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专题化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际的案例模拟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该模式是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四位一体”:即教师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成为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成为一体;场地一体化,即理论和实训教室构成了一体;内容一体化,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构成一体。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动画专业推行一体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一体化教学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2.1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动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宁敏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545005以影视动画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按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2.2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结合本专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教学模块体系的三大类课程。①核心技能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方法能力。其课程按工作任务划分为可操作的模块。模块考核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之一,再将各模块细化为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以"学生学会做什么"为目标,包含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使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工作规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②基础课程按专业要求以应用为目的,重点培养社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③职业理论课程,重点在拓展视野。
2.3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彰显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催化剂,是达到一体化教学颠峰的途径。其基本点是将"讲"、"训"和"考"融为一体。"讲"要与"训"结合起来,边"讲"边"训",或边"训"边"讲"。"讲"知识点,"训"知识点中的技能点。同时,"讲"、"训"要与"考"结合起来。"考"是对“讲”“、训”客观、综合的评价,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要求的方法。
2.4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
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中职学校主要通过内培、外引、特聘、外聘、兼职、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与市场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新、科研能力佳、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专兼结合的“产学研”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2.5编写一体化教材
要编写内容和结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体化教材,以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教材的编写要走向模块化、精品化、立体化和网络化。
2.6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和管理
必要和足够的实训设施是实现一体化教学前提和保障,因此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场地一体化。
1)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2)校企合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3)一体化教学场地的管理。委派教师对实训场地的规划建设、购置设备等方面实施管理,明确管理责任,提高了管理效率。
3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成果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学习、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验实践,动画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
3.1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从指导型变为交叉互补型,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消化式吸收。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多次参加全国3D大赛和技能比赛,均荣获奖项。培养的学生深受动画、游戏、后期影视公司的欢迎,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较高。
3.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重视实践技能的学习,通过企业实践、项目制作、参与科研等,有效拓宽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精、动手能力强的新型职业教学师资队伍。
3.3改进教学条件我校为了实现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新建了动画实训室、摄影和录音棚,购买了动作捕捉器等实训设备,以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需要。
4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反思及建议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与行动要密切联系。在肯定一体化成果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次教学改革不可能解决现行教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逐一攻克解决。在我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4.1合理选择传统教法和一体化教法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等合理地选择教法。不能一味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一体化教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等其优点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如能把一体化教法和传统教法有机地结合,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2加强一体化课堂管理
4.3教师应提高教学技术水平
实行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水平。
5结束语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级、2011级全日制口腔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共计56名。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1.61±0.57)岁。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我院于2009年建立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并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创立口腔护理专业方向大专班,作为口腔专业教学医院,同时接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口腔医学、口腔护理专业课程见习及临床实习。本研究将原有医护分离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创新开展医护一体化教学,具体教学模式为:①教学内容整合:立足口腔护理岗位工作任务,选择需用四手操作配合的相关实训课程共计73学时,将口腔医学生与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调整两个专业原有教学进度,口腔医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同步实训教学。②教师整合:由具有丰富口腔门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熟练掌握四手操作技能的医生和护士按照口腔专业分工组成各专业医疗-护理一体化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学思路,明确教学过程分工;为保障实训教学质量,每组学生均有医护教师指导小组负责,每个指导小组由一名医生与一名护士组成,负责整个实训过程中从旁指导。③教学标准整合:医护教师共同讨论制订教学目标及标准四手操作流程:在实训课程中同步讲解医生、护士的操作要点,并将治疗步骤分步边讲解边进行操作示教。④实践整合:由口腔医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组成一对一小组在实训室头模上进行四手操作实践练习,口腔医学生头模实训室配备口腔头模实训机、口腔技工桌、多媒体内窥镜探头及影像分配器,见图1,可以满足四手操作教学的需求。⑤考核整合:实训后由医护教师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学生掌握情况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1.2.2评价指标
①综合考核成绩:采用以病例为导向的仿真综合考核,由医护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由1名口腔医学生和1名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结为一组,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考核病例,评分项目包括理论运用(对治疗流程的掌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操作技能(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材料调拌达标)、配合熟练程度(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医护沟通(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合作态度与认知(医护协作意识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个方面11个条目,5个方面分别占权重20%、30%、20%、20%、10%。即合作态度与认知的2个条目总分为5分,其作9个条目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②学生问卷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问卷在查阅文献及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医护配合意识、增强医护沟通能力、模拟临床工作情境、增加临床工作信心、对教学效果满意、赞同该教学方法7项,采用Likert5级评分,0分为非常低,4分为非常高,总分为28分。满意率为项目得分与项目所占总分之比。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考核成绩及学生问卷评价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实训前及实训后综合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综合考核结果
对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考核评分结果,实训后对治疗流程的掌握、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8个条目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训前(P<0.05),见表1。
2.2学生评价结果
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加临床工作信心方面的满意率较高,分别为95.54%、95.98%,见表2。
3讨论
3.1口腔专业教育及四手操作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口腔护理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有研究对某省78所综合性医院及6所口腔专科医院321名口腔科护士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口腔护士专业教育主要是以普通护理教育为主,接受过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护士比例仅占10.6%,有四手操作技术培训需求的占60.1%[10]。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的口腔专科护理学习与实习,仅靠进入工作岗位后短期的岗前培训,对口腔治疗特点和要求只是现学现用、一知半解[1],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诊疗。国内已有学校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加入口腔护理教学模块,但课程设置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课时仅有26学时,占到专业课程的24.5%[11]。基于口腔临床诊疗工作的特点,口腔护士承担着配合医生治疗的重要职责,良好的医护配合有赖于护士对口腔治疗过程的熟悉。由于护士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得其在工作中对技能操作难以运用自如[12]。有研究指出,四手操作可以明显提高口腔治疗的效率和质量[13],降低口腔诊疗中的医院感染[14]。另外,传统的治疗模式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起身漱口,给治疗带来很多不便,导致患者就医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疲劳感。四手操作模式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马晓萍[15]的研究表明四手操作组患者满意度较独立操作组提高17.9%。四手操作使护士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发挥辅助作用,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8],增加患者的满意度[16],因此将成为未来口腔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5]。此外,患者就医期望值提高,对高标准、高效率、人性化的口腔治疗需求日益增加,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就医感受已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养掌握扎实口腔理论知识及熟练四手配合技能的护理人才势在必行。
3.2医护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四手操作配合技能
四手操作的开展有赖于医护间的密切合作,而教学是改善医护合作的关键[17]。现有医疗、护理分离的教学模式是分别从医、护角度训练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不能模拟四手操作时的医护配合过程,医护间的协作训练欠缺,而且同一教学内容需要反复教学,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将医护双方作为整体同步进行实训,即节省了教学资源,又能模拟临床配合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进行四手操作技术的训练[7]。已有研究报道在护理综合技能实训[18]、护理临床实习[19-20]中开展医护合作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育,通过医护教师团队对标准四手操作流程的分步讲解和示教,使学生明确治疗的每个步骤、要点和医护职责分工,在头脑中形成对治疗流程的清晰认识,并运用于实训操作练习中。每组医护学生的实训全程均有医护教师指导小组负责,能够根据每组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能够掌握不同治疗阶段所需用物、器械、仪器,做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实训前后考核结果来看,该方法切实提高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四手操作配合能力。同时,医护学生组成团队相互学习、合作,在协作中锻炼了医护沟通能力和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性等临床综合素质,而这些正是以往教学中所欠缺的,本教学方法增强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协同配合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岗位工作需求的密切结合。
3.3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医护一体化教学方法打破专业内教学界限,模拟临床四手操作真实情景,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更为形象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意率达95.54%)。以往研究表明医护协同的模式可以提高医护的满意度[21]。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进入实习后直接配合临床医生四手操作,快速的临床治疗节奏、患者对实习教学的不配合以及临床医生对配合技能的高要求都导致临床实践机会明显减少,容易造成学生的实习压力和紧张心理,在仿真头模上与医学生配合使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种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树立学习的信心,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7]。
4小结
一、采用类比的形式创设情境,化“抽象复杂”为“形象直观”
类比的形式在电工教学中很常见,如我们常以“电流”和“水流”相类比,研究电流理论;以“人在运动场地跑一圈”来类比“电荷在任意回路绕行一周”;以“汽车的刹车过程”来类比“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等。笔者仅以《数字电路》课程中采用文字游戏作类比简述其应用。如在“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一节,涉及高中代数“集合”理论内容较多,常规教学方法是以“文氏图”的形式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笔者灵活运用了文字形式,以“A”表示“文具”,以“AB”表示“铅笔”,则“A+AB”表示“文具和铅笔”,从语法结构看,二者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因此,“A+AB=A”。教学采用这种形式进行后,学生不但理解了该表达式的含义,而且记忆深刻,更能推广应用到“A+ABC=A”“AB+ABC=AB”,效果十分明显。
二、以角色设计的形式创设情境,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如笔者在进行“基本RS触发器”这一内容讲授时,为使学生能够根据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符号(见图1),深入理解并迅速记忆相应的逻辑功能表(见表1),采用了角色设计的形式。即把两个输入端分别设计成两个领导,其级别相同,代号分别为“RD”和“SD”。代号为“RD”的领导负责将输出端Q的状态置为0,而代号为“SD”的领导负责将输出端Q的状态置为1,当输入端状态为0时(如RD=0),表示相应的领导(如RD)下达相关置数命令(如令Q=0);输入端状态为1时,表示领导没有命令下达。这样,当“RD=1,SD=1”时,含义为“两个领导均没有命令下达,输出端状态应‘保持’不变”;而当“RD=1,SD=0”时,含义为“领导SD已下达命令,输出端Q的状态应为1”;相应的,在“RD=0,SD=1”情况下,含义为“领导RD已下令,Q的状态应为0”。对于最后一行“RD=0,SD=0”,情况比较特殊,其含义为“两个领导下达了两个相反的命令,因此,输出端不知所从,‘状态不确定’”。以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生动形象,又极富趣味性,既避开了繁杂的物理过程分析,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效果非常好。与类比方法相类似,采用角色设计的形式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某些场合下如能结合角色体验和角色表演,则更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佳效果。
三、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在专业课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实物、挂图、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以具体形象来创设情境。例如,在讲授“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时,笔者先以汽车的刹车过程为类比引出本课,然后以图2所示“过渡过程的产生”做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基本了解了过渡过程概念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现象,同时在与电阻支路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储能作用才是造成电路发生过渡过程的根本原因”这一既重要又抽象的结论。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笔者打破了常规教学“先分析研究基本理论,然后再做验证性实验”的路子,而是先做观察性实验,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从理论的角度分析、研究。这样,理论教学就有了针对性,既便于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如笔者在进行“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教学时,就将教学活动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先做观察性实验,然后作理论性讲解。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做观察性实验还是演示性实验,教师一定要精心组织、设计,要使被观察的实验现象比较突出,要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现象的发生,或重点强调某些操作步骤,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利用提问和讨论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制约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瓶颈问题
1.职业地位低
所谓职业地位,一般是指人们从事的某种职业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等方面的总体状况。由此可见,衡量教师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有三个基本标准:一是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物质待遇;二是教师的社会地位;三是社会成员从主观上对教师职业群体能力及整体状况的评价,即社会声望。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和其他职业相比较来综合衡量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的高低。就现实情况分析来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存在“三低”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一大瓶颈。
(1)经济收入低。从某种程度讲,教师的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地位。1993年10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从而在法律上保证了教师的经济地位。经过多年的努力,教师的经济待遇有所改善。但是,与社会其他各职业相比,教师的经济收入虽然高于一般的体力劳动者,但却低于其他一些同样属于脑力劳动的职业,教师的经济待遇总体上仍与其社会贡献不对称。
(2)社会地位低。尽管我们的宣传媒体总是把教师尊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与相当多的职业相比,教师的实际职业地位很难与其相提并论。据孙建华老师的调查,教师职业目前在社会上地位较高的仅占2.76%,地位一般的占43.38%,目前一般但提高趋势明显的占31.76%,地位较低的占22.09%。由此可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实际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3)职业声望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影响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的职业声望。教师的社会声望较多地依赖于社会成员的主观意向,其影响因素有很多,既包括教师职业的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等客观条件,更依赖于公众对教师职业特征的认识,诸如教师职业的重要性、知识水平、职业道德等。衡量教师职业的社会声望可以从教师职业在社会公众择业趋向中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就目前我国的整体情况来看,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方面,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在社会公众中似乎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对人们就职的意向调查时,教师职业却往往无人问津。另一方面,教师整体分化严重,零点公司在对我国11个城市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就职业声望而言,大学教师在所列出的18种职业中排第3位,而中小学教师则列第12位,差距明显。由此可见,就教师职业来看,中小学教师整体的职业声望还很低。
2.从职意向低
教师所应具有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感与信念以及责任心等专业精神问题是决定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因素。现在有很多人不愿意、不安于、不乐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另一大瓶颈。
(1)很多人不愿意从教。一方面,目前高师院校学生缺乏良好的从教态度与情感。如时伟就教师专业化课题在安徽阜阳师范学院做过问卷调查,在问及541名普通班本科学生“你认为影响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教育情感与责任心;教师的社会地位;其他”时,选择比例分别是32.7%、21.9%、44.3%和1.1%,充分说明了很多师范院校的学生并没有从教的意愿与情感,甚至可以说缺乏做一名教师的兴趣与理想。此外,在目前的大学生工作选择意向中,存在着所谓“一流人才研究生,二流人才搞行政,三流四流教学生”等说法,也从一定侧面反映了很少有人愿意从教这一事实。
(2)很多人不安心从教。表现在不少教师只是将教师这一职业视为谋生的工具,或是临时跳板,而没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专业来发展,不能安心从事教育事业。分析原因如下,一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教师并不需要一流的人才去充当。在这些人看来,当教师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即可,既无需高深博新,也无所谓独特精专。二是传统观念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过分强调,无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忽视了其作为普通劳动者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合理需求,使得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与其物质待遇严重脱节,从而影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3)很多人不乐于从教。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中小学教师往往只能成为既定教学构思的执行者,成为一个“教学技工”,没有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权和自,这使得他们把教学看作苦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缺少教学自。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就像是教育推销员一样,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及命题者们的硬性规定设置课程,并将其传授给学生。二是教师缺乏自主发展权。教师无法决定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及其发展方式,他们只是迫于满足教育系统或学校的需要、统一考试或继续任职的需要而接受在职培训等专业发展活动。三是教师缺乏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由于教师很少参与对教学过程的决策,却往往需要对决策的后果负责,这就挫伤了教师的职业责任心,是教师所无法接受的。
二、突破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瓶颈问题的对策
1.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
就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价值取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教师视为社会的一个阶层,教师专业化的目标在于争取专业的地位与权力,并力求集体向上流动;二是以提高教学水平及扩张个人知识及技能为发展方向,强调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在倡导教师专业化的早期,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更多的表现为第一个方面。教师职业地位相对低下使得教师的专业地位难以提升,如果教师职业仅仅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找不到理想岗位时的暂时选择,这不可能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地位的提高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职业地位的提高既是教师专业化条件下教师获得相应利益的手段,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在逐步兴起的教师专业化浪潮中,提高教师地位理应成为我国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有力措施。
2.关注职业志趣的自主选择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我们可实行“排除式淘汰”策略,在师范院校录取时进行初步的选拔,使得有从教志趣和适合从教的学生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强大后备力量。在高考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选择,尽可能尊重他们自己的职业志趣,淘汰那些从教志趣缺乏者;其次可以检测考生独有的心理结构,重视以情感特征为核心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品质,在此基础上淘汰那些对儿童冷漠、缺乏爱心、过于内向的考生。
3.培养教师职业化的情意品质
对一名教师而言,教师的专业精神等情意品质对其专业化成长尤为重要,教师教育信念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师专业的深层次发展。因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必须是全方位的,他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掌握教学技能,更应该有乐为人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但是,我们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常常忽视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教师的教育信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它形成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教育信念、专业精神在教师专业结构中位于较高层次,它统摄教师专业结构的其他方面。由于教师职业以育人为宗旨,它预设了教师首先要有更高的职业责任感、坚强的职业意志、善于反思的自我意识以及独特的个性等,所以,我们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应始终关注教育信念、专业精神的培养。
4.塑造有个性的教师群体
库姆斯提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因此要培养有个性的教师。21世纪的教育需要一大批创新型的教师,要成长为创新型的教师,中小学教师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灵动的性格特征。创新型教师要把学生稚朴的好奇心培养为科学的好奇心,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创新型教师要充满了对学生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场景的想象;创新型教师需要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创新型教师除了具有稳定的情绪,还必须富有激情;创新型教师还要善于沟通、交流与学习多维的价值观。同时,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具有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教师才会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5.重视在职教师的自主发展
一、何谓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选择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事件,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再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其所呈现的现象价值和所蕴含的规律。
二、体育教学案例的表达形式
1、意外式教学案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发生的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事件和问题进行研究的案例。其特点是问题集中、矛盾突出,故事虽然不复杂,但能以小见大,给人以深刻启示。
2、主题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某个环节,按照作者的需要说明某一个主题,表达某一个思想,体现某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的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3、综合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的典型实例,就某一问题或现象引发的思考,从多维度以理论剖析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主线,对学生突出表现和教师教学机智给予浓墨重彩的描绘。
三、体育教学案例的要素
一类是对典型事例、教学片断或某个环节的简单叙述、反思和评析。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包括标题、背景、故事描述、分析与反思。其特点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另一类是将某个问题置于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描述。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是由标题、案例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案例描述、案例的反思与评析、得出的结论等几个程式化的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篇幅较长,事例较多,过程复杂,文章更趋向于理论研究。
四、体育教学案例与一般教学文体形式的区别
1、与教学叙事的区别
教学叙事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它重在叙述,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还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教学案例是就教学中存在的某个事件进行简单回顾或描述,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最后还要认真反思,总结揭示其规律。
2、与教学论文的区别
教学论文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总结,并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是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描述来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广义地讲教学案例也是教学论文,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论文都是教学案例。
3、与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