50%以上。
(二)下跌股票
跌幅50%,就是股价腰斩,跌50%需要涨100%还能恢复到原位,因此,跌幅50%是与涨幅100%相对应的。前两年沪深股市是一波罕见的大牛市,最大的特征是涨幅翻倍的股票大量增加,如2006年沪深A股涨幅翻倍的股票近500只,占A股总量大约为35%。到2007年这一比例更是大幅扩大,沪深股市的A 股中涨幅翻倍的股票超过1100只,比2006年多了一倍,涨幅翻倍的股票占比为77%。
去年前三季度,跌幅超过50%的股票是1000只,和上年涨幅翻倍股票数量基本相当,就是说,大部分股票打回原形,终点回到起点。再看股价结构,目前平均股价在7元左右。去年最疯狂的时候,5元以下股票绝迹,10元以下股票也很少,大多数股票成为中高价股,百元股也有十几只;现在贵州茅台是唯一的百元股,除此之外,50元之上的超高价股只有2只。20元至50元的高价股,沪市不足30只,而10元至20元的中价股也不过130只,近700只股票是10元以下的低价股,就是说,超过80%的股票进入了低价股的行列。深市的情况也差不多,其中,大约一半的股票价格低于5元,还有部分低于2元。
(三)板块结构
由于绝大部分股票跌幅都很大,因此,板块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无论大盘股还是小盘股,都难以幸免,石化、金融股去年前三季度的跌幅都超过50%。相比之下,跌幅最大的还是有色金属和房地产这两大板块,其中很多股票前三季度跌幅超过70%,如宏达股份跌幅为81.72%,中体产业跌幅为83.54%,跌幅超过80%的A股两市有15只,这种打两折股票与上年涨10倍股票形成鲜明反差。很多高价股受到重创,如上年股价到过300元的第一高价股中国船舶,去年最低跌至40元,前三季度跌幅达到77.9%。有色金属股票上年不少是百元股,现在除了黄金股超过30元,其他股票不到20元,尽管有除权的因素,但跌幅非常大。房地产股票同样如此,现在股价最高不到15元,很多股票价格是“腰斩”之后再“腰斩”。煤炭股前年都超过60元,现在也只有10元多。相比之下,医药股、消费类股是去年前三季度跌幅较小的股票。
四、IPO状况
从去年以来,A 股市场IPO速度明显放缓。据统计,去年前三季度IPO融资1034.38亿元,同比骤降65.33%。前三季度有103家公司实施增发,再融资1773.97亿元,远低于前年同期水平。
统计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沪深股市共发行上市76只A股,募集资金1034.38亿元。其中,沪市有紫金矿业、金钼股份、中国铁建、中煤能源、中国南车5只新股上市,融资736.01亿元;深市上市71只新股,且都是中小盘股,累计融资298.37亿元。 自去年9月16日华昌化工发行以来,沪深两市已无新股首发,新股发行暂时进入真空期。由于股市低迷,一些IPO 新股及增发股票相继跌破发行价。统计显示,1月份有16只新股首发,融资311.66 亿元;6月份则有10只,融资47.77亿元;9月份只有4只新股首发,融资12.35亿元。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大盘股发行速度明显降低。如中国建筑、光大证券等大盘股已过会多时,但目前仍未启动发行。去年A股融资无疑将重陷低潮,全年融资额将大幅下降。
五、上市公司去年三季报
统计显示,去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已明显放缓。与此同时,有可比数据的1604家公司第三季度单季盈利能力同比下降9.03%,环比下降19.11%,全年业绩增速趋缓已成定局。
除S*ST 圣方以外,沪深两市1624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2008年三季报。其中,前三季度实现盈利的公司有1382 家,亏损的有242家,亏损比例14.90%。第三季度盈利的有1257家,亏损的367家,亏损比例达22.60%。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放缓,主要原因在于去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主业衰退。统计显示,1624 家公司去年1至9月,共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5961.54亿元,主业收入总额相当于前三季度我国GDP总量的42.63%;总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820.20亿元,有可比数据公司利润同比增长7.11%。剔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后,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为17.65%,其中银行类上市公司利润增长速度达52.35%,成为A 股业绩增长的“发动机”;而两家石化公司利润同比下降32.1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这些公司去年1至9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135.81亿元,可比样本同比下降46.56%。去年第三季度只有采掘业、建筑业、其他制造业和综合类四个行业实现了净利润环比增长,其他所有行业全面下降。按加权平均法计算,上市公司去年前三季摊薄每股收益0.3257 元,可比样本同比增2.9348%;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19%,可比样本同比下降4.986%。但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平均值为0.4222元,可比样本同比大幅下降55.23%。去年1至9月,沪深两市每股收益超过1.00元的上市公司有70家,其中超过2元的有10家。新安股份因每股盈利达5.21元成为去年前三季两市每股收益最高的公司;中国船舶以4.759元的每股收益紧跟其后。
由于上市公司在第三季度长期借款增速减缓、短期借款增速加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市公司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不愿实施长期项目投资,同时尽一切努力扩大手中的流动资金。而短期借款的快速扩张也使得财务费用迅速飙升,在其他费用增长放缓的第三季度,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0.9%,环比增长16.4%。虽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仍然呈现平稳增长,但由于宏观经济衰退带来的需求减弱以及股市大盘持续震荡导致的投资收益巨幅缩水,使得业绩环比出现下滑。1624家公司去年7 至9月,实现净利润总额2291.23亿元,可比样本同比下降9.03%。
六、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状况
统计显示,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去年三季度市值损失375.11亿元。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统计,沪深两市共有508家公司持有624家其它上市公司股票。截至去年6月30日,剔除没有公布具体持股数量的公司,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市值合计为2429.74亿元。假设这些上市公司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按去年9月26日的收盘价计算,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市值降至2054.63亿元,市值损失375.11亿元,缩水幅度为15%。
从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服装生产、销售和出口贸易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2012年度初步遏制下滑萎缩趋势,经济结构筑底缓慢恢复,效益盘整震荡,四季度拉平全年下滑幅度,上海纺织制造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开始瘦身。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有858家,比9月末增加10家企业。年末,全行业从业人员19.3万人,比9月末减少3000人左右,同比下降7.2%。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29家,同比下降1.7%。从业人员13.3万人,比第三季度减少3000人左右,同比下降9.1%。
工业总产值、现价销售产值盘旋回落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5.25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纺织服装制造完成工业总产值507.44亿元,同比下降7.3%;其中由于生产量同比下降5.9%,影响工业总产值减少32.01亿元,由于品种结构变化,产值体系中平均价格下降1.5%,影响总产值减少7.99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工业总产值减少39.99亿元。全年生产制造服装50441.4万件,同比下降5.9%,其中针织服装生产制造26624.6万件,同比下降8.4%,其中生产制造梭织服装23816.7万件,同比下降3.1%。本文由收集整理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销售产值818.26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纺织服装制造完成现价销售产值514.08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由于销售量同比增长0.7%,影响现价销售产值增长3.66亿元,由于品种结构变化,现价销售产值体系中平均价格下降2.9%,影响现价销售产值减少15.47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现价销售产值减少19.13亿元。2012年末服装制造行业销售服装52011.3万件,同比下降0.7%,其中针织服装销售27379.3万件,同比下降3.6%,梭织服装销售24632.0万件,同比增长2.7%。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企业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0.4%,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工业产品产销率为101.3%,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
出货值紧缩下滑
全球经济危机仍然处在后期持续烦嚣忧郁阶段,经济大国复苏疲软引发各地社会动荡不安。区域性的社会生活水平相对饱和,趋于维持低消费,社会消费总量出现相对部分萎缩,商品库存积压严重。2012年第四季度对日出口量急速下滑,影响全年度服装出口贸易经济指标。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实现出货值215.71亿元,同比下降9.5%。完成出货率26.4%,同比下降1.6%。其中纺织服装制造实现出货值135.78亿元,同比下降12.0%。完成出货率26.4%,同比下降2.5%。
经济效益萎缩瘦幅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在吸收消化前期能源价位过高、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通胀各种不利影响下,经济环境开始释放和缓解,产品结构中价格增长因素出现转机,并呈现价格指数下滑趋势。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利润总额同步下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三项费用支出上升,经济效益整体萎缩瘦幅。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1.34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6.59亿元,同比下降7.2%。其中由于销售量同比下降0.7%,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3.82亿元;其中由于品种结构变化,平均销售价格下降6.5%,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37.71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减少41.53亿元。
2012年,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成本649.92亿元,同比下降8.2%。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成本394.62亿元,同比下降7.5%。其中由于销售量同比下降0.7%,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减少2.81亿元;其中由于品种结构变化,平均成本价格下降31.3%,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减少29.33亿元,二项因素共同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减少32.14亿元。
2012年,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75.86亿元,同比下降19.5%。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55.05亿元,同比下降19.9%。2012年第四季度,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21.72亿元,本季度环比增长18.3%,同比下降31.4%。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企业实现利润税金总额14.79亿元,本季度环比增长26.2%,同比下降27.6%。
资产略增负债略降
2012年末,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资产总计为818.09亿元,同比增长0.2%。负债总计为401.43亿元,同比下降2.3%。资产负债率为49.1%,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资产总计为492.85亿元,同比增长1.0%。负债总计为259.34亿元,同比下降1.0%。资产负债率为52.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上海纺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变化比较平稳,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但是,区域性的异地投资生产服装服饰已经逐步推进,固定资产闲置开始有扩张趋势。制造企业营运中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三项费用的快速增长,应交增值税的增加,导致流动资金周转放缓,同时也束缚了服装制造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前期劳动力成本类型几年提升过快,原材料成本增长过急,挤压了企业生存空间。
结构失衡困扰行业长期发展
从目前掌握的统计资料显示,上海纺织制造行业企业生存空间复杂,各种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困扰着行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其中由于国际区域性服装消费市场对中国采购从相对萎缩过渡到绝对萎缩,国内部分服装生产总量相对社会消费总量出现过剩;国内服装面料市场原材料普遍提升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致使国内服装销售成本过快增长;消费市场销售价格通胀持续蔓延,社会消费增长趋缓,导致产成品资金、应收账款和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三项费用快速增长,因而导致流动资金周转放缓,束缚了服装制造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同时,隐藏在服装商品量绝对过剩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我们所生产制造的服装产品,在使用的原材料与在社会需求上存在结构的失衡,缺乏应有的长效的社会环保意识。
从目前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看,上海纺织服装制造行业盈利模式正在逐步变化,企业经营状况参差不齐,生产规模萎缩和调整产品结构,盈利事态逐渐趋于瘦身阶段。销售利润率、销售利税率、人均利税总额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