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文从Focus-on-form的理论入手,通过部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节的特点,探索在以交际为中心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渗透相关文化信息的方法。高职教学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中相应采取“必须、够用”的原则。而高职学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许多学校都在自己探索适合本校具体情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新思路。在这个全国范围的高职教改环境里,我们看到不少学校商务英语专业都在课程设置上作了很大的变动,比较明显的特点就在于缩减文学、文化、语法甚至于阅读、翻译、写作等传统英语专业课程,同时加大了经贸、英语听说以及相应的实践课程。其目的很明确,即在普遍存在学时短、课程多、师资力量弱的客观情况下,加强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突出“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却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学生对于跨文化知识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务英语专业教与学的障碍,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尤其明显,如:跨文化谈判实践中语言技巧与非语言技巧的掌握;跨文化翻译实践中的文化符号不对称问题;跨文化交流中价值观念与行为差异;跨文化管理理念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再次审视跨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存在方式。
一、跨文化信息在英语教学及英语交际中的作用
(一)近十几年来在我国开始流行交际法教学,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交际能力通常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语言———指掌握语法知识;2.功能———指运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3.语境———选择与所处语境相适宜的话语;4.交际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对方的身分、地位、社会场合,说出合乎自己身分的话语;5.社会文化知识。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而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外语教学目的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
(二)而将此问题进一步放大,也能发现类似的社会需求。当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时,由于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会产生不同的观点,而他们之间的文化冲突现象日益显著,就必然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在1999年报道,83%的跨国公司合并没能产生经济效益,人们往往把这种无经济效益的合并归咎于双方的错误选择或对市场的错误分析,却忽视了在合并过程中及合并之后的文化和人的因素的作用。著名跨国公司文化差异研究专家戴维•A•利克斯甚至认为———凡是跨国公司大的失败,几乎都是因为忽略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结果。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知识与跨文化沟通技巧的人才无疑会更有竞争力。目前在高职院校学时短、课程多、师资力量弱的客观情况中,仅通过阅读来增加跨文化知识显然不够充分,而通过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渗透文化信息,让学习者在模拟实践中体验文化差异将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切入点。
二、文化信息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的渗透
(一)Focus-on-form的启示Focus-on-form在中文里被翻译为“语意与形式兼顾”,它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关于语法和语意教学的新兴理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西方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热点。Long把Focus-on-form定义为“在以意义或交际为中心的课堂下,随着语言形式的偶然出现,学生的注意力被明显地吸引到这些语言形式上去”(1991),“是对语言形式特征的偶然注意,或教师或学生提出这些语言形式特征,它们往往在理解或表达中引发问题”(1998)。既然在以语意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达到语法和语意共存,那么同样我们也能借用Focus-on-form的思路,探索在以交际为中心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渗透相关文化信息的方法。下列模式是以Focus-on-form的操作方式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隐性”渗透文化信息的尝试之一:1.课堂活动准备工作:确定课堂(专业)教学目标!选择有关跨文化信息2.课堂活动组织形式:语言交际活动开始!语言交际活动终止!学习者自觉注意活动终止原因!文化差异因素出现(可采用InformationGap方式)!跨文化信息渗透!语言交际活动重新开始!体验文化差异!语言交际活动结束!完成课堂(专业)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课堂中跨文化信息的渗透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进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学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
1.恰当的案例选择是实现文化信息渗透的前提案例的选择应该同时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和体验文化差异的需要。
2.合理的互动与引导是实现文化信息渗透的关键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保证学习者能够自然、自觉感受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及影响。
(三)商务谈判实践环节中文化信息的渗透商务谈判实践环节实际上非常适合学习者们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的心理特征,思维模式及其引发的行为方式的不同,所以情景设计与心理分析应该成为此实践环节中的重点。1.情景设计应尽量贴近现实,为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预留空间在实践环节最初的指导中就有必要为模拟谈判的5.4亿增长到2004年的近13亿。受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双因素影响,人均耕地面积逐年下降,2004年降为1.41亩左右,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有关研究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到时,人均耕地面积将会比目前减少1/4,人地矛盾将更为尖锐。加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耕地减少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将日益凸显出来。与日益减少的耕地相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却日益增多。2003年我国农村从业人员总量已达4.897亿人,约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70%,按照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我国目前农业生产大约仅需1亿劳动力,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3.4亿,目前大约有1.2亿在外务工,仍有2.2亿多可能长期处于隐蔽性失业或半失业状态,且这种状态在长时间内难以改观。不仅农业生产的要素状况如此,而且在几十年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水平也出现了极不平衡的状态。在工业发达的沿海和大城市郊区,农业技术模式已开始向资源密集型过渡,呈现出了以设施替代劳动和土地,这种技术模式的发育是与这类地区的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全国大棚面积范围是0.54公顷,1994年日光温室已发展到93公顷,大棚8.7万公顷,两者合计达到100万公顷,再加上小棚213万公顷,已占全世界的70%以上,从而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许多农业新技术企业也由此脱颖而出;在中部地区或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地区,农业技术模式的发育状况要相对复杂一些:一是这些区的生产力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进一步提升土地生产率将会造成边际收益递减和资源环境恶化;二是这些地区非农就业比例相对较低,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由于受农业劳动力剩余和土地相对稀缺的双重挤压,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因此,农业技术进步趋势会向节约土地的技术进步的转移,如多熟种植、间套和节肥、节水等。在以生存性农村为主的西部贫困地区和山区,由于劳动力投向农业的机会成本很低,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均十分低下,所以这类地区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提升土地生产率,生物技术如良种、化肥、地膜覆盖是其正确选项。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发展水平都是不平衡的、多层次的,和少数尖端领域技术突破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总体农业科技水平的落后,与高水平的科研水平并存的是低效率的普及工作。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水平呈现出多元性,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农业科技进步中选项的多层次性。超级秘书网
三、多元化农业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
由于受到资源约束、市场约束、战略目标和工业化水平等因素制约,导致我国在农业技术进步的选项上不能只是静态单方向的演进,而必须是动态的多元化的推进态势。在沿海地区、大城市周边郊区及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其工业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便且比例高,劳动价格相对昂贵,土地则显稀缺,农业的发展应立身于自身优势和区位优势,压粮扩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专用性。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品牌农业,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提高竞争力,技术选择上应以资源密集型为主,以实现资本对相对稀缺的劳动和更加稀缺的土地的替代,重点发展生物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设施,适当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广农机械的使用。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的典型代表,生产中保持了精耕细作等传统农业的优良技术,人口众多,土地面积宽广,但劳动生产率不高,其发展目标应首先满足我国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所以,中部地区农业技术的方向必然会朝着劳动密集型和有利于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方向发展。
而西部贫困地区和山区,地处高原、山川、丘陵地带,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产品生产所得。农村剩余劳动力众多且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十分低下,但土地稀缺特征不明显,从扩大粮食产量以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出发,这些地区应以提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动生产率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重点推广能提高土地生产率的生化技术如良种、化肥、农膜以及有利于水土保持、平衡生态的技术。当然,基于诱导性技术变迁理论,使得某些农业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动能及时地传达给有关技术变迁的当事人。为了使农业技术进步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下去,正确的政策取向应该是以诱导型制度变迁为主要手段,使农业资源的配置成为技术创新的长效动力,引导农业技术遵循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与资本价格之间的有机互动的方向变迁。农业技术政策的机制在于依托诱导型和强制型制度变迁获得预期的技术变革效应,从而使农业技术选项建立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朱玉春,刘天军写作论文编著.数量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张全红.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农业经济,2006.5.
[关键词]高校信息德育
信息德育属于现代德育的范畴,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和网络及个人电脑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和德育理念。信息德育不仅仅是一种网上德育,即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也算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化,当然,德育的信息化也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教育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信息、传播信息和创造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恩惠,努力使每个大学生都成为有道德的信息社会人。高校德育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在发展为信息德育时,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一、信息德育主体的广泛性
在现代德育中,德育主体一般指的是教育者或者是专门从事德育工作或者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德育的出现,拓展了德育主体的范围。首先是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受教育者——大学生,因为懂得并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从传统的受教育者跃为自我教育者甚至是教育者,成为信息德育的主体之一。其次是高校的信息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应用与开发人员对高校信息德育的支持、配合与直接参与。通常情况下,信息技术人员是不直接参与高校德育工作的,不能算作狭义上的高校德育主体,只是广义上的高校德育主体之一,即他们在高校德育主体中是处于教学、管理育人环节中的。但信息化技术专业性较强,部分高校德育工作者不能熟练运用。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为了积极应对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必须与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联合,让技术人员参与信息德育,使其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为高校信息德育的真正重要主体之一,对信息德育的有关技术工作切实地负起责任。
具体地说,信息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应用与开发人员将在以下方面对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发挥作用:第一,管理校园网,即运用技术手段对网上信息进行过滤、屏蔽,尽量降低学生进入不健康信息网站的可能性。第二,指导并参与学校德育网站或网页的建设,设计德育软件在网上进行传输,将德育内容(如理论文章、政策信息、国内外大事、榜样宣传等)和有关德育工作的各方面信息(活动安排、学习材料介绍等)传递给学生。第三,指导专职德育工作者利用信息通讯软件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向。第四,对学生和专职德育工作者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第五,利用技术优势,与专职德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信息德育的研究、技术开发与实践。再次是高校之外的某些专家、学者、榜样人物作为社会德育主体的网上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使得任何信息一经上网,就可以通过超链接全方位地扩散开来。当特定的网络舆论一旦形成,各大著名的中文网站或者论坛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与网民进行直接的信息交流,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特定社会客体。这些专家学者实际上在对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理所当然成为信息德育的主体之一。榜样人物也可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由德育内容的载体向直接的德育主体转化。榜样人物的形象一旦树立,就可以创建关于其网站或者网页,全方位地介绍其事迹、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以扩大其德育效应;在信息网络时代,榜样人物自身也应主动创建网站或者独立的网页,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主要事迹,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社会观点等,并通过网络与网民进行直接的交流,起到提升网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如江西网络妈妈刘焕荣。
二、信息德育内容的开放性
信息德育内容的开放性源于信息的广泛性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包含有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等资源,任何事物都可以以信息的方式存在,加之网络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可以包罗万象。信息的广泛性和信息社会的开放性,相应的就使得信息德育内容呈现全方位的开放性。然而,由于理论滞后于实践,专门的信息德育教材还没有出现,因此,信息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与现实的不断发展性之间的矛盾,不能过分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静态地、封闭地看问题,而是要根据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实践,适当添加新的内容,不断创新和发展信息德育的内容,以启发、收集信息、探究、质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开放式教学为基本形式。另一方面,结合所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扩大视野,扩展所学内容。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矛盾、新问题会层出不穷,信息德育将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会随着视野的扩大、信息的丰富而不断发展,这些变革都要求信息德育内容处于开发、发展和创新的状态。
三、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网络的本质属性之一,网络空间的所有活动都具有交互性,信息德育实际上也是网络空间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因此,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作为信息德育的一种基本的特征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所具有的互动性不同,信息德育过程的交互性在于它不仅包含了信息德育主体、客体之间多维度、非中心化的互动关系,而且也包含了网络行为主体、客体自身不同角色扮演之间的变动性和多样性。信息德育的交互性不仅表现在主客体多极交互性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互动的形式上。信息德育过程中的交互,按照是否同步可以分为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又可分为人人交互和人机交互。前者是指大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育者或者自身所进行的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大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的论坛上或在线解答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然后与教育者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从而达到澄清事实、提升思想之目的。人机交互则是指教育者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大学生访问该专题时,由系统自动提问或解答,实现人机对话。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师;信息技术;信息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75-03
一、引言
高校英语教师是高校教师中的一支主力军,他们不仅担任英语专业的授课任务,也肩负全校公共英语的教学工作。而其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高校英语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乃至就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因此,培养合格、高水平的英语教师是高校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
束定芳和庄智象认为,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包括众多标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组织能力,人品修养,系统的现代语言、文化知识,外语习得理论知识以及外语教学法知识[2]。吴一安则在对我国30所高校213名优秀英语教师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优秀的英语教师具有四个方面的专业素质: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和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3]。无疑,几位学者所提出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修养以及专业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英语教师除了符合上述要求、具备上述素质外,也要具有信息化能力。只有这样,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才能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故而,要重视对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以促进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如何培养,在培养中应该注重哪些方面呢?笔者基于对高校英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指出一些可供参考的举措。
二、高校英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为了调查高校英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笔者在本校英语教师中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和采用访谈方式,结果发现: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被广大教师普通应用,这无疑是令人可喜的。但同时也发现信息技术使用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下以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大众普遍了解的软件或资源上
大多数教师上课时,通常使用PowerPoint文稿显示软件,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多用微信、博客或QQ。但当笔者提及是否知道“作文批改网”时,他们则一脸的茫然。笔者解释道,作文批改网实质上是一种在线英语写作自动评价系统,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4],国内关于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自动评分模型的构建和研制仅有几年的历史[5]。之后,他们才恍然大悟,显然他们关于作文批改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评阅方法上。这反映英语教师缺少对新信息技术的了解,尤其是与英语相关的新信息技术的了解。
2.信息技术的使用目标不明确
一些英语教师积极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但当问及原因时,有的说是为了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有的说是学校要求的。而当问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信息技术的使用是否应该遵循某种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目标之间有无关系时,他们却说得模棱两可。显而易见,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教师们是没有明确目标的。他们无是非之分,无原则引导,也不清楚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之间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3.信息技术的使用比较单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某种信息技术时多局限于其某种功能,或者只将其应用于某一门特定的课程。以微信为例,许多教师认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信息传递,用于传递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而BBC、VOA这些在线的语音文件,教师们则只将其应用于英语听力课上,训练学生的听力。他们不知道,一种信息技术除了主要功能,还有其他功能,而一些信息资源若使用得当,可以适用不同的课程。
三、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是一种教学能力,是指教学人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能力[6]。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与教育信息化有密切关系,是实现后者的重要途径和保障。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为“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7]。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合乎教育方针,顺应时代要求。高校英语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庞大群体,无疑也应该培养其信息化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培养中应该采取什么举措?基于对本校英语教师信息技术使用中发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注意以下方面:
1.引导教师树立信息化意识,及时了解最新信息技术,尤其是与英语学科相关的信息技术
高校英语教师对于一般的计算机技术或信息化资源都会在其课堂或教学活动中应用,如讲课时普遍应用PPT,或在PPT中插入视频或音频文件,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或者与学生通过微信或QQ进行课后交流等。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英语教师若还只是停留于对旧有的信息技术或资源的掌握上,则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信息化意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一些英语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淡漠,缺少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对最新的信息技术一无所知。在他们看来,了解并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是语音实验室管理员的事情。这显然是一种误解。须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要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了解最新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乃是其分内的事情。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尤其引导高校英语教师了解与英语学科相关的信息技术。一般的大专院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都会定期举行培训或开办教育信息化研修班,邀请专业人士介绍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或某些最新教学软件的操作或应用。这种培训大多是面向全校的授课教师,因此所讲授的知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即不分学科差异,如PPT、Word、Excel等计算机技术的讲解几乎对所有的授课教师都是有用的。但是学科之间存在差异,适用于某一学科的软件或网络资源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学科。所以,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了解普遍使用的教学软件或信息资源,更要了解英语学科方面的信息技术。就目前而言,市面上推出的“英语趣配音”无疑是一款适合英语学科的在线软件。该软件是由杭州菲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配音软件。配音的视频文件比较短小,时间从1分钟到5分钟不等。配音内容为英语演讲、影视剧、动漫、记录片、歌曲等,既包括英语配音,也包括汉语配音,且网站每日更新最热的美剧、动漫、歌曲等视频资源。在语音课堂上应用,辅以教师引导,不仅会使传统的语音练习变得充满乐趣,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引导英语教师结合课程目标,灵活、恰当地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于教学活动
信息化时代,各种适用于教学的软件或资源不断地推陈出新。作为一名非计算机专业人士,英语教师并不一定要具备编程、设计软件的能力,但却要具备将各种教学软件或资源灵活、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能力。这意味着英语教师要明白,信息技术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若使用不当,则不能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这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要以课程目标为导向,灵活、恰当地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不是一味地、不加区别地加以使用。以“英语趣配音”软件为例,这个软件适合语音课教学,因为它能够帮助纠正学生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与语音课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目标一致。但若是写作、综合英语、英美文化课应用则明显不适。另一款已被少数英语教师应用于教学的软件是“作文批改网”,在这个网站,只需要将学生的习作输入进去,很快便会得出分数,并且附有评语。当然该网站也明确地提出,这种批改作文的参考指标为词汇、句子类型、字数等,但不检测跑题作文。所以,英语教师在使用该网站批改作文时,不能完全参照。须知网站毕竟是机械的,而习作中所体现的学生的思想性、逻辑性并不能完全由网站设计的程序检测出来。
3.鼓励英语教师勇于探求信息技术新的应用领域,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些信息技术应用都以某种功能为主,或以服务于某种目的为主要用途。但这并不表示其功能仅限于此,不能应用于其他方面。所以要鼓励英语教师突破现有的认识,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大胆地探索信息技术未曾应用的领域。以“英语趣配音”为例,它的开发者主要是为了让使用者练习配音的,供人们自娱自乐或学习英语使用。但是,这一软件除了用于语音课堂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能力,也可用于口译课堂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该软件包括一些名人的演讲,课堂上,教师可以一边播放,一边让学生当场翻译为汉语。由于此类演讲时间不长,多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可以训练学生的短时注意力,而且由于趣配音提供字幕,可以当场检测学生的翻译是否恰当。此外,该软件使用起来相当简单、灵活,教师既可以在口译课堂上使用,也可以指定某个视频文件让学生课后进行口译练习。再以人们普遍了解的“有道词典”为例,它是“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于2007年推出的一款免费翻译软件,除具备中英、英中、汉语词典功能外,加入了日语、法语、韩语查词功能” [8] ,一般的英语教师对它的使用主要局限于单词查询,事实上它的功能远远不止于此,它还可应用于近义词辨析的教学[9],即根据在线提供的意义相近的词语的大量例句进行对比,进而归纳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
四、结束语
高校英语教师是高校英语科目的授课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英语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高校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和良好修养,还应具备信息化能力,即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因此,高校英语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本校英语教师信息化能力现状的调查,笔者认为,在信息化能力培养中,应该引导教师树立信息化意识,同时要引导教师灵活、恰当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最后,应该鼓励教师探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用领域,扩大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1]周迪芳.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4(5):60-62.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72-173.
[3]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99-205.
[4]唐锦兰,吴一安.在线英语写作自动评价系统应用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2):273-282.
[5]梁茂成.中国学生英语作文自动评分模型的构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6]马若明.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
[7]刘矗尹睿,郑钰琦.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8):64-6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经济因素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一、社会经济与大学英语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上海即将举办世博会,标志着中国更加开放,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在国际交往中,英语被广泛使用。已成为一种世界上相对通用语言。英语的普及性体现在国际政治、经济商贸、信息交流等各个领域。英语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言,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掌握了英语这一“武器”。能使我们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高等教育要培养能满足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必须加强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语言知识、应用技能与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在中国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间进行着不断的改革。究其原因,经济因素至关重要。正如郑树棠(2008)所说“教育政策总是基于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外语教育更是与国家的外交、外贸及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分析建国以来颁布的四次英语教学大纲。可以对此做出清晰的认识。
英语教学大纲一向被认为是我国英语教学事业的航标,是英语教育工作者教学内容的纲领。直到1962年。第一部公共英语教学大纲才颁布。由于当时我国的经济和外交都处于初级阶段。该大纲惟一的教学要求就是阅读。其目标就是阅读一般的科学技术书籍。上世纪80年代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分为理工科用和文科用两个版本。两部大纲进一步确定了阅读的主导地位,其中:译的能力要求为理工科的大纲特有,这与当时大力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形势紧密结合。90年代。响应“发展是硬道理”的号召,我国经济开始转入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因而,1999年推出的第三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不再分文理科,并且要求大学三、四年级开展结合所学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学。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出现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对外交往扩大。新时期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不仅能读懂,还得能听懂,能说出来,能写出来,做到真正的与人交流,真正的使用英语。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2003年,教育部推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并于2007年正式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四部大纲各有千秋,各有其存在的历史和经济原因。大纲的目标不同,造就了实施大纲的教学方式的不同。当前,为培养具备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的新型人材,《要求》提出了把现有的教学模式改变成计算机网络加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在将近2年的时间里,新模式为大英教学带来的成效令人振奋,同时,新模式展露的矛盾也叫人思考。
二、新模式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生机
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为可能。近些年。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INTER,NET网带宽不断增加,教育电视台和各高校的校园网建设以及计算机的配备都有了较大发展。这为学生在计算机和校园网上学习英语课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英语教学已经发展到能够在INTERNET、校园网、局域网或单机上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译、互动交流等全方位个性化教学的高级阶段。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改革后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更加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成果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多种手段。它取代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单一模式,极大地调动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
“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觉器官,并利用这些感觉器官与计算机交互作用,交流信息”(Tolhurst 1995)。也就是说多媒体能够刺激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以加深人的印象,激发人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并与计算机进行充分的互动。有利于情境创设和知识获取。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包括课程网学习环l境和互联网学习环境。课程网提供了形象直观的交互式虚拟学习环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互联网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信息浩如烟海。为学生更多、更有效的接触第一语料提供了便捷。如学生可以找到母语为英语的网上朋友。通过对话,练习自己的口语和听力,并在交往中逐渐领会西方语言文化。这要比教师给他们强制“灌输”更有效,学生对它的理解也更为深刻。总之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可以促使教学手段向科学化、高效益方向发展。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并不等于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指出: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进原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朝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式发展,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向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简而言之就是“多媒体网络授课+教师讲解授课”。
继2004年全国180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后,从200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要求》起,各大高校逐步开始运行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许多院校的实践已开始证实多媒体网络课程加课堂讲授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某些院校给出的针对改革的实践研究论文也充分说明了这点。如《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实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覃杨2008)、《“读写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学管理初探》(王2008)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2008)。这些文章集中反映出新模式教学之利,同时也指出了新模式教学之弊。
三、新模式展露的矛盾带来的思考
新模式与信息经济紧密相连。发达地区高校能够顺利完成硬件设施配备,边远落后地区的高校也能达到合格标准吗?要知道,建立一个专业性的多媒体教室要有几十万元的投入,大学英语教学又是针对全校学生的,就算每位学生平均一周使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2小时,一所拥有几千学生的高校需要投入多少的教学环境费用呢?就算当前配得起。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设备很快就会落后,需要更新,这笔资金又该如何解决?这一最基本的问题就能引起人们一连串的思考。
其次,就算硬件跟得上,软件设施又如何呢?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在一次全校的期末考试评估中,某些已测评完的学生成绩突然莫名失踪。据猜测,有几种可能:病毒感染,多媒体网络管理员操作错误,也可能是学生自己提交失败,还有可能是考试软件自身出了问题。不论是什么原因,这部分学生也得再次进行考试。问题是这种网上评估的试题是随机的,这就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再次抽到做过的那套题,存在漏题危险。原本的优势如今变成了劣势。由此可见,顺利运行新模式,不仅需要对计算机进行系统维护,还需要对系统管理员、授课教师乃至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
新模式中教师究竟该如何组织课堂?有些教师还是“新瓶换旧装”。只将黑板上的字搬到了显示屏上,有些教师将自己变成了“电脑操作员”,一张张给学生展示自己早已做好的课件。还有些教师索性放开。认为新模式不是提倡自主性学习吗?那就让他们想学哪段学哪段。想听想说自己安排。这些方式全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会《要求》的实质。实际上在新的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更重了,角色更多了。挑战性更强了。教师只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使大英教学跟上时代步伐。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 现状 优势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是拓展国际化视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所以人们对英语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仍需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异,在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等各项综合能力同时,又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所以在各大院校推广并广泛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发展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从"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大规模的应用使得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实践。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单纯的依靠老师去教授知识,这个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纵观翻转课堂教学的发展历史,2000年,美国MaureenLage, 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在论文 "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中介绍了他们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模式,同时介绍了他们取得的骄人成绩,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提出翻转课堂教学的名词。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动这种模式在中小学教育中使用。2011年,在TED会议上,Salman Khan在TED会议上发表"让我们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获得了全球教育界的关注,在当年美国《纽约时报》等均刊载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文章,在这个时候,全球各国的教育均开始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二、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效率低。
在我国,许多学生经过十年英语学习,仍然不能够熟练的看英文书籍、期刊等资料,并且无法和外国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虽然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大力进行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但成果却不是很让人满意。
2.英语知识和运用失衡,学生重知识、轻应用。
如今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英文四级、六级考试,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了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但是虽然如此,他们的运用能力却不熟练,甚至仍然还是不会说。因为在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中,老师侧重于英语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并没有真正去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大学英语课堂人又比较多,分配到每一个人说英语的机会和时间有限,所以无法让学生获得足够的锻炼和发言的机会,没有将英语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这些技能全方位提高。综合这些原因,导致我国学生的英语运用、交流能力差,英语知识和运用严重失衡。
3.大学英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兴趣难以被激发。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英语教学仍然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和灌输,学生只顾认真记笔记,记完之后死记硬背,很少自己去思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兴趣压根无法被激发。
三、大学英语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英语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而真正影响英语学习的效率从根本上讲并非是教学的客观条件,而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要想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应将英语的任务驱动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从被接受知识状态调整为主动学习探索的状态,将老师从课堂的主宰转换成帮助者,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体验所有教学活动,并在视频、老师的帮助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2.有利于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满堂灌的局面,能够将学生的学习转到课堂前,这样为课堂上的练习和运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口语交流、互动提升了自己的听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胆怯、害羞的心理,树立自信心,能够促进师生关系。
四、基于翻转课堂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
大学英语中的翻转课堂教学主要由课前、课堂两个环节组成,课前是知识的传递,而课堂是实现了知识的内化。课前,首先需要老师设计教学的依据,这个对英语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老师只有把握教学的目标,才能够确定学生适合的学习资源,同时设计出与学生能力匹配的情境任务。其次,老师需要向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针对性提供练习,为学生完成知识点提供巩固的途径,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如网络筛选的各类教学课件、视频。在学生完成了上述的学习任务时,即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当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在课前学习英语时,其自己就会自由选择时间和学习场所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等获取学习的资料,并且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把握对知识的纵横向理解。在这种网络交流平台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均可以进行交流,并随时分享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种交流学习使得学生摆脱了传统害羞等心理的束缚,既有利于克服学生心理压力,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氛围。
课堂的是检验翻转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这直接决定翻转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老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抽查、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同时负责解难答疑工作,提倡让学生在交流平台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及时作答,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现知识的内化。除此之外,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各个小组,通过小组协作方式来探究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团队的互帮互助来解决问题,这个时候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有力的帮助和指导。为了提高小组协作的效率,老师需要要求学生采用PPT、情景对话等各种展现形式来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在学生完成任务后,老师要对学生课前、课堂中两个环节的学习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出建议。当然,对于课堂中的问题,老师要及时进行复盘反思,不断提升整个课前、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总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性和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氛围,将大学英语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欧美荣.地方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危机及后方法视域下对策探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
[2]胡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2).
[3]孙琳.任务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探索[J].山东社会科学,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